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20982U - 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 Google Patents

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20982U
CN220420982U CN202321756427.5U CN202321756427U CN220420982U CN 220420982 U CN220420982 U CN 220420982U CN 202321756427 U CN202321756427 U CN 202321756427U CN 220420982 U CN220420982 U CN 220420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section
connector
inner diameter
hole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564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富庆
潘盼
王攀
何世泉
于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s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s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s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sn Automotiv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564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20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20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20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该防水堵包括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包括第一孔段、至少两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孔段之间,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二端与其中一第二孔段的一端连接,该线束连接器包括上述防水堵,该线束包括上述线束连接器,该转向总成包括上述线束。该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能够很好的方便母线的穿入和穿出,且具有较好的防水和防尘效果。

Description

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背景技术
在汽车结构系统中,底盘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转向系统作为底盘件中的一部分,自然也非常重要,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线控底盘正在取代传统机械底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DP-EPS),正在取代以往的液压转向和电液转向,而线束连接器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转向系统中裸露在外的部分,经常性的在恶劣环境中工作,为保护转向系统的正常工作,线束连接器必须满足防水,防尘等保护作用,而防水堵是满足线束连接器防水和防尘的重要部件,现有的防水堵存在着母线穿入和穿出比较困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能够方便母线的穿入和穿出,且具有较好的防尘和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主体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穿线孔包括第一孔段、至少两第二孔段和第三孔段,所述第三孔段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孔段之间,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二端与其中一第二孔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孔段的其余部分的内径均不小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所述第三孔段的中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孔段的端部的内径,且所述第三孔段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段的内径从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二端逐渐缩小,且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二端内径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孔段的两端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三孔段的内径从两端向所述第三孔段的中部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三孔段的中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一端的内径。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孔段,在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时,所述第四孔段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上,在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上时,所述第四孔段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孔段的第二端与另一第二孔段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孔段的内径从所述第四孔段的第一端向所述第四孔段的第二端逐渐缩小,且所述第四孔段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孔段的中部的内径,所述第四孔段的第二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孔段的内径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第一凸起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之间第一凹槽,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形成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第三端面组,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一凹槽围绕所述第三端面组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上述所述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还包括连接器底座、连接器上盖、接线端子、第二母线及第二母端插接件,所述连接器上盖开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安装腔体,所述连接器底座将所述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压紧覆盖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体的第一开口处,并与所述连接器上盖连接形成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连通的导线管,所述连接器底座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穿线孔对应的第二穿线孔,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内,所述第二母线的第一端和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母线的第二端穿出对应的所述第一穿线孔及所述第二穿线孔并与所述第二母端插接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底座包括底座主体,所述底座主体开设有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安装腔体,所述线束连接器防水堵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部,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壁面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对应的两个第二凹槽及与所述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凸起。