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4007U - 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54007U CN220454007U CN202321810570.8U CN202321810570U CN220454007U CN 220454007 U CN220454007 U CN 220454007U CN 202321810570 U CN202321810570 U CN 202321810570U CN 220454007 U CN220454007 U CN 2204540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freezing
- circulation
- refrigerating
- liquid circu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7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9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44 liqu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40 bl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包括安装壳体、控制面板、制冷系统和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该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包括冷冻用液体供应泵、包括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和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的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包括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和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的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设于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上以阻止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冷冻用液体的漏出,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设于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上时,正面同时对应于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安装侧门与该安装架为可拆卸连接。解决了采用引流管排液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吸收来自外部的呈液态的物质的热量,来降低该外部的呈液态的物质的温度,最终使该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所提供的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并非都是现有技术,可能存在不构成现有技术的内容。
冷冻装置,在这里可以称为固态物生成装置,也可以称为物态转换装置,又可称为液固态转换装置。该装置可以以液态的水(但不限于该液态的水)作为来自外部的液态物质,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吸收来自外部的液态的水(或其它液态物质)的热量,该外部的液态的水(或其它液态物质)被吸收了热量转成为固态的冰(或与该液态的物质相对应的呈固态物质)。可根据冰的形状将冷冻装置分为颗粒冰机、片冰机、板冰机、管冰机、壳冰机等等。
该冷冻装置内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在使用完成后,需要定期清理,否则该外部的液态物质容易变味变质,从而影响下次使用。
为了清理该冷冻装置内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需要打开冷冻装置进行操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采用一根引流管,将引流管的一端伸入装有该外部的液态物质的容器内、另一端伸出至外部,可先用口吸住该引流管的另一端,利用压差原理,该容器内的装有该外部的液态物质通过该引流管引出至外部。
上述引流过程中,压差可能随时出现变化,以致出现引流中断的几率增加,为此需要再次用口吸住该引流管的另一端,因此在整个该冷冻装置内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排出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用口来吸引流管,且口吸引流管的操作方式本身就极不卫生;另外在液位变得很低时,引出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的流量逐渐变得减少,引出该外部的液态物质的难度也在增加,使得该冷冻装置内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完全排出所需的时间在变长。
另外,由于该冷冻装置需要打开操作的频率可能会相对较高,使得冷冻装置的外侧至少一块安装面板需要设计为可拆卸地设计,通过螺钉以及设于冷冻装置上的与该螺钉相配合的螺孔配合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通过在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中开设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的方式,使得该装置内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在排出时得以顺利排出,以解决上述引流管引流操作时可能出现的至少一个问题,而在工作时,将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塞住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以阻止该外部的液态物质从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中排出。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包括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上至少一个侧部的安装侧门;
控制面板,设于所述安装壳体的一外侧面上;
制冷系统,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包括通过冷媒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和蒸发器;以及
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使用时接收来自所述制冷系统外部的冷冻用液体源所提供的冷冻用液体,所述冷冻用液体作为呈液态的物质;该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用与所述制冷系统相配合以将所述冷冻用液体冷冻制成呈固态的物质,包括:
冷冻用液体供应泵;
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包括:
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以及
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连通;以及
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用于在冷冻装置停止工作时,将位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剩余的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至所述冷冻装置的外部,包括:
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开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底侧;以及
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在所述冷冻装置工作时,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设于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上以阻止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的漏出;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将所述制冷系统、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合围于其内部;
其中,在制冷模式时,所述外部冷冻用液体源向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注入所述冷冻用液体,设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泵将外部的和来自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的所述冷冻用液体输送于所述蒸发器外侧并与其发生热交换,放出热量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在所述蒸发器外侧表面被冷冻成为所述呈固态的物质,从所述蒸发器上流出的所述冷冻用液体重新流入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
其中,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设于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上时,至少一部伸出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至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
