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52257U - 鼓风机 - Google Patents

鼓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52257U
CN220452257U CN202322090719.6U CN202322090719U CN220452257U CN 220452257 U CN220452257 U CN 220452257U CN 202322090719 U CN202322090719 U CN 202322090719U CN 220452257 U CN220452257 U CN 2204522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heat dissipation
vibration
connecting arm
dissipatio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907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月其
周伟
王苏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907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522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522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522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鼓风机,包括:电机本体;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机本体连接,且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臂;后盖组件,所述后盖组件盖设于所述散热板;减振垫,所述减振垫分别与所述后盖组件和散热板连接以减少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散热板之间的相对振动;所述减振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臂形状相适配的内嵌槽;所述内嵌槽用于沿所述减振垫的径向收容所述连接臂,且形成所述内嵌槽的减振垫包覆于所述连接臂并与所述连接臂适配贴合。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减振垫可包覆于连接臂以完全承载该连接臂,且不易变形;同时减振垫与连接臂适配贴合也使得减振垫用于承载连接臂的各面与连接臂均匀接触,保证承载面上各点的强度均衡。

Description

鼓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鼓风机。
背景技术
鼓风机为新能源汽车中的部件之一。汽车鼓风机通过叶轮转动来带动气流流动,将车内或者车外的气体吸入鼓风机,气流经过风道后给各个位置吹风,从而达到给汽车散热和制冷的作用。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为增强其舒适性,通常会在鼓风机中后盖组件和散热板连接处设置减振垫进行减振。现有的减振垫通常为在减振垫的外壁开设完整的圆环形槽,并将散热板的连接臂设置于圆环形槽内,连接臂暴露于外界。连接臂为开口状结构,以便于插入圆环形槽内,在插入后,连接臂的开口处与圆环形槽体不接触,这样导致该处的轴线抗变形效果差,使得圆环形槽的减振垫易在鼓风机的部件轴向压装于该减振垫时产生塌陷等变形现象,减振效果较差。另外该减振垫的数量设置有多个,现有的减振垫在垂直于轴线的端面上环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起筋条。以连接臂为安装基准,在将多个减振垫分别安装至对应的连接臂上时,无法保证两个所述减振垫的凸起筋条与连接臂的相对位置是一致的,例如其中一个连接臂的开口位置处对应的是凸起筋条,另一个连接臂的开口位置处对应的是两个凸起筋条之间的间隙,这样各处减振垫在鼓风机的部件轴向压装时受力不均,变形不一致,减振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鼓风机,其采用与连接臂形状相适配的内嵌槽使得减振垫可包覆于连接臂以完全承载该连接臂,且不易变形;同时减振垫与连接臂适配贴合也使得减振垫用于承载连接臂的各面与连接臂均匀接触,保证承载面上各点的强度均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本体,包括安装基座和定转子组件,所述安装基座形成有装配腔,所述定转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
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所述电机本体连接,且所述散热板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臂;
后盖组件,所述后盖组件盖设于所述散热板;
减振垫,所述减振垫分别与所述后盖组件和散热板连接以减少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散热板之间的相对振动;所述减振垫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臂形状相适配的内嵌槽;所述内嵌槽沿所述减振垫周向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减振垫的周长,所述内嵌槽用于沿所述减振垫的径向收容所述连接臂,且形成所述内嵌槽的减振垫包覆在所述连接臂至少一部分的外周侧;
