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8959U -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8959U
CN220458959U CN202321703458.4U CN202321703458U CN220458959U CN 220458959 U CN220458959 U CN 220458959U CN 202321703458 U CN202321703458 U CN 202321703458U CN 220458959 U CN220458959 U CN 220458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rm
cross beam
limiting mechanism
sea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034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叙俊
孙杰
史以达
周卓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034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8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8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89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该转动限位机构主要由座框、横梁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组件组成,且该转动限位机构有支撑状态与脱开状态;其中,支撑组件包括由横梁处斜向前伸出的支撑臂与斜向后伸出的转动臂,座框与支撑臂头端连接,转动臂头端有一限位支撑板,当其处于支撑状态时,转动臂上的限位支撑板卡在座框预设的卡槽中,转动臂与支撑臂共同支撑座框,这样的承重结构设计即简单又稳定;此外转动臂上还连接有调节扳手,只需扳动调节扳手,使限位支撑板离开卡槽,则转动限位机构就进入脱开状态,从而使座框可相对于支撑臂头端翻转,极大地节省了座框的调整时间,提高了调节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在日常使用的折叠座椅中,经常会用到一种转动限位机构来调节座椅框与座椅支撑件的位置,例如,当折叠椅使用完后进行收纳时,需要使用转动限位机构来翻转座框,从而完成折叠。
现有的折叠椅通常都会设置在座框处设置转动限位机构来保证折叠椅的日常使用与叠放,但大部分折叠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做的较为粗糙,虽然也有一些折叠椅将转动限位机构做的较为精巧,方便使用,但其内部结构复杂,制作成本也较为高昂。
例如在CN 213550719的折叠椅专利中,该椅折叠时,首先向上翻转座垫5,座垫5带动第二支撑柱2下降,此时第一支撑柱1脱离限位槽21,使得第一支撑柱1和第二支撑柱2折叠在一起,再翻转桌板8使得桌板8倚靠在座垫5上,方可完成折叠,不难看出,该折叠椅整体折叠步骤太过繁琐;且根据其专利中图4所示,折叠后的椅子呈厚板状,稳定性较差,不宜大批量堆叠放置。
为此,本申请人经过有益的探索和研究,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该转动限位机构主要由座框、横梁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组件组成,且该转动限位机构有支撑状态与脱开状态;其中,支撑组件包括由横梁处斜向前伸出的支撑臂与斜向后伸出的转动臂,座框与支撑臂头端连接,转动臂头端有一限位支撑板,当其处于支撑状态时,转动臂上的限位支撑板卡在座框预设的卡槽中,转动臂与支撑臂共同支撑座框,这样的承重结构设计即简单又稳定;此外转动臂上还连接有调节扳手,只需扳动调节扳手,使限位支撑板离开卡槽,则转动限位机构就进入脱开状态,从而使座框可相对于支撑臂头端翻转,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调节效率。
再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了一种座椅,该座椅配备上述转动限位机构,使得座椅上方座框的翻转折叠更加方便,折叠后的椅子可横向大批量堆叠放置,因不涉及座椅支撑件即椅腿的折叠,该座椅稳定性也不会受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包括:
座框、横梁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组件,其中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横梁的一端,该支撑组件包括由横梁处斜向前伸出的支撑臂与斜向后伸出的转动臂,座框与所述支撑臂头端连接并且所述座框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转动,所述转动臂头端有一限位支撑板,所述转动臂与所述横梁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臂连接有调节扳手;该转动限位机构有两种状态:支撑状态与脱开状态,当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转动臂上的所述限位支撑板卡在所述座框预设的卡槽中,所述转动臂与所述支撑臂共同支撑所述座框;当扳动所述调节扳手使其带动所述转动臂向后转动,使所述限位支撑板离开所述卡槽,此时转动限位机构进入脱开状态,所述座框即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头端翻转。
