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8779U -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8779U
CN220448779U CN202321928849.6U CN202321928849U CN220448779U CN 220448779 U CN220448779 U CN 220448779U CN 202321928849 U CN202321928849 U CN 202321928849U CN 220448779 U CN220448779 U CN 2204487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brackets
reel
convey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2884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茂涛
陈培政
高洪彬
刘桂强
刘振义
单保同
张金朋
张向阳
游其成
翟明扬
田雨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Lovol Intellige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2884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87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87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87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双轨同行输出单元,每个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均包括驱动件和两个链条输送组件,两个链条输送组件相对分布,用于支撑拨禾链辊;驱动件安装在两个链条输送组件之间,其分别与两个链条输送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两个链条输送组件输送拨禾链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拨禾链辊的自动输送,且输送终点固定,人工只需在输送终点处等待即可,无需来回跑动,效率高,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背景技术
小麦收获的过程中,通常是采用拨禾链辊进行拨禾处理,因此拨禾链辊是小麦收获机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装配时,通常是靠起重设备逐个吊装,每个件都在不同位置,需人步行作业,费时费力,作业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小麦机拨禾链辊靠起重设备逐个吊装且需要人工配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双轨同行输出单元,每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均包括驱动件和两个链条输送组件,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相对分布,用于支撑拨禾链辊;所述驱动件安装在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之间,其分别与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输送拨禾链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运输时,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待运输的拨禾链辊置于两个链条输送组件上;然后,两个链条输送组件同步动作以将拨禾链辊输送至设定位置,输送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拨禾链辊的自动输送,且输送终点固定,人工只需在输送终点处等待即可,无需来回跑动,效率高,省时省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每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均包括支架、链条和两个链轮,两个所述链轮相对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两端,其分别可绕自身的轴线水平转动;所述链条套设在两个所述链轮上;所述驱动件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链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该链轮转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运输时,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待运输的拨禾链辊置于两个链条上;然后,通过驱动件同时驱动两个链轮转动,从而使得两个链条转动,进而将拨禾链辊输送至设定位置,实现拨禾链辊的自动输送,输送方便。
进一步,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驱动轴和两个齿轮,所述驱动轴水平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架的一端之间,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中对应的一组链轮分别同轴固定套设在所述驱动轴的两端;所述电机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架的一端之间,其驱动端沿所述驱动轴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齿轮分别同轴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的驱动端以及所述驱动轴上,并相互啮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运输时,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待运输的拨禾链辊置于两个链条上;然后,通过电机驱动对应的齿轮转动,并利用两个齿轮之间的啮合力带动驱动轴转动,驱动轴同时驱动两个链轮转动,从而使得两个链条转动,进而将拨禾链辊输送至设定位置,实现拨禾链辊的自动输送,输送方便。
进一步,其中任意一个所述支架的一端水平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可上下翻转并定位的安装有扣板,所述扣板用于扣住所述电机。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扣板既可以实现电机的固定,又可实现电机的快速拆装,拆装方便。
进一步,两个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连接件可实现将两个支架形成于一体,使用方便;另一方面,通过连接件可增加两个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位于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连接杆可实现将两个支架形成于一体,使用方便;另一方面,通过连接杆可增加两个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每个所述连接杆呈U形架状结构,其敞口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连接杆的形状设计合理,既可以连接两个支架,又不会影响拨禾链辊的输送。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支架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保证了两个支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架的两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杆的数量设计合理,既保证了两个支架安装的稳定性,又可节省材料。
