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5338U - 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5338U
CN220455338U CN202321368167.4U CN202321368167U CN220455338U CN 220455338 U CN220455338 U CN 220455338U CN 202321368167 U CN202321368167 U CN 202321368167U CN 220455338 U CN220455338 U CN 220455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track
transmission device
rail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81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润
郭映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81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5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5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5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其中,样本传输装置的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处理轨道以及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输入轨道、输出轨道以及处理轨道,其中,输入轨道、输出轨道以及处理轨道均能够承载单个样本容器的承载部件。具体地,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处理轨道以及支撑部件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1,且L1满足:130mm≤L1≤180mm。该方案中,当L1处于上述范围时,一方面,不会影响对于承载单个样本容器的承载部件的传输;另一方面,位于传动机构的一侧的用户能够更方便的对传动机构另一侧的设备进行操作处理,提升了具有该样本传输装置的样本分析仪的操作便捷性。

Description

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化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样本分析仪主要作用是对样本进行分析和/或处理,样本分析仪进样模块需要将样本传递到采样针吸样处进行吸样,吸样完成后再将样本送回到出样模块。一般来说吸样轨道(即处理轨道)布置在分析部周围,具体地,其要么布置在分析部前侧,要么布置在分析部后侧,以便于多个分析部拼接联机时样本能够直接在各分析仪间传输。
由于分析仪日常需要用户更换试剂、更换耗材、以及进行采样针、试剂针维护等,为了操作便利,一般将轨道做得比较窄,便于用户操作。而轨道的宽度又与轨道传输方式以及轨道上的传输单元有关系,当前分析仪输入轨道要么采用皮带传输、要么采用磁悬浮传输。由于皮带传输速度较慢,一般采用单向传输,这样的话多台分析仪级联在一起,为了快速吸样需要至少3条轨道(即输入轨道、输出轨道以及处理轨道)。采用磁悬浮传输,由于其传输速度快,多台分析仪级联在一起时,即使只需要1~2条轨道也能够进行快速吸样。
对于皮带传输,当采用多孔样本架作为传输单元传输时(该种样本架可以做得比较窄),样本分析仪的轨道总宽度可以很好的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内,但是调度效率不高;当采用单管传输时,会出现轨道太宽导致用户进行耗材更换及维护时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能够在输入轨道、输出轨道以及处理轨道均用于传输承载单个样本容器的承载部件时,能够方便操作人员对样本分析仪进行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样本传输装置,包括:
机架;
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处理轨道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且用于支撑所述输入轨道、所述输出轨道和所述处理轨道,所述输入轨道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用于承载单个样本容器,所述处理轨道设有用于对所述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处理的处理位置,所述输出轨道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传输所述承载部件,
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所述输入轨道、所述输出轨道和所述处理轨道运动以传输所述承载部件;
其中,所述输入轨道、所述输出轨道、所述处理轨道以及所述支撑部件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投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1,且L1满足:130mm≤L1≤18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L1满足:135mm≤L1≤175mm。
在一些实施例中,L1满足:135mm≤L1≤17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轨道包括用于传送所述承载部件的第一传送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型材,所述第一支撑型材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形成有承载面;
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配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交替运动,所述阻挡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高于所述承载面,所述阻挡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不高于所述承载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所述输出轨道位于所述处理轨道与所述输入轨道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处理轨道的吸样定位组件,所述吸样定位组件用于定位位于所述处理位置的所述样本容器,且沿竖向观察,所述吸样定位组件与所述输出轨道不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调转机构,所述调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设于所述输入轨道与所述输出轨道之间,所述转盘绕竖向轴线转动,以将所述输入轨道的上游传送来的所述承载部件传送至所述输入轨道的下游或所述输出轨道、或将所述输出轨道的上游传送来的所述承载部件传送至所述输出轨道的下游或所述输入轨道;