作为优选,当所述座框需复位时,需再次转动所述调节扳手,使所述限位支撑板避让所述座框并迎合卡入所述卡槽中,则该转动限位机构再次进入支撑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座框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座框侧杆,所述的卡槽倾斜设置在所述座框侧杆的底面上,所述卡槽的下端形成供所述限位支撑板进出的槽口;卡槽的这种倾斜设计保证了与支撑组件的良好配合,既保证了在支撑状态下支撑组件中的限位支撑板不易脱出卡槽,保证座框在支撑状态下的稳定性;又使得在切换至脱开状态时,限位支撑板顺着转动方向又比较容易脱离卡槽。
作为优选,转动限位机构还包括有扭簧,所述扭簧套在所述横梁上,所述扭簧的一个弹力臂与所述支撑臂或所述横梁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个弹力臂作用于转动臂,所述扭簧配置为使所述转动臂始终具有卡入所述卡槽的转动趋势;在座框复位时,由于转动臂的这种趋势,限位支撑板很轻松便可迎合卡入卡槽;而在支撑状态时,又使得限位支撑板不易脱离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臂的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第一套筒套在所述横梁上,在所述第一套筒上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横梁上预设有第一螺孔,在所述第一螺孔内穿入有第一限位螺钉,且所述第一限位螺钉处在所述第一槽口内,所述第一限位螺钉与所述第一槽口配合限制了转动臂的转动范围。
作为优选,所述横梁为空心柱体,在所述横梁内穿设有一弹簧钢条,所述弹簧钢条与所述横梁在周向方向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支撑臂的尾端套在所述横梁上,且在所述支撑臂的尾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上开设有插槽,所述弹簧钢条穿插在所述插槽内;支撑状态下,所述座框又可与所述支撑臂共同转动,所述支撑臂转动时使所述弹簧钢条发生扭转形变,以产生复位弹力;并且该弹簧钢条还增强了支撑臂与横梁之间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钢条与所述横梁在周向方向保持相对固定是指:在所述横梁内固定设有一内衬板,在所述内衬板开设有避让孔,所述弹簧钢条穿插经过所述内衬板的所述避让孔,这种结构简单高效为支撑臂提供了扭转力。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臂的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第二套筒套在所述横梁上,在所述第二套筒上开有第二槽口,所述横梁上的对应位置预设有第二螺孔,在所述第二螺孔内穿入有第二限位螺钉,且所述第二限位螺钉处在所述第二槽口内,所述第二限位螺钉与所述第二槽口配合限制了所述支撑臂的转动范围,避免使得弹簧钢板所受扭力过大引起的使用寿命问题。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扳手包括操作部与形成于操作部端部的连接部,操作部沿所述横梁轴线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转动臂,扳动所述操作部以使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转动臂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臂上预设有第三螺孔,所述连接部预设有沉头通孔,通过将第一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沉头通孔旋入所述转动臂上的所述第三螺孔,实现所述调节扳手与所述转动臂的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操作部为一贴附于所述横梁外壁的弧形板,该弧形板设计能对横梁起到一定的防尘保护作用;在弧形板的边缘处形成有扳动板,所述操作部绕所述横梁转动使得所述连接部带动所述转动臂转动;弧形板贴附于横梁外侧,不额外占用空间,又巧妙的利用了横梁作为转动支撑,不必另外设置转轴。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组件成对设置在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保证了该转动限位结构在支撑状态与脱开状态切换的同步性。
