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2537U - 背面焊接设备 - Google Patents

背面焊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62537U
CN220462537U CN202322259213.3U CN202322259213U CN220462537U CN 220462537 U CN220462537 U CN 220462537U CN 202322259213 U CN202322259213 U CN 202322259213U CN 220462537 U CN220462537 U CN 220462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welding
soldering
soldered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5921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勇
吴怀初
何龙翔
梁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echson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echson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echson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echson Automation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5921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62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62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62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面焊接设备,包括载盘、机架、两个翻转输送机构、中间输送线、产品治具及多个焊锡机器人,机架具有多个焊锡工位,多个所述焊锡工位包括起始工位、中间工位及末位工位;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分别设在起始工位和末位工位;中间输送线设在中间工位上且衔接在两个翻转输送机构之间;产品治具设在载盘上且适于装载被焊锡工件;多个焊锡机器人与多个焊锡工位一一对应,用以对所述被焊锡工件上的一个焊点进行焊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焊接设备,实现了对被焊锡工件的背面焊接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工件具备高度一致性,从而降低了次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实现了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生产。

Description

背面焊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背面焊接设备。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与铜片焊接是一项要求极高的工艺,涉及到工人的技术水平、焊接环境以及产品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在过去的汽车生产中,汽车薄膜电容与铜片的焊接任务通常由熟练的工人来完成。然而,这种传统的手工焊接方式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需要考虑到焊点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对工人高水平的焊接技术要求。特别是在汽车薄膜电容在高电压和高电流条件下进行充放电时,焊点的质量对于电容器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焊点必须保持光滑、平整、饱满,并且绝不能出现虚焊现象,以避免电容器在工作时产生问题。
此外,焊点的高度被限制在≤2.5mm以内,而且焊锡的时间也受到严格的控制,以确保焊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然而,手工焊接的过程受到工人技能水平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焊点质量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产品的一致性和品质。因此,手工焊接方式往往难以保证高产量和低次品率。此外,这类产品需要在正面和背面均进行焊接,在人工操作中,对于背面焊接而言,操作繁琐,难度较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面焊接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焊接设备,包括:
载盘;
机架,所述机架具有多个焊锡工位,多个所述焊锡工位包括起始工位、至少一个中间工位及末位工位;
两个翻转输送机构,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的一个设在所述起始工位,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末位工位;每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被构造成能够对所述载盘进行正反面的翻转并将所述载盘向下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
