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8191U - 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8191U
CN220528191U CN202190000913.7U CN202190000913U CN220528191U CN 220528191 U CN220528191 U CN 220528191U CN 202190000913 U CN202190000913 U CN 202190000913U CN 220528191 U CN220528191 U CN 2205281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coil body
magnetic circuit
magnet
r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900009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冈一马
武田宪悟
板野哲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21/04436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2131011A1/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81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81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扬声器(100)具备:磁路(110),其具有磁隙(111);音圈体(120),其插入于磁隙(111);振动板(130),其安装于音圈体(120);传递构件(150),其在磁路(110)的侧方以与磁路(110)隔开规定间隔地沿着磁路(110)的状态配置,传递向音圈体(120)输入的电信号;以及树脂制的壳体(140),其与磁路(110)和传递构件(150)一体化,传递构件(150)具备外暴露部(151)和内暴露部(152)。

Description

扬声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扬声器。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提案有一种磁路和树脂制的壳体利用嵌入成型而一体化的扬声器。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提案有一种具备利用嵌入成型与传送电信号的导体一体化的定心支片(damper)的扬声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1771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30799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在扬声器安装有与外部配线连接的连接端子,但在连接于扬声器的外部配线被拉拽等时,存在扬声器的连接端子、安装有连接端子的树脂部分破损的情况。另外,对于在臂部分嵌入成型有导体的定心支片而言,臂的重量平衡破坏,容易产生音圈体的晃动现象。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外部配线的拉拽等的抗性较强的扬声器,提供一种具备能够抑制音圈体的晃动现象的定心支片的扬声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扬声器具备:磁路,其具有磁隙;音圈体,其以插入所述磁隙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振动板,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传递构件,其在所述磁路的侧方以与所述磁路隔开规定间隔地沿着所述磁路的状态配置,传递向所述音圈体输入的电信号;以及树脂制的壳体,其与所述磁路和所述传递构件一体化,所述传递构件具备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暴露的外暴露部和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暴露的内暴露部。
优选地,所述传递构件的外暴露部是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连接端子,
所述壳体一体地具备保持所述外部连接器的连接器框架。
优选地,所述传递构件自所述磁路的侧方配置到后表面侧。
优选地,所述传递构件为板状的金属。
优选地,两个所述传递构件以所述音圈体的卷轴为中心呈180度的位置关系配置。
优选地,所述磁路具备:
圆环状的磁体,其被配置为与所述音圈体的卷轴同轴;
后表面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磁体的后表面侧;以及
圆环状的前表面板,其与所述卷轴同轴地配置在所述磁体的前表面侧,
所述磁体的外径小于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磁路具备:
圆环状的磁体,其被配置为与所述音圈体的卷轴同轴;
后表面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磁体的后表面侧;以及
圆环状的前表面板,其与所述卷轴同轴地配置在所述磁体的前表面侧,
所述后表面构件具备:
定位部,其插入于所述磁体,对所述磁体进行定位;以及
锥部,其自所述定位部向前方去而缩径。
优选地,所述壳体一体地具备:
圆环状的定心支片安装部,其与所述音圈体的卷轴同轴,且自所述磁路的前方侧朝向前方突出,并供定心支片安装;以及
振动板安装部,其配置于所述定心支片安装部的同心圆外侧,供所述振动板安装,
