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6811U - 复合整间外墙板 - Google Patents

复合整间外墙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6811U
CN220486811U CN202322383716.1U CN202322383716U CN220486811U CN 220486811 U CN220486811 U CN 220486811U CN 202322383716 U CN202322383716 U CN 202322383716U CN 220486811 U CN220486811 U CN 220486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c
drawknot
base wall
cavity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3837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田
徐坤
温小勇
赵楠
帅云静
廖选茂
王建
董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Industr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3837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6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6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6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整间外墙板,包括ALC条板基墙及保温装饰一体板;保温装饰一体板粘锚连接至ALC条板基墙的一侧表面,且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外轮廓与ALC条板基墙的外轮廓相适配;ALC条板基墙包括预应力钢筋以及并列堆叠的多块ALC条板;ALC条板基墙中还开设有贯穿多块ALC条板的拉结腔;预应力钢筋设置于拉结腔中并贯穿多块ALC条板;预应力钢筋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位于第一端的ALC条板,预应力钢筋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位于第二端的ALC条板;预应力钢筋在多块ALC条板之间施加预应力。该复合整间外墙板能够预先装配成型,再整体进行吊装,避免了高空持续施工,简化了施工工艺,保证了砌筑质量,消除了安全隐患。

Description

复合整间外墙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墙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整间外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装配式建筑也随之快速发展。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外围护墙体是聚焦问题最多、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外围护墙体施工通常需要多个步骤与工序,包括基层墙体的砌筑(浇筑)、贴(挂)保温层、找平层和装饰层等。这些步骤与工序不仅占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需要安装大量外墙脚手架等安全与施工措施。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基墙(轻质砌块或轻质条板)需要分块吊装或砌筑,基墙砌筑完成后再在基墙的外侧依次施工保温层、找平层、装饰层等,然后安装窗框和窗扇。这就导致装配式建筑外墙施工工艺繁琐的问题;另一方面,外墙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现场的吊篮、外架上持续进行高空作业,这就增加了高空和临边作业的风险,还会使得外墙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且外墙的水分渗漏问题频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整间外墙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方法中装配式建筑外墙施工工艺繁琐,在现场进行基墙的砌筑以及保温层、装饰层施工时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且增加了高空以及临边作业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整间外墙板,包括ALC条板基墙以及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粘锚连接至所述ALC条板基墙的一侧表面,且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外轮廓与所述ALC条板基墙的外轮廓相适配;所述ALC条板基墙包括预应力钢筋以及并列堆叠的多块ALC条板;所述ALC条板基墙中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多块ALC条板的拉结腔;所述预应力钢筋设置于所述拉结腔中并贯穿所述多块ALC条板;所述预应力钢筋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多块ALC条板中位于第一端的所述ALC条板,所述预应力钢筋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多块ALC条板中位于第二端的所述ALC条板;所述预应力钢筋将所述多块ALC条板互相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多块ALC条板之间施加预应力。