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9808U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19808U CN220419808U CN202321988819.4U CN202321988819U CN220419808U CN 220419808 U CN220419808 U CN 220419808U CN 202321988819 U CN202321988819 U CN 202321988819U CN 220419808 U CN220419808 U CN 2204198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pling
- driving force
- force output
- output member
- u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所述联轴器用于从成像设备中设置的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旋转体旋转,所述力输出件具有同轴设置的制动力输出件和驱动力输出件;联轴器包括驱动力接收件和顶推件;驱动力接收件用于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以接收驱动旋转体旋转的驱动力;顶推件用于与制动力输出件抵接;当沿着与联轴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驱动力接收件比顶推件更远离旋转体,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联轴器结构被简化,其生产精度要求被降低,力输出件中的制动力输出件被损坏的风险也被降低。
Description
本实用新型要求本申请人在2022年10月18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的发明名称为“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申请号为202222744712.7的在先申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本申请中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以及位于处理盒中的旋转件和联轴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简称“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需设置至少一个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旋转体,当处理盒工作时,该旋转体或用于搅拌处理盒中的显影剂,或用于向其他部件供应显影剂,或用于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接收显影剂使得静电潜像显影等,为此,处理盒中需要设置能够从成像设备中不断接收驱动力的联轴器,当联轴器接收到驱动力时,旋转体可被驱动。
公布号为CN113574469A的中国专利申请记载了一种成像设备,其中设置有一种同时具有驱动力输出件和制动力输出件的力输出件,旋转体需要工作时,驱动力输出件用于向联轴器输出驱动力,旋转体需要停止工作时,制动力输出件用于向联轴器输出制动力,防止旋转体因惯性而继续旋转。
与力输出件对应的,联轴器需设置导向部才能实现联轴器与力输出件配合,且所述制动力输出件以及联轴器中用于接收制动力的部件均设置为倒钩状,这就使得联轴器的结构变得复杂,其生产精度要求提高,同时,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中,倒钩状的制动力输出件也容易被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联轴器,以降低联轴器的生产精度要求,并防止在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中,力输出件中的制动力输出件被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联轴器,用于从成像设备中设置的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旋转体旋转,所述力输出件具有同轴设置的制动力输出件和驱动力输出件;联轴器包括驱动力接收件和顶推件;驱动力接收件用于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以接收驱动旋转体旋转的驱动力,顶推件用于与制动力输出件抵接;当沿着与联轴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驱动力接收件比顶推件更远离旋转体,所述联轴器不必设置接收制动力的部件,其结构可被简化,生产精度要求也被降低,力输出件中的制动力输出件被损坏的风险也降低。
具体的,沿联轴器的径向方向,驱动力接收件比顶推件的至少一部分更远离联轴器的旋转轴线。
顶推件具有用于迫推制动力输出件的顶推面,联轴器还包括导引件,在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结合的过程中,导引件将制动力输出件向着顶推面导引。
沿联轴器的径向方向,驱动力接收件比导引件更远离联轴器的旋转轴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驱动力接收件与顶推件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推件包括沿联轴器的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一顶推面和第二顶推面,第一顶推面位于第二顶推面的外侧,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第一顶推面与驱动力接收件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顶推面与导引件至少部分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件设置有用于导引制动力输出件的第一导引面,驱动力接收件设置有用于导引制动力输出件的第二导引面,当沿着与联轴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导引面的至少一部分比第二导引面更远离旋转体。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引件设置有用于导引制动力输出件的第一导引面,驱动力接收件具有用于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面,当沿着联轴器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第一导引面最上游的点或线与圆心的连线以及驱动力接收面最上游的点或线与圆心的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力接收件具有用于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面,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导引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驱动力接收面的上游。
在联轴器中,多个导引件和多个驱动力接收件均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两个导引件之间形成有第一夹持空间,相邻的两个驱动力接收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夹持空间,第一夹持空间用于允许制动力输出件进入,第二夹持空间用于允许驱动力输出件进入;优选地,导引件和驱动力接收件均设置为四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包括旋转体以及如上所述的联轴器,联轴器与旋转体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壳体和所述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壳体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体、如上所述的联轴器以及设置在联轴器与旋转体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联轴器与旋转体不同轴,联轴器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被传递至旋转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所适用的成像设备中的力输出件的立体图。
