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0795U - 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10795U CN220410795U CN202321941522.2U CN202321941522U CN220410795U CN 220410795 U CN220410795 U CN 220410795U CN 202321941522 U CN202321941522 U CN 202321941522U CN 220410795 U CN220410795 U CN 2204107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mounting
- main body
- engine
- body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08000010392 Bon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7076 F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62 electrophor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1 Alloy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包括:主体框架,形成有若干第一安装点和若干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用于居中安装所述减震器,所述第二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侧边架,呈夹角的设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侧边架形成有若干第三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的一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减震固定架单点受力、受力不均、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踏板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油踏板摩托车的后减震多采用侧单边或者双边固定。采用单边固定的减震无法实现承载力的均衡分布。且车架和发动机后叉的受力点均只有一个,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易造成发动机或车架的受力点疲劳,增大断裂失效的风险;且由于是单点固定,一旦断裂失效,整车塌陷,易发生事故,威胁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采用两侧减震固定的方式需要再增加一块比较大的扩展板,用以连接发动机和后轮轴,这样虽然可以有效的增大受力承受的载荷,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轮的最大宽度(有效使用空间变小)。并且,不管是单侧固定还是双侧固定,车架尾部的空间都被减震的安装位置所占用,整车尾部都会显得臃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减震固定架单点受力、受力不均、空间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减震固定架,用于连接减震器和发动机,所述减震固定架包括:
主体框架,形成有若干第一安装点和若干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用于居中安装所述减震器,所述第二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
侧边架,呈夹角的设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侧边架形成有若干第三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的一侧。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向上延伸出若干第一支耳,各所述第一支耳围合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减震器的第一避让位,所述第一安装点为贯穿各所述第一支耳的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向下延伸或呈夹角设置若干第二支耳,各所述第二支耳围合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发动机底部的第二避让位,所述第二安装点为贯穿各所述第二支耳的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第三安装点为形成于所述侧边架远离所述主体框架一端的第三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侧边架的上部;和/或
所述侧边架的下部设有用于避让轮胎的第三避让位。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侧边架的上下两部均设有连接点,相应各连接点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体框架背离所述侧边架的一端设有侧支耳,所述侧支耳弯折后形成若干第四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主体框架与所述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踏板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减震固定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主体框架形成有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第一安装点能够使减震器居中安装于主体框架,从而解决了单边固定的减震无法实现承载力均衡分布的问题,继而使本减震固定架能够有效平衡受力;第二安装点用于将主体框架固定于发动机;再者,侧边架呈夹角的设于主体框架,以便使侧边架与发动机随形,不仅使发动机后部空间得以有效利用,而且还可以安装宽度更宽的轮胎;同时,侧边架形成有第三安装点,用于将侧边架固定于发动机;且第一安装点、第二安装点和第三安装点相配合,使本减震固定架多点受力,成倍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和整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减震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减震固定架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1、主体框架;2、第一支耳;3、第一避让位;4、第一安装孔;5、第二支耳;6、第二避让位;7、第二安装孔;8、侧边架;9、第三安装孔;10、第三避让位;11、第一连接点;12、第二连接点;13、侧支耳;14、第四安装点。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图1、图2所示,该减震固定架包括主体框架1和侧边架8;主体框架1形成有若干第一安装点和若干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用于居中安装所述减震器,所述第二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侧边架8呈夹角的设于所述主体框架1,所述侧边架8形成有若干第三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的一侧。
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框架1依附于发动机的外表面设置,在主体框架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第一安装点用于使减震器居中安装于本主体框架1上,使主体框架1有效平衡受力;第二安装点用于将主体框架1安装于发动机;当然,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的数量根据主体框架1的受力和/或发动机的安装形状而定,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边架8呈夹角的设于主体框架1的一侧,以使侧边架8随发动机的形状而延伸设置,不仅使发动机后部空间得以有效利用,减少遮挡、阻碍,而且还可以安装宽度更宽的轮胎;再者,侧边架8形成有第三安装点,第三安装点用于将侧边架8固定于发动机;并在第一安装点和第二安装点的配合下,实现多点受力的目的,成倍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和整车安全性,防止因单点受力而使固定架的受力点疲劳,增大断裂失效的风险。
