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9164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9164U
CN220549164U CN202322039848.2U CN202322039848U CN220549164U CN 220549164 U CN220549164 U CN 220549164U CN 202322039848 U CN202322039848 U CN 202322039848U CN 220549164 U CN220549164 U CN 2205491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rain vehicle
center plane
engine
suspension
longitudinal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98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颖
刘宛如
韩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91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91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62M7/02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62M7/04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with engin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below the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11/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 B62M11/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terengaging toothed wheels or frictionally-engaging wheels of changeable rati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其包括:车架、动力组件、行走组件、油箱以及传动系统;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和动力输出轴;车架包括上主梁,下主梁以及多个纵向管,上主梁包括沿着纵向中心平面基本对称分布的两个上主梁管,下主梁包括沿着纵向中心平面基本对称分布的两个下主梁管,纵向管连接上主梁管和下主梁管,车架还包括悬架连接件,悬架连接件连接纵向管,悬架连接件连接后悬架,且悬架连接件支撑油箱。该全地形车结构紧凑且整体强度较高。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目前,全地形车辆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全地形车需要内部零件布置紧凑,并对减震系统的性能要求较高,对此,满足减震系统的性能需求,以及车架的强度要求的同时,往往不利于全地形车的紧凑性布置。综上,很难同时兼顾减震系统性能和车架的强度,以及全地形车的紧凑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结构紧凑且整体强度较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行走组件连接车架,行走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前轮通过前悬架连接车架,后轮通过后悬架连接车架;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和动力输出轴,发动机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包括发动机主体和缸头,缸头连接于发动机主体,发动机连接动力输出轴;传动系统,安装于车架上,用于传输发动机的动力至行走组件;油箱,连接动力组件;车架包括上主梁,下主梁以及多个纵向管,上主梁包括沿着纵向中心平面基本对称分布的两个上主梁管,下主梁包括沿着纵向中心平面基本对称分布的两个下主梁管,纵向管连接上主梁管和下主梁管,车架还包括悬架连接件,悬架连接件连接纵向管,悬架连接件连接后悬架,且悬架连接件支撑油箱。
可选的,缸头朝向全地形车的后方,发动机连接于上主梁和下主梁之间。
可选的,纵向管包括第一纵向管和第二纵向管,第一纵向管设置于转向组件的前方,第二纵向管设置于车架的后方;车架还包括加强管,加强管包括第一加强管和第二加强管,第一加强管布置在第二加强管前方,第一加强管和第二加强管都连接上主梁和下主梁,沿着车宽的方向向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做投影,发动机基本位于第一加强管、第二加强管、上主梁以及下主梁围成的空间的投影内。
可选的,上主梁包括向上拱起的避让部。
可选的,车架还包括悬架连接件,悬架连接件连接纵向管和加强管,悬架连接件连接后悬架,且悬架连接件支撑油箱。
可选的,沿着车宽的方向向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做投影,油箱基本位于加强管、纵向管、上主梁以及悬架连接件围成的空间的投影内。
可选的,全地形车还包括进气组件,进气组件包括空滤器和进气管,进气管连接空滤器和发动机,沿着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做投影,空滤器的投影位于上主梁的投影上方。
可选的,后悬架包括上摇臂,下摇臂以及减震器,减震器位于上摇臂外侧,并位于下摇臂内部,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的投影中,油箱和减震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可选的,发动机还包括张紧器和换挡连接件,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的投影中,张紧器和换挡连接件的投影都位于两轮轴心连线和气缸轴线在该方向的投影之间。
可选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动力输出轴逐渐远离地面,且动力输出轴与水平面的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被设置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
全地形车通过悬架连接件连接后悬架且支撑油箱。使得油箱后置且保证车架的强度,使得整车紧凑。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全地形车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全地形车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的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的全地形车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全地形车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布局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全地形车的部分结构的俯视平面图;