图2B是所述力输出件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C是沿经过力输出件旋转轴线的平面剖切所述力输出件的剖视图。
图2D是沿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力输出件的侧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的立体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C是沿经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旋转轴线的平面剖切所述联轴器的剖视图。
图4A-图4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示意图。
图5B-图5D为分别对应图4B-图4D中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与力输出件完成结合后,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联轴器的立体图。
图8A和图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被切除一部分后的立体图。
图11A是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11B是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的侧视图。
图12A-图1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处理盒】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处理盒100包括壳体1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1中的旋转体11,所述旋转体11接收到驱动力后可绕在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L11旋转,其中,旋转体11/处理盒100的+x方向末端用于接收驱动力,为此,处理盒100的+x方向末端被称为驱动端,与之对应的末端被称为非驱动端。
根据成像设备内的结构不同,处理盒100可以被设置成沿x方向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也可以沿与x方向相交的方向可拆卸地安装至成像设备;根据处理盒100的结构,该处理盒100既可以仅设置为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单元100a,也可以仅设置为可承载显影剂的显影单元100b,也可以仅设置为可形成静电潜像的成像单元100c,还可以设置为上述显影剂容纳单元100a、显影单元100b和成像单元100c中的至少两者的结合体。在显影剂容纳单元100a中可旋转地设置有用于搅拌显影剂的搅拌件,该搅拌件可被视为旋转体的一种;在显影单元100b中可旋转地设置有显影件,该显影件用于承载显影剂,并将显影剂向着成像单元100c输送,或者,同时还可旋转地设置有供应件,该供应件用于将显影剂向着显影件供应,所述显影件或供应件也可以被视为旋转体的一种;在成像单元100c中可旋转地设置有感光件,该感光件用于在其表面形成静电潜像,并接收显影件供应的显影剂,从而使得静电潜像显影,所述感光件也可以被视为旋转体的一种。
下述联轴器2可以直接设置在旋转体11的末端,此时,联轴器2与旋转体11共轴,二者构成旋转件的一部分,当联轴器2接收到驱动力时,旋转体11可以被直接驱动,联轴器2还可以被设置在不与旋转体11共轴的位置,当联轴器2接收到驱动力时,联轴器2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将驱动力传递至旋转体11,因而,联轴器2的旋转轴线L2与旋转体11的旋转轴线L11共轴或平行。
鉴于旋转体11可以有上述多种选择,联轴器2所在的位置也可以有多种选择,同时,为使得联轴器2与成像设备中的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中被清楚的展示,下文均不再示出旋转体11,但可以理解的是,旋转体11将接收联轴器2的驱动力而旋转。
【力输出件】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处理盒所适用的成像设备中的力输出件的立体图;图2B是所述力输出件中部分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2C是沿经过力输出件旋转轴线的平面剖切所述力输出件的剖视图;图2D是沿力输出件的旋转轴线方向观察力输出件的侧视图。
为降低处理盒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力输出件90对处理盒100的干涉,已有将力输出件90设置成可沿x方向伸缩的方案,例如,力输出件90被设置成可与成像设备的门盖联动,当门盖打开时,力输出件90沿-x方向缩回,当门盖关闭时,力输出件90沿+x方向伸出。
如图所示,力输出件90可绕与x方向平行的旋转轴线L9沿r9所示方向旋转,力输出件90包括套筒93、设置在套筒93中的制动力输出件95以及设置在套筒93中的第一弹性迫推件932和第二弹性迫推件933,所述套筒93包括形成有套筒腔930的套筒体935,制动力输出件95、第一弹性迫推件932和第二弹性迫推件933均被设置在套筒腔930中,进一步的,套筒93还设置有多个驱动力输出件94以及连接至少两个驱动力输出件94的连接件943,优选的,连接件943、多个驱动力输出件94与套筒体935一体形成,沿套筒体935的圆周方向,相邻两个驱动力输出件94之间形成暴露口931,制动力输出件95从暴露口931暴露,驱动力输出件94和制动力输出件95可共同绕旋转轴线L9旋转。每个驱动力输出件94相邻设置有驱动力输出面941和导向面942,优选的,驱动力输出件94从套筒体935的内壁径向向内突出,沿套筒93的径向方向,驱动力输出件94的径向内壁所形成的的圆的直径为d1。
第一弹性迫推件932用于对套筒体935施加向着-x方向的迫推力,第二弹性迫推件933用于对制动力输出件95施加向着-x方向的迫推力,但第一弹性迫推件932对套筒体935施加的迫推力与第二弹性迫推件933对制动力输出件95施加的迫推力大小不同,因而,制动力输出件95可相对于套筒体935沿x方向运动。
制动力输出件95包括同轴设置并可相互分离的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和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所述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设置有多个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以及用于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结合的结合部95a2,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设置有多个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以及用于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结合的被结合部95b2,沿套筒93的径向方向,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位于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的外部,即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比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更远离旋转轴线L9,沿旋转方向r9,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与驱动力输出件94基本位于同一个圆周上,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比驱动力输出件94更靠近旋转轴线L9。
沿着旋转方向r9,结合部95a2和被结合部95b2不可脱离,据此,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和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之间可通过结合部95a2和被结合部95b2的结合传递力,当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和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任意一个接收到沿+x方向的作用力时,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可在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的带动下沿旋转轴线L9向着+x方向运动,即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向着套筒腔930内运动。
