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5541U - 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5541U
CN220475541U CN202321562041.0U CN202321562041U CN220475541U CN 220475541 U CN220475541 U CN 220475541U CN 202321562041 U CN202321562041 U CN 202321562041U CN 220475541 U CN220475541 U CN 220475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meshing gear
threaded shaft
pretightening force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20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子皓
康燕
林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5620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5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5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5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包括:操作部、传动部、螺纹轴、运动部和轴承,所述操作部与所述传动部连接,所述传动部还与所述螺纹轴连接,以通过所述操作部提供动力作用于所述传动部,并通过所述传动部驱动所述螺纹轴转动,所述螺纹轴与所述运动部螺纹配合相接,以通过所述螺纹轴的转动驱动所述运动部朝靠近所述轴承的方向运动、或朝远离所述轴承的方向运动,所述运动部能够作用于所述轴承以对所述轴承提供预紧力。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操作部而实现对轴承预紧力的有效调节,解决伺服电机的轴承部位预紧力不可控,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
在伺服电机的应用中,一般使用波垫为前轴承提供预紧力,但此预紧力不可控,且前轴承采用接触型轴承时,会使电机整体摩擦转矩增大,影响伺服电机工作时的效率,使整体发热量升高。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的轴承部位预紧力不可控,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等技术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伺服电机的轴承部位预紧力不可控,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包括:
操作部、传动部、螺纹轴、运动部和轴承,所述操作部与所述传动部连接,所述传动部还与所述螺纹轴连接,以通过所述操作部提供动力作用于所述传动部,并通过所述传动部驱动所述螺纹轴转动,所述螺纹轴与所述运动部螺纹配合相接,以通过所述螺纹轴的转动驱动所述运动部朝靠近所述轴承的方向运动、或朝远离所述轴承的方向运动,所述运动部能够作用于所述轴承以对所述轴承提供预紧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螺纹轴为圆柱体结构,其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运动部为环状结构的滑块,所述环状结构的滑块具有配合孔,所述滑块通过所述配合孔套接在所述螺纹轴的外周,且所述滑块的所述配合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螺纹轴的外螺纹形成螺纹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包括弹性结构和作业部,所述作业部位于所述运动部的轴向一端,所述传动部位于所述运动部的轴向另一端,所述弹性结构设置于所述作业部和所述运动部之间,所述弹性结构的一端能与所述作业部相接、另一端能与所述运动部相接,以通过所述运动部的运动和所述弹性结构的弹性力而改变作用到所述作业部上的作用力,所述作业部与所述轴承的轴向一端相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螺纹轴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运动部朝靠近所述作业部的方向运动,所述弹性结构的压缩量增大,增大作用到所述作业部上的力,以增大作用于所述轴承的预紧力;当所述螺纹轴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运动部朝远离所述作业部的方向运动,所述弹性结构的压缩量减小或拉伸量增大,减小作用到所述作业部上的力,以减小作用于所述轴承的预紧力;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转动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作业部为板状结构,所述作业部为受力时能发生变形的结构;所述运动部能够根据实际运行工况的不同而被控制朝所述作业部的方向运动或朝背离所述作业部的方向运动,当所述电机的转轴的转速大于第一预设转速时,所述运动部能被控制朝背离所述作业部的方向运动以减小所述弹性结构的压缩量;当所述电机的转轴的转速小于第二预设转速时,所述运动部能被控制朝靠近所述作业部的方向运动以增大所述弹性结构的压缩量,其中所述第二预设转速小于所述第一预设转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轴承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作业部与所述轴承外圈相接,以能提供并改变作用到所述轴承外圈上的预紧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弹性结构包括多个弹簧,多个弹簧沿周向间隔和/或沿径向间隔的方式连接设置在所述作业部和所述运动部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啮合齿轮和第二啮合齿轮,所述操作部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与所述第一啮合齿轮固接以通过所述操作杆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进行转动,所述螺纹轴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固接,以能通过所述第二啮合齿轮带动所述螺纹轴转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形成齿轮啮合,以将动力依次从所述操作杆、所述第一啮合齿轮、所述第二啮合齿轮传递至所述螺纹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操作杆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