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9477U -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9477U
CN220529477U CN202321877322.5U CN202321877322U CN220529477U CN 220529477 U CN220529477 U CN 220529477U CN 202321877322 U CN202321877322 U CN 202321877322U CN 220529477 U CN220529477 U CN 220529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protective case
target
sleeve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73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晓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773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9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9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9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其中,保护壳包括:本体,用于与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容纳套,容纳套通过第一目标件与本体或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容纳套用于容纳电子配件。

Description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随着用户的使用需求,功能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对于办公或者设计者们通常可以直接使用移动产品上的软件进行操作,如设计绘图,或者文档处理等,因此通常会需要用到数位笔、触控笔或者耳机等电子配件配合使用。大多数产品的电子配件是用户额外配置的,因此需要用户自行收纳,导致这些配件很容易丢失或损坏,并且不便携。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保护壳,以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以至少解决电子配件不便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本体,用于与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连接;容纳套,所述容纳套通过第一目标件与所述本体或所述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容纳套用于容纳电子配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配合以支撑所述显示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三本体包括:限位部,用于配合所述显示装置以呈现不同角度的使用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二目标件,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连接,并保持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套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子配件的卡接部或第三目标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连接处为转动中心;所述转动中心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水平方向转动;或,所述转动中心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竖直方向转动;所述容纳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目标件为磁吸件,所述本体或所述显示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一目标件对应的配合件,所述第一目标件与所述配合件磁性吸附,以保持所述容纳套与所述本体或所述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套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目标件;所述容纳套具有容纳开口,所述电子配件通过容纳开口置于所述容纳套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套由弹性材质或软质材料制成。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显示装置和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保护壳。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与显示装置和输入装置连接且容纳套处于第一使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在第一种支撑模式且容纳套处于第三使用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在第二种支撑模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本体为双层结构时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的本体为双层结构时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满足夹角条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中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第三本体时,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满足夹角条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中第二目标件、第四目标件在主体上的分布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中容纳套连接于第一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中容纳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中容纳套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中第一目标件在连接部上的第一分布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中第一目标件在连接部上的第二分布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中第一目标件在连接部上的第三分布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保护壳在第一种支撑模式且容纳套处于第三使用模式时,输入装置与显示装置相互独立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显示装置;
