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92128U - 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92128U CN220492128U CN202321844813.XU CN202321844813U CN220492128U CN 220492128 U CN220492128 U CN 220492128U CN 202321844813 U CN202321844813 U CN 202321844813U CN 220492128 U CN220492128 U CN 2204921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iece
- welding
- region
- accommodating
- connect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包括连接部及设置在连接部两侧的折弯部,折弯部上设有第一焊接区域;连接部两侧的折弯部向连接部的中间区域弯折,与连接部配合形成两个供极耳容纳的容纳间隙;两个第一焊接区域分别位于两个容纳间隙内且均朝向连接部设置。通过设置折弯部形成容纳间隙,将极耳收纳于容纳间隙并焊接,能够有效避免极耳在与连接件焊接后的倒插现象,并且可以减少连接件和裸电芯相对端的安全距离,设置更大容量的裸电芯,提升整个电池结构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通常由壳体、绝缘件、顶盖、两个连接件及两个裸电芯组成。其中,两个裸电芯收纳于壳体形成的内腔中,绝缘件设置在两个裸电芯和壳体的内腔之间。两个裸电芯的正极极耳由一个正极连接件连接,两个裸电芯的负极极耳由一个负极连接件连接,再通过正极连接件、负极连接件与顶盖之间的焊接,形成完整的电流回路。
但现有技术的电池结构,两个裸电芯相同电极的极耳会分别设置在两个裸电芯相互远离的两侧。焊接前,需要将极耳朝两个裸电芯的中间区域方向翻折,再将极耳翻折后的一段区域与对应连接件焊接。在焊接完成后极耳上会有一部分自由端结构,使用过程中,极耳上的自由端结构,会因重力、振动或者其它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倒插进裸电芯而导致短路的风险。为了避免极耳倒插而导致短路的情况,目前行业内的做法是在连接件和裸电芯之间预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当下安全距离至少得预留4mm。
目前,需要一种新的连接件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极耳在与连接件焊接后,受重力、振动或者其它因素的影响,倒插回裸电芯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极耳在与连接件焊接后的倒插现象。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结构,包括连接件本体;
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连接部及设置在连接部两侧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有第一焊接区域;
所述连接部两侧的折弯部向连接部的中间区域弯折,与连接部配合形成两个供极耳容纳的容纳间隙;
两个所述第一焊接区域分别位于两个容纳间隙内且均朝向连接部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折弯部并形成容纳间隙,加工电池结构时,裸电芯的极耳先与第一焊接区域焊接,然后连接件通过第二焊接区再与顶盖焊接,然后折弯部弯折和连接部形成容纳间隙,同时裸电芯跟随弯折部弯折,容纳于容纳间隙内,最后将裸电芯安装在壳体内部,制成的电池结构,其极耳不会与裸电芯之间存在接触,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极耳在与连接件焊接后的倒插现象;
再者,两个折弯部均是朝靠近连接部中间区域的方向弯折,形成的两个容纳间隙是靠近连接部的中间区域设置的,因此,两个裸电芯上的同极极耳可以设置在相互靠近的一侧,且无需将极耳的长度尺寸设置的过长,即可实现与第一焊接区域的连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还可以有效防止极耳和壳壁的接触,避免短路;
最后,由于无需担心极耳在与连接件焊接后的倒插现象,因此可以减少连接件和裸电芯相对端的安全距离,在有限的壳体容量内,可以设置更大容量的裸电芯,提升整个电池结构的能量密度。
优选的,所述折弯部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弱化区域,所述弱化区域包括弱化线及沿弱化线设置的若干弱化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焊接区域及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设置于两个折弯部之间,所述第二焊接区域整体突出于两个折弯部及连接区域。
优选的,两个折弯部的宽度和与连接区域宽度的比值为A,0.6≤A≤0.95;优选为0.7≤A≤0.9;更优选为A=0.8。
优选的,所述连接区域远离第二焊接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缺口区域。
优选的,所述折弯部的长宽比范围在2.1-4之间。
优选的,所述折弯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连接区域位于缺口区域两侧中任意一侧的宽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折弯部向连接区域方向翻折180度,所述折弯部和连接区域的相对端之间形成所述容纳间隙。