啮合齿轮具有第一中心轴孔,所述操作杆穿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孔中以与所述第一啮合齿轮形成固接;所述第二啮合齿轮具有第二中心轴孔,所述螺纹轴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孔中以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形成固接;所述第一啮合齿轮为锥形齿轮,所述第二啮合齿轮也为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啮合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的中心轴线呈90°夹角,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轮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呈垂直啮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操作部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连接于所述操作杆的轴向一端,以能通过所述摇杆的转动而带动所述操作杆转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第二啮合齿轮、螺纹轴、运动部、所述弹性结构和所述作业部为一组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调整单元均与所述操作杆相连以同时被所述操作杆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调整单元分别作用于所述轴承上的不同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操作部、传动部和螺纹轴结构,能够通过操纵操作部而驱动传动部、进而带动螺纹轴转动,而同时运动部与螺纹轴之间螺纹配合,能够有效地将螺纹轴的转动转变为运动部的平动,进而将运动部驱动靠近所述轴承的方向运动、或朝远离所述轴承的方向运动,同时运动部能够作用于所述轴承以对所述轴承提供预紧力,因此便能够通过操作部而实现对轴承预紧力的有效调节,解决伺服电机的轴承部位预紧力不可控,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伺服电机工作时摩擦转矩,减少电机损耗与发热,并且还能保证轴承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采用波垫结构来提供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局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的局部结构图;
图3是图2中关于传动部分的局部结构图;
图4是图2中关于螺纹轴和作业部部分的局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为:
1、操作部;11、操作杆;12、摇杆;2、传动部;21、第一啮合齿轮;22、第二啮合齿轮;3、螺纹轴;4、运动部;5、轴承;6、弹性结构;7、作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优选伺服电机),其包括:
操作部1、传动部2、螺纹轴3、运动部4和轴承5,所述操作部1与所述传动部2连接,所述传动部2还与所述螺纹轴3连接,以通过所述操作部1提供动力作用于所述传动部2,并通过所述传动部2驱动所述螺纹轴3转动,所述螺纹轴3与所述运动部4螺纹配合相接,以通过所述螺纹轴3的转动驱动所述运动部4朝靠近所述轴承5的方向运动、或朝远离所述轴承5的方向运动,所述运动部4能够作用于所述轴承5以对所述轴承5提供预紧力。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操作部、传动部和螺纹轴结构,能够通过操纵操作部而驱动传动部、进而带动螺纹轴转动,而同时运动部与螺纹轴之间螺纹配合,能够有效地将螺纹轴的转动转变为运动部的平动,进而将运动部驱动靠近所述轴承的方向运动、或朝远离所述轴承的方向运动,同时运动部能够作用于所述轴承以对所述轴承提供预紧力,因此便能够通过操作部而实现对轴承预紧力的有效调节,解决伺服电机的轴承部位预紧力不可控,无法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伺服电机工作时摩擦转矩,减少电机损耗与发热,并且还能保证轴承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和精度。
1.本实用新型的伺服电机轴承室采用可调节预紧力结构,可根据应用工况进行调整。
2.本实用新型能有效降低伺服电机工作时摩擦转矩,减少电机损耗与发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螺纹轴3为圆柱体结构,其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运动部4为环状结构的滑块,所述环状结构的滑块具有配合孔,所述滑块通过所述配合孔套接在所述螺纹轴3的外周,且所述滑块的所述配合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螺纹轴3的外螺纹形成螺纹配合。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螺纹轴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将其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并且在圆柱体的外周壁设置外螺纹,并且与之配合的运动部为环状结构的滑块,环状结构的滑块具有配合孔,将配合孔套盒在螺纹轴的外周,配合孔的内周壁上设置内螺纹,而且该内螺纹与螺纹轴的外螺纹形成螺纹配合,从而能够通过螺纹轴的转动,以有效转换为驱动运动部沿着轴线方向运动,达到朝轴承的方向运动或背离轴承的方向运动的目的,提供对轴承根据所需实际工况而调整大小的预紧力,满足实际工况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还包括弹性结构6和作业部7,所述作业部7位于所述运动部4的轴向一端,所述传动部2位于所述运动部4的轴向另一端,所述弹性结构6设置于所述作业部7和所述运动部4之间,所述弹性结构6的一端能与所述作业部7相接、另一端能与所述运动部4相接,以通过所述运动部4的运动和所述弹性结构6的弹性力而改变作用到所述作业部7上的作用力,所述作业部7与所述轴承5的轴向一端相接。