中间输送线,所述中间输送线设在所述中间工位上,且所述中间输送线的起始端与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的一个衔接,所述中间输送线的终止端与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的另一个衔接,用以接收上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的所述载盘并向下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
产品治具,所述产品治具设在所述载盘上且适于装载被焊锡工件;
多个焊锡机器人,多个所述焊锡机器人与多个所述焊锡工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焊锡机器人配置在对应的所述焊锡工位上,用以对所述被焊锡工件上的一个焊点进行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面焊接设备,被焊锡工件进入起始工位,可以通过翻转输送机构翻转,使得背面朝上,再利用焊锡机器人对其上的焊点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在进入至中间输送线并输送至中间工位,利用焊锡机器人对其上的焊点进行焊接,最后进入至末位工位并利用焊锡机器人对其上的焊点进行焊接,完成焊接后,再通过翻转输送机构翻转,使其恢复正面朝上,并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或取出即可,如此,实现了对被焊锡工件的背面焊接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焊锡机器人的应用使得焊接过程准确度更高,且具备高度一致性,从而降低了次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对工人焊接技术的依赖,实现了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生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背面焊接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翻转输送机构包括:
翻转架,所述翻转架可枢转地架设在所述焊锡工位上;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设在所述翻转架上,用以输送所述载盘;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翻转架连接,用以驱动翻转架绕水平轴线枢转,以使所述传送装置及载盘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组传送带和第二驱动装置,两组所述传送带相对设在所述翻转架的两侧,每组所述传送带包括两个传送带,两个所述传送带上下相对布置并限定出适于载放所述载盘的传送间隙;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翻转架上,用以驱动所述传送带转动,以输送所述载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起始工位上还设有衔接传送机构,所述衔接传送机构位于所述翻转输送机构的进料侧,用以将所述载盘传送至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产品治具包括:
治具座,所述治具座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载盘上,所述治具座的顶面适于载放所述被焊锡工件;
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治具座的上方,并通过第一快速夹具压紧在所述被焊锡工件上,且所述压板上具有镂空窗口,用以显露出所述被焊锡工件上的待焊接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多个CCD视觉装置,多个所述CCD视觉装置与多个所述焊锡工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CCD视觉装置设在对应的所述焊锡工位的上方,用以检测对所述被焊锡工件的焊点进行检测定位以及对焊接完成后的被焊锡工件质量进行视觉检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焊锡机器人包括:
多轴机械手,所述多轴机械手配置所述焊锡工位上方;
焊枪组件,所述焊枪组件设在所述多轴机械手的执行末端;
破锡器,所述破锡器设在所述多轴机械手上,用以对锡丝进行破锡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焊枪组件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多轴机械手的执行末端;
弧形滑板,所述弧形滑板具有弧形滑槽;
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穿过所述弧形滑槽,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弧形滑板与所述固定座锁紧或释放,当所述弧形滑板被释放时,所述弧形滑板在所述弧形滑槽的引导可滑动;
焊头座,所述焊头座固定在所述弧形滑板上且随所述弧形滑板滑动;
烙铁头,所述烙铁头设在所述焊头座上;