优选的,每条弱化线上的弱化槽均设置有两个。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结构,包括壳体、顶盖、两个裸电芯及两个上述任一所述的连接件结构;
两个所述裸电芯容纳于壳体上开设的容纳腔中;
两个所述连接件结构分别连接两个裸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
所述顶盖盖合于容纳腔的上方且与两个连接件本体。
优选的,所述裸电芯上的极耳设置在靠近另一个裸电芯的一侧;
所述极耳朝远离相邻裸电芯的方向翻折并伸入容纳间隙中,与容纳间隙中的第一焊接区域焊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本体和裸电芯相对端之间的间隙不大于4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说明书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通过设置折弯部并形成容纳间隙,加工电池结构时,裸电芯的极耳先与第一焊接区域焊接,然后连接件通过第二焊接区再与顶盖焊接,然后折弯部弯折和连接部形成容纳间隙,同时裸电芯跟随弯折部弯折,容纳于容纳间隙内,最后将裸电芯安装在壳体内部,制成的电池结构,其极耳不会与裸电芯之间存在接触,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极耳在与连接件焊接后的倒插现象;
2、由于无需担心极耳在与连接件焊接后的倒插现象,因此可以减少连接件和裸电芯相对端的安全距离,在有限的壳体容量内,可以设置更大容量的裸电芯,提升整个电池结构的能量密度;
3、两个折弯部均是朝靠近连接部中间区域的方向弯折,形成的两个容纳间隙是靠近连接部的中间区域设置的,因此,两个裸电芯上的同极极耳可以设置在相互靠近的一侧,且无需将极耳的长度尺寸设置的过长,即可实现与第一焊接区域的连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还可以有效防止极耳和壳壁的接触,避免短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池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池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的一种连接件结构在平铺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的一种连接件结构在翻折状态后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的一种电池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的一种电池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的一种电池结构的另一爆炸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的一种电池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连接件本体;2、连接部;3、折弯部;4、第一焊接区域;5、容纳间隙;6、弱化线;7、弱化槽;8、第二焊接区域;9、连接区域;10、标识缺口;11、缺口区域;12、壳体;13、顶盖;14、裸电芯;15、极耳;16、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3和图4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结构,包括连接件本体1。
连接件本体1整体呈平板状,包括连接部2及设置在连接部2两侧的折弯部3。折弯部3厚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上设置有第一焊接区域4。
连接部2两侧的折弯部3向连接部2的中间区域弯折,与连接部2配合,形成两个供极耳15容纳的容纳间隙5。其中,两个折弯部3上的第一平面均朝向连接部2的同一侧面设置,两个第一焊接区域4分别位于两个容纳间隙5内。
在实际装配时,先将两个裸电芯14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与两个连接件本体1上的第一焊接区域4焊接,再将两个连接件本体1的背面与顶盖13焊接,然后将折弯部3弯折和连接部2形成容纳间隙5,同时极耳15跟随弯折部3弯折,并容纳于容纳间隙5内,最后将两个裸电芯14安装在壳体12内部,制成电池结构。制成的电池结构,其裸电芯14的极耳15均被收纳在对应的容纳间隙5中,因此无论极耳15受到重力、振动还是其它因素的影响,均不会与裸电芯14发生接触,可以有效避免极耳15的倒插现象。再者,由于无需担心极耳15的倒插现象,因此连接件本体1和裸电芯14之间的安全距离可以进一步的减少,在有限的壳体12容量内,可以设置更大容量的裸电芯14,提升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最后,同个连接件本体1上形成的两个容纳间隙5的伸入口均是朝向中间区域设置的,因此,通过将极耳15设置在裸电芯14顶端靠近中间区域的一侧,可以减少极耳15整体的长度尺寸,无需设置过长的极耳15尺寸,即可实现极耳15与第一焊接区域4的焊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避免极耳15与壳体12内壁的接触,避免短路。
折弯部3和连接部2之间设置有弱化区域。
进一步的,弱化区域包括弱化线6及沿弱化线6依次设置的若干弱化槽7。其中,弱化线6可以通过对折弯部3和连接部2的连接处进行弱化处理形成,弱化槽7贯穿折弯部3和连接部2的连接处厚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的,每条弱化线6上的弱化槽7,数量均为两个。