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控轴承预紧力的电机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弹性结构和作业部的设置,使得作业部直接与轴承相接,弹性结构连接于作业部与运动部之间,因此通过运动部的运动而驱动弹性结构的压缩量增大或减小,进而通过作业部作用到轴承上的轴承预紧力进行增大或减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轴承预紧力进行有效改变,保证轴承的运行稳定性,并且保证其所产生的摩擦力不至于过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螺纹轴3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运动部4朝靠近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所述弹性结构6的压缩量增大,增大作用到所述作业部7上的力,以增大作用于所述轴承5的预紧力;当所述螺纹轴3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运动部4朝远离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所述弹性结构6的压缩量减小或拉伸量增大,减小作用到所述作业部7上的力,以减小作用于所述轴承5的预紧力;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转动方向。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螺纹轴、弹性结构、运动部和作业部之间的进一步优选位置关系,即当螺纹轴朝第一方向转动时,运动部朝作业部的方向运动,从而压缩弹性结构,并且增大弹性结构的压缩量,从而增大作用到作业部上的作用力;而当螺纹轴朝第二方向转动时,运动部朝远离作业部的方向运动,使得弹性结构的压缩量减小,进而减小作用到作业部上的预紧力;能够在不同情况下改变运动部的运动状态,以满足轴承预紧力符合实际情况的需求,并且保证摩擦损耗不至于过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作业部7为板状结构,所述作业部7为受力时能发生变形的结构;所述运动部4能够根据实际运行工况的不同而被控制朝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或朝背离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当所述电机的转轴的转速大于第一预设转速时,所述运动部4能被控制朝背离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以减小所述弹性结构6的压缩量;当所述电机的转轴的转速小于第二预设转速时,所述运动部4能被控制朝靠近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以增大所述弹性结构6的压缩量。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作业部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将其设置为板状结构,能够增大与轴承之间的接触面积,优选作业部与轴承之间进行面贴合设置,从而增大作用到轴承上是预紧力,进一步地作业部为能发生变形的结构,能够使得作用到轴承上的力更加均匀,保证轴承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本实用新型的运动部4能够根据实际运行工况的不同而被控制朝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或朝背离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在电机的转轴的转速大于第一预设转速时,此时说明转速较高,轴承与转轴之间产生的摩擦损耗较大,此时应适当减小轴承预紧力,以减小摩擦损耗,降低能量损耗;而在电机的转轴的转速小于第二预设转速时,此时说明转速较低,轴承容易发生不稳等情况,此时需要增大轴承预紧力,以保证轴承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电机转轴的转速的高低控制轴承预紧力进行适应性的变化,在保证轴承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还能减小轴承处的摩擦损耗,提高电机的能效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伺服电机,其轴承室内部拥有可调节压力板(即作业部7),依靠螺旋连杆机构进行调节,根据压力板附着在前轴承表面积的大小,来控制提供给轴承的预紧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轴承5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作业部7与所述轴承外圈相接,以能提供并改变作用到所述轴承外圈上的预紧力。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作业部优选与轴承外圈相接并作用于轴承外圈,能够有效地对轴承外圈提供所需的轴承预紧力,保证轴承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不至于过大增加摩擦损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弹性结构6包括多个弹簧,多个弹簧沿周向间隔和/或沿径向间隔的方式连接设置在所述作业部7和所述运动部4之间。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结构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多个弹簧的在周向和/或径向方向的间隔设置,能够对作业部和运动部之间进一步起到增大弹性力的作用,以提高作用到轴承上的预紧力的均匀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传动部2包括第一啮合齿轮21和第二啮合齿轮22,所述操作部1包括操作杆11,所述操作杆11与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固接以通过所述操作杆11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进行转动,所述螺纹轴3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固接,以能通过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带动所述螺纹轴3转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形成齿轮啮合,以将动力依次从所述操作杆11、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传递至所述螺纹轴3。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部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两个啮合齿轮的设置,能够形成齿轮啮合,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以进行有效的传动作用,进而通过操作杆将转动动力传力给第一啮合齿轮,第一啮合齿轮再通过齿轮啮合的方式传递至第二啮合齿轮,第二啮合齿轮最终将转动状态传递至螺纹轴,以驱动螺纹轴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操作杆11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具有第一中心轴孔,所述操作杆11穿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孔中以与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形成固接;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具有第二中心轴孔,所述螺纹轴3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孔中以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形成固接;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为锥形齿轮,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也为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的中心轴线呈90°夹角,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呈垂直啮合。