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9028U - 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9028U
CN220519028U CN202322209308.4U CN202322209308U CN220519028U CN 220519028 U CN220519028 U CN 220519028U CN 202322209308 U CN202322209308 U CN 202322209308U CN 220519028 U CN220519028 U CN 220519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pipeline
protection plate
conditione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93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文祥
孙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93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9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9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9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用于包裹在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外侧,包括:第一防护板,第一防护板分别设置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底部和顶部;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板设置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后侧,以与所述第一防护板共同形成容纳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防护板朝向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表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撑部,所述风管机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至少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边缘相对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能够大大减小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和包装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被磨花的风险,具有结构简单和防护效果好等优点。

Description

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在进行运输时,管道式空调室内机易发生跌落或者碰撞,进而导致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出现损伤。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风管机通常会设置包装组件,并通过包装组件包裹在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外侧,以保护管道式空调室内机,避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在运输过程中碰撞损坏。
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中的包装组件结构较复杂,生产效率较低,而且包装组件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装配到一起后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接触面积较大,在运输过程中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和包装组件之间易产生摩擦,进而可能导致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被磨花,防护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装组件,该包装组件能够大大减小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和包装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被磨花的风险,具有结构简单和防护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包装组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包装组件,用于包裹在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外侧,所述包装组件包括: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底部和顶部;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板设置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后侧,以与所述第一防护板共同形成容纳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防护板朝向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表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撑部,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至少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边缘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能够大大减小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和包装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被磨花的风险,具有结构简单和防护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壳和出风壳,所述进风壳具有进风口且所述出风壳具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壳设置于所述出风壳的后侧;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进风壳的部分边缘和/或所述出风壳的部分边缘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出风壳的周向部分边缘相对应;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后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进风壳的周向部分边缘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后侧构造有导向部,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进风壳的表面向远离所述进风壳的方向倾斜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护板包括:左防护板,所述左防护板邻近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底部和顶部的左侧;右防护板,所述右防护板邻近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底部和顶部的右侧;至少一个中防护板,至少一个所述中防护板设于所述左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之间,且所述左防护板、至少一个所述中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沿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左右方向排布;其中,所述左防护板,所述右防护板和至少一个所述中防护板均设有所述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护板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邻近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边沿,且所述限位部止挡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周向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壳和出风壳,所述进风壳具有进风口且所述出风壳具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壳设置于所述出风壳的后侧,所述进风壳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出风壳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防护板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左右方向延伸,且设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后侧;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垂直于所述延伸部,且连接于所述进风壳的左右一侧;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垂直于所述延伸部,且连接于所述进风壳的左右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关于所述延伸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包装组件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在前后边缘设有向上的翻边,对应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底部的所述第一防护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翻边用于限制对应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底部的所述第一防护板前后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护板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止挡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内侧,以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对第二防护板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护板为泡沫板,所述第二防护板为蜂窝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包装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包装组件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包装组件,能够大大减小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和包装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被磨花的风险,具有结构简单和防护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第一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第一防护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的第二防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2、包装组件;