2、输入装置;
3、保护壳;310、本体;311、第一本体;312、第二本体;313、转轴结构;314、第三本体;315、目标区域;316、限位部;317、第二目标件;318、第四目标件;
320、容纳套;321、第一目标件;322、连接部;323、容纳开口;324、容纳槽;
4、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保护壳,包括:本体310,用于与显示装置1可拆卸地连接;容纳套320,容纳套320通过第一目标件321与本体或显示装置1可拆卸地连接,容纳套320用于容纳电子配件。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保护壳3连接于电子设备,一方面能够用于保护电子设备,一方面能够在使用时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3,能够与显示装置1可拆卸连接,从而支持更多使用场景;容纳套320能够放置电子配件,从而能够对电子配件进行收纳,便于携带,电子配件可以为手写笔、触控笔、数位笔等笔类配件,也可以为耳机、数据线、U盘、激光笔等配件;容纳套320能够可拆卸连接,根据使用需求,即能够连接于本体,也能够连接于显示装置1,从而具有更多的使用场景,提高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本体310包括:第一本体311;第二本体312,与第一本体31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本体312相对于第一本体311转动至预设角度时,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配合以支撑显示装置1。
如图1所示,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之间转动连接,第一本体311可以与第二本体312共面或翻转至形成夹角状态,当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共面时,第一本体311可以与第二本体312连接于显示装置1的同一表面,从而对显示装置1进行保护,防止显示装置1磕碰、划伤等问题。
或者,第一本体311可以与第二本体312扣合至相互平行或相互翻转形成共面状态,当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能够扣合至相互平行时,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可以分别连接于显示装置1的相邻的两个表面,从而对显示装置1进行全面的覆盖保护。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用于显示内容,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分别能够连接于显示装置1的第一表面,以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的连接处为转动中心,第二本体312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311转动。以该转动中心为分界,显示装置1的第一表面可以被分隔形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竖直方向作为参照,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分别呈上下设置,或呈左右设置。第一本体311可以连接于第一区域和/或第二区域、或者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部分,第二本体312通过转动至与第一本体311满足不共面条件时,第二本体312保持与第一本体311的空间姿态,从而与第一本体311共同配合,对显示装置1进行支撑。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保护壳3能够具有至少两种支撑模式:
如图2所示,在第一支撑模式,第一本体311连接于位于上方的第一区域,第二本体312转动至相对于第一本体311满足不共面条件,第二本体312与第一本体31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姿态,即第二本体312与第一本体311形成第一预设角度,第二本体312和显示装置1所放置的支撑面形成三角形支撑空间,以对显示装置1进行支撑。第二本体312与支撑面之间通过摩擦阻力限制相对位移,从而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支撑面是用于支撑显示装置1的面,例如桌面。
如图3所示,在第二支撑模式,第一本体311连接于位于下方的第二区域,第二本体312转动至相对于第一本体311满足不共面条件,第二本体312与第一本体311之间形成第二空间姿态,第二本体312与第一本体311之间形成第二预计角度,第二本体312、第一本体311和支撑面之间形成三角形支撑空间,以对显示装置1进行支撑。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满足共面条件时,本体310为板状形态,第一本体311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方向的长度,第二本体312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方向的长度;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第一方向的长度相同,其中,第一方向与转动中心满足平行条件,第二方向与转动中心满足垂直条件,转动中心为第一本体311相对于第二本体312转动的中心轴向。
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之间可以通过转轴结构313实现转动连接,转轴结构313可以为普通转轴组件,或者可以为具有阻尼的转轴组件,以实现任意角度的悬停。
或者,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为软连接结构,通过软连接的弯折实现第二本体312和第一本体311之间的转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的尺寸大小相同,也可以尺寸大小不同,与显示装置1连接时,可以采用第一本体311与显示装置连接、第二本体312辅助支撑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第二本体312与显示装置连接,第一本体311辅助支撑的方式。同时,第一本体311或第二本体312与显示装置1连接时,显示装置1可以为横屏状态,也可以为竖屏状态,也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呈倾斜状态,从而可以能够支持显示装置的横屏使用或竖屏使用。