所述输入轨道与所述输出轨道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2,所述转盘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第三投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的最大尺寸为L3,其中:L2≥L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所述承载部件携带的样本信息,所述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的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别用于驱动所述输入轨道、所述输出轨道以及所述处理轨道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均设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下方;
投影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驱动部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二驱动部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沿竖向观察,所述第二投影与所述第三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轨道包括第一传送部件,所述输出轨道包括第二传送部件,所述输入轨道包括第三传送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第一支撑型材、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第二支撑型材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三传送部件的第三支撑型材;
所述第一支撑型材、所述第二支撑型材以及所述第三支撑型材一体成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调转机构,所述调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绕竖向轴线转动;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的上壁面的第一隔板,所述底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以及所述第三传送部件,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分隔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与所述第三传送部件;
所述第一隔板设有第一缺口,所述转盘设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中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调转机构,所述调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绕竖向轴线转动;
所述第一支撑型材、所述第二支撑型材以及所述第三支撑型材共同组成形成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底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以及所述第三传送部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三传送部件两侧,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两侧,所述第一隔板设有第一缺口,所述转盘设于所述第一缺口;
所述第二隔板设有朝向所述转盘的第二缺口,所述转盘靠近所述第二隔板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缺口;和/或,所述第三隔板设有朝向所述转盘的第三缺口,所述转盘靠近所述第三隔板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三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轨道包括第一传送部件,所述第一传送部件为传送皮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出轨道包括第二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为传送皮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轨道包括第三传送部件,所述第三传送部件为传送皮带。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样本处理系统,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以及,
多个分析仪,分别连接所述样本传输装置,用于对所述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分析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样本传输装置的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处理轨道以及支撑部件。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输入轨道、输出轨道以及处理轨道,其中,输入轨道、输出轨道以及处理轨道均能够承载单个样本容器的承载部件。具体地,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处理轨道以及支撑部件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1,且L1满足:130mm≤L1≤180mm。该方案中,当L1处于上述范围时,一方面,不会影响对于承载单个样本容器的承载部件的传输;另一方面,位于传动机构的一侧的用户能够更方便的对传动机构另一侧的设备进行操作处理,提升了具有该样本传输装置的样本分析仪的操作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样本传输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样本传输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支撑部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二驱动部于投影平面对应投影出第二投影以及第三投影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二驱动部于投影平面对应投影出第二投影以及第三投影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样本传输装置;