其中,正面同时对应于所述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所述安装侧门与该安装架为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设于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和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的相交区域。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设于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底侧中的高度位置最低的一部上。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包括:
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开设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底侧侧面上,沿该冷冻用液体排出的方向呈横截面逐步缩小设置;以及
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与所述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连通,且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呈同轴线设置;
其中,所述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塞设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上,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塞的一部露出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至噶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为盒状结构;
盒状结构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通过螺接件固定于该安装架和/或安装侧门上。
在一个示例中,盒状结构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上的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上的相邻于其正面所对应的所述安装侧门的呈基本竖向设置的一侧低于与其对应的另一侧,且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上的相邻于其正面所对应的所述安装侧门的呈基本竖向设置的一侧高度均低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上的其它的呈基本竖向设置的侧部的高度。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螺接件不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上;
设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的所述螺接件的高度不低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的液位最大值。
在一个示例中,盒状结构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还包括:
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相连、且向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的正面所对应的所述安装侧门方向延伸,通过所述螺接件将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固定于一所述安装侧门或安装架上。
在一个示例中,盒状结构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由工程塑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的正面同时对应于所述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该安装侧门与该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之间为一未受阻隔的空置区域;
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和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相连呈L型设置;
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与该正面同时对应于所述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该安装侧门基本相平行;
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较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更相邻于该正面同时对应于所述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该安装侧门。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被局部剖视后的主视示意图。
图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被局部剖视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被局部剖视后的侧视示意图。
图2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冷冻用液体液位控制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冷冻用液体液位控制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2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冷冻用液体液位控制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和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组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和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组合的主视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和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组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和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组合的主视示意图。
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又一种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和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组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5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又一种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和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组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6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设有卡合组件的安装侧门的主视示意图。
图6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设有卡合组件的安装侧门的侧视示意图。
图6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设有卡合组件的安装侧门的俯视示意图。
图7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被局部剖视后的显示出用于控制水冷式蒸发器上冷却水流量的冷却水控制阀、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的主视示意图。
图7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被局部剖视后的显示出用于控制水冷式蒸发器上冷却水流量的冷却水控制阀、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的俯视示意图。
图7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防割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仅出于示意的目的,而不旨在按照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被用于指示相同的元素。出于简明的目的,不是每一个组件在每张附图中均被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若干实例来描述本发明。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实现本发明,而不表示或暗示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包括控制面板、安装壳体、制冷系统和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具体描述如下。
安装壳体
包括安装架和/或安装侧门,其围合有一个或多个安装空间,用于供下述的系统、部件等的安装。
制冷系统
作为制冷系统的一种结构,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和蒸发器,两两之间通过装有冷媒介质的冷媒管密封连接。
