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84186U - 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84186U
CN220484186U CN202321882156.8U CN202321882156U CN220484186U CN 220484186 U CN220484186 U CN 220484186U CN 202321882156 U CN202321882156 U CN 202321882156U CN 220484186 U CN220484186 U CN 220484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ection
container
plat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8215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爽
秦天宫
张露颖
刘海鹏
张曙光
罗彦平
田磊
侯冲
郭军
王程龙
刘雨
李斌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8215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84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84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84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该集装箱用罐体包括:上半筒体具有进料口,上半筒体在集装箱框架的前界面上的投影的边沿包括不共心设置的第一弧段、第二弧段以及第三弧段,第一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左界面相切,第二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上界面相切,第三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右界面相切;锥斗设置在上半筒体的下端,上半筒体和锥斗共同围成存储腔,锥斗的横截面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锥斗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锥斗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集装箱框架的下界面。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的运输罐的尺寸不超过集装箱的尺寸界线,使得运输罐的容积受限,影响集装箱运输的载重和经济效益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目前粉末类介质主要采用袋装或散装等方式,其中袋装主要是将粉末介质装入包装袋后进行运输,散装主要是将粉末介质装入罐式集装箱或公路罐车中进行运输。考虑到采用散装运输能够减少包装物,既使得粉末介质的运输环保,又能够降低粉末介质的运输成本,从而多采用散装运输的方式进行粉末介质的运输。
在相关技术中,对粉末介质运输的散装装备主要为公路罐车,由于公路运输受环境影响较大,且不适合远距离运输和多式联运,采用集装箱运输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并且适合远距离运输和多式联运。
然而,采用集装箱运输需要考虑运输罐的尺寸不超过集装箱的尺寸界线,使得运输罐的容积受限,影响集装箱运输的载重和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运输的运输罐的尺寸不超过集装箱的尺寸界线,使得运输罐的容积受限,影响集装箱运输的载重和经济效益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用罐体,集装箱用罐体包括:上半筒体,具有进料口,上半筒体在集装箱框架的前界面上的投影的边沿包括不共心设置的第一弧段、第二弧段以及第三弧段,第一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左界面相切,第二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上界面相切,第三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右界面相切;锥斗,设置在上半筒体的下端,上半筒体和锥斗共同围成存储腔,锥斗的横截面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锥斗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锥斗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集装箱框架的下界面。
进一步地,上半筒体包括弧形板段和竖直板段,弧形板段的中部向上凸出,竖直板段的上端和弧形板段的下端连接,竖直板段的下端和锥斗的上端连接。
进一步地,锥斗包括倾斜板段和锥形板,竖直板段的下端和倾斜板段的上端连接,倾斜板段的下端向内延伸至锥形板的上端并与锥形板的上端连接,出料口设置在锥形板的下端,锥形板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集装箱框架的下界面。
进一步地,锥形板为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倾斜板段包括与多个锥形板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弧形板,多个弧形板沿前后方向依次连接,弧形板围设在锥形板的上端。
进一步地,每个弧形板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弧形缺口,竖直板段为与左界面相平行的平板结构,竖直板段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弧形缺口相适配的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嵌入第一弧形缺口内以连接竖直板段和弧形板;和/或,每个弧形板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与锥形板的上端相适配的第二弧形缺口,锥形板的上端嵌入第二弧形缺口内以连接弧形板和锥形板。