导管夹具,所述导管夹具设在所述焊头座上,用以夹持出锡导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多轴机械手上设有排烟装置,所述排烟装置邻近所述焊枪组件,用以抽吸焊锡过程中的烟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焊锡工位还设有洁咀器,用以对所述焊枪组件上的残余锡液进行清除。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中起始工位对应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中起始工位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中翻转输送机构、载盘、产品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中中间工位对应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中中间工位上中间输送线、载盘、产品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中载盘、产品治具(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中载盘、产品治具的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背面焊接设备中焊枪组件和排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载盘;
20、机架;
P201、起始工位;
P202、中间工位;
P203、末位工位;
30、翻转输送机构;
301、翻转架;
302、传送装置;
3021、传送带;
3022、第二驱动装置;
303、第一驱动装置;
304、锁止机构;
31、衔接传送机构;
40、中间输送线;
50、产品治具;
501、治具座;
502、压板;
503、第一快速夹具;
504、第二快速夹具;
505、第三快速夹具;
60、焊锡机器人;
601、多轴机械手;
602、焊枪组件;
6021、固定座;
6022、弧形滑板;
H602、弧形滑槽;
6023、焊头座;
6024、烙铁头;
6025、导管夹具;
603、破锡器;
70、CCD视觉装置;
80、洁咀器;
90、被焊锡工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面焊接设备。
参照图1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面焊接设备,包括载盘10、机架20、两个翻转输送机构30、中间输送线40、产品治具50及多个焊锡机器人60。
具体地,载盘10用于承载安装产品治具50。载盘10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或工程塑料材质制成,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示例性地,载盘10上可以设置支撑结构、定位结构,用于固定产品治具50,确保产品治具50能够正确可靠地安装。载盘10的平面尺寸及形状,根据需要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被焊锡工件90。
产品治具50设在所述载盘10上且适于装载被焊锡工件。该产品治具50是用于固定和定位待焊接工件的装置。该产品治具50通常由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成。产品治具50上可以设置夹紧装置等,用于将被焊锡工件压紧在产品治具50上。此外,该产品治具50通常是可更换的,以适应不同尺寸和类型的被焊锡工件90。
机架20是整个设备的主要支撑结构,其结构通常为刚性框架。机架20具有多个焊锡工位,多个所述焊锡工位包括起始工位P201、至少一个中间工位P202及末位工位P203。中间空位的数量取决于被焊锡工件90的焊点数量。载盘10能够在两个翻转输送机构30、中间输送线40的输送下在依次移送至各个焊锡工位。
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30中的一个设在所述起始工位P201,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30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末位工位P203。每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30被构造成能够对所述载盘10进行正反面的翻转并将所述载盘10向下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
翻转输送机构30被设计成能够将载盘10翻转,使其背面朝上,以便在焊接过程中能够让焊锡机器人60对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进行焊接。在自动化系统中,被焊锡工件90通常是正面朝上,例如可以利用正面焊机设备对被焊锡工件90的正面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被焊锡工件90进入至该背面焊接设备的起始工位P201,利用起始工位P201上的翻转输送机构30,可以将载盘10翻转,使得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朝上,以便于焊锡机器人60对其背面进行焊接。而在末位工位P203中,当利用该工位上的焊锡机器人60对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上最后一个焊点进行焊接完成后,可以利用末位工位P203的翻转输送机构30将载盘10翻转复位,使得被焊锡工件90的正面恢复朝上,以便于进入后续工艺或直接取出。