该种结构的制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压缩机是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压力较低的冷媒蒸汽压缩成温度较高、压力较高的冷媒蒸汽,然后该压力较高的冷媒蒸汽被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冷媒液体,经作为节流部件的节流阀或电子膨胀阀等的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冷媒液体,然后该冷媒液体被送入蒸发器,该冷媒液体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温度较低、压力较低的冷媒蒸汽,该冷媒蒸汽再次被送入压缩机的入口,从而完成制冷循环。
作为制冷系统的另一种结构,其除了包括上述的结构外,还包括四通阀,该四通阀通过装有冷媒介质的冷媒管分别与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连通,通过调整四通阀中的通道连通方向的不同实现冷媒介质流经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的顺序的不同,从而使该安装了四通阀的制冷系统具有实现制冷和制热两种功能。
冷冻用液体
即上述所指来自外部的呈液态的物质,是指作用于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的外侧,该液体在被流经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吸收了热量后,温度降低至液固临界点后,所形成的一中固态的物质(即固体物)。该冷冻用液体所转变为的固体物,即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冷冻装置所产出。该固态的物质(即固态物,也可称为固体物)的结构,可以各种各样,小的如颗粒状、粉状等,大的如片状、块状等,具体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和具有相关结构的该装置来实现。
该冷冻用液体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地物质,如可为但不限于为水、牛奶及各类可食用的液体。该液体不仅可以是指一种单物质组成的液体,也可是指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液体。
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的一种结构中,转变为的固体物的冷冻用液体附着于该蒸发器的外表面,为了将该固体物从该蒸发器取下,可选择具有旋转功能的蒸发器,并在该蒸发器外侧配置有刀具,通过调整该刀具与该蒸发器的旋转的外表面的间距来控制所获取的附着于该旋转的外表面上的固体物的颗粒度。当然,也可以是不具有旋转功能的蒸发器与具有旋转功能的刀具进行配合,通过调整该刀具与该蒸发器的外表面的间距来控制所获取的附着于该蒸发器的外表面上的固体物的颗粒度。
在上述的制冷系统的另一种结构中,转变为的固体物的冷冻用液体附着于该蒸发器的外表面,为了将该固体物从该蒸发器取下,可通过转换该四通阀的方向,使该制冷系统处于制热工作模式下,这样使该附着于该蒸发器上的固体物上的与该蒸发器外表面接触的一部吸收热量、提高温度,变成了液体,从而使该固体物从该蒸发器外表面脱离。
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
该供应系统,用于接收上述制冷系统外部的冷冻用液体源,该冷冻用液体源提供所述冷冻用液体,所接收的所述冷冻用液体与所述制冷系统相配合以将所述冷冻用液体冷冻成固态物。
如图1A、1B和1C所示,该供应系统包括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作为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一种结构,也可以是其它结构,如直接开设于安装架上的槽型结构,或是上述两种结构的结合,当然也完全可以是别的结构)。
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输入端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用于抽吸储存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冻用液体,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输出端将所抽取的该冷冻用液体输送至该蒸发器侧,以供应源源不断的冷冻用液体。与该蒸发器外表面进行热交换的该冷冻用液体,在流经该蒸发器后,仍会有一部分未形成固态物质、而仍以液体形态流回至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该流回的冷冻用液体与从该冷冻用液体源直接输送来的冷冻用液体一起供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所使用。
如图1A、1B、3A、3B、4A、4B、5A、5B所示,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一个示例中,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可以分为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和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和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相通。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用于接收来自流经该蒸发器后的仍以液体形态流回的该冷冻用液体,而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可以用于供外部的冷冻用液体源流入其内并储存。
如图1A、1B、1C所示,在上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一个示例中,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设置位置选择设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内,这样的布置可能是因为该冷冻用液体源所供应的冷冻用液体的单位时间内的流量通常要大于该流出该蒸发器后的仍以液体形态流回的该冷冻用液体的流量,这样位于该冻用液体循环输送区段311的液位可能要高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的液位,以利于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抽吸工作。
为了更有利于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抽吸,在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一个示例中,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输入端设置在了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且靠近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的部位,这样为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输入端同时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和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吸收液态的冷冻用液体成为可能,使得抽吸的流量得到加大成为可能。
根据上面所述,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可以是直接开设于安装架上的槽型结构,也可以是类型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盒状等结构,上述后者结构通常是作为一种独立的部件存在,该独立的部件需要通过螺钉(作为用于固定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螺接件的一种,还可以是螺栓和螺母的组合等)固定于但不限于该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上,对于该独立的部件的固定方式,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3A、3B、4A、4B、5A、5B所示,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一个示例中,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中的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的正侧的高度低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上的与该正侧的设置方向大致相同的其它侧的高度,且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的正侧的高度也低于该冻用液体循环输送区段311上的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的正侧的设置方向大致相同的其它侧的高度。此时用于固定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各个螺钉的高度位置都要高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中的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的正侧的高度,这样的设计的考虑,可能在于,不让该冷冻用液体循环螺钉314(作为用于固定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螺接件的一种,还可以是螺栓和螺母的组合等)浸润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冷冻用液体内,从而可能造成对该螺钉(作为用于固定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螺接件的一种,还可以是螺栓和螺母的组合等)的直接腐蚀。
