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72926U -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 Google Patents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72926U
CN220472926U CN202321729503.3U CN202321729503U CN220472926U CN 220472926 U CN220472926 U CN 220472926U CN 202321729503 U CN202321729503 U CN 202321729503U CN 220472926 U CN220472926 U CN 220472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rod
test fixture
frame body
limi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295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树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aoda Eternal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Gaoda Eternal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Gaoda Eternal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Gaoda Eternal Plas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295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72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72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72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Use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所述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包括支架、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支架的承托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承托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承托架包括架体、两个转轴、两个承托板以及县委机构,所述架体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两个所述转轴转动配合于所述架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承托板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转轴;所述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架体,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伸缩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维持所述承托板的水平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通过将塑料桶提升至高处后摔下,方便根据塑料桶内液体的容积测试不同情况下的塑料桶抗摔性能。

Description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制品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塑料桶在生产完毕后,对于主要承装液体的塑料桶在灌装后进行搬运、运输或使用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堆摞不稳倾倒、吊装时掉落,如果塑料桶的自身强度没有达标,虽然在密闭性检测过程中可以达标,但是在使用的时候磕碰破裂,发生液体泄漏可能会引发重大事故,并且给买家和卖家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现有生产厂家会在塑料桶生产完毕后,会从成品中随机选取该批次的某几个产品,通过人工投摔进行测试,该测试过程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低;并且在进行投摔测试过程中,不同人的用力大小以及习惯不同,无法形成真实的测试结果进行参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旨在解决现有塑料桶的抗摔试验主要依靠人工,不仅费时费力,且效率较低;不同人进行测试过程中习惯不同,无法形成真实的测试结果进行参考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支架、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支架的承托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承托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承托架包括:
架体,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并位于所述支架的前侧,所述架体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两个转轴,转动配合于所述架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转轴相互平行,每个所述转轴靠近所述架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
两个承托板,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两个所述承托板拼合形成用于承托塑料桶的承托区域;
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架体,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伸缩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维持所述承托板的水平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架体的后侧还设有两个滑套,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气缸,固设于所述架体,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朝前延伸,所述活塞杆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滑套的轴向;
连接杆,中部固设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活塞杆垂直设置;
两个插杆,分别固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插杆插设于所述滑套内,且与所述滑套滑动配合,所述插杆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的后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所述插杆用于伸出于所述滑套并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的后端设有摆杆,所述摆杆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摆杆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所述插杆用于伸出于所述滑套并抵接于所述摆杆的底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的后端还设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间隔位于所述摆杆的后侧,且与所述摆杆呈锐角设置;