进一步地,弧形板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和锥形板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同;和/或,锥形板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大于集装箱用罐体内的货物的安息角。
进一步地,上半筒体在前界面上的投影还包括第四弧段和第五弧段,第一弧段的上端和第二弧段的左端均与第四弧段平滑连接,第二弧段的右端和第三弧段的上端均与第五弧段平滑连接;和/或,第一弧段的下端和左界面相切,第二弧段的中部与上界面相切,第三弧段的下端与右界面相切。
进一步地,集装箱用罐体还包括沿筒体的周向延伸并设置在筒体的内壁上的加强圈,加强圈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锥斗之间设置有一个加强圈。
进一步地,上半筒体还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相向设置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弧形板段的前端和竖直板段的前端均与第一端板连接,弧形板段的后端和竖直板段的后端均与第二端板连接;和/或,锥形板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框架;集装箱用罐体,设置在集装箱框架内,集装箱用罐体为上述提供的集装箱用罐体。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集装箱用罐体包括上半筒体和锥斗,上半筒体具有进料口,锥斗设置在上半筒体的下端,上半筒体和锥斗共同围成存储腔,锥斗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通过进料口向存储腔内添加物料,通过出料口将存储腔内的物料卸出,由于锥斗的横截面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使存储腔内的物料向锥斗内流动,提高物料的卸净率,并且由于上半筒体在集装箱框架的前界面上的投影的边沿包括不共心设置的第一弧段、第二弧段以及第三弧段,第一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左界面相切,第二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上界面相切,第三弧段与集装箱框架的右界面相切,锥斗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集装箱框架的下界面,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框架内的有效空间,有效利用集装箱框架的边界尺寸,实现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最大化,并且第一弧段、第二弧段以及第三弧段的尺寸可以根据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增大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降低集装箱运输时的集装箱用罐体的使用数量,降低集装箱运输的载重,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卸下弧形板段的罐式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罐式集装箱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罐式集装箱的侧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用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用罐体的弧形板段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用罐体的锥形板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半筒体;11、进料口;12、第一弧段;13、第二弧段;14、第三弧段;15、弧形板段;16、竖直板段;17、第四弧段;18、第五弧段;191、第一端板;192、第二端板;
20、锥斗;21、出料口;22、倾斜板段;221、弧形板;23、锥形板;231、进气口;
30、存储腔;
40、加强圈;
51、集装箱框架;511、上界面;512、下界面;513、左界面;514、右界面;515、前界面;516、后界面;52、集装箱用罐体;
A、锥形板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用罐体,集装箱用罐体包括上半筒体10和锥斗20,上半筒体10具有进料口11,上半筒体10在集装箱框架51的前界面515上的投影的边沿包括不共心设置的第一弧段12、第二弧段13以及第三弧段14,第一弧段12与集装箱框架51的左界面513相切,第二弧段13与集装箱框架51的上界面511相切,第三弧段14与集装箱框架51的右界面514相切,锥斗20设置在上半筒体10的下端,上半筒体10和锥斗20共同围成存储腔30,锥斗20的横截面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锥斗20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21,锥斗20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集装箱框架51的下界面512。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集装箱用罐体,上半筒体10具有进料口11,锥斗20设置在上半筒体10的下端,上半筒体10和锥斗20共同围成存储腔30,锥斗20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21,通过进料口11向存储腔30内添加物料,通过出料口21将存储腔30内的物料卸出,由于锥斗20的横截面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使存储腔30内的物料向锥斗20内流动,提高物料的卸净率,并且由于上半筒体10在集装箱框架51的前界面上的投影的边沿包括不共心设置的第一弧段12、第二弧段13以及第三弧段14,第一弧段12与集装箱框架51的左界面513相切,第二弧段13与集装箱框架51的上界面511相切,第三弧段14与集装箱框架51的右界面514相切,锥斗20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集装箱框架51的下界面512,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框架51内的有效空间,有效利用集装箱框架51的边界尺寸,实现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最大化,并且第一弧段12、第二弧段13以及第三弧段14的尺寸可以根据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增大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降低集装箱运输时的集装箱用罐体的使用数量,降低集装箱运输的载重,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效益。
