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35214B -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35214B
CN117335214B CN202311445460.0A CN202311445460A CN117335214B CN 117335214 B CN117335214 B CN 117335214B CN 202311445460 A CN202311445460 A CN 202311445460A CN 117335214 B CN117335214 B CN 1173352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attraction
attraction piece
bearing shell
buckl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4454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35214A (zh
Inventor
陈昱
程高兴
赖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ianwei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ian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ianwe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ian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44546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352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35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52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352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352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held in engagement by a magn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包括安装壳、可移动安装于安装壳的第一承载壳和第二承载壳、固定安装于第一承载壳的连接器插座;安装壳设置有第一磁吸件;第一承载壳设置有第一扣合臂,第一扣合臂设置有第二磁吸件;连接器插头经第一承载壳与连接器插座插拔连接后,继续作用第一承载壳位移,使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异性相吸触发第一扣合臂摆动以扣合在第一扣合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触发第一扣合臂扣合在第一扣合槽中,并非使用弹性作用力触发第一扣合臂扣合在第一扣合槽中,即使电器设备振动也不会传递到第一扣合臂,从而提高第一扣合臂扣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易出现脱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背景技术
储能连接器通常需要具备高电流、低电阻、可靠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以满足高功率储能系统的要求。它们通常采用大电流插头和插座设计,以确保高效电力传输和连接的稳定性。储能连接器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动车充电设施、太阳能与风能储能系统、工业与商业储能系统等。它们为储能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电力连接和数据传输,支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应用于太阳能与风能储能系统的储能连接器,通常包括有插座和插头,由于受电器设备振动等因素,其插座和插头之间会发生松动,从而逐渐发生脱离,最终导致插头脱离插座,导致无法进行电力连接或数据传输,使用可靠性有所欠佳。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储能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的连接可靠性,通常会设置相应的机构,让插头和插座之间连接更为可靠;例如,中国发明CN 108288798 A公告的一种防脱落的电源连接器,其在电源连接器的两个连接头分别设置相对应的卡扣结构,便于两个连接头连接后卡接,能抵抗因为电器设备振动等因素而造成的松动,避免因松动而造成电器设备失效的状况;发明人在研发过程中发现,该卡扣结构,仅仅依靠弹性支片抵靠在插槽的壁面上,缺乏限位结构,一旦出现电器设备振动等因素时,依旧存在插头与插座松脱的风险。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储能连接器的插头与插座容易因振动而出现松脱的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包括:安装壳、可移动安装于安装壳的第一承载壳、可移动安装于安装壳的第二承载壳、固定安装于第一承载壳的连接器插座以及固定安装于第二承载壳的连接器插头;第二承载壳和第一承载壳左右设置,安装壳设置有第一磁吸件,第一承载壳设置有第一扣合臂,第一扣合臂设置有第二磁吸件;连接器插头可插接在第二承载壳,连接器插头设置有供第一扣合臂扣合的第一扣合槽;连接器插头经第一承载壳与连接器插座插拔连接后,继续作用第一承载壳位移,使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异性相吸触发第一扣合臂摆动以扣合在第一扣合槽中。
