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6246U - 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6246U
CN220456246U CN202322032600.3U CN202322032600U CN220456246U CN 220456246 U CN220456246 U CN 220456246U CN 202322032600 U CN202322032600 U CN 202322032600U CN 220456246 U CN220456246 U CN 220456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induction coil
mandrel
winding device
coil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326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建国
居进
陈嘉伟
王志权
沈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Longteng Rolling El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Longteng Rolling El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Longteng Rolling El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Longteng Rolling El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326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6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6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6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应用在感应器线圈加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感应线缠绕装置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包括工作台,还包括芯轴、驱动件Ⅰ以及导向轮,所述工作台上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上设置有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芯轴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立板之间,所述驱动件Ⅰ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立板的外侧,其用于带动所述芯轴进行转动,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芯轴的一侧,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导向轮水平往复移动的滑动件;具有此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方便加工,降低加工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应用在感应器线圈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感应线圈是由铜管绕制而成,在不同的工作场合下,所使用的感应线圈的螺距也不相同 ,而感应线圈在绕制过程中,由于铜管的变形阻力较大,因此感应线圈一般是通过缠绕装置来进行绕制。
现有的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966740U”公告了一种电磁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侧设有控制器,所述支撑架呈轴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架之间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下部设有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和所述支撑底座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上部设有放料装置,所述放料装置的两端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通过轴承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增设的放料装置设置于夹持装置的上部,并且放料装置和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放料装置和夹持装置进行配合使用把导线固定在左夹持板和右夹持板之间,利用滑动装置使夹持装置进行左右移动,可进行电磁感应线圈缠绕,提高了缠绕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上述内容描述内容存在以下问题,此结构的感应线圈缠绕装置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感应线缠绕装置结构复杂,装配过程繁琐,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包括工作台,还包括芯轴、驱动件Ⅰ以及导向轮,所述工作台上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上设置有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芯轴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立板之间,所述驱动件Ⅰ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立板的外侧,其用于带动所述芯轴进行转动,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芯轴的一侧,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导向轮水平往复移动的滑动件。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Ⅰ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主动轴穿过所述支撑立板与所述转动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管、至少两个锁紧螺栓和轴承,所述轴承设置在另一个所述支撑立板上,通过所述连接管将所述芯轴连接在所述减速器的主动轴上,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栓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芯轴嵌设在所述连接管内的部分和所述减速器的主动轴的均呈矩形状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板上的丝杆、带动所述丝杆转动的驱动件Ⅱ、滑动连接在所述丝杆上的滑动块和固定在所述滑动块上的滑动基板,所述导向轮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基板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立板之间设置有对所述滑动基板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的导向柱。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包括工作台,还包括芯轴、驱动件Ⅰ以及导向轮,所述工作台上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立板,所述支撑立板上设置有连接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芯轴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立板之间,所述驱动件Ⅰ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立板的外侧,其用于带动所述芯轴进行转动,所述导向轮设置在所述芯轴的一侧,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导向轮水平往复移动的滑动件;此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方便加工,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优选实施例中的未设置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优选实施例中的芯轴与连接件爆炸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工作台;2、芯轴;3、驱动件Ⅰ;4、导向轮;5、支撑立板;6、连接件; 61、连接管;62、锁紧螺栓;63、轴承;7、滑动件;71、丝杆;72、驱动件Ⅱ;73、滑动基板;8、限位槽;9、铜管;10、限位卡槽;11、限位凸起;12、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参考图1、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包括工作台1,还包括芯轴2、驱动件Ⅰ3以及导向轮4,工作台1上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立板5,支撑立板5上设置有连接件6,通过连接件6将芯轴2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立板5之间,驱动件Ⅰ3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立板5的外侧,其用于带动芯轴2进行转动,驱动件Ⅰ3包括驱动电机31和与驱动电机31的转动轴连接的减速器32,减速器32的主动轴穿过支撑立板5与连接件6连接,通过减速器32调节芯轴2的转动速度;导向轮4设置在芯轴2的一侧,工作台1上设置有带动导向轮4水平往复移动的滑动件7,导线轮4的外圆面上沿着其周向设置限位槽8。通过导向轮4对加工感应器线圈的铜管9起到支撑、导向、输送和限位的作用,方便芯轴2转动时对铜管9的缠绕。