需要说明的是,锥斗20的横截面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包括以下两种结构:
(1)锥斗20为横截面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一个锥形整体;
(2)锥斗20包括在水平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横截面的尺寸均自上而下逐渐减小,至少两个锥形结构的下端开口处均设置有出料口21。
并且,利用锥斗20和集装箱框架51的前界面515、后界面516、左界面513、右界面514以及下界面512之间的空间便于卸货管路的铺设。
如图1所示,上半筒体10包括弧形板段15和竖直板段16,弧形板段15的中部向上凸出,竖直板段16的上端和弧形板段15的下端连接,竖直板段16的下端和锥斗20的上端连接。竖直板段16和左界面513相平行,从而利用竖直板段16尽可能地贴近左界面513或右界面514,充分利用左界面513和右界面514之间的空间,增大存储腔30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1所示,锥斗20包括倾斜板段22和锥形板23,竖直板段16的下端和倾斜板段22的上端连接,倾斜板段22的下端向内延伸至锥形板23的上端并与锥形板23的上端连接,出料口21设置在锥形板23的下端,锥形板23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集装箱框架51的下界面512。由于倾斜板段22的下端向内延伸至锥形板23的上端并与锥形板23的上端连接,使存储腔30内的物料向锥形板23内流动,提高物料的卸净率。
其中,锥斗20可采用一体成型,锥斗20也可采用倾斜板段22和锥形板23组焊拼接的方式成型。
如图1所示,锥形板23为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倾斜板段22包括与多个锥形板23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弧形板221,多个弧形板221沿前后方向依次连接,弧形板221围设在锥形板23的上端。由于锥形板23为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多个,倾斜板段22包括与多个锥形板23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弧形板221,弧形板221能够使得存储腔30内的物料向与其连接的锥形板23内流动,每个锥形板23的下端均设置有出料口21,增加物料的卸料通道,提高物料的卸净率。
其中,弧形板221采用滚弧工艺制成,使得弧形板221的弧度和锥形板23的弧度匹配,在弧形板221和锥形板23焊接连接后,通过竖直板段16连接弧形板221和弧形板段15。
如图1所示,每个弧形板221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弧形缺口,竖直板段16为与左界面513相平行的平板结构,竖直板段16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弧形缺口相适配的弧形凸起,弧形凸起嵌入第一弧形缺口内以连接竖直板段16和弧形板221。利用弧形凸起嵌入第一弧形缺口内,使得竖直板段16和弧形板221连接,能够使得竖直板段16和弧形板221连接处的物料向第一弧形缺口的中部流动,使得物料沿弧形板221向下流动,避免物料堆积,提高物料的流动性。
如图1所示,每个弧形板221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与锥形板23的上端相适配的第二弧形缺口,锥形板23的上端嵌入第二弧形缺口内以连接弧形板221和锥形板23。利用锥形板23的上端嵌入第二弧形缺口内,使得弧形板221和锥形板23连接,能够使得弧形板221和锥形板23平滑连接,避免物料堆积,提高物料的流动性。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板221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和锥形板23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同。使得弧形板221和锥形板23平滑连接,避免物料堆积,提高物料的流动性。
在本实施例中,锥形板23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A均大于集装箱用罐体内的货物的安息角。采用上述的锥形板23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A,使得锥形板23上的物料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即可向下流动,避免物料堆积,提高物料的流动性。
其中,锥形板23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A可根据物料的安息角进行调整。
如图6所示,上半筒体10在前界面515上的投影还包括第四弧段17和第五弧段18,第一弧段12的上端和第二弧段13的左端均与第四弧段17平滑连接,第二弧段13的右端和第三弧段14的上端均与第五弧段18平滑连接。由于第一弧段12的上端和第二弧段13的左端均与第四弧段17平滑连接,第二弧段13的右端和第三弧段14的上端均与第五弧段18平滑连接,能够进一步地利用集装箱框架51的边界尺寸,利用集装箱框架51的边角处的空间,增大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降低集装箱运输时的集装箱用罐体的使用数量,降低集装箱运输的载重,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效益。
