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06391U - 垃圾分选系统 - Google Patents

垃圾分选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06391U
CN220406391U CN202322231555.4U CN202322231555U CN220406391U CN 220406391 U CN220406391 U CN 220406391U CN 202322231555 U CN202322231555 U CN 202322231555U CN 220406391 U CN220406391 U CN 220406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sorting
identification
conveying devic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315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倩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isanb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isanb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isanb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isanbao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315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06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06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06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分选系统,包括:下料机构、识别机构和剔除机构;其中,所述下料机构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所述下料结构用于将来料进行下料后输送至所述识别机构;所述识别机构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其包括第二输送装置和识别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贯穿于所述识别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垃圾输送至识别装置中,所述识别装置用于对目标物进行识别;所述剔除机构靠近所述识别机构设置,其包括剔除单元和分拣单元;所述剔除单元设包括传输结构,用于将含有目标物的垃圾剔除至分拣单元进行分拣,将不含有目标物的垃圾输送至指定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以对小处理量的生活垃圾进行识别和分选。

Description

垃圾分选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分选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生活垃圾主要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处理这三种方式处理。焚烧逐步代替填埋成为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一些小型处理量的焚烧炉也应运而生。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都需要采用前处理分选工艺。
CN210632621U公开了一种可燃物垃圾分选系统,结合滚筒分筛和振动弹跳分筛,结构合理,泥土分离效率高;进一步可设置磁选输送带,分选出磁金属;还可设置撕碎机、二级滚筒分筛机、打包机,进一步提升泥土分离率,并对轻质可燃物打包运输;进一步还可以设置人工分选工位对可燃物垃圾进行深度细分;扩宽可燃物垃圾再利用的去路,不再单一的进行焚烧再利用,提升资源有效利用率;可适用于填埋场的存量生活垃圾,也可适用于城市新产生的生活垃圾的筛分。
CN210097947U公开了一种生活垃圾分选系统,包括通过运输装置连接依次设置的大件分拣台、垃圾储存坑、破袋机、第一人工分拣室、第一磁选装置、二级滚筒筛、第二人工分拣室和塑料打包机;所述二级滚筒筛还通过有机物输送皮带机连接设置有有机物细分选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化设备和人工分选相结合对生活垃圾根据各自的差异性逐一进行分离,实现垃圾全组分有效分离;同时还对分选的有机物进行细分选,获得的有机物原料纯度高,提高了有机物产能率,利于后续的有机物发酵资源化利用,充分回收了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
以上的分选系统包括国内大多采用传统设备分选和人工分选相结合的方法,常规生活垃圾分选技术包括风选、磁选、滚筒筛分等,主要是通过风力、磁力、筛孔等对生活垃圾进行分选。但是,依靠传统设备分选,分选设备占地面积大,而且处理量都比较大,难以适用于小处理量的垃圾分选。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分选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小处理量的生活垃圾进行识别和分选。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分选系统,包括:下料机构、识别机构和剔除机构;其中,
所述下料机构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来料进行下料后输送至所述识别机构;
所述识别机构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其包括第二输送装置和识别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贯穿于所述识别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垃圾输送至识别装置中,所述识别装置用于对目标物进行识别;
所述剔除机构靠近所述识别机构设置,其包括剔除单元和分拣单元;所述剔除单元包括为可输结构,用于将含有目标物的垃圾剔除至分拣单元进行分拣,将不含有目标物的垃圾输送至指定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储存下料仓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设置在所述储存下料仓的侧部,用于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倾倒至所述储存下料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倾斜设置,其倾角为10~15°;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较高的一端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渗滤液收集箱;所述渗滤液收集箱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较低的一端的端部