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41174U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41174U
CN220541174U CN202322179493.7U CN202322179493U CN220541174U CN 220541174 U CN220541174 U CN 220541174U CN 202322179493 U CN202322179493 U CN 202322179493U CN 220541174 U CN220541174 U CN 220541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shell
air
air curtain
gath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7949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陈京
陈建卫
高少华
马利亚
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7949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41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41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41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成灶,包括烟机头和拢烟组件,烟机头开设有进烟口,烟机头内设有连通进烟口的风幕腔,烟机头能升降以调节进烟口和灶台之间高度距离;拢烟组件包括分别设在灶台两侧的第一拢烟壳和第二拢烟壳,第一拢烟壳和第二拢烟壳上均开设有引射口,第一拢烟壳和/或第二拢烟壳上开设有出风口,第一拢烟壳和第二拢烟壳均能升降以使引射口和进烟口等高,引射口能朝向进烟口出风,出风口能朝向第一拢烟壳或第二拢烟壳或烟机头出风以形成风幕腔,进烟口位于风幕腔内。本实用新型的集成灶能在灶台上形成风幕腔以包绕进烟口,且引射口和进烟口均能升降以对准油烟,满足油烟较多时的排油烟需求,避免油烟逃逸。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集成灶为了充分吸收油烟,会对灶台上的集烟罩设置风幕结构,风幕结构向集烟罩吹风,引导油烟进入集烟罩。
例如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201910561928.X的前期专利公开了一种烹饪平台,在主柜上设置可转动的风机机构,通过调节风机机构的出风角度,使风机机构的出风向油烟机的入风口吹送油烟,从而达到排油烟的效果。但是,当烹饪平台的炉具进行爆炒等产生烹饪油烟较多的操作时,油烟上升较快,风机机构的风幕难以及时将所有油烟吹送到入风口,油烟会快速上升穿过风幕,倾斜的风幕反而会吹散油烟,或者会从风幕的两侧逃逸。
因此,亟需一种集成灶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能够在灶台上形成风幕腔以包绕进烟口,且引射口和进烟口均能升降以对准油烟,满足烹饪油烟较多时的排油烟需求,避免油烟逃逸。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设置有风道的灶台,所述灶台设置有灶头,所述集成灶还包括:
烟机头,连接于所述灶台,所述烟机头开设有进烟口,所述烟机头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烟口和所述风道的风幕腔,所述烟机头能够升降以调节所述进烟口和所述灶台之间的高度距离;
拢烟组件,所述拢烟组件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灶台两侧的第一拢烟壳和第二拢烟壳,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所述第二拢烟壳上均开设有引射口,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或所述第二拢烟壳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所述第二拢烟壳均能够升降以使所述引射口和所述进烟口等高,所述引射口能够朝向所述进烟口出风,所述出风口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拢烟壳或者所述第二拢烟壳或者所述烟机头出风以形成风幕腔,所述进烟口位于所述风幕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烟机头设置于所述灶台的一端,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所述第二拢烟壳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拢烟壳或者所述第二拢烟壳出风以形成所述风幕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所述第二拢烟壳上均开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拢烟壳上的所述出风口和所述第二拢烟壳上的所述出风口错位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出风口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拢烟壳或者所述第二拢烟壳的周侧,以形成第一风幕和第二风幕,所述第一风幕、所述第二风幕、所述烟机头和所述灶台围拢以形成所述风幕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灶台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灶头,所述烟机头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灶头之间,所述进烟口贯穿所述烟机头以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