其中,第四弧段17和第五弧段18的尺寸可以根据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需要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段12的下端和左界面513相切,第二弧段13的中部与上界面511相切,第三弧段14的下端与右界面514相切。采用上述的第一弧段12、第二弧段13以及第三弧段14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框架51内的有效空间,有效利用左界面513和右界面514之间的空间以及上界面511对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的限制,增大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降低集装箱运输时的集装箱用罐体的使用数量,降低集装箱运输的载重,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效益。
如图2所示,集装箱用罐体还包括沿上半筒体10和锥斗20的周向延伸并设置在其内壁上的加强圈40,加强圈40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锥斗20之间设置有一个加强圈40。采用上述的多个加强圈40,能够提高集装箱用罐体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圈40为平行于前界面的板状结构。
如图2所示,上半筒体10还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相向设置的第一端板191和第二端板192,弧形板段15的前端和竖直板段16的前端均与第一端板191连接,弧形板段15的后端和竖直板段16的后端均与第二端板19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91和第二端板192可根据需要采用草帽形封头、盒型封头或者椭圆形封头等多种形式。
如图1所示,锥形板23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231。采用上述的进气口231,在利用出料口21卸货时,能够利用进气口231平衡存储腔30和外界大气的气压差,提高物料的流动性。
具体地,卸货管路包括出料管以及进气管,出料管的进口和出料口21相连通,进气管的出口和进气口231相连通。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罐式集装箱包括集装箱框架51和集装箱用罐体52,集装箱用罐体52设置在集装箱框架51内,集装箱用罐体52为上述提供的集装箱用罐体。因此,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罐式集装箱,同样由于上半筒体10在集装箱框架51的前界面上的投影的边沿包括不共心设置的第一弧段12、第二弧段13以及第三弧段14,第一弧段12与集装箱框架51的左界面513相切,第二弧段13与集装箱框架51的上界面511相切,第三弧段14与集装箱框架51的右界面514相切,锥斗20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集装箱框架51的下界面512,能够充分利用集装箱框架51内的有效空间,有效利用集装箱框架51的边界尺寸,实现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最大化,并且第一弧段12、第二弧段13以及第三弧段14的尺寸可以根据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增大集装箱用罐体的容积,降低集装箱运输时的集装箱用罐体的使用数量,降低集装箱运输的载重,提高集装箱运输的经济效益。
如图3和图4所示,集装箱框架51具有上界面511、下界面512、左界面513、右界面514、前界面515以及后界面516。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用罐体包括:
上半筒体(10),具有进料口(11),所述上半筒体(10)在集装箱框架(51)的前界面(515)上的投影的边沿包括不共心设置的第一弧段(12)、第二弧段(13)以及第三弧段(14),所述第一弧段(12)与所述集装箱框架(51)的左界面(513)相切,所述第二弧段(13)与所述集装箱框架(51)的上界面(511)相切,所述第三弧段(14)与所述集装箱框架(51)的右界面(514)相切;
锥斗(20),设置在所述上半筒体(10)的下端,所述上半筒体(10)和所述锥斗(20)共同围成存储腔(30),所述锥斗(20)的横截面的尺寸自上而下逐渐减小,所述锥斗(20)的下端设置有出料口(21),所述锥斗(20)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所述集装箱框架(51)的下界面(5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筒体(10)包括弧形板段(15)和竖直板段(16),所述弧形板段(15)的中部向上凸出,所述竖直板段(16)的上端和所述弧形板段(15)的下端连接,所述竖直板段(16)的下端和所述锥斗(20)的上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锥斗(20)包括倾斜板段(22)和锥形板(23),所述竖直板段(16)的下端和所述倾斜板段(22)的上端连接,所述倾斜板段(22)的下端向内延伸至所述锥形板(23)的上端并与所述锥形板(23)的上端连接,所述出料口(21)设置在所述锥形板(23)的下端,所述锥形板(23)的下端高于或平齐于所述集装箱框架(51)的下界面(5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板(23)为沿前后方向依次设置多个,所述倾斜板段(22)包括与多个所述锥形板(23)一一对应连接的多个弧形板(221),多个所述弧形板(221)沿所述前后方向依次连接,所述弧形板(221)围设在所述锥形板(23)的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弧形板(221)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弧形缺口,所述竖直板段(16)为与所述左界面(513)相平行的平板结构,所述竖直板段(16)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弧形缺口相适配的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内以连接所述竖直板段(16)和所述弧形板(221);和/或,
每个所述弧形板(221)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与所述锥形板(23)的上端相适配的第二弧形缺口,所述锥形板(23)的上端嵌入所述第二弧形缺口内以连接所述弧形板(221)和所述锥形板(2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板(221)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和所述锥形板(23)和所述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相同;和/或,