图5为图1中的全地形车的动力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全地形车的传动系统和动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全地形车在一种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全地形车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平面结构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全地形车的单座车的带有脚踏板结构的俯视图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全地形车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地形车,参照图1和图4,包括车架10、车身覆盖件、悬架组件20、动力组件30、传动系统40以及行走组件90,车身覆盖件覆盖至少部分的车架10,行走组件90连接车架10上并包括车轮,车轮的个数可以是三个及以上,车轮包括前轮和后轮。悬架组件20包括前悬架21和后悬架22,前轮通过前悬架21连接车架10,后轮通过后悬架22连接车架10。传动系统40安装于车架10上,用于传输动力组件30的动力至车轮组件。
参照图2a和图2b,动力组件30包括发动机31和动力输出轴32,发动机31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10上,发动机31包括发动机主体311和缸头312,缸头312连接于发动机主体311,发动机31连接动力输出轴32,缸头312朝向车架10的后方设置。发动机主体两端设有发动机进气口3111和发动机出气口3112。传动系统40包括前传动组件41和后传动组件42,传动系统40安装于车架10上,用于传输发动机31的动力至行走组件90。
前传动组件41包括前离合器411和前输出轴412,后传动组件42包括后离合器421和后输出轴422,前输出轴412和后输出轴422都连接动力输出轴32,前离合器411连接前轮,前离合器411绕前旋转轴413转动,前离合器411通过连接轴连接到前轮,从而驱动前轮转动,后离合器421连接后轮,后离合器421绕后旋转轴423转动,后离合器421通过连接轴连接后轮,从而驱动后轮转动。
参照图3,全地形车还包括转向组件80,用于实现操作全地形车的转向,转向组件80设于车架10上,通过转向组件80控制前轮转动。全地形车还包括排气组件50和进气组件60,排气组件50连接发动机31并排出发动机31产生的废气。排气组件50包括排气管51,变速器314被设置在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一侧,排气管51被设置在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另一侧。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垂直于水平面,且穿过全地形车的车宽方向的中点。
参照图5,车架10包括上主梁11,下主梁12以及多个加强管14,上主梁11包括沿着纵向中心平面101基本对称分布的两个上主梁管111,下主梁12包括沿着纵向中心平面101基本对称分布的两个下主梁管121,支撑管连接上主梁管111和下主梁管121,发动机31连接于上主梁11和下主梁12之间。沿着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101做投影,空滤器61的投影位于上主梁11的投影上方。进气组件还包括进气口611,沿着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101做投影,进气口611的投影位于上主梁11的投影上方。上主梁11和下主梁12构成车架10的框架,发动机31被设置在上主梁11和下主梁12设置的框架之中。车架10还包括连接上主梁11和下主梁12的纵向管13和加强管14,纵向管13连接上主梁11和下主梁12,纵向管13包括第一纵向管131和第二纵向管132,第一纵向管131设置于转向组件80的前方,第二纵向管132设置于车架10的后方。第一纵向管131和第二纵向管132基本沿着全地形车的上下方向延伸。加强管14包括第一加强管141和第二加强管142,第一加强管141布置在第二加强管142前方,第一加强管141和第二加强管142都连接上主梁11和下主梁12,沿着车宽的方向向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做投影,发动机31基本位于第一加强管141、第二加强管142、上主梁11以及下主梁12围成的空间的投影内。从而方便对发动机31的维修,可以从侧面将发动机31从车架10直接拆出,而不用过度拆卸车架10。
可选的,参照图10,上主梁11包括向上拱起的避让部110,避让部110形成装配空间,以配合发动机31的位置设置,允许发动机31从车架10的侧面取出。
穿过缸头312中点的水平线L穿过排气组件50,排气组件50包括排气口51,排气口位于车架10的正后方,且位于水平线L和下主梁12之间。防止过热的排气口影响车轮,且保证排气组件50的排气性能。
车架10还包括悬架连接件15,悬架连接件15连接纵向管13和加强管14,悬架连接件15连接后悬架22,且悬架连接件15支撑油箱82。沿着车宽的方向向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做投影,油箱82基本位于加强管14、纵向管13、上主梁11以及悬架连接件15围成的空间的投影内。油箱82设置于后悬架22上方,且通过悬架连接件15同时连接后悬架22以及油箱82,使得车架10整体的布局紧凑。
进气组件60包括空滤器61和进气管62,进气管62连接空滤器61和发动机31,沿着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101做投影,空滤器61的投影位于上主梁11的投影上方。
后悬架包括上摇臂221,下摇臂以及减震器222,减震器位于上摇臂外侧,并位于下摇臂内部,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的投影中,油箱82和减震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进气组件60给发动机31进气,进气组件60包括空滤器61和进气管62,进气管62连接空滤器61和发动机31,空滤器61包括安装接口611,安装接口611朝向全地形车的外侧,且暴露于车身覆盖件之外。可以通过安装接口打开空滤器61以更换滤芯。在更换滤芯时,用户不需要拆卸空滤器61,也无需拆卸车身覆盖件,可以直接通过安装接口将滤芯拆卸更换。
前传动组件41包括前离合器411和前输出轴412,后传动组件42包括后离合器421和后输出轴422,前输出轴412和后输出轴422都连接动力输出轴32,前离合器411连接前轮,前离合器411绕前旋转轴413转动,后离合器421连接后轮,后离合器421绕后旋转轴423转动,缸头312的中点在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与前旋转轴413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的连线为L1,缸头312的中点在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竖直方向的投影点与后旋转轴423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的连线为L2,其中,L1与L2的比值大于0.4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1.8。通过发动机31在整车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装配,调节整车在前后方向的重心,提升整车运行的平稳性,并且降低发动机31整体高度,易于发动机31装配于车架10之中,并确保在不加高整车高度基础上能够使座垫拥有更好的驾驶舒适性。L1与L2的比值大于0.4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1.5。
