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74016U -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974016U
CN211974016U CN202020168883.8U CN202020168883U CN211974016U CN 211974016 U CN211974016 U CN 211974016U CN 202020168883 U CN202020168883 U CN 202020168883U CN 211974016 U CN211974016 U CN 211974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
wall
prefabricated
place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88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1688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974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974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974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下预制构件;竖立于下预制构件的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上预制构件;以及包括预制部和后形成于预制部上的现浇部的中间预制构件,预制部的横向一端与下预制构件的顶部相靠拢,且预制部的横向一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其中,现浇部与混凝土现浇段一体成型,且现浇部的浇筑顶面高于上预制构件的下底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能够从根本上杜绝了混凝土现浇段布料不充分现象的产生,使得混凝土现浇段布料密实,预制构件连接节点不会产生脱节现象,预制构件连接节点连接可靠,受力性能好,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强度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相比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预制构件具有建筑周期短、施工简单等的优点,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在较大的地震作用下,相比于现浇结构,装配式结构的破坏仍然较为严重。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连接节点的结构和方法不一样,因此,研究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结构与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现有技术中,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包括预制剪力墙和叠合楼板,所述预制剪力墙包括上预制剪力墙和下预制剪力墙,上预制剪力墙底端预留有上U型钢筋,所述下预制剪力墙上端预留有下U型钢筋,所述上U型钢筋和下U型钢筋组装成封闭圈,所述封闭圈内构成现浇区,所述叠合楼板包括预制层和现浇层,所述叠合楼板的现浇层与中间封闭圈构成的现浇区是连通的。
上述预制构件连接节点通过楼板现浇层和预制剪力墙的预留U型钢筋形成现浇连通的现浇区,以形成整体的连接结构,受力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长期的施工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上、下预制剪力墙之间的现浇区布料操作困难,且难以检测施工质量,使得现浇区经常出现布料不充分的情况,导致上、下预制剪力墙的连接节点间存在裂缝和间隙,上、下预制剪力墙连接脱节。此问题导致:1、墙体之间应力无法传递,内部钢筋承受过多压力,导致受力筋断裂;2、裂缝使得钢筋与外界连通,造成钢筋腐蚀。钢筋断裂和钢筋腐蚀对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耐受力有着致命的影响。因此从源头上解决布料不充分的问题,杜绝脱节现象,寻找一种整体强度更高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可靠,整体强度更高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下预制构件;竖立于所述下预制构件的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的上预制构件;以及包括预制部和后形成于所述预制部上的现浇部的中间预制构件,预制部的横向一端与所述下层预制构件的顶部相靠拢,且所述预制部的横向一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
其中,现浇部与所述混凝土现浇段一体成型,且所述现浇部的浇筑液面高于上层预制构件的下底面。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现浇部至少位于预制部的横向一端部且靠近所述混凝土现浇段;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现浇部的浇筑顶面位于预制部的横向一端部且靠近所述混凝土现浇段;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上预制构件的下底面包含由与现浇部连通的横向一端向另一横向一端下斜的坡面;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混凝土现浇区分为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覆盖在第一层上;优选的,混凝土现浇区第二层混凝土料比第一层混凝土料的强度等级更高和/或流动性更大;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现浇部与所述预制部由锚筋和/或拉结筋和/或桁架筋连接固定。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下预制构件为下层外墙,上预制构件为上层外墙,中间预制构件为叠合楼板;所述下外墙包含外墙板和承重层,所述上层外墙与所述下层外墙的规格相同;