100-机架;
200-传动机构;210-处理轨道;211-第一传送部件;2111-承载面;220-输出轨道;221-第二传送部件;230-输入轨道;231-第三传送部件;240-支撑部件;241-第一支撑型材;242-第二支撑型材;243-第三支撑型材;244-底板;245-第一隔板;2451-第一缺口;246-第二隔板;2461-第一竖板;2462-第一横板;2463-第二缺口;247-第三隔板;2471-第二竖板;2472-第二横板;2473-第三缺口;
300-驱动机构;310-第一驱动部;320-第二驱动部;
400-调转机构;410-转盘;
500-吸样定位组件;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M-投影平面;
P1-第二投影;P2-第二投影。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样本传输装置,对于皮带传输,当采用多孔样本架作为传输单元传输时(该种样本架可以做得比较窄),样本分析仪的轨道总宽度可以很好的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内,但是调度效率不高;当采用单管传输时,会出现轨道太宽导致用户进行耗材更换及维护时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鉴于此,参见图1-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样本传输装置10,该样本传输装置10用于样本处理系统,并用于对样本处理系统内的样本进行调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样本传输装置10可以用于将样本处理系统的进样模块存储的目标样本传输至样本分析仪,从而对目标样本进行分析处理。样本传输装置10还可以将分析处理完成的目标样本传输至样本处理系统的出样模块,从而进行出样。具体地,参见图1-图4,样本传输装置10包括机架100、传动机构200以及驱动机构300。
机架100用于支撑固定传动机构200以及驱动机构300。传动机构200包括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处理轨道210和支撑部件240。支撑部件240连接于机架100且用于支撑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和处理轨道210,且支撑部件240还用于分隔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以及处理轨道21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40连接于机架100上方,且支撑部件240可以限定出开口朝上的第一槽体、第二槽体以及第三槽体,第一槽体用于支撑并容纳处理轨道210(至少容纳部分处理轨道210),第二槽体用于支撑并容纳输出轨道220,第三槽体用于支撑并容纳输入轨道230。支撑部件240限定出第一槽体、第二槽体以及第三槽体的具体结构形式视实际需求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40包括三个部件,三个部件一一对应限定出第一槽体、第二槽体以及第三槽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40可以包括两个部件,两个部件分别一一对应限定出第一槽体以及第三槽体,且上述两个部件彼此间隔布置,两者的间隙限定出第二槽体。
参见图1-图2,输入轨道230用于沿第一方向X传输承载部件,其中,承载部件可以为样本座,其用于承载单个样本容器,样本容器可以为试管,其用于容纳样本。工作过程中,样本处理系统的转移模块可以将进样模块存储的样本转移至输入轨道230,具体而言,样本处理系统的机械臂可以将存储有样本的试管转移至由输入轨道230支撑的样本座上,输入轨道230通过沿第一方向X传输承载部件,从而沿第一方向X传输样本。
承载部件可以被输入轨道230传输至处理轨道210,处理轨道210设有用于对承载部件上的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处理的处理位置。传动机构200还可以包括阻挡机构以及吸样定位组件500,承载部件被传输至处理轨道210的处理位置后,阻挡机构可以对承载部件进行阻挡,以使得承载部件被定位于处理位置。吸样定位组件500可以定位样本容器,从而使得分析仪便于对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吸样,进而对吸取的样本进行分析处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节省成本,传动机构200还可以仅包括阻挡机构,不包括吸样定位组件500,此时,样本容器仅由承载部件进行定位。
输出轨道220用于沿第一方向X的反向传输承载部件。一种工况下,处理轨道210中处理完成的样本可以传输至输出轨道220,输出轨道220将处理完成的样本传输至样本处理系统的出样模块。另一种工况下,输入轨道230内传输的样本可以被传输至输出轨道220,输出轨道220可以将样本传输至处理轨道210。在又一种工况下,输入轨道230内传输的样本可以被传输至输出轨道220,输出轨道220内传输的样本被再次传输回输入轨道230。无论样本如何传输,最终样本由输出轨道220沿第一方向X的反向输出至能够转移至出样模块的输出位置。
驱动机构300连接于机架100,用于驱动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和处理轨道210运动以传输承载部件。驱动机构300可以包括驱动部以及传动部,驱动机构300可以采用一个驱动部同时驱动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以及处理轨道210(此时传动机构200将该驱动部输出的动力进行调整分配后同时驱动三个轨道),驱动机构300还可以包括多个驱动部,各驱动部分别对应驱动相应的轨道。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00包括三个驱动部,三个驱动部一一对应驱动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以及处理轨道210。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中,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处理轨道210以及支撑部件240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第一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1,且L1满足:130mm≤L1≤180mm。