100、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10、进风壳;111、进风口;120、出风壳;121、出风口;
200、底板;210、翻边;
300、第一防护板;310、支撑部;311、第一支撑部;312、第二支撑部;313、导向部;320、左防护板;330、右防护板;340、中防护板;350、限位部;360、定位部;
400、第二防护板;410、延伸部;420、第一折弯部;430、第二折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2。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2包括第一防护板300和第二防护板400。
第一防护板300分别设置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底部和顶部,第二防护板400设置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以与第一防护板300共同形成容纳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容纳空间。
其中,第一防护板300朝向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表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撑部310,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支撑于支撑部310上,支撑部310至少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部分边缘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包装组件2,通过将包装组件2包裹在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外侧,这样可以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碰撞造成损伤,以在碰撞或者跌落时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产生缓冲和防护,避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损坏。
具体地,第一防护板300分别设置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底部和顶部,第二防护板400设置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以与第一防护板300共同形成容纳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容纳空间。
由此,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固定一个第一防护板300,并对该第一防护板300进行定位,以便于将该第一防护板30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底部进行组装,且在包装组件2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组装完成后,安装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底部的第一防护板300可以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底部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防护,安装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顶部的第一防护板300可以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顶部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防护,第一防护板300可以应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上下侧面的碰撞风险,并且,第二防护板400可以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防护,第一防护板300和第二防护板400共同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多个侧面进行防护,进而可以提高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多个侧面的防护效果,以更全面地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保护。
另外,第一防护板300朝向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表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撑部310,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支撑于支撑部310上。
也就是说,第一防护板300可以只通过凸出的支撑部31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接触并支撑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这样,当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碰撞或者发生跌落时,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会先对支撑部310产生冲击,支撑部310在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冲击下被压缩变形,然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再与第一防护板300的其他部位进行接触并再次进行缓冲,从而可以在碰撞过程中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形成二次缓冲,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更有效的保护。
而且,通过将支撑部310凸出于第一防护板300的朝向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表面,支撑部310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小第一防护板30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可以减小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和第一防护板300之间的摩擦面的面积,有利于降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被磨花的风险,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防护效果。
此外,支撑部310至少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部分边缘相对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护板300在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边缘处受到的压强更大,而第一防护板300在设有支撑部310的位置的厚度可以更厚,通过将支撑部31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边缘相对应,这样支撑部310可以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边缘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支撑,以使第一防护板300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支撑效果更好,更进一步地提高包装组件2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防护效果。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2能够大大减小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和包装组件2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被磨花的风险,具有结构简单和防护效果好等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进风壳110和出风壳120,进风壳110具有进风口111且出风壳120具有出风口121,进风壳110设置于出风壳120的后侧。
其中,进风壳110和出风壳120可以分体设置且组装到一起,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一部分部件可以安装在进风壳110内且另一部分部件安装在出风壳120内,例如,风机可以位于进风壳110内,换热器可以位于出风壳120内,由此,通过风机的运转,可以将室内气体从进风壳110的进风口111引导至外壳内,并经过出风壳120内的换热器形成换热气流后从出风口121引导回室内。
另外,支撑部310与进风壳110的部分边缘和/或出风壳120的部分边缘相对应。例如,支撑部310的一部分可以与进风壳110的边缘对应,且另一部分可以和出风壳120的边缘对应,这样支撑部310可以从进风壳110的边缘对进风壳110进行支撑,同时可以从出风壳120的边缘对出风壳120进行支撑,以使第一防护板300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支撑效果更好,更进一步地提高包装组件2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防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部310包括第一支撑部311和第二支撑部312。
第一支撑部311与出风壳120的周向部分边缘相对应,第二支撑部312位于第一支撑部311的后侧,第二支撑部312与进风壳110的周向部分边缘相对应。