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弱化区域也可以仅通过弱化处理折弯部3和连接部2的连接区域9获得。
连接部2包括第二焊接区域8及连接区域9,连接区域9设置于两个折弯部3之间,第二焊接区域8突出于两个折弯部3及连接区域9。其中,第二焊接区域8与两个折弯部3上的第二平面处于同一侧。
第二焊接区域8的边角设置有标识缺口10,用于确认与顶盖13的焊接位置。
连接区域9远离第二焊接区域8的一侧还设置有缺口区域1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缺口区域1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少连接件本体1的整体重量,配合实现电池结构的轻量化,另一方面,可以在保证性能不损失的前提下,降低材料成本。
在折弯部3的对折过程中,折弯部3绕弱化线6和弱化槽7朝靠近连接区域9的方向翻折180度,进而折弯部3上的第一平面与连接区域9的相对端之间可以形成容纳间隙5。其中,弱化线6及弱化槽7的设置,保证了折弯部3翻折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的,容纳间隙5的间距0.1-2mm。
进一步的,折弯部3的长宽比范围在2.1-4之间。通过对折弯部3长宽比的设置,可以确保两个折弯部3在折弯之后,相对端之间不会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折弯部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焊接区域8和连接区域9的分布方向,折弯部3的宽度方向平行于两个弯折部3的分布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关于方向的定义为:长度方向,垂直于两个折弯部3的分布方向;宽度方向,平行于两个折弯部3的分布方向。
进一步的,由于连接件本体1形成的两个容纳间隙5靠近中间区域,因此在连接电池结构中的两个裸电芯14时,两个裸电芯14在壳体12中时是紧贴设置的,极耳15可以设置在两个裸电芯相互靠近的一侧。折弯部3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连接区域9位于缺口区域11两侧中任意一侧的宽度尺寸,从而可以更好的适配极耳15的弯折,使得极耳15弯折处的结构厚度可以通过折弯部3和对应连接区域9处的宽度差弥补,使得整体性更好。
另一种实施例,两个折弯部3宽度和与连接区域9宽度的比值为A,0.6≤A≤0.95;优选为0.7≤A≤0.9;更优选为A=0.8。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结构,如图5至图8所示,包括壳体12、顶盖13、两个裸电芯14及两个如上述任一所述的连接件结构。
两个裸电芯14安装容纳于壳体12上开设的容纳腔中,并且两个裸电芯14相互紧贴。容纳腔的上方设置有开口。其中,两个裸电芯14的外围与容纳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绝缘件16。
裸电芯14的顶端设置有两个极耳15,分别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其中,两个裸电芯14上的正极极耳位于同一侧设置,两个裸电芯14上的负极极耳位于另一侧设置。
两个连接件结构分别设置于容纳腔上方的两侧。其中,一个连接件结构与两个裸电芯14上的正极极耳连接,另一个连接件结构与两个裸电芯14上的负极极耳连接。
裸电芯14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设置在靠近另一个裸电芯14的一侧。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均朝远离相邻裸电芯14的方向翻折180度并分别伸入相邻的容纳间隙5中,与相邻容纳间隙5中的第一焊接区域4焊接。
进一步的,极耳15的收拢位置可以设置在对应裸电芯14顶端宽度方向的0-1/3处。其中,0表示极耳15的收拢位置位于当前对应裸电芯14靠近另一裸电芯14的一侧,0-1/3是沿远离两个裸电芯中间区域的方向设置。
顶盖13盖合于容纳腔的上方且与两个连接件本体1焊接,焊接位置为两个连接件本体1上设置的第二焊接区域8,焊接方式为激光焊接。
进一步的,由于无需再担心极耳15的倒插现象,因此,将连接件本体1和裸电芯14相对端之间的间隙设置成不大于4mm,即设置连接件本体1和裸电芯14相对端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大于4mm,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本体1和裸电芯14相对端之间的安全距离优选为2mm。从而可以有效提高壳体12内部的空间利用率,增加裸电芯14的可占用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进一步增大裸电芯14的容量,提高整个电池结构的能量密度。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侧重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本体;
所述连接件本体包括连接部及设置在连接部两侧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上设有第一焊接区域;
所述连接部两侧的折弯部向连接部的中间区域弯折,与连接部配合形成两个供极耳容纳的容纳间隙;