所述减振垫还设置有凸起筋条,所述凸起筋条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筋条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凸起筋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垫设置有主体部,所述凸起筋条为自所述主体部沿所述减振垫的轴向突出形成,所述凸起筋条所受压装力的方向平行所述减振垫的轴线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筋条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凸起筋条的厚度为所述主体部厚度的0.1~0.2倍,所述凸起筋条的宽度为所述主体部最大宽度的0.1~0.2倍。
进一步的,所述内嵌槽自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连接臂的侧面,沿所述连接臂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内嵌槽在轴向上的厚度为所述主体部厚度的0.2~0.3倍,围设形成所述内嵌槽,且与所述减振垫的轴向方向平行的侧壁,沿减振垫径向方向的厚度,至少为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连接臂的侧面与所述主体部内壁,沿减振垫径向方向的最小间距的0.5倍;
和/或,所述内嵌槽沿所述减振垫径向方向的深度,至少为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连接臂的侧面与所述主体部内壁,沿减振垫径向方向的最小间距的0.5倍。
进一步的,所述内嵌槽的开口端设置有弧面段以及平面段,所述平面段设置有一对,且一对所述平面段设置于所述弧面段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垫设置有套接孔,所述后盖组件设置有可穿设于所述套接孔的套接柱,所述减振垫通过所述套接孔套设于所述套接柱。
进一步的,形成所述套接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嵌槽的位置相对应以补充所述减振垫开设内嵌槽处的壁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厚度为所述内嵌槽的厚度的1.5~2.5倍。
进一步的,形成所述套接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间隔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均与所述套接柱抵接以对所述套接柱进行居中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减振垫的材质为三十度天然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散热板共同围绕形成有容置腔,且所述后盖组件与所述散热板形成所述容置腔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以对所述容置腔进行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后盖组件包括形成有密封槽的板盖单元,所述密封圈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密封圈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面筋条,所述密封圈通过一对所述端面筋条与形成所述密封槽的上下壁抵接并形成过盈匹配,且所述端面筋条可受所述板盖单元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以进行轴向减振。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侧壁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密封槽内并与形成所述密封槽的内壁形成有间隙;
当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板盖单元发生相对径向振动时,所述密封圈的侧壁可与形成所述密封槽的内壁抵接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填充所述间隙进行径向减振。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的材质为三十度天然橡胶。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与所述散热板连接的线路板,所述散热板可吸收来自所述线路板的热量以对所述线路板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面向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设置有接地凸起,所述接地凸起抵接于所述线路板以使所述线路板实现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接地凸起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接地凸起绕所述散热板的轴线环形阵列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的一端连接有插线部,所述插线部设置在所述线路板背离所述散热板的一端,且所述插线部在所述后盖组件盖设于所述散热板上后分别与所述后盖组件和所述线路板抵接,以压紧所述线路板;