上层外墙的外墙板和下层外墙的外墙板相靠拢以形成与所述下成型挡边对向设置的外成型挡边;
优选的,外墙板的顶部高于承重层的顶部和/或外墙板的底部低于承重层的底部;
优选的,上层外墙的外墙板底部低于下层外墙的承重层顶部。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下层外墙还包括夹设于外墙板和承重层之间的保温层,所述外墙板、保温层以及承重层由两个以上间隔分布的拉结筋连接固定;
所述上层外墙的外墙板和所述下层外墙的外墙板间嵌设有装饰条和/或防水条。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承重层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
上层外墙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下层外墙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对接;
或者,上层外墙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下层外墙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由埋设在所述上层外墙内或下层外墙内的灌浆套筒相对接;
或者,混凝土现浇段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竖向预埋筋的两端分别对接上层外墙的一受力筋和下层外墙的一受力筋。
上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还具有如下特征,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埋设有纵向筋或者纵向筋笼架,所述中间预制构件具有横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段内并与所述纵向筋或者纵向筋笼架连接的拉结筋;
和/或,所述纵向筋或者纵向筋笼架与上预制构件的受力筋和/或下预制构件的受力筋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中间预制构件的现浇部与混凝土现浇段一体浇筑成型,使得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各部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各部件之间连接更加紧密,整体性更强,形成高强度坚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中,现浇部的浇筑顶面高于上层预制构件的下底面,由于混凝土料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自然而然的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使得高处的现浇部混凝土向混凝土现浇段流动,自动填充混凝土现浇段布料未充分的地方,从根本上杜绝了混凝土现浇段布料不充分现象的产生,使得混凝土现浇段布料密实,另外,由于现浇混凝土的浇筑顶面高出上预制构件的顶部,因而在混凝土固化后不会在混凝土现浇段和上预制构件之间产生间隙,预制构件连接节点不会产生脱节现象,预制构件连接节点连接可靠,受力性能好,从而提高了预制构件连接节点与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现浇作业前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处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中A处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2中A处的又一种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现浇作业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二中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第一层浇筑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二中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第二层浇筑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三中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第一层浇筑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下预制构件;11、下层外墙;12、下柱;
2、上预制构件;21、上层外墙;211、外墙板;212、承重层;213、保温层;214、拉结筋;215、防水条;216、竖向受力筋;217、下底面;22、上柱;221、主受力筋;222、柱箍筋;夹角A;
3、中间预制构件;311、预制部;312、现浇部;3121、浇筑顶面;313、桁架钢筋;3131、水平钢筋;3132、腹杆钢筋;3133、横向钢筋;31331、锚固端;314、拉结筋;32、梁;321、梁主筋;322、梁箍筋;
4、混凝土现浇段;41、纵向筋;42、第一层;43、第二层;44、纵向钢筋笼; 45、竖向预埋筋;
5、连接套筒;
