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1070U - 一种旋转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转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1070U
CN220421070U CN202322211592.9U CN202322211592U CN220421070U CN 220421070 U CN220421070 U CN 220421070U CN 202322211592 U CN202322211592 U CN 202322211592U CN 220421070 U CN220421070 U CN 220421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accommodating space
rotating body
rotary plu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115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龙扣
桂登宇
谭新祥
朱惠勇
杨关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115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1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1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1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旋转插头。旋转插头包括壳体、旋转体、插片和限位组件。壳体内部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旋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以封闭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插片与所述旋转体连接,所述插片从所述容纳空间内贯穿所述旋转体至所述容纳空间外;限位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抵接所述旋转体以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插头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使得旋转插头插入插座后的电连接更稳定,从而减少产生电火花或触电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该旋转插头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旋转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插头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插头。
背景技术
插头是与插座配合使用的电气部件,而通常插座是固定不变的,为了能够将插头插入插座,有时则需要改变插头的插入方向后再插入插座。
相关的插头,为了能够改变插头的插入方位,将插片贯穿于旋转体;通过旋转体的旋转带动插片旋转,从而改变插片的位置,最终实现插头插入方位的改变。相关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或之后,由于插片会随着旋转体旋转,则该旋转插头会接触不稳定,严重时则会产生电火花。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插头,以解决旋转插头的接触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旋转插头,包括:壳体,内部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旋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以封闭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插片,与所述旋转体连接,所述插片从所述容纳空间内贯穿所述旋转体至所述容纳空间外;限位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抵接所述旋转体以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拨动部,从所述容纳空间内贯穿所述壳体至所述容纳空间外;抵接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随所述拨动部的运动在与所述旋转体抵接的第一状态和脱离抵接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还包括:第一转动臂,所述拨动部从所述第一转动臂突出至所述容纳空间外;第二转动臂,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转接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间隔设置且均连接于所述转接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贯穿所述壳体和转接部,以转动连接所述转接部和所述壳体;扭簧,套设在所述连接件外且位于在所述壳体和所述转接部之间,以随转动件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和第一转动臂抵接或分别与所述壳体和第二转动臂抵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扭簧两端脱离抵接。
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旋转体包括:本体件,用于封闭容纳空间的开口,所述插片贯穿所述本体件;外缘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绕所述本体的边缘设置;其中,所述外缘件可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缘件包括绕所述本体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凹槽部,所述抵接部为突出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随所述转动件转动以在卡入和脱离所述凹槽部之间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置有向内突出的限位柱,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柱;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扭簧的一端脱离所述限位柱。