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通过预应力钢筋将多块ALC条板拉结形成整体的ALC条板基墙,并直接在ALC条板基墙外侧粘锚保温装饰一体板,使得复合整间外墙板能够预先装配成型,后续再整体进行吊装,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分步骤进行分块吊装、砌筑ALC条板以及保温层和装饰层的额外施工,简化了施工工艺,保证了ALC条板基墙砌筑的质量,并消除了高空持续作业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的拆解后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的ALC条板基墙的前侧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的ALC条板基墙的前侧视角示意图中画框处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的ALC条板基墙的后侧视角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的ALC条板基墙的后侧视角示意图中画框处B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中调整部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中固定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为:
10、复合整间外墙板;100、ALC条板基墙;110、预应力钢筋;1101、第一预应力钢筋;1102、第二预应力钢筋;111、调整部;1111、第一垫片;1112、螺纹部;1113、预应力螺母;1114、止退螺母;112、固定部;1121、第二垫片;1122、墩头部;113、拉结部;120、ALC条板;121、门窗条板;122、结构条板;123、门窗通孔;130、拉结腔;1301、第一拉结腔;1302、第二拉结腔;131、调整槽;132、固定槽;200、保温装饰一体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请参阅图1-图8,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整间外墙板10,包括ALC条板基墙100以及保温装饰一体板200;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200粘锚连接至所述ALC条板基墙100的一侧表面,且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200的外轮廓与所述ALC条板基墙100的外轮廓相适配;所述ALC条板基墙100包括预应力钢筋110以及并列堆叠的多块ALC条板120;所述ALC条板基墙100中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多块ALC条板120的拉结腔130;所述预应力钢筋110设置于所述拉结腔130中并贯穿所述多块ALC条板120;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多块ALC条板120中位于第一端的所述ALC条板120,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多块ALC条板120中位于第二端的所述ALC条板120;所述预应力钢筋110将所述多块ALC条板120互相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多块ALC条板120之间施加预应力。
在本实施例中,复合整间外墙板10可作为一个整体结构被直接吊装至施工现场的预设位置,省去了高空作业的多个步骤。ALC是蒸压轻质混凝土(Autoclaved LightweightConcrete)的简称,其为高性能蒸压加气混凝土的一种。ALC板是以粉煤灰(或硅砂)、水泥、石灰、铝粉等为主原料,通过配料、搅拌、浇注、预养、切割、蒸压养护等工艺制作而成的多气孔轻质混凝土成型板材(内含经过处理的钢筋以增强)。ALC板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强度,是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围护建材。近年来在装配式建筑中被广泛使用,尤其被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和内隔墙中,用于建造ALC条板120。ALC条板基墙100即为多块ALC条板120组成的整体基墙结构,多块ALC条板120可根据实际所需的基墙尺寸以及基墙所在的部位来进行特定方式的排布以形成ALC条板基墙100,比如可按照层层堆叠的形式排布,组成竖直方向上的ALC条板基墙100。由于ALC条板120出厂时间短,板材含水率较高,由于材料的干缩、温度变化、与钢结构配套使用的材性及变形协调等多因素的影响,墙体在施工和后续使用过程中,板缝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排布过后,还需要将一根或多根预应力钢筋110同时穿透各块ALC条板120,以在各ALC条板120之间形成预应力。
具体地,可以在各ALC条板120上开设可供预应力钢筋110穿透的通孔,且各ALC条板120上开设的通孔是根据预先确定的排布方式进行开设的,进而,当各ALC条板120排布成整体的ALC条板基墙100后,各ALC条板120上开设的通孔可以组合形成拉结腔130。意即,实际上拉结腔130是由多块ALC条板120上开设的通孔首尾相接而成的长条形通孔,其内径大于预应力钢筋110的外径。进而,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可以从拉结腔130的第二端贯穿进入拉结腔130,并从拉结腔130的第一端穿出。拉结腔130的两端分别位于ALC条板基墙100中排布在首尾两端的ALC条板120上。在将预应力钢筋110穿入拉结腔130后,可以在拉结腔130的两端对预应力钢筋110实施与ALC条板120的固定连接。其中,预应力钢筋110在所述拉结腔130中的部分的外径可设置为12-16mm,拉结腔130的内径可设置为20-25mm。