所述第二拢烟壳,所述风幕腔包括第一风幕腔和第二风幕腔,所述第一拢烟壳上的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烟机头的一侧出风以形成所述第一风幕腔,所述第二拢烟壳上的所述出风口所述烟机头的另一侧出风以形成所述第二风幕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出风口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拢烟壳或者所述第二拢烟壳的周侧,以形成第三风幕、第四风幕和第五风幕,所述第三风幕、所述第四风幕、所述第五风幕和所述灶台围拢以形成所述风幕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所述第二拢烟壳内均设置有引风机,且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所述第二拢烟壳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引射口和所述出风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集成灶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烟机头和所述拢烟组件,所述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识别所述灶头的烹饪食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集成灶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烟机头和所述拢烟组件,所述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识别所述灶头的油烟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拢烟壳和/或所述第二拢烟壳和/或所述烟机头设置有滑槽,所述灶台内设置有滑道,所述滑槽能够沿所述滑道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集成灶,烟机头能够升降以调节进烟口和灶台之间的高度距离。初始状态下,烟机头完全收拢在灶台内,当灶头进行炖煮或者烹饪易熟食物等产生油烟较少的烹饪操作时,烟机头上升一定高度以调节进烟口和灶台之间的高度距离,使进烟口不低于油烟上升高度;当灶头进行爆炒等产生油烟较多的烹饪操作时,随着油烟量的增加,油烟上升高度增加,烟机头继续上升,始终使进烟口不低于油烟上升高度;设置在灶台两侧的第一拢烟壳和第二拢烟壳上均开设有引射口,第一拢烟壳和第二拢烟壳均能够升降以使引射口和进烟口始终等高,引射口朝向进烟口出风,引导油烟快速进入进烟口,防止倾斜送风导致吹散油烟,减少油烟逃逸。第一拢烟壳和/或第二拢烟壳上开设有出风口,出风口能够朝向第一拢烟壳或者第二拢烟壳或者烟机头出风以形成风幕腔,进烟口位于风幕腔内。通过出风口形成全围拢的风幕腔,风幕腔包绕进烟口,对油烟进行围拢收集,即使油烟从出风口和进烟口之间逃逸,也能被风幕腔拢集,并最终在负压作用下进入进烟口,避免油烟从侧面逃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在烟机头和拢烟组件均下降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拢烟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拢烟壳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工作流程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的工作流程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在第一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成灶在第二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烟机头;11、进烟口;12、集烟腔;2、拢烟组件;20、引射口;21、第一拢烟壳;22、第二拢烟壳;23、出风口;231、第一风幕;232、第二风幕;233、第三风幕;234、第四风幕;235、第五风幕;24、风幕腔;241、第一风幕腔;242、第二风幕腔;25、引风机;26、进风口;27、滑槽;28、滚珠;
100、灶台;101、灶头;102、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灶,集成灶包括设置有风道的灶台100,灶台100设置有灶头101,灶头101内设置有风道和风机(图中未示出),在风机的作用下,风道内呈负压状态。
集成灶还包括烟机头1和拢烟组件2。烟机头1连接于灶台100,烟机头1开设有进烟口11,烟机头1内设置有连通进烟口11和风道的集烟腔12,在风道的负压作用下,烹饪产生的油烟通过进烟口11进入集烟腔12,并排出集成灶,达到排油烟的效果。
烟机头1能够升降以调节进烟口11和灶台100之间的高度距离。初始状态下,烟机头1完全收拢在灶台100内,如图4所示;当灶头101进行炖煮或者烹饪易熟食物等产生油烟较少的烹饪操作时,烟机头1上升一定高度以调节进烟口11和灶台100之间的高度距离,使进烟口11不低于油烟上升高度;当灶头101进行爆炒等产生油烟较多的烹饪操作时,随着油烟量的增加,油烟上升高度增加,烟机头1继续上升,始终使进烟口11不低于油烟上升高度。
拢烟组件2包括分别设置在灶台100两侧的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上均开设有引射口20,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均能够升降以使引射口20和进烟口11始终等高,引射口20朝向进烟口11出风,引导油烟快速进入进烟口11,防止倾斜送风导致吹散油烟,减少油烟逃逸。第一拢烟壳21和/或第二拢烟壳22上开设有出风口23,出风口23能够朝向第一拢烟壳21或者第二拢烟壳22或者烟机头1出风以形成风幕腔24,进烟口11位于风幕腔24内。通过出风口23形成全围拢的风幕腔24,风幕腔24包绕进烟口11,对油烟进行围拢收集,即使油烟从出风口23和进烟口11之间逃逸,也能被风幕腔24拢集,并最终在负压作用下进入进烟口11,避免油烟从侧面逃逸。
