CN220564119U - 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64119U
CN220564119U CN202322082555.2U CN202322082555U CN220564119U CN 220564119 U CN220564119 U CN 220564119U CN 202322082555 U CN202322082555 U CN 202322082555U CN 220564119 U CN220564119 U CN 2205641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connecting plate
rope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825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志钢
顾明明
刘旭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Palfinger Special Vehicl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Palfinger Special Vehic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Palfinger Special Vehicl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Palfinger Special Vehic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825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641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641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641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该收钩装置包括收钩支架,收钩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中间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用于分别与臂头组件转动连接且旋转轴共线,中间板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第一抵持部,连接部连接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当吊钩组件处于悬置状态时,收钩支架位于吊钩组件的上方并竖直设置;当吊钩组件处于水平状态时,收钩支架位于吊钩组件的前方或后方并水平设置,收钩支架的第一抵持部用于抵持吊钩组件。本实用新型有效避免了吊钩组件的甩动,进而降低了吊钩组件因甩动而出现掉落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车起重机是配装在载货汽车上的一种辅助起重设备。由于其可以大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搬运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保障作业安全,从而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电力、电信、野外作业、石材业和码头等的货物卸载、抢险救援及长途货物转运等情况。
直臂式随车起重机,起升动作一般通过液压绞车带动卷扬绳索绕过起重臂头定滑轮,再带动吊钩组内定滑轮,从而实现货物的起降。然而现有的随车起重机实现自动收钩时,吊钩始终与臂身存在一定夹角,导致不能完全收回,在运输过程中存在掉落的风险;或者部分结构形式过于复杂,存在实际效果与成本不成比例的问题;或者部分结构过于简单,存在使用寿命过低以及收钩失败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收钩装置,用于辅助吊钩组件转动至水平状态,包括收钩支架,所述收钩支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中间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用于分别与臂头组件转动连接且旋转轴共线,所述中间板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第一抵持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
当所述吊钩组件处于悬置状态时,所述收钩支架位于所述吊钩组件的上方并竖直设置;当所述吊钩组件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收钩支架位于所述吊钩组件的前方或后方并水平设置,所述收钩支架的第一抵持部用于抵持所述吊钩组件。
可选地,所述收钩支架还包括辅助连接板,所述辅助连接板与所述中间板间隔设置,所述辅助连接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臂头组件连接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臂头组件连接的一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收钩支架设有过线通道,所述过绳通道用于与所述吊钩组件相连的绳索穿过。
可选地,所述收钩支架还包括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所述吊钩组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朝向所述吊钩组件的一端,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之间形成所述过绳通道,所述过绳通道正对所述吊钩组件的动滑轮组设置。
可选地,所述收钩支架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与所述中间板连接,所述分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杆件和所述第二杆件分别穿设于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过绳通道分为第一过绳通道和第二过绳通道。
可选地,所述收钩支架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板本体和第二抵持部,所述板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朝向吊钩组件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朝向吊钩组件的一端连接,当所述吊钩组件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持部用于抵持所述吊钩组件。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随车起重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收钩装置。
可选地,该随车起重机还包括:
臂头组件,所述臂头组件包括臂头本体和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臂头本体的定滑轮组、托绳滚轮、导向轮组,所述托绳滚轮位于所述定滑轮组的进绳侧;
吊钩组件,所述吊钩组件包括安装框架和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动滑轮组;
