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1032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10324U
CN220510324U CN202320864086.7U CN202320864086U CN220510324U CN 220510324 U CN220510324 U CN 220510324U CN 202320864086 U CN202320864086 U CN 202320864086U CN 220510324 U CN220510324 U CN 2205103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along
cover
crimp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640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昌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640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103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103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103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电子元件的电连接器,包含有基座、组装于基座的第一压接件,第一压接件包括第一压接臂、连接于第一压接臂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安装于基座,第一压接件相对于基座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压接臂让位于电子元件的第一导接部;当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位置朝第一导接部偏移,第一压接臂用以抵压第一导接部。其中第二位置较靠近第一导接部,缩短了第一压接臂与第一导接部之间的抵压位置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达到不妨碍电子元件安装或取出且省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电性连接一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种电连接器,如中国专利CN200620060962.7,其包括可容纳芯片的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盖于芯片上的盖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与芯片上的端子相对应的挤压臂,所述盖体通过转轴可绕所述绝缘本体转动,所述转轴的位置固定,且所述转轴设在所述挤压臂较远离于所述芯片的一侧,所述转轴与所述挤压臂相连接。当所述盖体打开完成后,所述芯片可以安装到所述绝缘本体或者从所述绝缘本体取出;当所述盖体扣合完成后,可将所述芯片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并且能通过所述挤压臂将所述芯片上的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在所述盖体旋转扣合于所述芯片时,使用者向所述盖体的一按压位置施加一扣合力,所述挤压臂挤压所述芯片上的端子,所述芯片上的端子的受压处向所述挤压臂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以所述转轴的轴心为支点,所述扣合力的作用力臂为所述按压位置到所述支点之间的距离,而所述反作用力的作用力臂为所述支点到所述端子的受压处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由于所述转轴决定着所述盖体打开后的位置,为了所述芯片在所述盖体打开完成后能被顺利安装或取出,上述电连接器的转轴的轴心远离于所述芯片上的端子,以使所述盖体打开后,带动所述挤压臂也能远离于所述芯片上的端子,以提供充足的空间来安装或取出所述芯片。但是在扣合所述盖体时,所述转轴远离于所述芯片的端子会导致所述反作用力的作用力臂较长,根据杠杆原理可知,上述电连接器所需的扣合力较大,导致使用者扣合所述盖体时较费力。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在第一盖体(或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其第一转轴的轴心位于较远离电子元件的第一位置,在第一盖体(或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其第一转轴的轴心位于较靠近电子元件的第二位置,既能便于电子元件的安装或取出,还能减少使用者操作第一盖体(或第一压接件)时的施加力,达到省力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一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和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供所述芯片沿第一方向安装,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一接脚电性连接;一第一盖体,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压接臂、自所述第一压接臂延伸的一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延伸的至少一扣合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一按压部,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一第二盖体,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且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遮盖所述安装槽,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基座相扣合;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一接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压接臂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一接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接脚电性接触。
进一步,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和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均处于第三位置。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二接脚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第二盖体的一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二盖体运动,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脚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接脚的距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第一枢接部设有收容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枢接部设有收容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二接脚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二接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进一步,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主体和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一台阶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用以面对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主体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让位槽以及与所述让位槽连通的一凹槽;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收容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台阶部,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台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可变,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较远离所述第一导接部,使得所述第一压接臂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带动下也较远离所述第一导接部,让所述第一压接臂能让位所述第一导接部,便于所述电子元件顺利取出或安装;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位置较靠近所述第二导接部,能缩短所述第一压接臂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的抵压位置到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能实现减少使用者操作所述第一盖体闭合时的施加力。由此,本实用新型第一种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能在不妨碍所述电子元件安装或取出的前提下,达到省力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凹设的一安装槽以及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一侧的一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显露出所述基座的一第一抵接部;一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具有一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主体延伸的至少一第一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接臂的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一按压部,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压接臂之间具有一第一收容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相重叠。
进一步,所述基座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另一侧的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二端子和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显露出所述基座的一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一第二主体、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接臂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三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压接臂之间具有一第二收容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重叠。