进一步又提供了一种座椅,包括两个对称的座椅支撑件以及如上所述的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所述横梁的两端各自安装在相应的座椅支撑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首先提供了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该转动限位机构设置有座框、横梁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安装在横梁上,包括斜向前伸出的支撑臂与斜向后伸出的转动臂,所述转动臂连接有调节扳手;其中所述支撑臂斜向前伸出的头端与所述座框连接,并且座框可相对支撑臂转动,这就使座框即可以被支撑臂支撑,也可相对支撑臂旋转。
具体的说,转动臂头端弯折有限位支撑板与座框卡槽相配合,且该转动限位机构有支撑状态与脱开状态,在支撑状态时,转动臂上的限位支撑板卡在所述座框预设的卡槽中,所述转动臂与支撑臂共同支撑座框,并且限制座框相对支撑臂转动。
再者,该转动限位机构的脱开状态是指:当扳动调节扳手使其带动转动臂向后转动,使所述限位支撑板离开所述卡槽,此时转动限位机构进入脱开状态,所述座框即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头端翻转,这种控制转动臂位置变化从而实现座框转动与限位支撑相互切换的设计,即简洁高效,又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限位支撑板卡入卡槽的放大示意图;
图2为限位支撑板脱出卡槽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该转动限位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中该转动限位机构的支撑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该转动限位机构的支撑组件安装处的放大爆炸图;
图6为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支撑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记为:1-横梁,2-调节扳手,3-弹簧钢条,4-扭簧,5-转动臂,6-护盖,7-支撑臂,8-轴套,9-第二螺纹紧固件,10-第一螺纹紧固件,11-第一限位螺钉,12-第二限位螺钉,13-座框,14-背框,101-第一螺孔,102-第二螺孔,103-内衬板,104-避让孔,105-安装斜槽,106-插接段,201-沉头通孔,202-连接部,203-操作部,204-扳动板,51-第三螺孔,52-第一槽口,53-第一套筒,54-限位支撑板,61-通孔c,71-第二槽口,72-第四螺孔,73-端盖,74-插槽,75-第二套筒,76-限位板,77-环形间隙,81-通孔a,82-通孔b,83-内筒面,131-卡槽,132-座框侧杆,133-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动限位机构,该转动限位机构应用于座椅上,所述转动限位机构包括座框13、横梁1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组件,在该座椅中,横梁1架在两个左右对称的椅腿组件的上端位置,并且横梁1端部插入椅腿组件后通过螺丝固定,使得横梁1自身不能旋转也不能脱离椅腿组件;座框13与背框14为一体化结构,使得两者可以同步动作,支撑组件则对称安装在所述横梁1的两端,而所述的座框13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座框侧杆132,每个支撑组件对应支撑一个座框侧杆132,从而对座框13实现稳定支撑;该支撑组件包括由横梁1处斜向前伸出的支撑臂7与斜向后伸出的转动臂5,所述转动臂5连接有调节扳手2,座框13与所述支撑臂7头端连接并且所述座框13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7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发明点在于,所述转动臂5头端弯折成型有一限位支撑板54,而在座框13底面的相应位置即座框侧杆132的底面上预设有一卡槽131,限位支撑板54可在调节扳手2的作用下,选择性与卡槽131配合,从而使得该转动限位机构形成支撑状态与脱开状态。具体的说,所述卡槽131为由前往后斜向下倾斜设置,卡槽131的下端形成供所述限位支撑板54进出的槽口133。
座框13的支撑状态是这样实现的:当限位支撑板54经过座框13上左右对称的座椅侧杆132下方的槽口133,卡入预设的卡槽131中,此时该卡槽131限制限位支撑板54脱出,座框13得到稳定支撑。
而座框13的脱开状态是这样实现的:当座框13需要被脱开时,则通过扳动调节扳手2,带动转动臂5旋转,使转动臂5上的限位支撑板54脱出卡槽131,则与支撑臂7头端连接的座框13便失去了转动臂5提供的支撑点,所述座框13便可相对可支撑臂7转动调节位置。
座框13的复位状态是这样实现的:因为卡槽131是倾斜设置的,并且受限于座框或转动臂5的弧形转动轨迹,较难一下对准槽口133,如图1-2所示,所以当座框13需复位时,需再次转动调节扳手2,使限位支撑板54避让所述座框13并迎合卡入所述卡槽131中,则该转动限位机构再次进入支撑状态,这种操作无复杂步骤,只需扳动即可。