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所述识别机构为X光异物识别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所述剔除单元包括剔除平台和垃圾接收箱;所述剔除平台设置为皮带传输的结构;所述垃圾接收箱设置在所述剔除平台远离所述识别机构的一端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所述分拣单元设置在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剔除平台之间,且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所述剔除平台和所述分拣单元在高度上顺次错位降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所述分拣单元包括分拣平台和剔除物接收箱;所述分拣平台设置为皮带传输的结构;所述剔除物接收箱设置在所述分拣平台远离所述识别机构的一端的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识别机构和剔除机构控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优选地,分别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所述剔除平台和所述分拣平台的两侧设置挡板。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可以对小处理量的生活垃圾进行识别和分选。同时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占地面积小,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下料机构,11-储存下料仓;111-圆弧孔,12-第一输送装置,13-提升装置,14-渗滤液收集箱;
2-识别机构,21-第二输送装置,22-识别装置;
3-剔除机构,31-剔除单元,311-剔除平台,312-垃圾接收箱,32-分拣单元,321-分拣平台,322-剔除物接收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可以包括下料机构、识别机构、剔除机构和控制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下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机构用于将来料进行下料后输送至识别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机构包括第一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将垃圾输送至识别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下料机构适用于来料量比较小的生活垃圾,相应地,来料方式可以为桶装的形式。第一输送装置可以为皮带输送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下料机构还包括储存下料仓和提升装置;提升装置设置在储存下料仓的侧部,用于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倾倒至储存下料仓内。储存下料仓用于对垃圾进行短暂存储,其底部可以设置成一定的倾角,在底部较高一端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上还可以设置圆弧孔,圆弧孔的半径可以为300mm,以便垃圾被第一输送装置带出。提升装置可以设置为自动提升翻转机构,用于将垃圾桶内的垃圾提升至储存下料仓的上方并将垃圾倾倒至储存下料仓内,可以适用于将例如120L、240L的垃圾桶提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第一输送装置倾斜设置,其倾角可以为10~15°;第一输送装置较高的一端的端部高于第二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在储存下料仓的底部(出料口),两者相连通,出料口所在的平面可以与第一输送装置的垃圾运送面相平行。出料口所在的平面和第一输送装置的垃圾运送面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0~30mm,这样可以保证垃圾不会从缝隙中掉落。垃圾从第一输送装置的较高的一端输出至识别机构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下料机构还包括渗滤液收集箱。渗滤液收集箱设置在第一输送装置较低的一端的端部的下方。这样垃圾中的渗滤液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从第一输送装置的较低的一端的端部流入渗滤液收集箱中,实现渗滤液的收集,同时也便于对渗滤液进行后续处理。
识别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识别结构靠近第一输送装置设置,主要用于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并具有响应的功能。识别机构包括第二输送装置和识别装置。第二输送装置贯穿于识别装置中。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垃圾输送至识别装置中,通过识别装置对目标物进行识别。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输送装置较高的一端与第二输送装置错位对接,第一输送装置较高的一端的最低点至第二输送装置的垃圾运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80mm,以便垃圾落到第二输送装置上。经过下料的垃圾从第二输送装置靠近下料机构的一端输入,第二输送装置贯穿于识别装置,通过识别装置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再从第二输送装置远离下料机构的一端输出至剔除机构中。当识别机构识别出目标物,则会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号传输给剔除机构;若未识别出目标物,则不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表明垃圾中不含有目标物。第二输送装置可以为皮带输送机。目标物可以为玻璃、石头、陶瓷、砖头、金属制品的等无机类物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识别机构为X光异物识别机。