6、灌浆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中用坐标轴表示横向、纵向与竖向的位置关系。预制构件指的是在专业工厂采用预先成型方法制造,然后运输到现场使用的各种构件,其包括全预制构件和部分预制构件。部分预制构件由预制混凝土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组成。预制构件的主要类型包括墙体(内墙、外墙…)、梁、柱、桩、楼板等任意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体。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包括下预制构件1、上预制构件2、以及中间预制构件3。具体的,上预制构件 2竖立于所述下预制构件1的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4接合的上预制构件 2;以及中间预制构件3,中间预制构件3包括预制部311和后形成于所述预制部 311上的现浇部312,预制部311的横向一端与下预制构件1的顶部相靠拢(本实施例中,靠拢的具体含义是指两者间可允许有不会造成漏料的微小间隙,理想状态为下预制构件1的顶部支承预制部311的横向一端),且预制部311的横向一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4的下成型挡边。
其中,现浇部312与混凝土现浇段4一体成型,且现浇部312的浇筑顶面3121 高于上预制构件2的下底面21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现浇部312的浇筑顶面 3121比上预制构件2的下底面217高出5毫米。
与此不同的现有技术是现浇部312的浇筑顶面3121与上预制构件2的下底面 217齐平或者低于上预制构件2的下底面2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中间预制构件3的现浇部312与混凝土现浇段4相互连通,使得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各部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各部件之间连接更加紧密,整体性更强,形成高强度坚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中,现浇部312的浇筑顶面3121高于上预制构件2 的下底面217,由于混凝土料具有流动性的特点,自然而然的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使得高处的现浇部312混凝土向混凝土现浇段4流动,自动填充混凝土现浇段4 布料未充分的地方,从根本上杜绝了混凝土现浇段4布料不充分现象的产生,使得混凝土现浇段4布料密实,另外,由于现浇混凝土的浇筑顶面3121高出上预制构件2的顶部,因而在混凝土固化后不会在混凝土现浇段4和上预制构件2之间产生间隙,预制构件连接节点不会产生脱节现象,预制构件连接节点连接可靠,受力性能好,从而提高了预制构件连接节点与整体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强度。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实施例一中上预制构件2采用上层外墙21,下预制构件1采用下层外墙11,中间预制构件3采用叠合楼板为例来说明。但并不表示,本实用新型中具体的预制构件只局限于此应用场景,具体的预制构件类型还可为墙体、梁、柱、桩、楼板等任意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
叠合楼板包括在工厂用模具预制出来的混凝土预制部311,和在现场使用混凝土浇筑的现浇部312,其预制部311可作为后期施工的承载结构。其中,现浇部312与预制部311的形态和所占中间预制构件3比例并无确定要求,现浇部312 一般覆盖在预制部311上,但只要保证现浇部312至少位于预制部311的横向一端部且靠近所述混凝土现浇段4,现浇部312固化后与混凝土现浇段4的一体结构即可。其中现浇部312所占比例越小,现浇作业量越小,实际排布可根据生产需要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2,中间预制构件3中现浇部312与预制部311由桁架钢筋313连接固定。根据实际生产需求,现浇部312也可由锚筋和/或拉结筋和/或桁架钢筋 313固定。其中桁架钢筋313包括水平钢筋3131、腹杆钢筋3132以及横向钢筋 3133。内部结构为桁架钢筋313的叠合楼板较其他结构相比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更高,有利于横向钢筋3133排列间距均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一致,提高了楼板的施工质量,可显著减少现场钢筋绑扎工程量,加快施工进度。
请参阅图2与图4,下层外墙11与上层外墙21的规格相同,其结构包含外墙板211与承重层212,上层外墙21的外墙板211和下层外墙11的外墙板211 相靠拢以形成与所述下成型挡边对向设置的外成型挡边;上层外墙21的外墙板 211的顶部高于承重层212的顶部,和下层外墙11的外墙板211的底部低于承重层212的底部。下层外墙11还包括夹设于外墙板211和承重层212之间的保温层 213,外墙板211、保温层213以及承重层212由两个以上间隔分布的拉结筋214 连接固定;上层外墙21的外墙板211和下层外墙11的外墙板211间嵌设有防水条215和/或装饰条。
请参阅图2,承重层212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216,上层外墙2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16与下层外墙1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16在混凝土现浇段4内相对接,以实现上层外墙21与下层外墙 11的对接。