所述支架的底部还设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处于所述复位杆的正下方,所述复位机构的顶部用于顶起所述复位杆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摆杆转动至所述插杆的顶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立杆,以及转动配合于所述立杆上的滚轮,所述立杆的底端固设于所述支架,所述滚轮设于所述立杆的顶端;
所述复位杆下行时接触于所述滚轮的外周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吊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
牵引绳,一端绕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绕过所述吊轮的顶部与所述架体固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的底部还设有压紧轮,所述牵引绳从压紧轮的底部穿过,并向上延伸绕过所述吊轮后与所述架体固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架体上还设有行走轮,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行走轮配合的滑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架上设有高度标识刻度,所述架体的后侧设有对应于所述高度标识刻度的指针。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测试过程中,分别对空桶、承装不同容积的塑料桶进行测试,测试前承托架处于最底部,此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承托板处于水平状态,将塑料桶放置在承托区域后,启动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承托架上升到适当的高度,限位机构上的第二限位部解除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此时承托板由于重力作用旋转打开,塑料桶掉落,观察掉落后塑料桶的外观质量,以及是否有明显破裂、泄漏等情况。本实用新型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通过将塑料桶提升至高处后摔下,观察塑料桶的外观质量,方便根据塑料桶内液体的容积测试不同情况下的塑料桶抗摔性能,并且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承托架上升,高度可随意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采用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与图3视角相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采用的承托板和转轴的运动状态示意图(图1的左视视角)。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架;11-吊轮;12-压紧轮;13-调节架;14-固定轴;15-支杆;16-底座;17-横杆;19-高度标识刻度;
20-承托架;21-架体;211-行走轮;212-指针;22-转轴;23-承托板;24-限位机构;241-气缸;242-连接杆;243-插杆;25-滑套;26-固定板;261-插接孔;27-摆杆;28-复位杆;29-行走架;
30-第一驱动机构;31-电机;32-牵引绳;
40-复位机构;41-立杆;42-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前”和术语“后”均与图1中标识的“前”和“后”对应。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进行说明。所述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包括支架10、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于支架10的承托架20,以及用于带动承托架20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0;承托架20包括架体21、两个转轴22、两个承托板23以及限位机构24,架体21滑动连接于支架10,并位于支架10的前侧,架体21与第一驱动机构30传动连接;两个转轴22转动配合于架体21的相对两侧,两个转轴22相互平行,每个转轴22靠近架体21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两个承托板23分别固接于两个转轴22,两个承托板23拼合形成用于承托塑料桶的承托区域;限位机构24设于架体21,限位机构24包括沿前后方向伸缩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用于与第一限位部配合以维持承托板23的水平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测试过程中,分别对空桶、承装不同容积的塑料桶进行测试,测试前承托架20处于最底部,此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承托板23处于水平状态,将塑料桶放置在承托区域后,启动第一驱动机构30,第一驱动机构30带动承托架20上升到适当的高度,限位机构24上的第二限位部解除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此时承托板23由于重力作用旋转打开,塑料桶掉落,观察掉落后塑料桶的外观质量,以及是否有明显破裂、泄漏等情况。本实用新型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通过将塑料桶提升至高处后摔下,观察塑料桶的外观质量,方便根据塑料桶内液体的容积测试不同情况下的塑料桶抗摔性能,并且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带动承托架20上升,高度可随意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机构2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3及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3及图5,架体21的后侧还设有两个滑套25,限位结构包括气缸241、连接杆242以及两个插杆243,气缸241固设于架体21,气缸241的活塞杆朝前延伸,活塞杆的轴向平行于滑套25的轴向;连接杆242中部固设于气缸241的活塞杆的端部,连接杆242与活塞杆垂直设置;两个插杆243分别固设于连接杆242的两端,两个插杆243插设于滑套25内,且与滑套25滑动配合,插杆243形成第二限位部。
承托板23处于水平的状态时,插杆243伸出于滑套25外并与的第一限位部配合,此时塑料桶放置在承托板23上可防止掉落,待承托板23带动塑料桶提升至一定的高度后,气缸241启动,活塞杆带动插杆243缩入滑套25内,解除与第一限位部的配合关系,承托板23在自身重力下带动转轴22旋转,使得塑料桶掉落。该过程中通过气缸241上的活塞杆带动第一限位部伸出滑套25,以便与第一限位部配合或解除,操作方便。
容易理解的是,由于连接杆242处于两个滑套25的前侧,连接杆242带动插杆243在滑套25内滑动的过程中,当连接杆242抵接在滑套25的前端,此时插杆243无法继续向后移动,因此连接杆242还起到了限制插杆243向后移动距离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一种具体配合方式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5,转轴22的后端设有固定板26,固定板26的板面垂直于转轴22的轴向,固定板26上设有插接孔261,插接孔261形成第一限位部;插杆243用于伸出于滑套25并与插接孔261插接配合。当承托板23处于水平状态时,固定板26上的插接孔261与滑套25沿前后方向对应,气缸241上的活塞杆带动插杆243伸出于滑套25后,插杆243插入插接孔261内,实现与固定板26的配合,进而限制与固定板26连接的转轴22继续转动;当插杆243缩回滑套25内后,固定板26解除固定,并随转轴22转动,以使两个承托板23下垂打开。该配合方式只有当固定板26的插接孔261与滑套25刚好前后对应的时候(即承托板23刚好处于水平状态时),才能实现插杆243与插接孔261的配合,保证承托板23的水平姿态,防止塑料桶放置在承托板23上后自行倾倒掉落。