所述传递构件的内暴露部在所述定心支片安装部与所述振动板安装部之间暴露。
优选地,所述壳体由聚碳酸酯形成。
本公开的扬声器具备:
磁路,其具有磁隙;
音圈体,其以插入所述磁隙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
振动板,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
连接构件,其与所述音圈体连接,传送向所述音圈体输入的电信号;
壳体,其收纳所述磁路和所述音圈体;以及
定心支片,其连接所述音圈体和所述壳体,
所述定心支片具备:
圆环状的外圈部,其安装于所述壳体;
圆环状的内圈部,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以及
至少两个臂部,其沿着以所述音圈体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连接所述外圈部和所述内圈部,
所述连接构件沿着以所述音圈体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在所述臂部之间以贯穿所述外圈部和所述内圈部的状态保持于所述定心支片。
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呈以所述卷轴为中心的波纹状弯曲。
优选地,所述臂部呈以所述卷轴为中心的波纹状弯曲。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臂部呈反相位状弯曲。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臂部的周向上的宽度不同。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臂部为金属。
优选地,所述外圈部、所述内圈部以及所述臂部为一体,所述连接构件在形成所述定心支片时被嵌入成型。
优选地,所述连接构件被嵌入成型于所述外圈部和所述内圈部。
实用新型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扬声器中,沿着磁路延伸的传递构件与树脂制的壳体一体化,因此,即使对外暴露部施加拉拽等力,也能够抑制扬声器的破损。另外,连接构件还作为定心支片的臂部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定心支片整体的平衡而抑制晃动现象并且能够将电信号电传至音圈体的扬声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侧表示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后侧表示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4是省略壳体地表示磁路、传递构件等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定心支片、音圈体、传递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扬声器的实施方式。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为了说明本公开而列举一个例子的实施方式,主旨并不在于限定本公开。例如,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形状、结构、材料、构成要素、相对的位置关系、连接状态、数值、公式、方法中的各阶段的内容、各阶段的顺序等为一个例子,有时包括以下未记载的内容。另外,有时使用平行、正交等几何学上的表述,但这些表述并不表示数学上的严谨度,而实质上包含被容许的误差、偏差等。另外,同时、同一等表述也实质上包含被容许的范围。
另外,附图是为了说明本公开而进行了适当强调、省略或比例调整的示意性的图,与实际的形状、位置关系以及比例不同。
另外,以下有时通过一个实施方式对多个实用新型概括性地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以下记载的内容的一部分,作为与本公开相关的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扬声器具备:磁路,其具有磁隙;音圈体,其以插入所述磁隙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振动板,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传递构件,其在所述磁路的侧方以与所述磁路隔开规定间隔地沿着所述磁路的状态配置,传递向所述音圈体输入的电信号;以及树脂制的壳体,其与所述磁路和所述传递构件一体化,所述传递构件具备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暴露的外暴露部和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暴露的内暴露部。
由此,由于沿着磁路延伸的传递构件与壳体一体化,因此,即使对外暴露部施加拉拽等力,也能够避免扬声器的破损、传递构件的脱落等。
本公开的另一形态的扬声器具备:磁路,其具有磁隙;音圈体,其以插入所述磁隙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振动板,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连接构件,其与所述音圈体连接,传送向所述音圈体输入的电信号;壳体,其收纳所述磁路和所述音圈体;以及定心支片,其连接所述音圈体和所述壳体,所述定心支片具备:圆环状的外圈部,其安装于所述壳体;圆环状的内圈部,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以及至少两个臂部,其沿着以所述音圈体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连接所述外圈部和所述内圈部,所述连接构件沿着以所述音圈体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在所述臂部之间以贯穿所述外圈部和所述内圈部的状态保持于所述定心支片。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晃动现象并且能够将电信号电传至音圈体的扬声器。