如图4A、4B、5A、5B所示,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一个示例中,设有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上的该冷冻用液体循环螺钉314(作为用于固定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螺接件的一种,还可以是螺栓和螺母的组合等)虽然不会直接浸润在该冷冻用液体中,但由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螺钉314有可能会与来自从上方落下的从该蒸发器流回的呈液态的冷冻用液体发生接触,以致可能发生腐蚀。为此,设置了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313,其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相连,其凸出于该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设置。将该冷冻用液体循环螺钉314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313上。
如图5A、5B所示,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一个示例中,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的高度方向也设置了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313。这样的设计,可能是基于如下的考虑,即如上所述,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内的该冷冻用液体的流量会相对大一些,因此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内的该冷冻用液体的液位会较高一些,如果将该冷冻用液体循环螺钉314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上,当该冷冻用液体的液位较高时,可能会被浸润,从而导致直接腐蚀。
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一个示例中,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由工程塑料制成,可以通过注塑工艺成型,这样上述的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313可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也一起通过注塑工艺成型,这样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313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一体成型,有利于提高两者间的连接牢固度。
如图1A、1B、1C所示,为了控制位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该冷冻用液体的液位(进而控制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供应该冷冻用液体的量)设置了冷冻用液体液位控制组件320。
如图1A、1B、1C所示,该冷冻用液体液位控制组件320的一个示例,包括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一部固定,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冷冻用液体相配合,以控制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冷冻用液体的最小和/或最大液位。
当前调节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该冷冻用液体最大供应量的方法,是通过调节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高度位置,而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目前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该装置上的方式,如果要调整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高度位置必须先将螺钉拧松,然后重新选择一个固定点,再在该固定点上用螺钉拧入该装置,以固定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该固定方式,由于在每次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高度位置要调节时,要重新选择一个新的固定点,然后用螺钉在该装置上钻出一个新的螺孔,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上述操作重复多次时,使该螺钉出现损耗的几率在增加,最终可能导致螺钉损坏。另外,如果高度调整幅度小(即两个固定点间距离小,如小至螺钉的直径)时,不便于在后一个固定点用螺钉固定。
由于工况和/或生产需求(即作为日常生产维护需要,该维护需要不同于因发生故障而产生维修需要),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高度位置有可能需要调整,且调整的次数可能会多一些。为了便于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安装和调整,如图1A、1B、1C、2A、2B、2C所示,该冷冻用液体液位控制组件320的一个示例中,还设置了和液位阀安装架322(为液位阀安装件中的一种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别的结构),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设于该液位阀安装架322上。这样对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高度位置就可以变为对该液位阀安装架322的高度位置的调整。
与通过移动螺钉(为液位阀安装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的高度位置、然后再重新钻螺孔固定来调整该安装了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液位阀安装架322的高度位置的手段不同,如图1A、1B、1C、2A、2B、2C所示,在该液位阀安装架322的一个示例中,其上开设有长孔型结构的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为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件的一种结构,也可以是别的结构),该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的长度方向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高度方向基本一致。
工作时,该螺钉(为液位阀安装连接件的一种结构)固定在该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上。而在需要调整该液位阀安装架322的高度位置时,只需将该螺钉(为液位阀安装连接件的一种结构)拧松但不需要从该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完全拧出来,然后移动该液位阀安装架322、以重新确定该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相对于该螺钉(为液位阀安装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的位置,在上述位置确定后,重新拧紧该螺钉(为液位阀安装连接件的一种结构)。无需钻新的螺孔。
如图1A、1B、1C、2A、2B、2C所示,在该液位阀安装架322的一个示例中,该液位阀安装架322包括呈框形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的液位阀安装件固定部3221和液位阀安装件调整部3222,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安装在该液位阀安装件固定部3221的框形结构内,该液位阀安装件调整部3222的设置方向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高度方向基本一致,上述的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就开设在该液位阀安装件调整部3222上。
该呈框形结构的液位阀安装件固定部3221的设置使得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在其内可移动的方向得到了限制,另外也是对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的的一种保护,对来自外部可能的冲撞、碰撞起到围栏的作用。
如图2A、2B所示,在该液位阀安装架322的一个示例中,该液位阀安装件调整部3222包括两个(也可以是单个,或者三个即以上)的互为平行的液位阀安装件调整分部3222a,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液位阀安装件调整分部3222a不在同一平面内。即所有该液位阀安装件调整分部3222a依次连接,且自内向外呈阶梯式结构,而该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则设置在最外侧的一个所述液位阀安装件调整分部3222a上。
该阶梯式结构的液位阀安装件调整部3222的设置,使得液位阀安装件调整部3222上只有开设该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的液位阀安装件调整分部3222a通过该螺钉(为液位阀安装连接件的一种结构)固定到起支撑作用的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上,该液位阀安装件调整部3222的其它部位不与该起支撑作用的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上接触,这样使得所述接触的面积得以减小。由于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连同该液位阀安装件固定部3221是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冷冻用液体是相接触的,尤其在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工作时,会造成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冷冻用液体的振荡,这个振荡会传给该液位阀安装件架322,并通过该液位阀安装件架322传给该起支撑作用的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上,这个振荡不仅会增加整个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而且该变大噪音对该装置中起支撑作用的部件的工作强度带来更大的危害。通过减少上述液位阀安装件调整部3222和起支撑作用的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的接触面积来减少由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引起的该冷冻用液体的振荡对其它部件的影响。