中间输送线40设在所述中间工位P202上,且所述中间输送线40的起始端与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30中的一个衔接,所述中间输送线40的终止端与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30中的另一个衔接,用以接收上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的所述载盘10并向下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也即是,起始工位P201的载盘10可以在焊接完成后被翻转输送机构30输送至中间输送线40上,中间输送线40将其输送至中间工位P202,并利用焊锡机器人60对其上的被焊锡工件90进行焊接。在焊接完成后,中间输送线40将载盘10输送至末位工位P203,依次实现各个焊锡工位的连续流动输送。
该中间输送线40可以采用倍速链输送线、滚筒输送线、链板式输送线、皮带输送线/同步带输送线、平顶链输送线、柔性链板输送线、网带式输送线等。
多个所述焊锡机器人60与多个所述焊锡工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焊锡机器人60配置在对应的所述焊锡工位上,用以对所述被焊锡工件上的一个焊点进行焊接。焊锡机器人60是一种用于对被焊锡工件进行自动化焊接的机器人。每个焊锡工位配置一个焊锡机器人60,当载盘10运行到某个焊锡工位时,相应的焊锡机器人60就会启动,对载盘10上的被焊锡工件进行自动化的焊接操作。如此,每个被焊锡工件上的多个焊点就可以在不同的焊锡工位上分别完成焊接,从而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质量。
下面简单描述该背面焊接设备的工作流程:
准备工作:首先,操作人员将被焊锡工件90安装到产品治具50上,然后将产品治具50放置在载盘10上,此时,被焊锡工件90的正面朝上。可以理解的是,在自动化焊锡系统中。该背面焊接设备可以与背面焊接设备对接配合,也即是,该背面焊接设备配置的背面焊接设备的输出端。正面焊机设备对被焊锡工件90的正面焊接完成后,被焊锡工件90自动进入至该背面焊接设备的起始工位P201。
工件翻转:在起始工位P201,翻转输送机构30被触发,将载盘10翻转,使得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朝上,确保焊接机器人能够对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进行焊接。
背面焊接:载盘10进入第一个焊锡工位(即起始工位P201),该起始工位P201的焊锡机器人60根据预设的焊接程序,对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上的焊点进行自动化焊接。
中间工位P202焊接:在起始工位P201完成一个焊点的焊接后,载盘10被起始工位P201的翻转输送机构30继续输送到中间输送线40。中间输送线40将载盘10移动到中间工位P202,该中间工位P202的焊锡机器人60对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上的另一个焊点进行焊接。当中间工位P202有多个时,该步骤重复进行,直到所有需要焊接的多个焊点都完成焊接。
末位工位P203焊接:中间输送线40将载盘10移动到末位工位P203,该末位工位P203的焊锡机器人60对被焊锡工件90背面上的最后一个焊点进行焊接。
工件复位:在末位工位P203完成焊接后,该末位工位P203的翻转输送机构30被触发,将载盘10翻转,使被焊锡工件90恢复正面朝上。然后,载盘10被送出背面焊接设备,完成焊接流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面焊接设备,被焊锡工件90进入起始工位P201,可以通过翻转输送机构30翻转,使得背面朝上,再利用焊锡机器人60对其上的焊点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在进入至中间输送线40并输送至中间工位P202,利用焊锡机器人60对其上的焊点进行焊接,最后进入至末位工位P203并利用焊锡机器人60对其上的焊点进行焊接,完成焊接后,再通过翻转输送机构30翻转,使其恢复正面朝上,并输送至下一道工序或取出即可,如此,实现了对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焊接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焊锡机器人60的应用使得焊接过程准确度更高,且具备高度一致性,从而降低了次品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了对工人焊接技术的依赖,实现了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的生产。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翻转输送机构30包括翻转架301、传送装置302及第一驱动装置303,翻转架301可枢转地架设在所述焊锡工位上。翻转架301是一种用于支撑和翻转传送装置302和载盘10的结构件。翻转架301可以采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翻转架301可以采用框架式或其他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保证其能够稳定地支撑传送装置302和载盘10,并且能够顺利地进行翻转运动。
传送装置302设在所述翻转架301上,用以输送所述载盘10。传送装置302是一种用于在翻转架301上输送载盘10的装置。传送装置302可以采用传送带3021、传送链或其他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保证其能够平稳地输送载盘10即可。