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包括绳索和卷扬,所述绳索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卷扬连接,所述绳索的另一端先绕接于所述托绳滚轮,然后在所述定滑轮组和所述动滑轮组之间来回缠绕,并由所述动滑轮组伸出并绕接于所述导向轮组,最后固定于所述臂头本体;
当所述吊钩组件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定滑轮组和所述动滑轮组之间的所述绳索以及所述动滑轮组朝向所述导向轮组的所述绳索均水平设置。
可选地,所述臂头组件还包括高度限位开关和/或楔套,所述高度限位开关以及所述楔套分别设置于所述臂头本体的外壁。
可选地,该随车起重机还包括臂身和托绳支架,所述臂身的头部设有所述臂头组件,所述托绳支架设置于所述臂身,所述托绳支架用于支撑所述绳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当吊钩组件处于悬置状态时,收钩支架位于吊钩组件的上方并竖直设置,在收钩过程中,吊钩组件向上运动直至与收钩支架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接触,由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分别与臂头组件转动连接,此时,继续提升吊钩组件时,吊钩组件与收钩支架将在提升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的作用下相对于臂头组件向左或者向右转动,当旋转到位后,吊钩组件处于水平状态,此时,收钩支架位于吊钩组件的前方或后方,收钩支架的第一抵持部用于抵持吊钩组件,从而有效起到减小吊钩组件下坠的风险。这样,在收钩完成后,吊钩组件与臂身平行设置,从而有效避免了吊钩组件的甩动,进而降低了吊钩组件因甩动而出现掉落的风险。同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中间板连接,结构简单,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转动的同步性,进而确保了吊钩组件收钩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随车起重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随车起重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随车起重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臂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臂头组件的内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吊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收钩支架;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3、中间板;131、连接部;132、第一抵持部;14、辅助连接板;15、第一杆件;16、第二杆件;17、过绳通道;171、第一通道;172、第二通道;18、分隔板;181、限位块;19、限位板;191、板本体;192、第二抵持部;2、臂头组件;21、臂头本体;22、托绳滚轮;23、定滑轮组;231、第一定滑轮;232、第二定滑轮;24、凸起结构;3、吊钩组件;31、安装框架;32、动滑轮组;321、第一动滑轮;322、第二动滑轮;4、臂身;41、托绳支架;5、楔套;6、高度限位开关;7、导向轮组;71、第一导向轮;72、第二导向轮;8、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而且,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附图中X轴表示横向,也就是左右位置,并且X轴的正向(也就是X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右,X轴的负向(也就是与X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左;附图中Y轴表示纵向,也就是前后位置,并且Y轴的正向(也就是Y轴的箭头指向)表示前,Y轴的负向(也就是与Y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后。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X轴和Y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钩装置,用于辅助吊钩组件3转动至水平状态,包括收钩支架1,收钩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2和中间板13,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间隔且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用于分别与臂头组件2转动连接且旋转轴共线,中间板1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31和第一抵持部132,连接部131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之间;当吊钩组件3处于悬置状态时,收钩支架1位于吊钩组件3的上方并竖直设置;当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收钩支架1位于吊钩组件3的前方或后方并水平设置,收钩支架1的第一抵持部132用于抵持吊钩组件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持部132用于抵持吊钩组件3是指,第一抵持部132和吊钩组件3在接触的位置上产生了相互的阻力或者相互的压力,使得它们在该位置上保持相对的平衡或稳定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抵持部可以设计成类似凸起的结构以与吊钩组件3抵持,或者,吊钩组件3的抵持部也可以插入吊钩组件3安装框架31内,以实现两者的相抵。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的形状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如图1所示,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均为L型,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的长边端分别位于臂头组件2的前端下部在X轴方向上的两侧,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用于分别通过连接轴与臂头转动连接且旋转轴共线,使得收钩支架1可相对于臂头组件2转动。收钩支架1具体通过绕连接轴旋转90度以实现在竖直设置状态和水平设置状态之间切换。中间板1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31和第一抵持部132,连接部131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的短边端和第二连接板12的短边端之间。
