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8811U - 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548811U CN220548811U CN202321878891.1U CN202321878891U CN220548811U CN 220548811 U CN220548811 U CN 220548811U CN 202321878891 U CN202321878891 U CN 202321878891U CN 220548811 U CN220548811 U CN 2205488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antenna portion
- printing
- bus electrode
- eq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3 siz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954 brai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47 laser engr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6 lat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6 latex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网版易造成浆料的浪费,导致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增加的问题。所述印刷网版包括承载框和印刷板,印刷板设置于承载框内。印刷板包括: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汇流电极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焊盘部设置于汇流电极部,焊盘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其中,汇流电极部的透墨量小于焊盘部的透墨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机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印刷网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工序一般包括制绒、扩散、刻蚀、镀膜、丝网印刷和烧结。其中,丝网印刷工序是采用丝网印刷机在硅片背面印刷铝背场和背电极,在硅片正面印刷正电极。丝网印刷机上安装有网版,网版上设置有正电极、背电极和铝背场的图案。
目前,印刷方法一般是,使用包含印刷电极图案的网版,在网版上放置银浆或铝浆,通过刮刀在网版上往复运动,使得网版上的浆料通过网版图案印刷到网版下面的硅片上。
但是,由于网版图案各处的透墨量相等,此时,会导致不需要很多浆料的位置浆料量过多,造成浆料的浪费,进而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用于节省浆料总用量,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印刷网版。该印刷网版包括承载框和印刷板,印刷板设置于承载框内。印刷板包括: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汇流电极部开设有第一通孔,焊盘部设置于汇流电极部,焊盘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其中,汇流电极部的透墨量小于焊盘部的透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网版中,由于汇流电极部的透墨量小于焊盘部的透墨量,此时在确保焊盘的高度与现有技术基本一致或一致以及对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处施加浆料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形成汇流电极的浆料用量小于形成焊盘的浆料用量。应理解,此时形成的汇流电极的高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小,但是利用上述印刷网版形成的汇流电极和焊盘均可以实现其对应的功能并满足实际需要。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制作汇流电极和焊盘时的浆料总用量,在确保焊盘的浆料用量与现有技术基本一致或一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节省了制作汇流电极时浆料的用量。基于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网版可以节省浆料总用量,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应注意,上述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均是印刷板的一部分,并非太阳能电池的一部分。进一步地,上述汇流电极部用于形成汇流电极,焊盘部用于形成焊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汇流电极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汇流电极线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搭接触角部,搭接触角部设置于汇流电极线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大于或等于68.4°,且小于或等于112.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印刷网版中的汇流电极线部和搭接触角部制作太阳能电池中的汇流电极线、搭接触角、或者汇流电极线和搭接触角。基于此,使印刷网版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印刷方向,搭接触角部依次包括第一触角部和第二触角部。第一触角部位于汇流电极线部的一侧,第二触角部位于汇流电极线部的另一侧,第一触角部的长度和第二触角部的长度均大于相应汇流电极线部的宽度。沿着远离相应汇流电极线部的方向,第一触角部和第二触角部的宽度逐渐减小。印刷方向、第一触角部的长度方向、第二触角部的长度方向、远离相应汇流电极线部的方向以及汇流电极线部的宽度方向均与第二方向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利用印刷网版中的第一触角部和第二触角部印刷形成的位于硅片上的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可以确保搭接触角与相应汇流电极线连接的牢固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制作难度。进一步地,由于可以确保搭接触角与相应汇流电极线连接的牢固性,基于此,可以提高通过该搭接触角与相应汇流电极线焊接的焊带与该汇流电极线焊接的牢固性,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在串联焊接时的焊接质量。此外,更有利于将焊带与搭接触角焊接在一起,提高了容错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触角部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的目数等于第二触角部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的目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触角部的宽度,第一触角部的长度等于第二触角部的长度,第一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和第二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均与第一方向一致。