所述锥形板(23)和上下方向之间的夹角均大于所述集装箱用罐体内的货物的安息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筒体(10)在所述前界面(515)上的投影还包括第四弧段(17)和第五弧段(18),所述第一弧段(12)的上端和所述第二弧段(13)的左端均与所述第四弧段(17)平滑连接,所述第二弧段(13)的右端和所述第三弧段(14)的上端均与所述第五弧段(18)平滑连接;和/或,
所述第一弧段(12)的下端和所述左界面(513)相切,所述第二弧段(13)的中部与所述上界面(511)相切,所述第三弧段(14)的下端与所述右界面(514)相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用罐体还包括沿所述上半筒体(10)和所述锥斗(20)的周向延伸并设置在其内壁上的加强圈(40),所述加强圈(40)为多个,每两个相邻的所述锥斗(20)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加强圈(40)。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半筒体(10)还包括在前后方向上相向设置的第一端板(191)和第二端板(192),所述弧形板段(15)的前端和所述竖直板段(16)的前端均与所述第一端板(191)连接,所述弧形板段(15)的后端和所述竖直板段(16)的后端均与所述第二端板(192)连接;和/或,
所述锥形板(23)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231)。
10.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式集装箱包括:
集装箱框架(51);
集装箱用罐体(52),设置在所述集装箱框架(51)内,所述集装箱用罐体(52)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用罐体。
CN202321882156.8U 2023-07-17 2023-07-17 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Active CN220484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2156.8U CN220484186U (zh) 2023-07-17 2023-07-17 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82156.8U CN220484186U (zh) 2023-07-17 2023-07-17 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84186U true CN220484186U (zh) 2024-02-13

Family

ID=8982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82156.8U Active CN220484186U (zh) 2023-07-17 2023-07-17 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841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270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lk material storage and/or transport
CA2791088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bulk material storage and/or transport
CA2826634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aging and transporting bulk materials
US20080073895A1 (en) Portable storage apparatus for granular material
CN2841573Y (zh) 一种用于运输散货的罐式集装箱
US20140286716A1 (en) Portable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 System
EP1328419B1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loading bulk powder from large bulk containers
CA2720043A1 (en) A container liner and a method of discharging a container liner
WO201316986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aging and transporting bulk materials
CN220484186U (zh) 集装箱用罐体及具有其的罐式集装箱
CN217048430U (zh) 一种矿粉运输半挂车
WO2016115136A1 (en) Intermodal bulk aggregate container
JP2000355426A (ja) 輸送コンテナの運用システム
GB2531960A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ackaging and transporting bulk materials
CN210594354U (zh) 多功能模块化聚烯烃粒料散料灌装系统
CN111086787A (zh) 一种集装箱流体袋
US3501061A (en) Container for transporting powdery substances or mixed cargo
CN203392235U (zh) 一种粉粒物料运输车的罐体
KR101589251B1 (ko) 컨테이닝 시스템
CN215400739U (zh) 集装箱及车辆
CN211418915U (zh) 灌装系统
CN216510389U (zh) 一种后卸式粉粒物料罐箱结构
CN216334229U (zh) 一种粉罐车漏斗自带的气室流化装置
KR100985600B1 (ko) 벌크화물 일괄수송 방법 및 용기
JP2004196395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とそれを搭載したフレキシブルコンテナ車両及び船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