如图4-5所示,转动臂5与支撑臂7之间还装有扭簧4,所述扭簧4的一个弹力臂作用在支撑臂7上,并且所述支撑臂7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扭簧4的另一个弹力臂作用于转动臂5,也就是抵在转动臂5外侧,扭簧4使所述转动臂5始终具有卡入所述卡槽131的转动趋势,这样就使得座框13在处于支撑状态时,其结构更加稳定。
如图3-7所示,转动臂5的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第一套筒53套在横梁1上,为了限制转动臂5的转动角度,在所述第一套筒53上开设有第一槽口52,所述横梁1上预设有第一螺孔101,在所述第一螺孔101内穿入有第一限位螺钉11,且所述第一限位螺钉11处在所述第一槽口52内;这样第一限位螺钉11限定了转动臂5在横梁1上的轴向运动的同时,也通过与第一槽口52的配合限制了转动臂5的转动范围,即转动臂5的可转动角度由所述第一槽口52的长度决定。
如图3-9所示,同样的,支撑臂7的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第二套筒75套在横梁1上,当然支撑臂7可以设计为与横梁在周向方向保持相对固定,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使用者的就坐体验,将支撑臂7配置为可以转动5-10度这样一个小角度,以实现座框可以与支撑臂7整体转动,进入前后倾仰的逍遥状态;具体是通过如下方式配置的:在所述第二套筒75上开有第二槽口71,所述横梁1上的对应位置预设有第二螺孔102,在所述第二螺孔102内穿入有第二限位螺钉12,且所述第二限位螺钉12处在所述第二槽口71内;这样第二限位螺钉12将支撑臂7轴向固定在横梁1上的同时,也通过与第二槽口71的配合限制了支撑臂7的转动范围,即支撑臂7的可转动角度由所述第二槽口71的长度决定,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槽口71的长度小于第一槽口52的长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在该转动限位机构进入支撑状态时,座框13仍能沿横梁1周向以微小角度来回转动,从而给予使用者最舒适的体验。
为了让支撑臂7转动时有一定的预紧力并且方便复位,需对其增加一定的弹性预紧力,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如图5、图7所示,横梁1为空心柱体,在所述横梁1内穿设有一弹簧钢条3,所述横梁1内预先固定设有一内衬板103,在所述内衬板103开设有避让孔104,所述弹簧钢条3穿插经过所述内衬板103的所述避让孔104,这就使得所述弹簧钢条3在所述横梁1内保持周向固定,且增加了整根横梁1的结构强度。
如图4-8所示,在安装支撑臂7时,所述弹簧钢条3穿过所述支撑臂7尾端端盖73上预设的插槽74内;具体的说,弹簧钢条3断面为扁平状,支撑臂7通过尾部成型的第二套筒75套在横梁1上,第二套筒75的一端敞开,端盖73成型于第二套筒75的另一端即支撑臂7的同侧端,横梁1的端部形成一段与第二套筒75穿插配合的插接段106,在插接段106上沿横梁1轴向方向开有至少一条安装斜槽105,安装斜槽105的起始端对应横梁1的端头并敞开,安装斜槽105的末端向着横梁1中间部分延伸,由起始端至末端,安装斜槽105大致呈螺旋倾斜,也就是沿周向偏转;端盖73并未将第二套筒75筒口全部封闭,端盖73圆周的一部分与支撑臂7连接并一体成型,并在端盖73与支撑臂7的连接处形成可插入安装斜槽105的限位板76,端盖73圆周处的另一部分则与第二套筒75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间隙77,第二套筒75与横梁1套接时,弹簧钢条3先插入端盖73上的插槽74内,限位板76逐渐插入所述安装斜槽105内,而插接段106则插入环形间隙77内,随着第二套筒75的逐渐深入,限位板76被安装斜槽105导引并沿周向相对于内衬板103的矩形避让孔104偏转一定角度,也就使得弹簧钢条3产生扭转以产生预紧力,限位板76的宽度小于安装斜槽105末端的宽度,从而给支撑臂7相对于横梁1转动留出余量;第二限位螺钉12与第二槽口71的配合可以保持上述预紧弹力;也就是说此时弹簧钢条3已经被支撑臂7微微扭转,有了一定的预紧力。
当该转动限位机构在支撑状态下,座框13又可与所述支撑臂7共同转动,由于安装时预紧力的存在,支撑臂7转动时则可更轻松地使弹簧钢条3发生扭转形变,以产生座框13的复位弹力。
再进一步说,如图2、3所示,调节扳手2是这样控制转动臂5的,所述调节扳手2包括操作部203与形成于操作部203端部的连接部202,操作部203沿所述横梁1轴线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202连接至所述转动臂5,扳动所述操作部203以使所述连接部202带动所述转动臂5转动;所述转动臂5上预设有第三螺孔51,所述连接部202预设有沉头通孔201,通过将第一螺纹紧固件10穿过所述沉头通孔201旋入所述转动臂5上的所述第三螺孔51,实现所述调节扳手2与所述转动臂5的转动连接。