在将预应力钢筋110与ALC条板120实施固定连接的过程中,可以将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其位于对应拉结腔130的第二端所在的ALC条板120)与对应的ALC条板120预先实施固定,以防止预应力钢筋110在拉结腔130中脱落,比如可将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加工为外径较大的一端,以防止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继续进入拉结腔130,实现预应力钢筋110的暂时固定。随后,由于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无法进入拉结腔130,即使继续拉动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也无法将预应力钢筋110从拉结腔130中抽出。随后,可在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施加预应力,比如可采用在第一端拧入螺母并抵接至ALC条板120的形式,以使得多块ALC条板120之间贴紧,并使得多块ALC条板120之间形成预应力,将多块ALC条板120联结成整体的ALC条板基墙100,提高ALC条板基墙100的抗裂性和整体性。同时,采用预应力钢筋110和拉结腔130配合的形式,能够简化施工工艺,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如图3及图5所示,还可在ALC条板基墙100中对称设置两个拉结腔130,分别为第一拉结腔1301和第二拉结腔1302;并设置两根预应力钢筋110,分别为第一预应力钢筋1101和第二预应力钢筋1102;分别在第一拉结腔1301和第二拉结腔1302中设置第一预应力钢筋1101和第二预应力钢筋1102,能够在对称位置形成多块ALC条板120之间的预应力,加强结构稳定性和整体性。
在完成ALC条板基墙100的整体成形后,需要将保温装饰一体板200与ALC条板基墙100粘锚连接。保温装饰一体板200是一种由保温材料和装饰材料复合而成的墙体围护材料,其包括位于外侧的装饰层和位于内侧的保温层。其中保温层和ALC条板基墙100固定连接,装饰层则位于保温层中远离ALC条板基墙100的一侧,起到围护和装饰作用。保温装饰一体板200的外轮廓设置为与ALC条板基墙100的外轮廓相适配,具体地,可以将保温装饰一体板200的外轮廓设置为与ALC条板基墙100的外轮廓相重合,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其中,保温装饰一体板200可以包括多块独立板材,多块独立板材可以分别进行与ALC条板基墙100的粘锚固定,随后在各块独立板材的缝隙处填充密封胶,以形成整体的保温装饰一体板2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10通过将ALC条板基墙100进行整体的预先装配以及预应力施加,并直接采用保温装饰一体板200进行ALC条板基墙100外侧的保温与装饰,能够预先完成外墙的装配,随后可直接在施工现场进行复合整间外墙板10的吊装,避免了在高空进行的分步骤施工作业,消除了安全隐患的同时保证了外墙的整体性和结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6所示,所述预应力钢筋110包括位于第一端的调整部111、位于第二端的固定部112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拉结部113;所述调整部111的外径以及所述固定部112的外径均大于所述拉结部113的外径;所述拉结腔1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为调整槽131以及固定槽132;所述固定槽132的内径以及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均大于所述拉结腔130的内径;所述拉结部113位于所述拉结腔130内;所述固定部112设置于所述固定槽132内,且所述固定部112的外径与所述固定槽132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调整部111设置于所述调整槽131内,且所述调整部111的外径与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预应力钢筋110具备长条形的结构,其两端分别设置为调整部111以及固定部112,而位于调整部111与固定部112之间的部分则设置为拉结部113。其中调整部111和固定部112的外径均大于拉结部113的外径,以将预应力钢筋110固定在拉结腔130中,并对各ALC条板120施加预应力。拉结腔130的两端则分别设置为与调整部111相适配的调整槽131以及与固定部112相适配的固定槽132。调整部111和固定部112分别位于调整槽131和固定槽132中。其中固定部112主要用于将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固定在固定槽132中,防止拉结部113在拉结腔130中发生滑动。而调整部111主要用于为各ALC条板120施加预应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调整部111包括第一垫片1111、螺纹部1112以及预应力螺母1113;所述第一垫片1111套接至所述螺纹部1112的外侧,并抵接至所述调整槽131中靠近所述固定槽132的一端;所述第一垫片1111的外径与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预应力螺母1113螺接至所述螺纹部1112,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垫片1111中远离所述固定槽132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调整部111的末端(即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设置为螺纹部1112。预应力螺母1113能够从螺纹部1112拧入调整部111中,并套接在螺纹部1112的外侧。在安装预应力螺母1113之前,需要先将第一垫片1111套接至螺纹部1112的外侧,并抵接至调整槽131中靠近固定槽132的一端。具体地,由于固定槽132的内径大于预应力钢筋110中位于固定槽132和调整槽131之间部分的内径,第一垫片1111套接至螺纹部1112的外侧之后,可以抵接在调整槽131中靠近固定槽132的一端,而无法再朝向固定槽132继续运动。当预应力螺母1113拧入螺纹部1112并抵接至第一垫片1111后,第一垫片1111将被预应力螺母1113压紧在调整槽131中靠近固定槽132的一端。在安装预应力螺母1113时,可采用扭矩扳手将预应力螺母1113拧入螺纹部1112,随着预应力螺母1113继续朝向固定槽132移动,预应力螺母1113和固定部112将从两端对各ALC条板120施加压力,各ALC条板120将被互相压紧,形成相互之间的预应力,保证ALC条板基墙100的整体性。