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2554U - 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2554U
CN220412554U CN202321365644.1U CN202321365644U CN220412554U CN 220412554 U CN220412554 U CN 220412554U CN 202321365644 U CN202321365644 U CN 202321365644U CN 220412554 U CN220412554 U CN 220412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ixedly connected
damping
seats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6564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江
王晓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Sanyo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Sanyo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Sanyo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Sanyo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6564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2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2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2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底减振托架,包括横杆和减震固定机构,每组减震固定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固定组件、拉杆组件和两组减震组件,每组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减震座、弹簧、第一伸缩杆、滑槽、滑板、第二伸缩杆和锥头,连接组件设置在横杆上方,其第一伸缩杆均与两个减震座固定连接,弹簧均与两个减震座固定连接,第二伸缩杆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且与滑板固定连接,锥头分别与其中一个减震座和滑板固定连接,前述设置解决了对轿厢进行安装时,轿厢是直接安装到拖架的,轿厢与托架之间只有减振胶进行减震,减振胶结构单一减震效果不好,轿厢还是容易产生颠簸,导致乘坐舒适性不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梯结构,主要采用龙门架式的固定方式,对观光电梯而言,乘客乘坐电梯看见的是轿厢两侧边的四条拉杆,不是很美观,对普通电梯而言,安装较为复杂且所用的材料多成本高。
在现有技术CN203715033U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观光电梯底盘托架,包含立柱底盘侧框架立柱和底盘侧框架相互垂直,还包含侧框架加强板、减振胶,侧框架加强板和底盘侧框架相适配立柱通过螺钉和底盘侧框架、侧框架加强板固定连接,减振胶固设于所述的底盘侧框架上,本实用新型去除轿厢四条斜拉杆,增加了电梯的美观性。
但在上述方案中,对轿厢进行安装时,是将轿厢直接安装到拖架上并进行固定的,但轿厢与托架之间只有减振胶进行减震,减振胶结构单一减震效果不好,使得轿厢还是容易产生颠簸,导致乘坐舒适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轿底减振托架,旨在解决对轿厢进行安装时,是将轿厢直接安装到拖架上并进行固定的,但轿厢与托架之间只有减振胶进行减震,减振胶结构单一减震效果不好,使得轿厢还是容易产生颠簸,导致乘坐舒适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轿底减振托架,包括横杆和两组减震固定机构,每组所述减震固定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固定组件、拉杆组件和两组减震组件,每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减震座、弹簧、第一伸缩杆、滑槽、滑板、第二伸缩杆和锥头,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杆上方,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伸缩杆均与两个所述减震座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减震组座的中间,所述弹簧均与两个所述减震座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面,所述滑槽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上方,所述滑板与所述滑槽相互适配,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的内部,且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所述锥头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和所述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和所述滑板的中间。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侧板和加强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所述加强杆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
其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拉板、两个固定杆和支撑杆,所述拉板与所述横杆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两个所述固定杆均穿过所述拉板,且与所述横杆相互配合,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拉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拉板的下方。
其中,所述竖板与所述接触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触板的上方,两个所述加强板均与所述接触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接触板下方的两侧,两个所述加强板均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螺杆分别均匀的排列在两个所述加强板一侧,并均穿过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连接板,且分别与多个所述螺母相互适配。