这样,第一支撑部311可以与进风壳110的周向部分边缘对应,以通过第一支撑部311支撑进风壳110,且第二支撑部312可以和出风壳120的周向部分边缘对应,以通过第二支撑部312支撑出风壳120,这样,第一支撑部311和第二支撑部312可以分别对进风壳110和出风壳120进行支撑,以保证支撑部310对进风壳110和出风壳120的支撑效果都较好,且进风壳110和出风壳120与第一防护板300的接触面积都可以较小,从而可以降低进风壳110和出风壳120被磨花的几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支撑部312的后侧构造有导向部313,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导向部313朝向进风壳110的表面向远离进风壳110的方向倾斜延伸。
也就是说,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导向部313构造为斜面且导向部313的厚度逐渐减小。
需要说明的是,出风壳120和进风壳110为两个部件,且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部件先与出风壳120固定到一起,在将包装组件2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组装时,首先会将出风壳120以及部件先固定到第一防护板300上,最后将进风壳110沿前后方向推入到第一防护板300上并与出风壳120进行连接。
通过设置导向部313,这样进风壳110可以沿导向部313滑入到第一防护板300上,以便于进风壳110的装配,并且,导向部313也凸出于第一防护板300,从而也可以减小进风壳110和第一防护板300的接触面积,以使第一防护板300和进风壳110的摩擦力较小,更利于进风壳110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防护板300包括左防护板320、右防护板330和至少一个中防护板340。
左防护板320邻近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底部和顶部的左侧,右防护板330邻近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底部和顶部的右侧,至少一个中防护板340设于左防护板320和右防护板330之间,且左防护板320、至少一个中防护板340和右防护板330沿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左右方向排布。
具体地,左防护板320、至少一个中防护板340和右防护板330可以沿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左右方向间隔设置,这样左防护板320、至少一个中防护板340和右防护板330可以共同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顶部或者底部进行防护,且这样设置能够减少第一防护板300的加工材料,在保证第一防护板300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防护效果的同时可以减小第一防护板300的生产成本。
并且,左防护板320,右防护板330和至少一个中防护板340均设有支撑部310,这样左防护板320、至少一个中防护板340以及右防护板330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接触面积都可以较小,从而可以减小左防护板320、至少一个中防护板340以及右防护板33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之间的摩擦面的面积,以降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被磨花的几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防护板300设有限位部350,限位部350邻近于第一防护板300的边沿,且限位部350止挡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周向外侧。
这样,第一防护板300可以通过限位部35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周向进行止挡,以对第一防护板30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定位,便于第一防护板30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装配,且在装配完成后限位部350可以避免第一防护板30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发生相对位移,以使第一防护板30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相对位置更加稳定,支撑部310能够稳定地支撑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避免发生位置偏移,第一防护板300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防护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包括进风壳110和出风壳120,进风壳110具有进风口111且出风壳120具有出风口121,进风壳110设置于出风壳120的后侧,进风壳11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出风壳12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并且,第二防护板400包括延伸部410、第一折弯和第二折弯部430。
延伸部410沿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左右方向延伸,且设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第一折弯部420垂直于延伸部410,且连接于进风壳110的左右一侧,第二折弯部430垂直于延伸部410,且连接于进风壳110的左右另一侧。其中,第一折弯部420、延伸部410和第二折弯部430关于延伸部41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
由此,延伸部410可以对进风壳110的后侧进行防护,第一折弯部420和第二折弯部430可以对进风壳110的左右侧进行防护,以更有效地对进风壳110进行防护,并且,通过将第二防护板400设置为对称结构,有利于安装防呆,在将第二防护板400和进风壳110进行装配时不需要区分方向,安装更加方便快捷,装配效率更高。
此外,由于进风壳11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出风壳120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可以将第一折弯部420的厚度以及第二折弯部430的厚度设置大于延伸部410的厚度,以充分利于空间且使第一折弯部420和第二折弯部430对进风壳110的防护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防护板400的硬度小于第一防护板300的硬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防护板400设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即进风壳110的进风口111处,且进风壳110的进风口111处为塑料件,通过将第二防护板400的硬度设置较小,可以避免第二防护板400自身对进风口111处的塑料件的冲击过大,从而可以避免塑料件被第二防护板400压坏,进一步提高了第二防护板400对进风壳110的防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包装组件2还包括底板200。
底板200在前后边缘部设有向上的翻边210,对应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底部的第一防护板300设置于底板200上,翻边210用于限制对应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底部的第一防护板300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包装组件2还可以设有上壳(图中未示意),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安装固定到底板200之上后,上壳可以从上方罩设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且上壳的下侧可以和底板200连接,进而可以通过底板200和上壳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上壳可以进一步对第一防护板300和第二防护板400进行固定,以提高包装组件2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防护效果。
通过设置底板200,底板200可以用于固定一个第一防护板300,并对第一防护板300进行定位,以便于将第一防护板300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底部进行组装,且在运输防护装置2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组装完成后,安装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底部的第一防护板300和底板200可以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底部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进行防护,以提高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底部的防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防护板300设有定位部360,定位部360止挡于第二防护板400的内侧,以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对第二防护板400进行定位。
其中,定位部360可以和限位部350构造为一体,这样可以简化第一防护板300的结构,以便于加工,且有利于提高定位部360和限位部350的结构强度。
举例而言,定位部360可以为一个且邻近于第一防护板300的右侧,即定位部360可以设于右防护板330,定位部360的后侧可以止抵于延伸部410的前侧,以对第二防护板400进行前后方向的定位,且定位部360的右侧可以止抵于第二折弯部430的内侧,以对第二防护板400进行左右方向的定位,避免第二防护板400和进风壳110之间的位置出现偏移。
当然,定位部360也可以为多个且分别邻近于第一防护板300的左右侧,即左防护板320和右防护板330都可以设有定位部360,从而可以通过多个定位部360共同对第二防护板400进行定位,以提高对第二防护板400的定位精准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板300为泡沫板,第二防护板400为蜂窝板,这样,第一防护板300的硬度不会过高,泡沫板可以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上下侧进行防护,且避免第一防护板300过度挤压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即避免第一防护板300自身对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造成损伤,另外,第二防护板400的硬度可以更低,避免第二防护板400损伤进风壳110后侧的塑料件,且通过将第二防护板400设置为蜂窝板,可以提高第二防护板400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高第二防护板400对进风壳110的防护效果。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1,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1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包装组件2和位于包装组件2的容纳空间内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