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底座主体包括第四端面,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连接件和限位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四端面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和所述限位件连接,且所述限位件垂直于所述第四端面,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五端面,所述第二限位部垂直装配在所述第五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线束,包括上述所述的线束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母端插接件及第一母线、所述第一母端插接件和所述第一母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母线的第二端通过导线管穿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体并通过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母线的第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转向总成,包括上述所述的线束,还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及转向组件,所述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壳体和位于传感器壳体内部的信号采集组件,所述第一母端插接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母端插接件与所述信号采集组件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底座与所述传感器壳体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组件和所述转向组件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壳体上开设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限位部的限位件卡接在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限位部卡接在所述第二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第一孔段具有很好的导向性,能够很好的方便母线的穿入和穿出,同时,第三孔段能够方便母线的穿出,而第二孔段与母线过盈配合,从而具有较好的防水和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线束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线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线束连接器的连接器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线束连接器的连接器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转向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对如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之前,先对防水堵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可以知道的是,现有的防水堵的穿线孔的内径一般是完全一致的,穿线孔是完全和母线之间过盈配合来实现防尘防水,该种情况下,就存在母线穿入和穿出相对比较麻烦的问题。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包括主体部1,主体部1一般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主体部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谓的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为相互平行,主体部1上开设有若干贯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第一穿线孔2,所谓的若干一般可以理解为不少于两个,第一穿线孔2包括第一孔段201、至少两第二孔段202和第三孔段203,第三孔段203位于两个第二孔段202之间,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上,第一孔段201的第二端与其中一第二孔段202的一端连接,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第二孔段202的内径,第一孔段201的其余部分的内径均不小于第二孔段202的内径,第三孔段203的中部的内径大于第三孔段203的端部的内径,且第三孔段203的内径不小于第二孔段202的内径,可以理解的是,母线一般包括若干通信线和若干电线,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的内径一般远大于通信线及电线的外径,所谓的远大于可以是比通信线及电线的外径大2至4毫米之间,第二孔段202的内径是小于通信线及电线的外径的,从而实现与通信线及电线的过盈配合,而第三孔段203的中部的内径是略大于通信线及电线的的外径的,所谓的略大于可以比通信线及电线的的外径大1毫米左右。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孔段201的内径从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向第一孔段201的第二端逐渐缩小,且第一孔段201的第二端内径与第二孔段202的内径相同,第一孔段201一般是圆台状,可以理解的是,该结构形式的第一孔段201,具有较好的导向性,能够更加方便通信线及电线的穿入或穿出。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孔段203的两端的内径和第二孔段202的内径相同,第三孔段203的内径从两端向第三孔段203的中部逐渐增大,且第三孔段203的中部的内径小于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的内径,可以理解的是,该结构的第三孔段203,能够方便通信线及电线的穿出。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四孔段204,在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端面上时,第四孔段204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面上,在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面上时,第四孔段204的第一端位于第一端面上,第一孔段201的第二端与另一第二孔段202的一端连接,第四孔段204的内径从第四孔段204的第一端向第四孔段204的第二端逐渐缩小,且第四孔段204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第三孔段203的中部的内径,第四孔段204的第二端的内径与第二孔段202的内径相同,可以理解的是,第四孔段204可以是和第一孔段201相同的尺寸和形状,通过第四孔段204,能够方便通信线及电线的穿入或穿出。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第一凸起3及位于两个第一凸起3之间第一凹槽4,主体部还包括形成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第三端面组,第一凸起3和第一凹槽4围绕第三端面组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主体部1一般采用矩形体,因此,可以知道的是,第三端面组一般包括四个形成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的端面,通过第一凸起3和第一凹槽4的设置,能够配合底座主体602上的第二凹槽及第二凸起实现过盈配合以形成静密封,提升第一安装腔体501的密封效果。
第二实施例
