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6671U - 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 Google Patents

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6671U
CN220486671U CN202321963765.6U CN202321963765U CN220486671U CN 220486671 U CN220486671 U CN 220486671U CN 202321963765 U CN202321963765 U CN 202321963765U CN 220486671 U CN220486671 U CN 220486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ditch
rubbish
road surface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637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可
姬晓羽
钟灵俊
王晓宇
包木平
贺达
李志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Wisdri Urb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637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6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6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6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设在下沉式绿地和路面之间的垃圾截留沟,垃圾截留沟顶部两侧分别与下沉式绿地最高点和路面齐平,垃圾截留沟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的侧面都布设有透水孔且都铺设有透水土工布,垃圾截留沟内设有垃圾斗,垃圾斗的顶部敞开、底部布设有透水孔、顶部靠近路面一侧与垃圾截留沟顶部靠近路面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纵向与垃圾截留沟内部纵向通长、顶部横向与垃圾截留沟内部横向通长,垃圾斗转动时能进出垃圾截留沟。该结构在保证消除径流污染的同时能收集并方便转运清理垃圾,避免了垃圾进入下沉式绿地难以清理。

Description

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和建筑园区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时,通常会采用下沉式绿地这一海绵设施。在降雨初期,雨水会对路面进行冲刷,因此初期的雨水会将路面上的一些污染物携带进入雨水管网,而雨水管网一般是直接排往城市水系,因此这些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雨水就会对城市水系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通过将普通的绿化带或绿地设置成下沉式绿地,就可以优先将雨水引入下沉式绿地内,通过下渗,将污染物留在下沉式绿地内,净化后的雨水再进入雨水管网,从而达到消除初期径流污染的效果,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但是,由于路面上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诸如塑料袋、卫生纸等生活垃圾,尤其是一些住宅小区,这些垃圾在道路上如果得不到及时清理,就会随着雨水一起冲刷进入下沉式绿地,而由于下沉式绿地内通常种植有绿植灌木等,与在路面上相比清理起来十分不便,只能人工使用垃圾钳一处一处的清理,导致下沉式绿地的维护效率十分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在保证消除径流污染的同时能收集并方便转运清理垃圾,避免了垃圾进入下沉式绿地难以清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设在下沉式绿地(2)和路面(3)之间的垃圾截留沟(1),垃圾截留沟(1)顶部两侧分别与下沉式绿地(2)最高点和路面(3)齐平,垃圾截留沟(1)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2)的侧面都布设有透水孔(5)且都铺设有透水土工布(4),垃圾截留沟(1)内设有垃圾斗(6),垃圾斗(6)的顶部敞开、底部布设有透水孔(5)、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与垃圾截留沟(1)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纵向与垃圾截留沟(1)内部纵向通长、顶部横向与垃圾截留沟(1)内部横向通长,垃圾斗(6)转动时能进出垃圾截留沟(1)。
优选地,垃圾截留沟(1)横截面呈矩形,垃圾斗(6)横截面呈扇形,垃圾斗(6)的弧形面面向垃圾截留沟(1)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2)的侧面。
优选地,垃圾斗(6)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通过两端的转轴(7)与垃圾截留沟(1)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可转动地连接。
优选地,透水孔(5)直径1cm、中心间距5cm。
优选地,垃圾斗(6)顶部靠近下沉式绿地(2)一侧设有提手(8)。
优选地,垃圾截留沟(1)纵向长度设计为2m一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雨水从路面(3)流向下沉式绿地(2)时,被垃圾截留沟(1)截流进入垃圾斗(6),雨水穿过垃圾斗(6)的透水孔(5)落入垃圾截留沟(1)底部,再通过垃圾截留沟(1)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2)的侧面上的透水孔(5)和透水土工布(4)渗入下沉式绿地(2),雨水中的垃圾则留在垃圾斗(6)内被收集,当需要转运清理垃圾斗(6)内的垃圾时,将垃圾斗(6)向路面(3)一侧转动,即可将垃圾倾倒至路面(3)上,再进行清理即可,最后再将垃圾斗(6)复位;如此,在保证消除径流污染的同时能收集并方便转运清理垃圾,避免了垃圾进入下沉式绿地难以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垃圾截留沟和垃圾斗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垃圾截留沟和垃圾斗的部分立体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垃圾截留沟和垃圾斗的部分立体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垃圾斗倾倒垃圾过程示意图,图中a)至c)表示从前往后三个步骤。
图中:1-垃圾截留沟;2-下沉式绿地;3-路面;4-透水土工布;5-透水孔;6-垃圾斗;7-转轴;8-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包括设在下沉式绿地2和路面3之间的垃圾截留沟1,垃圾截留沟1顶部两侧分别与下沉式绿地2最高点和路面3齐平,垃圾截留沟1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2的侧面都布设有透水孔5且都铺设有透水土工布4,垃圾截留沟1内设有垃圾斗6,垃圾斗6的顶部敞开、底部布设有透水孔5、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与垃圾截留沟1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纵向与垃圾截留沟1内部纵向通长、顶部横向与垃圾截留沟1内部横向通长,垃圾斗6转动时能进出垃圾截留沟1。