而当预应力螺母1113的扭矩值达到扭矩扳手的设定扭矩值时,扭矩扳手将发生脱节反应,以提醒施工人员此时已安装完成预应力螺母1113,防止预应力螺母1113的继续拧入导致的扭矩过大。其中,在安装预应力钢筋110之前可预先在调整部111的末端加工出螺纹部1112。此外,还可在拧入预应力螺母1113之后,再继续拧入另一个止退螺母1114,且止退螺母1114抵接至预应力螺母1113中远离第一垫片1111的一侧,以防止预应力螺母1113发生松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固定部112包括第二垫片1121以及墩头部1122;所述第二垫片1121套接至所述预应力钢筋110中靠近所述墩头部1122的一端;所述第二垫片1121的两端分别抵接至所述固定槽132中靠近所述调整槽131的一端以及所述墩头部1122;所述墩头部1122中靠近所述第二垫片1121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垫片1121的内径。
在本实施例中,墩头部1122中远离拉结部113的一端的外径设置为大于拉结部113的外径,且墩头部1122中靠近第二垫片1121的一端的外径大于第二垫片1121的内径,进而,当第二垫片1121套接至固定部112的外侧,且抵接至固定槽132中靠近所述调整槽131的一端时,即使继续在预应力钢筋110上施加从固定部112朝向调整部111的拉力,也无法使预应力钢筋110发生位移。其原因在于,第二垫片1121此时无法从墩头部1122的外侧脱离,墩头部1122无法穿过第二垫片1121,预应力钢筋110也就无法朝向调整槽131继续运动,起到了对预应力钢筋110的固定作用。同时,墩头部1122和第二垫片1121也可以和调整部111共同配合夹紧各ALC条板120,使得各ALC条板120之间产生预应力。其中,墩头部1122可以通过对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进行加热、塑形而成型,且墩头部1122的外径可设置为:从远离第二垫片1121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垫片1121的一端逐渐减小,以确保第二垫片1121无法脱离墩头部1122。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多块ALC条板120包括至少两块门窗条板121以及多块结构条板122;所述门窗条板121并列设置于相邻的两块结构条板122之间,且每一门窗条板121的两端均分别抵接至相邻的两块结构条板122;相邻的两块门窗条板121之间形成门窗通孔123;所述门窗通孔123由所述相邻的两块门窗条板121以及与所述相邻的两块门窗条板121相邻接的两块结构条板122围合形成。
在本实施例中,门窗条板121设置在两块结构条板122之间,且相邻的两块门窗条板121之间形成门窗通孔123,随后可将金属结构(比如铝合金或者塑钢)的窗框或者门框安装至门窗通孔123的内侧,以实现门洞或者窗洞的预留。同时,至少一块门窗条板121上也需开设有供预应力钢筋110穿过并与其他结构条板122上的其他通孔共同组成拉结腔130的通孔。其中,位于两侧的两块门窗条板121的外侧边缘与相邻的结构条板122的外侧边缘齐平。
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10的具体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可包括四个步骤,分别为第一步骤至第五步骤:
第一步骤:将所述复合整间外墙板10中的多块ALC条板120按照预设并列排布方式进行排布,以形成贯穿所述多块ALC条板120的拉结腔130。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首先将多块ALC条板120进行特定方式的排布,比如进行并列排布。在排布过程中,各ALC条板120上预先开设的通孔首尾相接形成贯穿所述多块ALC条板120的拉结腔130。其中,在ALC条板120的制备过程中,除却将轻质骨料、水泥、石膏和外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在模具中搅拌成型的传统工艺,还需根据设计要求在模具中添加预制拉结腔130所需的圆柱形构件(与模具一起上油,便于脱模),防止成型材料堵塞拉结腔130,以制成带拉结腔130的ALC条板1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应力钢筋110包括位于第一端的调整部111、位于第二端的固定部112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拉结部113;所述调整部111的外径以及所述固定部112的外径均大于所述拉结部113的外径;所述拉结腔1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为调整槽131以及固定槽132;所述固定槽132的内径以及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均大于所述拉结腔130的内径;所述拉结部113位于所述拉结腔130内;所述固定部112设置于所述固定槽132内,且所述固定部112的外径与所述固定槽132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调整部111设置于所述调整槽131内,且所述调整部111的外径与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相适配;此时,上述的第一步骤之前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根据所述预设并列排布方式,在所述拉结腔130的第一端所在的所述ALC条板120上的第一预设位置开设调整槽131;其中,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为所述拉结腔130的第一端;
根据所述预设并列排布方式,在所述拉结腔130的第二端所在的所述ALC条板120上的第二预设位置开设固定槽132;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为所述拉结腔130的第二端。
具体地,需要在位于ALC条板基墙100两端的两块ALC条板120上分别开设固定槽132和调整槽131。具体地,第一预设位置为拉结腔130的第一端,即为拉结腔130的第一端所在的ALC条板120上的拉结腔130的第一端对应的开孔处;而第二预设位置则为拉结腔130的第二端所在的ALC条板120上的拉结腔130的第二端对应的开孔处。具体地,可以在对应的ALC条板120上开设孔径大于拉结腔130的孔洞,且该孔洞与拉结腔130相连通,开设在第一预设位置的即为调整槽131,开设在第二预设位置的即为固定槽132。调整槽131和固定槽132的内径分别可以根据调整部111和固定部112的外径来进行开设。