当第一本体311或第二本体312连接于显示装置1的第一区域或第二区域时,能够更好的支撑显示装置1的竖屏状态,从而进一步保证对于竖屏的显示装置的稳定性。
如图4、图5所示,本体310可以为双层结构,包括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与显示装置1连接,第二层包括上述的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容纳套320连接于第一本体311或第二本体312上,第二本体312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311转动,以实现与第一层贴合、或与第一本体311满足夹角条件,实现对显示装置1的支撑。通过双层结构,一方面能够对显示装置1进行全面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支撑效果。
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本体310还包括:第三本体314,第三本体314与第二本体312的可转动地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
第三本体314包括:限位部316,用于配合显示装置1以呈现不同角度的使用状态。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本体314可以为与显示装置1所放置的支撑面满足平行条件的板体结构,第三本体314与第二本体312能够相对转动,显示装置1通过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进行支撑,以与支撑面满足空间姿态,显示装置1通过限位部316被限制使用角度。限位部316可以被设置多个,从而满足多个使用角度的需求。
限位部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限位槽或限位条,显示装置1抵接于限位槽内,或抵接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条之间,通过调节显示装置1相对于限位部的具体位置,以实现显示装置1的使用角度的调节。
其中,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覆盖在显示装置1的第一表面,当显示装置1连接有输入装置2时,输入装置2放置在支撑面上,第三本体314可以覆盖在输入装置2朝向支撑面的表面,因此可以满足在显示装置1与外接键盘扣合时,第一本体311、第二本体312和第三本体314能够分别对显示装置1和输入装置2进行整体保护。
或者,第三本体314覆盖部分输入装置2,用于提供限位部316的设置空间。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保护壳3、显示装置1、输入装置2的大小尺寸可以相同,从而能够吸附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便于整体携带。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三本体314可以具有弯折部,折弯部代替限位部316,通过弯折部能够弯折形成卷起的三角形支撑空间,三角形支撑空间的一个表面与第二本体312贴合,从而能够稳定的对显示装置1进行特定角度的支撑,该支撑方式占用空间小。
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本体310设置有第二目标件317,用于与显示装置1连接,并保持与显示装置1的相对位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目标件317可以为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用于分别与显示装置1连接。
第一本体311具有相对的第一体表面和第二体表面,第一体表面与显示装置1连接,第二目标件317可以嵌设在第一体表面,或者内置于第一本体311内。
第一本体311通过其第二目标件317与显示装置1连接,以保持显示装置1位于第一本体311的第一位置状态,即显示装置1与第一本体311贴合。
第二本体312通过其第二目标件317与显示装置1连接,以保持显示装置1位于第二本体312的第二位置状态,即显示装置1与第二本体312贴合。
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本体311还具有第四目标件318,用于进一步保持显示装置1位于第一本体311的第一位置状态,即显示装置1与第一本体311贴合。第四目标件318与第二目标件317在第一本体311上均布设置,相互配合以提高不同位置的连接强度,从而在第二本体312转动时进一步地保持第一本体311与显示装置1的位置关系,提高连接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四目标件318与第二目标件317也可以在第二本体312上均布设置,相互配合以提高不同位置的连接强度,从而在第一本体311转动时进一步地保持第二本体312与显示装置1的位置关系,提高连接效果。
值得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第四目标件318与第二目标件317的分布仅为示意,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目标件317、第四目标件318可以分别为磁吸件,通过磁吸方式与显示装置1实现固定。
如图8、图9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容纳套320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方向的长度,容纳套320在第一方向的长度不大于第一本体311在第一方向的长度,容纳套320在第二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本体311在第二方向的长度,从而使容纳套320具有条形的结构,以与电子配件配套使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容纳套320通过第一目标件321与本体或显示装置1可拆卸地连接。第一目标件321为磁吸件,本体或显示装置1具有与第一目标件321对应的配合件,第一目标件321与配合件磁性吸附,显示装置1也可以采用金属壳,以保持容纳套320与本体或显示装置1的相对位置。
磁吸件具有磁性吸附力,能够与配合件或金属壳相互吸合,以实现位置固定。
第一目标件321、第二目标件317或第四目标件318可以由强磁铁制成,从而实现与配合件或金属壳的相互吸合。
第一目标件321、第二目标件317或第四目标件318也可以通过魔术贴、双面胶、子母扣的其中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实现与本体310、显示装置1或输入装置2的可拆卸连接。
如图9、图10所示,容纳套320可以为条形结构,容纳开口323可以位于容纳套320的长度方向上的表面,从而可以便于将电子配件放置于容纳套320内。具体地,容纳套320可以为槽型结构,槽型结构的开口即为容纳开口323,电子配件可以直接放置于容纳开口323内,且容纳套320与本体310或显示装置1连接时,容纳开口323朝向本体310或显示装置1,从而将电子配件封闭包裹于容纳套320内,避免丢失或掉落。