剔除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剔除机构靠近所述识别机构设置,其包括剔除单元和分拣单元。剔除单元包括传输结构。剔除单元用于将含有目标物的垃圾剔除至分拣单元进行分拣,将不含有目标物的垃圾输送至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剔除机构主要用于对垃圾进行分选。剔除单元中的传输结构具有正转和反转的功能,即能够将垃圾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输送。当识别机构识别出目标物时会发出警报,剔除机构接收到报警信号后,传输结构会进行反转,然后将剔除单元上的含有目标物的全部垃圾输送至分拣单元上。工作人员在分拣单元上对目标物进行分拣,剩余的垃圾被输送至指定位置。当识别机构未识别出目标物时则不会发出警报,相应地,剔除单元会持续正转,通过剔除单元将垃圾输送至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剔除单元反转时,其时间可以为3~5s,同时,第一输送装置和识别机构会停止工作,时间也为3~5s,待剔除机构恢复正转时,第一输送装置和识别机构相应地恢复工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剔除单元包括剔除平台和垃圾接收箱;剔除平台设置为皮带传输的结构;垃圾接收箱设置在剔除平台远离所述识别机构的一端的下方。未识别出目标物的垃圾直接通过剔除平台正转输送至垃圾接收箱中,通过这样收集后便于后续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分拣单元设置在识别装置和剔除平台之间,且第二输送装置、剔除平台和分拣单元在高度上顺次错位降低。其中,第二输送装置与剔除平台之间错位对接,两者彼此相邻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80mm,这样便于垃圾落入剔除平台上。剔除平台和分拣单元之间也可以错位对接,这样反转后的垃圾直接落入分拣平台上,便于分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分拣单元包括分拣平台和剔除物接收箱;分拣平台设置为皮带传输的结构;剔除物接收箱设置在分拣平台远离识别机构的一端下方。从反转的垃圾中分拣出目标物后,剩余的垃圾落入剔除物接收箱中,通过这样收集后便于后续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分别在第一输送装置、第二输送装置、剔除单元和分拣平台的两侧设置挡板。这样可以防止垃圾掉落,挡板的高度不低于200mm。
控制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以设置为PLC控制器,其分别与第一输送装置、识别机构和剔除机构控制连接,实现自动控制,这种方式无需专人管理和日常维护,便于管理,运行费用较低。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这里所提出的描述仅是用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的实例,而不是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递交本申请时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其他的等同和修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垃圾分选系统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料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垃圾分选系统包括下料机构1、识别机构2、剔除机构3和控制器(未示出)。
如图1和图3所示,下料机构1包括储存下料仓11、第一输送装置12、提升装置13和渗滤液收集箱14。下料机构1用于将来料进行下料后输送至识别机构2。
储存下料仓11的出料口与第一输送装置12相连通。出料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输送装置12的垃圾运送面相平行。出料口所在的平面和第一输送装置12的垃圾运送面之间的距离为20~30mm,这样可以保证垃圾不会从缝隙中掉落。生活垃圾通过桶装的形式来料时,可以通过提升装置13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倾倒至储存下料仓11内。提升装置13设置在储存下料仓11的侧部。储存下料仓11的出料口倾斜设置,在其较高一端的宽度方向的侧壁上设置有圆弧孔111,圆弧孔的半径为300mm,以便垃圾被第一输送装置12带出。第一输送装置12倾斜设置,倾斜角度为10°~15°。在第一输送装置12较低的一端的端部附近设置有渗滤液收集箱14。垃圾中的渗滤液由于重力的作用从第一输送装置12的端部流入渗滤液收集箱14中。第一输送装置12较高的一端与识别机构12的入口错位对接,这样有利于将垃圾输送至识别机构12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装置12设置为皮带输送机。
如图1和图2所示。识别机构2具有响应的功能,其包括第二输送装置21和识别装置22。第一输送装置12较高的一端与第二输送装置21错位对接。第一输送装置12较高的一端的最低点至第二输送装置21的垃圾运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80mm。第二输送装置21贯穿于识别装置22中,并位于第一输送装置12的较高的一端的下部,以便垃圾落到第二输送装置2上。经过下料机构1的垃圾从第二输送装置21靠近下料机构1的一端输入,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识别装置22对目标物进行识别。当识别装置22识别出目标物,则会发出报警信号,并将报警信号传输给剔除机构3;若未识别出目标物,则不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表明垃圾中不含有目标物。本实施例中,识别装置22为X光异物识别机,第二输送装置21为皮带输送机。目标物为玻璃、石头、陶瓷、砖头、金属制品的等无机类物质。
如图1和图2所示。剔除机构3包括剔除单元31和分拣单元32。剔除单元靠近识别机构2设置,并在高度上低于第二输送装置21。剔除单元31和第二输送装置21彼此相邻的两端之间的距离大于80mm。剔除单元31靠近识别机构2的一端的下方设置有分拣单元32。剔除单元31包括剔除平台311和垃圾接收箱312。剔除平台311设置为皮带传输的结构,其具有正转和反转功能,即能够将垃圾沿着相反的两个方向输送。垃圾接收箱312设置在剔除平台311远离识别机构2的一端的下方。分拣单元32包括分拣平台321和剔除物接收箱322。分拣平台321设置为皮带传输的结构,其远离识别机构2的一端下方设置有剔除物接收箱322。当识别机构2识别出目标物时会发出警报,剔除机构3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剔除单元31的剔除平台311会进行反转,然后将剔除单元31上的含有目标物的全部垃圾输送至分拣单元32上,工作人员在分拣平台321上对目标物进行分拣,经过分拣后的目标物单独存放处理,剩余的垃圾会落入剔除物接收箱322中。当识别机构2未识别出目标物时则不会发出警报,相应地,剔除平台311会持续正转,通过剔除平台311将垃圾运至垃圾接收箱312中。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输送装置12、识别机构2和剔除机构3控制连接,实现自动控制。
为了防止垃圾掉落,还可以在第一输送装置12、第二输送装置21、剔除平台311和分拣平台321的两侧设置挡板,挡板的高度不低于200mm。
下面介绍工作过程:
生活垃圾通过桶装的形式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厂,工人将垃圾桶推至系统前端,将垃圾桶卡在提升装置13上,自动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入储存下料仓11内。垃圾通过储存下料仓11的底部落在第一输送装置12上,同时垃圾中的渗滤液会由于重力作用从倾斜的第一输送装置12的低端部流入渗滤液收集箱14内。第一输送装置12将垃圾输送至识别机构2的第二输送装置21上,垃圾通过识别装置22时,识别装置22对目标物进行识别,若识别出目标物,则给出报警信号。剔除机构3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会进行反转,反转时间为3~5s,将剔除单元31上的垃圾输送至分拣单元32的分拣平台321上,工人在分拣平台321的侧边进行目标物的分拣工作,经分拣的目标物单独存放处理,剩余的垃圾会掉落至分拣平台321下部的剔除物接收箱322内。在剔除机构3反转的同时,第一输送装置12和识别机构2会停止工作,时间也为3~5s,待剔除机构3恢复正转时,第一输送装置12和识别机构2相应地恢复工作。若识别机构2未给出报警信号,说明此部分垃圾中不含有目标物,剔除机构3会持续正转,直接将垃圾运至剔除平台311出口下方的垃圾接收箱312内。