进一步的,力输出件90还包括设置在套筒腔930内的中间传递件96,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与中间传递件96之间也形成在旋转轴线L9所在的方向可相互结合和脱离结合,但在旋转轴线r9所在的方向不可脱离结合,因而,当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向着套筒腔930内运动时,制动力输出件95与中间传递件96之间将脱离结合,此时,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将可绕旋转轴线L9沿着r9自由旋转,即驱动力输出件94和制动力输出件95可相对转动。
【联轴器】
[实施例一]
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的立体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的分解示意图;图3C是沿经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旋转轴线的平面剖切所述联轴器的剖视图;图4A-图4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示意图;图5B-图5D为分别对应图4B-图4D中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联轴器与力输出件完成结合后,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联轴器2可绕沿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L2沿旋转方向r2旋转,联轴器2包括基座2a、基板2b、驱动力接收件2c和顶推件2d,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顶推件2d用于沿力输出件90的旋转轴线L9迫推制动力输出件95,驱动力接收件2c用于与驱动力输出件94在力输出件90的旋转方向r9结合,所述基板2b与基座2a连接,驱动力接收件2c可以直接设置在基座2a,也可以设置在基板2b,无论联轴器2是否设置基板2b,驱动力接收件2c接收到驱动力后,基座2a均可将驱动力传递出去,并驱动旋转体11旋转;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顶推件2d位于驱动力接收件2c的内侧,即驱动力接收件2c比顶推件2d更远离旋转轴线L2,一方面可避免驱动力接收件2c对顶推件2d与制动力输出件95的抵接产生干涉,另一方面,顶推件2d可被驱动力接收件2c保护。
可以理解的是,基板2b可被视为基座2a的一部分,以提高联轴器2的整体结构设计自由度,下文以设置有基板2b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顶推件2d相对于基座2a可活动的设置,具体的,联轴器2还包括与顶推件2d结合的弹性件2e,所述弹性件2e用于将顶推件2d向着+x方向迫推,当顶推件2d接收到向着-x方向的作用力时,顶推件2d将相对于基座2a向着-x方向运动/缩回,弹性件2e发生弹性变形,相反的,当所述作用力被撤销时,弹性件2e释放弹力,顶推件2d相对于基座2a向着+x方向运动/伸出。优选的,弹性件2e设置为压缩弹簧,更优选的,弹性件2e的弹力大于第二弹性迫推件933的弹力,但小于第一弹性迫推件932的弹力。
如图所示,基座2a内部形成活动腔2a1,所述活动腔2a1远离基板2b/驱动力接收件2c的一侧设置有底板2a2,弹性件2e的一端与底板2a2抵接,另一端与顶推件2d抵接,因而,弹性件2e可在活动腔2a1内收缩和扩张;进一步的,基座2a/基板2b设置有与活动腔2a1连通的开口2b1,弹性件2e和顶推件2d通过开口2b1被设置在活动腔2a1中。
顶推件2d的具体形状不应被限制,只要能够与制动力输出件95抵接,并推动制动力输出件95向着套筒腔930内运动即可,例如,顶推件2d被设置为规则的柱状体,或者不规则体,无论顶推件2d的形状如何,所述顶推件2d均设置有用于与制动力输出件95抵接的顶推面2d1,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前,沿旋转轴线L2,顶推件2d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的突出高度h为1mm-7mm,或者说,顶推面2d1与基座2a/基板2b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mm-7mm,优选的,顶推面2d1为顶推件2d的末端面;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顶推件2d至少位于+x方向末端的最大尺寸d2小于d1,具体为,d2的值不超过11mm;当顶推件2d设置为圆柱体时,顶推件2d的横截面直径d2不超过11mm。
驱动力接收件2c从基座2a/基板2b向着+x方向突出形成,沿旋转方向r2,驱动力接收件2c至少设置为一个,如图所示,驱动力接收件2c设置有用于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面2c3,优选的,驱动力接收面2c3具有能够与驱动力输出面941匹配的形状;进一步的,驱动力接收件2c还设置有可对驱动力接收件2c/联轴器2进行导引的调整面2c1,优选的,调整面2c1被设置为相对于联轴器的旋转轴线L2倾斜,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当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产生干涉时,所述调整面2c1能够调整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之间的相对位置,最终使得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顺利结合;优选的,调整面2c1设置为倾斜面或螺旋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件2c还可以设置用于避让力输出件90中特定部件的避让部2c2,从而确保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能够顺利的结合,优选的,避让部2c2与驱动力接收面2c3相邻设置,更优选的,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r2,驱动力接收面2c3、避让部2c2和调整面2c1依次布置;进一步的,沿与旋转轴线L2相交的方向,驱动力接收件2c的尺寸随着驱动力接收件2c逐渐远离基座2a/基板2b而变小,从而更有利于驱动力接收件2c与驱动力输出件94顺利结合。
下面结合图4、图5和图6描述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的结合过程,为更清楚的展示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之间的相对位置,图4B、图4C和图4D均示出了沿旋转轴线L9对联轴器2和力输出件90进行剖切后的剖视图。
如图4A所示,当联轴器2随着处理盒到达成像设备的预定安装位置后,在门盖关闭前,力输出件90处于不与联轴器2结合的缩回状态。随着门盖的关闭,力输出件90开始沿旋转轴线L9向着-x方向运动/伸出,如图4B和图5B所示,顶推面2d1开始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抵接,此时,驱动力接收件2c不与驱动力输出件94接触,因而,对于联轴器2来说,优选的方式是,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前,沿旋转轴线L2,顶推面2d1比驱动力接收件2c/驱动力接收面2c3更远离基座2a/基板2b,如图3C所示,沿旋转轴线L2,顶推面2d1比驱动力接收件2c的最高点P更高。
随着门盖继续关闭,如图4C和图5C所示,第二弹性迫推件933开始被压缩,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带动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向着套筒腔930内移动,由于d2不超过d1,此时,顶推件2d即将进入套筒腔930或多个驱动力输出件94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943还设置有被旋转轴线L9穿过的定位突起934,相应的,顶推件2d设置有允许定位突起934进入的定位孔2d2,随着制动力输出件95逐渐向着套筒腔930内移动,定位突起934开始进入定位孔2d2,联轴器2和力输出件9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被初步定位。
