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9755U - 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9755U
CN220419755U CN202321537775.3U CN202321537775U CN220419755U CN 220419755 U CN220419755 U CN 220419755U CN 202321537775 U CN202321537775 U CN 202321537775U CN 220419755 U CN220419755 U CN 220419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assembly
digital screen
pattern layer
coil patte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3777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浩
许明海
李敏城
黄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wang You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nwang You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nwang You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nwang You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3777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9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9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9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组件和线圈图层,线圈图层设置在反射片组件的表面。在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反射片组件表面上印刷电路走线,实现电磁触摸所需的电磁感应的线圈电路,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天线板,通过此种工艺制作的数位屏可以减薄0.6~1.5mm,重量可以减轻80~500克;可有效实现产品轻薄化,且组装过程中省掉了传统的天线板,减少了一道工序,同时由于反射片本身材质较软,可以被其他光学材料压平,对主观画面影响较小,生产良率有所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位屏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背景技术
数位屏通过电磁感应实现触摸,需要在液晶显示的背光单元中设置天线板,因此相关技术中,数位屏使用液晶显示背光传统架构为结构件→天线板→反射片→导光板→光学膜材→液晶面板,而传统设计方案存在有以下一些缺点:
一、随着市场发展,消费者对消费电子类产品的需求更加偏向于轻薄化,传统的设计方案增加一个天线板,增加了产品整体厚度的同时,还增加了产品的重量,明显不符合轻薄化的市场需求;
二、背光中由于增加了天线板,天线板的装配平整度会直接影响到数位屏的显示效果,增加了装配工序的同时装配工艺的要求更高,并且带来了一定的生产良率的损失;
三、传统天线板的加工工艺是在PCB板上通过蚀刻的工艺在PCB上蚀刻出电子线路,在增加成本的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模组,能够减轻数位屏的厚度和重量;降低生产加工工艺难度和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降低产品成本及减少子物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背光模组的数位屏。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包括上述数位屏的电子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包括:
反射片组件;
线圈图层,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组件的其中一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反射片组件表面上印刷电路走线,实现电磁触摸所需的电磁感应的线圈电路,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天线板,通过此种工艺制作的数位屏可以减薄0.6~1.5mm,重量可以减轻80~500克;可有效实现产品轻薄化,且组装过程中省掉了传统的天线板,减少了一道工序,同时由于反射片本身材质较软,可以被其他光学材料压平,对主观画面影响较小,生产良率有所提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线圈图层包括多个用于电磁感应的线圈,各所述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组件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线圈图层通过银浆印刷的方式成型于所述反射片组件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线圈图层为走线宽度在50μm~500μm之间的银浆电路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线圈图层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成型于所述反射片组件的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线圈图层为走线宽度在50μm~500μm之间的喷墨电路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结构件、导光板组件、光学膜组件和液晶面板组件,所述结构件、所述反射片组件、导光板组件、光学膜组件和液晶面板组件依次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线圈图层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组件中相对靠近所述结构件的一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数位屏,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产品,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数位屏。
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的数位屏和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产品,均至少具有如前所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的技术效果,因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数位屏用液晶显示屏结构堆叠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磁感应线圈在反射片组件上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数位屏用液晶显示屏结构堆叠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天线板上通过蚀刻做出电磁线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结构件100、反射片组件200、线圈图层300、导光板组件400、光学膜组件500、液晶面板组件600;
传统结构件110、传统天线板210、PCB基板211、传统电磁线圈212、传统反射片310、传统导光板410、传统光学膜510、传统液晶面板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后,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图3,传统数位屏用液晶显示屏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传统结构件110、传统天线板210、传统反射片310、传统导光板410、传统光学膜510、传统液晶面板610,进一步参照图4,通过在PCB基板211上通过蚀刻做出的传统电磁线圈212而形成传统天线板210。
参照图1至图2,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应用于数位屏,背光模组包括反射片组件200和线圈图层300,还包括结构件100、导光板组件400、光学膜组件500和液晶面板组件600。
其中线圈图层300设置在反射片组件200的其中一表面。进一步的,结构件100、反射片组件200、导光板组件400、光学膜组件500和液晶面板组件600依次设置。优选的,线圈图层300设置在反射片组件200中相对靠近结构件100的一表面。