其中,所述轿底减振托架还包括辅助加强组件,所述辅助加强组件包括定位板、两组连接座和两根连接绳,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上侧,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下方,另一组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两根所述连接绳均与两组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并位于两组所述连接座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轿底减振托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的设置,所述连接组件起到了与所述横杆进行连接,并形成一个安装平台的作用,所述固定组件的设置,起到了加强所述横杆与所述连接组件的连接强度,所述拉杆组件起到了与电梯其他组件进行连接,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电梯,所述减震组件起到了将轿厢连接到托架上,并减少将运行中产生的震动传递到轿厢内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101-横杆、102-减震固定机构、103-连接组件、104-固定组件、105-拉杆组件、106-减震组件、107-减震座、108-弹簧、109-第一伸缩杆、110-滑槽、111-滑板、112-第二伸缩杆、113-锥头、114-连接板、115-侧板、116-加强杆、117-拉板、118-固定杆、119-支撑杆、120-竖板、121-接触板、122-加强板、123-螺杆、124-螺母、201-辅助加强组件、202-定位板、203-连接座、204-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为:
请参阅图1~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轿底减振托架,包括横杆101和减震固定机构102,每组所述减震固定机构102包括连接组件103、固定组件104、拉杆组件105和两组减震组件106,每组所述减震组件106包括两个减震座107、弹簧108、第一伸缩杆109、滑槽110、滑板111、第二伸缩杆112和锥头113;所述连接组件103包括连接板114、侧板115和加强杆116;所述固定组件104包括拉板117、两个固定杆118和支撑杆119;所述拉杆组件105包括竖板120、接触板121、两个加强板122、多个螺杆123和多个螺母124,通过上述设置解决了对轿厢进行安装时,是将轿厢直接安装到拖架上并进行固定的,但轿厢与托架之间只有减振胶进行减震,减振胶结构单一减震效果不好,使得轿厢还是容易产生颠簸,导致乘坐舒适性不高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置提高了轿厢内乘客的舒适性。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组件103设置在所述横杆101上方,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107与所述连接组件10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103的上方,所述第一伸缩杆109均与两个所述减震座107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减震组座的中间,所述弹簧108均与两个所述减震座107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伸缩杆109的外面,所述滑槽110与所述连接组件10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103的上方,所述滑板111与所述滑槽110相互适配,所述第二伸缩杆112与所述连接组件103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110的内部,且与所述滑板111固定连接,所述锥头113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107和所述滑板111固定连接,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107和所述滑板111的中间,通过所述两个所述减震座107的设置,起到了将所述弹簧108固定到两个所述减震座107中,并达到减震的作用,所述第二伸缩杆112带动所述滑板111在所述滑槽110中进行上下移动,使所述滑板111压缩所述锥头113、所述弹簧108和所述第一伸缩杆109,从而达到减震的效果。
首先,所述连接板114与所述横杆10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101的上方,所述侧板115与所述连接板11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114的外侧,所述加强杆116与所述连接板11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114的下方,通过所述连接板114的设置,所述连接板114起到了与所述横板进行连接,并形成一个安装底座的作用,使得轿厢可以与其进行固定,所述侧板115的设置,起到了将轿厢的位置进行定位的作业,所述加强杆116起到了增加所述连接板114强度的作用。
其中,所述拉板117与所述横杆101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101的上方,两个所述固定杆118均穿过所述拉板117,且与所述横杆101相互配合,所述支撑杆119与所述拉板117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拉板117的下方,通过所述拉板117的设置,所述拉板117起到了加强所述横杆101强度的作用,使所述横杆101不易变形弯折,所述支撑杆119起到了将所述拉板117与所述横杆101位置进行定位的作用,所述固定杆118起到了将所述拉板117固定到所述横杆101上的作用。
其次,所述竖板120与所述接触板12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触板121的上方,两个所述加强板122均与所述接触板121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接触板121下方的两侧,两个所述加强板122均与所述连接板114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114的一侧,多个所述螺杆123分别均匀的排列在两个所述加强板122一侧,并均穿过所述加强板122和所述连接板114,且分别与多个所述螺母124相互适配,通过所述接触板121的设置,所述接触板121起到了可以与所述竖板120进行连接的作用,并使得所述竖杆保持竖直的作用,两个所述加强板122起到了与所述连接板114进行固定的作用,并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螺杆123起到了穿过所述加强板122和所述连接板114,并与所述螺母124螺纹连接,起到了将所述加强板122与所述连接板114进行固定的作用。
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轿底减振托架,通过将轿厢放置到所述滑板111上,使得所述滑板111可以在所述滑槽110中进行上下移动,下降的所述滑板111在所述滑槽110中压缩式所述第二伸缩杆112,从而实现进行减压的作用,在通过所述滑板111挤压所述锥头113和所述弹簧108,使得所述弹簧108进行压缩和释放,从此实现对轿厢进行减震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为: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图4,其中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轿底减振托架还包括辅助加强组件201,所述辅助加强组件201包括定位板202、两组连接座203和两根连接绳204,通过所述辅助加强组件201的设置,所述辅助加强组件201起到了更好的将所述竖板120的位置进行固定的作用,使所述竖板120保持竖直的作用。
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定位板202与所述竖板12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板202的上侧,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座203与所述定位板2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板202的下方,另一组所述定位板202与所述横杆10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101的上方,两根所述连接绳204均与两组所述连接座203固定连接,并位于两组所述连接座203的中间,通过所述定位板202的设置,所述定位板202起到了固定其中一种所述连接座203的作业,使所述连接座203可以与所述连接绳204进行连接,两根所述连接绳204的设置,起到了在所述定位板202的两侧,对所述定位板202进行过拉扯,从而达到所述定位板202可以带动所述竖板120进行位置固定的作用。
