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50544U -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50544U
CN220550544U CN202322275022.6U CN202322275022U CN220550544U CN 220550544 U CN220550544 U CN 220550544U CN 202322275022 U CN202322275022 U CN 202322275022U CN 220550544 U CN220550544 U CN 220550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karst cave
units
outer casing
found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7502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晓丹
张勤生
孙海峰
朱权秀
杜刚
胡隆德
王多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CEC Aecom Consulta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SCEC Aecom Consulta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CEC Aecom Consulta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SCEC Aecom Consulta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7502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505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50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505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属于溶洞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串珠状溶洞难以处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内护筒组件和外护筒组件,外护筒组件由多个外护筒单元依次连接组成,外护筒单元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相邻的外护筒单元之间彼此搭接;内护筒组件套设在外护筒组件内部,内护筒组件内灌浆形成桩基础。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桩基施工的安全性和提升桩基施工质量,减少灌浆量,提高成孔质量,节省施工成本,有效解决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易发生塌孔、漏浆等施工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溶洞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溶洞对桩基础的受力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而且钻孔灌注桩在成孔过程中,遇到溶洞或裂隙发育的位置时,发生漏浆会导致孔内外水压平衡破坏,从而引发塌孔、扩孔、埋钻,严重的会导致地面下沉、桩机倾覆,威胁施工人员安全,延误工期。溶洞处理施工技术是溶洞桩基施工的难点,而串珠状溶洞的处理更困难。为了解决串珠状溶洞位置桩基施工的弊端,提出了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以解决串珠状溶洞难以处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包括内护筒组件和外护筒组件,外护筒组件由多个外护筒单元依次连接组成,外护筒单元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相邻的外护筒单元之间彼此搭接;内护筒组件套设在外护筒组件内部,内护筒组件内灌浆形成桩基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内护筒组件和外护筒组件之间灌浆形成加固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外护筒单元的搭接处通过横向钢筋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外护筒单元的搭接处设有上下两层横向钢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上下两层横向钢筋之间设有交叉钢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外护筒单元之间的搭接长度取上方外护筒单元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内护筒组件由多个内护筒单元依次连接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内护筒单元之间通过卡榫销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桩基施工的安全性和提升桩基施工质量,减少灌浆量,提高成孔质量,节省施工成本,有效解决了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易发生塌孔、漏浆等施工难题。相较于传统的全跟进式钢护筒施工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减少机械投入,缩短建设工期,外护筒单元可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外护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护筒单元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交叉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内护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护筒组件;101-外护筒单元;2-内护筒组件;201-内护筒单元;3-覆盖层;4-第一中风化层;5-第一层溶洞;6-第二中风化层;7-第二层溶洞;8-第三中风化层;9-稳定基岩层;10-横向钢筋;11-交叉钢筋;12-桩基础;13-加固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包括内护筒组件2和外护筒组件1,外护筒组件1由多个外护筒单元101依次连接组成,外护筒单元101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相邻的外护筒单元101之间彼此搭接;内护筒组件2套设在外护筒组件1内部,内护筒组件2内灌浆形成桩基础12。
在内护筒组件2和外护筒组件1之间灌浆形成加固桩13。
相邻外护筒单元101的搭接处通过横向钢筋10连接。横向钢筋10直径不小于14mm。
相邻外护筒单元101的搭接处焊接有上下两层横向钢筋10。
上下两层横向钢筋10之间焊接有交叉钢筋11。交叉钢筋11直径不小于14mm。
相邻两个外护筒单元101之间的搭接长度取上方外护筒单元101的直径。
内护筒组件2由多个内护筒单元201依次连接组成。
相邻的内护筒单元201之间通过卡榫销方式连接。
外护筒单元101和内护筒单元201均采用钢护筒。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的施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A、用冲锤锤打覆盖层3,冲击到达第一中风化层4后,放置第一个外护筒单元101(1#),该外护筒单元101(1#)落至第一中风化层4处;
B、冲锤穿过第一个外护筒单元101(1#)进行冲击作业,直至贯穿第一中风化层4;反复提升冲锤在第一中风化层4厚度范围上下慢放轻提,当冲锤不明显受阻碍,说明第一中风化层4已成孔并且是圆滑垂直;
C、冲锤穿透第一中风化层4和第一层溶洞5,然后使用钢丝绳活扣绑住第二个外护筒单元101(2#),将第二个外护筒单元101(2#)放入第一个外护筒单元101(1#)内,并使第二个外护筒单元101(2#)落至第二中风化层6处;两个外护筒单元101之间的搭接长度取第一个外护筒单元1011#的直径,两个外护筒单元101之间采用横向钢筋10连接,并采用交叉钢筋11加固;
D、 按照步骤B和C的方法继续向下施工,依次连接下方的各外护筒单元101,冲锤穿过第一个外护筒单元101(1#)和第二个外护筒单元101(2#)进行冲击作业,穿透第二中风化层6和第二层溶洞7,利用钻机的钻进压力和钻杆、钻头的重量,使第三个外护筒单元101(3#)随钻头的钻进而下沉直落至第三中风化层8,如此继续,直至最后一个外护筒单元101施工到持力层(持力层需满足条件:岩层厚度不小于5米且不小于三倍桩径),多个外护筒单元101构成外护筒组件1;
E、将内护筒组件2置于外护筒组件1内,利用钻机的钻进压力和钻杆、钻头的重量,使内护筒组件2随钻头的钻进而下沉,直至到达稳定基岩层9的顶部;内护筒组件因溶洞底有沉渣、沉淀物等不会靠自重沉到溶洞底部;
F、在内护筒组件内放置钢筋笼,向内护筒组件2内底部200cm范围回填砂和碎石,上部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础12;
G、向内护筒组件2和外护筒组件1之间区域底部回填砂和碎石,上部灌注混凝土,形成加固桩13。
施工完成后,可拆除外护筒组件1,外护筒单元101可重复利用。
当相邻溶洞为小型溶洞时(H≤2.5m,H为溶洞高度,且溶洞间基岩厚度较小时),为施工方便且节约外护筒单元101,可仅使用一个外护筒单元101跟进。
通过外护筒单元101和内护筒单元201的不断加长跟进,最终内护筒组件穿越溶洞并到达一定深度稳定基岩层9后停止跟进,使桩端到达稳定的持力层(稳定持力层按照地基规范规定:灌注桩桩端以下3倍桩径且不小于5m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破碎带和洞穴分布,且在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应无岩体临空面)。
内护筒组件的高度为从稳定基岩层9至桩顶,多个内护筒单元201采用卡榫销方式连接,环向对称设置4道卡榫扣和8处销轴连接口,先通过卡榫扣对两节护筒进行快速定位卡死,定位后采用销轴进行固定连接,连接销轴采用电动内六角扳手可实现快速安拆,方便现场安装与后期拆除。
使用该方法具有成桩质量高、安全性好等优点,可以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浆、掉钻、塌孔和地面沉陷事故。