请参阅图3至图5,上层外墙21的竖向受力筋216与下层外墙11的竖向受力筋216的连接方式多种多样。图3所示为竖向受力筋216之间通过机械连接套筒5连接;图4所示为竖向受力筋216之间通过焊接或搭接或绑扎连接;图5所示为在混凝土现浇段4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45,竖向预埋筋45的两端分别对接上层外墙21的一竖向受力筋216和下层外墙11的一竖向受力筋216,竖向预埋筋45与竖向受力筋216对接的方式可为机械连接套筒5连接、焊接、搭接、绑扎连接等。
请参阅图3、图6、图7与图8,叠合楼板实现与上层外墙21、下层外墙11 的稳固连接的方式多种多样。参阅图3,混凝土现浇段4内埋设有纵向筋41,纵向筋41与上层外墙21和/或下层外墙11的竖向受力筋216焊接或者绑扎连接固定,中间预制构件3具有横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段4内并与纵向筋41焊接或搭接或绑扎连接的拉结筋314,以实现叠合楼板,上层外墙21与下层外墙11三者之间的稳固连接。参阅图6,混凝土现浇段4内埋设有纵向钢筋笼44,纵向钢筋笼 44与上层外墙21和/或下层外墙11的竖向受力筋216焊接或者绑扎连接固定,纵向钢筋笼44上的横向钢筋与叠合楼板上的横向钢筋3133通过机械连接套筒连接,也可采用焊接、搭接、绑扎的方式连接。参阅图7,上层外墙21和/或下层外墙 11的竖向受力筋216上延伸出一定长度的横向筋,叠合楼板上的横向钢筋3133 与此横向筋焊接或绑扎连接或连接套筒5连接或其他连接。参阅图8,叠合楼板的横向钢筋3133横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段4内,并在端部设置锚固端31331增强与混凝土现浇段4的锚固力以实现叠合楼板、上层外墙21与下层外墙11三者之间的稳固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形成上述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的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下层外墙11固定步骤:将下层外墙11运至预定位置并固定在竖立状态;
叠合楼板安装步骤:在下层空间架设支撑结构以支承铺放的叠合楼板的预制部311;
于下层外墙11顶部安装混凝土现浇段4的纵向筋41;将叠合楼板的至少部分拉结筋314连接至所述纵向筋41;或如上述其他将叠合楼板固定在下预制构件 1顶部的其他连接方式;
上层外墙21固定步骤:将上层外墙21吊装至下层外墙11顶部并在上层空间支撑固定;并将上层外墙2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16与下层外墙1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16对接;
现浇作业步骤:采用高压泵输送的浇筑方式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4和所述现浇部312,并保证现浇部312的浇筑顶面高于上层外墙21的下底面 217。
振捣步骤:使用振捣棒和/或平板振捣机对混凝土现浇段4与现浇部312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以使混凝土密实,外露层面平整。
整形步骤:于混凝土尚未完全固化之前,对现浇部312进行抹平作业。
混凝土浇筑的方式也可采用人工或者布料车布料等,本实施例中采用高压泵输送方式可进一步增强混凝土布料的密实度。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请参阅图10至图1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上层外墙21、叠合楼板、下层外墙11以及混凝土现浇段4。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上层外墙11的下底面217形成有由与现浇部312连通的横向一端向另一横向一端下斜的坡面;混凝土现浇段4采用分层浇筑法成型,使混凝土现浇段4结构分为第一层42与第二层43,第二层43覆盖在第一层42上,且第二层43的混凝土料比第一层42混凝土料的强度等级更高和/或流动性更大;现浇部312的浇筑面不是水平面,其浇筑顶面3121位于现浇部312靠近混凝土现浇段4的横向一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形成上述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的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下层外墙11固定步骤:将下层外墙11运至预定位置并固定在竖立状态;
叠合楼板安装步骤:在下层空间架设支撑结构以支承铺放的叠合楼板的预制部311;
于下层外墙11顶部安装混凝土现浇段4的纵向筋41;将叠合楼板的至少部分拉结筋314连接至所述纵向筋41;
上层外墙21固定步骤:将上层外墙21吊装至下层外墙11顶部并在上层空间支撑固定;并将上层外墙2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16与下层外墙11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216上利用机械连接套筒5对接;
现浇作业步骤:采用分层浇筑法,先浇筑混凝土料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4 第一层42;使用振捣棒和/或平板振捣机对混凝土现浇段4,以使混凝土密实,外露层面平整;待混凝土现浇段4第一层42混凝土料初凝固后,采用高压泵输送的浇筑方式,浇筑比第一层42混凝土料强度更高流动性更大的混凝土料形成所述混凝土现浇段4第二层43与预制部311。
振捣步骤:使用振捣棒和/或平板振捣机对混凝土现浇段4与现浇部312的混凝土进行振捣,以使混凝土密实,外露层面平整。
整形步骤:于混凝土尚未完全固化之前,对现浇部312进行抹平作业。