第二步骤:将所述复合整间外墙板10中的预应力钢筋110贯穿所述拉结腔130,并使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多块ALC条板120中位于第一端的所述ALC条板120以及位于第二端的所述ALC条板120。
当拉结腔130形成后,可将预应力钢筋110穿过拉结腔130,并将预应力钢筋110的两端分别对齐ALC条板基墙100中位于两端的两块ALC条板120,以便后续进行预应力的施加。
第三步骤:将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与所述多块ALC条板120中位于第二端的所述ALC条板120紧固连接。
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需要与对应的ALC条板120紧固连接,防止预应力钢筋110在拉结腔130中活动,影响预应力的施加,并提供ALC条板基墙100其中一端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应力钢筋110包括位于第一端的调整部111、位于第二端的固定部112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拉结部113;所述调整部111的外径以及所述固定部112的外径均大于所述拉结部113的外径;所述拉结腔1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为调整槽131以及固定槽132;所述固定槽132的内径以及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均大于所述拉结腔130的内径;所述拉结部113位于所述拉结腔130内;所述固定部112设置于所述固定槽132内,且所述固定部112的外径与所述固定槽132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调整部111设置于所述调整槽131内,且所述调整部111的外径与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固定部112包括第二垫片1121以及墩头部1122;所述第二垫片1121套接至所述预应力钢筋110中靠近所述墩头部1122的一端;所述第二垫片1121的两端分别抵接至所述固定槽132中靠近所述调整槽131的一端以及所述墩头部1122;所述墩头部1122中靠近所述第二垫片1121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垫片1121的内径;此时,第二步骤可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将所述第二垫片1121自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套接至所述预应力钢筋110,并使所述第二垫片1121抵接至所述墩头部1122;
将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对准所述固定槽132,并将所述预应力钢筋110推入所述拉结腔130中,直至所述固定部112位于所述固定槽132中。
同时,此时第三步骤可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步骤:
将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自所述固定槽132朝向所述调整槽131推动,以使所述第二垫片1121中远离所述墩头部1122的一端抵接至所述固定槽132中靠近所述调整槽131的一端。
具体地,在将预应力钢筋110安装进入拉结腔130之前,需要先将第二垫片1121从未安装预应力螺母1113以及第一垫片1111的调整部111套接至预应力钢筋110外侧,并沿着拉结部113将第二垫片1121从调整部111移动至固定部112,并与墩头部1122抵接。随后,再将预应力钢筋110穿过拉结腔130。进而,当第二垫片1121抵接至固定部112中靠近拉结部113的一端时,第二垫片1121和墩头部1122会共同阻挡预应力钢筋110继续移动,实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和固定部112所在的ALC条板120的紧固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将预应力钢筋110安装进入拉结腔130后,再从未加工出墩头部1122的固定部112直接套接第二垫片1121,随后再加工墩头部1122以进行紧固。
第四步骤:将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与所述多块ALC条板120中位于第一端的所述ALC条板120紧固连接。
将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二端和对应的ALC条板120紧固连接后,可将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再与对应的ALC条板120紧固连接,以使多块ALC条板120相互贴紧,并实现在各ALC条板120之间相互产生预应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应力钢筋110包括位于第一端的调整部111、位于第二端的固定部112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拉结部113;所述调整部111的外径以及所述固定部112的外径均大于所述拉结部113的外径;所述拉结腔13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为调整槽131以及固定槽132;所述固定槽132的内径以及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均大于所述拉结腔130的内径;所述拉结部113位于所述拉结腔130内;所述固定部112设置于所述固定槽132内,且所述固定部112的外径与所述固定槽132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调整部111设置于所述调整槽131内,且所述调整部111的外径与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调整部111包括第一垫片1111、螺纹部1112以及预应力螺母1113;所述第一垫片1111套接至所述螺纹部1112的外侧,并抵接至所述调整槽131中靠近所述固定槽132的一端;所述第一垫片1111的外径与所述调整槽131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预应力螺母1113螺接至所述螺纹部1112,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垫片1111中远离所述固定槽132的一端;此时,第三步骤之后还可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垫片1111自所述预应力钢筋110的第一端套接至所述预应力钢筋110,并使所述第一垫片1111抵接至所述调整槽131中靠近所述固定槽132的一端;