进一步,所述基座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另一侧的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二端子和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显露出所述基座的一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一第二主体、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接臂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靠近所述第二抵接部,且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压接臂之间具有一第二收容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重叠。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一让位槽以及与所述让位槽连通的一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包括一第二转轴、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主体和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一台阶部,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收容并显露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台阶部,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台阶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抵接部朝远离于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延伸的一尾部,所述第一压接臂设有一避让槽;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避让槽让位于所述尾部,且所述避让槽的槽面与所述尾部相互限位。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可变,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较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使得所述第一压接臂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带动下也较远离所述第一抵接部,使得一电子元件的局部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时,能让所述第一压接臂让位所述电子元件,便于所述电子元件顺利取出或安装;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位置较靠近所述第一导接部,故当一电子元件的局部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时,能缩短所述第一压接臂与该局部结构之间的抵压位置到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能实现减少使用者操作所述第一盖体闭合时的施加力。由此,本实用新型第二种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能在不妨碍电子元件安装或取出的前提下,达到省力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第三种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一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一基座,所述基座凹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安装所述电子元件;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一第一压接件,其具有至少一按压部、至少一第一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接臂的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压接件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接臂让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第一导接部,用以供所述电子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或从所述安装槽取出;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一导接部偏移,所述第一压接臂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用以与所述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压接件和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压接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接臂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压接件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接臂让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第二导接部,用以供所述电子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或从所述安装槽取出;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和所述第二压接件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压接件和所述第二压接件遮盖所述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压接臂用以抵压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用以与所述第二导接部电性接触。
进一步,定义所述安装槽的凹设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其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和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均处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距离;且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和所述第二压接件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压接件遮盖所述第二压接件的一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二压接件运动。
进一步,当所述第二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当所述第二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朝所述第二导接部偏移。
进一步,定义所述安装槽的凹设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进一步,定义所述安装槽的凹设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抵接部和自所述抵接部朝远离于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延伸的一尾部,所述第一压接臂设有一避让槽;其中,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抵接部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导接部相抵接;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避让槽让位于所述尾部,且所述避让槽的槽面与所述尾部相互限位。
进一步,所述第一压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压接臂连接且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一让位槽以及与所述让位槽连通的一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压接件,所述第二压接件包括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主体和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一台阶部;其中,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和所述第二压接件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收容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台阶部,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沿所述安装槽的凹设方向遮盖所述台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可变,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较远离所述第一导接部,使得所述第一压接臂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带动下也较远离所述第一导接部,让所述第一压接臂让位所述第一导接部,便于所述电子元件顺利取出或安装;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位置较靠近所述第一导接部,能缩短所述第一压接臂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的抵压位置到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能实现减少使用者操作所述第一压接件闭合时的施加力。