第一驱动装置303与所述翻转架301连接,用以驱动翻转架301绕水平轴线枢转,以使所述传送装置302及载盘10翻转。第一驱动装置303是一种用于驱动翻转架301进行翻转运动的装置。第一驱动装置303可以采用电机等形式的结构,驱动翻转架301能够绕水平轴线快速而准确地进行翻转运动。第一驱动装置303与翻转架301连接,可以采用齿轮、链条、皮带或其他形式的传动方式,只要能够保证其能够有效地将驱动力传递给翻转架301。
在该焊接设备工作过程中,当载盘10进入起始工位P201后,第一驱动装置303启动,使得翻转架301绕水平轴线进行180°的旋转运动。由于传送装置302安装在翻转架301上,因此传送装置302也会随之进行180°的旋转运动。由于载盘10被传送装置302牢牢地固定住,因此载盘10也会随之进行180°的旋转运动。如此,实现了对载盘10及其上被焊锡工件90的正反面的翻转。当需要将载盘10恢复原来的方向时,只需再次启动第一驱动装置303,使得翻转架301绕水平轴线反向旋转180°即可。而需要传送时,例如载盘10翻转至背面朝上,在利用焊锡机械手对被焊锡工件90上的焊点进行焊接完成后,传送装置302启动,将载盘10向中间输送线40传送。
在本实施例中,该翻转输送机构30可以利用第一驱动装置303驱动翻转架301绕水平轴线进行180°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载盘10及其上被焊锡工件90的正反面的快速翻转,为背面焊接提供方便。此外,该翻转输送机构30可以利用传送装置302在翻转架301上平稳地输送载盘10,确保焊接的连续作业,提高效率。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传送装置302包括两组传送带3021和第二驱动装置3022,两组所述传送带3021相对设在所述翻转架301的两侧,每组所述传送带3021包括两个传送带3021,两个所述传送带3021上下相对布置并限定出适于载放所述载盘10的传送间隙;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022固定在所述翻转架301上,用以驱动所述传送带3021转动,以输送所述载盘10。
当载盘10进入传送间隙中时,该载盘10就会被上下两个传送带3021牢牢地夹住,不会因为翻转运动而脱落或移位。第二驱动装置3022可以采用电机或其他形式的结构,第二驱动装置3022固定在翻转架301上,可以采用齿轮、链条、皮带或其他形式的传动方式驱动传送带3021旋转。
在焊接作业过程中,第二驱动装置3022启动,载盘10进入起始工位P201的两组传送带3021中,而第二驱动装置3022驱动两组传送带3021同步转动。由于载盘10被上下两个传送带3021牢牢地夹住,因此,利用传送带3021与载盘10之间的摩擦力驱动载盘10移动,如此,实现了对载盘10及其上被焊锡工件90的平稳输送。当需要将载盘10从一个焊锡工位输送到另一个焊锡工位时,只需控制第二驱动装置3022使得传送带3021按照预设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转动即可。
本实施例中,该传送装置302采用每组传动带采用上下相对布置的两个传送带3021,可以将载盘10牢牢地夹持在传送间隙中,无论是在翻转前后或是在翻转过程中,都能够保证载盘10不会脱落或移位,确保焊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起始工位P201上还设有衔接传送机构31,所述衔接传送机构31位于所述翻转输送机构30的进料侧,用以将所述载盘10传送至所述翻转输送机构30中。
衔接传送机构31是一种用于将载盘10从上游工序或设备输送到翻转输送机构30的装置。衔接传送机构31可以采用滚筒、皮带、链条或其他形式的结构,只要能够保证其能够平稳地输送载盘10,并且能够与翻转输送机构30对接配合。
当载盘10从上游工序或设备出来时,就会被衔接传送机构31接收,并且沿着衔接传送机构31向翻转输送机构30移动。当载盘10到达翻转输送机构30时,它就会被翻转架301上的传送装置302接收,并且进入到翻转架301中,如此,就实现了对载盘10的顺利衔接和输送。此外,当载盘10从上游工序或设备出来时,载盘10的正面是朝上的,例如可以利用正面焊机设备对被焊锡工件90的正面进行焊接。当载盘10被衔接传送机构31输送到翻转输送机构30时,载盘10仍然保持正面朝上。此时,为了对被焊锡工件90的背面进行焊接,就需要利用第一驱动装置303驱动翻转架301进行180°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载盘10及其上被焊锡工件90的正反面的翻转。
本实施例实现了载盘10的顺利衔接,该衔接传送机构31可以将载盘10从上游工序或设备平稳地输送到翻转输送机构30中,无需人工干预或调整,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此外,该衔接传送机构31可以实现对载盘10的连续输送,使得设备能够无缝地进行正反面焊接,提高了设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产品治具50包括治具座501和压板502,治具座501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载盘10上,所述治具座501的顶面适于载放所述被焊锡工件。治具座501是一个承载和固定被焊锡工件90的基础结构,其可拆卸固定在载盘10上,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被焊锡工件。治具座501的顶面被设计成适于放置被焊锡工件,确保它们在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例如治具座501的顶面设置定位结构,对被焊锡工件进行定位。
压板502位于所述治具座501的上方,并通过第一快速夹具503压紧在所述被焊锡工件上,且所述压板502上具有镂空窗口,用以显露出所述被焊锡工件上的待焊接区域。这种设计确保被焊锡工件在焊接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位置,以获得精确和高质量的焊点。通过压板502上的镂空窗口可以看到被焊接区域,即焊点将要形成的位置,以便于多轴焊锡机械手对被焊接区域的焊点位置进行焊接。
