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42587U - 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 Google Patents

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42587U
CN220442587U CN202321851849.0U CN202321851849U CN220442587U CN 220442587 U CN220442587 U CN 220442587U CN 202321851849 U CN202321851849 U CN 202321851849U CN 220442587 U CN220442587 U CN 220442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joint
cover
housing
tightening
housing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518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晓峰
郭怡隽
苏明顺
杨加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518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42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42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42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其中外壳组件包括壳体、管接头和锁紧件,壳体限定有通气腔;管接头与通气腔连通,并且,管接头与壳体可拆卸连接;锁紧件套设于管接头,并与壳体连接,以限制壳体和管接头的相对位移。该外壳组件的管接头能够进行单独的更换,通过更换管接头能够适配于不同口径的清洁仪器。

Description

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背景技术
风动刷作为吸尘器或者除螨仪等清洁仪器的附件工具,常通过管接头与清洁仪器连接。风动刷通常包括内设有通气腔的壳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壳体内的滚刷和叶轮、连接在壳体上并与壳体中的通气腔连通的管接头,管接头能够与清洁仪器的负压泵连通,从而产生抽吸力。当气流从壳体上的吸尘口进入通气腔内时,气流带动叶轮快速转动,从而带动滚刷旋转实现吸附、清洁的功能。
现有技术中,风动刷的壳体常分为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管接头与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一体注塑形成。如果需要风动刷适配不同口径的清洁仪器,则需要更换带有不同口径的管接头的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从而第一盖体或第二盖体需要重新开发、设计、制造,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外壳组件,该外壳组件的管接头能够进行单独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外壳组件的风动刷。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风动刷的清洁仪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外壳组件,包括壳体、管接头和锁紧件,所述壳体限定有通气腔;所述管接头与所述通气腔连通,并且,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锁紧件套设于所述管接头,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限制所述壳体和所述管接头的相对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外壳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能够更换不同规格口径的管接头,从而适配于不同口径的清洁仪器,并且,由于管接头独立于壳体设置,能够进行单独的更换,更换管接头不会对壳体产生影响,也即,生产厂家需要将一个风动刷产品应用于不同的清洁仪器中时,无需再对壳体进行重新开发、设计、制造,仅需更换与仪器口径对应的管接头,以实现通气腔和清洁仪器的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管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管接头的相对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通气腔具有过风口,所述管接头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管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通气腔内,所述管部穿设于所述过风口,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过风口的内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预紧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第二预紧部,所述第二预紧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预紧部抵接,以使所述管接头受到沿所述管接头的径向方向的预紧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预紧部为连续的弧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预紧部到所述管部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或者,所述第一预紧部为连续的弧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预紧部到所述管部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接头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管部和限位部,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以限制所述管接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端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预紧部,所述限位部还包括第二预紧部,所述第二预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侧壁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锁紧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管接头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盖体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二盖体设置有第六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锁止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五连接部锁止,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六连接部锁