缸头内包括活塞,缸头312包括上盖体3122,缸头包括气缸轴线313,气缸轴线313为活塞的中心轴线。缸头312的中点为气缸轴线313与上盖体3122的交点。
参照图10,设定缸头312沿着过缸头312的中点的气缸轴线313所在的方向延伸,气缸轴线313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与L1的夹角为α1,气缸轴线313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与L2的夹角为α2,α1与α2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5且小于或等于0.4。发动机31包括变速器314,其设置于发动机主体311内部,变速器314包括具有第一旋转轴线315的主带轮316,以及具有第二旋转轴线317的次带轮318。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投影中,定义穿过第一旋转轴线315和第二旋转轴线317的连线为两轮轴心连线319。发动机31还包括张紧器310和换挡连接件,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投影中,张紧器310和换挡连接件的投影都位于两轮轴心连线319和气缸轴线313在该方向的投影之间。发动机31的布置使得缸头312可以远离张紧器310和换挡连接件,换挡连接件的材料通常为橡胶,从而可以避免高温的缸头312过热而损坏张紧器310和换挡连接件。
可选的,α1与α2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22且小于或等于0.34。
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的投影中,定义前旋转轴413的投影点与后旋转轴423的投影点的连线为动力输出直线102,经过缸头312的中点的投影点的垂线和动力输出直线102的交点为M点,M点和前旋转轴线413的距离为第一间距L4,M点和后旋转轴线的距离为第二间距L5,第一间距L4和第二间距L5的比值被设置大于或等于0.9且小于或等于1.5。
缸头312的中点的投影点到动力输出直线102的垂直距离为第三间距L3,第三间距L3和第二间距L4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78。第三间距L3的合理设置可以保证座位的布置空间,防止缸头312的热量影响座位,同时使得整车的布置紧凑,重心位置合理。
可选的,全地形车为单排座车型,全地形车包括一排供乘坐的座位。缸头312的中点在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与前旋转轴413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的连线为L1,缸头312的中点在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竖直方向的投影点与前旋转轴413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的连线为L2,其中,L1与L2的比值大于1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1.5。可选的,L1与L2的比值大于或1.2等于且小于或等于1.3。缸头312的中点的投影点到动力输出直线102的垂直距离为第三间距,第三间距和第二间距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0.52且小于或等于0.78。
可选的,参照图6,动力输出轴32、前旋转轴413以及后旋转轴423位于同一平面上,从而不需要布置万向节连接前旋转轴413和后旋转轴423,并能提升传动效率。可选的,动力输出轴32、前旋转轴413以及后旋转轴423都位于纵向中心平面101上,从而使得全地形车的整车基本关于纵向中心平面101对称的布置,可以节省模具成本,并提升全地形车的稳定性。可选的,动力输出轴32、前旋转轴413以及后旋转轴423都位于纵向中心平面101上,且动力输出轴32、前旋转轴413以及后旋转轴423同轴设置。
由前向后的方向上,动力输出轴32逐渐远离地面,且动力输出轴32与水平面的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被设置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防止发动机31过低超出最低设置平面,防止发动机31干涉地面的障碍物,同时避免发动机31过高干涉座位的布置。
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的投影中,定义过缸头312中点的垂线为第一垂线3123,第一垂线3123和第一旋转轴线315的投影点在全地形车前后方向的距离为第一长度L6,第一垂线3123和第二旋转轴线317的投影点在全地形车前后方向的距离为第二长度L7,第一长度L6和第二长度L7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4且小于或等于6。通过设置发动机的缸头312倾角,避免高温的缸头312过热而损坏张紧器和换挡连接件的同时,防止发动机31过高以干涉座位等其它部件的布局。
设定过第一旋转轴线315和第二旋转轴线317在全地形车前后方向上的连线中点的垂线为第二垂线3124,第二垂线3124位于第一垂线3123的前方。
可选的,参照图7和图8,全地形车为双座车型,全地形车包括在前后方向上排布的两个供乘坐的第一座位731和第二座位732,缸头312的中点在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与前旋转轴413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的连线为L1,缸头312的中点在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竖直方向的投影点与前旋转轴413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的垂直方向的投影点的连线为L2,其中,L1与L2的比值大于0.4或等于且小于或等于0.6。第三间距和第二间距的比值为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5。从而调整发动机31相对于车轮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装配,调节整车在前后方向的重心,提升整车运行的平稳性。
参照图9a,全地形车100为单座车,其还包括脚踏板70,其包括第一脚踏板71和第二脚踏板72,第一脚踏板71和第二脚踏板72分别设置于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两侧,沿着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101做投影,过缸头312的中点的投影点的垂线穿过第一脚踏板71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上的投影。