具体地,插接孔261可沿弧形路径间隔设有多个,多个插接孔261对应的承托板23状态只要保证能平稳承托塑料桶不掉落即可,插接孔261的数量增多,插杆243的配合选择也就越多,操作更加灵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3及图6,转轴22的后端设有摆杆27,摆杆27垂直于转轴22的轴向,摆杆27形成第一限位部;插杆243用于伸出于滑套25并抵接于摆杆27的底端。已知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没有配合的情况下,由于承托板23的自重,可带动转轴22转动以实现承托板23从水平状态变化为竖直状态;当承托板23处于水平的时候(如图6实线部分所示状态),插杆243伸出于滑套25,摆杆27搭接在插杆243的顶部,此时由于插杆243的限位,可防止承托板23由于自重带动转轴22转动;当插杆243缩回滑套25内后,解除了插杆243对摆杆27的限制,此时承托板23向下摆动,带动转轴22和摆杆27同时转动(如图6虚线部分所示状态)。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只要摆杆27处于插杆243的上方,即可调节插杆243伸出于滑套25,待摆动随转轴22旋转至插杆243上方时即可自动实现限位,相比于插杆243需要与插接孔261定位的情况,该结构更加方便操作,解决了插杆243与插接孔261不好对准的难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架1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3及图6,转轴22的后端还设有复位杆28,复位杆28间隔位于摆杆27的后侧,且与摆杆27呈锐角设置,支架10的底部还设有复位机构40,复位机构40处于复位杆28的正下方,复位机构40的顶部用于顶起复位杆28带动转轴22转动,以使摆杆27转动至插杆243的顶部。承托板23处于水平状态时,摆杆27搭接在插杆243的顶部,摆杆27的位置正转锐角角度后即复位杆28的位置。
具体实施时,当承托板23在顶部摆动打开后,第一驱动机构30带动承托架20下落,由于复位机构40与复位杆28上下对应,摆杆27处于复位杆28的前侧,因此当承托架20下落至复位杆28与复位机构40顶部接触的时候,摆杆27与复位机构40不相互干涉,当承托架20继续下落时,复位机构40持续顶在复位杆28的底部,使得复位杆28带动转轴22旋转,以使转轴22带动插杆243旋转至滑套25的顶部,此时可驱动插杆243伸出,承托架20再次向上移动的时候,摆杆27自动搭接在插杆243上方。
本实施例结构通过设置复位机构40,可在承托架20下落的时候,实现承托板23的自动复位(恢复水平状态),代替了每次承托架20下落需要手动恢复承托板23至水平的操作,减少人工干预,省时省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复位机构4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6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3及图6,复位机构40包括立杆41,以及转动配合于立杆41上的滚轮42,立杆41的底端固设于支架10,滚轮42设于立杆41的顶端;复位杆28下行时接触于滚轮42的外周面。滚轮42的轴向平行于转轴22的轴向。
当承托架20下落至一定高度时,复位杆28抵接至滚轮42,随后承托架20继续下落,滚轮42顶在复位杆28的下方,且在复位杆28与滚轮42摩擦力带动下滚轮42旋转,如果立杆41的顶部不设置滚轮42,则在承托架20下滑过程中,立杆41的顶端直接与复位杆28摩擦接触,容易由于摩擦力较大影响插杆243的复位,通过设置滚轮42不仅减小了摩擦力,保证了插杆243的顺利复位,还可延长了复位杆28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驱动机构3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支架10的顶部设有吊轮11,第一驱动机构30包括电机31和牵引绳32,牵引绳32一端绕设于电机31的输出轴,另一端绕过吊轮11顶部与架体21固接。电机31设于支架10的底部,则牵引绳32是从底部向上延伸绕过吊轮11顶部后又向下延伸与承托架20连接,电机31启动时,通过控制电机31输出轴的正转和反转,实现牵引绳32的卷绕和放开,进而实现承托架20的上升和下降,省时省力,方便操作。
具体地,可在支架10的底部或者远程设置操作台,操作台上分别有控制电机31和气缸241的按钮,人工直接通过按钮控制电机31(调节承托架20的升降)以及气缸241(控制承托板23的打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架10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至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1至图5,支架10的底部还设有压紧轮12,牵引绳32从压紧轮12的底部穿过,并向上延伸绕过吊轮11顶部后与架体21固接。电机31设于支架10的底部,绕设在电机31输出轴上的牵引绳32直接向上延伸绕过吊轮11的话,输出轴在放开牵引绳32时牵引绳32容易晃动,通过设置压紧轮12,可保持牵引绳32持续处于收紧状态,防止晃动产生的噪音,也提高了安全等级。
具体地,支架10的底部设有调节架13,压紧轮12转动配合于调节架13,调节架13上具有可上下移动的固定轴14(固定轴14的轴向分别垂直于电机31输出轴的轴向和上下方向),压紧轮12转动配合于固定轴14,通过固定轴14的上下调节可实现压紧轮12的上下调节,方便调节压紧轮12对牵引绳32的张紧程度。可选的,支架10的顶部也可设置调节架13,调节架13对吊轮11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架体2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3及图5,架体21上还设有行走轮211,支架10上设有与行走轮211配合的滑轨。由于架体21在实验时需要往复上下移动,通过设置行走轮211与支架10上的滑轨配合,不仅保证架体21的上下移动过程更加稳定,也降低了架体21晃动造成塑料桶掉落的风险;行走轮211与滑轨之间的配合,减小了架体21与支架10之间的摩擦,降低了电机31的能耗。
具体地,行走轮211在架体2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处于同一侧的两个行走轮211分别设于架体21的前后两侧,则滑轨与行走轮211一一对应设置,可保证架体21在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的稳定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架1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图3及图5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3及图5,支架10包括底座16以及固设于底座16顶部的四个支杆15,四个支杆15的位置连线形成矩形,沿前后方向相邻的两个支杆15之间、位于后侧的两个之间均连接有横杆17,底座16和四个支杆15围合形成用于承托架20上下滑动的通道。该实施例中的支架10结构较稳定,满足承托架20对不同塑料桶的载重需求。
容易理解的是,由于支架10上设有对应于行走轮211的滑轨,滑轨可设置在位于前侧的两个支杆15的后侧壁,和/或位于后侧的两个支杆15的前侧壁。