然而,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没有上述定位突起934和定位孔2d2的结合,由于顶推面2d1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的相互抵接,同样可使得联轴器2在力输出件90内预定位,从而确保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能够顺利的完成结合。
如图4D和图5D所示,当力输出件90继续向着-x方向运动/伸出时,沿旋转轴线L9,制动力输出件95与中间传递件96脱离结合而变得可在旋转方向r9所在的方向或与旋转方向r9所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自由旋转,即制动力输出件95可在套筒体935的圆周方向自由旋转,第二弹性迫推件933不再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在第二弹性迫推件933的弹性力作用下,顶推件2d也会沿旋转轴线L2向着-x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即顶推件2d向着活动腔2a1内收缩。驱动力接收件2c通过暴露口931进入套筒腔930中,如图6所示,沿与旋转轴线L2/L9相交的方向,在第一弹性迫推件932的迫推作用下,驱动力输出面941与驱动力接收面2c3重合,当力输出件90开始旋转时,驱动力输出面941与驱动力接收面2c3抵接而传递驱动力。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中的联轴器2在与力输出件90结合时,位于力输出件90中的制动力输出件95被屏蔽,或者说制动力输出件95不再向联轴器2输出制动力,相应的,联轴器2也不必设置用于接收制动力的制动力接收件,从而,联轴器2的结构得到简化,其生产精度要求被降低;同时,制动力输出件95被联轴器2中设置的顶推件2d向着套筒腔930内推动而缩回,制动力输出件95的缩回动作先于驱动力接收件2c与驱动力输出件94的结合,或者说,在驱动力接收件2c到达能够从驱动力输出件94接收驱动力的位置之前,顶推件2d与制动力输出件95开始结合/抵接,不仅确保了驱动力接收件2c与驱动力输出件94的顺利结合,还可使得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之间形成预结合而确保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相应的,制动力输出件被损坏的风险大幅降低。
为更清楚的展示驱动力输出件94与驱动力接收件2c的位置关系,图6隐藏了制动力输出件95。继续如图6所示,力输出件90中可能设置的突起被避让部2c2避让开,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件2c的一部分到达连接件943的下方,即驱动力接收件2c的一部分比连接件943更深入套筒腔930,因而,驱动力输出面941能够向驱动力接收面2c3稳定的输出驱动力。
如上所述,驱动力接收件2c还设置有调整面2c1,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的结合过程中,沿旋转轴线L2/L9,当驱动力接收件2c未与暴露口931相对,而是与驱动力输出件94相对时,驱动力接收件2c可以被导向面942导引而进入暴露口931,也可以通过调整面2c1与驱动力输出件94的抵接而实现驱动力接收件2c进入暴露口931的目的。
优选的,顶推面2d1设置为沿旋转方向r9延伸的一整个平面,这样,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开始接触时,沿旋转方向r9,无论制动力输出件95处于何种相位,顶推面2d1均能够与制动力输出件95抵接。
[实施例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联轴器的立体图;图8A和图8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示意图。
如上所述,实施例一中的顶推件2d被设置成可沿旋转轴线L2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伸缩,即顶推件2d是可活动的设置在基座2a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顶推件2d与基座2a/基板2b固定连接,且沿旋转轴线L2,顶推件2d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突出的高度小于驱动力接收件2c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突出的高度,优选的,顶推件2d的所述突出高度为1mm-2mm,或者说,沿旋转轴线L2,位于顶推件2d上的顶推面2d1与基座2a/基板2b之间的最短距离为1mm-2mm,联轴器2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顶推件2d设置为从基座2a/基板2b沿旋转轴线L2突出的突起,但顶推件2d的突出高度小于驱动力接收件2c的突出高度,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顶推件2d位于驱动力接收件2c的内侧,即驱动力接收件2c比顶推件2d更远离旋转轴线L2,优选的,顶推件2d的末端面形成顶推面2d1。
结合图8A和图8B,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当驱动力接收件2c直接进入暴露口931时,沿旋转方向r9,驱动力输出面941将直接与驱动力接收面2c3相对,同时,顶推件2d迫使制动力输出件95沿旋转轴线L9向着套筒腔930内缩回,第二弹性迫推件933被压缩,在第一弹性迫推件932的弹力作用下,沿与旋转轴线L2/L9相交的方向,驱动力输出面941与驱动力接收面2c3重合而保持稳定结合,联轴器2能够随同力输出件90沿旋转方向r9旋转。
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当驱动力接收件2c没有直接进入暴露口931,而是与驱动力输出件94抵接时,在弹性件2e和第一弹性迫推件932的共同作用下,随着力输出件90的旋转,驱动力接收件2c将被导向面942或调整面2c1导引而进入暴露口931,从而,制动力输出件95被顶推件2d向着套筒腔930内推动而缩回,沿旋转方向r9,驱动力输出面941将直接与驱动力接收面2c3相对,或者说,沿与旋转轴线L9相交的方向,驱动力输出面941和驱动力接收面2c3重合而保持稳定结合,联轴器2能够随同力输出件90沿旋转方向r9旋转。
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顶推件2d的至少一部分会进入多个驱动力输出件94之间,为此,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顶推件2d至少位于+x方向末端的最大尺寸d2仍需不超过11mm,具体来说,顶推件2d中形成的顶推面2d1的最大尺寸d2不超过11mm;当顶推件2d设置为圆柱体时,顶推件2d的横截面直径d2不超过11mm。
上述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件2c既可以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固定设置,也可以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可活动的设置,例如,驱动力接收件2c与基座2a/基板2b一体形成,或者,驱动力接收件2c与基座2a/基板2b分体形成,但驱动力接收件2c与基座2a/基板2b通过开口、粘接等方式固定结合,或者,驱动力接收件2c与基座2a/基板2b之间设置弹性件,此时,驱动力接收件2c将能够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运动,优选的,驱动力接收件2c被设置为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沿旋转轴线L2运动,显然,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可活动的驱动力接收件2c能够获得更大的安装自由度,并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即使驱动力接收件2c与驱动力输出件94抵接,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也能够顺利的实现结合。