更具体的说,操作部203与连接部202为塑料制成,所述的操作部203为一贴附于所述横梁1外壁的弧形板,弧形板是沿横梁1长度方向设置;在弧形板的中间位置的边缘处形成有扳动板204,所述操作部203绕所述横梁1转动使得所述连接部202带动所述转动臂5转动;弧形板贴附于横梁1外侧,不额外占用空间,又巧妙的利用了横梁1作为转动支撑,不必另外设置转轴。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除了将支撑臂7,转动臂5直接安装在横梁1上,如图9所示,还可在横梁1与所述支撑臂7,转动臂5的安装面上增加轴套8,所述轴套8套在横梁1上,轴套8端部的内筒面83抵在横梁1端部;该轴套8设有通孔a81与通孔b82,第一限位螺钉11穿过通孔a81,第二限位螺钉12穿过通孔b82,从而将横梁1与所述轴套8固定在一起,这样即使得该转动限位机构结构更紧凑,又将所述支撑臂7,转动臂5与横梁1隔开,减少了它们之间的磨损。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4、8所示,还可设置一对左右对称的护盖6,护盖6为塑料制成的装饰板,这对护盖6上均设置一通孔c61,并在支撑臂7上预设一第四螺孔72,并用第二螺纹紧固件9穿过通孔c61,旋入第四螺孔72;这样便使得护盖6与支撑臂7同步运动时,不仅起到遮挡装饰的作用,还能有效防止部分灰尘进入该转动限位机构,保证了该转动限位机构的正常运行。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座框(13)、横梁(1)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支撑组件,其中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横梁(1)的一端,该支撑组件包括由横梁处斜向前伸出的支撑臂(7)与斜向后伸出的转动臂(5),座框(13)与所述支撑臂(7)头端连接并且所述座框(13)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7)转动,所述转动臂(5)头端有一限位支撑板(54),所述转动臂(5)与所述横梁(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臂(5)连接有调节扳手(2);该转动限位机构有两种状态:支撑状态与脱开状态,当其处于支撑状态时,所述转动臂(5)上的所述限位支撑板(54)卡在所述座框(13)预设的卡槽(131)中,所述转动臂(5)与所述支撑臂(7)共同支撑所述座框(13);当扳动所述调节扳手(2)使其带动所述转动臂(5)向后转动,使所述限位支撑板(54)离开所述卡槽(131),此时转动限位机构进入脱开状态,所述座框(13)即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7)头端翻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当所述座框(13)需复位时,需再次转动所述调节扳手(2),使所述限位支撑板(54)避让所述座框(13)并迎合卡入所述卡槽(131)中,则该转动限位机构再次进入支撑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座框(13)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座框侧杆(132),所述的卡槽(131)倾斜设置在所述座框侧杆(132)的底面上,所述卡槽(131)的下端形成供所述限位支撑板(54)进出的槽口(1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转动限位机构还包括有扭簧(4),所述扭簧(4)套在所述横梁(1)上,所述扭簧(4)的一个弹力臂与所述支撑臂(7)或所述横梁(1)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扭簧(4)的另一个弹力臂作用于转动臂(5),所述扭簧(4)配置为使所述转动臂(5)始终具有卡入所述卡槽(131)的转动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臂(5)的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第一套筒(53)套在所述横梁(1)上,在所述第一套筒(53)上开设有第一槽口(52),所述横梁(1)上预设有第一螺孔(101),在所述第一螺孔(101)内穿入有第一限位螺钉(11),且所述第一限位螺钉(11)处在所述第一槽口(52)内,所述第一限位螺钉(11)与所述第一槽口(52)配合限制了转动臂(5)的转动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横梁(1)为空心柱体,在所述横梁(1)内穿设有一弹簧钢条(3),所述弹簧钢条(3)与所述横梁(1)在周向方向保持相对固定,所述支撑臂(7)的尾端套在所述横梁(1)上,且在所述支撑臂(7)的尾端设有端盖(73),所述端盖(73)上开设有插槽(74),所述弹簧钢条(3)穿插在所述插槽(74)内;支撑状态下,所述座框(13)又可与所述支撑臂(7)共同转动,所述支撑臂(7)转动时使所述弹簧钢条(3)发生扭转形变,以产生复位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弹簧钢条(3)与所述横梁(1)在周向方向保持相对固定是指:在所述横梁(1)内固定设有一内衬板(103),在所述内衬板(103)开设有避让孔(104),所述弹簧钢条(3)穿插经过所述内衬板(103)的所述避让孔(10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臂(7)的尾端通过一体成型的第二套筒(75)套在所述横梁(1)上,在所述第二套筒(75)上开有第二槽口(71),所述横梁(1)上的对应位置预设有第二螺孔(102),在所述第二螺孔(102)内穿入有第二限位螺钉(12),且所述第二