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3990U -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3990U
CN214033990U CN202022909383.8U CN202022909383U CN214033990U CN 214033990 U CN214033990 U CN 214033990U CN 202022909383 U CN202022909383 U CN 202022909383U CN 214033990 U CN214033990 U CN 214033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verflow well
layer
rotating plate
soil layer
green 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93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程
杨宜文
杨宏斌
陈胜利
伏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ower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ower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owerChina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Kunming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93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3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3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3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包括有种植土层和溢流井;所述种植土层低于路面形成下凹的蓄水层;所述溢流井底端插入素土层;所述溢流井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所述溢流井底部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溢流井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所述溢流井内壁上设置有水泥砂浆层;所述溢流井两侧壁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至雨水管网;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下沉式绿地一般结构简单导致存在蓄水、净水效率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绵城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开始过度的耗费资源,植被被砍伐,导致土壤、水与空气被严重污染,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气候等环境变化加剧,城市洪涝频发,城市来水、用水、排水等过程受下垫面硬质化建设严重影响,城市降水-用水-排水与供水-用水-排水两个过程受严重干扰。因此,针对雨洪综合管理与生态调控的海绵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下沉式绿地是至低于周围地面的绿地,其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调蓄水体、沉淀污染物的作用。下沉是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常见的减少地表径流的设施。下沉式绿地中设置的溢流井是主要的排水装置,当雨量过大,绿地存水量饱和时,雨水会流进溢流井。现有的下沉式绿地一般结构简单导致存在蓄水、净水效率不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解决现有的下沉式绿地一般结构简单导致存在蓄水、净水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包括有种植土层和溢流井;所述种植土层低于路面形成下凹的蓄水层;所述溢流井底端插入素土层;所述溢流井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所述溢流井底部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溢流井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所述溢流井内壁上设置有水泥砂浆层;所述溢流井两侧壁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连接至雨水管网;
进一步的,所述种植土层高400-600mm;所述蓄水层高80-120mm,所述蓄水层上设有80-120mm的超高;
进一步的,所述雨水篦子包括转动板、转动杆、挡板和拦污篮;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溢流井上端;所述转动杆与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拦污篮包括两个且活动扣接在转动板的两侧;所述挡板活动设置在转动板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为栅格板;所述挡板对应转动板设置;所述挡板用以封堵转动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板边缘设置有安装环;所述挡板与安装环一侧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与安装环侧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拦污篮包括有连接圈、排水圈和格栅条;所述格栅条一端与连接圈固定;所述格栅条一端与连接圈连接;所述格栅条另一端与排水圈连接;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圈与安装环一侧表面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在种植土层上种植植物,种植层上形成下凹的蓄水层,有利于提高下沉式绿地的蓄水和净水效率,在下沉式绿地下凹处设置溢流井,当雨水量过大时,则有利于排除积累的大量雨水;
2、溢流井底端插入素土层,素土层上方式碎石垫层,碎石垫层即有利于过滤雨水,又有利于提高承压性能;
3、溢流井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有利于提高溢流井的承载性能,水泥砂浆层有利于提高溢流井通过排水管排水的效果;