如上所述,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前,沿旋转轴线L2,顶推件2d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突出的高度无论设置为1mm-7mm,还是设置为1mm-2mm,均可确保制动力输出件95被顶推件2d向着套筒腔930内推动/缩回一定的距离,该距离能够使得制动力输出件95与中间传递件96脱离结合,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可相对于套筒体935自由旋转,可理解为,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前,顶推件2d相对于基座2a/基板2b突出的高度应至少为1mm,沿旋转轴线L2,位于顶推件2d的顶推面2d1既可以被设置成比驱动力接收件2c的最高点P更远离基座2a/基板2b,也可以被设置成比驱动力接收件2c的最高点P更靠近基座2a/底板2b,作为变形方式的,沿旋转轴线L2,顶推面2d1还可以被设置成与驱动力接收件2c的最高点P离基座2a/基板2b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在联轴器2在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沿旋转轴线L2/L9,当驱动力输出件2c不能与暴露口931相对时,顶推件2d与制动力输出件95相互抵接,可对联轴器2进行预定位,或者说,使得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之间形成预结合而确保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相应的,制动力输出件被损坏的风险大幅降低;沿旋转轴线L2/L9,当驱动力输出件2c与暴露口931相对时,顶推件可直接到达能够从驱动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的位置,此时,沿旋转方向r9,驱动力接收面2c3和驱动力输出面941位于同一个圆周上,二者可相互抵接或相互分离。
[实施例三]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被切除一部分后的立体图;图11A是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的侧视图;图11B是沿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的侧视图。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继续对联轴器2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期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能够顺利的结合。如图9所示,联轴器2仍然包括基座2a、基板2b、驱动力接收件2c和顶推件2d,与上述实施例类似的,基板2b可被省却,或者说,基板2b与基座2a形成为一体,沿旋转轴线L2,基板2b与顶推件2d之间还设置有凸台2b2,以使得联轴器2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因而,凸台2b2也可以被省却,或者说,凸台2b与基座2a形成为一体。
下文以设置有凸台2b2为例进行说明,顶推件2d从凸台2b2向着远离基座2a的方向突出,即,顶推件2d与基座2a直接或间接连接,多个驱动力接收件2c沿旋转方向r2间隔布置,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每个驱动力接收件2c比顶推件2d的至少一部分更加远离旋转轴线L2。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涉及的联轴器2还包括导引件2f,所述导引件2f的数量与驱动力接收件2c的数量对应,因而,多个导引件2f也沿旋转方向r2间隔布置。优选地,导引件2f和驱动力接收件2c均至少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导引件2f在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相对分布,两个驱动力接收件2c在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相对分布,更优选地,导引件2f和驱动力接收件2c均至少设置为四个,所述四个导引件2f在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两两相对分布,两个驱动力接收件2c在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两两相对分布;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导引件2f比驱动力接收件2c更加靠近旋转轴线L2,且导引件2f与驱动力接收件2c在所述径向方向上相互间隔。
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导引件2f用于对制动力输出件95进行导引,最终使得制动力输出件95被顶推面2d1顶推/迫推,以确保驱动力输出件94能够与驱动力接收件2c顺利的结合,或者说,确保驱动力输出面941与驱动力接收面2c3沿旋转方向r2顺利的相对或抵接。
联轴器2还设置有用于允许定位突起934进入的定位孔2d2,如图9所示,定位孔2d2设置在顶推件2d上,因而,定位孔2d2还可以被视为设置在顶推件2d中,所述多个导引件2f沿定位孔2d2的圆周方向设置。
具体的,导引件2f还设置有相对于旋转轴线L2倾斜的导引面2f1,所述导引面2f1既可以设置为倾斜的平面,也可以设置为螺旋面,当沿着旋转轴线L2测量时,沿旋转方向r2,导引面2f到导引件2f所突出的表面(上文所述的顶推面2d1或者下文所述的第一顶推面2d11)的距离逐渐减小,沿旋转方向r2,导引件2f还具有位于旋转方向上游(面向上游)的第一后端面2f3和位于旋转方向下游(面向下游)的第一前端面2f2,每个导引件(上游导引件)的第一前端面2f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与该导引件相邻并位于该导引件下游的导引件(下游导引件)上的第一后端面2f3的至少一部分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二者之间形成第一夹持空间J1,可见,第一夹持空间J1位于两个相邻的导引件之间。优选地,第一后端面2f3和第一前端面2f2分别位于导引件2f的上游末端和下游末端;如图11B所示,当以旋转轴线L2经过的点为圆心做一个圆C1,所述圆C1将同时经过上游导引件的第一前端面2f2和下游导引件的第一后端面2f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圆C1还经过第二顶推面2d12,导引件2f与第一顶推面2d12在旋转方向r2上至少部分重叠。
驱动力接收件2c包括基部2c0以及从基部2c0突出的驱动力接收部2c4,驱动力接收面2c3至少设置在驱动力接收部2c4上,沿旋转轴线L2,驱动力接收部2c4从基部2c0向着远离基座2a的方向(+x方向)突出,同样的,驱动力接收件2c也设置有上述调整面2c1,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调整面2c1位于导引面2f1的外侧。
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导引面2f1用于对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进行导引,本实施例中的调整面2c1除用于与驱动力输出件94抵接而实现驱动力接收件2c进入暴露口931的作用外,还可用于对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a1进行导引,同样也可实现驱动力接收件2c进入暴露口931,最终,沿旋转方向r2,驱动力接收件2c能够与驱动力输出件94结合,或者说,沿旋转方向r2,驱动力接收面2c3与驱动力输出面941相对或抵接,因而,导引面2f1和调整面2c1至少具有部分相同的功能,导引面2f1还可以被称为第二调整面,所述调整面2c1则可被称为第一调整面,或者,所述导引面2f1被称为第二导引面,调整面2c1还可以被称为第一导引面。
如上所述,调整面2c1也被设置为相对于旋转轴线L2倾斜的倾斜面或螺旋面,具体的,调整面2c1的倾斜方向或者说螺旋方向可被描述为,当沿着旋转轴线L2测量时,沿旋转方向r2,调整面2c1到驱动力接收部2c4所突出的表面(上文所述的顶推面2d1或者下文所述的第二顶推面2d12)的距离逐渐减小。
(顶推件的结构)
顶推件2d形成为从基部2c0突出的突出部,其具体的突出形状不应被限制,只要该顶推件2d能够起到下述的顶推/迫推作用即可。