当吊钩组件3处于悬置状态时,收钩支架1位于吊钩组件3的上方并竖直设置,在收钩过程中,吊钩组件3向上运动直至与收钩支架1的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相抵,由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分别与臂头组件2转动连接,此时,继续提升吊钩组件3时,吊钩组件3与收钩支架1将在提升作用力所产生的力矩的作用下相对于臂头组件2向左或者向右转动,当旋转到位后,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此时,收钩支架1位于吊钩组件3的前方或后方,收钩支架1的第一抵持部132用于抵持吊钩组件3,从而有效起到减小吊钩组件3下坠的风险。这样,在收钩完成后,吊钩组件3与臂身4平行设置,从而有效避免了吊钩组件3的甩动,进而降低了吊钩组件3因甩动而出现掉落的风险。同时,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通过中间板13连接,结构简单,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转动的同步性,进而确保了吊钩组件3收钩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由于绕绳方式的不同,当吊钩组件3收钩至水平状态后,其能够位于收钩支架1的前方或者后方;当吊钩组件3位于收钩支架1的前方时,吊钩组件3同样位于臂头组件2的前方,也就是说,在收钩时,吊钩组件3朝向臂头组件2的前方顺时针转动;当吊钩组件3位于收钩支架1的后方时,吊钩组件3同样位于臂头组件2的后方,也就是说,在收钩时,吊钩组件3朝向臂头组件2的后方逆时针转动,相对于将吊钩组件3收放于臂头组件2的前方,将吊钩组件3收放于臂头组件2的后方时,由于吊钩组件3收放在臂头组件2和臂身4的交界处,不仅能够起到保护吊钩组件3的作用,而且能够节省在Y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中,中间板13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的连接方式,以及中间板13的连接部131和第一抵持部13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可以通过一根连接轴与臂头组件2转动连接。进而减小连接轴的使用数量,以减小成本。
可选地,收钩支架1还包括辅助连接板14,辅助连接板14与中间板13间隔设置,辅助连接板14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与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2与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之间。
本实施例中,辅助连接板14的数量和形状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如图1所示,辅助连接板14的数量为一个,其为长方体结构,辅助连接板14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与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2与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之间,沿着第一连接板11或者第二连接板12的长度方向,辅助连接板14和中间板13间隔设置。
这样,在第一连接板11与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或者第二连接板12与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受力时,其通过辅助连接板14能够传递至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板12或者第一连接板11,辅助连接板14能够加固第一连接板11与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2与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减小其损坏的概率。
同时,在收钩支架1转动到合适位置时,辅助连接板14能够与臂头组件2的下端面抵接,从而实现机械限位。
可选地,收钩支架1处设有过绳通道17,过绳通道17用于与吊钩组件3相连的绳索8穿过。
具体地,收钩支架1还包括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间隔设置,且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板11朝向吊钩组件3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2朝向吊钩组件3的一端,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之间形成过绳通道17,过绳通道17正对吊钩组件3的动滑轮组32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的结构相同,如图1所示,第一杆件15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板11的短边端和第二连接板12的短边端,并在两端通过螺母锁紧;第二杆件16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板11的短边端和第二连接板12的短边端,并在两端通过螺母锁紧;在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安装完成后,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过绳通道17,且该过绳通道17位于吊钩组件3的动滑轮组32的正上方。
这样,在安装收钩支架1时,先将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分别与臂头组件2可拆卸式连接,然后将绳索8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之间穿过,最后再安装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并促使绳索8位于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之间的过绳通道17中,如此,在吊钩组件3上升的过程中,在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的引导下,吊钩组件3能够在预设位置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接触,减小吊钩组件3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之间出现接触位置偏移导致收钩失败情况的出现。
进一步地,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相互朝向的一面为弧面。这样,在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分别与绳索8接触时,绳索8与第一杆件15或者第二杆件16的接触面相对较少,进而减小了绳索8的摩擦损耗。
可选地,收钩支架1还包括分隔板18,分隔板18与中间板13连接,分隔板18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之间并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间隔设置,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分别穿设于分隔板18,分隔板18将过绳通道17分为第一通道171和第二通道172。
需要理解的是,绳索8绕接于吊钩组件3的动滑轮组32,故经过吊钩组件3的动滑轮组32绳索8分为左右两段,当两段绳索8位于过绳通道17时,有时会出现相互干扰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收钩支架1还包括分隔板18,如图1所示,分隔板18与中间板13连接,分隔板18设置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之间,且分隔板18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穿设于分隔板18,分隔板18将过绳通道17分为第一通道171和第二通道172。