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轿底减振托架,通过将两根所述连接绳204分别固定到两组所述连接座203上,并保持紧崩的状态,使得两根所述连接绳204在所述定位板202的两个方向对所述定位板202进行拉扯,从而达到将所述竖板120竖直固定到所述接触板121上的作用。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轿底减振托架,包括横杆,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组减震固定机构;
每组所述减震固定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固定组件、拉杆组件和两组减震组件,每组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两个减震座、弹簧、第一伸缩杆、滑槽、滑板、第二伸缩杆和锥头,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横杆上方,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一伸缩杆均与两个所述减震座固定连接,并位于两个所述减震组座的中间,所述弹簧均与两个所述减震座固定连接,并套设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外面,所述滑槽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组件的上方,所述滑板与所述滑槽相互适配,所述第二伸缩杆与所述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的内部,且与所述滑板固定连接,所述锥头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和所述滑板固定连接,并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减震座和所述滑板的中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底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板、侧板和加强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外侧,所述加强杆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底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拉板、两个固定杆和支撑杆,所述拉板与所述横杆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两个所述固定杆均穿过所述拉板,且与所述横杆相互配合,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拉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拉板的下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底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组件包括竖板、接触板、两个加强板、多个螺杆和多个螺母,所述竖板与所述接触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触板的上方,两个所述加强板均与所述接触板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接触板下方的两侧,两个所述加强板均与所述连接板活动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多个所述螺杆分别均匀的排列在两个所述加强板一侧,并均穿过所述加强板和所述连接板,且分别与多个所述螺母相互适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轿底减振托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底减振托架还包括辅助加强组件,所述辅助加强组件包括定位板、两组连接座和两根连接绳,所述定位板与所述竖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上侧,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定位板的下方,另一组所述定位板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横杆的上方,两根所述连接绳均与两组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并位于两组所述连接座的中间。
CN202321365644.1U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Active CN220412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5644.1U CN220412554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65644.1U CN220412554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2554U true CN220412554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9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65644.1U Active CN220412554U (zh) 2023-05-31 2023-05-31 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2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01781B (zh) 一种可调的高隔振性能汽车座椅悬置结构
CN108951491A (zh) 一种洗地机盘刷调节机构
CN220412554U (zh) 一种轿底减振托架
CN210457068U (zh) 一种可提高电梯安全舒适性的曳引装置
CN114771843B (zh) 一种航空飞机制造中座椅振动减缓系统及其振动减缓方法
WO2019024143A1 (zh) 一种电梯用减震垫机构
CN204852161U (zh) 一种用于曳引机的减震装置
CN215101376U (zh) 一种用于抑制振动的电梯轿厢装置
CN115342283A (zh) 一种牵引式巡检机器人
CN212400978U (zh) 一种汽车座椅座支撑总成结构
CN220449479U (zh) 电梯轿厢横向振动抑制装置
CN208777232U (zh) 洗地机盘刷调节机构
CN209852129U (zh) 座椅减震机构弹簧伸缩组件安装结构
CN210335938U (zh) 吊装轨道机器人及其集成式承重导向机构
CN220245220U (zh) 一种电梯减震装置
CN111717762A (zh) 一种电梯启停用缓冲装置
CN208442208U (zh) 一体式汽车控制器用减震装置
CN111660879A (zh) 一种汽车座椅座支撑总成结构
CN214298824U (zh) 一种曳引机安装减震装置
CN205367415U (zh) 一种具有安全缓冲装置的电梯轿厢
CN218403240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电梯
CN206802194U (zh) 无机房乘客电梯轿顶减震机构
CN216331594U (zh) 一种加强汽车减震效果的汽车支架
CN210734128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的弹簧储能驻车制动系统
CN217732388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的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