另外,如图2B、2C所示,在该液位阀安装架322的一个示例中,设有该液位阀高度位置调整孔323的所述液位阀安装件调整分部3222a上的用于与起支撑作用的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上配合的一侧面上设有橡胶垫324。
该橡胶垫324的设置,起到对振荡缓冲的效果,以利于减少由该冷冻用液体液位阀321引起的该冷冻用液体的振荡对其它部件(尤其是起支撑作用的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的影响。
另外,如图1A、1B、1C所示,在该液位阀安装架322的一个示例中,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包括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和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时,可以将该液位阀安装架322设置在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这主要应为,所需的该冷冻用液体中的相对多数主要由冷冻用液体源来提供,而由流出该蒸发器的冷冻用液体来提供的毕竟是相对少数,固对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内的冷冻用液体的液位的检测显得更为重要。这样能为较精准地掌握该冷冻用液体的当前流量提供了保障。
作为一种生产任务中所必需经历的流程,在生产完成后至再次使用之前,相较于通过一根引流管将位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剩余的上述冷冻用用液体排出的方式:采用一根引流管,将引流管的一端伸入装有该外部的液态物质的容器内、另一端伸出至外部,可先用口吸住该引流管的另一端,利用压差原理,该容器内的装有该外部的液态物质通过该引流管引出至外部。上述引流过程中,压差可能随时出现变化,以致出现引流中断的几率增加,为此需要再次用口吸住该引流管的另一端,因此在整个该冷冻装置内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排出过程中,可能需要多次用口来吸引流管,且口吸引流管的操作方式本身就极不卫生;另外在液位变得很低时,引出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的流量逐渐变得减少,引出该外部的液态物质的难度也在增加,使得该冷冻装置内的该外部的液态物质完全排出所需的时间在变长。
相对于上述排出剩余的冷冻用液体的方式,如图1A、1B、1C、3A、3B、4A、4B、5A、5B所示,在该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个示例中,还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上设置了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和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为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的一个示例)。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开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底部,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设于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上以阻止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的漏出。而在需要排出位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时,只需将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拔出即可,待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全部排出后,再将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插入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即可。
在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的一个示例中,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开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底部中的位置最低部,以利于将该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的完全排出。
在上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包括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和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时,且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的底部和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的底部基本在同一平面时,如图1B、3A、4A、5A、5B所示,在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的一个示例中,其所包括的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基本设于该冻用液体循环输送区段311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相交处,这样可以为该两个区段内的该冷冻用液体尽可能同时排出,以减少出现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中的该冷冻用液体在排出之前需先汇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以致可能延长排出时间。
作为优选可选在该相交处之靠近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一侧。这是基于上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的该冷冻用液体的流量通常情况下相对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中该冷冻用液体的流量要大。
为了便于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的拔出,在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的一个示例中,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塞于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上时,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上的至少一部伸出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至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内。
在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分为上下两层,即包括位于相对下层的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和位于相对上层的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沿该冷冻用液体排出的方向呈横截面逐步缩小设置,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上的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相配合的一部的大小、形状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相适配,以形成对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的密封效果。而位于相对上层的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在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被拔出时,所需排出的该冷冻用液体率先进入该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然后通过横截面逐步减小的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被排出至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外部,以加快该冷冻用液体的排出速度。
