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4635U - 内置型楼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内置型楼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4635U
CN220414635U CN202322149287.1U CN202322149287U CN220414635U CN 220414635 U CN220414635 U CN 220414635U CN 202322149287 U CN202322149287 U CN 202322149287U CN 220414635 U CN220414635 U CN 220414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t
pouring
anchor
support
ancho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928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超
尚志海
闫思凤
李家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cheng Huayu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cheng Huayu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cheng Huayu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cheng Huayu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928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46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4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4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型楼板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锚板结构,锚板结构锚固在承重构件上;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支撑梁,多个支撑梁间隔排布并与锚板结构相接;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支撑梁之间,连接结构与各支撑梁夹持形成浇筑骨架;以及浇筑层,浇筑层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结构能够与支撑梁相配合构成浇筑骨架,通过将浇筑层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使得浇筑骨架和浇筑层构成了整体结构,具有更好的整体刚度,有利于大幅削弱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荡,并提高了隔音效果和使用舒适度。并且,可提高浇筑层在浇筑骨架上的浇筑厚度,通过一次性浇筑还解决了支撑梁的防火和腐蚀问题。

Description

内置型楼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型楼板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需要,楼层透空的区域需要封堵。现有技术中增加楼板的方法包括:通过槽钢或工字钢等型钢作为支撑构件,并在其上覆预制混凝土板或钢板轻质混凝土楼板。一般情况下,当荷载和跨度均较小时,选用槽钢支撑即可满足需求,而工字钢承载力较大,造价相比会增加,占用的空间也更大。采用型钢搭建的优点是施工速度较快、难度略低。缺点是楼板厚度偏薄,型钢构件刚度偏弱,导致人员行走时楼板容易振动,隔音效果和舒适度均较差,同时需要考虑型钢构件的防火和防腐问题。
或者,现有技术中增加楼板的方法还包括:无支撑构件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此做法在已有的结构墙或梁侧,通过设置与其相联的钢板接口或者其他植筋锚固件,保证后浇楼板与承重构件后锚固连接受力的可靠性,同时要求后浇楼板内钢筋全部锚入承重构件。此外,由于楼板不设置支撑构件,当其跨度和荷载均较大时,楼板厚度愈大、自重也愈大,导致楼板配筋较大,需要的锚固连接的数量增多、施工难度增大。如果错误的将楼板与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连接或新旧交界面的后锚固连接不充分,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优点是人行走时,舒适性好,一般无摇晃感,隔音效果好。但施工速度慢,现浇混凝土养护时间长。
并且,受限于建筑空间净高要求,往往不容许设置结构梁或增设梁的截面高度有限,当荷载和跨度均较大时,若采用无支撑构件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方案,往往单位面积上的计算配筋量较大,而工程选用的钢筋直径大、间距小,导致新旧交界面后锚固难度加大、连接的可靠性降低,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内置型楼板结构,用于提高连接可靠性、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置型楼板结构,包括:
锚板结构,所述锚板结构锚固在承重构件上;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支撑梁,多个支撑梁间隔排布并与所述锚板结构相接;
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所述支撑梁之间,所述连接结构与各所述支撑梁夹持形成浇筑骨架;
以及浇筑层,所述浇筑层浇筑成型在所述浇筑骨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浇筑层包括浇筑成型在所述浇筑骨架上的轻骨料混凝土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锚板结构包括多个锚板,多个所述锚板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并与所述支撑梁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锚板上设有连接板,所述锚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的端部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设有焊接结构,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处于螺栓连接状态下,所述支撑梁能够通过所述焊接结构与所述连接板焊接相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梁为工字型钢梁,所述工字型钢