由此,本实用新型第三种技术方案的电连接器能在不妨碍所述电子元件安装或取出的前提下,达到省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压接件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完全打开能看见各元件抵接关系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完全打开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压接件处于某一打开位置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压接件处于另一打开位置的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完全闭合能看见各元件抵接关系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完全闭合的剖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基座沿第一方向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基座沿第二方向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完全打开能看见各元件抵接关系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完全打开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完全闭合能看见各元件抵接关系的剖面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完全闭合的剖面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完全打开的剖面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完全闭合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为了更加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附图中的三维坐标轴中的Z轴定义为第一方向,X轴定义为第二方向,Y轴定义为第三方向,其中X轴、Y轴和Z轴之间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一电子元件2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个基座1、固定于所述基座1的多个端子、第一压接件2和第二压接件3,所述第一压接件2与所述第二压接件3分别与所述基座1活动连接。所述电子元件200安装于所述基座1且具有与所述端子电性连接的多个导接部,所述电连接器100安装到一电路板并通过所述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件200为一芯片,多个所述导接部即为所述芯片的多个接脚;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电子元件200可为其它所需的电子元件200。
请参阅图1和图11,所述基座1具有一第一枢接部15、一第二枢接部16和一安装槽14,所述安装槽14沿第一方向Z凹设并用以供所述电子元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Z安装,所述第一枢接部15和所述第二枢接部16沿第二方向X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槽14沿所述第二方向X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15和所述第二枢接部16之间。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枢接部15从所述基座1的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X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枢接部15具有一第一容纳空间151;所述第二枢接部16从所述基座1的另一侧沿所述第二方向X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枢接部15具有一第二容纳空间161。
请参阅图1、图4和图10,多个所述端子包括多个第一端子4和多个第二端子5,多个所述第一端子4沿第三方向Y排列成一排,多个所述第二端子5沿所述第三方向Y排列成一排。所述基座1上设有多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11和第二通道12,每一所述第一通道11收容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子4,每一所述第二通道12收容对应的所述第二端子5。所述电子元件200的多个导接部中包括多个第一导接部201(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导接部201即为芯片的第一接脚)和多个第二导接部202(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导接部202即为芯片的第二接脚),每一所述第一端子4用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电性连接,每一所述第二端子5用以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端子4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Z显露出所述基座1的一第一抵接部41和自所述第一抵接部41朝远离于所述安装槽14的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尾部42。其中,所述第一抵接部41用以抵接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即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接脚)。所述第二端子5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Z显露出所述基座1的一第二抵接部51和自所述第二抵接部51朝远离于所述安装槽14的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尾部52。其中,所述第二抵接部51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导接部202(即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接脚)。
请参阅图1至图9,所述第一压接件2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15的一第一转轴23、与所述第一转轴23连接的多个第一压接臂22、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14的一第一主体21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21延伸的两个扣合部27,两个所述扣合部27沿所述第三方向Y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压接件2绕所述第一转轴23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扣合部27用以与所述基座1相扣合。所述第二压接件3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16的一第二转轴33、与所述第二转轴33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32、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14的一第二主体31,所述第二压接件3绕所述第二转轴33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所述第一主体21部具有一按压部28,以供使用者操作所述第一压接件2运动。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均处于对应的打开位置时,使用者便可将所述电子元件200安装到所述安装槽14或从所述安装槽14取出;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可将所述电子元件200保持在所述安装槽14内,以使所述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端子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例只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设置有所述按压部28,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接件3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对应的按压部28;另外,所述第一压接件2的扣合部27的数量和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在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接件2绕所述第一转轴23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
请参阅图1、图3、图9,所述第一主体21设有一让位槽25以及与所述让位槽25连通的一凹槽26,所述第二压接件3还具有自所述第二主体31延伸的一台阶部34,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25收容所述第二主体31,所述凹槽26收容所述台阶部34,且所述凹槽26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Z遮盖所述台阶部34。具体的,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21具有用以面对所述安装槽14的一第一表面211和与所述第一表面211相对设置的一第二表面212,所述让位槽25贯穿所述第一表面211和所述第二表面212,所述凹槽26自所述第一表面211凹设且未贯穿所述第二表面212。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凹槽26和所述台阶部34之间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压接件2限制所述第二压接件3的运动,同时,所述让位槽25收容所述第二主体31,能让所述第一主体21和所述第二主体31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更大范围的交错设置,有利于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之间相互限位,且两者均在较多面积遮盖所述安装槽14。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6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Z遮盖并压住所述台阶部34,以更有效地限制所述第二压接件3的运动;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凹槽26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Z可以仅遮盖所述台阶部34,不压住所述台阶部34。另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主体21和所述第二主体31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遮盖并压在所述电子元件200上,使得所述电子元件200与所述第一端子4和所述第二端子5之间的电性接触更稳定;但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21和所述第二主体31可以仅遮盖所述安装槽14而未压住所述电子元件200。
请参阅图4、图5和图8,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A,所述第一压接臂22让位于所述电子元件200的第一导接部201,用以供所述电子元件20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4或从所述安装槽14取出。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压接臂22、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和所述第一抵接部41是沿所述第一方向Z依次抵接的,故为了实现所述第一压接臂22让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在第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22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即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1是用以和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相抵接,故在第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一抵接部41的投影和所述第一压接臂22的投影相错开,即在所述电子元件200沿所述第一方向Z安装或取出时,所述第一压接臂22不会在所述第一方向Z挡住所述第一导接部201。