进一步,包括多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多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并排分布。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设置多个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可实现批量拨禾链辊的输送,输送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扣板与安装板的装配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架;2、链条;3、链轮;4、电机;5、驱动轴;6、齿轮;7、安装板;8、扣板;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双轨同行输出单元,每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均包括驱动件和两个链条输送组件,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相对分布,用于支撑拨禾链辊;所述驱动件安装在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之间,其分别与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输送拨禾链辊。
运输时,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待运输的拨禾链辊置于两个链条输送组件上;然后,两个链条输送组件同步动作以将拨禾链辊输送至设定位置,输送方便。
相比较而言,传统技术是通过吊装的方式输送拨禾链辊,这种方式输送拨禾链辊的位置不确定,需要人工跑来跑去,耗费人力物力,效率低下。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实现拨禾链辊的自动输送,且输送终点固定,人工只需在输送终点处等待即可,无需来回跑动,效率高,省时省力。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均包括支架1、链条2和两个链轮3,两个所述链轮3相对安装在所述支架1的两端,其分别可绕自身的轴线水平转动;所述链条2套设在两个所述链轮3上;所述驱动件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链轮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该链轮3转动。
运输时,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待运输的拨禾链辊置于两个链条2上;然后,通过驱动件同时驱动两个链轮3转动,从而使得两个链条2转动,进而将拨禾链辊输送至设定位置,实现拨禾链辊的自动输送,输送方便。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每个支架1优选长条状结构。
另外,每个支架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固定安装有多对支撑脚,设计合理,增加支架1的稳定性。
或者,也可以采用皮带和带轮替代上述链条2和链轮3,但是皮带的使用寿命不如链轮长。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4、驱动轴5和两个齿轮6,所述驱动轴5水平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架1的一端之间,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中对应的一组链轮3分别同轴固定套设在所述驱动轴5的两端;所述电机4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架1的一端之间,其驱动端沿所述驱动轴5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齿轮6分别同轴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以及所述驱动轴5上,并相互啮合。
运输时,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待运输的拨禾链辊置于两个链条2上;然后,通过电机4驱动对应的齿轮6转动,并利用两个齿轮6之间的啮合力带动驱动轴5转动,驱动轴5同时驱动两个链轮3转动,从而使得两个链条2转动,进而将拨禾链辊输送至设定位置,实现拨禾链辊的自动输送,输送方便。
本实施例采用一个电机4实现两个链条2的同步运行,设计合理,节约成本。
或者,两个齿轮6之间也可以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但是这种方案占用的空间较大。
或者,驱动件包括两个电机,两个电机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支架1的一端,其驱动端分别水平延伸,且两个链轮3分别同轴固定套设在两个电机的驱动端上。这种方案采用两个电机驱动,作业时两个电机需要同步动作,要求更高,成本更高。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其中任意一个所述支架1的一端水平固定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可上下翻转并定位的安装有扣板8,所述扣板8用于扣住所述电机4。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扣板8既可以实现电机4的固定,又可实现电机4的快速拆装,拆装方便。
基于上述方案,扣板8的一端与安装板7的一侧转动连接,另一端可转动至与安装板7的另一侧贴合并可拆卸连接。
另外,上述扣板8和安装板7的另一侧分别设有贯穿的通孔,当扣板8的另一端转动至与安装板7的另一侧贴合使得两个通孔连通时,将螺栓穿插至两个通孔内,以连接扣板8的另一端与安装板7的另一侧。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支架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连接件可实现将两个支架1形成于一体,使用方便;另一方面,通过连接件可增加两个支架1的稳定性。
实施例6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位于两个所述支架1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1连接。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连接杆9可实现将两个支架1形成于一体,使用方便;另一方面,通过连接杆9可增加两个支架1的稳定性。
常见的拨禾链辊的长度通常为2.4m、2.6m以及2.8m,为了适用于不同规格拨禾链辊的输送,可以根据待输送的拨禾链辊的尺寸更换不同长度的连接杆9。
或者,将每个连接杆9制作成可伸缩的杆体,使用时根据待输送的拨禾链辊的尺寸调节连接杆9的长度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伸缩式的连接杆9的具体结构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例如雨伞伞柄的结构。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连接杆9呈U形架状结构,其敞口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1固定连接。
上述连接杆9的形状设计合理,既可以连接两个支架1,又不会影响拨禾链辊的输送。
或者,上述每个连接杆9也可以采用直杆状结构。
实施例8
在实施例6至实施例7任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9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9沿所述支架1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保证了两个支架1的稳定性。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9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架1的两端。