其中,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用于安装在屋顶,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隐藏于屋顶内,且可以通过管路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口121连接,以将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引到室内的不同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包装组件,能够大大减小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和包装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降低管道式空调室内机被磨花的风险,具有结构简单和防护效果好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装组件2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并向已被调节和热交换的空气供应制冷剂。
压缩机压缩处于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管道式空调室内机100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湿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包装组件,用于包裹在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一防护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底部和顶部;
第二防护板,所述第二防护板设置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后侧,以与所述第一防护板共同形成容纳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容纳空间;
其中,
所述第一防护板朝向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表面设置有凸出的支撑部,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支撑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支撑部至少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边缘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壳和出风壳,所述进风壳具有进风口且所述出风壳具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壳设置于所述出风壳的后侧;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进风壳的部分边缘和/或所述出风壳的部分边缘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出风壳的周向部分边缘相对应;
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后侧,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进风壳的周向部分边缘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后侧构造有导向部,在从前向后的方向上,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进风壳的表面向远离所述进风壳的方向倾斜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包括:
左防护板,所述左防护板邻近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底部和顶部的左侧;
右防护板,所述右防护板邻近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底部和顶部的右侧;
至少一个中防护板,至少一个所述中防护板设于所述左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之间,且所述左防护板、至少一个所述中防护板和所述右防护板沿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左右方向排布;
其中,所述左防护板,所述右防护板和至少一个所述中防护板均设有所述支撑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邻近于所述第一防护板的边沿,且所述限位部止挡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周向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进风壳和出风壳,所述进风壳具有进风口且所述出风壳具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壳设置于所述出风壳的后侧,所述进风壳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出风壳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第二防护板包括:
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左右方向延伸,且设于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的后侧;
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垂直于所述延伸部,且连接于所述进风壳的左右一侧;
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垂直于所述延伸部,且连接于所述进风壳的左右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折弯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关于所述延伸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在前后边缘设有向上的翻边,对应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底部的所述第一防护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翻边用于限制对应所述管道式空调室内机底部的所述第一防护板前后方向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止挡于所述第二防护板的内侧,以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对第二防护板进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为泡沫板,所述第二防护板为蜂窝板。
11.一种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组件;以及
位于所述包装组件的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N202322209308.4U 2023-08-16 2023-08-16 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Active CN220519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9308.4U CN220519028U (zh) 2023-08-16 2023-08-16 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9308.4U CN220519028U (zh) 2023-08-16 2023-08-16 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9028U true CN220519028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2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9308.4U Active CN220519028U (zh) 2023-08-16 2023-08-16 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90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299298A1 (en) Outdoor unit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outdoor unit
CN104220815A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CN220519028U (zh) 包装组件和具有其的管道式空调室内机组件
US11578877B2 (en) Air conditioner having fan module with installation space and stabilizer modifier spaced apart from the fan module
US20130233524A1 (en) Refrigeration Unit With Corrosion Durable Heat Exchanger
JP2000046375A (ja) 室外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1354266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3630705U (zh) 移动空调器
CN218599859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0186970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300290U (zh) 窗式空调器
JP2007093151A (ja) 空気調和機
CN220707524U (zh) 管道式空调室内机
CN218936495U (zh)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5825300U (zh) 支撑防护件及空调一体机
CN211625630U (zh) 一种空调主机散热装置
CN218001665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763703U (zh) 移动空调
CN220958688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8154514U (zh) 移动空调器
CN220506974U (zh) 风管机
CN220541342U (zh) 风管机
CN21681436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3020011U (zh) 空调器
CN219693459U (zh) 窗式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