本申请提供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连接器插头与连接器插座插拔连接时,连接器插头经第二承载壳与连接器插座插拔连接后,能够经由连接器插头继续作用第二承载壳以及第一承载壳位移,使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异性相吸触发第一扣合臂摆动以扣合在第一扣合槽中;由于使用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触发第一扣合臂扣合在第一扣合槽中,并非使用弹性作用力触发第一扣合臂扣合在第一扣合槽中,因此即使电器设备振动也不会传递到第一扣合臂,从而提高第一扣合臂扣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易出现脱离的问题;而且,由于采用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异性相吸的方式触发第一扣合臂完成扣合,较于采用弹簧等弹性部件触发的方式,可以保证不会因为弹簧弹力衰减而导致无法正常扣合的情况,更进一步地提升使用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安装壳设置有第三磁吸件,第三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错开设置;第一扣合臂随第一承载壳同步位移,使第二磁吸件与第一磁吸件异性相吸或第二磁吸件与第三磁吸件同性相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磁吸件和第三磁吸件设于安装壳内壁面的顶部,第一磁吸件和第三磁吸件左右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扣合臂安装于第一承载壳的顶部,作用第一承载壳和第二承载壳向左位移时,第二磁吸件能够与第一磁吸件异性相吸,作用第一承载壳和第二承载壳向右位移时,第二磁吸件能够与第三磁吸件同性相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承载壳的前后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轴,第二承载壳的前后两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轴;所述安装壳内壁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左右延伸,第一限位轴和第二限位轴均可移动设于第一限位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容纳在第一限位槽中;第一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第一限位槽的左侧面,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一承载壳的第一限位轴上;第一弹簧的弹力小于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的吸力,第一弹簧的弹力小于第二磁吸件与第三磁吸件之间的斥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磁吸件以及第三磁吸件设于安装壳内壁的前后两侧,第一磁吸件和第三磁吸件均位于第二磁吸件的位移路径上,且第一磁吸件和第三磁吸件错开设置;第一扣合臂安装于第一承载壳的前后两侧,作用第一承载壳顺时针转动,第二磁吸件能够与第一磁吸件异性相吸;作用第一承载壳逆时针转动第二磁吸件能够与第三磁吸件同性相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承载壳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枢接轴,第二承载壳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三限位轴;安装壳设置有供第一枢接轴插入的第一枢接孔以及供第三限位轴装入的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的延伸路径为弧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安装壳包括:
一上壳体,上壳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L型扣合弹臂,每一侧的多个L型扣合弹臂左右等间距设置;
一下壳体,下壳体的前后两侧设置有L型扣合槽,一侧的多个L型扣合弹臂扣合在对应侧的L型扣合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L型扣合槽贯穿下壳体的顶部,并在下壳体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通L型扣合槽的注胶缺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扣合臂中心位置枢接在第一承载壳,第二磁吸件设于第一扣合臂远离第二承载壳的一端,第一扣合臂靠近第二承载壳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入部,第一插入部插入第一扣合槽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第一承载壳以及第二安装壳设于安装壳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所示的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的插拔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的进一步插拔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的第一横截面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的插拔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的进一步插拔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安装壳;101、上壳体;102、L型扣合弹臂;103、下壳体;104、L型扣合槽;105、注胶缺口;11、第一磁吸件;12、第三磁吸件;14、第一弹簧;15、第一枢接孔;16、第二限位槽;
20、第一承载壳;21、第一扣合臂;211、第一插入部;22、第二磁吸件;23、第一限位轴;24、第一枢接轴;
30、第二承载壳;31、第二限位轴;32、第三限位轴;33、第一扣合缺口;
40、连接器插座;
50、连接器插头;51、第一扣合槽;52、第一限位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进行说明。所述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包括:安装壳10、第一承载壳20、第二承载壳30、连接器插座40以及连接器插头50。
安装壳10设置有第一磁吸件11,第一承载壳20可移动安装于安装壳10内,第一承载壳20设置有第一扣合臂21,第一扣合臂21设置有第二磁吸件22;第二承载壳30可移动安装于安装壳10内并与第一承载壳20左右设置;连接器插座40固定安装于第一承载壳20,连接器插头50可插接在第二承载壳30,连接器插头50设置有供第一扣合臂21扣合的第一扣合槽51;连接器插头50经第一承载壳20与连接器插座40插拔连接后,继续作用第一承载壳20位移,使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异性相吸触发第一扣合臂21摆动以扣合在第一扣合槽51中。