在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的一个示例中,包括有相对下层的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和位于相对上层的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的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3151中,该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的内径要大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的内径,且由于该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和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沿同一轴向方向前后依次布置,则在该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和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的相接处出现一个冷冻用液体环形支撑台,该冷冻用液体环形支撑台可与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的头部相配合以起到支撑(即支撑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同时也是阻止(即阻止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的头部进入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内)作用。为了拔插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3152的头部的一部分还伸出于该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
上述的安装壳体的各个侧部可以是与该安装壳体为一体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钉(指与安装壳体固定的螺接件的一种),形成可拆解的结构。但拆装次数多了,该螺钉(指与安装壳体固定的螺接件的一种)头部在多次操作后发生变形的几率会提高,这样以后再拧螺钉时螺丝刀就可能吃不上力,该块可拆卸的安装面板(即作为该安装壳体的一侧或多侧,或者作为该安装壳体的一侧上的一部)也就卸载不下来或安装不上去了。另外螺孔也会出现损耗,这样与螺钉配合时存在空隙的几率增大,即使把螺钉(指与安装壳体固定的螺接件的一种)拧到该螺孔内,螺钉与螺孔不能紧配合的几率也相应地增大。
使用该螺钉(指与安装壳体固定的螺接件的一种)实现该安装壳体的一侧或多侧、或者为该安装壳体的一侧上的一部为可拆卸。这对于拆卸次数不是很多(如每年为个数位次,甚至5以下的次数)可能没什么问题,但拆卸次数多了,出现上述问题的概率就可能极大了。
为了解决上述该安装壳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图所示,在安装壳体100的一个示例中,该安装壳体100上的与设于安装架上的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相对应的一安装侧门101通过数量为一对(但可以不限于一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卡合组件卡合于该安装壳体100。
如图1A、1B、1C所示,在安装壳体100的一个示例中,该安装壳体100上的与设于安装架上的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相对应的一安装侧门101,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之间的区域没有设置其它部件,即该区域为一个未受阻隔的空置区域。这样当该安装侧门101被拆开后,操作人员可以无阻碍的操作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上的相关部件(如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冷冻用液体液位控制组件、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以及上述的在拆拧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上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螺钉314等)。
另外,如图1A、1B、1C、3A、3B、4A、4B、5A、5B所示,在包括了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的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盒310的一个示例中,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312呈L型设置,这样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更靠近该对应的可拆卸的安装侧门101,而该冷冻用液体液位控制组件、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以及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都设置在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311上,这样操作人员上的伸入该安装壳体100内进行操作的身体部分可以减少,有利于在操作时节省体力,另外操作时操作区域的光亮度在不借助专门照亮工具时得以提高。
如图6A、6B、6C所示,在该卡合组件的一个示例中,包括设于该安装侧门101上的卡头子组件和开设于该安装壳体上的对应于该安装侧门101的一部上的该卡合口。该卡头子组件包括连接卡头111、按压部112和按压簧,该连接卡头111活动设于所述安装侧门101上(即随着该按压部112的按下,该按压簧收缩,该连接卡头111从该安装侧门101外缩回,在该按压部112通过该按压簧的复原时该连接卡头111重新伸出该安装侧门101)以与该卡合口卡合。
上述只需通过轻轻按下、放开两个动作就实现该安装侧门101的拆和安装,相较于采用螺钉(指与安装壳体固定的螺接件的一种)来拆装该安装侧门101,不仅操作步骤所花时间大大减少,也不需再使用用于拧该螺钉(指与安装壳体固定的螺接件的一种)的工具。同时上面所提到的频繁拧该螺钉(指与安装壳体固定的螺接件的一种)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得到解决
当然,在该卡合组件的一个示例中,上述卡头子组件和卡合口的位置可以互调。
如图6A、6B、6C所示,在该卡合组件的一个示例中,该卡合组件上的连接卡头111沿竖向方向设置,而该卡合口则设置在该连接卡头111的上方,相应地该按压部112基本以水平方向设置,这样的设置较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置,即在按压该按压部112时,所按压的手指沿重力方向自上而下的操作。
如图6A、6B、6C所示,在该卡合组件的一个示例中,该连接卡头111为扁平结构,其前端部由内向外呈横截面逐渐变小配置,在所述连接卡头111与该卡合口相卡合时,所述连接卡头111的前端部基本全部卡合于该卡合口上。
上述连接卡头111前端部的设置可以使该连接卡头111以较少的阻力卡合于该安装壳体100上。
如图6A、6B、6C所示,在安装壳体100的一个示例中,除了采用上述的卡合组件外,还设置了数量为一对(但可以不限于一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限位组件,其包括设于该安装侧门101上的限位头113,和开设于该安装壳体100上的对应于该安装侧门101的一部上的限位口。
操作时,可以先将该限位头113插入与其一一对应的限位口(即为该安装侧门101快速找到对应的安装位置,这样卡合组件时,就不需再去花工夫对准该连接卡头111和卡合口),然后再对该卡合组件进行卡合操作。
当然,在该限位组件的一个示例中,上述限位头和限位口的位置可以互调。
如图6A、6B、6C所示,在限位组件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限位头113的前端部为勾形结构,这样在所述连接卡头111与该卡合口相卡合之前,将所述限位头115的为勾形结构的前端部钩挂于该限位口上。
该限位头113的前端部为勾形结构的设计,有利于防止该限位头113与该限位口配合后对卡合组件的操作过程中,可能是基于减少该限位头113重新从该限位口滑出的几率来考虑的。
另外,如图6A、6B、6C所示,在限位组件的一个示例中,该限位头113的前端部的勾形结构开口呈向下的设置,在操作时是自上向下操作,符合人体操作习惯,且在该限位头113的前端部勾合于该限位口后至该卡合组件卡合的过程中,该安装侧门101不需要施以向上的拉力以使限位头113与该限位口一直保持不相脱开,而只需借用该安装侧门101自身的重力就完成了使限位头113与该限位口在无外力作用下一经配合就一直保持不相脱开的状态。
如图6A、6B、6C所示,在安装壳体100的一个示例中,该卡合组件的位置设于所述安装侧门101的相对上部,该限位组件设于所述安装侧门的相对下部。
应为卡合时需要用手指操作该卡合组件中的按压部112,将该卡合组件的位置设于该所述安装侧门101的相对上部,操作人员操作时就不需蹲下去操作,而且该卡合组件的位置离人眼更近,在卡合时有利于对准操作。作为优选,该卡合组件的正下方对应有一所述限位组件(即该两者的沿高度方向的中心线基本相重合),更利于对准操作。
另外从连接牢固度角度进行考虑,如图6A、6B、6C所示,在安装壳体100的一个示例中,该卡合组件和与其对应的限位组件的数量为一对(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是更多),所有该卡合组件基本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呈并行设置,同样的,该限位组件的数量与该卡合组件相同、且基本都位于同一高度位置,呈并行设置。
另外,在上述蒸发器采用水冷式蒸发器时(此时该水冷式蒸发器内设有冷却水管和冷媒管,该冷却水管还与冷却水控制阀相同,即通过该冷却水控制阀来控制该冷却水管内流体的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且该冷却液体(即用于冷却该水冷式蒸发器中冷媒的液体)也为水的情况下,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的输出端所输送的该冷冻用液体的一部分可用于与该蒸发器外表面进行热交换以生成所述固态的物质,该冷冻用液体的另一部分可注入于该水冷式蒸发器内的冷却水管以作为冷却液体以与该蒸发器内冷媒管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另外在上述冷冻用液体和冷却液体同为除水之外的液态物质是,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也可以同时为该冷冻用液体和冷却液体同时提供相同的液态物质。当然,如果与该蒸发器外表面进行热交换的该冷冻用液体与该水冷式蒸发器内的冷却水管内所注入的冷冻用液体不相同时,则该冷冻用液体供应泵301只用于该与该蒸发器外表面进行热交换的该冷冻用液体的输送,而与该水冷式蒸发器内的冷却水管内所注入的冷冻用液体需要别的供应泵来提供输送。