烟机头1、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升降可通过多种结构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烟机头1、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分别设置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轴驱动丝杆转动,丝杆上螺接有滑块,滑块固定连接烟机头1或者第一拢烟壳21或者第二拢烟壳22,从而驱动烟机头1或者第一拢烟壳21或者第二拢烟壳22沿灶台100的高度方向往复升降。优选地,第一拢烟壳21和/或第二拢烟壳22和/或烟机头1设置有滑槽27,灶台100内设置有滑道102,滑槽27和滑道102均沿高度方向延伸,滑槽27能够沿滑道102滑动。滑槽27和滑道102能够增加烟机头1、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运动平稳性。滑槽27内设置有可转动地滚珠28,如图3所示,滚珠28使滑槽27和滑道102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摩擦力较小,减少烟机头1、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升降阻力。
一实施例中,烟机头1设置于灶台100的一端而朝向使用者,如图2所示,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相对设置,出风口23朝向对应的第一拢烟壳21或者第二拢烟壳22出风以形成风幕腔24。此时,出风口23可设置在第一拢烟壳21或者第二拢烟壳22中的任一个,或者,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上均开设有出风口23均可。更进一步地,当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上均开设有出风口23时,第一拢烟壳21上的出风口23和第二拢烟壳22上的出风口23错位设置,从而形成双层风幕,一方面避免相向出风形成乱流,另一方面双层风幕能够增加风幕腔24拢集油烟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出风口23环绕设置于第一拢烟壳21或者第二拢烟壳22的周侧,以形成第一风幕231和第二风幕232,第一风幕231、第二风幕232、烟机头1和灶台100围拢以形成风幕腔24,如图2所示。具体而言,在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之间,第一风幕231位于灶头101上方,第二风幕232位于灶头101的前侧,结合烟机头1和灶台100,共同形成围拢的风幕腔24。
在另一实施例中,灶台100设置有两个灶头101,如图1所示,烟机头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灶头101之间,进烟口11贯穿烟机头1以分别朝向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两个灶头101产生的油烟从进烟口11的两端开口分别进入烟机头1。风幕腔24包括第一风幕腔241和第二风幕腔242,第一拢烟壳21上的出风口23朝向烟机头1的一侧出风以形成第一风幕腔241,第二拢烟壳22上的出风口23烟机头1的另一侧出风以形成第二风幕腔242。
更进一步地,出风口23环绕设置于第一拢烟壳21或者第二拢烟壳22的周侧(参考图5),以形成第三风幕233、第四风幕234和第五风幕235,第三风幕233、第四风幕234、第五风幕235和灶台100围拢以形成风幕腔24。具体而言,在进烟口11和第一拢烟壳21之间,以及进烟口11和第二拢烟壳22之间,第三风幕233位于灶头101上方,第四风幕234和第五风幕235分别位于灶头101的前侧和后侧,结合灶台100,分别形成第一风幕腔241和第二风幕腔242。
优选地,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内均设置有引风机25,且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26,如图6所示,进风口26连通引射口20和出风口23。通过引风机25转动,带动外部气流从进风口26进入,并流向引射口20和出风口23,形成出风效果。引风机25可采用长轴风机,并沿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长度方向延伸,使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内具有足够的风压,也可采用多个轴流风扇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一实施例中,集成灶设置有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通讯连接烟机头1和拢烟组件2,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识别灶头101的烹饪食材。具体而言,集成灶的控制模块内预存菜谱,将常见食材种类对应烹饪油烟量,例如易熟食材对应轻档低油烟量,肉类等难烹饪食材对应重档高油烟量。第一传感器可采用摄影式图像传感器,摄影式图像传感器拍摄灶头101的烹饪食材并进行对比,识别食材种类,预判油烟量大小,从而控制烟机头1、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上升高度,使得进烟口11不低于油烟上升高度,且引射口20和进烟口11始终等高。