本实施例中,由于上层外墙21的下底面217形成有由与现浇部312连通的横向一端向另一横向一端下斜的坡面,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预制部311的浇筑顶面3121、与预制部311连通的现浇部312横向一端,远离预制部311的现浇部312 的横向另一端三者依次形成了高度逐渐降低的高度梯度差。而由于混凝土具有流动性的特点,混凝土料自然而然的会由预制部311的浇筑顶面3121流向混凝土现浇段4,混凝土现浇段4内部的混凝土料会顺着下底面217的坡度逐渐填充至高度较低的一端,使得整个混凝土现浇段4布料紧实。与实施例一相比,由于混凝土料的流动性有限,此种设计进一步保证了混凝土现浇段312远离预制部311的横向一端的混凝土密实度。出于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强度的考虑,此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A应小于3°。参阅图11,现浇部312的浇筑液面不是水平面,其顶面位于现浇部312靠近混凝土现浇段4的横向一端,用于保证流向混凝土现浇段4 的混凝土量。现浇部312远离混凝土现浇段4的横向一端高度可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生产排布。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混凝土现浇段4采用分层浇筑法成型,使混凝土现浇段4结构分为第一层42与第二层43,第二层43覆盖在第一层42上,第一层 42和第二层43分别振捣,一般来说,第一层42厚度大于第二层43厚度,第一层42的浇筑液面在预制部311顶面与上层外墙21下底面217之间。此种分层浇筑和分层振捣方式,避免了混凝土现浇段4较厚的情况下,下部混凝土料未进行充分振捣,混凝土料间存在间隙,产生空鼓现象。进一步的,由于混凝土料在固化和冷却过程中,会存在收缩现象,而这种分层浇筑的方式,使得第二层43浇筑的混凝土自然的填充至第一层42混凝土料的收缩空间中,保证了混凝土现浇段4 的整体密实度。更进一步的,为了易于流动和避免分层部位产生裂缝,第二层43 混凝土料比第一层42混凝土料的强度等级更高和/或流动性更大。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相同的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参阅图1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包括上柱22、下柱 12、梁32以及混凝土现浇段4。其中梁32包括预制部311和后形成于预制部311 上的现浇部312,预制部311的横向一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4的下成型挡边;其中,现浇部312与所述混凝土现浇段4连成一体,且所述现浇部312的浇筑顶面3121高于上层预制构件的下底面217。
上柱22与下柱12规格相同,柱内部埋设有竖向间隔排列的至少两根主受力筋221与缠绕加固主受力筋221的柱箍筋222,上柱22主受力筋221与下柱12 主受力筋221的连接通过埋设在上柱22内的灌浆套筒6相对接。梁32内部结构包括梁主筋321与梁箍筋322,梁主筋321横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部312,并设有锚固端加强梁32锚固力。
本实施例上柱22主受力筋221与下柱12主受力筋221采用灌浆套筒6连接,具体连接步骤为:将上柱22主受力筋221插入灌浆套筒6一端,并与上柱22主受力筋221一同预埋入上柱22内,灌浆套筒6远离上柱22受力筋的另一端端面与上柱22下底面217齐平,在进行上柱22与下柱12的装配时,将下柱12主受力筋221插入灌浆套筒6内,在通过往灌浆套筒6内注入混凝土以连接两主受力筋221。
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钢筋连接方式有绑扎搭接、焊接连接以及机械连接等,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连接部位较小,采用这些传统的钢筋连接方式不便于施工。与焊接、机械套筒连接等方式相比,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具有可减小钢筋预加工工作量、现场施工时钢筋不会产生二次应力与变形等的优点。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预制构件;
上预制构件,竖立于所述下预制构件的顶部且两者间由混凝土现浇段接合;以及
中间预制构件,包括预制部和后形成于所述预制部上的现浇部,所述预制部的横向一端与所述下预制构件的顶部相靠拢,且所述预制部的横向一端面形成为所述混凝土现浇段的下成型挡边;
其中,现浇部与所述混凝土现浇段一体成型,且所述现浇部的浇筑顶面高于上预制构件的下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部至少位于预制部的横向一端部且靠近所述混凝土现浇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现浇部的浇筑顶面位于预制部的横向一端部且靠近所述混凝土现浇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预制构件的下底面包含由与现浇部连通的横向一端向另一横向一端下斜的坡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分为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覆盖在第一层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现浇区第二层混凝土料比第一层混凝土料的强度等级更高和/或流动性更大;
所述现浇部与所述预制部由锚筋和/或拉结筋和/或桁架筋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预制构件为下层外墙,上预制构件为上层外墙,中间预制构件为叠合楼板;所述下层外墙包含外墙板和承重层,所述上层外墙与所述下层外墙的规格相同;
上层外墙的外墙板和下层外墙的外墙板相靠拢以形成与所述下成型挡边对向设置的外成型挡边;
外墙板的顶部高于承重层的顶部和/或外墙板的底部低于承重层的底部;