顶推件2d具有面向+x方向的顶推面2d1,所述顶推面2d1用于顶推制动力输出件95,使得制动力输出件95与驱动力输出件94/套筒93相对旋转,从而,沿旋转方向r2,驱动力输出件94与驱动力接收件2c相对或抵接。
根据制动力输出件95的结构,顶推面2d1包括沿联轴器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一顶推面2d11和第二顶推面2d12,其中,第一顶推面2d11位于第二顶推面2d12的外侧,即,第一顶推面2d11比第二顶推面2d12更远离旋转轴线L2,当沿着与联轴器2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顶推面2d11和第二顶推面2d12既可以错位设置,也可以齐平设置;第一顶推面2d11用于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抵接,第二顶推面2d12用于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抵接;如上所述,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和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任意一个接收到沿+x方向的作用力时,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可沿旋转轴线L9向着+x方向运动,即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向着套筒腔930内运动,因而,第一顶推面2d11和第二顶推面2d12至少设置其中之一即可,或者说,第一顶推面2d11和第二顶推面2d12合二为一。
所述驱动力接收件2c也可以被设置在凸台2b2上,从而,驱动力接收件2c与基座2a直接或间接连接,基部2c0从凸台2b2延伸,顶推件2d中用于形成第一顶推面2d11的部分还可以与基部2c0重合,也就是说,第一顶推面2d11既可以被设置在基部2c0上,也可以被设置在不同于基部2c0的部件上,显然,第一顶推面2d11被设置在基部2c0上更有利于简化联轴器2的结构,当第一顶推件2d11和第二顶推面2d12合二为一时,联轴器2的结构可被进一步简化,此时,驱动力接收件2c比顶推件2d的一部分更加远离旋转轴线L2,因而,驱动力接收件2c与顶推件2d的关系可被概括为,沿联轴器的径向方向,驱动力接收件2c比顶推件2d的至少一部分更远离联轴器的旋转轴线,如实施例一所述,这样设置不仅可避免驱动力接收件2c对顶推件2d与制动力输出件95的抵接产生干涉,还能使得顶推件2d被驱动力接收件2c保护。
本实施例中,导引件2f从顶推件2d沿旋转轴线L2向着远离基座2a的方向延伸,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驱动力接收件2c位于导引件2f外侧,即驱动力接收件2c比导引件2f更远离联轴器2的旋转轴线L2,沿联轴器2的径向方向,驱动力接收件2c和导引件2f相互间隔,不仅联轴器2的结构变得简单,而且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的过程中,驱动力接收件2c与力输出件90的结合以及导引件2f与力输出件90的结合之间的干涉可被降低或消除;对于每一对驱动力接收件2c和导引件2f来说,沿旋转方向r2,导引件2f/导引面2f1的至少一部分总是位于驱动力接收件2c/驱动力接收面2c3的上游;如图11B所示,以旋转轴线L2经过的点为圆心,经过所述圆心和导引面2f最上游的点M形成第一连线k1,经过所述圆心和驱动力接收面2c3最上游的点N形成第二连线k2,所述第一连线k1位于第二连线k2的上游,二者之间形成角度可在0°-10°范围内变化的夹角α;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连线k1还可以是经过圆心和导引面2f1最上游的线,第二连线k2还可以是经过圆心和导引面2c3最上游的线。
如图11A所示,当沿着与旋转轴线L2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导引面2f1的至少一部分比调整面2c1更高,或者说,导引面2f1的至少一部分比调整面2c1更远离凸台2b2/基座2a/旋转体,这就使得导引面2f1比调整面2c1更早接触到制动力输出件95,具体来说,导引面2f1接触到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的时刻早于调整面2c1接触到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的时刻,该结构有利于防止制动力输出件95与驱动力接收件2c在旋转轴线L2的方向上相互抵接,或者,有利于防止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与驱动力接收面2c3相互干涉。
进一步地,当沿着与旋转轴线L2垂直的方向观察时,导引面2f1的至少一部分比顶推面2d1更高,或者说,导引面2f的至少一部分比顶推面2d1更远离凸台2b2/基座2a/旋转体,这就使得导引面2f1比顶推面2d1更早接触到制动力输出件95,在此发明构思下,导引件2f还可以从凸台2b2沿旋转轴线L2向着远离基座2a的方向延伸,沿旋转方向r2,导引件2f与顶推件2d之间还可以形成有间隙,只要制动力输出件95能够被导引面2f1导引至顶推面2d1(第二顶推面2d12)即可;同样的,沿旋转方向r2,顶推件2d与驱动力接收件2c之间也可以形成有间隙,只要制动力输出件95能够被调整面2c1导引至顶推面2d1(第一顶推面2d11)即可,因而,形成第一顶推面2d11的凸块2c6与驱动力接收件的基部2c0既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相互间隔。
当凸块2c6与所述基部2c0一体形成时,联轴器2的结构将被简化,下文以凸块2c6与基部2c0一体形成为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即使凸块2c6与基部2c0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基于本实用新型发明构思下,凸块2c6和基部2c0应被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沿旋转方向r2,驱动力接收件具有位于旋转方向下游(面向下游)的第二前端面2c5以及位于旋转方向上游(面向上游)的第二后端面,每个驱动力接收件(上游驱动力接收件)的第二前端面2c5的至少一部分以及与该驱动力接收件相邻并位于该驱动力接收件下游的导引件(下游驱动力接收件)上的第二后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分布在同一个圆周上,二者之间形成第二夹持空间J2,可见,第二夹持空间J2位于两个相邻的驱动力接收件之间。优选地,第二前端面2c5和第一后端面分别位于驱动力接收件2c的上游末端和下游末端;根据驱动力接收件2c的结构设计,第二后端面可以有多个选择,优选地,第二后端面为驱动力接收面2c3;如图11B所示,当以旋转轴线L2经过的点为圆心做一个圆C2,所述圆C2将同时经过上游驱动力接收件的第二前端面2c5和下游驱动力接收件的第二后端面2c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圆C2还经过第一顶推面2d11,驱动力接收件2c与第一顶推面2d11在旋转方向r2上至少部分重叠。
当沿着与旋转轴线L2垂直的方向观察时,驱动力接收件2c/驱动力接收面2c3/调整面2c1比顶推件2d/顶推面2d1更远离凸台2b2/基座2a/旋转体,这就使得顶推面2d1与制动力输出件95抵接的更紧密,或者说,制动力输出件95被顶推面2d1更稳定的迫推至预定位置。
(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
图12A-图12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的结合过程示意图。
