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3806U -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3806U
CN214883806U CN202121350676.5U CN202121350676U CN214883806U CN 214883806 U CN214883806 U CN 214883806U CN 202121350676 U CN202121350676 U CN 202121350676U CN 214883806 U CN214883806 U CN 214883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long
piles
short
bear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06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简洪钰
蔡振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Jiak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Xinzhongk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Jiak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Xinzhongk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Jiak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Xinzhongku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Jiak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06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3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3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3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它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桩技术领域。它包括锚筋注浆孔、承台、短桩、长桩,短桩贯穿其承台的中部,承台的四端设有长桩,且短桩与长桩上设有锚筋注浆孔,短桩的长度小于长桩的长度,长桩设有四个,且基于短桩的圆心绕圆周分布在承台的四端,锚筋注浆孔设有五个,且分布在短桩与长桩上,短桩的外直径大于长桩的外直径。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较大截面的短桩支承在浅部较好的土层,长桩置于短桩之中,按设计需要选择较深的持力层,根据长桩承载力的大小,确定配筋还是不配筋,其作用是减沉和提供竖向承载力。长短桩可采用预制桩也可采用灌注桩,也可采用不同的桩型。

Description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中的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背景技术
在岩溶地区兴建建构筑物时,因溶洞的存在给基础的选型造成了较大的麻烦,如果灰岩顶面以上的覆盖土层较厚时,对多层房屋建筑(10层以下)往往对场地中的溶洞不做任何处理,直接采用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作为建构筑物的基础。当持力层埋藏较深时,采用复合地基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发展与建设要求的需要,城市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在城市中拔地而起,到处都呈现出一片片的混凝土森林,但对于岩溶地区,在其下异常复杂的溶洞发育地基上建造高层和超高层,其基础工程的造价会成倍增加,同时还存在很大的工程隐患和施工风险。主要原因如下:
(1)、建构筑物荷载较大时,采用浅基础或复合地基处理后的浅基础已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要,且不能满足正常使用时的变形要求,因而作为设计方一般选择桩基,作为建筑物的基础。但一旦选择桩基,则必须探明桩端下灰岩的厚度,如果遇到如石林一样的灰岩面时施工勘察的代价是很大的,即便是单桩单钻也很难保证每根桩的桩端持力层确实可靠。
(2)、有时要满足持力层下具备大于5倍桩径的厚度,其钻孔深度难以确定,当然桩长也难以确定。
(3)、在灰岩溶洞场地进行冲(钻)孔桩施工,往往会发生掉钻、卡钻、埋钻、漏浆、塌陷等工程事故,甚至无法成桩,不但影响施工工期,其工程质量也很难保证。
(4)、有些溶洞存在承压水一旦穿越,其地下水对桩的施工难度和质量的影响也是难以预测的。
(5)、岩溶地区冲(钻)孔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检测存在很多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岩溶地区桩基检测的规程规范,况且对于穿越多个溶洞的灌注桩要对其进行完整性检测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目前采用管波法能较有效的检测桩身完整性,但对众多数量的基桩其检测成本也是很可观的,纵使其桩身完整单桩的承载力也未必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岩溶地区冲钻孔桩存在不可靠性。
(6)、岩溶地区一般都处在是山区盆地,其上一般都存在砂层、砂砾层、卵石层等坚硬土层,如果采用静压预制桩作为建筑物基础,则施工时难以穿越浅部坚硬层,即使采用引孔施工,虽可压至灰岩面,但灰岩面变化较大,施工时容易发生断桩事故,坚硬的灰岩预制桩也无法嵌入,故一般不宜选用静压预制桩。锤击预制桩虽然存在穿越能力强的优势,可不用引孔施工,但同样存在静压桩的问题,加之还有施工存在噪音,更是不可选的桩型。因此对承载力要求较大的建筑物往往都选择大直径冲(钻)灌注桩。
(7)现有的长短桩专利(ZL 201810305522.0,ZL 201220450164.0,ZL201711075072.2,ZL 202010693725.9等)大都应用于复合地基处理,其长桩和短桩都是作为地基的增强加固体,而非作为建筑物的桩基础直接布置在承台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足与缺点,提供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较大截面的短桩支承在浅部较好的土层,长桩置于短桩之中,按设计需要选择较深的持力层,根据长桩承载力的大小,确定配筋还是不配筋,其作用是减沉和提供竖向承载力。长短桩可采用预制桩也可采用灌注桩,也可采用不同的桩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它包括锚筋注浆孔1、承台2、短桩3、长桩4,所述短桩3贯穿其承台2的中部,承台2的四端设有长桩4,且短桩3与长桩4上设有锚筋注浆孔1。