为了能调节与上述冷却水管相通的冷却水控制阀,时常需要先打开该装置,再进行操作,为此在该冷却水控制阀所对应的该装置的一侧的侧板需要是可拆卸设计,通过螺钉将该以及设于冷冻装置上的与该螺钉相配合的螺孔配合连接。为此,每次调节冷却水控制阀时,都需要先拧开数个螺钉,然后打开侧板,再对冷却水控制阀进行调节,而当调节好后,还需再将拧下来的螺钉重新拧上。
另外为了使操作人员的手部进入该装置内调节冷却水控制阀,该冷却水控制阀周侧h也需要留出更多的操作空间。
如图7A、7B、7C所示,在一个包括水冷式蒸发器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通过在所述冷却水控制阀211沿其轴线向外方向对应有一所述安装架或安装侧门上,开设有供外部工具(如十字或一字螺丝刀等)的操作头部进入操作该冷却水控制阀211的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另外,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与该冷却水控制阀211之间的区域为空置状态,即该区域之间没有阻隔物,以有利于该外部工具(如十字或一字螺丝刀等)的操作头部进入操作。
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开设,即使其所在的安装侧门101为可拆卸时,在遇到工况和/或生产需求(即作为日常生产维护需要,该维护需要不同于因发生故障而产生维修需要,作为该冷却水控制阀的一种情况,在冷却水管中的水的流体的温度超过45摄氏度时,这在夏季可能出现的几率会更高一些,这时冷却效果就有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对冷却水管中的流体的流量进行调整,以使该冷却水管内得的流体温度将至45摄氏都以下为好),需要对上述的冷却水控制阀进行操控时,也不需要先打开该安装侧门101了,而只需用所述外部工具(如十字或一字螺丝刀等)的操作头部伸进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内去操作即可。
如图7A、7B、7C所示,在一个包括水冷式蒸发器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所述冷却水控制阀211的轴线与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轴线基本在同一条直线上。作为优选,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位于该冷却水控制阀211的正上方,即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开设在位于顶部的该安装侧门101上,且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冷却水控制阀211以自上向下设置,最好是竖直地设置,这样更符合人的操作习惯。
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周沿为一个圆形,通常该安装侧门101由钢制成,操作人员操作时难免会跟这个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周沿相接触,如果操作人员在没有带防护(如防护手套)的情况下,出现擦伤、流血的可能性较大。如图7A、7B所示,在一个包括水冷式蒸发器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在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周沿内套了一个呈套型结构的防割套213(为防割件的一种结构,但不限于为上述结构),操作时,该外部工具(如十字或一字螺丝刀等)穿过该防割件上的套孔进入所述安装壳体100内、以操作该冷却水控制阀211。
为了防止该防割套213在操作时落入该安装壳体100内,如图7A、7B所示,在一个包括水冷式蒸发器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该防割套213的一端设有防割支撑环形台214(为防割支撑件的一种结构,但不限于为上述结构)。这样该防割支撑环形台214就一直位于设有该安装侧门101上开设有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周沿呈径向向外设置,与该安装侧门101配合。
为了防止该防割套213在操作时发生旋转,不利于该外部工具(如十字或一字螺丝刀等)的操作,如图7A、7B、7C所示,在一个包括水冷式蒸发器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该防割套213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防割卡头215,在该防割卡头215和该防割支撑环形台214之间形成为防割卡合区域216,该防割卡合区域215的最小间距为略小于该设有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一所述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上的侧部的厚度,在该设有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一所述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上的侧部进入该所述防割卡合区域215后,该防割卡头215与该防割支撑环形台214配合将该设有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一所述安装架或安装侧门101上的侧部卡于该防割卡合区域215内。
如图7C所示,上述防割套213、防割支撑环形台214和防割卡头21所用材料都为工程塑料,可以通过注塑工艺制成为一体。这样不仅防割套213、防割支撑环形台214和防割卡头21的连接牢固度得到加强,且该生成工艺得到简化。
如图7A所示,在一个包括水冷式蒸发器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中,该冷却水控制阀211与设有该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的安装侧门101上固定连接有冷却水控制阀支撑架217(为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的一种结构,但不限于该种结构)。这样可以对该冷却水控制阀211进行一个进一步的固定,因为在操作该冷却水控制阀211是不可避免会带来对该冷却水控制阀211的晃动,如果晃动幅度过大,显然不利于对该冷却水控制阀211的调节操作。
如图7A所示,为一个包括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一区段2171和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二区段2172的该冷却水控制阀支撑架217的一个示例,包括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一区段2171和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二区段2172,所述两者组成角形结构(当然也可是其它结构,如十字型结构、T型结构等)。该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一区段2171的一侧连接所述冷却水控制阀211、另一侧连接所述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二区段2172。所述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二区段2172的一侧连接所述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一区段2171、另一侧连接安装侧门101(当然也可以连接至所述安装架)。
在上述的冷却水控制阀操作孔212、冷却水控制阀211依次自上向下设置、且竖直地设置时,如图7A所示,为一个包括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一区段2171和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二区段2172的该冷却水控制阀支撑架217的一个示例,该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一区段2171与该冷却水控制阀211轴向呈垂直设置,而该冷却水控制阀支撑件第二区段2172则与该冷却水控制阀211轴向呈平行设置,这样在由该冷却水控制阀211的轴向方向和垂直该轴向方向的二维方向上对该冷却水控制阀211的该二维方向的晃荡进行了限制,这样对该外部工具(如十字或一字螺丝刀等)的操作就比较省力。
尽管已经通过附图和实施例的方式描述的本发明,但这样的描述和说明应当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10)
1.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液固态转换装置包括:
安装壳体,包括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上至少一个侧部的安装侧门;
控制面板,设于所述安装壳体的一外侧面上;
制冷系统,与所述控制面板电连接,包括通过冷媒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和蒸发器;以及
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使用时接收来自所述制冷系统外部的冷冻用液体源所提供的冷冻用液体,所述冷冻用液体作为呈液态的物质;该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用与所述制冷系统相配合以将所述冷冻用液体冷冻制成呈固态的物质,包括:
冷冻用液体供应泵;
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包括:
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以及
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连通;以及
冷冻用液体排出组件,用于在冷冻装置停止工作时,将位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剩余的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至所述冷冻装置的外部,包括:
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开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底侧;以及