所述线路板与所述插线部相对的一端的连接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有压紧头,所述压紧头可压紧所述线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板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槽,所述散热板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位置对应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定位槽并限位所述线路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柱设置多个,多个限位柱中至少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线路板的相对两端的限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面向所述线路板的板面与所述线路板形成有间隙,所述线路板面向所述散热板的一端设置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充盈于所述板面与所述线路板之间形成的间隙的预设位置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减振垫包覆于连接臂并与连接臂适配贴合,使得减振垫可包覆于连接臂以完全承载该连接臂,且减振垫在承受轴向载荷时不易变形;同时减振垫与连接臂适配贴合也使得减振垫用于承载连接臂的各面与连接臂均匀接触,保证承载面上各点的强度均衡。
2、通过采用所受压装力的方向与凸起筋条的长度方向垂直的凸起筋条,该筋条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结合连接臂与内嵌槽的配合结构,在安装后,使得凸起筋条的受力方向唯一,尤其是在具有多个减振垫的情况下,每个减振垫与后盖组件的接触面积和相对位置等基本完全一致,进而能够始终保持受力较为均衡。
3、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补偿减振垫开设内嵌槽处的壁厚,避免减振垫中内嵌槽与套接孔之间的壁因厚度薄而塌陷变形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鼓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鼓风机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鼓风机移除板盖单元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鼓风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E-E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圈的放大图;
图7为密封圈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图2中F-F截面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圈的放大图;
图10为减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减振垫的平面剖视图;
图12为图1鼓风机的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图13为图1鼓风机又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部分结构的分解图;
图15为图12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5所示,对应于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鼓风机,包括电机本体1、与电机本体1连接的散热板2、盖设于散热板2的后盖组件4、减振单元7以及线路板6。后盖组件4与散热板2共同围成可用于收容电器件的容置腔43,其中,电器件包括线路板6,线路板6设置在容置腔43内并与散热板2连接以将线路板6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板2进行散热。减振单元7与后盖组件4和散热板2连接;当电机本体1运行时会产生振动,从而导致与电机本体1连接的散热板2以及与散热板2连接的后盖组件4发生振动,通过与后盖组件4和散热板2连接的减振单元7吸收后盖组件4与散热板2的振动以对本实用新型的鼓风机进行减振。
电机本体1包括安装基座、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安装基座形成有装配腔,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且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连接于散热板2。装配腔可通过散热通道连接于外界,使得外界空气可自散热通道流至装配腔内,且外界空气流至装配腔时的至少一部分流经散热板2,以带走散热板2的热量。其中,散热通道可以设置于后盖组件4,例如在后盖组件4开设一连通外界与装配腔的腔室,以使该腔室构成散热通道。
进一步参照图1,后盖组件4包括与散热板2连接的后盖41以及板盖单元42。后盖41盖设于散热板2并与散热板2围成可用于放置电器件的容置腔43,其中,后盖41的边缘开设有通孔,散热板2设置有与后盖41的通孔位置相对的螺纹孔,后盖41与散热板2通过穿设于通孔并通过螺纹孔与散热板2螺纹连接的螺钉实现后盖41与散热板2之间的连接。板盖单元42包括相互连接的板盖424和安装法兰423。进一步参照图3,现有的后盖组件4中后盖41与板盖424多为一体式成型,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用户会对后盖组件4中的板盖424和安装法兰423进行自行设计,为适应市场需求,本实用新型的后盖组件4采用分体式设置的板盖单元42与后盖41,且板盖单元42可独立于后盖41与电机本体1可拆卸连接,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鼓风机可拆卸板盖单元42后进行单机出货。此外,若拆卸板盖单元42后的单机出现故障时也可对单机进行单独更换,无需更换板盖单元42;并且拆卸板盖单元42后的单机相较鼓风机整体体积较小,单机出货也可降低出货成本。