如上所述,在处理盒100到达成像设备的预定安装位置后,随着门盖的关闭,力输出件90开始沿旋转轴线L9向着-x方向伸出,如图12A所示,随着联轴器2开始与力输出件90抵接,导引面2f1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抵接,驱动力接收件2c不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抵接,此时,沿旋转轴线L2,驱动力接收件2c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之间形成间隙g;随着力输出件90的继续伸出,通过导引面2f1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的抵接,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被沿着旋转方向r2/r9推动而逐渐远离驱动力输出件94,如图12B所示,随着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被导引面2f1继续导引,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开始与调整面2c1抵接,最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和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分别到达如图12C所示的位置,此时,第一顶推面2d11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抵接,和/或,第二顶推面2d12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抵接,也就是说,第一顶推面2d11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第一制动力输出部95a1抵接以及第二顶推面2d12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第二制动力输出部95b1抵接实现至少之一即可,制动力输出件95整体向着套筒腔930内缩回,沿旋转方向r9,制动力输出件95与驱动力输出件94/套筒93可相对旋转,驱动力输出件94与驱动力接收件2c相对或抵接,或者说,驱动力输出面941与驱动力接收面2c1相对或抵接。
进一步地,在图12C所示的状态中,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进入第一夹持空间J1,此时,沿旋转方向r2,第一前端面2f2和第一后端面2f3同时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b抵接,驱动力输出件94进入第二夹持空间J2,此时,沿旋转方向r2,第二前端面2c5和第二后端面2c3同时与驱动力输出件94抵接,因而,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被定位,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则随着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被同时定位,驱动力输出件94也被定位,整个力输出件90可能的晃动被抑制,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能够稳定的结合;在该发明构思下,导引件2f和驱动力接收件2c均被设置为至少四个,这样,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开始结合时,无论联轴器2处于何种相位,二者均能够顺利结合。
相反的,在不考虑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被定位,驱动力输出件94也被定位的情况下,所述导引件2f可被设置为两个,驱动力接收件2c也被设置为两个。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顶推面2d11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抵接的时刻,和/或,第二顶推面2d12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抵接的时刻,以及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完成结合的时刻不必对应,所述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完成结合的时刻,既可以指沿旋转方向r9,驱动力输出面941与驱动力接收面2c1相对,也可以指驱动力输出面941与驱动力接收面2c1抵接,但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完成结合后,第一顶推面2d11与第一制动力输出件95a保持在抵接状态,和/或,第二顶推面2d12与第二制动力输出件95b保持在抵接状态,且沿力输出件90的旋转轴线L9,制动力输出件95与驱动力输出件94脱离结合,这样,沿旋转方向r9,制动力输出件95不能被驱动力输出件94驱动。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涉及的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结合后,力输出件90中的制动力输出件95不再向联轴器2输出制动力,所述联轴器2的结构可被简化,其生产精度要求可被降低,同时,在联轴器2与力输出件90的结合过程中,制动力输出件被损坏的风险也被大大降低。
Claims (14)
1.联轴器,用于从成像设备中设置的力输出件接收驱动力以驱动旋转体旋转,所述力输出件具有同轴设置的制动力输出件和驱动力输出件;
其特征在于,
联轴器包括驱动力接收件和顶推件;
驱动力接收件用于与驱动力输出件结合以接收驱动旋转体旋转的驱动力;
顶推件用于与制动力输出件抵接;
当沿着与联轴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驱动力接收件比顶推件更远离旋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沿联轴器的径向方向,驱动力接收件比顶推件的至少一部分更远离联轴器的旋转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顶推件具有用于迫推制动力输出件的顶推面,联轴器还包括导引件,在联轴器与力输出件结合的过程中,导引件将制动力输出件向着顶推面导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沿联轴器的径向方向,驱动力接收件比导引件更远离联轴器的旋转轴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驱动力接收件与顶推件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顶推件包括沿联轴器的径向方向分布的第一顶推面和第二顶推面,第一顶推面位于第二顶推面的外侧,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第一顶推面与驱动力接收件至少部分重叠,第二顶推面与导引件至少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导引件设置有用于导引制动力输出件的第一导引面,驱动力接收件设置有用于导引制动力输出件的第二导引面,当沿着与联轴器的旋转轴线垂直的方向观察时,第一导引面的至少一部分比第二导引面更远离旋转体。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导引件设置有用于导引制动力输出件的第一导引面,驱动力接收件具有用于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面,当沿着联轴器的旋转轴线观察时,第一导引面最上游的点或线与圆心的连线以及驱动力接收面最上游的点或线与圆心的连线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0°-1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驱动力接收件具有用于接收驱动力的驱动力接收面,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导引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驱动力接收面的上游。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多个导引件和多个驱动力接收件均沿联轴器的旋转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两个导引件之间形成有第一夹持空间,相邻的两个驱动力接收件之间形成有第二夹持空间,第一夹持空间用于允许制动力输出件进入,第二夹持空间用于允许驱动力输出件进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导引件和驱动力接收件均设置为四个。
12.旋转件,其特征在于,旋转件包括旋转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轴器,联轴器与旋转体同轴设置。
13.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处理盒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旋转件,所述旋转件以可旋转的方式被设置在壳体中。