具体地,承托架20还包括行走架29,行走架29置于通道内,架体21固设于行走架29的前侧,行走架29的中部设有供牵引绳32贯穿的通槽,以防止行走架29在上下移动的时候与牵引绳32干涉。底座16上设有垫块,行走架29移动至最底部的时候,抵接在垫块上,避免行走架29与底座16撞击,降低噪音的同时延长使用寿命。该种情况下行走轮211直接安装在行走架29上,即间接安装于架体2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支架10与架体21的一种改进实施方式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结构。参见图1,支架10上设有高度标识刻度19,架体21的后侧设有对应于高度标识刻度19的指针212。试验过程中需要以高度作为变量对同一个塑料桶进行多次试验,例如在1.5m时进行一次抗摔测试,在2m时进行一次抗摔测试,通过观察架体21上的指针212对应支架10上的高度位置,可观察此时塑料桶处于的高度,方便对多次的测试数据进行记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沿上下方向滑动配合于所述支架的承托架,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承托架上下移动的第一驱动机构;
所述承托架包括:
架体,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架,并位于所述支架的前侧,所述架体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传动连接;
两个转轴,转动配合于所述架体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转轴相互平行,每个所述转轴靠近所述架体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部;
两个承托板,分别固接于两个所述转轴,两个所述承托板拼合形成用于承托塑料桶的承托区域;
限位机构,设于所述架体,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伸缩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维持所述承托板的水平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的后侧还设有两个滑套,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气缸,固设于所述架体,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朝前延伸,所述活塞杆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滑套的轴向;
连接杆,中部固设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端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活塞杆垂直设置;
两个插杆,分别固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两个所述插杆插设于所述滑套内,且与所述滑套滑动配合,所述插杆形成所述第二限位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后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板面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所述插杆用于伸出于所述滑套并与所述插接孔插接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后端设有摆杆,所述摆杆垂直于所述转轴的轴向,所述摆杆形成所述第一限位部;
所述插杆用于伸出于所述滑套并抵接于所述摆杆的底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后端还设有复位杆,所述复位杆间隔位于所述摆杆的后侧,且与所述摆杆呈锐角设置;
所述支架的底部还设有复位机构,所述复位机构处于所述复位杆的正下方,所述复位机构的顶部用于顶起所述复位杆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摆杆转动至所述插杆的顶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包括立杆,以及转动配合于所述立杆上的滚轮,所述立杆的底端固设于所述支架,所述滚轮设于所述立杆的顶端;
所述复位杆下行时接触于所述滚轮的外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顶部设有吊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
牵引绳,一端绕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另一端绕过所述吊轮的顶部与所述架体固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底部还设有压紧轮,所述牵引绳从压紧轮的底部穿过,并向上延伸绕过所述吊轮后与所述架体固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还设有行走轮,所述支架上设有与所述行走轮配合的滑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高度标识刻度,所述架体的后侧设有对应于所述高度标识刻度的指针。
CN202321729503.3U 2023-07-04 2023-07-04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Active CN220472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9503.3U CN220472926U (zh) 2023-07-04 2023-07-04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29503.3U CN220472926U (zh) 2023-07-04 2023-07-04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72926U true CN220472926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779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29503.3U Active CN220472926U (zh) 2023-07-04 2023-07-04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729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79560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卷扬机
CN110712958A (zh) 一种铝棒加热炉上棒装置
CN218088476U (zh) 一种用于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升降机
CN220472926U (zh)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CN116539268B (zh) 塑料桶高度抗摔测试工装
CN210943374U (zh) 一种垂直式上包机
CN216711480U (zh) 一种自动引导小车举升机构
CN214527886U (zh) 一种稳定升降防晃动的升降机及平台
KR20190001237U (ko) 로프 인양장치
KR100524663B1 (ko) 타워식 컨테이너 적재설비
CN109733896B (zh) 一种双导轨桶具翻转倾倒装置
JPH0826420A (ja) スタッカークレーンの昇降台駆動装置
CN208234472U (zh) 一种适用于工业车辆的电池存取结构
CN220116146U (zh) 一种升降搬运机构
CN113460239B (zh) 一种易逃生的海洋平台
KR102263264B1 (ko) 수직형 사료배합기의 배합사료물 투입장치
CN216334916U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柿子选果机
CN211003352U (zh) 一种铝棒加热炉上棒装置
CN219708898U (zh) 一种新型隔墙板吊装机
CN216272892U (zh) 一种轴承的升降装置
CN217176700U (zh) 一种井下煤矿用的安全提升机结构
CN217172637U (zh) 一种拉布机用上料装置
CN220501935U (zh) 一种用于收放钢管的装置
CN218539086U (zh) 一种具有防倾斜功能的提升架
CN214780289U (zh) 一种超薄壁无缝钢管吊装用吊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