在焊接之前,先将治具座501安装在载盘10上,然后将被焊锡工件放置在治具座501的顶面上。再将压板502通过第一快速夹具503被压紧在被焊锡工件上。确保了被焊锡工件的稳定性,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移位。载盘10通过翻转输送机构30、中间输送线40输送至各个焊锡工位,对应的焊锡机器人60会开始工作。焊锡机器人60定位到被焊锡工件上的焊点位置,并进行焊接操作。
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产品治具50,实现了高效、稳定和精确的多点、大焊盘焊接过程。治具座501的拆卸和更换使得该焊接设备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被焊锡工件,而压板502的设计和镂空窗口则保证了焊接的精确性和可视性。
参照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治具座501上设有用于将被焊锡工件90侧向压紧的第二快速夹具504,如此,方便通过第二快速夹具504将被焊锡工件90在水平方向上压紧固定。而第一快速夹具503在竖向上将压板502和治具座501固定,如此,可以快速地将治具座501及被焊锡工件90在水平方向和竖向两个方向上快速固定,操作简单方便。
较佳地,载盘10上设有第三快速夹具505,通过第三快速夹具505方便将治具座501快速固定至载盘10上。
参照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背面焊接设备还包括多个CCD视觉装置70,多个所述CCD视觉装置70与多个所述焊锡工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CCD视觉装置70设在对应的所述焊锡工位的上方,用以检测对所述被焊锡工件90的焊点进行检测定位以及对焊接完成后的被焊锡工件90质量进行视觉检查。CCD视觉装置70是一个高精度的光学检测系统,一般由CCD摄像头、光源、图像处理单元等组成。主要用于焊点定位和焊后质量检查。
本实施例的焊接设备的具体焊接过程中,载盘10依次移送至各个焊锡工位。每个焊锡工位上方都设有一个CCD视觉装置70,用于焊点定位和焊后质量检查。
当载盘10到达某个焊锡工位时,CCD视觉装置70被激活。它捕捉被焊锡工件90上的焊点图像,并通过图像处理单元对焊点进行分析,以精确定位焊点的位置。相应的焊锡机器人60被启动,定位到被焊锡工件90上的焊点位置。焊锡机器人60对焊点进行加热,使焊点中的锡熔化并附着在被焊锡工件90上,形成一个光滑、平整和饱满的焊点。通过控制每个焊点的焊接时间和温度,以确保焊接质量。
在焊接完成后,CCD视觉装置70进行焊后质量检查。它对被焊锡工件90进行全面的视觉检查,识别潜在的焊接缺陷,如虚焊、气泡等。如果发现问题,系统可以进行标记或报警。
本实施例中,通过CCD视觉装置70的使用,不仅实现了焊点的高精度检测和定位,还能在焊接完成后进行质量的视觉检查。此外,在保证焊接质量和产品一致性的同时,增强了对产品质量的监控,提高了生产线的可靠性。
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焊锡机器人60包括多轴机械手601、焊枪组件602及破锡器603,多轴机械手601配置所述焊锡工位上方。多轴机械手601具有多个枢转关节组成,可以在多个方向上自由运动,进而实现在焊锡工位的空间范围内自由运动,能够精确定位到被焊锡工件90的焊点,确保了焊接过程的精准操作。
焊枪组件602设在所述多轴机械手601的执行末端。焊枪组件602在多轴机械手601的驱动下可以精确移动至被焊锡工件90上的焊点位置。其能够加热锡丝并将其熔化,然后将熔化的锡传递到被焊锡工件90上,实现焊点的形成。
破锡器603设在所述多轴机械手601上,用以对锡丝进行破锡处理。具体的,该破锡器603可以在锡丝上压出小孔,从而改善焊接环境,增强焊料的可焊性及流动性,防止“锡爆”现象的产生。可以理解的是,破锡器603的结构及原理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其主要是利用刀状齿轮在锡丝上压出小孔,在此不作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焊锡机器人60具备多轴机械手601、焊枪组件602和破锡器603,锡丝通过破锡器603之后接入至焊枪组件602,通过它们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对被焊锡工件90的准确焊接和焊点质量的控制。而破锡器603改善了焊接环境,也进一步提高了焊接质量。
参照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焊枪组件602包括固定座6021、弧形滑板6022、螺栓组件、焊头座6023、烙铁头6024及导管夹具6025,固定座6021固定在所述多轴机械手601的执行末端。
弧形滑板6022具有弧形滑槽H602。螺栓组件穿过所述弧形滑槽H602,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弧形滑板6022与所述固定座6021锁紧或释放,当所述弧形滑板6022被释放时,所述弧形滑板6022在所述弧形滑槽H602的引导可滑动。
也即是,该弧形滑槽H602的设计使得弧形滑板6022可以在固定座6021上滑动,从而实现对焊头座6023、烙铁头6024以及导管夹具6025的角度和方向的调节。而通过调整螺栓组件的状态,可以固定或释放弧形滑板6022,从而实现对焊头座6023等部件的角度调整。例如在需要调节焊头座6023等部件的角度时,可以先松开螺栓组件,使得弧形滑板6022相对于固定座6021可以滑动。再滑动调节该弧形滑板6022,在滑动至合适的位置之后,再重新锁紧螺栓组件。