4、在溢流井上端设置雨水篦子,通过雨水篦子有利于过滤雨水中夹带的垃圾等杂物,有利于减少溢流井堵塞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雨水篦子结构示意图。
图4为雨水篦子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种植土层;2.溢流井;3.蓄水层;4.素土层;5.雨水篦子;6.碎石垫层;7.水泥砂浆层;8.排水管;9.转动板;10.转动杆;11.挡板;12.拦污篮;13.安装环;14.连接圈;15.排水圈;16.格栅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至4所示,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包括有种植土层1和溢流井2;所述种植土层1低于路面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所述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所述溢流井2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5;所述溢流井2底部设置有碎石垫层6;所述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所述溢流井2内壁上设置有水泥砂浆层7;所述溢流井2两侧壁连通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连接至雨水管网;本实施例中,素混凝土采用市购C15素混凝土,水泥砂浆采用市购1:3水泥砂浆,排水管8采用常规PVC排水管8且采用常规连接安装方式连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在种植土层1上种植植物,种植层上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有利于提高下沉式绿地的蓄水和净水效率,在下沉式绿地下凹处设置溢流井2,当雨水量过大时,则有利于排除积累的大量雨水;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素土层4上方式碎石垫层6,碎石垫层6即有利于过滤雨水,又有利于提高承压性能;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有利于提高溢流井2的承载性能,水泥砂浆层7有利于提高溢流井2通过排水管8排水的效果;在溢流井2上端设置雨水篦子5,通过雨水篦子5有利于过滤雨水中夹带的垃圾等杂物,有利于减少溢流井2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种植土层1高400-600mm;所述蓄水层3高80-120mm,所述蓄水层3上设有80-120mm的超高;本实施例中,80-120mm蓄水层3加上80-120mm的超高,形成160-240mm的凹陷,有利于蓄水保水;种植层的高度设置为80-120mm有利于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好的空间和生长基础。
所述雨水篦子5包括转动板9、转动杆10、挡板11和拦污篮12;所述转动杆10转动设置在溢流井2上端;所述转动杆10与转动板9固定连接;所述拦污篮12包括两个且活动扣接在转动板9的两侧;所述挡板11活动设置在转动板9表面上;本实施例中,转动板9、转动杆10、挡板11和拦污篮12均采用常规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制成,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材质;本实施例中,转动杆10采用任意一种合理的转动连接方式与溢流井2上端连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连接方式;转动杆10与转动板9采用常规固定连接方式,例如焊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固定连接方式;拦污篮12对称设置在转动板9的两侧,扣接对接后形成滤渣笼,有利于提高对雨水中的垃圾等杂物的拦截作用,有利于减少溢流井2堵塞情况的发生;转动杆10在溢流井2上端转动时即可带动转动板9转动;转动板9转动180度后,将位于下方的拦污篮12带动到溢流井2井体的上方来,有利于对上下两个拦污篮12进行清理维护,有利于延长使用周期。
所述转动板9为栅格板;所述挡板11对应转动板9设置;所述挡板11用以封堵转动板9;转动板9设置为格栅板,有利于雨水顺利通过,同时有利于拦截一部分垃圾等杂物,使其留在上方的拦污篮12内;对雨水篦子5进行清理时,先对上方拦污篮12进行清理并转移垃圾,然后用挡板11封堵住转动板9,调节转动板9使下方的拦污篮12翻转到上方,然后对原本位于下方的拦污篮12进行清理维护并转移垃圾;本实施例中,上下两个拦污篮12的过滤尺寸可灵活调节设置,上大下小为佳,通过设置双拦污篮12,有利于提高对雨水的过滤效果,且设置转动板9并配合用以封堵转动板9的挡板11,有利于提高清理上下两个拦污篮12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使用周期,有利于减少溢流井2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转动板9边缘设置有安装环13;所述挡板11与安装环13一侧表面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安装环13采用常规具有一定接卸强度的材料,且安装环13与转动板9边缘采用常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材质和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挡板11与安装环13一侧表面活动连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连接方式,有利于灵活拆装挡板11即可,有利于根据需要选择性使用挡板11。
所述转动杆10与安装环13侧壁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转动杆10与安装环13侧壁采用常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有利于提高转动杆10带动转动板9转动的稳定性。
所述拦污篮12包括有连接圈14、排水圈15和格栅条16;所述格栅条16一端与连接圈14固定;所述格栅条16一端与连接圈14连接;所述格栅条16另一端与排水圈15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圈14、排水圈15和格栅条16均采用常规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材料制成,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材质;本实施例中,格栅条16的两端与连接圈14和排水圈15均采用常规固定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例如焊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固定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上下两个拦污篮12的格栅条16间隔密度可设置得不同,上大下小为佳,有利于形成两次过滤,有利于提高对垃圾等杂物的过滤效果,且排水圈15的尺寸也设置适宜,有利于雨水通过的同时起到阻挡垃圾的效果。