图1是从前侧表示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立体图。图2是从后侧表示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扬声器的剖视图。由这些附图所示,扬声器100具备磁路110、音圈体120、振动板130、壳体140、传递构件150。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扬声器100具备定心支片160、连接构件170、盖180。此外,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相对于磁路110而言,将振动板130侧记载为前侧(图中Z+侧),将振动板130的相反侧记载为后侧(图中Z-侧)。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于扬声器100,例示了安装于汽车等移动体的扬声器。扬声器100是能够埋设于移动体内的有限的空间的小型的扬声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小型有时用于指壳体140的内径为10cm以下的扬声器。对小型的扬声器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应用于大型扬声器。
磁路110是使磁隙111产生稳定的磁通的部件,该稳定的磁通作用于基于向音圈体120输入的电信号而变化的磁通。磁路110以位于振动板130的后方的方式一体地安装于壳体140,并且具备与振动板130相对的环状的磁隙111。磁隙111是在与音圈体120所产生的磁通交叉的方向上产生稳定的磁通的空隙。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磁路110是外磁型,具备:圆环状(圆筒状)的磁体112,其被磁化,并且被配置为与音圈体120的卷轴同轴;圆环状的前表面板113,其与音圈体120的卷轴同轴地配置在磁体112的靠振动板130侧的面;以及后表面构件114,其配置于磁体112的与前表面板113相反的一侧的后表面侧。后表面构件114具备自中央部插入于前表面板113的贯通孔并与前表面板113之间形成磁隙111的中心柱115。后表面构件114与中心柱115形成为一体。
前表面板113和包括中心柱115的后表面构件114由磁性体材料构成。磁体112优选使用具有较高的磁能的例如钕系磁体等。由此,能够使磁体112的厚度较薄,且能够使扬声器100整体的厚度较薄。而且,还能够实现轻量化。另外,还可以设为使用了铁氧体磁铁的外磁型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磁体112是形成有供中心柱115贯穿的贯通孔的永磁体。磁体112的厚度方向(图中Z轴方向)上的一端为N极,另一端为S极。在磁体112的一极侧的面固定有前表面板113,在磁体112的另一极侧的面固定有后表面构件114。磁体112的外径设定得小于前表面板113的外径。另外,磁体112的外径设定得小于后表面构件114的最大直径(中心柱115部分除外)。具体而言,磁体112、前表面板113以及后表面构件114的外径的大小关系能够通过将磁体112的外径的尺寸公差的最大值设定得小于前表面板113和后表面构件114的外径的尺寸公差的最小值来实现。在成形壳体140时,树脂材料填充至磁路110的凹陷的部分即磁体112的外周面,利用固着效果将磁路110牢固地保持于壳体140。
中心柱115的前端部形成磁隙,中心柱115的基端部成为定位部116,该定位部116的直径长于前端部的直径,该定位部116对组装磁路110时被插入的磁体112进行定位。磁体112与定位部116为间隙配合状态,各部件的尺寸设定为,即使在磁体112的内周面的局部与定位部116的外周面的局部相抵接的状态下,磁体112的外周面也不会比后表面构件114的外周面和前表面板113的外周面突出。
另外,中心柱115具备自定位部116向前端部去而缩径的锥部117,防止磁体112向中心柱115外套时发生缺损。
音圈体120是一端部配置于磁路110的磁隙111内,另一端部安装于振动板130的部件,是基于被输入的电信号产生磁通,并利用与磁路110所产生的磁通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在卷轴方向(图中Z轴方向)上振动的部件。
音圈体120的卷轴(中心轴)配置于振动板130的振动(振幅)的方向(图中Z轴方向)上,并与磁隙111内的磁通的方向正交。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音圈体120具备通过将金属性的一根线材卷成多圈环状(圆筒形状)而构成的线圈和供线圈卷绕的绕线管。绕线管是由铝或树脂等材料构成的筒状的构件,绕线管的前侧端部与振动板130结合,后侧端部配置于磁隙111内。
此外,扬声器100所具备的音圈体120并不限定于上述的音圈体,例如,也可以使用微型扬声器中使用的不具备绕线管的线圈。
振动板130是与音圈体120连结的构件,是通过基于音圈体120的振动以中立位置为基准在前后方向(图中Z轴方向)上位移,从而使空气振动而产生声音的构件。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振动板130的外周部具备:边缘131,其具有柔软性和恢复性;锥形的连接部132,其具备供音圈体120插入的孔且连接边缘131和音圈体120;以及罩133,其堵塞连接部132的孔。
此外,振动板13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例示圆锥形、椭圆锥形、棱锥形,另外,也可以是圆板、椭圆板、平板等平坦的形状。构成振动板13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示纸、树脂等。另外,振动板130也可以不是分割成多个部件而是一体的构件。
