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7296U -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7296U
CN220527296U CN202321617261.9U CN202321617261U CN220527296U CN 220527296 U CN220527296 U CN 220527296U CN 202321617261 U CN202321617261 U CN 202321617261U CN 220527296 U CN220527296 U CN 220527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conductor
clamping
conductor
insulator
rear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1726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淡会冬
贺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inji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inji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inji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inji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1726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72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7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7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包括外壳、外导体、内导体和绝缘体,外导体分为两段,包括前外导体和后外导体,前外导体通过其后端的弹性触片与后外导体浮动连接,后外导体固定设置在外壳内,前外导体浮动置于外壳内,绝缘体固定设置在前外导体内,内导体固定设置在绝缘体内。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解决连接器高频高速传输性能时屏蔽干扰性能不足和容差对接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插头、插座两个插接件组成的一种常见的连接件。目前随着新能源充电汽车项目的推进,车载以太网连接器成为必不可少的连接部件。
现有车载连接器插座固定在车身上,插头上连接线缆,插头与插座插拔连接。为方便插拔连接,插座上一般设有导向滑槽,导向滑槽引导插头插入插座内,插头上的导电针与插座上的导电针抵接,实现导电连接或信号连接。
由于插头与插座之间存在导向限位,如导电插针与内导体所在插孔之间如存在偏差,插头插入插座后,导电插针与内导体会接触不良或无接触,严重时甚至损坏导电插针,造成电气接触不良,影响汽车的使用。
现有汽车连接器导电插针与内导体插接处无信号屏蔽罩,电气传输过程中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影响汽车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解决连接器高频高速传输性能时屏蔽干扰性能不足和容差对接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包括外壳、外导体、内导体和绝缘体,所述外导体分为两段,包括前外导体和后外导体,所述前外导体通过其后端的弹性触片与所述后外导体浮动连接,所述后外导体固定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前外导体浮动置于外壳内,所述绝缘体固定设置在前外导体内,所述内导体固定设置在绝缘体内。
进一步,所述前外导体与后外导体之间设有凹凸配合的止退结构。
进一步,所述止退结构包括凹凸配合的卡孔和凸块,所述凸块顶端凸入卡孔内,凸块侧边呈光滑圆弧状,凸块通过其上的光滑圆弧状表面能沿着卡孔边缘滑动以实现凸块相对于卡孔的浮动配合。
进一步,所述止退结构有多个,多个止退结构围绕前外导体与后外导体圆周设置。
进一步,所述外壳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中心孔内壁设有凸于内壁的挡圈,所述外导体从中心孔后端向前沿轴向插入中心孔内,直至外导体上的后外导体前端外缘顶靠在所述挡圈后侧;
所述后外导体呈中部小两端大,使得后外导体中部形成凹部;
所述外壳上设有径向开孔一,径向开孔一与所述中心孔连通,径向开孔一内卡装有限位件一,限位件一顶压在所述后外导体中部的凹部侧壁上以限制后外导体从中心孔内脱出。
进一步,所述弹性触片为所述前外导体后端向外折弯形成的弹性触片,弹性触片中部向外折弯形成圆弧形凸部,所述后外导体的内壁向外挤压变形以形成一圈卡位,圆弧形凸部置于卡位内旋转浮动,在弹性触片张力作用下,圆弧形凸部与卡位内壁恒抵连接。
进一步,所述绝缘体上设有径向开孔二,径向开孔二与内导体相交设置,径向开孔二内卡装有限位件二,限位件二设有凸入绝缘体内的夹持部位一和夹持部位二,夹持部位一和夹持部位二受到径向开孔二内壁挤压后相互夹持靠拢,使得所述内导体能被紧紧夹持在夹持部位一和夹持部位二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将外导体分为前后导体,然后将前导体装在后导体的卡位内,使其前外导体自由端可随对配板端需求进行浮动,避免因为导电插针与内导体偏差而出现接触不良或损坏导电插针的情况。
2、将外导体通过前后导体组装方式,实现外导体全封闭结构,使其产品能实现整体的屏蔽性能。