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锁紧件的内周面的内螺纹结构,所述第四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管接头的外周面的外螺纹结构,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管接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五连接部中的任一个为卡接槽,另一个为卡接凸起,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中的任一个为卡接槽,另一个为卡接凸起,以使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卡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内螺纹结构,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均为外螺纹结构,以使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管接头、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螺纹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动刷,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以及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叶轮和滚刷,所述叶轮和所述滚刷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通气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风动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风动刷通过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能够对管接头进行单独的更换,提高了风动刷的适配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清洁仪器,包括:
设备主体;
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风动刷;
其中,所述风动刷通过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清洁仪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清洁仪器的风动刷通过管接头与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便于更换风动刷,以使清洁仪器能够搭配不同的风动刷发挥不同的清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盖体的俯视图;
图7为图6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组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隐藏了锁紧件);
图9为图8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
壳体100;第一盖体110;第一预紧部111;第一抵接部112;第五连接部113;第一限位凸起1131;第二限位凸起1132;第二盖体120;第六连接部121;通气腔130;过风口140;外延部150;
管接头200;管部210;限位部220;第二预紧部221;第二抵接部222;第四连接部230;
锁紧件300;第一连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20;第三连接部3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外壳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该外壳组件包括壳体100、管接头200和锁紧件300。壳体100可以是一体式结构,壳体100上开设有过风口140,管接头200通过过风口140插入至壳体100中,并通过锁紧件300与壳体100连接。壳体100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可以拆分开,以便于壳体100内零部件的安装以及管接头200的装入。壳体100的内部限定出通气腔130,通气腔130中设置有叶轮、滚刷等结构,通气腔130通过管接头200、通气管道等与清洁仪器的负压泵连通,以使气流从壳体100上的吸尘口进入通气腔130内,气流带动叶轮快速转动,从而带动滚刷旋转实现吸附、清洁的功能。
管接头200的内部限定有过风管道,管接头200的一端用于连接清洁仪器,另一端可以插入至壳体100内,以使管接头200的过风管道和通气腔130连通。或者,管接头200与壳体100上的过风口140对接设置,从而使过风管道和通气腔130连通。需注意的是,如图2所示,管接头200与壳体100均为单独的部件,能够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结构,由此管接头200和壳体100均可以单独更换。例如:当应用有该外壳组件的产品更新换代需要更换壳体100时,能够将管接头200拆下并安装于其他的壳体100上,又或者应用有该外壳组件的产品需要适配于不同接口的清洁仪器时,能够将管接头200拆下并更换为其他口径的管接头200。
为方便壳体100和管接头200的安装与拆卸,外壳组件还包括有锁紧件300。如图1和图2所示,锁紧件300为环状,管接头200穿设于锁紧件300,也即,锁紧件300套设于管接头200上。锁紧件还能够与壳体100连接,锁紧件300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分别连接了管接头200和壳体100,使得外壳组件的各个零部件整合为一体结构,从而限制了壳体100和管接头200的相对位移。
进而,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应用有该外壳组件的风动刷通过更换不同规格口径的管接头200,即可以适配于不同口径的清洁仪器,并且,由于管接头200独立于壳体100设置,能够进行单独的更换,更换管接头200不会对壳体100产生影响,也即,生产厂家需要将一个风动刷产品应用于不同的清洁仪器中时,无需再对壳体100进行重新开发、设计、制造,仅需更换与仪器口径对应的管接头200,以搭配不同的清洁仪器使用。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00为分体式结构,具体的,壳体100包括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第一盖体110、第二盖体120和管接头200相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盖体110的前端设置有卡扣结构,第二盖体120的前端对应设置有卡扣结构,从而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能够通过扣合实现壳体100的前端的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的,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还可以通过螺丝连接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为实现壳体100可靠锁紧,防止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在使用过程中分解脱离,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后端设置有锁紧件300。