如图12所示,减振单元7包括采用柔性材料制作的密封圈3和减振垫5。密封圈3和减振垫5的材质优选为采用三十度天然橡胶,以使得密封圈3和减振垫5的材质较软、缓冲效果较好且可有效的减少振动的传递;并且三十度天然橡胶材质的密封圈3和减振垫5在被压缩后不易发生边缘翘起的情况。
进一步参照图9和图10,减振垫5套设于散热板2,且减振垫5的外壁与后盖组件4抵接以对散热板2和后盖组件4进行减振。具体的,散热板2包括主体部21以及自主体部21向外延伸形成的连接臂23;减振垫5包覆于连接臂23的至少一部分外周壁,具体为减振垫5包覆连接臂23自朝向减振垫5的一侧向连接臂23背离减振垫5方向延伸的至少一部分。为提高减振垫5对于散热板2的减振效果,减振垫5开设有于与连接臂23适配的内嵌槽51,内嵌槽51用于沿减振垫5的径向收容连接臂23。内嵌槽51沿减振垫5周向的延伸长度小于减振垫5的周长。形成内嵌槽51的减振垫5包覆于连接臂23并与连接臂23适配贴合,即内嵌槽51与减振垫5所包覆的部分连接臂23形状相同,以使减振垫5中形成内嵌槽51的内壁与连接臂23的外壁均匀贴合并可承载来自连接臂23的冲击力,以使当散热板2的连接臂23发生震动时作用于减振垫5的力可均匀作用于减振垫5中形成内嵌槽51并与冲击力方向相对的内壁面,保证该内壁面各点受力均匀,从而提高减振垫5对散热板2的减振效果。并且,与连接臂23适配的内嵌槽51也可使得连接臂23与减振垫5连接时在径向方向上可紧密贴合,进一步提高减振垫5对散热板2的减振效果。此外,通过采用具有内嵌槽51的减振垫5包覆于连接臂23,可使得减振垫5可完全承载连接臂23;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减振垫5相比于现有开设环形槽以承载连接臂23的减振垫5,可避免减振垫5开设环形槽后因环形槽未容纳连接臂23的部分空置导致减振垫5在承受轴线压装力时减振垫5朝向该空置位置塌陷变形。
进一步参照图11,其中,内嵌槽51开设于减振垫5的主体部56。内嵌槽51具体可以为自主体部56面向连接臂23的侧面,沿连接臂23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内嵌槽51在轴向上的厚度为主体部56厚度的0.2~0.3倍,以避免内嵌槽51的厚度较厚,影响减振垫5的减震效果。围设形成内嵌槽51,且与减振垫5的轴向方向平行的侧壁,沿减振垫5径向方向的厚度D1,至少为主体部56面向连接臂23的侧面与主体部56内壁,沿减振垫5径向方向的最小间距D3的0.5倍;以避免开设内嵌槽51后,减振垫5用于包覆连接臂23的部分侧壁厚度较薄,影响减振垫5对连接臂23的包覆效果。优选的,内嵌槽51沿减振垫5径向方向的深度D2,也可以设置为至少为主体部56面向连接臂23的侧面与主体部56内壁,沿减振垫5径向方向的最小间距D3的0.5倍;以保证减振垫5包覆连接臂23的深度,提高减振垫5对连接臂23的包覆效果。内嵌槽51的开口端设置有弧面段511以及平面段512。平面段512设置有一对,且一对平面段512设置于弧面段511的相对两侧。
减振垫5与散热板2连接的同时还与后盖组件4连接以同时对后盖组件4进行减振。其中,后盖组件4中的板盖组件42形成有用于容纳减振垫5的容纳腔425。
减振垫5设置于该容纳腔425,且减振垫5的一端与板盖424抵接,另一端与安装法兰423抵接,并且减振垫5设置于容纳腔425内的侧壁与板盖组件42抵接以增加减振垫5与后盖组件4的接触面积,提高减振垫5对后盖组件4的减振效果。其中,减振垫5设置于容纳腔425内时可进行预压缩以提高减振垫5的减振效果,减振垫5的压缩量优选为1.6%。
此外,为便于安装减振垫5,减振垫5设置有套接孔52,后盖组件4设置有可穿设于套接孔52的套接柱422以使得设置有套接孔52的减振垫5可套设于后盖组件4。具体的,套接柱422具体包括设置于安装法兰423的第一套接柱4221以及设置于板盖424的第二套接柱4222,当安装法兰423与板盖424连接时,第一套接柱4221与第二套接柱4222抵接并共同形成套接柱422。通过设置由第一套接柱4221与第二套接柱4222组成的套接柱422可便于减振垫5的安装。
因减振垫5同时开设有套接孔52以及内嵌槽51,导致内嵌槽51与套接孔52之间的侧壁壁厚较薄,为补偿因开设内嵌槽51减少的壁厚,减振垫5中形成套接孔5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起部53,第一凸起部53的至少一部分与内嵌槽51的位置相对应以补偿减振垫5在形成内嵌槽51处的壁厚;具体的,第一凸起部53可略大于内嵌槽51的尺寸,即第一凸起部53的部分与内嵌槽51的位置相对应,另一部分环绕于与内嵌槽51的位置相对应部分第一凸起部53;例如,第一凸起部53的厚度为内嵌槽51的厚度的1.5~2.5倍。通过设置第一凸起部53补偿减振垫5因开设内嵌槽51减少的壁厚,以避免减振垫5中内嵌槽51与套接孔52之间的壁因厚度薄而塌陷变形的情况。
为便于减振垫5的安装定位,形成套接孔52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部54,第二凸起部54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3间隔且相对设置,且第二凸起部54与第一凸起部53均可与套接柱422抵接,且第一凸起部53与第二凸起部54与套接柱422抵接的弧面均为与套接柱422外壁的弧度相同,且第一凸起部53与第二凸起部54与套接柱422抵接的弧面的圆心均位于减振垫5的中心轴线上,以使的第一凸起部53与第二凸起部54可对套接柱422进行居中定位。