此时,单次印刷后,印刷板上第二触角部处的透墨量小于第一触角部处的透墨量。又由于第一触角部靠近印刷时的起刀位,第二触角部靠近印刷时的收刀位,在印刷结束时,浆料会堆积在收刀位。基于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使最终施加在硅片待形成第二触角位置处的浆料总含量与第一触角处的浆料量基本相等或相等。由于浆料具有流平性和延展性,此时可以使最终形成的第二触角和第一触角的尺寸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以满足实际需要。进一步地,可以确保太阳能电池的外观的美观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与第二触角部的宽度之间具有差值,差值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差值大于或等于5微米,此时可以避免因差值过小导致第二触角部处的透墨量与第一触角部处的透墨量基本一致,以避免最终施加在硅片待形成第二触角位置处的浆料总含量大于第一触角处的浆料量,进而避免最终形成的第二触角的尺寸大于第一触角的尺寸。进一步地,由于差值小于或等于10微米,此时可以避免因差值过大导致第二触角部处的透墨量远小于第一触角部处的透墨量,以避免最终施加在硅片待形成第二触角位置处的浆料总含量远小于第一触角处的浆料量,进而避免最终形成的第二触角的尺寸小于第一触角的尺寸。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等于第二触角部的宽度,第一触角部的长度等于第二触角部的长度,第一触角部的透墨量大于第二触角部的透墨量。第一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和第二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均与第一方向一致。
此时,单次印刷后,印刷板上第二触角部处的透墨量小于第一触角部处的透墨量。又由于第一触角部靠近印刷时的起刀位,第二触角部靠近印刷时的收刀位,在印刷结束时,浆料会堆积在收刀位。基于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使最终施加在硅片待形成第二触角位置处的浆料总含量与第一触角处的浆料量基本相等或相等。由于浆料具有流平性和延展性,此时可以使最终形成的第二触角和第一触角的尺寸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以满足实际需要。进一步地,可以确保太阳能电池的外观的美观性。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印刷板为钢印刷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丝状物编织形成的印刷板,可以减少或避免印刷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浆或开裂的情况,以延长印刷板的使用寿命,以及避免因漏浆或开裂导致最终形成的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不满足实际需要,以确保塑性稳定,减小波动。进一步地,钢板相比于编织形成的印刷板的结构稳定性更好,不易变形。此时,不仅可以确保印刷板尺寸的稳定,降低或消除汇流电极与细栅搭接异常的概率,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良率。同时,还有利于缩窄汇流电极或焊盘的尺寸,以减少遮光面积,进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上述印刷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待形成的结构的高度选择合适厚度的印刷板,以使印刷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扩大其适用范围。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激光处理印刷板,以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丝状物编织形成的具有孔洞的印刷板,可以减弱编织物结节处对浆料的阻挡作用,以提高最终形成的结构的质量。具体的,由丝状物编织形成的印刷板,其结节处的厚度以及面积均大于丝状物的尺寸(即经线和纬线的尺寸),此时编织物结节处对浆料的阻挡作用较大,会影响最终形成的结构的质量。但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是利用激光处理平整的印刷板形成的,其余未形成通孔的区域的厚度与印刷板其余位置相同。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机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印刷网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印刷网版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印刷网版的第一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印刷网版的第二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电极线部和搭接触角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汇流电极线部和搭接触角部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印刷板, 2-汇流电极部, 20-第一通孔,
21-汇流电极线部, 22-搭接触角部, 220-第一触角部,
221-第二触角部, 3-焊盘部, 30-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网版一般是利用钢丝网和乳胶或者钢丝网和PI(Polyimide,聚酰亚胺)复合制成。由于网版图案各处的透墨量相等,此时,会导致不需要很多浆料的位置浆料量过多,造成浆料的浪费,进而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印刷网版。参见图1至图3,该印刷网版包括承载框和印刷板1,印刷板1设置于承载框内。印刷板1包括:汇流电极部2和焊盘部3。汇流电极部2开设有第一通孔20,焊盘部3设置于汇流电极部2,焊盘部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0。其中,汇流电极部2的透墨量小于焊盘部3的透墨量。应理解,图1仅是体现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之间的位置关系,图2和图3体现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应注意,上述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均是印刷板的一部分,并非太阳能电池的一部分。进一步地,上述汇流电极部用于形成汇流电极,焊盘部用于形成焊盘。