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B,所述第二位置B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A朝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偏移,所述第一压接臂22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所述第一端子4用以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电性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会沿所述第二方向X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3的一侧,且所述第一压接臂22、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和所述第一抵接部41是沿所述第一方向Z依次抵接的,故为了实现所述第二位置B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A朝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偏移、以及所述第一压接臂22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故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第二位置B沿所述第二方向X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A靠近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且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22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压接臂22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Z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所述第一端子4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电性接触。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导接部201会位于所述第一抵接部41和所述第一压接臂22之间,故所述第一抵接部41和所述第一压接臂22之间具有一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是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闭合所述第一压接件2时,使用者在所述按压部28上施力,使所述第一压接件2从打开位置逐渐运动到闭合位置,所述第一压接件2的所述第一压接臂22的抵压位置也将逐渐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所述第一压接件2会受到使用者施加的作用力F1以及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对所述第一压接件2的反作用力F2,且以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为支点,所述作用力F1对应的第一力臂L1是从按压部28到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所述反作用力F2对应的第二力臂L2是从所述第一压接臂22的抵压位置到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在所述第一压接臂22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后,所述第一压接件2越接近所述闭合位置则所述第一压接臂22对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抵压力越大,对应的所述反作用力F2就越大,使用者施加的作用力F1就要越大。在即将到达所述闭合位置瞬间,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的位置、所述按压部28的位置、所述反作用力F2均可视为与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一致。
由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位置可变,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A较远离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或所述第一抵接部41,使得所述第一压接臂22在所述第一转轴23的带动下也远离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或第一抵接部41,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压接臂22让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供所述电子元件200顺利安装或取出;同时,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位置B较靠近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或所述第一抵接部41,使得所述第一压接臂22在所述第一转轴23的带动下也靠近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由此能够缩短所述第二力臂L2。而在到达所述闭合位置前的瞬间,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第一力臂L1和所述反作用力F2已确定,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可知,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所述第二力臂L2,能够减少所述作用力F1,减少使用者的施力大小,达到省力的技术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既能避免所述第一压接件2妨碍所述电子元件200的安装或取出,又能为使用者减少施加力。尤其对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接件2还通过所述扣合部27来和所述基座1的凸部13相扣合,在扣合瞬间不仅需要使用者克服所述反作用力F2,还需要使用者克服所述凸部13的阻挡力,本实用新型为使用者减小施加力,对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改善更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的闭合前的瞬间,所述反作用力F2的大小取决于所述第一端子4、所述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一压接臂22之间的抵接关系(材料、尺寸、相互位置等),因此,当三者的抵接关系不变时,该闭合瞬间的所述反作用力F2是不变的,故减小第二力臂L2的长度可以减小所述作用力F1。即对于所述第一力臂L1和所述反作用力F2已确定的电连接器100,相比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前,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后能缩短所述第二力臂L2,能减少使用者的施加力F1
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避让槽24让位于所述第一尾部42,用以限制所述第一压接件2过度运动。
请参阅图9,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28沿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定义所述按压部28沿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所述第一距离D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D2。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距离D1可视为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闭合前瞬间的所述作用力力臂L1的长短,相比于所述第一距离D1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距离D2,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根据杠杆原理,增大所述作用力F1的第一力臂L1,能进一步减小所述作用力F1,更为省力。
请参阅图4、图5和图8,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接臂32让位于所述电子元件200的第二导接部202,用以供所述电子元件20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4或从所述安装槽14取出;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遮盖所述安装槽14,且所述第二压接臂32用以抵压所述第二导接部202,所述第二端子5用以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电性接触。类似于所述第一压接件2的,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32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本实施例的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闭合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32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32沿所述第一方向Z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5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二端子5第二抵接部51是用以和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相抵接,故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部51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本实施例的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闭合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32的投影与所述第二端子5的第二抵接部51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32与所述第二抵接部51之间具有一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用以收容第二导接部202。