图4是省略壳体地表示磁路、传递构件等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传递构件150是在磁路110的侧方与磁路110隔开规定间隔地沿着磁路110延伸,且传递向音圈体120输入的电信号的构件,传递构件150具备在壳体140的外侧暴露的外暴露部151和在壳体140的内侧暴露的内暴露部152。
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传递构件150是对金属板进行冲裁而成形的较细的板状的金属构件,自磁路110的侧方至后表面侧呈字母L字型弯曲。通过这样弯曲而成为长条状的传递构件150以与壳体140成为一体的方式埋入于壳体140的内部,因此,能够使传递构件150安装于壳体140的安装强度提高。形成传递构件150的材料只要是能够传递电信号的材料即可,没有特别限定。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采用了黄铜或磷青铜。
两个传递构件150以音圈体120的卷轴为中心呈180度的位置关系配置。通过设为这样的配置,传递构件150的两个内暴露部152相对于音圈体120的卷轴相对称地配置。另外,将内暴露部152与音圈体120电连接的两个连接构件170以音圈体120的卷轴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由此,能够抑制在音圈体120往复移动时由连接构件170引起晃动现象。
传递构件150的外暴露部151在与传递构件150的主体部的弯曲方向交叉(正交)的方向上突出,两个外暴露部151平行。传递构件150的外暴露部151作为与外部连接器(未图示)等连接的凸形的连接端子发挥功能。另外,内暴露部152的宽度窄于传递构件150的主体部的宽度,内暴露部152插入于连接构件170的前端的分叉部分。
壳体140是以收纳磁路110的状态保持磁路110的箱状的构件,与磁路110和传递构件150一体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壳体140的整体的形状为有底圆筒形状,一体地具备:保持部141,其一体地保持磁路110和传递构件150;中间部142,其收纳定心支片160等;以及框架部143,其供振动板130和盖180安装。另外,壳体140一体地具备突出部144,该突出部144沿着传递构件150自保持部141向外侧突出。通过在保持部141的表面形成突出部144,从而能够在不使壳体140整体的壁厚变厚的前提下提高传递构件150的保持强度。
另外,壳体140一体地具备连接器框架145,该连接器框架145以包围传递构件150的外暴露部151的方式配置,并卡合保持与外暴露部151电连接的外部连接器(未图示)。连接器框架145是供将扬声器100与放大器等连接的外部连接器安装的部分。通过将设于放大器的输出线缆的前端的凸形连接器插入连接器框架145,能够使该凸形连接器与在连接器框架145的内侧突出的外暴露部151电连接。由此,在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电线被较强的力拉拽的情况下,连接器框架145能够吸收力而抑制施加于外暴露部151的力,因此,能够防止传递构件150相对于壳体140偏移等不良情况。此外,连接器框架145也可以是作为凸形连接器发挥功能的形状。
在壳体140的中间部142的内侧一体地设有振动板安装部147和圆环状的定心支片安装部146,该圆环状的定心支片安装部146与音圈体120的卷轴同轴且自磁路110的前方侧朝向前方突出,并供定心支片160安装,该振动板安装部147配置于定心支片安装部146的同心圆外侧,并供振动板130的边缘131安装。传递构件150的内暴露部152在定心支片安装部146与振动板安装部147之间暴露。
构成壳体14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壳体140为聚碳酸酯的嵌入成型品。聚碳酸酯的脆化温度为-100℃以下,具备聚碳酸酯制的壳体140的扬声器100能够具备应对较大的温度变化的耐久性。在成形壳体140时,利用嵌入成型安装磁路110和传递构件150。另外,在壳体140一体地设有固定部148,该固定部148设有用于安装于其他结构体的贯通孔。
图5是表示定心支片、音圈体、传递构件的立体图。定心支片160是辅助音圈体120在前后方向(图中Z轴方向)上直线移动的构件,定心支片160具备外圈部161、内圈部162、臂部163。
外圈部161是安装于壳体140的定心支片安装部146的圆环状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外圈部161的截面呈矩形。
内圈部162是安装于音圈体120的外周面的圆环状的部分,与外圈部161呈同心圆状(同轴)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圈部162的截面是与外圈部161同样的矩形。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内圈部162的径向上的厚度薄于外圈部161的径向上的厚度,且内圈部162的前后方向(图中Z轴方向)上的厚度也薄于外圈部161的前后方向(图中Z轴方向)上的厚度。