限位螺钉(12)处在所述第二槽口(71)内,所述第二限位螺钉(12)与所述第二槽口(71)配合限制了所述支撑臂(7)的转动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扳手(2)包括操作部(203)与形成于操作部(203)端部的连接部(202),操作部沿所述横梁(1)轴线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部(202)连接至所述转动臂(5),扳动所述操作部(203)以使所述连接部(202)带动所述转动臂(5)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转动臂(5)上预设有第三螺孔(51),所述连接部(202)预设有沉头通孔(201),通过将第一螺纹紧固件(10)穿过所述沉头通孔(201)旋入所述转动臂(5)上的所述第三螺孔(51),实现所述调节扳手(2)与所述转动臂(5)的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操作部(203)为一贴附于所述横梁(1)外壁的弧形板,在弧形板的边缘处形成有扳动板(204),所述操作部(203)绕所述横梁(1)转动使得所述连接部(202)带动所述转动臂(5)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组件成对设置在所述横梁(1)的左右两端。
13.一种座椅,其特征是:包括两个对称的座椅支撑件以及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所述横梁(1)的两端各自安装在相应的座椅支撑件。
CN202321703458.4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Active CN220458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3458.4U CN220458959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03458.4U CN220458959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8959U true CN220458959U (zh) 2024-02-09

Family

ID=89803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03458.4U Active CN220458959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89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9056B2 (en) Preloaded spring arrangement, in particular for spring loading office chair synchronizing mechanisms
US8662591B2 (en) Reclining chair headrest with height adjustment mechanism
EP2481316B1 (en) Chair
CN101245890B (zh) 用于显示设备的支承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显示设备
JP3745217B2 (ja) バックル装置
AU2005247385B2 (en) Spring toggle furniture mechanism
US11219314B2 (en) Structurally improved manual sofa stretching device
EP1537806A1 (en) A chair with a writing tablet
HUE027732T2 (en) One piece foot pad member with three positions for furniture pieces
US20110203248A1 (en) Link chain
EP2280626B1 (en) Chair with control system
CN220458959U (zh) 一种用于座椅的转动限位机构及座椅
US8016357B2 (en) Automatic rotation system for tilting seats of chairs or armchairs
CN220458958U (zh) 一种用于座椅的支撑机构及座椅
CN216812498U (zh) 单向棘轮铰链
JP2003299548A (ja) 肘掛け機構及びこれを含む肘掛け付き家具
CN220369730U (zh) 用于椅子的弹簧钢构件的扭转连接机构
CN213490222U (zh) 沙发按摩椅
CN219878589U (zh) 一种按摩椅用的扶手轴销式侧开门结构
JP2734970B2 (ja) テーブル
JPS63102715A (ja) 基本用途がスツールである折畳家具
CN217488126U (zh) 家具连接铰链
JP2012090757A (ja) 椅子の座回動機構
WO2011091612A1 (zh) 椅子调节支架
CN117297283A (zh) 一种椅背滑动变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