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以及连接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的腹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工字型钢梁的腹板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铺设在相邻的所述下翼缘之间的下层钢筋网,所述下层钢筋网与所述下翼缘的内端壁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铺设在相邻的所述上翼缘之间的上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与所述上翼缘的内端壁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层钢筋网包括正交排布设置的多根第一横筋和多根第一纵筋,所述下层钢筋网包括正交排布设置的多根第二横筋和多根第二纵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锚板上设有多个锚孔,所述锚孔中插装有锚固件,所述锚板通过所述锚固件固定在所述承重构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型楼板结构使用时,将锚板结构锚固在承重构件上,通过锚板结构能够稳定地承托支撑梁的两端,从而保证了支撑梁的安装稳定性,并降低了安装难度。并且,在相邻的支撑梁之间还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各支撑梁相配合能够形成浇筑骨架,通过将浇筑层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从而构成了该内置型楼板结构,通过该内置型楼板结构能够用于封堵承重构件上的透空区域。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锚板结构锚固在承重构件上,并且支撑梁的两端能够与锚板结构相连接,锚固连接具有更好的连接稳定性,能够提高该内置型楼板结构与承重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降低内置型楼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
通过支撑梁能够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具有更好的支撑稳定性。并且,各支撑梁能够嵌设在承重构件上的透空区域,无需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楼层净空要求。并且,在相邻支撑梁之间均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能够与支撑梁相配合构成浇筑骨架,通过将浇筑层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使得浇筑骨架和浇筑层构成了整体结构,具有更好的整体刚度,有利于大幅削弱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荡,并提高了隔音效果和使用舒适度。并且,可提高浇筑层在浇筑骨架上的浇筑厚度,通过一次性浇筑还解决了支撑梁的防火和腐蚀问题。
进一步地,浇筑层包括浇筑成型在所述浇筑骨架上的轻骨料混凝土层,通过采用轻质材料成型浇筑层,还能够显著降低内置型楼板结构的整体重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置型楼板结构的一种侧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锚板结构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锚板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00、承重构件;
1、锚板结构;11、锚板;12、锚固件;
2、支撑结构;21、支撑梁;211、上翼缘;212、下翼缘;213、腹板;
3、连接结构;31、下层钢筋网;311、第一横筋;312、第一纵筋;32、上层钢筋网;321、第二横筋;322、第二纵筋;
4、浇筑层;
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内置型楼板结构,该内置型楼板结构包括锚板结构1、支撑结构2、连接结构3和浇筑层4,锚板结构1锚固在承重构件100上;支撑结构2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支撑梁21,多个支撑梁21间隔排布并与锚板结构1相接;连接结构3设置在相邻支撑梁21之间,连接结构3与各支撑梁21夹持形成浇筑骨架;浇筑层4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
整体上,该内置型楼板结构使用时,将锚板结构1锚固在承重构件100上,通过锚板结构1能够稳定地承托支撑梁21的两端,从而保证了支撑梁21的安装稳定性,并降低了安装难度。并且,在相邻的支撑梁21之间还设有连接结构3,连接结构3与各支撑梁21相配合能够形成浇筑骨架,通过将浇筑层4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从而构成了该内置型楼板结构,通过该内置型楼板结构能够用于封堵承重构件100上的透空区域。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锚板结构1锚固在承重构件100上,并且支撑梁21的两端能够与锚板结构1相连接,锚固连接具有更好的连接稳定性,能够提高该内置型楼板结构与承重构件1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降低内置型楼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振动。
通过支撑梁21能够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具有更好的支撑稳定性。并且,各支撑梁21能够嵌设在承重构件100上的透空区域,无需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楼层净空要求。并且,在相邻支撑梁21之间均设有连接结构3,连接结构3能够与支撑梁21相配合构成浇筑骨架,通过将浇筑层4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使得浇筑骨架和浇筑层4构成了整体结构,具有更好的整体刚度,有利于大幅削弱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荡,并提高了隔音效果和使用舒适度。并且,可提高浇筑层4在浇筑骨架上的浇筑厚度,通过一次性浇筑还解决了支撑梁21的防火和腐蚀问题。
其中,通过调整支撑梁21的设置数量、长度大小以及间隔距离,使得各支撑梁21能够均匀地覆盖待封堵的透空区域。设计人员可根据封堵需要调整各支撑梁21的设置数量、长度大小以及间隔距离,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承重构件100为楼板、梁、架体或墙体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当承重构件100上的透空区域较大时,所需要的内置型楼板结构的面积也越大,使得内置型楼板结构具有较大的重量,不利于保证支撑梁21的稳定支撑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浇筑层4包括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的轻骨料混凝土层。通过采用轻质材料成型浇筑层4,能够在保证内置型楼板结构的稳定支撑的基础上,还显著降低内置型楼板结构的整体重量,避免较大的重量作用在支撑梁21上而直接影响支撑梁21的截面尺寸和材质。