臂部163是沿着以音圈体120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并以架桥状连接被配置为与音圈体120的卷轴同轴的外圈部161和内圈部162的构件。定心支片160具备至少两个臂部163即可,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定心支片160具备6个臂部163。臂部163为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较薄且径向上的宽度较宽的带状,并呈以音圈体120的卷轴为中心的波纹状弯曲。由此,能够确保与音圈体120一起相对于外圈部161往复移动的内圈部162的行程较长。换言之,臂部163在径向上连续地具备朝向前侧鼓出的山部164和朝向后侧凹陷的谷部165。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臂部163各具备一个山部164和一个谷部165。在相邻的臂部163中的一者的靠外圈部161侧的弯曲状态为山部164的情况下,另一者的靠外圈部161侧的弯曲状态为谷部165,相邻的臂部163的径向上的波纹形状呈反相位状弯曲。另外,相邻的臂部163的周向上的宽度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定心支片160具备4个宽度较宽的臂部163和两个宽度较窄的臂部163,呈180度的间隔配置有两组在宽度较宽的两个臂部163之间以45度的间隔配置有宽度较窄的臂部163的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个臂部163的宽度在径向上相同,但臂部163也可以是扇状等在径向上宽度不同。
连接构件170是与音圈体120连接并传送向音圈体120输入的电信号的构件,该连接构件170沿着以音圈体120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连接构件170以在臂部163之间贯穿外圈部161和内圈部162的状态保持于定心支片160。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连接构件170是前后方向上的厚度较薄且径向上的宽度较宽的带状,与臂部163同样地各具备一个山部和一个谷部,连接构件170与相邻的臂部163的径向上的波纹形状呈反相位状弯曲。另外,相邻的臂部163的周向上的宽度不同,而连接构件170的宽度为接近宽度较窄的臂部163的宽度的宽度。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一个连接构件170的宽度在径向上相同,但连接构件170也可以是扇状等在径向上宽度不同。
如以上所述,在定心支片160中,连接构件170和臂部163以45度间隔沿着以音圈体120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配置,在以90度间隔配置的宽度较宽的臂部163的中间配置有宽度较窄的臂部163和连接构件170。相邻的臂部163和连接构件170在前后方向上以反相位的波纹状弯曲。定心支片160为树脂制,外圈部161、内圈部162以及臂部163成形为一体。另外,连接构件170在一体成形定心支片160时被嵌入成型,而与定心支片160一体化。
构成连接构件170的材质只要是能够传递电信号的材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连接构件170发挥与臂部163同样的功能,作为定心支片160的一部分而存在。因而,连接构件170优选为具备柔软性和恢复性的弹性构件,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采用了与传递构件150相同的黄铜或磷青铜。此外,为了使连接构件170的柔软性和恢复性与树脂制的臂部163一致,连接构件170的厚度设定得薄于树脂制的臂部163。
盖180配置于振动板130的前侧并保护振动板130,盖180与振动板安装部147一起夹持边缘131,从而提高振动板130的安装强度。
接着,说明扬声器100的制造方法。将磁路110和传递构件150配置于模具,向模具注射构成壳体140的聚碳酸酯并进行嵌入成型,而制造中间部件。由此,能够确保磁路110与传递构件150之间的绝缘并且能够利用一个工序获得按规定的位置关系保持于壳体140的中间部件,能够大幅地简化扬声器100整体的组装工序。
在定心支片160的内圈部162的孔中将音圈体120插入到规定的位置。规定的位置是指贯穿内圈部162并且在内圈部162的前侧(或后侧)突出的连接构件170的端部与设于音圈体120的外周面的端子部121抵接的位置。端子部121与音圈体120的线圈的端部电连接。利用粘接剂等将音圈体120和定心支片160接合。连接构件170和音圈体120的端子部121利用焊料等电连接。
另外,在音圈体120安装振动板130的连接部132,在连接部132安装罩133。
接着,在壳体140的定心支片安装部146安装定心支片160的外圈部161,将音圈体120以插入磁路110的磁隙的状态配置于磁路110的磁隙。此时,通过将传递构件150的内暴露部152分别插入于连接构件170的前端的分叉部分,从而进行定心支片160和圈体120相对于壳体的定位。
接下来,利用焊料等将连接构件170与传递构件150的内暴露部152电连接。接着,将边缘131利用粘接剂等安装于连接部132和振动板安装部147。最后,将盖180插入于壳体140的框架部143,并以按压边缘131的周缘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40。通过以上方式,组装成扬声器100。
根据以上的扬声器100,连接构件170以架桥状连接定心支片160的外圈部161和内圈部162,并以使连接构件170发挥与臂部163同样的功能的方式设定连接构件170的材质和形状,因此,能够获得定心支片160整体的重量、弹性性能的平衡,能够抑制音圈体120的晃动现象。
另外,由于连接构件170利用嵌入成型而与外圈部161、内圈部162以及臂部163一体化,因此能够使臂部163与连接构件170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稳定化,能够进一步抑制音圈体120的晃动现象。另外,能够使组装扬声器100的工序简化。
另外,沿磁路110的至少侧方延伸的传递构件150和磁路110与壳体140一体化,因此,即使对传递构件150的外暴露部151施加较强的力,也能够抑制传递构件150相对于壳体140的位置偏移、或者传递构件150自壳体140脱落。另外,由于作业人员不对壳体140、传递构件150以及磁路110进行组装,因此,能够使它们各自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精度稳定化,能够使组装扬声器100的工序简化。