这样,在收钩支架1安装完成后,两段绳索8分别位于第一通道171和第二通道172,从而有效地降低了两段绳索8发生干扰的风险。
进一步地,分隔板18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块181,分隔板18通过限位块181能够与吊钩组件3相互抵持。
可选地,收钩支架1还包括限位板19,限位板19包括板本体191和第二抵持部192,板本体19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朝向吊钩组件3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2朝向吊钩组件3的一端连接,当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二抵持部192用于抵持吊钩组件3。
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持部192的数量不做限制,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如图1所示,板本体191和第二抵持部192一体制成,板本体191分别与第一连接板11朝向吊钩组件3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2朝向吊钩组件3的一端连接,板本体191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二抵持部192,第二抵持部192为弧形结构,当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第二抵持部192用于抵持吊钩组件3。
这样。在收钩时,利用第二抵持部192对吊钩组件3形成限位,从而能够有效减小吊钩组件3产生滑移的概率,进而能够增加收钩支架1和吊钩组件3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加两者的运动平稳性。
本实施例中,板本体191与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高强度螺栓连接或者焊接。
可选地,沿第一连接板11至第二连接板12的方向上,多个第二抵持部192间隔设置于板本体191上,至少一组相邻两第二抵持部192之间设有第一抵持部132。这样,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可选地,该收钩装置还包括凸起结构24,凸起结构24设置于臂头组件2的侧端,其可以与臂头组件2一体制成,也可以与臂头组件2通过焊接或者高强度螺栓连接,当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吊钩组件3同样与凸起结构24相互抵持。这样,进一步减小吊钩组件3产生滑移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随车起重机,包括如上的收钩装置。
本实施例中,随车起重机与上述收钩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如图2至7所示,该随车起重机还包括:
臂头组件2,臂头组件2包括臂头本体21和分别转动设置于臂头本体21的定滑轮组23、托绳滚轮22、导向轮组7,托绳滚轮22位于定滑轮组23的进绳侧;
吊钩组件3,吊钩组件3包括安装框架31和转动设置于安装框架31的动滑轮组32;
卷扬机构,卷扬机构包括绳索8和卷扬,绳索8的一端用于与卷扬连接,绳索8的另一端先绕接于托绳滚轮22,然后在定滑轮组23和动滑轮组32之间来回缠绕,并由动滑轮组32伸出并绕接于导向轮组7,最后固定于臂头本体21;
当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定滑轮组23和动滑轮组32之间的绳索8以及动滑轮组32朝向导向轮组7的绳索8均水平设置。
本实施例中,绳索8为钢丝绳。如图5所示,导向轮组7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错位设置于臂头本体21外壁的第一导向轮71和第二导向轮72,且两者沟槽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绳索8的直径;如图6所示,臂头本体21内部设有空腔,托绳滚轮22和定滑轮组23转动设置于空腔中,且托绳滚轮22位于定滑轮组23的进绳侧。如图6所示,定滑轮组23包括同轴设置于臂头本体21内部空腔的第一定滑轮231和第二定滑轮232,如图7所示,动滑轮组32包括同轴设置安装框架31的第一动滑轮321和第二动滑轮322。
缠绕绳索8时,绳索8的一端用于与卷扬连接,绳索8的另一端先绕接于托绳滚轮22,然后依次绕接于第一定滑轮231、第一动滑轮321、第二定滑轮232、第二动滑轮322,并由第二动滑轮322伸出并绕接于第一导向轮71和第二导向轮72,最后固定于臂头本体21,且当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定滑轮组23和动滑轮组32之间的绳索8以及动滑轮组32朝向导向轮组7的绳索8均水平设置,本实施例的绕绳方式,有效地减小了定滑轮组23的入绳角度和动滑轮组32的出绳角度,进而减小了磨绳的风险。
可选地,臂头组件2还包括高度限位开关6和/或楔套5,高度限位开关6以及楔套5分别设置于臂头本体21的外壁。
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4所示,高度限位开关6拆卸式设置于臂头本体21的外壁,用于限制吊钩接近起重臂头的位置。楔套5拆卸式设置于臂头本体21的外壁,其供绳索8穿过后固定。
这样,将楔套5、高度限位开关6等外置,一方面降低了磨绳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降低生产及售后的安装难度。
需要理解的是,一般情况下,在吊钩竖直向上运动时,是无法实现自动收钩到水平位置的,所以电气部分设计了自动收钩的功能,按下自动按钮,可以继续开启卷扬开关,绳索8继续收缩,直至吊钩组件3达到水平位置。
可选地,该随车起重机还包括臂身4和托绳支架41,臂身4的头部设有臂头组件2,托绳支架41设置于臂身4,托绳支架41用于支撑绳索8。
如图2、3所示,臂身4的下端设有多个沿臂身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托绳支架41,绳索8经过多个托绳支架41的导向后进入臂头组件2的内部,这样,进一步约束绳索8的走向,减小了乱绳发生的风险。
读者应理解,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收钩装置,用于辅助吊钩组件(3)转动至水平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收钩支架(1),所述收钩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2)和中间板(13),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用于分别与臂头组件(2)转动连接且旋转轴共线,所述中间板(13)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31)和第一抵持部(132),所述连接部(131)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之间;