参考图1、图2和图3,工作原理,首先将滑动件7移动至工作台1水平方向的右侧,此后将加工感应器线圈的铜管9的一端缠绕在芯轴2上,并将铜管9卡在导向轮4的限位槽8内,启动驱动件Ⅰ3,通过驱动件Ⅰ3带动芯轴2转动,芯轴2转动将铜管9缠绕成圈的同时,滑动件7带动导向轮4沿着水平方向向左运动,此时在芯轴2转动和导向轮4水平向左移动的配合下实现对铜管9的缠绕,从而加工出感应器线圈;
其中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以及工作经验,操作工人知道加工不同圈数的感应器线圈所需铜管9的长度,因此在加工感应器线圈前先将加工感应器线圈的铜管9按照一定的长度进行裁剪,此后通过此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对裁剪后的铜管9进行加工。
参考图2、图3和图4,连接件6包括连接管61、至少两个锁紧螺栓62和轴承63,轴承63设置在另一个支撑立板5上,通过连接管61将芯轴2连接在减速器32的主动轴上,并通过锁紧螺栓62进行固定,连接管61、芯轴2以及轴承63同轴设置;安装时,先将连接管61套在减速器32的主动轴上,将芯轴2的一端卡在轴承63的内圈内,再移动连接管61将连接管61套在芯轴2的另一端,最后通过其中一个锁紧螺栓62将连接管61与减速机32的主动轴进行锁紧,并通过另一个锁紧螺栓62将连接管61与芯轴2进行锁紧。当加工不同内径的感应器线圈时,则需要对芯轴2进行更换,通过此连接件6方便对芯轴2的更换。其中芯轴2与轴承63配合的一端设置限位卡槽10,轴承63的内圈壁上设置有与限位卡槽10配合的限位凸起11,通过限位凹槽10与限位凸起11的配合对芯轴2更好的卡在轴承63内,方便芯轴2的转动。
参考图1、图2和图3,芯轴2嵌设在连接管61内的部分和减速器32的主动轴的均呈矩形状设置,通过矩形状的设置,增大减速器32的主动轴、芯轴2与缩紧螺栓62的接触面积,增加紧固力,使芯轴2与减速机32的主动轴或者芯轴2固定的更加牢固。
参考图1和图2,滑动件7包括转动设置在支撑立板5上的丝杆71、带动丝杆71转动的驱动件Ⅱ72、滑动连接在丝杆71上的滑动块和固定在滑动块上的滑动基板73,导向轮4滑动连接在滑动基板73的上端面。驱动件Ⅱ72可采用摇柄或者驱动电机,本例中的驱动件Ⅱ72为摇柄,通过摇柄72带动丝杆71转动,从而带动滑动基板73沿着丝杆71长度往复移动。此结构的滑动件7结构简单,方便加工制作,操作简单方便。当加工不同型号、直径的感应器线圈时,通过将导向轮4滑动连接在滑动基板73的上端面,可调节导向轮4与芯轴2前后之间的距离,使导向轮2对不同直径的铜管进行支撑,导向、输送和限位,保证此感应线圈缠绕装置的正常工作。
参考图1和图2,两个支撑立板5之间设置有对滑动基板73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的导向柱12,滑动基板73往复运动时,通过导向柱12对滑动基板73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移动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此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方便加工,降低加工成本。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轴(2)、驱动件Ⅰ(3)以及导向轮(4),所述工作台(1)上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立板(5),所述支撑立板(5)上设置有连接件(6),通过所述连接件(6)将所述芯轴(2)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立板(5)之间,所述驱动件Ⅰ(3)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立板(5)的外侧,其用于带动所述芯轴(2)进行转动,所述导向轮(4)设置在所述芯轴(2)的一侧,所述工作台(1)上设置有带动所述导向轮(4)水平往复移动的滑动件(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Ⅰ(3)包括驱动电机(31)和与所述驱动电机(31)的转动轴连接的减速器(32),所述减速器(32)的主动轴穿过所述支撑立板(5)与所述连接件(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括连接管(61)、至少两个锁紧螺栓(62)和轴承(63),所述轴承(63)设置在另一个所述支撑立板(5)上,通过所述连接管(61)将所述芯轴(2)连接在所述减速器(32)的主动轴上,并通过所述锁紧螺栓(62)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2)嵌设在所述连接管(61)内的部分和所述减速器(32)的主动轴的均呈矩形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7)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板(5)上的丝杆(71)、带动所述丝杆(71)转动的驱动件Ⅱ(72)、滑动连接在所述丝杆(71)上的滑动块和固定在所述滑动块上的滑动基板(73),所述导向轮(4)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基板(73)的上端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线圈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立板(5)之间设置有对所述滑动基板(73)移动起到导向作用的导向柱(12)。
CN202322032600.3U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Active CN220456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2600.3U CN220456246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32600.3U CN220456246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6246U true CN220456246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32600.3U Active CN220456246U (zh) 2023-07-31 2023-07-31 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6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39883U (zh) 一种不锈钢管抛光设备
CN201880775U (zh) 一种具有校直、开料、左右弯管功能的回形弯管机
CN204893180U (zh) 切管机
CN104184277A (zh) 一种直流电机转子绕线机构
CN220456246U (zh) 一种感应线圈缠绕装置
CN110560524B (zh) 多半径弯管机
CN211840688U (zh) 一种电机定子焊接机
CN216981751U (zh) 绕线设备的绕线装置
CN214161640U (zh) 一种圆管内孔倒角装置
CN209255991U (zh) 一种快速切管机
CN112491224A (zh) 一种双工位智能针式内绕机
CN220992652U (zh) 一种线材弯折设备
CN220612052U (zh) 一种可调折弯半径的折弯机
CN206474955U (zh) 一种循环往复式自动进料系统
CN219632303U (zh) 一种新型平行数控滚弯机
CN215199694U (zh) 一种气动卡盘
CN217643100U (zh) 一种用于电机转子的绕线装置
CN220234445U (zh) 电机定子滴嘴机构
CN211840785U (zh) 一种用于焊接机的旋转定位机构
CN219093266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电力杆生产用折弯装置
CN212762624U (zh) 自动化玻璃纤维绝缘管去毛刺设备
CN211681434U (zh) 一种多工位自动抛光机
CN216353775U (zh) 一种全自动绕线机治具
CN219616554U (zh) 一种弯管机用杠杆式滚轮扶料装置
CN217832066U (zh) 一种水利水电施工用金属管道端面切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