参照图1至图2,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通过在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反射片组件200表面上印刷电路走线,实现电磁触摸所需的电磁感应的线圈电路,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天线板,通过此种工艺制作的数位屏可以减薄0.6~1.5mm,重量可以减轻80~500克;可有效实现产品轻薄化,且组装过程中省掉了传统的天线板,减少了一道工序,同时由于反射片本身材质较软,可以被其他光学材料压平,对主观画面影响较小,生产良率有所提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图层300包括多个用于电磁感应的线圈,各线圈均设置在反射片组件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传统PCB通过蚀刻电路的方案属于是减材工艺,在PCB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蚀刻液废液,环境污染严重。而本申请中,通过增材技术将用于电磁感应的线圈直接成型于反射片组件200,通过材料本身利用高,几乎无废材产生,对环境零污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图层300通过银浆印刷的方式成型于反射片组件200的表面。优选的,线圈图层300为走线宽度在50μm~500μm之间的银浆电路走线。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线圈图层300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成型于反射片组件200的表面。优选的,线圈图层300为走线宽度在50μm~500μm之间的喷墨电路走线。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纳米银浆印刷工艺或纳米银浆喷墨打印技术,在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反射片表面上印刷50μ~500μ的电路走线,实现电磁触摸所需的电磁感应的线圈电路,以此来取代传统的天线板(将电磁感应的线圈蚀刻在PCB板),通过此种工艺制作的数位屏,与传统的数位屏对比具有如下技术优点:
一、数位屏厚度方面采用此方案数位屏整体厚度可以减薄0.6~1.5mm,重量可以减轻80~500克;可有效实现产品轻薄化;
二、数位屏组装过程中省掉了传统的天线板,减少了一道工序,同时由于反射片本身材质较软,可以被其他光学材料压平,对主观画面影响较小,生产良率有所提高,同时由于银材料的反射率高,理论上还可以提高数位屏的亮度;
此专利的方案省掉作为天线板的PCB板,省了一颗材料降低了产品的无聊的时成本;同时因为采用的是银浆印刷或喷墨打印的技术,属于增材技术,材料本身利用高,几乎无废材产生,对环境零污染,而采用传统PCB通过蚀刻电路的方案属于是减材工艺,在PCB板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蚀刻液废液,环境污染严重。
参照图1至图2,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数位屏,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进一步的,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产品,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数位屏,由于数位屏和电子产品均具有背光模组,因此通过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背光模组能够减轻数位屏的厚度和重量,降低生产加工工艺难度和减少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良率,降低产品成本及减少子物料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9)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片组件;
线圈图层,包括多个用于电磁感应的线圈,各所述线圈均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组件的其中一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图层通过银浆印刷的方式成型于所述反射片组件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图层为走线宽度在50μm~500μm之间的银浆电路走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图层通过喷墨打印的方式成型于所述反射片组件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图层为走线宽度在50μm~500μm之间的喷墨电路走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结构件、导光板组件、光学膜组件和液晶面板组件,所述结构件、所述反射片组件、导光板组件、光学膜组件和液晶面板组件依次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图层设置在所述反射片组件中相对靠近所述结构件的一表面。
8.一种数位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9.一种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位屏。
CN202321537775.3U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Active CN220419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7775.3U CN22041975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37775.3U CN22041975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9755U true CN220419755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9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37775.3U Active CN220419755U (zh) 2023-06-15 2023-06-15 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97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2255B (zh) 用于发光二极管背光单元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4631403U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具有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20419755U (zh) 一种背光模组、数位屏及电子产品
CN11199994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2073160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1596487A (zh) 一种led背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6475A (zh) 一种和大尺寸tft屏一体化的液晶仪表盘
CN102937263B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CN1811539A (zh) 平面显示装置
CN11032069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6351640U (zh) 一种lcm模组
CN113296630B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8364996A (zh) Oled显示装置
CN100362653C (zh) 显示器组件
CN204362191U (zh) Led显示装置及led电视
CN11141376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739887U (zh) 电容屏及显示设备
CN218473477U (zh) Mini LED挠性板结构
CN215934901U (zh) 一种触控模组和移动终端
CN214846161U (zh) 一种新型液晶屏显示模组
CN219738125U (zh) 一种gg结构的触摸屏及触控显示模组
CN218068511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219082937U (zh) 一种印刷型背光基板
CN220858503U (zh) 一种汽车触摸面板用柔性电路板
US11809029B2 (en) Electromagnetic wave emitting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