连接杆9的数量设计合理,既保证了两个支架1安装的稳定性,又可节省材料。
实施例10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包括多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多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并排分布。
该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设置多个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可实现批量拨禾链辊的输送,输送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运输时,首先,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方式将待运输的拨禾链辊置于两个链条2上;然后,通过电机4驱动对应的齿轮6转动,并利用两个齿轮6之间的啮合力带动驱动轴5转动,驱动轴5同时驱动两个链轮3转动,从而使得两个链条2转动,进而将拨禾链辊输送至设定位置,实现拨禾链辊的自动输送,输送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实现人员定点吊装,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装置不仅仅可以用于输送拨禾链辊,同时还可以用于输送其他适宜的工件例如输送绞龙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到的各个电子部件均采用现有技术,并且上述各个部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与各个部件之间的控制电路为现有技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双轨同行输出单元,每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均包括驱动件和两个链条输送组件,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相对分布,用于支撑拨禾链辊;所述驱动件安装在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之间,其分别与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输送拨禾链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均包括支架(1)、链条(2)和两个链轮(3),两个所述链轮(3)相对安装在所述支架(1)的两端,其分别可绕自身的轴线水平转动;所述链条(2)套设在两个所述链轮(3)上;所述驱动件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链轮(3)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该链轮(3)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4)、驱动轴(5)和两个齿轮(6),所述驱动轴(5)水平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架(1)的一端之间,两个所述链条输送组件中对应的一组链轮(3)分别同轴固定套设在所述驱动轴(5)的两端;所述电机(4)安装在两个所述支架(1)的一端之间,其驱动端沿所述驱动轴(5)的轴向延伸;两个所述齿轮(6)分别同轴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4)的驱动端以及所述驱动轴(5)上,并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任意一个所述支架(1)的一端水平固定安装有安装板(7),所述安装板(7)可上下翻转并定位的安装有扣板(8),所述扣板(8)用于扣住所述电机(4)。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架(1)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位于两个所述支架(1)之间,且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杆(9)呈U形架状结构,其敞口端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架(1)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9)沿所述支架(1)一端至另一端的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9)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支架(1)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多个所述双轨同行输出单元并排分布。
CN202321928849.6U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Active CN2204487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849.6U CN220448779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28849.6U CN220448779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8779U true CN220448779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31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28849.6U Active CN220448779U (zh) 2023-07-21 2023-07-21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87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448779U (zh) 一种拨禾链辊自动输出装置
CN212049191U (zh) 一种带偏心装置的提升转移机构
CN207375175U (zh) 一种皮包配件环形输送线
CN213992390U (zh) 一种功能性宠物饲料加工用低温烘焙设备
CN212952902U (zh) 在线式自动接驳流线装置
CN212711155U (zh) 一种保温板生产用转运装置
CN112278731A (zh) 一种蚕匾输送装置
CN219839136U (zh) 一种兼容双托盘的旋转机构
CN213922871U (zh) 一种可升降的输送带
CN215973394U (zh) 一种门板输送机
CN220866294U (zh) 一种物料输送装置
CN217262440U (zh) 一种抓鸡输送机横向输出结构
CN219602350U (zh) 节能型链片式输送带
CN216234538U (zh) 一种带挡粮板的散粮输送机
CN216661276U (zh) 一种可连续变道的纸品自动变道输送机
CN216944813U (zh) 一种多皮带式横向有间隔的输送机
CN210619302U (zh) 一种隧道炉传动系统自动同步张紧机构
CN212333968U (zh) 玻璃输送滑动平台
CN220744307U (zh) 一种测试台转换装置
CN215158785U (zh) 传送模块、传送装置及物料单件分离系统
CN219020090U (zh) 一种肠衣制品多通道牵引装置
CN218753046U (zh) 一种棒料步进式输送装置
CN217262569U (zh) 一种双层输送线提升机构
CN219340629U (zh) 一种竖板加工流水线用装置间自动化转运机构
CN218451334U (zh) 摇篮式隧道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