请参图3至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线束连接器,包括上述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还包括连接器底座6、连接器上盖5、接线端子、第二母线12及第二母端插接件11,连接器底座6和连接器上盖5一般都是塑料件,而且连接器底座6中部厚度一般较厚,设计时为了保证壁厚的均匀性,请参阅图4,将连接器底座6中部设计为花朵形式,而且,为了保证均匀壁厚连接器底座6的其余位置也做了相应的减胶设计,连接器上盖5开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安装腔体501,连接器底座6将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压紧覆盖在第一安装腔体501的第一开口处,并与连接器上盖5连接形成与腔体连通的导线管10,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器上盖5和连接器底座6均具有半弧形管壁,装配在一起后形成圆柱形的导线管10,导线管10内壁可以设置波纹凸起,波纹凸起可以与穿入的母线之间过盈配合,有效的防止异物进入线束连接器中,保护线束的安全及密封的可靠,请参阅图6和图7,连接器底座6和连接器上盖5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在连接器底座6上设置插孔606,插孔606内壁面设置阻挡块605,而连接器上盖上设置插块502,插块502上还开设限位孔503,插块502插接入插孔606内时,阻挡块605发生弹性形变,而在阻挡块605到达限位孔503的位置时,其恢复原状,从而阻挡块605插接入到限位孔503内,通过上述结构实现连接器底座6和连接器上盖5的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快捷,连接器底座6上还开设有与第一穿线孔2对应的第二穿线孔601,第二穿线孔601可以设置在花朵形式的连接器底座6中部位置上,接线端子设置在第一安装腔体501内,第二母线12的第一端和接线端子连接,第二母线12的第二端穿出对应的第一穿线孔2及第二穿线孔601并与第二母端插接件11连接。
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底座6包括底座主体602,底座主体602开设有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安装腔体,线束连接器防水堵位于第二安装腔体内部,第二安装腔体内壁面设置有与两个第一凸起3对应的两个第二凹槽及与第一凹槽4对应的第二凸起,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接器底座6和连接器上盖5进行装配时,第一凸起3被挤压到第二凹槽内,安装力小,而且连接器底座6和连接器上盖5构成过盈配合,形成静密封。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限位部7和第二限位部8,底座主体602包括第四端面,所谓的第四端面即底座主体602远离连接器上盖5的端面,第一限位部7包括连接件和限位件,连接件一端与第四端面连接,连接件另一端和限位件连接,且限位件垂直于第四端面,限位件包括第五端面,第二限位部8垂直装配在第五端面上,所谓的第五端面可以理解为:限位件一般是矩形体,其一个端面和连接件连接,而与该端面平行的面即第五端面,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限位部7的限位件和第二限位部8插接在传感器壳体上的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从而实现避免传感器壳体和连接器底座6之间的相对转动及避免传感器壳体和连接器底座6之间脱落。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线束,包括上述的线束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母端插接件13及第一母线14,第一母端插接件13和第一母线1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母线14的第二端通过接线端子和第二母线12的第一端连接,接线端子位于第一安装腔体内部,第一母线14的第二端通过导线管10穿入第一安装腔体501并通过接线端子和第二母线12的第一端连接。可以知道的是,上述的第一母线和第二母线均包括若干通信线和若干电线。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转向总成,包括上述的线束,还包括传感器15、控制器及转向总成,传感器15包括传感器壳体和位于传感器壳体内部的信号采集组件,第一母端插接件13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可以是根据信号采集组件采集的数据来控制EPS的控制器,第二母端插接件11与信号采集组件电连接,连接器底座6与传感器壳体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连接器底座6可以设置倒扣结构公端604,传感器壳体上设置倒扣结构母端,倒扣结构公端604和倒扣结构母端实现连接器底座6和传感器壳体的连接,信号采集组件和转向组件电连接,可以用于采集转向组件的转向角度等数据,而且为了提升连接器底座6与传感器壳体连接的密封性,还可以在连接器底座6上开设围绕连接器底座的密封环槽,密封环9卡接在密封环槽内,且凸出于密封环槽,在通过倒扣结构公端604与传感器壳体连接时,密封环9与传感器壳体的内壁面之间过盈配合。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壳体上开设有相互垂直且连通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限位部卡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二限位部卡接在第二卡槽内,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第一限位部7和第二限位部8配合,能够避免传感器壳体和连接器底座6之间的相对转动及避免传感器壳体和连接器底座6之间脱落。
经过上面的叙述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第一孔段201具有很好的导向性,能够很好的方便母线的穿入和穿出,同时,第三孔段203能够方便母线的穿出,而第二孔段202与母线过盈配合,从而具有较好的防水和防尘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主体部(1)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第一穿线孔(2),所述第一穿线孔(2)包括第一孔段(201)、至少两第二孔段(202)和第三孔段(203),所述第三孔段(203)位于两个所述第二孔段(202)之间,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二端与其中一第二孔段(2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孔段(202)的内径,所述第一孔段(201)的其余部分的内径均不小于所述第二孔段(202)的内径,所述第三孔段(203)的中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孔段(203)的端部的内径,且所述第三孔段(203)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第二孔段(202)的内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201)的内径从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向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二端逐渐缩小,且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二端内径与所述第二孔段(202)的内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孔段(203)的两端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孔段(202)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三孔段(203)的内径从两端向所述第三孔段(203)的中部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三孔段(203)的中部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的内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孔段(204),在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时,所述第四孔段(204)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上,在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面上时,所述第四孔段(204)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一孔段(201)的第二端与另一第二孔段(20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孔段(204)的内径从所述第四孔段(204)的第一端向所述第四孔段(204)的第二端逐渐缩小,且所述第四孔段(204)的第一端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孔段(203)的中部的内径,所述第四孔段(204)的第二端的内径与所述第二孔段(202)的内径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第一凸起(3)及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3)之间第一凹槽(4),所述主体部(1)还包括形成于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之间第三端面组,所述第一凸起(3)和第一凹槽(4)围绕所述第三端面组设置。