所述连接圈14与安装环13一侧表面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圈14与安装环13一侧表面采用常规可拆卸连接方式,有利于提高拦污篮12拆装的便利性,有利于将拦污篮12拆卸后进行清理维护并转移截留的垃圾等杂物,有利于提高清理雨水篦子5的便利性。
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包括有种植土层1和溢流井2;所述种植土层1低于路面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所述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所述溢流井2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5;所述溢流井2底部设置有碎石垫层6;所述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所述溢流井2内壁上设置有水泥砂浆层7;所述溢流井2两侧壁连通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连接至雨水管网;本实施例中,素混凝土采用市购C15素混凝土,水泥砂浆采用市购1:3水泥砂浆,排水管8采用常规PVC排水管8且采用常规连接安装方式连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在种植土层1上种植植物,种植层上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有利于提高下沉式绿地的蓄水和净水效率,在下沉式绿地下凹处设置溢流井2,当雨水量过大时,则有利于排除积累的大量雨水;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素土层4上方式碎石垫层6,碎石垫层6即有利于过滤雨水,又有利于提高承压性能;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有利于提高溢流井2的承载性能,水泥砂浆层7有利于提高溢流井2通过排水管8排水的效果;在溢流井2上端设置雨水篦子5,通过雨水篦子5有利于过滤雨水中夹带的垃圾等杂物,有利于减少溢流井2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种植土层1高400mm;所述蓄水层3高80mm,所述蓄水层3上设有80mm的超高;本实施例中,80mm蓄水层3加上80的超高,形成距离地面160mm的凹陷,有利于蓄水保水;种植层的高度设置为80mm有利于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好的空间和生长基础。
实施例3: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包括有种植土层1和溢流井2;所述种植土层1低于路面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所述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所述溢流井2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5;所述溢流井2底部设置有碎石垫层6;所述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所述溢流井2内壁上设置有水泥砂浆层7;所述溢流井2两侧壁连通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连接至雨水管网;本实施例中,素混凝土采用市购C15素混凝土,水泥砂浆采用市购1:3水泥砂浆,排水管8采用常规PVC排水管8且采用常规连接安装方式连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在种植土层1上种植植物,种植层上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有利于提高下沉式绿地的蓄水和净水效率,在下沉式绿地下凹处设置溢流井2,当雨水量过大时,则有利于排除积累的大量雨水;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素土层4上方式碎石垫层6,碎石垫层6即有利于过滤雨水,又有利于提高承压性能;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有利于提高溢流井2的承载性能,水泥砂浆层7有利于提高溢流井2通过排水管8排水的效果;在溢流井2上端设置雨水篦子5,通过雨水篦子5有利于过滤雨水中夹带的垃圾等杂物,有利于减少溢流井2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种植土层1高600mm;所述蓄水层3高120mm,所述蓄水层3上设有120mm的超高;本实施例中,120mm蓄水层3加上120mm的超高,形成距离地面240mm的凹陷,有利于蓄水保水;种植层的高度设置为120mm有利于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好的空间和生长基础。
实施例4: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包括有种植土层1和溢流井2;所述种植土层1低于路面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所述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所述溢流井2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5;所述溢流井2底部设置有碎石垫层6;所述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所述溢流井2内壁上设置有水泥砂浆层7;所述溢流井2两侧壁连通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连接至雨水管网;本实施例中,素混凝土采用市购C15素混凝土,水泥砂浆采用市购1:3水泥砂浆,排水管8采用常规PVC排水管8且采用常规连接安装方式连接,可根据需要选择任意一种合理的结构和连接方式。