具体地说,连接器插头50与连接器插座40插拔连接时,连接器插头50经第二承载壳30与连接器插座40插拔连接后,能够经由连接器插头50继续作用第二承载壳30以及第一承载壳20位移,使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异性相吸触发第一扣合臂21摆动以扣合在第一扣合槽51中;由于使用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触发第一扣合臂21扣合在第一扣合槽51中,并非使用弹性作用力触发第一扣合臂21扣合在第一扣合槽51中,因此即使电器设备振动也不会传递到第一扣合臂21,从而提高第一扣合臂21扣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易出现脱离的问题;而且,由于采用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异性相吸的方式触发第一扣合臂21完成扣合,较于采用弹簧等弹性部件触发的方式,可以保证不会因为弹簧弹力衰减而导致无法正常扣合的情况,更进一步地提升使用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10的左侧端具有避让口,该避让口能够供连接器插座40向外延伸,而连接器插座40是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安装于第一承载壳20的,连接器插座40的插接口朝向右端;安装壳10的右侧端是敞开口,能够供连接器插头50进入第二承载壳30并插入连接器插座40的插接口中。
接上,安装壳10包括有上壳体101以及下壳体103,上壳体1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L型扣合弹臂102,每一侧的多个L型扣合弹臂102左右等间距设置;下壳体103的前后两侧设置有L型扣合槽104,一侧的多个L型扣合弹臂102扣合在对应侧的L型扣合槽104中;各个L型扣合弹臂102扣在L型扣合槽104后,还存在一定的缝隙,即两者之间采用间隙装配的方式。L型扣合槽104贯穿下壳体103的顶部,并在下壳体10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通L型扣合槽104的注胶缺口105。因此,当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3完成扣合安装后,通过一侧的注胶缺口105向该L型扣合槽104中注入胶水,而胶水从另一侧的注胶缺口105排出时以提示注胶满,停止注胶,这样可以减少胶水从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3之间的缝隙溢出,后续清理胶水时,只需要对两个注胶缺口105所在位置的胶水进行清理即可,缩短清胶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说,安装壳10设置有第三磁吸件12,第三磁吸件12与第一磁吸件11错开设置;第一扣合臂21随第一承载壳20同步位移,使第二磁吸件22与第一磁吸件11异性相吸或第二磁吸件22与第三磁吸件12同性相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当连接器插头50没有插入时,第二磁吸件22是与第三磁吸件12同性相斥的,使得第一扣合臂21处于不扣合的状态下,以便于后续能够正常地插入连接器插头50。当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异性相吸时,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相吸会产生“哒”的一声,从而提示第一扣合臂21已扣入第一扣合槽51中,如果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不适配时,第一扣合臂21则因为该不适配的连接器插座40而无法正常摆动,最终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则不会完成贴合,就不会发出“哒”的一声,以提示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不适配;当第二磁吸件22和第三磁吸件12产生同性相斥时,第一扣合臂21会因为其产生的同性相斥力而抵靠在第一承载壳20上,此时也会发出“哒”的一声,从而提示第一扣合臂21脱离第一扣合槽51。巧妙地借助磁吸件控制第一扣合臂21摆动而实现防误差效果,结构简单,制造难度低。
优选地,该安装壳10设置有容纳第一磁吸件11、第二磁吸件22的凹位,第一磁吸件11、第二磁吸件22安装于凹位中,能够让其朝向特定的地方发生磁扩散;因此,只有在第二磁吸件22位移至第一磁吸件11所在位置,才能发生异性相吸,或第二磁吸件22位移至第三磁吸件12所在位置,才发生同性相斥,从而保证其使用可靠性。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1和第三磁吸件12设于安装壳10内壁面的顶部,第一磁吸件11和第三磁吸件12左右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扣合臂21安装于第一承载壳20的顶部,作用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向左位移时,第二磁吸件22能够与第一磁吸件11异性相吸,作用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向右位移时,第二磁吸件22能够与第三磁吸件12同性相斥。
具体地说,第一承载壳20的前后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轴23,第二承载壳30的前后两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轴31;安装壳10内壁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3,第一限位槽13左右延伸,第一限位轴23和第二限位轴31均可移动设于第一限位槽13中;由于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左右设置,因此,仅仅在第一承载壳20前后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限位轴23,在第二承载壳30的前后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二限位轴31,也能借助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相互抵靠的方式,而保证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不下摆,保证连接器插头50能够顺利地插入第二承载壳30中。
接上,还包括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容纳在第一限位槽13中;第一弹簧14的一端抵靠在第一限位槽13的左侧面,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一承载壳20的第一限位轴23上;第一弹簧14的弹力小于第一磁吸件11与第二磁吸件22之间的吸力,第一弹簧14的弹力小于第二磁吸件22与第三磁吸件12之间的斥力。优选地,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之间的吸力是第一弹簧14的弹力的二倍以上,第二磁吸件22和第三磁吸件12之间的斥力是第一弹簧14的弹力的二倍以上。当第一扣合臂21扣入第一扣合槽51时,能够借助该第一弹簧14为第一承载壳20以及第二承载壳30提供向右的弹性力,让第一扣合臂21将连接器插头50扣紧;同时,当作用连接器插头50向右退出时,能够借助该第一弹簧14为第一承载壳20以及第二承载壳30向右推出,以保证连接器插头50取出后,第一承载壳20以及第二承载壳30统一向右位移,以供下一次插入连接器插头50而准备。