上层外墙的外墙板底部低于下层外墙的承重层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外墙还包括夹设于外墙板和承重层之间的保温层,所述外墙板、保温层以及承重层由两个以上间隔分布的拉结筋连接固定;
所述上层外墙的外墙板和所述下层外墙的外墙板间嵌设有装饰条和/或防水条。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承重层间隔埋设有至少两根端部裸露于预制构件端面的竖向受力筋;
上层外墙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下层外墙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在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相对接;
或者,上层外墙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与下层外墙的至少部分竖向受力筋由埋设在所述上层外墙内或下层外墙内的灌浆套筒相对接;
或者,混凝土现浇段间隔设置有至少两根竖向预埋筋,竖向预埋筋的两端分别对接上层外墙的一受力筋和下层外墙的一受力筋。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现浇段内埋设有纵向筋或者纵向筋笼架,所述中间预制构件具有横向延伸至混凝土现浇段内并与所述纵向筋或者纵向筋笼架连接的拉结筋;
和/或,所述纵向筋或者纵向筋笼架与上预制构件的受力筋和/或下预制构件的受力筋连接固定。
CN202020168883.8U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Active CN211974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883.8U CN211974016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883.8U CN211974016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974016U true CN211974016U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72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8883.8U Active CN211974016U (zh) 2020-02-12 2020-02-12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9740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72537A (en) Orthogonally composite prefabricated structural slabs
US9988775B1 (en) Concrete i-beam for bridge construction
WO2020001156A1 (zh) 桥梁及其桥墩
CN211036679U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预制墩柱与承台的承插连接构造
CN106836479A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KR101325245B1 (ko) 강관과 콘크리트 합성된 조립식 교각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6707005U (zh)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CN111576619A (zh) 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生产方法
CN112681117A (zh) 连接装置及桥梁墩柱与承台连接处的施工方法
CN109235662B (zh) 一种包含多重剪力键的柱板连接装置
CN212656384U (zh) 高强混凝土连接件、高强混凝土后浇的装配式框架体系及支撑架
JPH08302892A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と鉄骨梁よりなるプレキャスト 構造部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構造体の構築方法
CN211974016U (zh)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US4228625A (en) Construction system
CN212153865U (zh) 一种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结构
KR102371555B1 (ko) 중공슬래브 접합 벽체 시공구조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05382595U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
KR100860592B1 (ko) Pc블럭 적층시공용 가설구조
CN212926569U (zh) 一种带窗洞及叠合梁的预制剪力墙的连接构造
JP3836920B2 (ja) 橋脚張り出し部の施工方法
CN209817222U (zh) 叠合楼板与墙体的连接节点
CN210597881U (zh) 免支模带装饰框架柱及框架柱梁体系
JPH0480444A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と鉄骨梁との接続ユニット
CN218205019U (zh) 一种结构构造柱、剪力墙与填充墙连接防开裂结构
KR101576865B1 (ko) 역 t형 주형보를 이용한 교량 슬래브의 무지보 시공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