示例性的,第一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1可以为130mm、140mm、150mm、160mm、170mm或180mm等。该方案中,当L1处于上述范围时,一方面,不会影响对于承载单个样本容器的承载部件的传输。另一方面,位于传动机构200的一侧的用户能够更方便的对传动机构200另一侧的设备(例如分析仪)进行操作处理,提升了具有该样本传输装置10的样本分析仪的操作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一投影为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处理轨道210以及支撑部件240的各自于水平面的投影的并集。第一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水平方向的尺寸L1还可以认为是传动机构200沿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水平方向)的一侧至另一侧的距离尺寸,即使第一投影沿第二方向Y具有间隙,该间隙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也被包含在L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L1满足:135mm≤L1≤175mm。示例性的,第一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1可以为135mm、140mm、145mm、150mm、155mm、160mm、165mm、170mm或175mm等。该方案中,能够提升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降低样本传输装置10的制造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L1满足:135mm≤L1≤170mm。示例性的,第一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1可以为135mm、140mm、145mm、150mm、155mm、160mm、165mm或170mm等。该方案中,能够提升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同时降低样本传输装置10的制造难度。
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以及处理轨道210的相对位置视实际需求而定。参见图1、图4以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水平方向(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称该方向为第二方向Y),输出轨道220位于处理轨道210与输入轨道230之间。即处理轨道210与输入轨道230分别位于传动机构200的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本申请人考虑到,若沿第二方向Y输入轨道230位于输出轨道220与处理轨道210之间时,由处理轨道210处理完成的样本需要被运输至输出轨道220从而存储于样本处理系统的出样模块时,由于输入轨道230与处理轨道210相邻,样本被由处理轨道210传输至输出轨道220的过程中会干扰输入轨道230内的样本的运行,从而影响样本传输装置10对样本的调度节奏,降低样本调度效率。若沿第二方向Y处理轨道210位于输入轨道230与输出轨道220之间时,由于处理轨道210需要设置吸样定位组件500,吸样定位组件500的一侧会占据输入轨道230的空间,另一侧会占据输出轨道220的空间,使得输入轨道230与输出轨道220的宽度(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需要增大,从而增大了传动机构200整体的宽度尺寸(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进而难以保证前述的L1的尺寸要求。因此,将输出轨道220设置于输入轨道230与处理轨道210之间的机构,一方面能够更方便对样本进行调度,提升样本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缩小各轨道的宽度尺寸,从而满足前述对于L1的尺寸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00还包括设于处理轨道210的吸样定位组件500,吸样定位组件500可以连接于支撑部件240,且吸样定位组件500用于定位位于处理位置的样本容器,以便于分析仪对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吸样。本实施例中,且沿竖向观察,吸样定位组件500与输出轨道220不重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当吸样定位组件50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较大时,可以使吸样定位组件500往处理轨道210背离输出轨道220的一侧偏移,从而不占据输出轨道220的空间。该方案中,输出轨道22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可以设置得更紧凑,从而进一步利于实现前述L1的尺寸要求。
参见图2以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轨道210包括第一传送部件211,输出轨道220包括第二传送部件221,输入轨道230包括第三传送部件231。具体地,第一传送部件211、第二传送部件221以及第三传送部件231均可以为传送皮带。支撑部件240包括第一支撑型材241、第二支撑型材242以及第三支撑型材243,其中,第一支撑型材241用于支撑第一传送部件211,第二支撑型材242用于支撑第二传送部件221,第三支撑型材243用于支撑第三传送部件231。第一支撑型材241、第二支撑型材242以及第三支撑型材243三者可以为彼此独立成型的部件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部件。当第一支撑型材241、第二支撑型材242以及第三支撑型材243三者分别独立制造时,三者可以彼此沿第二方向Y贴合布置或彼此间隔布置,为了满足前述L1的尺寸要求,三者可以彼此贴合布置,从而能够缩小支撑部件240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尺寸,从而更利于满足前述的L1的尺寸要求。
本申请人考虑到,当第一支撑型材241、第二支撑型材242以及第三支撑型材243三者彼此独立制造且沿第二方向Y贴合设置时,处理轨道210与输出轨道220之间具有两层隔板(即第一支撑型材241靠近第二支撑型材242的侧板以及第二支撑型材242靠近第一支撑型材241的侧板)、输出轨道220与输入轨道230之间具有两层隔板(即第二支撑型材242靠近第三支撑型材243的侧板以及第三支撑型材243靠近第二支撑型材242的侧板),这使得支撑部件240整体的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尺寸较大,不利于实现前述L1的尺寸要求。鉴于此,参见图4-图6,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型材241、第二支撑型材242以及第三支撑型材243三者一体成型设置。相较于第一支撑型材241、第二支撑型材242以及第三支撑型材243三者为彼此独立成型的部件的结构而言,能够减少两个侧板(即能够减少处理轨道210与输出轨道220之间的一块侧板以及输出轨道220与输入轨道230之间的一块侧板),从而能够进一步缩小支撑型材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尺寸,从而更利于满足前述的L1的尺寸要求。