另外,磁体112的外周面的直径短于前表面板113的最外周面的直径和后表面构件114的最外周面的直径,因此,在前表面板113与后表面构件114之间填充树脂,能够利用固着效果将磁路110牢固地固定于壳体140。
另外,传递构件150以180度位置关系相对称地配置,因此,在嵌入成型时能够使树脂均等地流入到传递构件150附近,能够缓和热冲击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将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构成要素任意组合或者将构成要素中的几个构成要素去除而实现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即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语句所表示的意思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而获得的变形例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内。
例如,说明了定心支片160的臂部163为树脂制,该臂部163除了一体化的连接构件170以外还与外圈部161和内圈部162一体化,但也可以是臂部163中的至少两个臂部为与连接构件170同样的金属制。该情况下,除连接构件170以外的金属制的臂部163不与音圈体120电连接,而作为连接构件170的虚设品发挥功能。
另外,扬声器100具备的磁路110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采用内磁型的磁路110。
另外,说明了磁路110和传递构件150与壳体140一体的情况,但磁路110和传递构件150也可以相对于壳体140独立,也可以由作业人员等组装磁路110。另外,壳体140也可以由树脂以外的材料形成。
为了使扬声器100的最低共振频率下降,提高音质,也可以设为无定心支片。
另外,定心支片160也可以不安装于音圈体120,而安装于振动板130。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利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扬声器。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扬声器;110、磁路;111、磁隙;112、磁体;113、前表面板;114、后表面构件;115、中心柱;116、定位部;117、锥部;120、音圈体;121、端子部;130、振动板;131、边缘;132、连接部;133、罩;140、壳体;141、保持部;142、中间部;143、框架部;144、突出部;145、连接器框架;146、定心支片安装部;147、振动板安装部;148、固定部;150、传递构件;151、外暴露部;152、内暴露部;160、定心支片;161、外圈部;162、内圈部;163、臂部;164、山部;165、谷部;170、连接构件;180、盖。

Claims (16)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该扬声器具备:
磁路,其具有磁隙;
音圈体,其以插入所述磁隙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
振动板,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
传递构件,其在所述磁路的侧方以与所述磁路隔开规定间隔地沿着所述磁路的状态配置,传递向所述音圈体输入的电信号;以及
树脂制的壳体,其与所述磁路和所述传递构件一体化,
所述传递构件具备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暴露的外暴露部和在所述壳体的内侧暴露的内暴露部,并且所述传递构件自所述磁路的侧方配置到后表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构件的外暴露部是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连接端子,
所述壳体一体地具备保持所述外部连接器的连接器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构件为板状的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传递构件以所述音圈体的卷轴为中心呈180度的位置关系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具备:
圆环状的磁体,其被配置为与所述音圈体的卷轴同轴;
后表面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磁体的后表面侧;以及
圆环状的前表面板,其与所述卷轴同轴地配置在所述磁体的前表面侧,
所述磁体的外径小于所述前表面板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路具备:
圆环状的磁体,其被配置为与所述音圈体的卷轴同轴;
后表面构件,其配置于所述磁体的后表面侧;以及
圆环状的前表面板,其与所述卷轴同轴地配置在所述磁体的前表面侧,
所述后表面构件具备:
定位部,其插入于所述磁体,对所述磁体进行定位;以及
锥部,其自所述定位部向前方去而缩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一体地具备:
圆环状的定心支片安装部,其与所述音圈体的卷轴同轴,且自所述磁路的前方侧朝向前方突出,并供定心支片安装;以及
振动板安装部,其配置于所述定心支片安装部的同心圆外侧,供所述振动板安装,
所述传递构件的内暴露部在所述定心支片安装部与所述振动板安装部之间暴露。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由聚碳酸酯形成。
9.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该扬声器具备:
磁路,其具有磁隙;