当然,上述主体框架1和侧边架8可采用40Mn合金钢经热模锻工艺成型,强度高,韧性好,不易发生断裂;CNC加工修饰,有较高的形位精度,采用镀锌或电泳表面处理,不会发生锈蚀。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主体框架1和侧边架8分别安装于发动机的不同面,以及将减震器连接于第一安装点即可。本减震固定架采用主体框架1和侧边架8的共同装配,使发动机后部空间得以有效利用,以便安装宽度更宽的轮胎;同时,利用第一安装点能够使减震器居中安装,有效平衡受力;并且减震器中置后,整车尾部干净利落;再者,在多个安装点的配合下相较于传统的侧置减震器的上下单点受力,能够实现多点受力,以成倍增强结构稳定性和整车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1向上延伸出若干第一支耳2,各所述第一支耳2围合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减震器的第一避让位3,所述第一安装点为贯穿各所述第一支耳2的第一安装孔4。具体地,为了将减震器固定于主体框架1上,主体框架1的上部向上延伸出第一支耳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相间设置的两个第一支耳2为例),两第一支耳2之间形成第一避让位3,以供减震器的端部伸入至该第一避让位3处;并且,各第一支耳2均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以供螺钉旋入,以便利用螺钉将减震器固定于各第一支耳2,从而形成受力点。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耳2焊接于主体框架1或与主体框架1一体成型,以提高第一支耳2的强度。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1呈夹角设置若干第二支耳5,各所述第二支耳5围合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发动机底部的第二避让位6,所述第二安装点为贯穿各所述第二支耳5的第二安装孔7。具体地,为了将主体框架1固定于发动机,在主体框架1的下部呈夹角的设有第二支耳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支耳5为例),两第二支耳5之间形成第二避让位6,以供部分发动机的外壳伸入至该第二避让位6处;并且,各第二支耳5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7,用于供螺钉旋入后将发动机固定于第二支耳5。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耳5的位置和/或数量可根据发动机的形状而定,目的在于将主体框架1固定于发动机,增加本减震固定架的整体受力点。
如图1、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安装点为形成于所述侧边架8远离所述主体框架1一端的第三安装孔9。具体地,为了将侧边架8固定于发动机的另一表面,在侧边架8远离主体框架1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9,以供螺钉旋入;当然,如图1、图2所示,多个安装点能够使本减震固定架多点受力,形成稳固的受力面;以及有效平衡受力。可优选地,所述第三安装孔9位于所述侧边架8的上部;所述侧边架8的下部设有用于避让轮胎的第三避让位10;以实现最大空间利用率,以便安装宽度更宽的轮胎。当然,第三避让位10处也可设置用于安装后挡泥板的安装位。
如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1和所述侧边架8的上下两部均设有连接点,相应各连接点可拆卸连接。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更换,主体框架1和侧边架8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即:在主体框架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第一连接点11,在侧边架8的上下两端均设置第二连接点12,位于同一高度的第一连接点11与第二连接点12利用螺钉相连接,以使主体框架1和侧边架8采用装配式的连接方式,无焊接应力变形,且易于更换。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主体框架1背离所述侧边架8的一端设有侧支耳13,所述侧支耳13弯折后形成若干第四安装点14,用于连接所述主体框架1与所述发动机。具体地,为了提高主体框架1与发动机的连接强度,在主体框架1背离侧边架8的一端设置有侧支耳13,侧支耳13因发动机的形状而弯折,并形成第四安装点14,第四安装点14用于连接主体框架1和发动机,进一步防止主体框架1掉落的风险;侧支耳13的材料为Q195,冲压成型,镀锌或电泳处理。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踏板摩托车,包括上述所述的减震固定架,该减震固定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踏板摩托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减震固定架,用于连接减震器和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固定架包括:
主体框架,形成有若干第一安装点和若干第二安装点,所述第一安装点用于居中安装所述减震器,所述第二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
侧边架,呈夹角的设于所述主体框架,所述侧边架形成有若干第三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发动机的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向上延伸出若干第一支耳,各所述第一支耳围合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减震器的第一避让位,所述第一安装点为贯穿各所述第一支耳的第一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向下延伸或呈夹角设置若干第二支耳,各所述第二支耳围合形成用于避让所述发动机底部的第二避让位,所述第二安装点为贯穿各所述第二支耳的第二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点为形成于所述侧边架远离所述主体框架一端的第三安装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孔位于所述侧边架的上部;和/或
所述侧边架的下部设有用于避让轮胎的第三避让位。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和所述侧边架的上下两部均设有连接点,相应各连接点可拆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背离所述侧边架的一端设有侧支耳,所述侧支耳弯折后形成若干第四安装点,用于连接所述主体框架与所述发动机。
8.踏板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固定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41522.2U CN220410795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941522.2U CN220410795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10795U true CN220410795U (zh) | 2024-01-30 |
Family
ID=89657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941522.2U Active CN220410795U (zh) | 2023-07-21 | 2023-07-21 | 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10795U (zh) |
-
2023
- 2023-07-21 CN CN202321941522.2U patent/CN2204107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083018B2 (en) | Rear swinging fork for a motorcycle | |
CN111791659B (zh) | 空气悬架系统 | |
CN1317155C (zh) | 后滑柱总成的上固定机构 | |
EP1216858B1 (en) | Motor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 |
US20240253411A1 (en) | Suspension structure and vehicle | |
CN220410795U (zh) | 减震固定架和踏板摩托车 | |
KR101302328B1 (ko) | 전방 현가 장치의 로어 컨트롤 암 조립체 | |
CN100591539C (zh) | 重型汽车橡胶支座和板簧支架总成 | |
CN208021549U (zh) | 一种轿车组合式车架 | |
KR101305763B1 (ko) | Ctba 서스펜션 | |
CN211592703U (zh) | 一种六点安装前副车架 | |
CN206615057U (zh) | 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 |
CN201132475Y (zh) | 重型汽车橡胶支座和板簧支架总成 | |
CN110843923A (zh) | 一种六点安装前副车架 | |
CN220923742U (zh) | 前减震器安装座构造 | |
CN216268541U (zh) | 一种铸件副簧支座用缓冲块 | |
CN217048179U (zh) | 一种车身扭梁安装结构 | |
CN219911596U (zh) | 一种抗变形汽车底盘用外管 | |
CN220096147U (zh) | 一种cng车型气瓶安装结构 | |
CN221562783U (zh) | 一种轻量化汽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 |
CN214296121U (zh) | 一种电动车“工”字型结构简单稳固的前副车架 | |
CN221737951U (zh) | 车用挡泥板支架及商用车 | |
CN219544443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固定座 | |
CN216424001U (zh) | 一种新能源车型减震器座加强结构 | |
CN211494222U (zh) | 一种3d打印后转向节、悬架系统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