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下盖,内部具有所述容纳空间;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以部分封闭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上盖设置所述开口,所述限位柱设置与所述上盖的内壁面;其中,所述上盖还开设第一通孔,所述拨动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内壁面还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导向件,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导向件外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插头还包括:接触片,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接触片包括多个同心间隔设置的接触片,每个接触片与插片一一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插片贯穿于旋转体,且旋转体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插片相对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从而插片相对于壳体的方位可发生变化,也即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位可发生变化。由于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位可发生变化,则可适应更多场景的插座,尤其适用于空间较为狭小的固定插座。再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且使该限位组件能够抵触于旋转体,从而限制旋转体的旋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旋转体能够实现旋转和停止旋转,则旋转插头插入插座后的电连接更稳定,从而减少产生电火花或触电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该旋转插头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插头的整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插头的整体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位组件限制旋转插头转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件限位组件允许旋转插头转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体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0、容纳空间;11、开口;12、下盖;13、上盖;14、限位柱;131、第一通孔;132、导向件;2、旋转体;21、本体件;22、外缘件;221、第一凸起;222、凹槽部;3、插片;4、限位组件;41、转动件;411、拨动部;412、抵接部;413、第一转动臂;414、第二转动臂;4141、第二凸起;415、转接部;42、连接件;43、扭簧;5、接触片;51、接触片;6、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转插头,该旋转插头包括壳体1、旋转体2和插片3。如图2所示,壳体1内部具有开口11的容纳空间10,即壳体1内部形成有容纳空间10,壳体1还设有开口11,且容纳空间10可通过开口11与容纳空间10外连通。可以理解,壳体1可以是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结构,例如图2所示,壳体1包括了分体的上盖13和下盖12。开口11可以理解为壳体1内部的容纳空间10和外界空间的交界面,例如图2所示,开口11开设在上盖13的顶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旋转体2设置于壳体1的开口11处以封闭该容纳空间10,且旋转体2与壳体1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旋转体2和开口11的具体形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但凡旋转体2能够转动连接于壳体1的开口处即可。如图2所示,旋转体2可以绕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轴线转动,插片3的长度方向也是沿着图2中的上下方向。为了简化旋转体2和开口11的结构,可参照图2将旋转体2和开口11均设置成大致为圆形的结构,使旋转体2能够伸入开口11内,则就能够实现旋转体2在开口11内的旋转;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局限于上述旋转体2和开口11的结构形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插片3从容纳空间10内贯穿旋转体2至容纳空间10外。如此,插片3的一端能够与容纳空间10内的接触片5抵触,便于实现该旋转插头内部的电导通;插片3的另一端能够伸出容纳空间10外而便于插入插座(图未示)的插孔内,便于实现该旋转插头与插座的电连接。其中,插片3的具体结构和具体数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但凡插片3均能够从容纳空间10内贯穿旋转体2至容纳空间10外即可。由于插片3贯穿旋转体2设置,即插片3连接于旋转体2,当旋转体2旋转时,则能够带动插片3旋转。如此,通过旋转体的旋转,以改变插片的方位,从而可实现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位的变化。
如图2所示,该旋转插头还包括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纳空间10内,可以理解为,限位组件4完全设置于容纳空间10内,或限位组件4只有部分设置于容纳空间内。限位组件4用于抵接旋转体2以限制旋转体2的旋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限位组件4可抵接于旋转体2而使旋转体2停止旋转,也可松开旋转体2而使旋转体2能够旋转。第二种情况是限位组件4一直抵接于旋转体2,但此时旋转体2旋转所需要的推力,相比于限位组件4没有抵接于旋转体2时,旋转体2旋转所需要的推力更大;则当旋转体2受到的推力较小时停止旋转,当旋转体2受到的推力较大时能够旋转。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旋转体既能够旋转也能够停止旋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插片贯穿于旋转体,且旋转体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使得插片相对于壳体可转动地连接,从而插片相对于壳体的方位可发生变化,也即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位可发生变化。由于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位可发生变化,则可适应更多场景的插座,尤其适用于空间较为狭小的固定插座。再通过限位组件的设置,且使该限位组件能够抵触于旋转体,从而限制旋转体的旋转,由上述可知,旋转体既能够旋转也能够停止旋转。因此,当需要调整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向时,可使旋转体旋转;当调整完毕后,或不需要调整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向,可使旋转体停止旋转。如此,使旋转体旋转,可使该旋转插头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使旋转体停止旋转,可使旋转插头插入插座后的电连接更稳定,从而减少产生电火花或触电的情况,有利于提高该旋转插头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组件4包括转动件41,具体的限位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图3,转动件41具体可为一体成型件。