参见图5-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型材241、第二支撑型材242以及第三支撑型材243三者一体成型设置,且支撑部件240包括底板244、第一隔板245、第二隔板246以及第三隔板247。底板244用于支撑第一传送部件211、第二传送部件221以及第三传送部件231,第一隔板245与第二隔板246位于第三传送部件231两侧,第一隔板245与第三隔板247位于第二传送部件221两侧。第一传送部件211可以为第一传送皮带且第一传送皮带绕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轴线环绕底板244布置,第二传送部件221可以为第二传送皮带且第二传送皮带绕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轴线环绕底板244布置、第三传送部件231可以为第三传送皮带且第三传送皮带绕平行于第二方向Y的轴线环绕底板244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传送部件211形成有承载面2111,样本传输装置10还包括阻挡机构,阻挡机构包括阻挡部,阻挡部配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交替运动,阻挡部处于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高于承载面2111,阻挡机构处于第二位置时不高于承载面2111。需要说明的是,承载面2111为相对于支撑部件240固定的参考面,当第一传送部件211为传送皮带时,承载面2111为与传送皮带支撑承载部件时支撑承载部件的壁面重合的平面。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当样本座传输至处理轨道210的处理位置时,阻挡机构的阻挡部可以朝上运动至第一位置从而对样本座进行阻挡。当分析仪对样本座上的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分析处理后,阻挡机构的阻挡部可以朝下运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传送部件211能够驱动样本座朝处理位置的下游运动。本实施例中,由于阻挡机构的阻挡部上下运动,故阻挡机构运动过程中不用占据传送机构的沿第二方向Y的空间,相较于阻挡机构设置于支撑部件240的沿第二方向Y的侧边,且阻挡部绕竖向轴线摆动的结构而言,能够进一步缩小处理轨道210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尺寸,从而更利于满足前述L1的尺寸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上游”以及“下游”为相对性用词,其由各轨道的传送方向以及样本的传输位置进行定义,示例性地,当第一样本以及第二样本均处于输入轨道230时,若由第一样本指向第二样本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则称第一样本处于第二样本的上游位置(也可称第一样本处于输入轨道230的上游、第二样本处于输入轨道230的下游)、第二样本处于第一样本的下游位置。当第一样本以及第二样本均处于输出轨道220时,若由第一样本指向第二样本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则称第一样本处于第二样本的下游位置、第二样本处于第一样本的上游位置。当第一样本由输入轨道230被传输至输出轨道220或处理轨道210时,则称第一样本位于输入轨道230的位置为其传输至输出轨道220时所处位置的上游位置、或第一样本位于输入轨道230的位置为其传输至处理轨道210时所处位置的上游位置。
参见图1-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样本传输装置10还包括调转机构,调转机构包括转盘410,转盘410设于输入轨道230与输出轨道220之间。转盘410绕竖向轴线转动,用于对样本进行调度。具体地,转盘410的外周可以设有一个或多个卡槽,样本在运输过程中,容纳样本的样本容器可以被运输至卡设于转盘410的卡槽内,使得转盘410的转动可以带动样本容器转动,根据转盘410的转动角度的不同,转盘410可以将样本容器传输至对应的位置。转盘410可以将输入轨道230的上游传送来的承载部件传送至输入轨道230的下游、或将输入轨道230的上游传送来的承载部件传送至输出轨道220、或将输出轨道220的上游传送来的承载部件传送至输出轨道220的下游、或将输出轨道220的上游传送来的承载部件传送至输入轨道230。
输入轨道230与输出轨道220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第二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水平方向(即第二方向Y)的尺寸为L2,转盘410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第三投影沿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水平方向的最大尺寸为L3,其中:L2≥L3。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投影为输入轨道230与输出轨道220的各自于水平面的投影的并集,并且,当第二投影沿第二方向Y具有间隙时,该间隙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也被包含在L2中。本实施例的方案中,转盘410的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不会对输入轨道230以及输出轨道220的沿第二方向Y的最小尺寸产生影响,使得输入轨道230以及输出轨道220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小,从而更利于满足前述的L1的尺寸要求。