进一步的,所述短桩3的长度小于长桩4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长桩4设有四个,且基于短桩3的圆心绕圆周分布在承台2的四端。
进一步的,所述锚筋注浆孔1设有五个,且分布在短桩3与长桩4上。
进一步的,所述短桩3的外直径大于长桩4的外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常规施工方法在覆盖土层中施工短桩3,以浅部较坚硬土层作为持力层,利用短桩3中空心处在覆盖土层中施工长桩4,长桩4应与承台2之间留有一定空隙,设置桩与承台锚筋注浆孔1,并浇筑承台,待短桩3的承载力充分发挥后,用高强度膨胀水泥砂浆填满承台下短桩3内空腔及所有锚筋注浆孔1,参看图2无地下室时,先施工短桩3的施工工艺,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a空心短桩3放样就位;b采用静压、锤击、人工或旋挖等工艺完成短桩3施工;c长桩4放样就位;d采用人工挖土、旋挖等工艺完成长桩4施工;e进行桩与承台锚筋,承台与柱锚筋,长桩4与承台预留空腔,预留注浆孔及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f待短桩3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施工,实现长短桩的合二为一,形成复合桩基。其中长短桩与承台2连接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采用长桩4钢筋伸入承台2,也可短桩3钢筋伸入承台2,可以长桩4预留孔隙,也可短桩3预留孔隙,空心短桩3可以采用内园外方形或圆管形;长桩4也可采用实心方形、也可采用内园外方形或圆管形;长短桩截面可与随意组,参看图3无地下室时,先施工长桩4的施工工艺,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a长桩4放样就位;b采用人工挖土、冲击钻或旋挖等工艺完成长桩4施工;c空心短桩3放样就位;d将短桩3压入;e进行桩与承台锚筋,承台与柱锚筋,长桩与承台预留空腔,预留注浆孔及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f待短桩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施工,实现长短桩的合二为一,形成复合桩基,参看图4有地下室时,先施工短桩3的施工工艺,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a地下室基坑开挖;b空心短桩3放样就位;c采用静压、锤击或旋挖等工艺完成短桩3施工;d长桩4放样就位;e采用人工挖土、旋挖等工艺完成长桩4施工;f进行桩与承台锚筋,承台与柱锚筋,长桩4与承台预留空腔,预留注浆孔及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g待短桩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施工,实现长短桩的合二为一,形成复合桩基,参看图5有地下室时,先施工长桩的施工工艺,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a地下室基坑开挖;b长桩放样就位;c采用人工挖土、冲击钻或旋挖等工艺完成长桩施工;d空心短桩放样就位;e将短桩压入;f进行桩与承台锚筋,承台与柱锚筋,长桩与承台预留空腔,预留注浆孔及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g待短桩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施工,实现长短桩的合二为一,形成复合桩基,参看图6当采用二合为一桩还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短桩外增补长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考虑部分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单一复合桩无法满足建构筑物的承载力要求时,在同一承台内复合桩外增设长桩增加整体桩基承载力以达到建构筑物承载力要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较大截面的短桩支承在浅部较好的土层,长桩置于短桩之中,按设计需要选择较深的持力层,根据长桩承载力的大小,确定配筋还是不配筋,其作用是减沉和提供竖向承载力。长短桩可采用预制桩也可采用灌注桩,也可采用不同的桩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无地下室复合桩基先施工短桩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3为无地下室复合桩基先施工长桩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有地下室复合桩基先施工短桩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为有地下室复合桩基先施工长桩施工流程示意图。
图6为桩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锚筋注浆孔1、承台2、短桩3、长桩4。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锚筋注浆孔1、承台2、短桩3、长桩4,所述短桩3贯穿其承台2的中部,承台2的四端设有长桩4,且短桩3与长桩4上设有锚筋注浆孔1。
所述短桩3的长度小于长桩4的长度,所述长桩4设有四个,且基于短桩3的圆心绕圆周分布在承台2的四端,所述锚筋注浆孔1设有五个,且分布在短桩3与长桩4上,所述短桩3的外直径大于长桩4的外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利用常规施工方法在覆盖土层中施工短桩3,以浅部较坚硬土层作为持力层,利用短桩3中空心处在覆盖土层中施工长桩4,长桩4应与承台2之间留有一定空隙,设置桩与承台锚筋注浆孔1,并浇筑承台,待短桩3的承载力充分发挥后,用高强度膨胀水泥砂浆填满承台下短桩3内空腔及所有锚筋注浆孔1,参看图2无地下室时,先施工短桩3的施工工艺,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a空心短桩3放样就位;b采用静压、锤击、人工或旋挖等工艺完成短桩3施工;c长桩4放样就位;d采用人工挖土、旋挖等工艺完成长桩4施工;e进行桩与承台锚筋,承台与柱锚筋,长桩4与承台预留空腔,预留注浆孔及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f待短桩3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施工,实现长短桩的合二为一,形成复合桩基。