在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上壳体101的内侧面底部设置有缺口,当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3组装在一起后,该缺口与上壳体101的上表面围构上述第一限位槽。而且,连接器插头50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条52,第一限位凸条52能够抵靠在第二承载壳30的右侧面,当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适配插入后,继续作用连接器插头50向左移动时,该第一限位凸条52能够抵靠在第二承载壳30的右侧面,以使得第二承载壳30能够同步向左移动。
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承载壳30设置有第一扣合缺口33,连接器插头50插入第二承载壳30并准确地插入连接器插座40后,第一扣合缺口33能够显露第一扣合槽51,此时第一扣合臂21能够穿过第一扣合缺口33而扣在第一扣合槽51中;也就是说,当连接器插头50与连接器插座40是适配插拔的情况下,第一扣合缺口33则能够显露第一扣合槽51,如果连接器插头50与连接器插座40是不适配的,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不能完成插拔的情况下,则第一扣合缺口33就不能显露第一扣合槽51,后续也不能完成第一扣合臂21扣合在第一扣合槽51中,从而起到防误插的效果;该连接器插头50经过第二承载壳30而与连接器插座40完成插拔连接,该第二承载壳30能够为连接器插头50提供承载力,而以免出现第一承载壳20出现过重而滑移不畅。
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扣合臂21中心位置枢接在第一承载壳20,第二磁吸件22设于第一扣合臂21远离第二承载壳30的一端,第一扣合臂21靠近第二承载壳30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入部211,第一插入部211插入第一扣合槽51中。
请一并参阅图7以及图8,连接器插头50插入时,将连接器插头50对准第二承载壳30,并插入第二承载壳30中;若连接器插头50与连接器插座40适配,则能够继续向左推连接器插头50而插入连接器插座40中;适配插拔的连接器插头50,第一扣合缺口33能够显露第一扣合槽51;然后继续推动连接器插头50向左移动,促使第二承载壳30以及第一承载壳20向左位移;当第一扣合臂21的第二磁吸件22和第一磁吸件11重合时,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产生异性相吸力并发出“哒”的一声;此时,第一扣合臂21的另一端完成下摆,第一扣合臂21的第一插入部211经由第一扣合缺口33而插入连接器插头50的第一扣合槽51中,将第二承载壳30以及连接器插头50扣住;若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不适配,连接器插头50则无法插入连接器插座40中,此时即使继续向左推,最终第一扣合臂21也无法扣入第一扣合槽51中,也不会发出“哒”的一声,以提示人员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不适配。
连接器插头50拔出时,将连接器插头50向右移动,当第二磁吸件22退出第一磁吸件11的所在位置时,第一弹簧14提供弹力而继续促使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向右移动;在第二磁吸件22位移进入第三磁吸件12所在位置时,第二磁吸件22与第三磁吸件12同性相斥,让第一扣合臂21的另一端上摆,依次退出第一扣合槽51和第一扣合缺口33而完成脱离,此时能够直接将连接器插头50经由第二承载壳30而向外拔出。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1以及第三磁吸件12设于安装壳10内壁的前后两侧,第一磁吸件11和第三磁吸件12均位于第二磁吸件22的位移路径上,且第一磁吸件11和第三磁吸件12错开设置。第一扣合臂21安装于第一承载壳20的前后两侧,作用第一承载壳20顺时针转动,第二磁吸件22能够与第一磁吸件11异性相吸;作用第一承载壳20逆时针转动第二磁吸件22能够与第三磁吸件12同性相斥。
更为具体地说,第一承载壳20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枢接轴24,第二承载壳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三限位轴32;安装壳10设置有供第一枢接轴24插入的第一枢接孔15以及供第三限位轴32装入的第二限位槽16,第二限位槽16的延伸路径为弧形,第二承载壳30能够依据该第一承载壳20的转动,而使得第三限位轴32在第二限位槽16中切换不同位置,第二承载壳3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显露第一扣合槽51的第一扣合缺口33。
在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三磁吸件12设于下壳体103,第一磁吸件11设于上壳体101;当第一承载壳20处于水平状态不转动时,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均水平设置,此时第二磁吸件22进入第三磁吸件12的所在位置产生同性相斥力;当第一承载壳20顺时针转动时,第二承载壳30随第一承载壳20的转动而下摆一定距离,此时第二磁吸件22进入第一磁吸件11的所在位置产生异性相吸力。将第一承载壳20转动后完成第一扣合臂21的扣合,能够让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插接时,整体下摆倾斜,从而能够防止外界液体进入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中,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1,连接器插入时,连接器插头50插入第二承载壳30,并继续向左推动连接器插头50,若连接器插头50能够适配连接器插座40后,第一扣合缺口33能够显露第一扣合槽51;此时为连接器插头50提供下压力,能够是的第一承载壳20顺时针转动,而第二承载壳30同步下摆;当第一扣合臂21的第二磁吸件22和第一磁吸件11重合时,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产生异性相吸力并发出“哒”的一声;此时,第一扣合臂21的第一插入部211经由第一扣合缺口33而插入连接器插头50的第一扣合槽51中,将第二承载壳30以及连接器插头50扣住;若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不适配,连接器插头50则无法插入连接器插座40中,此时,即使作用第一承载壳20顺时针转动,第一扣合缺口33也不会显露第一扣合槽51,最终第一扣合臂21也无法扣入第一扣合槽51中,也不会发出“哒”的一声,以提示人员连接器插头50和连接器插座40不适配。