为使减振垫5稳固连接于后盖组件4,后盖组件4还设置有依次连接第一套接柱4221与第二套接柱4222的螺钉。其中,第一套接柱4221开设有通孔,第二套接柱4222开设有螺纹孔,以使得螺钉可穿设于第一套接柱4221并与第二套接柱4222螺纹连接以将减振垫5锁紧于板盖424与安装法兰423之间,同时螺钉也可实现板盖424与安装法兰423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减振垫5的上下两端还设置有凸起筋条55,凸起筋条55沿减振垫5的径向方向延伸,凸起筋条55所受压装力的方向平行减振垫5的轴线方向。其中,凸起筋条55具体为自主体部56沿减振垫5的轴向突出形成,减振垫5上下两端的凸起筋条55与位于减振垫5上下两侧的板盖424和安装法兰423抵接,因此减振垫5与后盖组件4连接后承受自板盖424和安装法兰423施加的竖直压装力,且该压装力与凸起筋条55的长度方向垂直。凸起筋条55优选为设置多个,多个凸起筋条55间隔分布,且每个凸起筋条55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23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减振垫5上下两端的凸起筋条55数量相同,位于同一端的凸起筋条55优选为等间隔分布以使得各个凸起筋条55的受力均衡。现有的减振垫5由于开设暴露式的环形槽使得连接臂与现有减振垫连接时周向无限位,导致现有减振垫的表面凸起筋条位置无法唯一且多采用将多个凸起筋条周向环形分布,因此,现有的减振垫凸起筋条在承受压装力时受力方向多变,易造成减振垫各个凸起筋条受力不均衡的现象。而本实用新型减振垫5的凸起筋条55均采用沿减振垫5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结构,以使得各个凸起筋条55的受力方向唯一,且受力较为均衡。优选地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凸起筋条55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臂23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其中,凸起筋条55可以为沿一引导线延伸形成;例如凸起筋条55沿一直线型的引导线延伸形成长条状结构,或沿一弯曲型的引导线延伸形成弯曲状结构,或沿一折型的引导线延伸形成折型结构等。本实施例具体可以采用凸起筋条55沿一直线型的引导线延伸形成长条状结构,且凸起筋条55的厚度为主体部56厚度的0.1~0.2倍,凸起筋条55的宽度为主体部56最大宽度的0.1~0.2倍。此外,当凸起筋条55采用弯曲状结构、折型结构等其他形式,时,凸起筋条55的厚度,以及凸起筋条55截面的宽度可以与长条状结构的凸起筋条55相同。
进一步的,由于减振垫5在吸收来自散热板2和后盖组件4振动的时,会存在被散热板2和后盖组件4间断挤压而不断压缩和释放的过程,为补偿减振垫5释放时产生的形变释放量,减振垫5的内侧壁与套接柱422之间形成有间隙。具体的,减振垫5内侧壁形成的凸起部朝向套接柱422延伸并与套接柱422抵接以避免减振垫5套设于套接柱422后产生晃动,减振垫5内侧壁的其余部分则与套接柱422保持间隙以使得减振垫5的压缩量被释放时,该间隙可补偿减振垫5的形变释放量。
进一步参照图6和图7,密封圈3环绕套设于散热板2,其中,密封圈3优选为与散热板2微量过盈配合。密封圈3开设有避让减振垫5的缺口38;并且密封圈3的外壁与后盖组件4抵接以降低后盖组件4与散热板2之间的相对振动。具体的,后盖组件4中的板盖单元42形成有密封槽421,密封圈3的一部分设置于该密封槽421内并与板盖单元42抵接;其中,板盖单元42包括用于围绕形成密封槽421的上下壁以及连接上下壁的内壁,上下壁与内壁共同形成具有开口的密封槽421,密封圈3自该开口装入密封槽421。通过密封圈3和减振垫5的共同减振,使得散热板2与后盖组件4之间除连接臂23处通过减振垫5进行减振外,环绕套设于散热板2的密封圈3亦可对散热板2与后盖组件4进行减振,增大减振面积以提高减振单元7的减振效果;并且将密封圈3环绕套设于散热板2并将减振垫5设置于密封圈3缺口38处的设置方式也可使得密封圈3与减振垫5的安装位置较为合理。
密封圈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面筋条36,密封圈3通过上下两端的一对端面筋条36与形成密封槽421的上下壁抵接并形成过盈匹配并可通过形成密封槽421的上壁和下壁压平密封圈3的端面筋条36,以在散热板2或板盖单元42产生轴向振动时对散热板2和板盖单元42进行减振,同时也可降低散热板2或板盖单元42产生振动时产生的噪音。其中,密封圈3的压缩量优选为7.5%。
此外,密封圈3侧壁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密封槽421内并与形成密封槽421的内壁形成有间隙;当密封圈3与板盖单元42发生相对径向振动时,密封圈3的侧壁可与板盖单元42中形成密封槽421的内壁抵接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填充上述间隙进行径向减振。
密封圈3除可对散热板2和板盖单元42进行减振外,还可对容置腔43进行密封以防止水汽进入容置腔43内损坏容置腔43内的电器件。其中,密封圈3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后盖组件4与散热板2形成容置腔43的连接处以对容置腔43进行密封。
具体的,密封圈3与板盖单元42之间形成三处密封部以形成三层密封。设置于密封槽421内的一部分密封圈3的上端与形成密封槽421的上壁紧密抵接并形成第二密封部34,密封圈3的下端与形成密封槽421的下壁紧密抵接并形成第三密封部35。其中第三密封部35相较第二密封部34靠近电机本体1,且第三密封部35可防止电机本体1中的水汽进入容置腔43;第二密封部34可辅助第三密封部35防止电机本体1中的水汽进入容置腔43,即对于第三密封部35未完全阻隔的水汽则移动至第二密封部34处再次通过第二密封部34进行密封。同时,后盖41连接于所述散热板2并压紧于密封圈3以使后盖41与密封圈3紧密抵接并形成第一密封部33。第一密封部33可有效的防止后盖41与板盖424之间的水汽进入容置腔43。其中,第三密封部35、第二密封部34以及第一密封部33依次沿水汽的流动方向对水汽阻隔,实现对水汽的三级密封,可使得容置腔43内基本无水汽进入,保护容置腔43内的电器件不受水汽破坏。
为防止密封圈3在鼓风机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本实用新型对密封圈3进行轴向、周向、径向限位以防止密封圈3晃动。