音圈体,其以插入所述磁隙的状态配置于所述磁隙;
振动板,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
连接构件,其与所述音圈体连接,传送向所述音圈体输入的电信号;
壳体,其收纳所述磁路和所述音圈体;以及
定心支片,其连接所述音圈体和所述壳体,
所述定心支片具备:
圆环状的外圈部,其安装于所述壳体;
圆环状的内圈部,其安装于所述音圈体;以及
至少两个臂部,其沿着以所述音圈体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连接所述外圈部和所述内圈部,
所述连接构件沿着以所述音圈体的卷轴为中心的放射方向延伸,在所述臂部之间以贯穿所述外圈部和所述内圈部的状态保持于所述定心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呈以所述卷轴为中心的波纹状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呈以所述卷轴为中心的波纹状弯曲。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臂部呈反相位状弯曲。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臂部的周向上的宽度不同。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至少两个所述臂部为金属。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部、所述内圈部以及所述臂部为一体,所述连接构件在形成所述定心支片时被嵌入成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被嵌入成型于所述外圈部和所述内圈部。
CN202190000913.7U 2020-12-17 2021-12-02 扬声器 Active CN22052819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9634 2020-12-17
JP2021-000995 2021-01-06
JP2021000995A JP2022106173A (ja) 2021-01-06 2021-01-06 スピーカー
PCT/JP2021/044361 WO2022131011A1 (ja) 2020-12-17 2021-12-02 スピーカ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8191U true CN220528191U (zh) 2024-02-23

Family

ID=82448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90000913.7U Active CN220528191U (zh) 2020-12-17 2021-12-02 扬声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06173A (zh)
CN (1) CN22052819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06173A (ja)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2025B2 (en) Speaker device
US9025796B2 (en) Vibration generator
JP2011071681A (ja) スピーカ用ダンパおよびスピーカ
JP2002152882A (ja) マイクロ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によるマイクロスピーカ
US20160261966A1 (en) Speaker frame and speaker having the same
EP2131606A2 (en) Speaker
US11153689B2 (en) Loudspeak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oudspeaker
KR101485688B1 (ko) 가동자석형 변환기
KR100935910B1 (ko) 아마추어 타입의 스피커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080002850A1 (en) Speak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20528191U (zh) 扬声器
US20080272895A1 (en) Slim-Type Magnetic Buzzer
US11218812B2 (en) Speaker device
CN110915235A (zh) 车辆用发声器
JP3251868B2 (ja) 電磁音響変換器
WO2022131011A1 (ja) スピーカー
JP2011071682A (ja) スピーカ用振動板およびスピーカ
US20130011001A1 (en) Speaker syste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22096500A (ja) スピーカー
JP2001239211A (ja) 多機能型発音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051009A1 (en) Sound converter
KR20040107014A (ko) 스피커용 리드 단자 일체형 댐퍼
WO2020195837A1 (ja) スピーカ、及びスピーカの製造方法
JP7398731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7398732B2 (ja) スピーカ装置、およびスピーカ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