其中长短桩与承台2连接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采用长桩4钢筋伸入承台2,也可短桩3钢筋伸入承台2,可以长桩4预留孔隙,也可短桩3预留孔隙,空心短桩3可以采用内园外方形或圆管形;长桩4也可采用实心方形、也可采用内园外方形或圆管形;长短桩截面可与随意组,参看图3无地下室时,先施工长桩4的施工工艺,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a长桩4放样就位;b采用人工挖土、冲击钻或旋挖等工艺完成长桩4施工;c空心短桩3放样就位;d将短桩3压入;e进行桩与承台锚筋,承台与柱锚筋,长桩与承台预留空腔,预留注浆孔及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f待短桩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施工,实现长短桩的合二为一,形成复合桩基,参看图4有地下室时,先施工短桩3的施工工艺,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a地下室基坑开挖;b空心短桩3放样就位;c采用静压、锤击或旋挖等工艺完成短桩3施工;d长桩4放样就位;e采用人工挖土、旋挖等工艺完成长桩4施工;f进行桩与承台锚筋,承台与柱锚筋,长桩4与承台预留空腔,预留注浆孔及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g待短桩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施工,实现长短桩的合二为一,形成复合桩基,参看图5有地下室时,先施工长桩的施工工艺,其具体的实施方法为:a地下室基坑开挖;b长桩放样就位;c采用人工挖土、冲击钻或旋挖等工艺完成长桩施工;d空心短桩放样就位;e将短桩压入;f进行桩与承台锚筋,承台与柱锚筋,长桩与承台预留空腔,预留注浆孔及承台混凝土浇筑施工;g待短桩沉降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施工,实现长短桩的合二为一,形成复合桩基,参看图6当采用二合为一桩还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短桩外增补长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考虑部分建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单一复合桩无法满足建构筑物的承载力要求时,在同一承台内复合桩外增设长桩增加整体桩基承载力以达到建构筑物承载力要求。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锚筋注浆孔(1)、承台(2)、短桩(3)、长桩(4),所述短桩(3)贯穿其承台(2)的中部,承台(2)的四端设有长桩(4),且短桩(3)与长桩(4)上设有锚筋注浆孔(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桩(3)的长度小于长桩(4)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桩(4)设有四个,且基于短桩(3)的圆心绕圆周分布在承台(2)的四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筋注浆孔(1)设有五个,且分布在短桩(3)与长桩(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桩(3)的外直径大于长桩(4)的外直径。
CN202121350676.5U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Active CN214883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0676.5U CN214883806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0676.5U CN214883806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3806U true CN214883806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3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0676.5U Active CN214883806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3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0207B (zh) 一种穿越浅埋偏压松散堆积体大跨度隧道综合进洞结构施工方法
WO2012149670A1 (zh) 根式基础锚碇施工方法及根键式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08842791B (zh) 一种可卸荷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KR20060059833A (ko) 선지보 터널 공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CN109024651B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混合桩基及施工方法
CN113614315A (zh) 建造结构的方法
CN104532957B (zh) 原有建筑增设地下室逆作施工方法
CN105350531A (zh) 可承受拉压双向荷载的管桩-锚杆复合基础及施工工艺
CN113235638A (zh)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基施工方法
CN207659986U (zh) 一种建筑物或构筑物地基加固托换墩
CN110080779A (zh) 隧道隧底溶洞处理施工方法
CN214883806U (zh) 一种长短桩合二为一的复合桩
CN212336070U (zh) 一种岩溶地基变刚度子母桩
CN214614035U (zh) 一种高强预应力混凝土复合桩
CN213867907U (zh) 用于输电线路的预制扩盘根键式掏挖类基础
CN212561545U (zh) 一种后补强支护桩结构
CN113684835A (zh) 一种基坑支护与止水体系及施工流程
CN212656218U (zh) 重型桩机荷载托换结构
CN212642730U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区隧道穿越人防结构
CN109778873B (zh) 一种围护桩间注浆止水方法及装置
CN109653193B (zh) 逆作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CN208088282U (zh) 预应力型钢支护桩
CN112832252A (zh) 一种两侧高差较大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法
CN216194772U (zh) 一种基坑支护与止水体系
CN220550544U (zh) 一种串珠状溶洞桩基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