关于纵向中心平面101左右对称分布的脚踏板70,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的投影中,定义过缸头312中点的垂线为第一垂线3123,脚踏板70的前端到第一垂线3123的距离为D1,脚踏板70的后端到第一垂线3123的距离为D2,D1与D2之比大于或等于0.6且小于或等于1.0。这里,脚踏板70形成供踩踏的脚踏空间,脚踏板70的前端为脚踏空间在整车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前端,脚踏板70的后端为脚踏空间在整车的长度方向上的最后端,从而,可以利用脚踏板70上方的空间将发动机整体沿着车宽的方向拆卸,便于对发动机的维修。
可选地,沿着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方向的投影中,发动机的最前端位于脚踏板最前端的后方,发动机的最后端位于脚踏板最后端的前方。脚踏板70的前端到第一垂线3123的距离为D1,脚踏板70的后端到第一垂线3123的距离为D2,D1与D2之比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0.9。
可选的,第一脚踏板的后端到第一垂线3123的距离为D2,D1与D2之比大于或等于0.6且小于或等于1.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D1与D2之比大于或等于0.8且小于或等于0.9。
全地形车为双座车,第一脚踏板71和第二脚踏板72分别设置于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101的两侧,沿着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101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101做投影,过缸头312的中点的投影点的垂线穿过第一脚踏板71在该纵向中心平面101上的投影。第一脚踏板的后端到第一垂线3123的距离为D2,D1与D2之比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2.2。可选地,D1与D2之比大于或等于1.6且小于或等于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包括:
车架;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前轮和后轮;
悬架组件,悬架组件包括前悬架和后悬架,所述前轮通过所述前悬架连接所述车架,所述后轮通过所述后悬架连接所述车架;
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和动力输出轴,所述发动机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包括发动机主体和缸头,所述缸头连接于所述发动机主体,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动力输出轴;
传动系统,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用于传输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至所述行走组件;
油箱,连接所述动力组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上主梁,下主梁以及多个纵向管,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的宽度方向的且过所述全地形车的宽度的中心的平面为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所述上主梁包括沿着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基本对称分布的两个上主梁管,所述下主梁包括沿着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基本对称分布的两个下主梁管,所述纵向管连接所述上主梁管和所述下主梁管,所述车架还包括悬架连接件,悬架连接件连接所述纵向管,所述悬架连接件连接后悬架,且所述悬架连接件支撑油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头朝向所述全地形车的后方,所述发动机连接于所述上主梁和所述下主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的宽度方向的且过所述全地形车的宽度的中心的平面为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所述纵向管包括第一纵向管和第二纵向管,所述第一纵向管设置于转向组件的前方,所述第二纵向管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后方;所述车架还包括加强管,所述加强管包括第一加强管和第二加强管,所述第一加强管布置在所述第二加强管前方,所述第一加强管和所述第二加强管都连接所述上主梁和所述下主梁,沿着车宽的方向向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做投影,所述发动机基本位于所述第一加强管、所述第二加强管、所述上主梁以及所述下主梁围成的空间的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梁包括向上拱起的避让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连接件连接所述纵向管和所述加强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沿着车宽的方向向全地形车的纵向中心平面做投影,所述油箱基本位于所述加强管、所述纵向管、所述上主梁以及所述悬架连接件围成的空间的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包括空滤器和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所述空滤器和所述发动机,沿着垂直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向所述纵向中心平面做投影,所述空滤器的投影位于所述上主梁的投影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包括上摇臂,下摇臂以及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上摇臂外侧,并位于所述下摇臂内部,在垂直于所述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的投影中,所述油箱和所述减震器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还包括张紧器和换挡连接件,在垂直于纵向中心平面的方向向纵向中心平面的投影中,张紧器和换挡连接件的投影都位于两轮轴心连线和气缸轴线在该方向的投影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由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动力输出轴逐渐远离地面,且所述动力输出轴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被设置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5度。