同时,此时第四步骤可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预应力螺母1113拧入所述螺纹部1112,直至所述预应力螺母1113抵接至所述第一垫片1111中远离所述固定槽132的一端,以使所述多块ALC条板120中的各所述ALC条板120之间存在预应力。
具体地,当螺纹部1112位于调整槽131中后,可将第一垫片1111从螺纹部1112套接至调整部111的外侧,并使第一垫片1111抵接至调整槽131中靠近固定槽132的一端。随后,再将预应力螺母1113拧入螺纹部1112,并使用扭矩扳手持续拧动预应力螺母1113,直至预应力螺母1113抵接至第一垫片1111,且扭矩值达到设定值,扭矩扳手发生脱节反应。此时,多块ALC条板120中的各ALC条板120之间被成功施加存在预应力。
第五步骤:将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200粘锚连接至所述复合整间外墙板10中ALC条板基墙100的一侧表面。
最后,可在整体施加完毕预应力的ALC条板基墙100的外侧粘锚固定保温装饰一体板200,以完成复合整间外墙板10的整体组装。随后,可直接将复合整间外墙板10运送至施工现场,并直接进行吊装,省去了在施工现场的高空作业步骤,节约了人力物力并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步骤可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在所述ALC条板基墙100的一侧表面刷水泥砂浆;
将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200通过水泥砂浆粘接至所述ALC条板基墙100的一侧表面;
在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200上安装锚固件;所述锚固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200以及所述ALC条板基墙100。
具体地,保温装饰一体板200首先通过水泥砂浆与ALC条板基墙100的表面粘贴连接,随后再通过锚固件将保温装饰一体板200与ALC条板基墙100实现干式锚固连接,通过粘贴和锚固(即粘锚)两种连接方式将保温装饰一体板200连接至ALC条板基墙100,可在确保稳定性的同时,保证保温装饰一体板200的保温效果。其中,保温装饰一体板200可以包括多块独立板材,多块独立板材可以分别进行与ALC条板基墙100的粘锚固定,随后在各块独立板材的缝隙处填充密封胶,以形成整体的保温装饰一体板200。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整间外墙板通过预应力钢筋将多块ALC条板拉结形成整体的ALC条板基墙,并直接在ALC条板基墙外侧粘锚保温装饰一体板,使得复合整间外墙板能够预先装配成型,后续再整体进行吊装,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分步骤进行分块吊装、砌筑ALC条板以及保温层和装饰层的额外施工,简化了施工工艺,保证了ALC条板基墙砌筑的质量,并消除了高空持续作业的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ALC条板基墙以及保温装饰一体板;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粘锚连接至所述ALC条板基墙的一侧表面,且所述保温装饰一体板的外轮廓与所述ALC条板基墙的外轮廓相适配;所述ALC条板基墙包括预应力钢筋以及并列堆叠的多块ALC条板;
所述ALC条板基墙中还开设有贯穿所述多块ALC条板的拉结腔;所述预应力钢筋设置于所述拉结腔中并贯穿所述多块ALC条板;所述预应力钢筋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多块ALC条板中位于第一端的所述ALC条板,所述预应力钢筋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多块ALC条板中位于第二端的所述ALC条板;所述预应力钢筋将所述多块ALC条板互相固定连接,并在所述多块ALC条板之间施加预应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包括位于第一端的调整部、位于第二端的固定部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拉结部;所述调整部的外径以及所述固定部的外径均大于所述拉结部的外径;所述拉结腔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设置为调整槽以及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径以及所述调整槽的内径均大于所述拉结腔的内径;