3、使用时,将一体式胶芯上限位件二下压,将限位件二压入径向开孔二内扣合,两根内导体被被紧紧夹持在两夹持部位一和中间的夹持部位二之间,实现对一对内导体端子止退作用,大大增强了内导体组装的稳定性,避免因内导体松动造成的电接触不良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主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后外导体与限位件二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件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壳分解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外导体与后外导体组装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后外导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外导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体与线束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体上内导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11-中心孔;111-挡圈;12-径向开孔一;13-限位件一;131-端盖;132-插脚;133-倒刺;2-外导体;21-前外导体;211-弹性触片;212-圆弧形凸部;22-后外导体;221-卡位;222-凹部;3-内导体;4-绝缘体;41-径向开孔二;42-限位件二;421-夹持部位一;422-夹持部位二5-止退结构;51-卡孔;52-凸块;521-倾斜面;522-光滑圆弧状表面;6-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包括外壳1、外导体2、内导体3、绝缘体4和线束6。
所述外导体2分为两段,包括前外导体21和后外导体22,所述绝缘体4固定设置在前外导体21内,所述内导体3固定设置在绝缘体4内,所述前外导体21通过其后端的弹性触片211与所述后外导体22浮动连接,所述后外导体22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前外导体21浮动置于外壳1内。前外导体21能浮动,使前外导体21前端能随对配板端需求进行浮动。
为实现前外导体21与后外导体22之间稳定电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触片211为前外导体21后端向外折弯形成的弹性触片,弹性触片211中部向外折弯形成圆弧形凸部212,所述后外导体22的内壁向外挤压变形以形成一圈卡位221,圆弧形凸部212置于卡位221内旋转浮动,在弹性触片211张力作用下,圆弧形凸部212与卡位221内壁恒抵连接。
为避免过大的外力将圆弧形凸部212从卡位221内拉拔脱出,前外导体21与后外导体22之间设有凹凸配合的止退结构5。止退结构5包括凹凸配合的卡孔51和凸块52。卡孔51具有让凸块52能在卡孔51内前后、左右旋摆浮动的空间。凸块52顶端凸入卡孔51内,凸块52侧边呈光滑圆弧状,凸块52通过其上的光滑圆弧状表面522能沿着卡孔51边缘滑动,以实现凸块52相对于卡孔51的浮动配合。
由于凸块52顶端凸入卡孔51内,在凸块52从卡孔51内脱出时,卡孔51需要划过凸块52顶端。止退结构5有多个,多个止退结构5围绕前外导体21与后外导体22圆周设置。这样的结构设计好处在于其中一个止退结构5上的凸块52要从与其配合的卡孔内脱出时,该凸块52与该卡孔51径向相离,与该止退结构5相对的另一止退结构5上的凸块52与卡孔51径向相互靠近,即两相对设置的止退结构5能有效防止前外导体21和后外导体22轴向脱离,同时止退结构5不会卡死前外导体21和后外导体22而影响相互浮动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前外导体21与后外导体22圆周设置有4个止退结构5,分别为上止退结构、下止退结构、左止退结构和右止退结构。其中上止退结构和下止退结构对称设置,左止退结构和右止退结构对称设置。
其中,上止退结构和下止退结构如下:后外导体22上下侧壁分别设有卡孔51,所述前外导体21对应设有上下两个凸块52,凸块52上端后侧设有能引导卡块滑卡入卡孔51内的倾斜面521,凸块52上部前侧设有外凸的光滑圆弧状表面522,该光滑圆弧状表面522能与卡孔51下端前边缘滑动配合,以实现凸块52能在卡孔51内相对于卡孔51前后浮动。
其中,左止退结构和右止退结构如下:后外导体22前部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内挤压形变而成的凸块52,所述前外导体21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卡孔51,凸块52前后侧表面为光滑圆弧状表面522,凸块52凸入卡孔51内,凸块52前侧的光滑圆弧状表面522能与卡孔51前侧边缘滑动配合,以实现凸块52能在卡孔51内相对于卡孔51左右浮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导体2拆卸连接在外壳1内,其结构如下:外壳1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11,中心孔11内壁设有凸于内壁的挡圈111,所述外导体2从中心孔11后端向前沿轴向插入中心孔11内,直至外导体2上的后外导体22前端外缘顶靠在所述挡圈111后侧;
所述后外导体22呈中部小两端大,使得后外导体22中部形成凹部222;
所述外壳1上设有径向开孔一12,径向开孔一12与所述中心孔11连通,径向开孔一12内卡装有限位件一13,限位件一13顶压在所述后外导体22中部的凹部222侧壁上以限制后外导体22从中心孔11内脱出,实现对后外导体22止退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件一13具有能封盖在径向开孔一12外端的端盖131,与端盖131连为一体的插脚132,插脚132上设有外凸的倒刺133,在插脚132插入径向开孔一12内时,倒刺133与径向开孔一12内壁过盈配合,从而将插脚132卡紧在径向开孔一12内。
实际使用中,存在因线束6拉扯而使得内导体3出现松动,进而影响插拔连接处的电连接稳定性能。为克服上述缺陷,绝缘体4上设有径向开孔二41,径向开孔二41与内导体3相交设置,径向开孔二41内卡装有限位件二42,限位件二42设有凸入绝缘体4内的夹持部位一421和夹持部位二422,夹持部位一421和夹持部位二422受到径向开孔二41内壁挤压后相互夹持靠拢,使得所述内导体3能被紧紧夹持在夹持部位一421和夹持部位二422之间。