6.一种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器防水堵,还包括连接器底座(6)、连接器上盖(5)、接线端子、第二母线(12)及第二母端插接件(11),所述连接器上盖(5)开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安装腔体(501),所述连接器底座(6)将所述线束连接器防水堵压紧覆盖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体(501)的第一开口处,并与所述连接器上盖(5)连接形成与所述第一安装腔体(501)连通的导线管(10),所述连接器底座(6)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一穿线孔(2)对应的第二穿线孔(601),所述接线端子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体(501)内,所述第二母线(12)的第一端和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母线(12)的第二端穿出对应的所述第一穿线孔(2)及所述第二穿线孔(601)并与所述第二母端插接件(11)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底座(6)包括底座主体(602),所述底座主体(602)开设有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安装腔体,所述线束连接器防水堵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部,所述第二安装腔体内壁面设置有与两个所述第一凸起(3)对应的两个第二凹槽及与所述第一凹槽(4)对应的第二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部(7)和第二限位部(8),所述底座主体(602)包括第四端面,所述第一限位部(7)包括连接件和限位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四端面连接,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和所述限位件连接,且所述限位件垂直于所述第四端面,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五端面,所述第二限位部(8)垂直装配在所述第五端面上。
9.一种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束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母端插接件(13)及第一母线(14)、所述第一母端插接件(13)和所述第一母线(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母线(14)的第二端通过导线管(10)穿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体(501)并通过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母线(12)的第一端连接。
10.一种转向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线束,还包括传感器(15)、控制器及转向组件,所述传感器(15)包括传感器壳体和位于传感器壳体内部的信号采集组件,所述第一母端插接件(13)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母端插接件(11)与所述信号采集组件电连接,所述连接器底座(6)与所述传感器壳体连接,所述信号采集组件和所述转向组件电连接。
CN202321756427.5U 2023-07-05 2023-07-05 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Active CN220420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6427.5U CN220420982U (zh) 2023-07-05 2023-07-05 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56427.5U CN220420982U (zh) 2023-07-05 2023-07-05 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20982U true CN220420982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1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56427.5U Active CN220420982U (zh) 2023-07-05 2023-07-05 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20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6044B (zh) 连接器
US776669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nents
JP4951465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WO2003058767A1 (fr) Fiche de connecteur electrique et procede de montage correspondant
CA2484567C (en) Plug housing with improved cable sealing
CN109361106B (zh)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公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CN101667690B (zh) 电缆连接器及电缆
EP4164069A1 (en) Cable protection cover for increasing pull-out resistance
US6437245B1 (en) Termi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shield cable
CN220420982U (zh) 线束连接器防水堵、线束连接器、线束及转向总成
EP0715374B1 (en) Separable connector for an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JP2010212136A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09361107B (zh)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弯母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CN1115914A (zh) 防水连接器以及防水连接器装配件
CN114019630B (zh) 一种固定光缆的高承压结构
CN217691877U (zh) 一种储能插头封线爪套
CN216774160U (zh) 一种带有波纹管防护组件的汽车线束
CN213878612U (zh) 内芯部件、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09273917B (zh) 防水连接器母头和防水连接器
CN220155842U (zh) 一种避免电线折弯处磨损的线束端子
CN219677634U (zh)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高可靠性连接器
CN219393769U (zh) 一种连接器
CN220585641U (zh) 一种电缆线束
CN220984934U (zh) 一种具有屏蔽罩结构的profinet连接器
CN217282510U (zh) 密封组件和伺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