连接器拔出时,为连接器插头50提供上升力,促使第一承载壳20逆时针转动;最终第二磁吸件22与第三磁吸件12重合,作用第一扣合臂21的第一插入部211脱离第一扣合槽51以及第一扣合缺口33,直接将连接器插头50经由第二承载壳30而向外拔出。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安装壳(10),所述安装壳(10)设置有第一磁吸件(11);
一第一承载壳(20),第一承载壳(20)可移动安装于安装壳(10)内,第一承载壳(20)设置有第一扣合臂(21),第一扣合臂(21)设置有第二磁吸件(22);
一第二承载壳(30),第二承载壳(30)可移动安装于安装壳(10)内并与第一承载壳(20)左右设置;
一连接器插座(40),所述连接器插座(40)固定安装于第一承载壳(20);
一连接器插头(50),所述连接器插头(50)可插接在第二承载壳(30),连接器插头(50)设置有供第一扣合臂(21)扣合的第一扣合槽(51);
其中,所述连接器插头(50)经第一承载壳(20)与连接器插座(40)插拔连接后,继续作用第一承载壳(20)位移,使第一磁吸件(11)和第二磁吸件(22)异性相吸触发第一扣合臂(21)摆动以扣合在第一扣合槽(5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0)设置有第三磁吸件(12),第三磁吸件(12)与第一磁吸件(11)错开设置;第一扣合臂(21)随第一承载壳(20)同步位移,使第二磁吸件(22)与第一磁吸件(11)异性相吸或第二磁吸件(22)与第三磁吸件(12)同性相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11)和第三磁吸件(12)设于安装壳(10)内壁面的顶部,第一磁吸件(11)和第三磁吸件(12)左右间隔设置且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一扣合臂(21)安装于第一承载壳(20)的顶部,作用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向左位移时,第二磁吸件(22)能够与第一磁吸件(11)异性相吸,作用第一承载壳(20)和第二承载壳(30)向右位移时,第二磁吸件(22)能够与第三磁吸件(12)同性相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壳(20)的前后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限位轴(23),第二承载壳(30)的前后两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轴(31);所述安装壳(10)内壁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3),第一限位槽(13)左右延伸,第一限位轴(23)和第二限位轴(31)均可移动设于第一限位槽(1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弹簧(14),第一弹簧(14)容纳在第一限位槽(13)中;第一弹簧(14)的一端抵靠在第一限位槽(13)的左侧面,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一承载壳(20)的第一限位轴(23)上;第一弹簧(14)的弹力小于第一磁吸件(11)与第二磁吸件(22)之间的吸力,第一弹簧(14)的弹力小于第二磁吸件(22)与第三磁吸件(12)之间的斥力。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11)以及第三磁吸件(12)设于安装壳(10)内壁的前后两侧,第一磁吸件(11)和第三磁吸件(12)均位于第二磁吸件(22)的位移路径上,且第一磁吸件(11)和第三磁吸件(12)错开设置;
所述第一扣合臂(21)安装于第一承载壳(20)的前后两侧,作用第一承载壳(20)顺时针转动,第二磁吸件(22)能够与第一磁吸件(11)异性相吸;作用第一承载壳(20)逆时针转动第二磁吸件(22)能够与第三磁吸件(12)同性相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壳(20)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枢接轴(24),第二承载壳(3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第三限位轴(32);安装壳(10)设置有供第一枢接轴(24)插入的第一枢接孔(15)以及供第三限位轴(32)装入的第二限位槽(16),第二限位槽(16)的延伸路径为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10)包括:
一上壳体(101),上壳体(10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多个L型扣合弹臂(102),每一侧的多个L型扣合弹臂(102)左右等间距设置;
一下壳体(103),下壳体(103)的前后两侧设置有L型扣合槽(104),一侧的多个L型扣合弹臂(102)扣合在对应侧的L型扣合槽(104)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扣合槽(104)贯穿下壳体(103)的顶部,并在下壳体(10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连通L型扣合槽(104)的注胶缺口(10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臂(21)中心位置枢接在第一承载壳(20),第二磁吸件(22)设于第一扣合臂(21)远离第二承载壳(30)的一端,第一扣合臂(21)靠近第二承载壳(30)的一端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插入部(211),第一插入部(211)插入第一扣合槽(51)中。
CN202311445460.0A 2023-11-02 2023-11-02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Active CN1173352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5460.0A CN117335214B (zh) 2023-11-02 2023-11-02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445460.0A CN117335214B (zh) 2023-11-02 2023-11-02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5214A CN117335214A (zh) 2024-01-02
CN117335214B true CN117335214B (zh) 2024-04-02

Family