请参阅图5、图8和图11,在第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和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均处于第三位置C,所述第三位置C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B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的距离;且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压接件2遮盖所述第二压接件3的一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二压接件3运动。由于所述第二压接件3通过所述第一压接件2来限制运动,所述第二压接件3无需扣合到所述基座1上,使用者在闭合所述第二压接件3时施加力会相对较小,省力需求较小,故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设为固定,且第二转轴33的轴心维持在较远离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的第三位置C,能便于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电子元件200能顺利安装或取出。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23为凸轮转轴,所述第二转轴33为圆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用以收容所述第一转轴23,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61用以收容所述第二转轴33,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61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尺寸。由此,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的尺寸较大,能为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提供移动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61的尺寸较小,利于固定所述第二转轴33,以固定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位置。
如图12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接臂32让位于所述电子元件200的第二导接部202,用以供所述电子元件20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4或从所述安装槽14取出;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遮盖所述安装槽14,且所述第二压接臂32用以抵压所述第二导接部202,所述第二端子5用以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电性接触。更具体的,为了实现第二压接臂32让位或抵压所述第二导接部202,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32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闭合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32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32沿所述第一方向Z抵压所述第二导接部202,所述第二端子5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电性接触。
可以理解的,由于所述第二端子5的第二抵接部51是用以和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相抵接,故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抵接部51的投影与所述第二导接部202(本实施例的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闭合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Z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32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抵接部51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32与所述第二抵接部51之间具有一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收容部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导接部202。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第二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D;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E,所述第五位置E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D朝所述第二导接部202偏移。具体的,第二实施例的所述第二导接部202位于所述第二转轴33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一侧,所述第五位置E沿所述第二方向X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D靠近所述第二导接部202。可以理解的,在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二抵接部51是用以和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相抵接,故所述第五位置E沿所述第二方向X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D靠近所述第二抵接部51。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接件3也类似于所述第一压接件2,设计成第二转轴33的轴心位置可变,同理使得所述第二压接件3在闭合过程中也能相对省力,降低使用者在所述第二压接件3上施加较大的力而导致所述第二压接件3断裂的风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23为凸轮转轴,所述第二转轴33也为凸轮转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接臂32也设有避让槽24,当所述第二压接件3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避让槽24收容所述第二端子5的第二尾部52。
此外,如图16至图17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接件2绕所述第一转轴23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由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23采用凸轮转轴,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用以收容所述第一转轴23,而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23'相对于所述第一转轴23体积更小且形状不同,故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供给所述第一转轴23'在其中进行枢转运动和其他运动。
所述第一压接件2绕所述第一转轴23'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之后,所述第一压接件2再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一侧移动,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闭合位置时,为阻止所述第一压接件2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移动,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上设置两固定部29,使之与所述基座1进行固定。
或者,所述第一压接件2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一侧移动,所述第一压接件2再绕所述第一转轴23'相对于所述基座1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进行枢转运动,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闭合位置时,为阻止所述第一压接件2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另一侧移动,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上设置两固定部29,使之与所述基座1进行固定。
第三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转轴23'体积比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转轴23小,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一致,故提供给所述第一转轴23'的活动空间更大,从而所述基座1与所述第一压接件2的制造难度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三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除了分别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201和所述第二导接部202外,还均遮盖所述安装槽14,形成盖体结构,故所述第一压接件2也可以称为第一盖体,所述第二压接件3也可以称为第二盖体。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23均以凸轮转轴示意,在第三实施例以及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23'还可以是其它形状。
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中任一者均可以是未遮盖所述安装槽14。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压接件2(或第一盖体)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201,而未设置用以抵压所述第二导接部202的第二压接件3(或第二盖体),或者设置一第二盖体仅具有遮盖所述安装槽14但未抵压第二导接部202。也就是说,所述电子元件200是否有第二导接部202、以及第二导接部202是否需要第二压接件3(或第二盖体)来抵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获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的。本实用新型仅限定有用以抵压所述电子元件200的第一导接部201的部件,该部件可以是第一压接件2或第一盖体。