该转动件41与壳体1可转动地连接,可以理解,转动件41相对壳体1转动的转动轴与旋转体2相对壳体1转动的转动轴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可以互呈角度也可能平行。如图3所示,转动件41包括拨动部411和抵接部412,拨动部411从容纳空间10内贯穿壳体1至容纳空间10外,抵接部412位于容纳空间10内。如图4和图5所示,抵接部412随拨动部411的运动在与旋转体2抵接的第一状态(如图4所示)和脱离抵接的第二状态(如图5所示)之间运动。通过推动拨动部,则抵接部旋转直至抵接于旋转体,从而限制旋转体的旋转,此时旋转体处于第一状态,则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向得可得到固定。然后,通过反向推动拨动部,则抵接部旋转直至脱离旋转体,从而解除对旋转体的阻挡,则旋转体可自由旋转,此时旋转体处于第二状态,则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向可得到调整。如此,通过旋转体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变化,从而实现对该旋转插头的插入方向的调整和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转动件41还包括第一转动臂413和第二转动臂414。拨动部411从第一转动臂413突出至容纳空间10(如图2所示)外,抵接部412位于第二转动臂414的一端。转接部415与壳体1(如图2所示)可转动地连接,该转动连接的具体结构和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如此,第一转动臂、转接部和第二转动臂连为一体,并形成杠杆结构,从而利于拨动部和抵接部之间的力矩的传递,通过推动拨动部,则可实现抵接部的旋转。
如图3所示,第一转动臂413和第二转动臂414间隔设置且均连接于转接部415,则第一转动臂413和第二转动臂414形成一定的空间,该夹角空间可利于布置其他的零部件,还可利于对其他零部件的避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限位组件4还包括连接件42和扭簧43。如图2所示,连接件42贯穿壳体1和转接部415,以转动连接转接部415和壳体1,即连接件42连接于壳体1,转接部415可绕连接件42贯穿转接部415的方向进行转动。扭簧43套设在连接件42外且位于在壳体1和转接部415之间,则由于扭簧43的弹力作用,可使转接部415被扭簧43和连接件42夹紧,而不会沿着连接件42贯穿转接部415的方向而来回移动;且扭簧43和转接部415均可绕连接件42贯穿转接部415的方向进行转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状态下,扭簧4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和第一转动臂413抵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扭簧4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和第二转动臂414抵接。如图3和图5所示,在第二状态下,扭簧43两端脱离抵接。
结合图3-5,将限位组件限制和脱离限制转动体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用户在使用该插头的过程中,先推动拨动部,则转动件就绕连接件转动了一定角度,转动件离开扭簧,并离开旋转体,此时用户就可以根据插座的方位旋转旋转体,使旋转体处于理想方位。然后,反向推动拨动部,则转动件就绕连接件转回原来的位置,转动件抵接于扭簧,并抵触于旋转体,旋转体被固定,此时插头的插入方位就被固定。最后,将该插头插入插片时,由于旋转体被固定,则插头内部的接触稳定,从而可减少插头插入插座的过程中产生电火花的情况,提高了插头的安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旋转体2包括本体件21和外缘件22,该本体件21和外缘件22可一体成型。本体件21用于封闭容纳空间10(如图2所示)的开口11。外缘件22设置在容纳空间10(如图2所示)内且绕本体的边缘设置;如图3所示,插片3贯穿本体件21,外缘件22可与抵接部412抵接。具体的,沿着插片3贯穿本体架的方向,本体件21和外缘件22之间形成有台阶,使得,当该旋转体2从容纳空间10(如图2所示)内安装于壳体1的通孔处时,可使旋转体2得到限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外缘件22包括绕本体件21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221,相邻第一凸起221之间形成凹槽部222。如图5所示,抵接部412为突出于第二转动臂414的第二凸起4141,第二凸起4141随转动件41转动以在卡入和脱离凹槽部222之间运动。具体的,第二凸起4141可垂直于第二转动臂414设置,以便于伸入凹槽部22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可使转动件和旋转体能够相互卡紧,提高旋转体2被限位后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壳体1的内壁面设置有向内突出的限位柱14,关于限位柱14的设置位置,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布做具体限定,只要该限位柱14的设置能够实现旋转体2的稳定定位和自由旋转,以及能够避开容纳空间10内的其他部件即可。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和图5所示,限位柱14设置于下盖12的内壁面;在在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限位柱14设置于上盖13的内壁面。
在第一状态下,扭簧43的一端抵接限位柱14;在第二状态下,扭簧43的一端脱离限位柱1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柱来抵接扭簧,使得扭簧的另一端能够与转动件的第二转动臂抵紧,从而使得转动件能够与旋转体抵紧,以实现旋转体的稳定定位。
如图2所示,上盖13还开设第一通孔131,拨动部411贯穿第一通孔131,使得使用者能够直接触摸到拨动部411,便于操作。且由于拨动部411从上盖13伸出,则当使用者将该旋转插头插入插座后,拨动部411就被隐藏起来,从而可减少对拨动部411的误碰。因此,该旋转插头在插入插座前,应使该旋转插头处于如图3所示的第一状态,则该旋转插头插入插座后,就能够实现稳定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盖13的内壁面还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导向件132,扭簧43套设在导向件132外侧。具体的,该导向件132为具有内孔的柱状结构,以便于扭簧43的套设,且导向件132的内孔设有螺纹,以便于连接件42(如图3所示)的连接。如此,可实现对限位组件4的安装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旋转插头还包括接触片5。接触片5设置在容纳空间10内;接触片5包括多个同心间隔设置的接触片51,插片3也相应的有多个,每个接触片51与每个插片3一一对应连接。具体的,插片3与接触片5抵触连接后,在通接触片5与导电连接,从而可实现该旋转插头与外界的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旋转插头还包括用于支撑接触片5的支撑结构,具体的,支撑结构设置于容纳空间10内,以抵接于接触片5远离插片3的一侧。支撑结构内设置有弹簧以支撑接触片5,放置接触片5的歪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具有开口的容纳空间;