ID=8928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445460.0A Active CN117335214B (zh) 2023-11-02 2023-11-02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3521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6410A1 (de) * 2000-11-14 2002-05-23 Daimler Chrysler Ag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WO2017094460A1 (ja) * 2015-11-30 2017-06-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N206340763U (zh) * 2017-01-06 2017-07-18 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吸连接组件
CN108832391A (zh) * 2018-07-20 2018-11-16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快速推拉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解锁方法
CN112204826A (zh) * 2018-06-05 2021-01-0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高电压电连接器
CN113471766A (zh) * 2021-06-29 2021-10-01 深圳市云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油井智能化建设的电路转换装置
CN116014502A (zh) * 2022-12-29 2023-04-25 町洋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插接连接器分离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13139B2 (en) * 2008-09-12 2012-07-03 Luen Ming Electric Works Company Limited Leakage current protection plug and interrupt protection plug contact spring structure
GB2597960B (en) * 2020-08-11 2022-09-07 Aptiv Tech Lt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ealed symmetrical split lev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56410A1 (de) * 2000-11-14 2002-05-23 Daimler Chrysler Ag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WO2017094460A1 (ja) * 2015-11-30 2017-06-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CN206340763U (zh) * 2017-01-06 2017-07-18 深圳市优博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吸连接组件
CN112204826A (zh) * 2018-06-05 2021-01-08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高电压电连接器
CN108832391A (zh) * 2018-07-20 2018-11-16 浩亭(珠海)制造有限公司 快速推拉式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解锁方法
CN113471766A (zh) * 2021-06-29 2021-10-01 深圳市云帆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海上油井智能化建设的电路转换装置
CN116014502A (zh) * 2022-12-29 2023-04-25 町洋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插接连接器分离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35214A (zh) 2024-0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08662A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re-staged terminal retainer
KR100227170B1 (ko) 단자위치확정장치와 결합커넥터를 위한 안내수단을 갖는 전기커넥터
CN202384575U (zh) 一种磁力电子连接器
US6679714B2 (en) Low insertion force type connector
US20160285200A1 (en) Dual-Motion Mating Assisted Connector
EP3772244A1 (en) Case module for installing different module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CN117335214B (zh) 防震动脱落的储能连接器
US109718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11182287U (zh) 防护机构及电池
CN216015868U (zh) 一种电力轨道插座结构
EP1098398B1 (en) Connector module retainer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wafer connectors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tilizing same
CN219591582U (zh) 电池架组件、能量存储单元和电子设备
CN219739449U (zh) 电源连接器
CN217823534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用电设备
CN215527623U (zh) 一种断路器
KR100969115B1 (ko) 커넥터 결합장치
CN216904329U (zh) 一种电池充电座
JP2000299151A (ja)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CN220021645U (zh) 电连接器
CN221101969U (zh) 限流模块及马保组件
CN216850470U (zh) 插头连接器
CN216850577U (zh) 插头连接器
CN220233671U (zh) 一种适配器及轨道插座
CN217469015U (zh) 收线式插座结构
CN220122226U (zh) 一种高压弯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