上述结构在保证消除径流污染的同时能收集并方便转运清理垃圾,避免了垃圾进入下沉式绿地难以清理:雨水从路面3流向下沉式绿地2时,被垃圾截留沟1截流进入垃圾斗6,雨水穿过垃圾斗6的透水孔5落入垃圾截留沟1底部,再通过垃圾截留沟1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2的侧面上的透水孔5和透水土工布4下沉式绿地2,雨水中的垃圾则留在垃圾斗6内被收集,当需要转运清理垃圾斗6内的垃圾时,如图5所示,将垃圾斗6向路面3一侧转动,即可将垃圾倾倒至路面3上,再进行清理即可,最后再将垃圾斗6复位。
垃圾截留沟1和垃圾斗6的横截面形状及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并不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垃圾截留沟1横截面呈矩形,垃圾斗6横截面呈扇形,垃圾斗6的弧形面面向垃圾截留沟1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2的侧面。
能实现垃圾斗6和垃圾截留沟1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所示,垃圾斗6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通过两端的转轴7与垃圾截留沟1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可转动地连接。
透水孔5的直径和中心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并不限定,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透水孔5直径1cm、中心间距5cm。
为了方便转动垃圾斗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垃圾斗6顶部靠近下沉式绿地2一侧设有提手8。
为避免垃圾斗6及其内的垃圾过重而垃圾斗6无法转动,以及方便施工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垃圾截留沟1纵向长度设计为2m一段。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下沉式绿地(2)和路面(3)之间的垃圾截留沟(1),垃圾截留沟(1)顶部两侧分别与下沉式绿地(2)最高点和路面(3)齐平,垃圾截留沟(1)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2)的侧面都布设有透水孔(5)且都铺设有透水土工布(4),垃圾截留沟(1)内设有垃圾斗(6),垃圾斗(6)的顶部敞开、底部布设有透水孔(5)、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与垃圾截留沟(1)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可转动地连接、纵向与垃圾截留沟(1)内部纵向通长、顶部横向与垃圾截留沟(1)内部横向通长,垃圾斗(6)转动时能进出垃圾截留沟(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垃圾截留沟(1)横截面呈矩形,垃圾斗(6)横截面呈扇形,垃圾斗(6)的弧形面面向垃圾截留沟(1)的底面和靠近下沉式绿地(2)的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垃圾斗(6)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通过两端的转轴(7)与垃圾截留沟(1)顶部靠近路面(3)一侧可转动地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透水孔(5)直径1cm、中心间距5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垃圾斗(6)顶部靠近下沉式绿地(2)一侧设有提手(8)。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垃圾截留沟(1)纵向长度设计为2m一段。
CN202321963765.6U 2023-07-25 2023-07-25 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Active CN220486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3765.6U CN220486671U (zh) 2023-07-25 2023-07-25 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63765.6U CN220486671U (zh) 2023-07-25 2023-07-25 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6671U true CN220486671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41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63765.6U Active CN220486671U (zh) 2023-07-25 2023-07-25 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66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7511B (zh) 城市道路绿化带分散式集雨渗灌装置
CN202577565U (zh) 中轴转动式防堵雨水口
CN20638500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地下蓄水净水系统
CN2517769Y (zh) 环保型边缘隔离石
CN106865642A (zh)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1576133B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道路排水装置
CN203782519U (zh) 浅草沟
CN105201068A (zh) 雨水资源化处理工艺
CN220486671U (zh) 能收集垃圾的下沉式绿地结构
CN213114892U (zh) 一种适用于海绵城市的功能型雨水花园
CN202577564U (zh) 简易式滑动格栅防堵雨水口
CN106759797B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处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1772533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07512865U (zh) 一种高效的拱形调蓄装置
CN104975644B (zh) 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
CN212104423U (zh) 一种虹吸式地漏及网格型雨水回收系统
CN211898827U (zh) 一种环保雨水井
CN207582228U (zh) 一种道路绿化雨水调蓄系统
CN102691350B (zh) 简易式滑动格栅防堵雨水口
CN102660990B (zh) 无动力自动翻动式防堵雨水口
CN112939332A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截污净化系统
CN207633473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施工的模块化装置
CN206941335U (zh) 一种可储存雨水的道路
CN214033991U (zh) 下沉式绿地溢流井
CN214033990U (zh)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