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第二盖体,但第二盖体并不用以抵压所述第二导接部202时,可以将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位置设成固定不变的,且所述第二抵接部51、所述第二压接臂32、所述第二收容部可以对应去除或修改。例如,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均处于第三位置C。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通过设计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位置可变,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A较远离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或所述第一抵接部41,使得所述第一压接臂22在所述第一转轴23的带动下也远离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或第一抵接部41,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压接臂22让位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供所述电子元件200顺利安装或取出;同时,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位置B较靠近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或所述第一抵接部41,使得所述第一压接臂22在所述第一转轴23的带动下也靠近于所述第一导接部201,由此能够缩短所述第二力臂L2。而在到达所述闭合位置前的瞬间,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所述第一力臂L1和所述反作用力F2已确定,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可知,本实用新型缩短了所述第二力臂L2,能够减少所述作用力F1,减少使用者的施力大小,达到省力的技术效果。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既能避免所述第一压接件2妨碍所述电子元件200的安装或取出,又能为使用者减少施加力。此外,所述第一压接件2还通过所述扣合部27来和所述基座1的凸部13相扣合,在扣合瞬间不仅需要使用者克服所述反作用力F2,还需要使用者克服所述凸部13的阻挡力,本实用新型为使用者减小施加力,对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改善更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压接件2的闭合前的瞬间,所述反作用力F2的大小取决于所述第一端子4、所述电子元件200和所述第一压接臂22之间的抵接关系(材料、尺寸、相互位置等),因此,当三者的抵接关系不变时,该闭合瞬间的所述反作用力F2是不变的,故减小第二力臂L2的长度可以减小所述作用力F1。即对于所述第一力臂L1和所述反作用力F2已确定的电连接器100,相比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前,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后能缩短所述第二力臂L2能减少使用者的施加力F1
(2)当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28沿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定义所述按压部28沿所述第二方向X与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所述第一距离D1大于所述第二距离D2;通过所述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根据杠杆原理,增大所述作用力F1的第一力臂L1,能进一步减小所述作用力F1,更为省力。
(3)通过所述凹槽26和所述台阶部34之间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压接件2限制所述第二压接件3的运动,同时,所述让位槽25收容所述第二主体31,能让所述第一主体21和所述第二主体31在所述第二方向X上更大范围的交错设置,有利于所述第一压接件2和所述第二压接件3之间相互限位,且两者均在较多面积遮盖所述安装槽14。
(4)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用以收容所述第一转轴23,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61用以收容所述第二转轴33,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61沿所述第二方向X的尺寸。由此,所述第一容纳空间151的尺寸较大,能为所述第一转轴23的轴心提供移动空间;所述第二容纳空间161的尺寸较小,利于固定所述第二转轴33,以固定所述第二转轴33的轴心位置。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一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基座,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和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供所述芯片沿第一方向安装,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
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一接脚电性连接;
一第一盖体,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压接臂、自所述第一压接臂延伸的一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延伸的至少一扣合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一按压部,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
一第二盖体,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且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遮盖所述安装槽,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基座相扣合;
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一接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压接臂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一接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接脚电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和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均处于第三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二接脚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
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第二盖体的一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二盖体运动,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脚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接脚的距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设有收容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枢接部设有收容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二接脚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
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二接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主体和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一台阶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用以面对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主体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让位槽以及与所述让位槽连通的一凹槽;
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收容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台阶部,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台阶部。
8.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凹设的一安装槽以及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一侧的一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
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显露出所述基座的一第一抵接部;
一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具有一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主体延伸的至少一第一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接臂的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一按压部,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相错开;