所述拉结部位于所述拉结腔内;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固定槽内,且所述固定部的外径与所述固定槽的内径相适配;所述调整部设置于所述调整槽内,且所述调整部的外径与所述调整槽的内径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包括第一垫片、螺纹部以及预应力螺母;所述第一垫片套接至所述螺纹部的外侧,并抵接至所述调整槽中靠近所述固定槽的一端;所述第一垫片的外径与所述调整槽的内径相适配;所述预应力螺母螺接至所述螺纹部,并抵接至所述第一垫片中远离所述固定槽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部还包括止退螺母;所述止退螺母螺接至所述螺纹部,并抵接至所述预应力螺母中远离所述第一垫片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二垫片以及墩头部;所述第二垫片套接至所述预应力钢筋中靠近所述墩头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垫片的两端分别抵接至所述固定槽中靠近所述调整槽的一端以及所述墩头部;所述墩头部中靠近所述第二垫片的一端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垫片的内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墩头部的外径自远离第二垫片的一端向靠近第二垫片的一端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块ALC条板包括至少两块门窗条板以及多块结构条板;所述门窗条板并列设置于相邻的两块结构条板之间,且每一门窗条板的两端均分别抵接至相邻的两块结构条板;相邻的两块门窗条板之间形成门窗通孔;所述门窗通孔由所述相邻的两块门窗条板以及与所述相邻的两块门窗条板相邻接的两块结构条板围合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腔包括第一拉结腔以及第二拉结腔;所述第一拉结腔和所述第二拉结腔对称开设在所述ALC条板基墙中;所述预应力钢筋包括第一预应力钢筋以及第二预应力钢筋;所述第一预应力钢筋位于所述第一拉结腔中,所述第二预应力钢筋位于所述第二拉结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筋的外径设置为12-16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整间外墙板,其特征在于,拉结腔的内径设置为20-25mm。
CN202322383716.1U 2023-08-31 2023-08-31 复合整间外墙板 Active CN220486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3716.1U CN220486811U (zh) 2023-08-31 2023-08-31 复合整间外墙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383716.1U CN220486811U (zh) 2023-08-31 2023-08-31 复合整间外墙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6811U true CN220486811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30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383716.1U Active CN220486811U (zh) 2023-08-31 2023-08-31 复合整间外墙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6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1106B2 (en) Insulated concrete composite wall system
US4223502A (en) Building panel with stone facing and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A2961331A1 (en) Integral composite shuttering panel and monolithic wall building system
WO2015120794A1 (zh) 一种用预制板材保护层替代抹面层的建筑构件
CN203429831U (zh) 混凝土浇筑用免拆复合保温模板
CN108222363A (zh) 一种蜂窝芯复合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59291A (zh) 一种预制保温结构一体化墙体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CN113799250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复合保温条板的生产方法
CN200975042Y (zh) 建筑物外墙保温复合墙板
CN220486811U (zh) 复合整间外墙板
DE19542133A1 (de) Wandplatte für die Herstellung von Wänden
CN208718203U (zh) 整体式蒸压轻质混凝土板材及蒸压轻质混凝土板材模块
CN117145089A (zh) 复合整间外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EP0312618A1 (de) Feuerbeständige, isolierte Verbundelemente zur raumabschliessenden Wand- und Deckenverkleidung von Industrie- und Lagerhallen, insbesondere Kühl- und Tiefkühllagern
RU90813U1 (ru) Энергосберегающая теплоизоляционная и декоративная панель
CN112900694A (zh) 一种非承重墙集成保温结构
CN103452209A (zh) 双层复合条板现浇内隔墙结构
KR20150028490A (ko) 조립식 샌드위치 벽체 판넬
JPS5947784B2 (ja) コンクリ−ト建造物における外壁の構造
KR200368320Y1 (ko) 압출성형 인방
DE2628457A1 (de) Schal-tafeln, fassadenplatten und andere produkte aus duennwandigem armiertem beton
CN217580710U (zh) 超低能耗建筑围护结构集成保温构造的双模壳预制构件和保温墙体构造
CN217759387U (zh) 轻量化集成保温墙板预制构件及包含其的保温墙体构造
CN203096998U (zh) 新型保温墙体及用于制作该保温墙体的模腔结构
CN218843446U (zh) 轻量化集成保温双模壳墙板预制构件和节能墙体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