其中,密封圈3与散热板2适配连接以形成径向限位;具体的,散热板2包括主体部21以及设置于主体部21边缘并沿散热板2轴向延伸的边缘凸起22;密封圈3设置有沿散热板2轴向延伸的边缘凸起22。密封圈3开设有径向延伸的阶级容腔31,阶级容腔3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腔311和第二容腔312,且第一容腔311与第二容腔312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面313。第一容腔311与边缘凸起22适配并可用于收容边缘凸起22,第二容腔312与散热板2的主体部21相适配并可使主体部21的部分结构收容于第二容腔312内。第一容腔311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容腔312的截面尺寸以使边缘凸起22被台阶面313卡设于第一容腔311内以对密封圈3进行径向限位。
此外,进一步参照图14,散热板2中主体部21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定位凸起211;密封圈3还设置有多个与定位凸起211适配的定位容腔32,密封圈3套设于散热板2时定位凸起211设置于定位容腔32内并对形成定位容腔32的内壁限位以使得定位凸起211对密封圈3形成周向限位。
同时,后盖组件4中的后盖41除与密封圈3抵接形成第一密封部33外,后盖41还可通过对密封圈3施加沿散热板2轴向方向的压紧力以压紧密封圈3并对密封圈3形成轴向限位。
进一步参照图12至图15,设置于容置腔43内的电器件包括线路板6。线路板6与散热板2连接以通过散热板2进行散热。由于线路板6开设有孔洞位置的边缘10mm处无法设置元器件,线路板6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为提高线路板6的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中散热板2面向线路板6的一侧设置有接地凸起24,接地凸起24抵接于线路板6以使线路板6实现接地;相对现有的线路板6采用四个穿设于该线路板6的螺钉实现接地,本实用新型的线路板6无需开设供螺钉穿过的孔洞,有效的提高了线路板6的空间利用率。其中,接地凸起24优选为设置有四个,四个接地凸起24绕散热板2的轴线环形阵列分布;四个接地凸起24与线路板6抵接以使线路板6实现接地的同时还可对线路板6进行支撑,以使线路板6与散热板2面向线路板6的板面26之间形成有间隙。
为便于线路板6的散热,线路板6面向散热板2的一侧设置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充盈于板面26与线路板6之间形成的间隙的预设位置处。该预设位置为电子元件集中分布处,该处也是工作过程中主要产生的热量处。具体地,导热介质的厚度在线路板6与散热板2连接前是大于上述间隙的,且导热介质为糊状结构,当线路板6与散热板2连接时,糊状的导热介质可受线路板6与散热板2挤压以与线路板6与散热板2紧密抵接,以使得线路板6与散热板2连接时导热介质可与散热板2连接以便于线路板6的热量通过导热介质传导至散热板2。其中,导热介质具体为导热泥。
为进一步提高线路板6的空间利用率,线路板6的一端连接有插线部61且插线部61与线路板6抵接并压紧线路板6;线路板6另一端的边缘连接有紧固件62,且该紧固件62可压紧线路板6。插线部61以及紧固件62对线路板6的相对两端施加压紧力以锁紧线路板6。值得注意的是,插线部61在后盖组件4盖设于散热板2上后与后盖组件4抵接,后盖组件对插线部61具有压紧动作,进而该插线部能够压紧线路板6。其中,插线部61设置在线路板6背离散热板2的一端,且插线部61在后盖组件4盖设于散热板2上后分别与后盖组件4和线路板6抵接,以对线路板6施加朝向散热板2的压紧力。通过插线部61与紧固件62锁紧线路板6,无需在线路板6开设供锁紧螺钉穿入的孔,以提高线路板6的空间利用率。
为对线路板6进行定位,线路板6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槽63,散热板2设置有与定位槽63位置对应的限位柱25。当线路板6与散热板2连接时,限位柱25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定位槽63并与形成定位槽63的侧壁抵接以限位线路板6。具体的,限位柱25设置多个,多个限位柱25中至少包括两个位于线路板6的相对两端的限位柱25,且两个位于线路板6的相对两端的限位柱25与插线部61和位于线路板6与插线部61相对一端的紧固件62呈菱形四角分布。其中,限位柱25具体设置为三个,三个限位柱25中的一个与位于线路板6与插线部61相对一端的紧固件62连接,其余两个限位柱25位于线路板6中与连接插线部61一侧相邻接的两侧。优选的,三个限位柱25均连接有紧固件62,其中,紧固件62设置有可与线路板6抵接并压紧线路板6的压紧头621。紧固件62具体为螺钉,限位柱25设置有螺纹孔,螺钉的螺纹柱与限位柱25螺纹连接,螺钉的螺钉头压紧线路板6以稳固线路板6。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螺钉位于容置腔43的内部,通过与限位柱25的螺纹连接,使得螺钉的螺钉头压紧线路板6以稳固线路板6;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部分或者全部螺钉位于容置腔43的外部,螺钉先穿过后盖组件4上的安装孔后与限位柱25螺纹连接,此时后盖组件4上的安装孔处的结构能够与线路板6抵接并压紧线路板6,实现稳固线路板6的效果。
使用时,电机主体运行并使得散热板2与后盖组件4产生振动,与散热板2和后盖组件4连接的密封圈3和减振垫5通过自身的弹性吸收并降低散热板2与后盖组件4的振动。密封圈3还与后盖组件4形成三处密封部防止水汽进入容置腔43内。线路板6被紧固件62以及插线部61压紧固定并通过导热泥向散热板2传导热量以实现散热。通过设置减振垫5和密封圈3组成的减振单元7,增大散热板2和后盖组件4减振处的面积,提高减振效果;并且,将减振垫5包覆于散热板2的连接臂23可完成承载该连接臂23,且不易变形;同时减振垫5与连接臂23适配贴合也使得减振垫5用于承载连接臂23的各面与连接臂23均匀接触,保证承载面上各点的强度均衡。通过插线部61以及紧固件62对线路板6的相对两端施加压紧力以锁紧线路板6,无需在线路板6内部开设锁紧孔,有效的提高了线路板6的空间利用率。通过散热板2的边缘凸起22对密封圈3的径向限位、定位柱对密封圈3的周向限位以及后盖组件4与密封圈3的轴线限位,避免密封圈3在鼓风机运行过程中发生窜动,提高密封圈3密封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本体(1),包括安装基座、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安装基座形成有装配腔,所述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装配腔内;