旋转体,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以封闭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旋转体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插片,与所述旋转体连接,所述插片从所述容纳空间内贯穿所述旋转体至所述容纳空间外;
限位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抵接所述旋转体以限制所述旋转体的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
拨动部,从所述容纳空间内贯穿所述壳体至所述容纳空间外;
抵接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随所述拨动部的运动在与所述旋转体抵接的第一状态和脱离抵接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还包括:
第一转动臂,所述拨动部从所述第一转动臂突出至所述容纳空间外;
第二转动臂,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
转接部,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二转动臂间隔设置且均连接于所述转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
连接件,贯穿所述壳体和转接部,以转动连接所述转接部和所述壳体;
扭簧,套设在所述连接件外且位于在所述壳体和所述转接部之间,以随转动件转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和第一转动臂抵接或分别与所述壳体和第二转动臂抵接;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扭簧两端脱离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包括:
本体件,用于封闭容纳空间的开口,所述插片贯穿所述本体件;
外缘件,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且绕所述本体的边缘设置;
其中,所述外缘件可与所述抵接部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件包括绕所述本体件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凸起,相邻所述第一凸起之间形成凹槽部,所述抵接部为突出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随所述转动件转动以在卡入和脱离所述凹槽部之间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面设置有向内突出的限位柱,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扭簧的一端抵接所述限位柱;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扭簧的一端脱离所述限位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下盖,内部具有所述容纳空间;
上盖,与所述下盖连接以部分封闭所述容纳空间,所述上盖设置所述开口,所述限位柱设置与所述上盖的内壁面;
其中,所述上盖还开设第一通孔,所述拨动部贯穿所述第一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壁面还设置有向内突出的导向件,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导向件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触片,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
其中,所述接触片包括多个同心间隔设置的接触片,每个接触片与插片一一对应连接。
CN202322211592.9U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旋转插头 Active CN220421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1592.9U CN220421070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旋转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11592.9U CN220421070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旋转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1070U true CN220421070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6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11592.9U Active CN220421070U (zh) 2023-08-16 2023-08-16 一种旋转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1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25803B1 (en) Fcp connector having rotating actuator
CN201174451Y (zh) 一种插座安全门装置及具有该安全门装置的插座
JP6241991B2 (ja) モジュラプラグ
CN103618170B (zh)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111555070B (zh) 一种大电流双锁紧连接器
CN220421070U (zh) 一种旋转插头
EP2240983B1 (en) Lock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212542824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111786186B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116168985B (zh) 一种连接机构及电气装置
CN211700832U (zh) 一种具有插针组件的大电流连接器
CN210430282U (zh) 推拉式连接器及插头
CN210326346U (zh) 锁紧机构及插座
CN220822015U (zh) 一种连接器
CN117335214B (zh)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CN110829098A (zh) 一种插座及使用该插座的头座组件
WO2008004756A1 (en) An fpc/ffc connector for a flexible cable
CN112086838A (zh) 一种方便收纳的定时器装置
CN211789875U (zh) 一种转换器
CN110600928A (zh) 插座及连接器组件
CN220021645U (zh) 电连接器
CN210779116U (zh) 一种防触电插座保护盖
CN214849220U (zh) 一种屏蔽连接器、插头及插座
CN215527623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4706515U (zh) 一种多端口射频同轴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