上述承载框的规格、材质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承载框的规格可以是450毫米*450毫米,或者355毫米*355毫米。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要可以满足实际需要即可。例如,可以是六边形、八边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再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通孔的目数和第二通孔的目数,以及第一通孔的尺寸和第二通孔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满足汇流电极部的透墨量小于焊盘部的透墨量即可。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印刷网版中,由于汇流电极部2的透墨量小于焊盘部3的透墨量,此时在确保焊盘的高度与现有技术基本一致或一致以及对汇流电极部2和焊盘部3处施加浆料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形成汇流电极的浆料用量小于形成焊盘的浆料用量。应理解,此时形成的汇流电极的高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减小,但是利用上述印刷网版形成的汇流电极和焊盘均可以实现其对应的功能并满足实际需要。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制作汇流电极和焊盘时的浆料总用量,在确保焊盘的浆料用量与现有技术基本一致或一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节省了制作汇流电极时浆料的用量。基于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网版可以节省浆料总用量,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成本。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实现汇流电极部的透墨量小于焊盘部的透墨量的方式包括:对于相同面积的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汇流电极部的开孔率小于焊盘部的开孔率。应理解,上述汇流电极部的开孔率=第一通孔的总面积/汇流电极部的总面积,焊盘部的开孔率=第二通孔的总面积/焊盘部的总面积。或者,无论汇流电极部和焊盘部的面积是否相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用于透墨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数量,即可以选择性的封闭堵塞一些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以使汇流电极部的开孔率小于焊盘部的开孔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不考虑浆料总用量或者进一步缩减汇流电极浆料用量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焊盘部3的开孔率,以进一步增加焊盘部3的透墨量,进而使焊盘的高度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焊盘高度增加。此时,可以提高焊盘的拉力,以提高焊盘和焊带的连接强度,进而确保太阳能电池的质量。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至图5,上述汇流电极部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汇流电极线部21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搭接触角部22,搭接触角部22设置于汇流电极线部21。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夹角大于或等于68.4°,且小于或等于112.6°。例如,夹角为68.4°、70°、90°、102.6°或112.6°等。
此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印刷网版中的汇流电极线部21和搭接触角部22制作太阳能电池中的汇流电极线、搭接触角、或者汇流电极线和搭接触角。基于此,使印刷网版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扩大了其适用范围。
优选的,参见图1,上述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正交,即夹角为90°。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5,沿印刷方向C,搭接触角部22依次包括第一触角部220和第二触角部221。第一触角部220位于汇流电极线部21的一侧,第二触角部221位于汇流电极线部21的另一侧,第一触角部220的长度L1和第二触角部221的长度L2均大于相应汇流电极线部21的宽度W。沿着远离相应汇流电极线部21的方向,第一触角部220和第二触角部221的宽度逐渐减小。印刷方向C、第一触角部220的长度方向、第二触角部221的长度方向、远离相应汇流电极线部21的方向以及汇流电极线部21的宽度方向均与第二方向B一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利用印刷网版中的第一触角部220和第二触角部221印刷形成的位于硅片上的第一触角和第二触角,可以确保搭接触角与相应汇流电极线连接的牢固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制作难度。进一步地,由于可以确保搭接触角与相应汇流电极线连接的牢固性,基于此,可以提高通过该搭接触角与相应汇流电极线焊接的焊带与该汇流电极线焊接的牢固性,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片在串联焊接时的焊接质量。此外,更有利于将焊带与搭接触角焊接在一起,提高了容错率。
关于第一触角部(或第二触角部)的截面形状存在以下两种可能的情况,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
示例一,参见图4,第一触角部220(或第二触角部221)的截面形状均为梯形,例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或其他梯形。
示例二,参见图5,第一触角部220(或第二触角部221)的截面形状为渐变形状,上述渐变形状可以是由直线和曲线围合形成的形状。至于渐变形状的第一触角部220(或第二触角部221)的规格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符合实际需要即可。
为了使利用上述印刷网版制作形成的第二触角部和第一触角部的尺寸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以下两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和图4,上述第一触角部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的目数等于第二触角部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的目数,第一触角部220的宽度大于第二触角部221的宽度,第一触角部220的长度L1等于第二触角部221的长度L2,第一触角部220的宽度方向和第二触角部221的宽度方向均与第一方向A一致。应理解,第一触角部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的尺寸与第二触角部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的尺寸相等。进一步地,由于第一触角部、第二触角部和汇流电极线部上开设的都是第一通孔,因此,第一触角部、第二触角部和汇流电极线部上开设的孔的尺寸是一致的。