散热板(2),所述散热板(2)与所述电机本体(1)连接,且所述散热板(2)设置有至少一个连接臂(23);
后盖组件(4),所述后盖组件(4)盖设于所述散热板(2);
减振垫(5),所述减振垫(5)分别与所述后盖组件(4)和散热板(2)连接以减少所述后盖组件(4)与所述散热板(2)之间的相对振动;所述减振垫(5)设置有与所述连接臂(23)形状相适配的内嵌槽(51);所述内嵌槽(51)沿所述减振垫(5)周向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减振垫(5)的周长,所述内嵌槽(51)用于沿所述减振垫(5)的径向收容所述连接臂(23),且形成所述内嵌槽(51)的减振垫(5)包覆在所述连接臂(23)至少一部分的外周侧;
所述减振垫(5)还设置有凸起筋条(55),所述凸起筋条(55)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筋条(55)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凸起筋条(55)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臂(23)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5)设置有主体部(56),所述凸起筋条(55)为自所述主体部(56)沿所述减振垫(5)的轴向突出形成,所述凸起筋条(55)所受压装力的方向平行所述减振垫(5)的轴线方向;
优选的,所述凸起筋条(55)为长条状结构,所述凸起筋条(55)的厚度为所述主体部(56)厚度的0.1~0.2倍,所述凸起筋条(55)的宽度为所述主体部(56)最大宽度的0.1~0.2倍;
优选的,所述内嵌槽(51)自所述主体部(56)面向所述连接臂(23)的侧面,沿所述连接臂(23)的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优选的,所述内嵌槽(51)在轴向上的厚度为所述主体部(56)厚度的0.2~0.3倍,围设形成所述内嵌槽(51),且与所述减振垫(5)的轴向方向平行的侧壁,沿减振垫(5)径向方向的厚度(D1),至少为所述主体部(56)面向所述连接臂(23)的侧面与所述主体部(56)内壁,沿减振垫(5)径向方向的最小间距(D3)的0.5倍;
和/或,所述内嵌槽(51)沿所述减振垫(5)径向方向的深度(D2),至少为所述主体部(56)面向所述连接臂(23)的侧面与所述主体部(56)内壁,沿减振垫(5)径向方向的最小间距(D3)的0.5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嵌槽(51)的开口端设置有弧面段(511)以及平面段(512),所述平面段(512)设置有一对,且一对所述平面段(512)设置于所述弧面段(511)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5)设置有套接孔(52),所述后盖组件(4)设置有可穿设于所述套接孔(52)的套接柱(422),所述减振垫(5)通过所述套接孔(52)套设于所述套接柱(422);
优选的,形成所述套接孔(52)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凸起部(53),所述第一凸起部(53)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内嵌槽(51)的位置相对应以补充所述减振垫(5)开设内嵌槽(51)处的壁厚;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部(53)的厚度为所述内嵌槽(51)的厚度的1.5~2.5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套接孔(5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凸起部(54),所述第二凸起部(54)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3)间隔且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凸起部(54)与所述第一凸起部(53)均与所述套接柱(422)抵接以对所述套接柱(422)进行居中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5)的材质为三十度天然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组件(4)与所述散热板(2)共同围绕形成有容置腔(43),且所述后盖组件(4)与所述散热板(2)形成所述容置腔(43)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3)以对所述容置腔(43)进行密封;
优选的,所述后盖组件(4)包括形成有密封槽(421)的板盖单元(42),所述密封圈(3)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密封槽(421)内;所述密封圈(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端面筋条(36),所述密封圈(3)通过一对所述端面筋条(36)与形成所述密封槽(421)的上下壁抵接并形成过盈匹配,且所述端面筋条(36)可受所述板盖单元(42)挤压发生弹性形变以进行轴向减振;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3)侧壁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密封槽(421)内并与形成所述密封槽(421)的内壁形成有间隙;