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在所述冷冻装置工作时,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设于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上以阻止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的漏出;
其中,所述安装壳体将所述制冷系统、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合围于其内部;
其中,在制冷模式时,所述外部冷冻用液体源向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注入所述冷冻用液体,设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泵将外部的和来自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的所述冷冻用液体输送于所述蒸发器外侧并与其发生热交换,放出热量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在所述蒸发器外侧表面被冷冻成为所述呈固态的物质,从所述蒸发器上流出的所述冷冻用液体重新流入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
其中,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塞设于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上时,至少一部伸出该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至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
其中,正面同时对应于所述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所述安装侧门与该安装架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设于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和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的相交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设于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底侧中的高度位置最低的一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用液体排出底孔包括:
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开设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的底侧侧面上,沿该冷冻用液体排出的方向呈横截面逐步缩小设置;以及
冷冻用液体第二排出分孔,与所述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连通,且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呈同轴线设置;
其中,所述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塞设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上,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塞的一部露出于该冷冻用液体第一排出分孔至噶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为盒状结构;
盒状结构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通过螺接件固定于该安装架和/或安装侧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盒状结构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上的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上的相邻于其正面所对应的所述安装侧门的呈基本竖向设置的一侧低于与其对应的另一侧,且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上的相邻于其正面所对应的所述安装侧门的呈基本竖向设置的一侧高度均低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上的其它的呈基本竖向设置的侧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接件不设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上;
设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的所述螺接件的高度不低于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内的所述冷冻用液体的液位最大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盒状结构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还包括:
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相连、且向与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的正面所对应的所述安装侧门方向延伸,通过所述螺接件将该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延伸连接段固定于一所述安装侧门或安装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盒状结构的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容纳部件由工程塑料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液固态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正面同时对应于所述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该安装侧门与该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之间为一未受阻隔的空置区域;
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和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相连呈L型设置;
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与该正面同时对应于所述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该安装侧门基本相平行;
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输送区段较所述冷冻用液体循环用接收区段更相邻于该正面同时对应于所述蒸发器、冷冻用液体供应系统的一该安装侧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10570.8U CN220454007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810570.8U CN220454007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54007U true CN220454007U (zh) | 2024-02-06 |
Family
ID=89735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810570.8U Active CN220454007U (zh) | 2023-07-10 | 2023-07-10 | 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54007U (zh) |
-
2023
- 2023-07-10 CN CN202321810570.8U patent/CN2204540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9519847A (ja) | データセンタキャビネット及びその重力スプレーシステム | |
CN220454007U (zh) | 一种将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液固态转换装置 | |
CN220454006U (zh) | 一种物态转换装置 | |
CN220454003U (zh) | 一种固态物生成装置 | |
CN106886267B (zh) | 一种低压油路进油供给结构 | |
CN220454005U (zh) | 一种用于将冷冻用液体冷冻成固态物的冷冻装置 | |
CN212727834U (zh) | 一种自动化设备用冷却装置 | |
CN203810824U (zh) | 一种采用独立制冷模组的冷柜 | |
CN209461891U (zh) | 一种智能型动力配电柜 | |
CN112423544A (zh) | 一种液晶电视背光驱动电源散热结构 | |
CN220454002U (zh) | 一种液固态转换装置 | |
CN220454001U (zh) | 一种冷冻装置 | |
CN220454004U (zh) | 一种上下分层式固态物生成装置 | |
CN107461907B (zh) | 一种冷凝水回收装置及空调 | |
CN115418306A (zh) | 细胞处理设备 | |
CN212962274U (zh) | 一种一体化蒸发式水冷螺杆冷水机组 | |
CN219494468U (zh) | 一种用于制冷压缩机组的油冷却虹吸罐 | |
CN210832591U (zh) | 风冷式冷水机组 | |
CN211476421U (zh) | 智能双门平台雪柜 | |
CN110906485A (zh) | 一种动态蓄冷装置 | |
CN211128767U (zh) | 一种计算机机房服务器机柜冷却装置 | |
CN220720665U (zh) | 水冷机 | |
CN207050258U (zh) | 一种耐用蓄冷型冷冻机组 | |
CN211557801U (zh) | 具有节能散热结构的煤矿机电设备 | |
CN219776404U (zh) | 一种防冻方型横流式冷却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