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杆、第一和第二啮合齿轮的进一步优选结构形式,操作杆穿设于第一啮合齿轮的第一中心轴孔中以带动第一啮合齿轮进行转动,螺纹轴穿设于第二啮合齿轮的第二中心轴孔中以被第二啮合齿轮带动进行转动,第一和第二啮合齿轮优选均为锥齿轮,二者垂直啮合,以将第一轴线方向的转动形态转换为第二轴线方向的转动形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操作部1还包括摇杆12,所述摇杆12连接于所述操作杆11的轴向一端,以能通过所述摇杆12的转动而带动所述操作杆11转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第二啮合齿轮22、螺纹轴3、运动部4、所述弹性结构6和所述作业部7为一组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调整单元均与所述操作杆11相连以同时被所述操作杆11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调整单元分别作用于所述轴承上的不同位置。
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部的优选结构形式,通过摇杆的结构能够被用户的手操作或被机器或机械臂操纵,从而驱动摇杆转动,实现根据电机实际运行工况调节轴承预紧力大小的效果;优选是电机转速过大时调小预紧力,以减小摩擦损耗,电机转速过小时增大预紧力,以增强轴承的稳定性。即高转速低扭矩下控制轴承的预紧力要小一些,降低能量损耗;低转速高扭矩时需要控制增大预紧力,保证轴承的精度和稳定性。通过两个以上的调整单元,能够同时被一个操作杆操控,以作用于轴承上的不同位置,增强对轴承预紧力的提供,提高轴承预紧力的作用效果。
目前的伺服电机完全依靠波垫对前轴承提供固定预紧力,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可通过手摇杆来控制结构对前轴承提供的预紧力大小,从而达到在不同工况下,为轴承提供合适的预紧力的效果,减少电机损耗,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如图3所示,旋转手摇杆,手摇杆带动总连接杆旋转,从而带动附着在连接杆(操作杆11)上的两组第一啮合齿轮21进行旋转,分别与两组第一啮合齿轮21相配合的第二啮合齿轮22亦开始旋转,带动螺纹轴3旋转。
如图4所示,弹簧滑块(运动部4)内部有螺纹槽,与螺纹轴3相配合,螺纹轴3右旋时,弹簧滑块向左移动,弹簧收缩,为形变压力板提供更大弹力,从而增加形变压力板给前轴承提供的预紧力,螺纹轴3左旋时,弹簧滑块向右移动,弹簧伸展,减少提供给形变压力板的弹力,从而减少形变压力板给前轴承提供的预紧力。
由于连接杆贯通上下两个第一啮合齿轮21,通过手摇杆可以达成同时控制前轴承上、下两部分形变压力板提供的预紧力。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控的预紧力调节结构,在电机运行时也可进行阶段性调整,使电机一直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减少了电机的损耗与发热量,提高电机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1)、传动部(2)、螺纹轴(3)、运动部(4)和轴承(5),所述操作部(1)与所述传动部(2)连接,所述传动部(2)还与所述螺纹轴(3)连接,以通过所述操作部(1)提供动力作用于所述传动部(2),并通过所述传动部(2)驱动所述螺纹轴(3)转动,所述螺纹轴(3)与所述运动部(4)螺纹配合相接,以通过所述螺纹轴(3)的转动驱动所述运动部(4)朝靠近所述轴承(5)的方向运动、或朝远离所述轴承(5)的方向运动,所述运动部(4)能够作用于所述轴承(5)以对所述轴承(5)提供预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轴(3)为圆柱体结构,其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运动部(4)为环状结构的滑块,所述环状结构的滑块具有配合孔,所述滑块通过所述配合孔套接在所述螺纹轴(3)的外周,且所述滑块的所述配合孔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螺纹轴(3)的外螺纹形成螺纹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弹性结构(6)和作业部(7),所述作业部(7)位于所述运动部(4)的轴向一端,所述传动部(2)位于所述运动部(4)的轴向另一端,所述弹性结构(6)设置于所述作业部(7)和所述运动部(4)之间,所述弹性结构(6)的一端能与所述作业部(7)相接、另一端能与所述运动部(4)相接,以通过所述运动部(4)的运动和所述弹性结构(6)的弹性力而改变作用到所述作业部(7)上的作用力,所述作业部(7)与所述轴承(5)的轴向一端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螺纹轴(3)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运动部(4)朝靠近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所述弹性结构(6)的压缩量增大,增大作用到所述作业部(7)上的力,以增大作用于所述轴承(5)的预紧力;当所述螺纹轴(3)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运动部(4)朝远离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所述弹性结构(6)的压缩量减小或拉伸量增大,减小作用到所述作业部(7)上的力,以减小作用于所述轴承(5)的预紧力;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为相反的转动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部(7)为板状结构,所述作业部(7)为受力时能发生变形的结构;所述运动部(4)能够根据实际运行工况的不同而被控制朝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或朝背离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