参见图4-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40包括底板244以及连接底板244的上壁面的第一隔板245,底板244用于支撑第一传送部件211、第二传送部件221以及第三传送部件231,第一隔板245用于分隔第二传送部件221与第三传送部件231。其中,第一隔板245设有第一缺口2451,转盘410设于第一缺口2451,转盘410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缺口2451的中心。该方案中,一方面,第一缺口2451的设置能够便于转盘410的布置以及样本的调度。另一方面,由于转盘410的转动轴线位于第一缺口2451的中心,从而使得转盘410位于输入轨道230内的部分的尺寸与位于输出轨道220内的部分的尺寸相同,进而使得输入轨道230以及输出轨道220两者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的尺寸之和可以最大化的缩小。因为当转盘410的转动轴线位于输入轨道230时,由于转盘410位于输入轨道230内的尺寸较大,因此输入轨道230的最小尺寸可能会受到转盘410位于输入轨道230内的尺寸的影响,故可能会增大输入轨道230的尺寸。而虽然转盘410位于输出轨道220内的尺寸减小,但是由于输出轨道220可能已经最小化,故输出轨道220的最小尺寸可能不受转盘410位于输出轨道220内的尺寸的影响,因此,使得输出轨道220与输入轨道23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之和总体增大。
第一缺口2451的深度尺寸可以视实际需求而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竖向,第一缺口2451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隔板245的尺寸,从而使得转盘410可以与第一隔板245转动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竖向,第一缺口2451的尺寸等于第一隔板245的尺寸,从而使得转盘410可以连接于底板244。
参见图4-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件240还包括第二隔板246以及第三隔板247,第一隔板245与第二隔板246分别位于输入轨道230的两侧,第三隔板247与第一隔板245分别位于输出轨道220的两侧。且第二隔板246设有朝向转盘410的第二缺口2463,转盘410靠近第二隔板246的端部伸入第二缺口2463。该方案中,沿第二方向Y,转盘410可以占用一部分第二隔板246的空间,从而使得转盘410与第二隔板246两者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更小,进而能够缩小传动机构20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从而更利于满足前述L1的尺寸要求。并且,第二缺口2463的结构设置还能够配合转盘410从而对样本容器进行导向和限位,即当样本容器卡合在转盘410的凹槽内且随转盘410转动的过程中,第二缺口2463处位置的侧壁一方面能够避让样本容器,使得样本容器能够被顺畅的进行调转,另一方面还能够与转盘410共同限制样本容器,以防止样本容器在调转的过程中脱离转盘410。参见图5以及图6,具体地,第二隔板246可以包括第一竖板2461以及第一横板2462,第一竖板2461的下端连接底板244、上端连接第一横板2462,第一横板2462用于对承载部件进行限位,第一横板2462朝靠近第一隔板245的方向超出第一竖板2461的部分设有前述的第二缺口2463。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第一竖板2461与第一横板2462共同设有前述的第二缺口2463,转盘410的一端伸入前述的第二缺口2463,具体地,第二缺口2463可以沿第二方向Y贯穿第一竖板2461、也可以沿第二方向Y不贯穿第一竖板2461。当第二缺口2463沿第二方向Y贯穿第一竖板2461时,转盘410可以伸入部分第二缺口2463、也可以伸入全部的第二缺口2463(转盘410不沿第二方向Y穿过第二缺口246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隔板247设有朝向转盘410的第三缺口2473,转盘410靠近第二隔板246的端部伸入第三缺口2473。该方案中,沿第二方向Y,转盘410可以占用一部分第三隔板247的空间,从而使得转盘410与第三隔板247两者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更小,进而能够缩小传动机构20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从而更利于满足前述L1的尺寸要求。并且,第三缺口2473的结构设置还能够配合转盘410从而对样本容器进行导向和限位,即当样本容器卡合在转盘410的凹槽内且随转盘410转动的过程中,第三缺口2473处位置的侧壁一方面能够避让样本容器,使得样本容器能够被顺畅的进行调转,另一方面还能够与转盘410共同限制样本容器,以防止样本容器在调转的过程中脱离转盘410。参见图5以及图6,具体地,第三隔板247可以包括第二竖板2471以及第二横板2472,第二竖板2471的下端连接底板244、上端连接第二横板2472,第二横板2472用于对承载部件进行限位,第二横板2472朝靠近第一隔板245的方向超出第二竖板2471的部分设有前述的第三缺口2473。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第二竖板2471与第二横板2472共同设有前述的第三缺口2473,转盘410的一端伸入前述的第三缺口2473,具体地,第三缺口2473可以沿第二方向Y贯穿第二竖板2471、也可以沿第二方向Y不贯穿第二竖板2471。当第二缺口2463沿第二方向Y贯穿第二竖板2471时,转盘410可以伸入部分第三缺口2473、也可以伸入全部的第三缺口2473(转盘410不沿第二方向Y穿过第三缺口2473)。
在一些实施例中,样本传输装置10还包括传感器组件,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承载部件携带的样本信息。具体地,传感器组件可以通过扫描样本座或样本管上的标签的方式识别样本信息、可以通过拍摄样本座或样本管的照片而后通过图像识别的方式识别样本信息(例如此时可以通过照片判断样本管内有无样本)、也可以通过与样本座内的无线感应器进行无线感应的方式获取样本信息。其中,样本信息包括样本管内是否有无样本、样本的类型、样本对应的患者信息以及样本的处理信息等。本实施例中,传感器组件设于传动机构200的下方(传感器组件部分设于传动机构200下方也称为传感器组件设于传动机构200下方)。该方案中,相对于传感器组件设于传动机构200的沿第二方向Y的侧边的结构而言,能够进一步降低传动机构20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从而更利于满足前述L1的尺寸要求。具体地,传感器组件可以包括传感部,传感部设于传动机构200的下方。传感部可以为无线传感器或有线传感器,当传感部为有线传感器时,连接传感部的导线可以设置于传动机构200下方,也可以设于传动机构200沿第二方向Y的侧边。为了进一步降低传动机构20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可以使导线亦设于传动机构200下方,此时,传感器组件完全设于传动机构200下方。