更进一步地,集成灶还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通讯连接烟机头1和拢烟组件2,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识别灶头101的油烟量。第二传感器可采用红外传感器,第二传感器设置于进烟口11处,第二传感器通过测量油烟温度判断超过进烟口11的油烟量,从而控制烟机头1、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上升高度,使进烟口11能够有效吸烟,且风幕腔24能够围拢全部的上升油烟。传感器可以和第一传感器配合使用,通过第一传感器的识别,首先设定烟机头1、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上升高度,随后,在烹饪过程中,通过第二传感器的识别,可以动态调整烟机头1、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的上升高度,提升集成灶的智能化,提升吸油烟效果。
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为领域内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作赘述。
集成灶能够电连接厨房电路,为升降电机和引风机25等驱动件提供电能,这是本领域内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上述集成灶的工作流程,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
1、开启油烟机,第一传感器识别灶头101烹饪的食材种类,并与控制模块内预存菜谱对比,预判油烟量大小,根据油烟量大小,油烟机设定第一模式(轻档)、第二模式(中档)和第三模式(重档)。其中,在第一模式(轻档)中,烟机头1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通过进烟口11吸烟,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保持收拢,如图9所示;第二模式(中档)中,烟机头1上升至第一预设高度,第一拢烟壳21和/或第二拢烟壳22上升至引射口20和进烟口11等高,引射口20辅助进烟口11进烟,如图10所示;第三模式(重档)中,烟机头1上升至第二预设高度,第一拢烟壳21和/或第二拢烟壳22上升至引射口20和进烟口11等高,引射口20辅助进烟口11进烟,出风口23出风形成风幕腔24拢烟(参考图1);
2、开始烹饪;
3、第二传感器识别烹饪产生的油烟量大小,根据油烟量大小,调节工作模式,当第二传感器识别到油烟未超过进烟口11的高度,执行第一模式(轻档),烟机头1调整至第一预设高度,通过进烟口11吸烟,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保持收拢;当第二传感器识别到少量油烟超过进烟口11的高度,执行第二模式(中档),烟机头1调节至第一预设高度,第一拢烟壳21和/或第二拢烟壳22上升至引射口20和进烟口11等高,引射口20辅助进烟口11进烟;当第二传感器识别到大量油烟超过进烟口11的高度,执行第三模式(重档),烟机头1调节至第二预设高度,第一拢烟壳21和/或第二拢烟壳22上升至引射口20和进烟口11等高,引射口20辅助进烟口11进烟,出风口23出风形成风幕腔24拢烟;
4、结束烹饪。
其中,第一预设高度为烟机头1最大上升高度的一半,第二预设高度为烟机头1的最大上升高度。具体数值可根据集成灶的使用工况设计,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包括设置有风道的灶台(100),所述灶台(100)设置有灶头(101),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还包括:
烟机头(1),连接于所述灶台(100),所述烟机头(1)开设有进烟口(11),所述烟机头(1)内设置有连通所述进烟口(11)和所述风道的集烟腔(12),所述烟机头(1)能够升降以调节所述进烟口(11)和所述灶台(100)之间的高度距离;
拢烟组件(2),所述拢烟组件(2)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灶台(100)两侧的第一拢烟壳(21)和第二拢烟壳(22),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所述第二拢烟壳(22)上均开设有引射口(20),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或所述第二拢烟壳(22)上开设有出风口(23),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所述第二拢烟壳(22)均能够升降以使所述引射口(20)和所述进烟口(11)等高,所述引射口(20)能够朝向所述进烟口(11)出风,所述出风口(23)能够朝向所述第一拢烟壳(21)或者所述第二拢烟壳(22)或者所述烟机头(1)出风以形成风幕腔(24),所述进烟口(11)位于所述风幕腔(2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机头(1)设置于所述灶台(100)的一端,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所述第二拢烟壳(22)相对设置,所述出风口(23)朝向对应的所述第一拢烟壳(21)或者所述第二拢烟壳(22)出风以形成所述风幕腔(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所述第二拢烟壳(22)上均开设有所述出风口(23),所述第一拢烟壳(21)上的所述出风口(23)和所述第二拢烟壳(22)上的所述出风口(23)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3)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拢烟壳(21)或者所述第二拢烟壳(22)的周侧,以形成第一风幕(231)和第二风幕(232),所述第一风幕(231)、所述第二风幕(232)、所述烟机头(1)和所述灶台(100)围拢以形成所述风幕腔(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100)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灶头(101),所述烟机头(1)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灶头(101)之间,所述进烟口(11)贯穿所述烟机头(1)以分别朝向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所述第二拢烟壳(22),所述风幕腔(24)包括第一风幕腔(241)和第二风幕腔(242),所述第一拢烟壳(21)上的所述出风口(23)朝向所述烟机头(1)的一侧出风以形成所述第一风幕腔(241),所述第二拢烟壳(22)上的所述出风口(23)所述烟机头(1)的另一侧出风以形成所述第二风幕腔(2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23)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拢烟壳(21)或者所述第二拢烟壳(22)的周侧,以形成第三风幕(233)、第四风幕(234)和第五风幕(235),所述第三风幕(233)、所述第四风幕(234)、所述第五风幕(235)和所述灶台(100)围拢以形成所述风幕腔(24)。