剔除物垃圾接收箱322和垃圾接收箱312内的垃圾均为不含有目标物的垃圾,收集后可根据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任何变形、改进、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料机构、识别机构和剔除机构;其中,
所述下料机构设置有第一输送装置,所述下料机构用于将来料进行下料后输送至所述识别机构;
所述识别机构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设置,其包括第二输送装置和识别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贯穿于所述识别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用于将垃圾输送至识别装置中,所述识别装置用于对目标物进行识别;
所述剔除机构靠近所述识别机构设置,其包括剔除单元和分拣单元;所述剔除单元包括传输结构,用于将含有目标物的垃圾剔除至分拣单元进行分拣,将不含有目标物的垃圾输送至指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储存下料仓和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设置在所述储存下料仓的侧部,用于将垃圾桶内的垃圾倾倒至所述储存下料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倾斜设置,其倾角为10~15°;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较高的一端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渗滤液收集箱;所述渗滤液收集箱设置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较低的一端的端部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机构为X光异物识别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剔除单元包括剔除平台和垃圾接收箱;所述剔除平台设置为皮带传输的结构;所述垃圾接收箱设置在所述剔除平台远离所述识别机构的一端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单元设置在所述识别装置和所述剔除平台之间,且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所述剔除平台和所述分拣单元在高度上顺次错位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拣单元包括分拣平台和剔除物接收箱;所述分拣平台设置为皮带传输的结构;所述剔除物接收箱设置在所述分拣平台远离所述识别机构的一端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识别机构和剔除机构控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分选系统,其特征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所述剔除平台和所述分拣平台的两侧设置挡板。
CN202322231555.4U 2023-08-18 2023-08-18 垃圾分选系统 Active CN220406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1555.4U CN220406391U (zh) 2023-08-18 2023-08-18 垃圾分选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31555.4U CN220406391U (zh) 2023-08-18 2023-08-18 垃圾分选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06391U true CN220406391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47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31555.4U Active CN220406391U (zh) 2023-08-18 2023-08-18 垃圾分选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06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4078B (zh) 固体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1347789B (zh)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KR100866517B1 (ko) 가연성 폐기물의 자원화를 위한 분리선별 장치와 그 방법
CN107671111B (zh) 小型生活垃圾自动分类系统
CN113020224A (zh)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高值化回收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03567209A (zh) 一种装潢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WO2020232996A1 (zh) 一种用于厨余垃圾有机质分选的预处理工艺及装置
KR20150069621A (ko) 작업효율성을 향상시킨 재활용쓰레기 선별시스템
CN109482623A (zh) 装修垃圾处理设备
KR900000617B1 (ko) 건축공사 혼합쓰레기로부터 유용물질의 회수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실시하기 위한 설비
CN201890872U (zh) 垃圾衍生燃料的生产装置
CN101259477A (zh)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处理装置
CN220406391U (zh) 垃圾分选系统
CN111320495A (zh) 一种好氧堆肥系统
GB2466215A (en) Wet recyclable material processing
CN115672734A (zh) 一种用于陈腐垃圾的三级筛分系统
CN110947740A (zh) 生活垃圾自动分选线
CN212069895U (zh) 一种陈腐垃圾分类生产线
CN212120368U (zh) 一种垃圾破袋分选装置
CN220547444U (zh) 生活垃圾分选及处理系统
CN101259478A (zh) 生活垃圾多用途回收利用系统
CN215844838U (zh)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高值化回收系统
CN220417325U (zh) 生活垃圾焚烧前处理系统
CN220781314U (zh) 垃圾焚烧发电用垃圾筛分生产线
CN219264347U (zh) 一种固体替代燃料添加工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