需解释的是,锁紧件300可以是分别与第一盖体110、第二盖体120和管接头200直接连接,例如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锁紧件300与管接头200螺纹连接,并分别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卡接;锁紧件300也可以是分别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连接,从而通过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锁止管接头200,以防止管接头200相对于壳体100移动。
进而,通过锁紧件300实现了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锁止,有利于实现壳体100的快速装配或快速拆卸。锁紧件300固定了管接头200相对于壳体100的位置,以防止管接头200在外壳组件的使用过程中相对于壳体100晃动或移动。在需要更换管接头200或者更换壳体100内的零部件时,通过解除锁紧件300对第一盖体110、第二盖体120以及管接头200的限制,从而能够较为方便快捷的实现零部件的更换。
如图2和图3所示,通气腔130的腔壁上开设有过风口140,过风口140用于穿设管接头200。过风口140由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拼合后限定出,管接头200穿设于过风口140,一端插入壳体100内以连通通气腔130,另一端延伸至壳体100外用于与清洁仪器可拆卸连接。具体的,管接头200包括管部210和限位部220,设定管部210和限位部220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需解释的是,若本实施例的结构应用于吸尘器等抽吸气体的清洁仪器中,气流进入通气腔130后途经管接头200流至清洁仪器中,因此,第一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若本实施例的结构应用于喷出气体的清洁仪器中,气流从清洁仪器经由管接头200后喷出,则第一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相同。
如图3所示,管部210为中空的管状,其内部限定出过风管道,管部210穿设于过风口140。限位部220设置于管部210的端部,并位于通气腔130内,限位部220沿厚度方向开设有通孔用于连通过风管道和通气腔130。
限位部220沿管部210的径向延伸,以使限位部220的外径大于过风口140的内径。限位部220可以是限位臂,沿管部210的径向延伸出多个限位臂,限位臂沿管部210的周向分布;限位部220还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板状结构,沿管部210的径向延伸;限位部220还可以是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能够与壳体100的内壁抵接,以限制管接头200相对于壳体100的位移。
在装配过程中,在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盖合为一体之前,先将管接头200沿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安装至第一盖体110上,然后将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拼合,从而限定出通气腔130和过风口140。由于限位部220的外径大于过风口140的内径,从而管接头200沿管部210的轴向的位移被壳体100限制,管接头200不会从壳体100内脱出。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一盖体110设置有第一预紧部111,相对应的,限位部220设置有第二预紧部221,当管接头200插入至第一盖体110的过程中,第二预紧部221抵接于第一预紧部111,第一预紧部111对第二预紧部221的插入进行导向,并且,抵持第二预紧部221使其发生弹性变形,进而第二预紧部221具有通过弹性变形复位的趋势,施加给第一预紧部111弹性力,相对应的,第一预紧部111施加给第二预紧部211相对作用力,相对作用力的方向朝向第一盖体110的方向。也即,管接头200受到第一盖体110施加的朝向第一盖体110的方向的预紧力。第一盖体110可以是壳体100上侧的盖体,也可以是壳体100下侧的盖体。
以图2、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10为下侧的盖体为例,在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尚未盖合时,也即第一盖体110的顶部为敞开口,将管接头200由上至下放置于第一盖体110中,并且,推动管接头200沿第一方向移动。在管接头20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预紧部111和第二预紧部221抵接,并且,管接头200受到第一预紧部111施加的向下方向的预紧力,以使管接头200能够稳定地安装于第一盖体110上,以便于第二盖体120的安装,降低了在装配过程中管接头200被碰到导致晃动甚至于从第一盖体110中掉出的可能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体110也可以是壳体100上侧的盖体,即在装配过程中,通过第一预紧部111和第二预紧部221的配合,将管接头200安装于第一盖体110上,并使其受到第一预紧部111施加的向上方向的预紧力。
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第二预紧部221到管部210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具体的,第二预紧部221为设置在限位部220的侧壁上的连续的弧形凸起,沿第一方向,该弧形凸起到管部210的轴线所在水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预紧部111为设置于第一盖体110上的点状凸起,第一预紧部111抵接于第二预紧部221的顶面,在管接头200沿第一方向插入的过程中,第一预紧部111逐渐地下压第二预紧部221,以使管接头200稳固设置于第一盖体110上。需注意的是,第一预紧部111和第二预紧部221的扣合量应保持在0.25-0.4mm左右,若扣合量过大时,则导致安装和拆卸比较困难,第一预紧部111和第二预紧部221容易变形折断,若扣合量过小时,则容易起不到预紧的作用。由于第二预紧部221与第一预紧部111的抵接面为连续的弧形面,为此,第二预紧部221与第一预紧部111的滑动导向过程比较平滑,当需要将管接头200从第一盖体110上取下时,将管接头200沿第一方向的反向旋转推出即可。
可以理解的,区别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沿第一方向,第一预紧部111到管部210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图中未示出)。具体的,第一预紧部111为设置在第一盖体110上的连续的弧形凸起,沿第一方向,该弧形凸起到管部210的轴线所在水平面的距离逐渐增大,第二预紧部221为设置在限位部220的侧壁上的点状凸起,第二预紧部221抵接于第一预紧部111的底面,在管接头200沿第一方向插入的过程中,第一预紧部111引导第二预紧部221向下移动,并使其具有向下的预紧力,以使管接头200稳固的设置于第一盖体110上。
需注意的是,至少第一盖体110上设置有第一抵接部112。如图4所示,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上均设置有第一抵接部112,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第一抵接部112均与管接头200的限位部220抵接,从而限制了管接头200沿第一方向的位移。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拼合后,在壳体100的中部限定出通气腔130,通气腔130的两侧还设置有其他腔室。如图4所示,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第一抵接部112和管接头200的限位部220拼合形成了完整的通气腔130的腔壁,以使通气腔130相对封闭,进而迫使气流集中地从通气腔130中通过以带动叶轮转动。