在种植土层1上种植植物,种植层上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有利于提高下沉式绿地的蓄水和净水效率,在下沉式绿地下凹处设置溢流井2,当雨水量过大时,则有利于排除积累的大量雨水;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素土层4上方是碎石垫层6,碎石垫层6既有利于过滤雨水,又有利于提高承压性能;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有利于提高溢流井2的承载性能,水泥砂浆层7有利于提高溢流井2通过排水管8排水的效果;在溢流井2上端设置雨水篦子5,通过雨水篦子5有利于过滤雨水中夹带的垃圾等杂物,有利于减少溢流井2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种植土层1高500mm;所述蓄水层3高100mm,所述蓄水层3上设有100mm的超高;本实施例中,100mm蓄水层3加上100mm的超高,形成200mm的凹陷,有利于蓄水保水;种植层的高度设置为100mm有利于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好的空间和生长基础。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8)

1.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种植土层(1)和溢流井(2);所述种植土层(1)低于路面形成下凹的蓄水层(3);所述溢流井(2)底端插入素土层(4);所述溢流井(2)上端设置有雨水篦子(5);所述溢流井(2)底部设置有碎石垫层(6);所述溢流井(2)的井体为素混凝土浇筑;所述溢流井(2)内壁上设置有水泥砂浆层(7);所述溢流井(2)两侧壁连通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连接至雨水管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1)高400-600mm;所述蓄水层(3)高80-120mm,所述蓄水层(3)上设有80-120mm的超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篦子(5)包括转动板(9)、转动杆(10)、挡板(11)和拦污篮(12);所述转动杆(10)转动设置在溢流井(2)上端;所述转动杆(10)与转动板(9)固定连接;所述拦污篮(12)包括两个且活动扣接在转动板(9)的两侧;所述挡板(11)活动设置在转动板(9)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9)为栅格板;所述挡板(11)对应转动板(9)设置;所述挡板(11)用以封堵转动板(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板(9)边缘设置有安装环(13);所述挡板(11)与安装环(13)一侧表面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0)与安装环(13)侧壁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篮(12)包括有连接圈(14)、排水圈(15)和格栅条(16);所述格栅条(16)一端与连接圈(14)固定;所述格栅条(16)一端与连接圈(14)连接;所述格栅条(16)另一端与排水圈(1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圈(14)与安装环(13)一侧表面活动连接。
CN202022909383.8U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Active CN214033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9383.8U CN214033990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9383.8U CN214033990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3990U true CN214033990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8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9383.8U Active CN214033990U (zh) 2020-12-07 2020-12-07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3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32485B (zh) 外源水体截留净化型城市河道多元生态护岸物理结构系统
CN105966366B (zh) 一种用于土建工地的自清节水型综合洗车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6193247A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一体化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5348351U (zh) 一种兼有水质净化功能的雨水径流控制系统
CN113175050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07348137U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结构
CN107190840B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的屋面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9509056U (zh) 一种屋面雨水断接的储水回用装置
CN109797839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口高效截污装置及截污操作方法
CN108797756A (zh) 一种景观绿化内雨水渗透净化储蓄系统
CN207499048U (zh) 一种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CN213296596U (zh) 一种城市绿地植物滞留带景观结构
CN106759797B (zh) 一种下沉式绿地雨水处理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205223761U (zh)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和净化的生物洼地系统
CN112343162A (zh) 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雨水收集净化回用系统
CN218126031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节排水及灌溉系统
CN214033990U (zh) 一种生态海绵公园下沉式绿地
CN207512865U (zh) 一种高效的拱形调蓄装置
CN214530989U (zh) 植草沟与海绵城市铺装路面衔接结构
CN102487695A (zh) 道路绿化带
CN214530988U (zh) 雨水花园溢流口
CN210432475U (zh) 雨水花园
CN212104423U (zh) 一种虹吸式地漏及网格型雨水回收系统
CN107605009A (zh) 生活区雨水自动调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