此时,单次印刷后,印刷板1上第二触角部221处的透墨量小于第一触角部220处的透墨量。又由于第一触角部220靠近印刷时的起刀位,第二触角部221靠近印刷时的收刀位,在印刷结束时,浆料会堆积在收刀位。基于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使最终施加在硅片待形成第二触角位置处的浆料总含量与第一触角处的浆料量基本相等或相等。由于浆料具有流平性和延展性,此时可以使最终形成的第二触角和第一触角的尺寸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以满足实际需要。进一步地,可以确保太阳能电池的外观的美观性。再进一步地,可以避免出现第二触角的尺寸大于第一触角的尺寸,以减小第二触角的遮光面积,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4,上述第一触角部220的宽度与第二触角部221的宽度之间具有差值,差值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例如,差值可以是5微米、6微米、7微米、8微米、9微米或10微米等。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由于差值大于或等于5微米,此时可以避免因差值过小导致第二触角部221处的透墨量与第一触角部220处的透墨量基本一致,以避免最终施加在硅片待形成第二触角位置处的浆料总含量大于第一触角处的浆料量,进而避免最终形成的第二触角的尺寸大于第一触角的尺寸。进一步地,由于差值小于或等于10微米,此时可以避免因差值过大导致第二触角部221处的透墨量远小于第一触角部220处的透墨量,以避免最终施加在硅片待形成第二触角位置处的浆料总含量远小于第一触角处的浆料量,进而避免最终形成的第二触角的尺寸小于第一触角的尺寸。
示例性的,参见图4,上述第一触角部220和第二触角部221的截面形状均为等腰梯形,此时第一触角部220的上底长度L3大于第二触角部221的上底长度L4,第一触角部220的下底长度L5大于第二触角部221的下底长度L6。且上底之间的差值和下底之间的差值均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2,上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等于第二触角部的宽度,第一触角部的长度等于第二触角部的长度,第一触角部的透墨量大于第二触角部的透墨量。第一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和第二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均与第一方向一致。
此时,单次印刷后,印刷板上第二触角部221处的透墨量小于第一触角部220处的透墨量。又由于第一触角部220靠近印刷时的起刀位,第二触角部221靠近印刷时的收刀位,在印刷结束时,浆料会堆积在收刀位。基于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以使最终施加在硅片待形成第二触角位置处的浆料总含量与第一触角处的浆料量基本相等或相等。由于浆料具有流平性和延展性,此时可以使最终形成的第二触角和第一触角的尺寸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以满足实际需要。应理解,为了实现“第一触角部的透墨量大于第二触角部的透墨量”,可以在确保第一触角部的总面积等于第二触角部的总面积的情况下,使第一触角部的开孔率大于第二触角部的开孔率。或者,无论第一触角部和第二触角部的总面积是否相等,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位于第一触角部和第二触角部上用于透墨的第一通孔的数量。即,可以选择性的封闭堵塞一些第一通孔,以使第一触角部的开孔率大于第二触角部的开孔率。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印刷板为钢印刷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丝状物编织形成的印刷板,可以减少或避免印刷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浆或开裂的情况,以延长印刷板的使用寿命,以及避免因漏浆或开裂导致最终形成的结构的形状和尺寸不满足实际需要,以确保塑性稳定,减小波动。进一步地,钢板相比于钢丝网编织形成的印刷板的结构稳定性更好,不易变形。此时,不仅可以确保印刷板尺寸的稳定,降低或消除汇流电极与细栅搭接异常的概率,以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良率。同时,还有利于缩窄汇流电极或焊盘的尺寸,以减少遮光面积,进而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印刷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例如,厚度可以是20微米、30微米、40微米、50微米、60微米、70微米、80微米、90微米或100微米等。此时,可以根据待形成的结构的高度选择合适厚度的印刷板,以使印刷板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扩大其适用范围。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采用激光处理印刷板,以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例如,利用激光雕刻的方式处理印刷板,通过控制雕刻密度以控制开孔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情况下,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丝状物编织形成的具有孔洞的印刷板,可以减弱编织物结节处对浆料的阻挡作用,以提高最终形成的结构的质量。具体的,由丝状物编织形成的印刷板,其结节处的厚度以及面积均大于丝状物的尺寸(即经线和纬线的尺寸),此时编织物结节处对浆料的阻挡作用较大,会影响最终形成的结构的质量。但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是利用激光处理平整的印刷板形成的,其余未形成通孔的区域的厚度与印刷板其余位置相同。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依靠印刷板的开孔率控制透墨量,并不受印刷板其余位置(即未形成通孔的区域)影响。进一步地,由于现有技术中最终形成的结构的质量受结节影响,此时难以根据施加的浆料的含量控制最终形成的结构的尺寸。但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根据开孔率便可以控制透墨量,进而可以控制最终形成的结构的尺寸,该方式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了最终形成的结构的精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印刷装置,包括印刷机和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印刷网版。至于印刷机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印刷装置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印刷网版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框;