焊头座6023固定在所述弧形滑板6022上且随所述弧形滑板6022滑动。烙铁头设在所述焊头座6023上。导管夹具6025设在所述焊头座6023上,用以夹持出锡导管。烙铁头用于焊接过程中加热锡丝,烙铁头加热焊料使之熔化,并将熔化的焊料传递到被焊锡工件90上,实现焊点的形成。出锡导管负责将破锡器603输出的锡丝引出至贴近烙铁头的位置,并在烙铁头6024加热融化之后转移到被焊锡工件90上。导管夹具6025夹持出锡导管,确保出锡导管的稳定位置,从而确保焊点形成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焊枪组件602实现了对焊点的精准加热和焊接操作。弧形滑板6022的设计使得焊头座6023和导管夹具6025的角度和方向可以随着焊点的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被焊锡工件90、焊接工艺的要求。
参照图5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多轴机械手601上设有排烟装置61,所述排烟装置61邻近所述焊枪组件602,用以抽吸焊锡过程中的烟雾。排烟装置61可以是一个风机、吸风装置或其他形式的排气系统,其目的是在焊接过程中即时将产生的烟雾抽出,防止其在焊接区域蔓延。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焊接过程中的烟雾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果不能及时排出,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损害。
本实施例中,利用排烟装置61的抽吸作用可以减少烟雾在焊接区域内停留的时间,存在改善了焊接环境,以减少焊接区域内的空气污染和有害气体浓度,有效减少工人暴露于有害气体的风险,有助于保护工人的呼吸系统和身体健康。
参照图2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焊锡工位还设有洁咀器80,用以对所述焊枪组件602上的残余锡液进行清除。
在连续的焊接过程中,焊枪组件602上可能会积累一些残余的焊料,这可能影响到焊接质量和稳定性。洁咀器80的存在可以确保焊枪组件602始终保持干净,从而保证焊接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洁咀器80通常采用吹风装置或者清洁刷装置实现对焊枪组件602,吹风装置通过产生气流将焊枪组件602上的残余焊料吹走,而清洁刷装置可以通过对焊枪组件602进行洗刷,实现残余焊料的清除。在焊接过程中,多轴机械手601可以定期移动至洁咀器80清除焊枪组件602上的残余焊料。
本实施例中,利用洁咀器80清除焊枪组件602上的残余锡液或焊料残留,以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使用洁咀器80可以减少维护的频率,延长焊枪组件602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翻转架301上还可以设有锁止机构304,用以将载盘10与翻转架锁止固定,以确保在翻转过程中载盘10保持稳定。示例性地,该锁止机构304可以包括气缸及锁栓,气缸固定的翻转架301上并锁栓连接,气缸伸出时推动锁栓抵持在载盘10的一侧,以将载盘10锁止固定在翻转架301上。其结构简单,锁止可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盘;
机架,所述机架具有多个焊锡工位,多个所述焊锡工位包括起始工位、至少一个中间工位及末位工位;
两个翻转输送机构,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的一个设在所述起始工位,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的另一个设在所述末位工位;每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被构造成能够对所述载盘进行正反面的翻转并将所述载盘向下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
中间输送线,所述中间输送线设在所述中间工位上,且所述中间输送线的起始端与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的一个衔接,所述中间输送线的终止端与两个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的另一个衔接,用以接收上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的所述载盘并向下一个所述焊锡工位输送;
产品治具,所述产品治具设在所述载盘上且适于装载被焊锡工件;
多个焊锡机器人,多个所述焊锡机器人与多个所述焊锡工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焊锡机器人配置在对应的所述焊锡工位上,用以对所述被焊锡工件上的一个焊点进行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输送机构包括:
翻转架,所述翻转架可枢转地架设在所述焊锡工位上;
传送装置,所述传送装置设在所述翻转架上,用以输送所述载盘;
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翻转架连接,用以驱动翻转架绕水平轴线枢转,以使所述传送装置及载盘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两组传送带和第二驱动装置,两组所述传送带相对设在所述翻转架的两侧,每组所述传送带包括两个传送带,两个所述传送带上下相对布置并限定出适于载放所述载盘的传送间隙;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翻转架上,用以驱动所述传送带转动,以输送所述载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始工位上还设有衔接传送机构,所述衔接传送机构位于所述翻转输送机构的进料侧,用以将所述载盘传送至所述翻转输送机构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治具包括:
治具座,所述治具座可拆卸固定在所述载盘上,所述治具座的顶面适于载放所述被焊锡工件;
压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治具座的上方,并通过第一快速夹具压紧在所述被焊锡工件上,且所述压板上具有镂空窗口,用以显露出所述被焊锡工件上的待焊接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CCD视觉装置,多个所述CCD视觉装置与多个所述焊锡工位一一对应,每个所述CCD视觉装置设在对应的所述焊锡工位的上方,用以检测对所述被焊锡工件的焊点进行检测定位以及对焊接完成后的被焊锡工件质量进行视觉检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焊锡机器人包括:
多轴机械手,所述多轴机械手配置所述焊锡工位上方;
焊枪组件,所述焊枪组件设在所述多轴机械手的执行末端;
破锡器,所述破锡器设在所述多轴机械手上,用以对锡丝进行破锡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枪组件包括: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多轴机械手的执行末端;
弧形滑板,所述弧形滑板具有弧形滑槽;
螺栓组件,所述螺栓组件穿过所述弧形滑槽,用以选择性地将所述弧形滑板与所述固定座锁紧或释放,当所述弧形滑板被释放时,所述弧形滑板在所述弧形滑槽的引导可滑动;
焊头座,所述焊头座固定在所述弧形滑板上且随所述弧形滑板滑动;
烙铁头,所述烙铁头设在所述焊头座上;
导管夹具,所述导管夹具设在所述焊头座上,用以夹持出锡导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多轴机械手上设有排烟装置,所述排烟装置邻近所述焊枪组件,用以抽吸焊锡过程中的烟雾。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面焊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焊锡工位还设有洁咀器,用以对所述焊枪组件上的残余锡液进行清除。
CN202322259213.3U 2023-08-21 2023-08-21 背面焊接设备 Active CN220462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9213.3U CN220462537U (zh) 2023-08-21 2023-08-21 背面焊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59213.3U CN220462537U (zh) 2023-08-21 2023-08-21 背面焊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62537U true CN220462537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804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59213.3U Active CN220462537U (zh) 2023-08-21 2023-08-21 背面焊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62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22217B (zh) 一种自动化激光焊接系统
CN104551394B (zh) 电池生产用全自动镭射焊接设备
WO2022253118A1 (zh) 一种实现触点焊接的自动化设备
CN109048058B (zh) 电池激光焊接及检测装置
CN209773695U (zh) 一种用于钢瓶的环缝焊接设备
CN108339761A (zh) 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检测的分拣焊接装置及其方法
CN108655565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极耳焊接机
CN211539986U (zh) 一种自动焊接生产线
CN112775577A (zh) 一种自动焊接钢结构的生产线及其使用方法
CN220462537U (zh) 背面焊接设备
CN110711915A (zh) 超精密自动化搬运系统
CN106695152B (zh) 一种电子产品生产线及电子产品生产方法
CN211783342U (zh) 汽车转向器组件自动组装线
CN210388483U (zh) 自动化线体工件正反面检测装置
CN112518117A (zh) 焊接设备
CN218193308U (zh) 焊接机
US4352003A (en)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nd securing components of a workpiece
CN112427802A (zh) 一种激光自动焊接装置
CN114985883B (zh) 一种垫板全自动焊接生产线
CN108011276B (zh) 一种裁切焊接镀锡机
CN215263272U (zh) 一种拨叉超声波检测设备
CN115922067A (zh) 焊接装置和加工设备
CN214726582U (zh) 一种双摆臂超声波焊接装置
CN210160554U (zh) 机器人锡焊工作站
CN212470107U (zh) 一种金属软管高频感应钎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