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所述第二拢烟壳(22)内均设置有引风机(25),且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所述第二拢烟壳(22)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26),所述进风口(26)连通所述引射口(20)和所述出风口(23)。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设置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烟机头(1)和所述拢烟组件(2),所述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识别所述灶头(101)的烹饪食材。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灶设置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通讯连接所述烟机头(1)和所述拢烟组件(2),所述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识别所述灶头(101)的油烟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拢烟壳(21)和/或所述第二拢烟壳(22)和/或所述烟机头(1)设置有滑槽(27),所述灶台(100)内设置有滑道(102),所述滑槽(27)能够沿所述滑道(102)滑动。
CN202322179493.7U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220541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9493.7U CN22054117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79493.7U CN22054117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41174U true CN220541174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76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79493.7U Active CN220541174U (zh) 2023-08-14 2023-08-14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41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30191U (zh) 一种带有导烟板的吸油烟机
CN108253482A (zh) 一种带有导烟板的吸油烟机及该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CN110260374B (zh) 一种双进风口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990378B (zh) 一种多吸入口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1306592A (zh) 一种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716630U (zh) 一种风道结构及其微波炉
CN220541174U (zh) 一种集成灶
CN208090754U (zh) 一种具有并联双风机的吸油烟机
CN209655384U (zh) 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油烟机
CN106545902A (zh) 带折叠式导烟帘的抽油烟机
CN105266647B (zh) 一种烤箱
CN207422307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116817330A (zh) 一种采用空气质量检测模块的油烟机
CN205729127U (zh) 一种烤箱
CN210399025U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09877015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989787U (zh) 一种冷热风循环的空气炸锅
CN109579084B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控制方法
CN111964115B (zh) 组合灶的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及组合灶
CN217876003U (zh) 集成灶
CN218721739U (zh) 一种负压面积可调式的吸油烟机
CN217178653U (zh) 一种蒸烤箱集成灶
CN209165524U (zh) 一种利用激光识别技术控制油烟大小的集成烟灶
CN214906083U (zh) 一种烤箱负压式排气系统
CN111503670A (zh) 一种带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