参见图1、图3、图7以及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样本传输装置10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机架100的第一驱动部310以及第二驱动部320,第一驱动部310以及第二驱动部320分别用于驱动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以及处理轨道210中的至少一者。当第一驱动部310与第二驱动部320用于共同驱动输入轨道230、输出轨道220以及处理轨道210时,示例性地,第一驱动部310可以用于同时驱动输出轨道220以及输出轨道220,第二驱动部320可以用于驱动处理轨道210;或者第一驱动部310可以用于驱动输入轨道230,第二驱动部320可以用于同时驱动输出轨道220或处理轨道210。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第三驱动部,示例性的,可以第一驱动部310驱动输入轨道230、第二驱动部320驱动输出轨道220、第三驱动部驱动处理轨道210。第一驱动部310与第二驱动部320均设于传动机构200的下方,且投影平面M垂直于第一方向X,第一驱动部310于投影平面M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P1,第二驱动部320于投影平面M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P2,沿竖向观察,第二投影P1与第三投影P2至少部分重合。该方案中,沿垂直于第二方向Y,第一驱动部310的宽度尺寸加上第二驱动部320的宽度尺寸之和大于第一驱动部310背离第二驱动部320的一侧至第二驱动部320背离第一驱动部310的一侧的尺寸。该方案中,能够进一步降低传动机构200沿第二方向Y的尺寸,从而更利于满足前述的L1的尺寸要求。参见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投影P1与第三投影P2可以彼此部分重合,从而使得沿第一方向X观察,第一驱动部310与第二驱动部320沿竖向和沿第二方向Y均部分重合。参见图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投影P1与第三投影P2可以不重合,且第二投影P1于水平面投影出的线段与第三投影P2于水平面投影出的线段至少部分重合。当驱动机构300还包括第三驱动部时,第三驱动部与投影平面M形成第四投影,其中,沿竖向观察,第二投影P1、第三投影P2以及第四投影均至少部分重合。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样本处理系统,该样本处理系统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样本传输装置10,以及多个分析仪,各分析仪分别连接样本传输装置10,用于对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分析处理。得益于前述的样本传输装置10的改进,该样本处理系统亦具有前述样本传输装置10的有益效果,这里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且/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轨道、输出轨道、处理轨道和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连接于所述机架且用于支撑所述输入轨道、所述输出轨道和所述处理轨道,所述输入轨道用于沿第一方向传输承载部件,所述承载部件用于承载单个样本容器,所述处理轨道设有用于对所述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处理的处理位置,所述输出轨道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向传输所述承载部件,
驱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机架,用于驱动所述输入轨道、所述输出轨道和所述处理轨道运动以传输所述承载部件;
其中,所述输入轨道、所述输出轨道、所述处理轨道以及所述支撑部件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投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1,且L1满足:130mm≤L1≤18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L1满足:135mm≤L1≤175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L1满足:135mm≤L1≤17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轨道包括用于传送所述承载部件的第一传送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第一支撑型材,所述第一支撑型材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所述第一传送部件形成有承载面;
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阻挡部,所述阻挡部配置为能够在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之间交替运动,所述阻挡部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至少部分高于所述承载面,所述阻挡机构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不高于所述承载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所述输出轨道位于所述处理轨道与所述输入轨道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处理轨道的吸样定位组件,所述吸样定位组件用于定位位于所述处理位置的所述样本容器,且沿竖向观察,所述吸样定位组件与所述输出轨道不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调转机构,所述调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设于所述输入轨道与所述输出轨道之间,所述转盘绕竖向轴线转动,以将所述输入轨道的上游传送来的所述承载部件传送至所述输入轨道的下游或所述输出轨道、或将所述输出轨道的上游传送来的所述承载部件传送至所述输出轨道的下游或所述输入轨道;
所述输入轨道与所述输出轨道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二投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的尺寸为L2,所述转盘于水平面的投影为第三投影,所述第三投影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水平方向的最大尺寸为L3,其中:L2≥L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用于获取所述承载部件携带的样本信息,所述传感器组件设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机架的第一驱动部以及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部分别用于驱动所述输入轨道、所述输出轨道以及所述处理轨道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均设于所述传动机构的下方;