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压接臂之间具有一第一收容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相重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另一侧的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二端子和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显露出所述基座的一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一第二主体、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接臂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三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压接臂之间具有一第二收容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重叠。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另一侧的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二端子和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显露出所述基座的一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一第二主体、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接臂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靠近所述第二抵接部,且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压接臂之间具有一第二收容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重叠。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一让位槽以及与所述让位槽连通的一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包括一第二转轴、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主体和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一台阶部,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收容并显露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台阶部,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台阶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还具有自所述第一抵接部朝远离于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延伸的一尾部,所述第一压接臂设有一避让槽;
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避让槽让位于所述尾部,且所述避让槽的槽面与所述尾部相互限位。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具有安装于所述基座且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二侧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闭合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14.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连接一电子元件,其特征在于:
一基座,所述基座凹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安装所述电子元件;
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
一第一压接件,其具有至少一按压部、至少一第一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接臂的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压接件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压接臂让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第一导接部,用以供所述电子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或从所述安装槽取出;
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一导接部偏移,所述第一压接臂用以抵压所述第一导接部,所述第一端子用以与所述第一导接部电性接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压接件和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压接件具有至少一第二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接臂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压接件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压接臂让位于所述电子元件的第二导接部,用以供所述电子元件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或从所述安装槽取出;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和所述第二压接件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压接件和所述第二压接件遮盖所述安装槽,且所述第二压接臂用以抵压所述第二导接部,所述第二端子用以与所述第二导接部电性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安装槽的凹设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
其中,当所述第二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和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均处于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导接部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导接部的距离;且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和所述第二压接件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压接件遮盖所述第二压接件的一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二压接件运动。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当所述第二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朝所述第二导接部偏移。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安装槽的凹设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安装槽的凹设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转轴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子具有一抵接部和自所述抵接部朝远离于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延伸的一尾部,所述第一压接臂设有一避让槽;
其中,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抵接部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导接部相抵接;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避让槽让位于所述尾部,且所述避让槽的槽面与所述尾部相互限位。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压接臂连接且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设有一让位槽以及与所述让位槽连通的一凹槽,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第二压接件,所述第二压接件包括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主体和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一台阶部;
其中,当所述第一压接件和所述第二压接件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收容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台阶部,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沿所述安装槽的凹设方向遮盖所述台阶部。
CN202320864086.7U 2023-04-17 2023-04-17 电连接器 Active CN2205103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4086.7U CN220510324U (zh) 2023-04-17 2023-04-1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64086.7U CN220510324U (zh) 2023-04-17 2023-04-1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10324U true CN220510324U (zh) 2024-02-20

Family

ID=89880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64086.7U Active CN220510324U (zh) 2023-04-17 2023-04-1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103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328967Y1 (ko) 플렉시블 배선판용 전원 커넥터
JP3041672B2 (ja) プリント回路板用の電気コネクタ
JP2824747B2 (ja)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EP117495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338640B1 (en) ZIF mobile socket
US8038467B2 (en) Connector having three-way interconnection
US700120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JP3337650B2 (ja) スイッチ付き同軸コネクタ
US20050287865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463295C (zh) 零插入力双梁表面安装触头
JP2004039321A (ja)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683709B2 (ja) 無挿入力電気コネクタ
JP273669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の端子
CN220510324U (zh) 电连接器
CN111786142A (zh) 一种弹片式接线端子及接线端子排
CN215119290U (zh) 一种集成有退卡机构的电子卡罩及其电子卡连接器
CN111682359B (zh) 一种适用于双排线fpc连接器的自动锁扣结构
CN116632583A (zh) 电连接器
TW200308128A (en) Production method of flat cable connector
US574115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flat cable
JPH0323672Y2 (zh)
CN208723216U (zh) 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器
CN202503148U (zh) 通讯连接器及其电子装置
TWM537331U (zh) 電連接器之掀蓋卡扣結構
CN215266743U (zh) Fpc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