本申请实施例中,夹持部位一421和夹持部位二422之间具有与内导体3外形匹配的内壁,从而在紧紧夹持住内导体3时不压坏内导体3,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中,绝缘体4为胶芯,有两根内导体3平行间隔开设置在绝缘体4内,径向开孔二41垂直贯穿绝缘体4,限位件二42上对称设有两夹持结构,两夹持结构共用一个中间的夹持部位二422,另外两个夹持部位一411分别位于夹持部位二422的左右两侧。使用前,限位件二42与绝缘体4设计为一体,使用时,将一体式胶芯上限位件二42下压,限位件二42从绝缘体4上断开分离,进一步下压直至将限位件二42压入径向开孔二41内扣合,两根内导体3被被紧紧夹持在两夹持部位一421和中间的夹持部位二422之间,实现对内导体3端子止退作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包括外壳(1)、外导体(2)、内导体(3)和绝缘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2)分为两段,包括前外导体(21)和后外导体(22),所述前外导体(21)通过其后端的弹性触片(211)与所述后外导体(22)浮动连接,所述后外导体(22)固定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前外导体(21)浮动置于外壳(1)内,所述绝缘体(4)固定设置在前外导体(21)内,所述内导体(3)固定设置在绝缘体(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导体(21)与后外导体(22)之间设有凹凸配合的止退结构(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结构(5)包括凹凸配合的卡孔(51)和凸块(52),所述凸块(52)顶端凸入卡孔(51)内,凸块(52)侧边呈光滑圆弧状,凸块(52)通过其上的光滑圆弧状表面(522)能沿着卡孔(51)边缘滑动以实现凸块(52)相对于卡孔(51)的浮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结构(5)有多个,多个止退结构(5)围绕前外导体(21)与后外导体(22)圆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设有轴向贯通的中心孔(11),中心孔(11)内壁设有凸于内壁的挡圈(111),所述外导体(2)从中心孔(11)后端向前沿轴向插入中心孔(11)内,直至外导体(2)上的后外导体(22)前端外缘顶靠在所述挡圈(111)后侧;
所述后外导体(22)呈中部小两端大,使得后外导体(22)中部形成凹部(222);
所述外壳(1)上设有径向开孔一(12),径向开孔一(12)与所述中心孔(11)连通,径向开孔一(12)内卡装有限位件一(13),限位件一(13)顶压在所述后外导体(22)中部的凹部(222)侧壁上以限制后外导体(22)从中心孔(11)内脱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片(211)为所述前外导体(21)后端向外折弯形成的弹性触片,弹性触片(211)中部向外折弯形成圆弧形凸部(212),所述后外导体(22)的内壁向外挤压变形以形成一圈卡位(221),圆弧形凸部(212)置于卡位(221)内旋转浮动,在弹性触片(211)张力作用下,圆弧形凸部(212)与卡位(221)内壁恒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4)上设有径向开孔二(41),径向开孔二(41)与内导体(3)相交设置,径向开孔二(41)内卡装有限位件二(42),限位件二(42)设有凸入绝缘体(4)内的夹持部位一(421)和夹持部位二(422),夹持部位一(421)和夹持部位二(422)受到径向开孔二(41)内壁挤压后相互夹持靠拢,使得所述内导体(3)能被紧紧夹持在夹持部位一(421)和夹持部位二(422)之间。
CN202321617261.9U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Active CN2205272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7261.9U CN220527296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17261.9U CN220527296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7296U true CN220527296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17261.9U Active CN220527296U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7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8581B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535533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107394445B (zh) 一种充电枪用导电连接件
CN105490059A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104577391A (zh) 可正反插的usb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20527296U (zh) 一种车载以太网浮动连接器
CN110380248B (zh) 电连接器的公头、母头、电连接器、显示终端组件和车辆
CN211670391U (zh) 防松脱型电连接器
CN112086839A (zh) 一种转接结构及使用该转接结构的弯式插座连接器
CN208315791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JPS5927481A (ja) 同軸結合器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CN220963865U (zh) 一种车灯用高气密性插座
CN219554104U (zh) 一种fakra线端连接器
CN107425356B (zh) 一种车用电连接器组件
CN215343217U (zh) 一种充电器插座结构
CN220155888U (zh) 一种车规级fpc连接器
CN216720411U (zh) 线束连接器及公端端子
CN111883957A (zh) 混合型线对线连接器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
CN219843239U (zh) 一种线端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9553964U (zh) 一种以太网信号传输连接器
CN220382368U (zh) 一种车用音频插头
CN219246971U (zh) Fpc公端连接器
CN220692351U (zh) 改进的插入式6pin连接器
CN213184876U (zh) 一种转接结构及使用该转接结构的弯式插座连接器
CN219874167U (zh) 一种模块插接型汽车线束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