14.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体、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联轴器以及设置在联轴器与旋转体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装置,联轴器与旋转体不同轴,联轴器的驱动力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被传递至旋转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3/125268 WO2024083165A1 (zh) | 2022-10-18 | 2023-10-18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7447127 | 2022-10-18 | ||
CN202222744712 | 2022-10-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19808U true CN220419808U (zh) | 2024-01-30 |
Family
ID=87697762
Famil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66308.6A Pending CN116755310A (zh) | 2022-10-18 | 2022-11-22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CN202223107348.XU Active CN219590676U (zh) | 2022-10-18 | 2022-11-22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CN202310928884.6A Pending CN117420745A (zh) | 2022-10-18 | 2023-07-26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CN202321988819.4U Active CN220419808U (zh) | 2022-10-18 | 2023-07-26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466308.6A Pending CN116755310A (zh) | 2022-10-18 | 2022-11-22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CN202223107348.XU Active CN219590676U (zh) | 2022-10-18 | 2022-11-22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CN202310928884.6A Pending CN117420745A (zh) | 2022-10-18 | 2023-07-26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4) | CN116755310A (zh) |
WO (1) | WO20240831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41458A1 (zh) * | 2022-08-20 | 2024-02-29 | 王微娜 | 动力接收单元和处理盒 |
CN116755310A (zh) * | 2022-10-18 | 2023-09-15 |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CN118567206A (zh) * | 2024-07-30 | 2024-08-30 |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一种驱动力接收组件、感光鼓组件及处理盒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2712A (zh) * | 1997-06-16 | 1999-07-14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
JP2000088013A (ja) * | 1998-09-11 | 2000-03-28 | Minolta Co Ltd | 回転ドラムおよびその支持構造 |
JP2015022186A (ja) * | 2013-07-19 | 2015-02-02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05319933B (zh) * | 2014-08-05 | 2019-07-12 | 江西镭博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JP2018040950A (ja) * | 2016-09-07 | 2018-03-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駆動力伝達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CN106597825B (zh) * | 2016-09-21 | 2018-05-22 | 纳思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盒 |
US11016434B2 (en) * | 2017-11-23 | 2021-05-25 | Ninestar Corporation | Force receiving part and toner cartridge |
EP3944024B1 (en) * | 2019-03-18 | 2024-01-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Electronic photographic image formation device, cartridge, and drum unit |
CN217034518U (zh) * | 2021-11-12 | 2022-07-22 | 珠海瑧挚科技有限公司 | 处理盒 |
CN219642096U (zh) * | 2022-08-20 | 2023-09-05 | 王微娜 | 动力接收单元和处理盒 |
CN116755310A (zh) * | 2022-10-18 | 2023-09-15 | 珠海联合天润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
2022
- 2022-11-22 CN CN202211466308.6A patent/CN116755310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1-22 CN CN202223107348.XU patent/CN219590676U/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7-26 CN CN202310928884.6A patent/CN117420745A/zh active Pending
- 2023-07-26 CN CN202321988819.4U patent/CN220419808U/zh active Active
- 2023-10-18 WO PCT/CN2023/125268 patent/WO2024083165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55310A (zh) | 2023-09-15 |
CN219590676U (zh) | 2023-08-25 |
WO2024083165A1 (zh) | 2024-04-25 |
CN117420745A (zh) | 2024-0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419808U (zh)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
US11720054B2 (en) | Process cartridge,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drum unit | |
US10845756B2 (en) | Rotational force transmitting part | |
US11927910B2 (en) |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17950290A (zh)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
CN219512518U (zh)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
CN220526190U (zh) | 处理盒 | |
CN116520663A (zh) | 联轴器、旋转件和处理盒 | |
CN117687281A (zh) | 处理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