在其他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浇筑层4的成型材料,例如普通混凝土,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锚板结构1包括多个锚板11,多个锚板11分别设置在各支撑梁21的两端,并与支撑梁21相接。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锚板11竖向设置,并锚固在承重构件100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锚板11上设有多个锚孔,锚孔中插装有锚固件12,锚板11通过锚固件12固定在承重构件100上。
具体的,可先在承重构件100的内壁植入多根锚固件12,然后在锚板11对应位置开设锚孔,锚板11通过锚孔穿设在对应位置处的锚固件12上,然后将锚板11与锚固件12相连接。其中,当锚固件12为锚筋时,锚板11与锚筋焊接相接。当锚固件12为锚栓时,锚板11与锚栓采用机械连接。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固定需要调整锚板11与承重构件100之间的锚固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通过将锚板11锚固在承重构件100上,锚板11能够更好地承托支撑梁21的两端,并将支撑梁21固定在承重构件100上,从而传递支撑梁21的荷载,并提高支撑梁21的稳定性。
设计人员可根据支撑梁21的排布位置和设置数量调整锚板11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锚板11上设有连接板5,锚板11通过连接板5与支撑梁21的端部相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板5竖向设置并垂直于锚板11。连接板5的一端与锚板11相连接,连接板5的另一端与支撑梁21的端部相接。优选地,连接板5的一端与锚板11采用焊接相接。
通过在锚板11上设置连接板5,利用连接板5更加方便地连接支撑梁21与锚板11,从而形成整体结构件。
进一步地,连接板5与支撑梁21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并且连接板5与支撑梁21之间设有焊接结构,在连接板5与支撑梁21处于螺栓连接状态下,支撑梁21能够通过焊接结构与连接板5焊接相接。
具体的,连接板5的另一端设有多个螺孔,并且支撑梁21的端部也设有对应的螺孔,使得连接板5的另一端能够与支撑梁21的端部通过螺栓相接,从而实现连接板5与支撑梁21之间的定位与安装。
并且,在连接板5与支撑梁21通过螺栓相连接后,还可对连接板5和支撑梁21进行焊接,从而利用焊接提高了连接板5和支撑梁2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支撑梁21能够更加稳定地设置在透空区域中。
设计人员可根据焊接需要调整焊接结构的具体构造,例如焊接结构为设置为连接板5的边缘的焊接部,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梁21为工字型钢梁,工字型钢梁包括上翼缘211、下翼缘212、以及连接上翼缘211和下翼缘212的腹板213,连接板5与工字型钢梁的腹板213相连接。
通过将连接板5与腹板213相接,连接板5能够置于支撑梁21的中部,传递腹板213的竖向荷载。并且,通过上翼缘211和下翼缘212的夹持作用,使得连接板5能够居中地与腹板213相接,提高了连接板5对支撑梁21的支撑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连接结构3包括铺设在相邻的下翼缘212之间的下层钢筋网31,下层钢筋网31与下翼缘212的内端壁相连接。
通过在各相邻的下翼缘212之间铺设下层钢筋网31,下层钢筋网31能够覆盖相邻下翼缘212之间的镂空区域,从而通过下层钢筋网31和支撑梁21构成了浇筑骨架。通过使浇筑层4浇筑成型在浇筑骨架上能够形成该内置型楼板结构。优选地,下层钢筋网31与下翼缘212的内端壁相焊接。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3还包括铺设在相邻的上翼缘211之间的上层钢筋网32,上层钢筋网32与上翼缘211的内端壁相连接。
通过在各相邻的上翼缘211之间铺设上层钢筋网32,上层钢筋网32能够进一步覆盖相邻的上翼缘211之间的镂空区域。上层钢筋网32和下层钢筋网31相对设置在支撑梁21的两侧,起到了更加均匀的连接作用,提高了相邻支撑梁21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通过上层钢筋网32、下层钢筋网31和支撑梁21相配合构成了稳定的浇筑骨架。通过使浇筑层4浇筑成型在该浇筑骨架上能够快速形成内置型楼板结构。优选地,上层钢筋网32与上翼缘211的内端壁相焊接。
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可在上层钢筋网32和下层钢筋网31之间再铺设多层钢筋网,以进一步地提高内置型楼板结构的结构强度,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上层钢筋网32包括正交排布设置的多根第一横筋311和多根第一纵筋312,下层钢筋网31包括正交排布设置的多根第二横筋321和多根第二纵筋322。
其中,第一横筋311可设置为横向钢筋,第一纵筋312可设置为纵向钢筋。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尺寸大小和设置数量,在此不作具体限制。例如,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型号均可设置为12@200。
在其他可行实施例中,设计人员可根据使用需要调整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之间的排布方向,例如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呈倾斜排布,在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安装方法中:
首先在承重构件100上钻设多个安装孔,并在安装孔中植入锚固件12。然后根据实际钻孔位置,锚板11上对应开设多个锚孔,然后通过锚固件12将锚板11固定在承重构件100的侧壁上,并使锚固件12与锚板11相连接。
其次,将连接板5焊接在锚板11上,在连接板5和支撑梁21的腹板213上均对应设置螺栓孔,利用螺栓将连接板5与支撑梁21的腹板213相连接,然后再将连接板5与支撑梁21相焊接。
再次,将各第二横筋321间隔地与相邻的下翼缘212的内端壁相焊接,然后在第二横筋321上绑扎设置各第二纵筋322以形成下层钢筋网31。并且,将各第一横筋311间隔地与相邻的上翼缘211的内端壁相焊接,然后在第一横筋311上绑扎设置各第一纵筋312以形成上层钢筋网32。