当所述密封圈(3)与所述板盖单元(42)发生相对径向振动时,所述密封圈(3)的侧壁可与形成所述密封槽(421)的内壁抵接并发生弹性形变以填充所述间隙进行径向减振;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3)的材质为三十度天然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与所述散热板(2)连接的线路板(6),所述散热板(2)可吸收来自所述线路板(6)的热量以对所述线路板(6)进行散热;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2)面向所述线路板(6)的一侧设置有接地凸起(24),所述接地凸起(24)抵接于所述线路板(6)以使所述线路板(6)实现接地;
优选的,所述接地凸起(24)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接地凸起(24)绕所述散热板(2)的轴线环形阵列分布;
优选的,所述线路板(6)的一端连接有插线部(61),所述插线部(61)设置在所述线路板(6)背离所述散热板(2)的一端,且所述插线部(61)在所述后盖组件(4)盖设于所述散热板(2)上后分别与所述后盖组件(4)和所述线路板(6)抵接,以压紧所述线路板(6);
所述线路板(6)与所述插线部(61)相对的一端的连接有紧固件(62),所述紧固件(62)设置有压紧头(621),所述压紧头(621)可压紧所述线路板(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板(6)的边缘设置有定位槽(63),所述散热板(2)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63)位置对应的限位柱(25),所述限位柱(25)的至少一部分收容于所述定位槽(63)并限位所述线路板(6);
优选的,所述限位柱(25)设置多个,多个限位柱(25)中至少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线路板(6)的相对两端的限位柱(2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鼓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2)面向所述线路板(6)的板面(26)与所述线路板(6)形成有间隙,所述线路板(6)面向所述散热板(2)的一端设置有导热介质,所述导热介质充盈于所述板面(26)与所述线路板(6)之间形成的间隙的预设位置处。
CN202322090719.6U 2023-08-04 2023-08-04 鼓风机 Active CN2204522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0719.6U CN220452257U (zh) 2023-08-04 2023-08-04 鼓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90719.6U CN220452257U (zh) 2023-08-04 2023-08-04 鼓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52257U true CN22045225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4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90719.6U Active CN220452257U (zh) 2023-08-04 2023-08-04 鼓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522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70154300A1 (en) Fan vibration absorber device
US11025124B2 (en) Motor and blower using the motor
CN220452257U (zh) 鼓风机
CN220667854U (zh) 鼓风机
CN106937520B (zh) 一种内置控制板的散热结构
CN220452259U (zh) 鼓风机
CN220769741U (zh) 鼓风机
CN207559786U (zh) 一种汽车上使用的无刷电机
CN111835153A (zh) 一种具有pcb板定子的电机
CN213694494U (zh) 控制器外壳体
CN212717290U (zh) 壁炉风扇
CN112361457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208245U (zh) 电容装置及变频器
CN218336980U (zh) 一种可提高散热性能的散热铝片结构
CN107101271B (zh) 天花机
CN216812304U (zh) 一种减震底座及水泵
CN218771551U (zh) 一种电机、家用电器、园林工具或交通工具
CN216086371U (zh) 一种电机后端盖结构及电机
CN218760633U (zh) 轴流散热风扇的减振框架
CN219394616U (zh) 电机和智能割草机
CN214480059U (zh) 电机
CN216436432U (zh) 一种地铁制动控制单元用电控箱罩壳组件
CN213899313U (zh) 一种大功率无刷电子水泵
CN21419890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52093U (zh) 一种云端服务器安装用的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