如图3和图7所示,对应于第一抵接部112,限位部22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222,第二抵接部222的端部用于与第一抵接部112抵接,另外,第二抵接部222还为第二预紧部221提供了安装基础,具体的,第二预紧部221设置于第二抵接部222的侧壁上。在安装管接头200的过程中,当第一抵接部112与第二抵接部222的端部抵接时,第一预紧部111和第二预紧部221抵接并施加给第二预紧部221预紧力。并且,如图7所示,第二预紧部221沿第一方向延伸至第二抵接部222的端部,第二预紧部221的前端与第二抵接部222的前端平齐,以使第二抵接部222与第一抵接部112抵接时,第二预紧部221也与第一抵接部112抵接。
管接头200插入至第一盖体110进行预紧的过程如下:首先,管接头200倾斜向下插入至第一盖体110中,以使第二预紧部221位于第一预紧部111的下侧,然后再将管接头200沿第一方向推进,并且同时对管接头200进行如图2中所示的顺时针的转动,以使管接头200调整至水平状态。当管接头200沿第一方向推进至第二抵接部222与第一抵接部112抵接时,第二预紧部221与第一抵接部112也抵接,此时,以第二预紧部221和第一抵接部112的抵接位置为支点,继续旋转至第二抵接部222与第一抵接部112在竖直方向贴合(如图4和图5所示),从而保证了管接头200水平安装于第一盖体110中。
如图8至图10所示,锁紧件300设置有用于与管接头20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0、用于与第一盖体11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0和用于与第二盖体120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30,相对应的,管接头200设置有适配于第一连接部310的第四连接部230,第一盖体110设置有适配于第二连接部320的第五连接部113,第二盖体120设置有适配于第三连接部330的第六连接部121。当第一连接部310与第四连接部230锁止时,也即,锁紧件300与管接头200锁止时,第二连接部320与第五连接部113锁止,第三连接部330与第六连接部121锁止,也即,锁紧件300分别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锁止。锁紧件300分别与第一盖体110、第二盖体120和管接头200连接,并且,能够实现三者的同时锁紧,以使其组装为一体结构。
第一连接部310设置于锁紧件300的内周面,具体为内螺纹结构,第四连接部230设置于管接头200的外周面,具体为外螺纹结构,从而,锁紧件300和管接头200螺纹连接。第二连接部320和第五连接部113中的任一个为卡接槽,另一个为卡接凸起,第三连接部330和第六连接部121中的任一个为卡接槽,另一个为卡接凸起,以使锁紧件300分别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卡接。
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二连接部320为卡接凸起,第一盖体110上设置有卡接槽,第三连接部330为卡接凸起,第二盖体120上设置有卡接槽。需注意的是,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均设置有外延部150,外延部150绕设于管接头200设置,第一盖体110的卡接槽和第二盖体120的卡接槽均设置于外延部150的外周面上。装配时,锁紧件300的一部分能够套设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外延部150,其内壁上设置有卡接凸起,另一部分套设于管接头200上,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随着锁紧件300相对于管接头200的旋动,以使其螺纹锁紧,并且,卡接凸起卡入卡接槽中,以使管接头200、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的相对位移被限制。
如图9所示,卡接槽由两个限位凸起限定出,其中,沿锁紧件300相对于壳体100的转动方向,将其分别命名为第一限位凸起1131和第二限位凸起1132,第一限位凸起1131的凸起高度逐渐增大,以对锁紧件300上的卡接凸起起到移动导向的作用。在锁紧件300相对于管接头200沿螺纹旋向转动时,卡接凸起移动至与第一限位凸起1131抵接,并逐渐被抵持发生弹性变形,当卡接凸起越过第一限位凸起1131的最高点后,落入至卡接槽中,从而被第一限位凸起1131和第二限位凸起1132限制周向的位移。
区别于上述实施例中锁紧件300分别与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卡接,锁紧件300还可以分别与第一盖体110、第二盖体120和管接头200螺纹连接(图中未示出)。具体的,第一连接部310、第二连接部320和第三连接部330均为内螺纹结构,其中,第二连接部320和第三连接部330为连续的螺纹,第二连接部320和第三连接部330的螺纹与第一连接部310的螺纹可以连续、也可以断开。第四连接部230、第五连接部113和第六连接部121均为外螺纹结构,并且,当第一盖体110和第二盖体120拼合在一起后,第五连接部113和第六连接部121的内螺纹相互连接形成完整连续的内螺纹。从而,通过旋紧锁紧件300即能够实现对第一盖体110、第二盖体120和管接头200的锁止,通过旋松锁紧件300也能够实现对第一盖体110、第二盖体120和管接头200的分解拆卸。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风动刷,该风动刷包括有清洁组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及的外壳组件,清洁组件设置于外壳组件中,清洁组件可以是叶轮和滚刷,叶轮和滚刷均转动连接于壳体100的通气腔130内,当风动刷通过管接头200与清洁仪器的接口连接后,风动刷与清洁仪器中的负压源连通,气流从壳体100上的吸尘口进入通气腔130中,并经过管接头200流出风动刷。在气流的带动下,设置于通气腔130中的叶轮转动,并带动滚刷转动以实现吸附、清洁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风动刷的管接头常与壳体一体成型,无法更换,为此,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风动刷通过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外壳组件,能够对管接头200进行单独的更换,提高了风动刷的适配性。
本申请第三方面的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清洁仪器,包括设备主体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及的风动刷,其中,管接头200与设备主体上的接口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连接,从而能够便于更换风动刷,以使清洁仪器能够搭配不同的风动刷发挥不同的清洁功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2)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限定有通气腔;