最后,与透空区域交接的承重构件100侧面按一定距离植入单排抗剪钢筋,例如,周边楼板中部设有型号为12@200的短钢筋,保证混凝土新旧交界面更好的结合,在待封堵的透空区域的下方设置支底膜,通过支底膜能够封堵承重构件100上的透空区域的底部以避免浇筑材料泄漏。然后,在位于承重构件100的透空区域中的浇筑骨架上浇灌轻骨料混凝土,振捣密实并养护,最终凝结后形成整体板。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锚板结构,所述锚板结构锚固在承重构件上;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支撑梁,多个支撑梁间隔排布并与所述锚板结构相接;
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所述支撑梁之间,所述连接结构与各所述支撑梁夹持形成浇筑骨架;
浇筑层,所述浇筑层浇筑成型在所述浇筑骨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层包括浇筑成型在所述浇筑骨架上的轻骨料混凝土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结构包括多个锚板,多个所述锚板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支撑梁的两端,并与所述支撑梁相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上设有连接板,所述锚板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的端部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之间设有焊接结构,在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梁处于螺栓连接状态下,所述支撑梁能够通过所述焊接结构与所述连接板焊接相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为工字型钢梁,所述工字型钢梁包括上翼缘、下翼缘、以及连接所述上翼缘和所述下翼缘的腹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工字型钢梁的腹板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铺设在相邻的所述下翼缘之间的下层钢筋网,所述下层钢筋网与所述下翼缘的内端壁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铺设在相邻的所述上翼缘之间的上层钢筋网,所述上层钢筋网与所述上翼缘的内端壁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钢筋网包括正交排布设置的多根第一横筋和多根第一纵筋,所述下层钢筋网包括正交排布设置的多根第二横筋和多根第二纵筋。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型楼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板上设有多个锚孔,所述锚孔中插装有锚固件,所述锚板通过所述锚固件固定在所述承重构件上。
CN202322149287.1U 2023-08-10 2023-08-10 内置型楼板结构 Active CN2204146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9287.1U CN220414635U (zh) 2023-08-10 2023-08-10 内置型楼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9287.1U CN220414635U (zh) 2023-08-10 2023-08-10 内置型楼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4635U true CN220414635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8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9287.1U Active CN220414635U (zh) 2023-08-10 2023-08-10 内置型楼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4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71573A (en) Prestressed concrete joist
US6293063B2 (en) Cast-in-place hybrid building system
US8499511B2 (en) Precast composite structural floor system
KR100742577B1 (ko) 복합 구조 프레임 시스템
JP3844743B2 (ja) 箱桁橋構造およびその構築方法
CN112900854B (zh) 一种斜坡底板施工用模板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20414635U (zh) 内置型楼板结构
CN215211508U (zh) 一种混凝土柱和钢柱的连接节点
CN112942679B (zh) 一种可实现标准化的预制混凝土框架梁及其施工方法
KR20110006225U (ko) 단면 손실 방지형 강도 보강용 결합구조체
CN112982726B (zh) 高连梁式预制混凝土墙拆分安装方法、高连梁拆分节点及高连梁、高连梁式预制混凝土墙
KR102606899B1 (ko) 프리캐스트 조합형 기초 철근망과 프리캐스트 벽체를 이용한 벽체 구조물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CN114991301B (zh) 免模免支撑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其装配方法
JP7231523B2 (ja) コンクリート造の建物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CN217974453U (zh) 一种装配式型钢混凝土基础承台
KR20110124005A (ko) 관통홀이 구비된 개량 철골보, 이를 이용한 전단 보강구조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219794297U (zh) 一种带有混合墙体结构的模块化集成建筑
CN211974016U (zh)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CN217999050U (zh) 一种基于高强度抗开裂混凝土的强化加固构造
CN108755926B (zh) 干湿式复合连接拼装式构建物施工方法
CN214738983U (zh) 高连梁拆分节点及高连梁、高连梁式预制混凝土墙
CN215406528U (zh) 一种蒸压轻质混凝土房屋建筑结构
CN220598827U (zh) 一种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108755944B (zh) 复合连接拼装式建筑结构施工方法
JP3245106B2 (ja) プレキャストプレストレスコンクリート床版を使用した鋼合成複合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