当所述电机的转轴的转速大于第一预设转速时,所述运动部(4)能被控制朝背离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以减小所述弹性结构(6)的压缩量;当所述电机的转轴的转速小于第二预设转速时,所述运动部(4)能被控制朝靠近所述作业部(7)的方向运动以增大所述弹性结构(6)的压缩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5)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所述作业部(7)与所述轴承外圈相接,以能提供并改变作用到所述轴承外圈上的预紧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结构(6)包括多个弹簧,多个弹簧沿周向间隔和/或沿径向间隔的方式连接设置在所述作业部(7)和所述运动部(4)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部(2)包括第一啮合齿轮(21)和第二啮合齿轮(22),所述操作部(1)包括操作杆(11),所述操作杆(11)与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固接以通过所述操作杆(11)的转动带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进行转动,所述螺纹轴(3)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固接,以能通过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带动所述螺纹轴(3)转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形成齿轮啮合,以将动力依次从所述操作杆(11)、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传递至所述螺纹轴(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杆(11)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具有第一中心轴孔,所述操作杆(11)穿设于所述第一中心轴孔中以与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形成固接;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具有第二中心轴孔,所述螺纹轴(3)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中心轴孔中以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形成固接;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为锥形齿轮,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也为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的中心轴线呈90°夹角,使得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与所述第二啮合齿轮(22)呈垂直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1)还包括摇杆(12),所述摇杆(12)连接于所述操作杆(11)的轴向一端,以能通过所述摇杆(12)的转动而带动所述操作杆(11)转动;所述第一啮合齿轮(21)、第二啮合齿轮(22)、螺纹轴(3)、运动部(4)、所述弹性结构(6)和所述作业部(7)为一组调整单元,所述调整单元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调整单元均与所述操作杆(11)相连以同时被所述操作杆(11)驱动,至少两个所述调整单元分别作用于所述轴承上的不同位置。
CN202321562041.0U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Active CN220475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2041.0U CN220475541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2041.0U CN220475541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5541U true CN220475541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80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2041.0U Active CN220475541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5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6267B (zh) 一种基于浮动弹簧的刚度连续可调关节
CN207019379U (zh) 用于冰箱升降搁物架的助力结构
CN107234632B (zh) 一种基于差动轮系的节能变刚度弹性关节
CN208557581U (zh) 一种超小型一体化伺服关节
CN107747615A (zh) 一种可以实现无级变速的机构
US20230296189A1 (en) Valve core transmission members, valve controllers, and valve control methods thereof
CN103244611B (zh) 一种机电控制cvt夹紧力可调机构
CN220475541U (zh) 一种能控制轴承预紧力的电机
CN201244925Y (zh) 压力机的无级可变行程装置
CN203779887U (zh) 一种适用于大中型回转头压力机用伺服电机动力头
CN204138869U (zh) 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卷曲装置
CN207848337U (zh) 一种无级变速机构
CN201723671U (zh) 螺旋轴调速装置
CN216666300U (zh) 一种精确控制转速的负载限制器
CN109404409A (zh) 一种能够消除传动间隙的开槽六方传动轴结构
CN210949704U (zh) 一种中心距可调的齿轮传动机构
CN205614698U (zh) 一种刚度可调的机器人弹性关节
CN101696720B (zh) 斜盘导杆式无级变速器
CN209502633U (zh) 曲率半径可调的渐进式四辊卷板机
CN205035620U (zh) 缝纫机传动机构
CN113858040A (zh) 数字化浮动磨抛主轴
CN201836260U (zh) 推杆式amt离合器执行机构
CN208681588U (zh) 一种应用于scara机器人的皮带松紧调节机构
CN201534619U (zh) 带灌装量自动调节机构的转阀泵灌装装置
CN217198334U (zh) 一种打靶车用自动转向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