印刷板,设置于所述承载框内;
所述印刷板包括:
汇流电极部,开设有第一通孔;
焊盘部,设置于所述汇流电极部;所述焊盘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汇流电极部的透墨量小于所述焊盘部的透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电极部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汇流电极线部以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搭接触角部,所述搭接触角部设置于所述汇流电极线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夹角大于或等于68.4°,且小于或等于112.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沿印刷方向,所述搭接触角部依次包括第一触角部和第二触角部;
所述第一触角部位于所述汇流电极线部的一侧,所述第二触角部位于所述汇流电极线部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触角部的长度和所述第二触角部的长度均大于相应所述汇流电极线部的宽度;沿着远离相应所述汇流电极线部的方向,所述第一触角部和所述第二触角部的宽度逐渐减小;
所述印刷方向、所述第一触角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触角部的长度方向、所述远离相应所述汇流电极线部的方向以及所述汇流电极线部的宽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二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角部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的目数等于所述第二触角部上开设的第一通孔的目数,所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触角部的宽度,所述第一触角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触角部的长度;所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第二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触角部的宽度之间具有差值,所述差值大于或等于5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触角部的宽度,所述第一触角部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二触角部的长度;所述第一触角部的透墨量大于所述第二触角部的透墨量;所述第一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第二触角部的宽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板为钢印刷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网版,其特征在于,采用激光处理所述印刷板,以形成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10.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刷机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网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78891.1U CN220548811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78891.1U CN220548811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548811U true CN220548811U (zh) | 2024-03-01 |
Family
ID=90010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78891.1U Active CN220548811U (zh) | 2023-07-17 | 2023-07-17 | 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548811U (zh) |
-
2023
- 2023-07-17 CN CN202321878891.1U patent/CN22054881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433051B2 (ja) | スクリーン印刷用メッシュ部材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版 | |
WO2011158913A1 (ja) | スクリーン印刷用メッシュ部材 | |
CN210478084U (zh) | 一种电池片及网版 | |
KR101898309B1 (ko) | 광전지 셀로 프린팅하기 위한 실크-스크린 스텐실 | |
KR20140054017A (ko) | 광기전 전지를 위한 스크린-인쇄 시스템 및 관련 방법 | |
JP2004014566A (ja) |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20548811U (zh) | 一种印刷网版和印刷装置 | |
US20140076231A1 (en) | Printing stencils for applying a printing pattern to a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rinting stencil | |
CN112721418A (zh) | 丝网印刷无网结网版及其在导电浆料丝网印刷方面的应用 | |
CN219856397U (zh) | 细栅网版、主栅网版及印刷网版组件 | |
TWM547477U (zh) | 複合材質網版 | |
CN215882972U (zh) | 一种印刷网版 | |
CN215473768U (zh) | 太阳能电池工艺设备及丝网印刷网版 | |
CN221540935U (zh) | 丝网及光伏网版 | |
CN204736541U (zh) | 一种用于晶体太阳电池电极制作的印刷模板 | |
CN114709276A (zh) | 分步印刷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 |
TW201806782A (zh) | 網版印刷版 | |
CN220163438U (zh) | 一种钨钢丝网 | |
CN220491895U (zh) | 一种用于叠栅电池的金属种子层结构及种子层印刷网版 | |
CN220763825U (zh) | 一种金属网纱以及精密网版 | |
CN220409968U (zh) | 一种无结金属网纱及其网版 | |
CN111640818A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导电电极线的分布和制造方法 | |
CN216001800U (zh) | 印刷网版组件、太阳能电池片及具有其的光伏组件 | |
CN220482830U (zh) | 一种具有桥连结构的双层金属网版 | |
TWI759109B (zh) | 配合圖形之印刷網版及其製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