当所述吊钩组件(3)处于悬置状态时,所述收钩支架(1)位于所述吊钩组件(3)的上方并竖直设置;当所述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收钩支架(1)位于所述吊钩组件(3)的前方或后方并水平设置,所述收钩支架(1)的第一抵持部(132)用于抵持所述吊钩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钩支架(1)还包括辅助连接板(14),所述辅助连接板(14)与所述中间板(13)间隔设置,所述辅助连接板(14)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与所述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与所述臂头组件(2)连接的一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钩支架(1)设有过绳通道(17),所述过绳通道(17)用于与所述吊钩组件(3)相连的绳索(8)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收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钩支架(1)还包括第一杆件(15)和第二杆件(16),所述第一杆件(15)和所述第二杆件(16)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杆件(15)和所述第二杆件(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朝向所述吊钩组件(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朝向所述吊钩组件(3)的一端,所述第一杆件(15)和所述第二杆件(16)之间形成所述过绳通道(17),所述过绳通道(17)正对所述吊钩组件(3)的动滑轮组(32)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收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钩支架(1)还包括分隔板(18),所述分隔板(18)与所述中间板(13)连接,所述分隔板(18)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杆件(15)和所述第二杆件(16)分别穿设于所述分隔板(18),所述分隔板(18)将所述过绳通道(17)分为第一通道(171)和第二通道(17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钩支架(1)还包括限位板(19),所述限位板(19)包括板本体(191)和第二抵持部(192),所述板本体(191)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朝向吊钩组件(3)的一端和第二连接板(12)朝向吊钩组件(3)的一端连接,当所述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第二抵持部(192)用于抵持所述吊钩组件(3)。
7.一种随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收钩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臂头组件(2),所述臂头组件(2)包括臂头本体(21)和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臂头本体(21)的定滑轮组(23)、托绳滚轮(22)、导向轮组(7),所述托绳滚轮(22)位于所述定滑轮组(23)的进绳侧;
吊钩组件(3),所述吊钩组件(3)包括安装框架(31)和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31)的动滑轮组(32);
卷扬机构,所述卷扬机构包括绳索(8)和卷扬,所述绳索(8)的一端用于与所述卷扬连接,所述绳索(8)的另一端先绕接于所述托绳滚轮(22),然后在所述定滑轮组(23)和所述动滑轮组(32)之间来回缠绕,并由所述动滑轮组(32)伸出并绕接于所述导向轮组(7),最后固定于所述臂头本体(21);
当所述吊钩组件(3)处于水平状态时,所述定滑轮组(23)和所述动滑轮组(32)之间的所述绳索(8)以及所述动滑轮组(32)朝向所述导向轮组(7)的所述绳索(8)均水平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头组件(2)还包括高度限位开关(6)和/或楔套(5),所述高度限位开关(6)以及所述楔套(5)分别设置于所述臂头本体(21)的外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车起重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臂身(4)和托绳支架(41),所述臂身(4)的头部设有所述臂头组件(2),所述托绳支架(41)设置于所述臂身(4),所述托绳支架(41)用于支撑所述绳索(8)。
CN202322082555.2U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Active CN2205641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2555.2U CN220564119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82555.2U CN220564119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64119U true CN220564119U (zh) 2024-03-08

Family

ID=90090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82555.2U Active CN220564119U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641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39196B1 (en) TOWER CRANE AND TIE ROD STRUCTURE of balance boom THEREOF,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ie rod structure of balance boom
KR20080096143A (ko) 타워크레인용 지브
CN220564119U (zh) 一种收钩装置及随车起重机
CN103863972B (zh) 叉车吊装工具及其吊装方法
KR20150008532A (ko) 크레인의 리프팅 장치
CN111824972B (zh) 起重机
CN103453073A (zh) U型防转套
CN210418914U (zh) 一种吊装包角
CN108033368B (zh) 一种起重机臂头组件以及起重机
CN116119539A (zh) 一种卡车换电站电池吊装系统
CN203128075U (zh) 多节臂伸缩装置和工程机械设备
CN216811034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施工装置
CN215711311U (zh) 一种多工况桁架臂头及起重机
CN211733688U (zh) 一种塔机载重小车防脱绳装置
CN106627312A (zh) 车载双滑块多点装卸吊及物流车
CN103373664B (zh) 自紧式吊具
CN219239113U (zh) 一种钢丝绳葫芦起重机
CN109399479A (zh) 一种煤矿用绞车摆绳装置
CN213037296U (zh) 一种模块化组装式建材吊运机
CN218520902U (zh) 一种电动葫芦吊具自锁装置
CN109573869A (zh) 一种便于对滚筒进行更换的煤矿用提升绞车
CN217458586U (zh) 一种超起平衡重变幅装置及起重机
CN214958338U (zh) 线缆架空装置
CN219792225U (zh) 一种门式起重机锚定装置
CN211569928U (zh) 卷扬助力副臂对接装置及起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