或者,容纳套320的容纳开口323可以设置在容纳套320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从而能够将电子配件插入于容纳套320内,容纳开口323处可以设置有用于覆盖容纳开口323的盖体,盖体能够翻转扣合于容纳开口323或显露容纳开口323。盖体与容纳套320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可以通过磁吸、卡接实现可开合连接。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容纳套320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子配件的卡接部或第三目标件。电子配件可以通过卡接与容纳套320固定,卡接部用于电子配件的卡接,以保持电子配件与容纳套内的相对位置。例如,如图10所示,容纳套320具有于容纳开口323连通的容纳槽324,电子配件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卡接于容纳槽324;或者,电子配件可以通过第三目标件实现与容纳套320的固定,第三目标件可以为磁吸件,电子配件具有于磁吸件配合的配合件,配合件和磁吸件相互吸附,实现电子配件的固定,从而避免电子配件在非使用状态、且容纳套320在不同的使用模式时掉落。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容纳套320包括连接部322,连接部322至少部分设置有第一目标件321。
如图10所示,容纳套320的截面为U形、凵字形或V形。容纳套320的容纳开口323处具有外向延伸的环形的翻边结构,该翻边结构形成连接部322,连接部322内凹于容纳开口323,以容纳第一目标件321,使第一目标件321与容纳开口323对齐,以与本体310、显示装置1或输入装置2等目标装置贴合,保证连接效果。
为了提高第一目标件321的连接强度,连接部322与容纳套320的本体连接部322可以进行加厚。
如图11所示,第一目标件321为连接部322适配的环形,从而能够保证容纳套320与目标装置的磁性吸附效果。
如图12所示,第一目标件321为一对,且分别为条形结构,分别设置在连接部322以容纳开口323为中心的相对的两侧,从而保证容纳套320与目标装置的磁性吸附效果的同时,能够便于加工。
如图13所示,第一目标件321为多个,分别设置在连接部322以容纳开口323为中心的相对的两侧,每侧的第一目标件321间隔设置,从而能够便于第一目标件321的加工的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容纳套320与目标装置的磁性吸附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容纳套320可以由弹性材质或软质材料制成,从而提高使用体验。
如图7所示,通过第一目标件321,容纳套320至少覆盖第一本体311或第二本体312的目标区域315,容纳套320可以实现多种使用模式:
如图1所示,在第一使用模式,容纳套320与保护壳3连接,用于容纳电子配件,容纳套320可以连接于第一本体311或第二本体312,例如,连接于第一本体311远离第二本体312的区域。
在第二使用模式,容纳套320与显示装置1连接,用于支撑显示装置1处于抬升状态,以提供显示装置1的不同的使用角度;或者,容纳套320连接于显示装置1的顶部,以便于电子配件的拿取。
如图2、图14所示,在第三使用模式,容纳套320与显示装置1对应的输入装置2连接,用于支撑输入装置2处于抬升状态,即负角度使用状态,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输入装置2可以为外接键盘,容纳套320可以连接于输入装置2的底部,用于支撑输入装置2,从而提高输入装置2的使用体验。其中,输入装置2可以为图2、图3所示的与显示装置1连接的形式,例如有线键盘或具有插接口的键盘,也可以为图14所示的独立于显示装置1的连接形式,例如无线键盘。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容纳套320具有容纳开口323,电子配件通过容纳开口323置于容纳套320内。容纳套320可以对电子配件进行包覆,并通过第一目标件321固定在本体310或显示装置1上,从而实现对电子配件的收纳。同时,容纳套320具有多种使用模式,以能够扩展显示装置1的使用场景,提高使用体验。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本体311与第二本体312的连接处为转动中心;转动中心的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本体312相对于第一本体311沿水平方向转动;或,转动中心的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本体312相对于第一本体311沿竖直方向转动;容纳套320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本体311或第二本体312。
容纳套320可以连接于第一本体311,也可以连接于第二本体312,从而提供更多的使用需求,当显示装置1通过第一本体311和第二本体312的配合处于预设使用角度时,容纳套320可以连接于第一本体311,也可以连接于第二本体312,以支撑不同的使用场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壳3,同于容纳电子配件的容纳套320可拆卸,因此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在保护壳3的本体上,也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1上,还可以设置在对应显示装置1的外接输入装置2,例如外接键盘的下方,从而为用户提供键盘的全新的使用场景,扩展了使用场景的设置,提高使用需求。同时,保护壳3可以单面连接于显示装置1,也可以双面连接于显示装置1,从而提供更多的对显示装置1的支撑模式。
实施例2
本申请的实施例2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显示装置1和本申请的实施例1提供的保护壳3。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还包括输入装置2,输入装置2可以为外接键盘,输入装置2可以独立于保护壳3和显示装置1,也可以连接于保护壳3的第三本体314。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能够与输入装置2通过连接结构4电连接。连接结构4可以包括设置在输入装置2的连接接口,连接接口与输入装置2电连接,使得输入装置2的输入数据能向显示装置1传输。如图1所示,连接接口可以为插针结构、Pogo Pin接口、弹簧接口、USB接口等,连接接口可以与输入装置2的对接接口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导线连接。或者,输入装置2与显示装置1采用无线通信协议实现无线连接。