管接头,与所述通气腔连通,并且,所述管接头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锁紧件,套设于所述管接头,并与所述壳体连接,以限制所述壳体和所述管接头的相对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管接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连接,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连接,以限制所述第一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和所述管接头的相对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腔具有过风口,所述管接头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管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通气腔内,所述管部穿设于所述过风口,所述限位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过风口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第一预紧部,所述限位部设置有第二预紧部,所述第二预紧部能够与所述第一预紧部抵接,以使所述管接头受到沿所述管接头的径向方向的预紧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紧部为连续的弧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预紧部到所述管部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或者,所述第一预紧部为连续的弧形,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预紧部到所述管部的轴线的距离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管部和限位部,所述壳体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限位部抵接的第一抵接部,以限制所述管接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端部用于与所述第一抵接部抵接,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一预紧部,所述限位部还包括第二预紧部,所述第二预紧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抵接部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锁紧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所述管接头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盖体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二盖体设置有第六连接部,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锁止时,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五连接部锁止,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六连接部锁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锁紧件的内周面的内螺纹结构,所述第四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管接头的外周面的外螺纹结构,所述锁紧件和所述管接头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五连接部中的任一个为卡接槽,另一个为卡接凸起,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中的任一个为卡接槽,另一个为卡接凸起,以使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均为内螺纹结构,所述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均为外螺纹结构,以使所述锁紧件分别与所述管接头、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螺纹连接。
11.一种风动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
清洁组件,包括叶轮和滚刷,所述叶轮和所述滚刷可转动连接于所述通气腔内。
12.一种清洁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主体;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动刷;
其中,所述风动刷通过所述管接头与所述设备主体可拆卸连接。
CN202321851849.0U 2023-07-14 2023-07-14 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Active CN220442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1849.0U CN220442587U (zh) 2023-07-14 2023-07-14 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51849.0U CN220442587U (zh) 2023-07-14 2023-07-14 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42587U true CN220442587U (zh) 2024-02-06

Family

ID=89724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51849.0U Active CN220442587U (zh) 2023-07-14 2023-07-14 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42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0201B2 (en) Tube connector with three part construction and latching component
US5784757A (en) Vacuum cleaner hose assembly
US20060022465A1 (en) Pipe joint structure
CN220442587U (zh) 外壳组件、风动刷及清洁仪器
EP0894214B1 (en) A diaphragm valve
US5404874A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fan to a face mask filter
EP3797976A1 (en) Anti-spray joint structure of connection hose of vehicle air compressor
US8011529B2 (en) Mouth piece assembly
US20210060881A1 (en) Anti-spray joint structure of connection hose of vehicle air compressor
CN214317905U (zh) 一种盖板支架的拆装结构
GB2409802A (en) Hose lock apparatus for vacuum cleaner
CN210318962U (zh) 一种可高速自动化装配的硬软管快插接头
CN220267897U (zh) 空气压缩机及制氧机
CN219962773U (zh) 一种清洁滚筒用联轴易拆装端头
CN216557296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661645U (zh) 一种支气管镜的吸液机构
CN219685367U (zh) 一种螺丝刀机构
CN218573966U (zh) 一种喷射阀
CN219377190U (zh) 移液适配器和移液装置
CN214044081U (zh) 一种插针可取装的快装圆形连接器
CN114171961B (zh) 凹凸接头连接器的盲装设计
CN217892415U (zh) 气门嘴延长管
CN219782438U (zh) 清洁设备
CN218808976U (zh) 卡环吸附装置
CN217119587U (zh) 台式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