投影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驱动部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所述第二驱动部于所述投影平面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沿竖向观察,所述第二投影与所述第三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轨道包括第一传送部件,所述输出轨道包括第二传送部件,所述输入轨道包括第三传送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部件的第一支撑型材、用于支撑所述第二传送部件的第二支撑型材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第三传送部件的第三支撑型材;
所述第一支撑型材、所述第二支撑型材以及所述第三支撑型材一体成型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调转机构,所述调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绕竖向轴线转动;
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以及连接所述底板的上壁面的第一隔板,所述底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以及所述第三传送部件,所述第一隔板用于分隔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与所述第三传送部件;
所述第一隔板设有第一缺口,所述转盘设于所述第一缺口,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中心。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传输装置还包括调转机构,所述调转机构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绕竖向轴线转动;
所述第一支撑型材、所述第二支撑型材以及所述第三支撑型材共同组成形成所述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以及第三隔板,所述底板用于支撑所述第一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以及所述第三传送部件,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第三传送部件两侧,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位于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两侧,所述第一隔板设有第一缺口,所述转盘设于所述第一缺口;
所述第二隔板设有朝向所述转盘的第二缺口,所述转盘靠近所述第二隔板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二缺口;和/或,所述第三隔板设有朝向所述转盘的第三缺口,所述转盘靠近所述第三隔板的端部伸入所述第三缺口。
13.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轨道包括第一传送部件,所述第一传送部件为传送皮带;
和/或,
所述输出轨道包括第二传送部件,所述第二传送部件为传送皮带;
和/或,
所述输入轨道包括第三传送部件,所述第三传送部件为传送皮带。
14.一种样本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样本传输装置;以及,
多个分析仪,分别连接所述样本传输装置,用于对所述样本容器内的样本进行分析处理。
CN202321368167.4U 2023-05-31 2023-05-31 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Active CN220455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8167.4U CN220455338U (zh) 2023-05-31 2023-05-31 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8167.4U CN220455338U (zh) 2023-05-31 2023-05-31 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5338U true CN220455338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9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8167.4U Active CN220455338U (zh) 2023-05-31 2023-05-31 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5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8094B2 (ja) 分析装置
CN107271709B (zh) 样本分析系统
CN106199030B (zh) 带有急诊位的样本管理及分析装置
JP2008058202A (ja) 検体搬送システム
JPH02105062A (ja) アナライザ
JP5342389B2 (ja) 検体処理装置及び検体の搬送装置
CN205381739U (zh) 一种自动打饭机的餐盘输送装置
JP2015513073A (ja) 自動化軌道表面に埋め込まれたコード配列
CN220455338U (zh) 样本传输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CN210401445U (zh) 一种样本分析仪
EP3041768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handling test tubes
CN111273046A (zh) 一种基于机械臂夹取的多项目荧光定量检测装置
CN208585654U (zh) 自动加药系统
CN114988006B (zh) 物料自动存取设备
CN218223598U (zh) 玻璃屏测试设备
CN113777339B (zh) 可实现单管样本和试管架样本共存吸样输送装置
CN110615247A (zh) 一种集成式物料自动取放机构
CN217663949U (zh) 一种在线离心系统
CN113844687B (zh) 一种试剂杯灌装封膜一体机
CN111122888B (zh) 混匀方法、混匀装置及免疫分析仪
CN216035402U (zh) 一种试剂瓶装盘装置
CN216569247U (zh) 一种上药机械手及自动发药机
CN114425516B (zh) 分拣设备
CN212142666U (zh) 一种自动移液系统
JP2013117538A (ja) 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測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