容纳套320可拆卸地连接于保护壳3的主体,使用时,容纳套320可以连接于保护壳3背离显示主体的表面,也可以连接于输入装置2的底部,且靠近显示装置1,以使输入装置2呈现抬升状态,改变了外接键盘的使用倾角,便于用户使用,从而提供了更多的使用场景。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保护壳3、显示装置1、输入装置2的大小尺寸可以相同,以能够实现保护壳3与显示装置1相互吸附、显示装置1与输入装置2能够相互扣合形成边框尺寸相同的整体设备,便于收纳和携带。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通过容纳套320一方面能够容纳电子配件,另一方面具有可拆卸性,从而扩展显示装置1的使用场景,实现了多功能的配置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用于与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容纳套,所述容纳套通过第一目标件与所述本体或所述显示装置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容纳套用于容纳电子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一本体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配合以支撑所述显示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
第三本体,所述第三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可转动地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三本体包括:
限位部,用于配合所述显示装置以呈现不同角度的使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二目标件,用于与所述显示装置连接,并保持与所述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套内设置有用于连接电子配件的卡接部或第三目标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的连接处为转动中心;
所述转动中心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水平方向转动;或,
所述转动中心的方向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本体沿竖直方向转动;
所述容纳套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目标件为磁吸件,所述本体或所述显示装置具有与所述第一目标件对应的配合件,所述第一目标件与所述配合件通过磁性吸附,以保持所述容纳套与所述本体或所述显示装置的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套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目标件;
所述容纳套具有容纳开口,所述电子配件通过容纳开口置于所述容纳套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套由弹性材质或软质材料制成。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壳。
CN202321877322.5U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Active CN220529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7322.5U CN220529477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7322.5U CN220529477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9477U true CN220529477U (zh) 2024-02-27

Family

ID=89967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7322.5U Active CN220529477U (zh) 2023-07-17 2023-07-17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9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07438B1 (en)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hinge structure
EP2757438B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case
KR20120138429A (ko) 휴대 단말기 보호 케이스
EP2708974B1 (en) Case for mobile terminal including stylus pen holding means
EP2640044A1 (en) Universal Dock for Portable Phone
US20130257361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8604109B (zh) 具有支起功能的电子设备
TW201541227A (zh) 用於裝置之保護蓋
JP2007512615A (ja) 携帯デバイス接続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917956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03497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port thereof
CN107450664B (zh) 盖体组件
TWM491367U (zh) 用來可旋轉地承載攜帶式電子裝置的保護裝置
CN220529477U (zh) 一种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CN216416304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套和电子设备组件
KR200459667Y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거치대
KR20120008365U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거치용 케이스
CN217159796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EP2387124B1 (en) Desktop charger for handh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13954846U (zh) 支撑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040089760A1 (en) Cable coiler structure
US8797725B2 (en) Power adapter device provided with a mouse pad
JP6572825B2 (ja) 電子機器
CN216293265U (zh) 保护套组及其保护套
CN220570559U (zh) 多功能围边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