Claims (8)

1.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护筒组件(2)和外护筒组件(1),所述外护筒组件(1)由多个外护筒单元(101)依次连接组成,外护筒单元(101)的直径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相邻的外护筒单元(101)之间彼此搭接;所述内护筒组件(2)套设在外护筒组件(1)内部,内护筒组件(2)内灌浆形成桩基础(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内护筒组件(2)和外护筒组件(1)之间灌浆形成加固桩(1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外护筒单元(101)的搭接处通过横向钢筋(1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外护筒单元(101)的搭接处设有上下两层横向钢筋(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横向钢筋(10)之间设有交叉钢筋(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外护筒单元(101)之间的搭接长度取上方外护筒单元(101)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内护筒组件(2)由多个内护筒单元(201)依次连接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内护筒单元(201)之间通过卡榫销方式连接。
CN202322275022.6U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Active CN220550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5022.6U CN220550544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75022.6U CN220550544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50544U true CN220550544U (zh) 2024-03-01

Family

ID=90008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75022.6U Active CN220550544U (zh) 2023-08-23 2023-08-23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50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4675B (zh)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8842791B (zh) 一种可卸荷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442605B (zh) 拔出phc桩再利用于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JP2018024982A (ja) 既設杭基礎の補強工法及び補強構造
CN112323777A (zh) 嵌岩用空心预制桩及使用该预制桩嵌岩施工的方法
CN110777836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板式-锚杆复合基础及其使用方法
CN111794216A (zh) 抗拔载体桩的施工方法
CN201172830Y (zh) 塔式起重机锚杆静压桩基础
CN102220764B (zh) 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13235638A (zh)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基施工方法
CN112482367A (zh) 一种用钢管桩代替灌注桩嵌岩的基坑支护桩
CN220550544U (zh)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CN108914942A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5776152U (zh) 预应力锚杆波形板桩支挡结构
CN117166457A (zh)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8219667U (zh) 基于排桩与内支撑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08668431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体系
CN207538041U (zh) 预应力后张拉应力束可回收式基坑支护预制桩
CN206956724U (zh) 一种抗浮锚杆桩
CN206173972U (zh) 一种格构式混凝土复合围护桩墙
CN217150193U (zh) 一种可调节布袋位置钢筋骨架的布袋桩
CN220450839U (zh) 装配式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抗滑管桩
CN214883806U (zh)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CN216428286U (zh) 一种钻孔填料压浆微型桩与土钉复合支护结构
CN214303941U (zh) 自适应可复用充填挡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