CN202322039848.2U 2022-12-30 2023-07-31 全地形车 Active CN2205491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7425465 2022-12-30
CN202211742546 2022-12-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9164U true CN220549164U (zh) 2024-03-01

Family

ID=8787186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9008.4U Active CN220842801U (zh) 2022-12-30 2023-07-31 全地形车
CN202322043264.2U Active CN220298292U (zh) 2022-12-30 2023-07-31 全地形车
CN202322040594.6U Active CN220577458U (zh) 2022-12-30 2023-07-31 全地形车
CN202322039848.2U Active CN220549164U (zh) 2022-12-30 2023-07-31 全地形车
CN202310959799.6A Active CN116714709B (zh) 2022-12-30 2023-08-01 全地形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49008.4U Active CN220842801U (zh) 2022-12-30 2023-07-31 全地形车
CN202322043264.2U Active CN220298292U (zh) 2022-12-30 2023-07-31 全地形车
CN202322040594.6U Active CN220577458U (zh) 2022-12-30 2023-07-31 全地形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59799.6A Active CN116714709B (zh) 2022-12-30 2023-08-01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220842801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51261B2 (ja) * 2001-11-26 2008-09-17 スズ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エンジン排気装置
DE102011011733A1 (de) * 2011-02-18 2012-08-23 Still Gmbh Gegengewichtsgabelstapler und Gegengewichtsgabelstaplerbaureihe
CN110588868A (zh) * 2019-10-28 2019-12-20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骑式车辆及其发动机布置结构
CN214029039U (zh) * 2020-09-14 2021-08-24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系统和全地形车
CN214028978U (zh) * 2020-09-21 2021-08-24 赛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
CN214775351U (zh) * 2020-10-28 2021-11-19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跨骑式全地形车
WO2022168001A1 (en) * 2021-02-05 2022-08-11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All-terrain vehicle
CA3209819A1 (en) * 2021-02-08 2022-08-11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Side-by-side utility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4709A (zh) 2023-09-08
CN220842801U (zh) 2024-04-26
CN220298292U (zh) 2024-01-05
CN220577458U (zh) 2024-03-12
CN116714709B (zh) 2023-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87619B2 (en) Air intake system for off-road vehicle
CN100406338C (zh) 摇臂部结构
US8225898B2 (en)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in a vehicle, and vehicle incorporating same
US7147075B2 (en) Engine arrangement for off-road vehicle
US8100434B2 (en)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A2673402C (en) Intake structure of vehicle
US8245808B2 (en) Snowmobile exhaust system
CN101172506B (zh) 鞍乘型车辆
JP5317617B2 (ja) 車両の排気管構造
US4699234A (en) Four-wheel drive vehicle
US20040195018A1 (en) Floor arrangement for off-road vehicle
WO2015114606A1 (en) Off-road wheeled side-by-side vehicle
CA2937735A1 (en) Off-road wheeled side-by-side vehicle
US8037958B2 (en)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fuel tank, intake duct, and exhaust duct positioning
US4757872A (en) Vehicle
US7357211B2 (en) Steering system for off-road vehicle
CN102673699B (zh) 跨骑型车辆
CN220549164U (zh) 全地形车
US8746393B2 (en) Layout of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for fuel tank and rear gear unit positioning
US11884159B2 (en) Electric vehicle
EP4393738A1 (en) Off-road vehicle
US20110108351A1 (en) Gear unit for a compact all terrain vehicle
US20240217585A1 (en) Off-Road Vehicle
CN102673724A (zh) 跨骑型车辆
JPH072162A (ja)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ユニットスイング式エンジンの懸架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