两个所述第一焊接区域分别位于两个容纳间隙内且均朝向连接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弱化区域,所述弱化区域包括弱化线及沿弱化线设置的若干弱化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二焊接区域及连接区域,所述连接区域设置于两个折弯部之间,所述第二焊接区域整体突出于两个折弯部及连接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折弯部的宽度和与连接区域宽度的比值为A,0.6≤A≤0.9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折弯部的宽度和与连接区域宽度的比值为A,0.7≤A≤0.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折弯部的宽度和与连接区域宽度的比值为A,A=0.8。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区域远离第二焊接区域的一侧设置有缺口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长宽比范围在2.1-4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连接区域位于缺口区域两侧中任意一侧的宽度尺寸。
10.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顶盖、两个裸电芯及两个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连接件结构;
两个所述裸电芯容纳于壳体上开设的容纳腔中;
两个所述连接件结构分别连接两个裸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
所述顶盖盖合于容纳腔的上方且与两个连接件本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裸电芯上的极耳设置在靠近另一个裸电芯的一侧;
所述极耳朝远离相邻裸电芯的方向翻折并伸入容纳间隙中,与容纳间隙中的第一焊接区域焊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本体和裸电芯相对端之间的间隙不大于4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44813.XU CN220492128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44813.XU CN220492128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92128U true CN220492128U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9838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44813.XU Active CN220492128U (zh) | 2023-07-13 | 2023-07-13 | 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92128U (zh) |
-
2023
- 2023-07-13 CN CN202321844813.XU patent/CN2204921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570625B1 (ko) | 이차 전지 | |
KR100599752B1 (ko) |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 |
KR101201748B1 (ko) | 전지 모듈 | |
CN101546845B (zh) | 可再充电锂电池 | |
EP2224517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and battery pack having the same | |
JP6230543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池 | |
CN106560936B (zh) | 可再充电电池 | |
KR102382052B1 (ko) | 이차 전지 모듈 | |
KR20050098318A (ko) | 전극 조립체와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 |
CN114039172A (zh) | 单体电池及电池包 | |
KR101201743B1 (ko) | 이차 전지 | |
RU2669378C1 (ru) | Многоярусный аккумулятор | |
WO2024055978A1 (zh) | 电池、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 |
CN220492128U (zh) | 连接件结构及电池结构 | |
CN102903862A (zh) | 可充电电池 | |
CN219180722U (zh) | 电池及用电设备 | |
CN110828908A (zh) | 一种电池电芯及其制造方法、锂电池 | |
US20110305942A1 (en) | Rechargeable battery pack | |
CN215771456U (zh) | 电池隔圈、电芯组件及电池 | |
JP6454424B2 (ja) | バッテリセル、及び、バッテリシステム | |
CN216597894U (zh) | 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 |
CN216529257U (zh) | 方形电池 | |
CN210897512U (zh) | 一种电池电芯以及锂电池 | |
CN219476934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9457789U (zh) | 电池及电池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