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95861U - 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95861U
CN220395861U CN202322204877.XU CN202322204877U CN220395861U CN 220395861 U CN220395861 U CN 220395861U CN 202322204877 U CN202322204877 U CN 202322204877U CN 220395861 U CN220395861 U CN 220395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ank
pipe
valve
fu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20487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龙
李长江
李志鹏
刘卫
何彦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20487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95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95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95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该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油箱、第二油箱、主回油管、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第一油箱的出油口和第二油箱的出油口均与发动机的进油口直接或间接相连,主回油管连接发动机的回油口,第一回油管连接第一油箱的回油口与主回油管,第二回油管连接第二油箱的回油口与主回油管,第二回油管上设有机械阀,机械阀在第二回油管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阈值时打开,在第二回油管内的压力低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关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油系统,通过设置第一回油管、第二回油管、机械阀,可以实现第一油箱回油和第二油箱回油的自动切换,且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可以独立向发动机供油,降低了故障率。

Description

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油系统及具有该燃油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柴油双油箱系统是主油箱为发动机供油,副油箱作用仅为在主油箱无油时将副油箱的燃油通过副油泵(或通过主油泵文丘里效应)导入主油箱,再由主油箱供油到发动机工作。一旦主油泵失效,车辆将无法继续行驶。此外,通过三通阀对发动机回油进行控制,保证发动机回油到工作的主油箱或副油箱,但目前的三通阀故障率太高,导致频繁维修,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燃油系统,使用机械阀取代三通阀实现回油管路的切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油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油箱、第二油箱、主回油管、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一油箱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油箱的出油口均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直接或间接相连,所述主回油管连接所述发动机的回油口,所述第一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一油箱的回油口与所述主回油管,所述第二回油管连接所述第二油箱的回油口与所述主回油管,所述第二回油管上设有机械阀,所述机械阀在所述第二回油管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阈值时打开,在所述第二回油管内的压力低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时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所述第一油泵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油箱的油液向所述发动机流动,所述第一油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箱的箱壁上,且所述第一油泵具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阀门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油箱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所述第一阀门时,所述第一阀门关闭,在所述第一油箱内的油液液位低于所述第一阀门时,所述第一阀门打开;所述第二油泵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油箱的油液向所述发动机流动,所述第二油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油箱的箱壁上,且所述第二油泵具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构造为在所述第二油箱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所述第二阀门时,所述第二阀门关闭,在所述第二油箱内的油液液位低于所述第二阀门时,所述第二阀门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通气阀管、第二通气阀管和引出管,所述第一通气阀管与所述第一阀门的阀口连接,所述第二通气阀管与所述第二阀门的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二通气阀管还与所述第一通气阀管相连通,所述第一通气阀管与所述第二通气阀管还均与所述引出管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油箱内设有浮子结构,所述浮子结构包括浮子外壳和浮子本体,所述浮子外壳内具有安装腔,所述浮子本体可浮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回油管的回油口伸入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浮子本体的上方,所述浮子结构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油箱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浮子本体封堵所述第一回油管的回油口,在所述第一油箱内的油液液位低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所述浮子本体与所述第一回油管分离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出油管、第二出油管和主油管,所述第一出油管与所述第一油箱的出油口相连,所述第二出油管与所述第二油箱的出油口相连,所述主油管与所述发动机的进油口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和所述第二出油管均所述主油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油管上且允许所述第一油箱的油液向所述主油管流动,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油管上且允许所述第二油箱的油液向所述主油管流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油管上设有油液滤清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加油管、第二加油管、第一回气管和第二回气管,所述第一加油管与所述第一油箱的加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加油管与所述第二油箱的加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回气管与所述第一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回气管与所述第二油箱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套管和/或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具有第一汇总腔,所述第一加油管和所述第一回气管均与所述第一汇总腔相连通;所述第二套管具有第二汇总腔,所述第二加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气管均与所述第二汇总腔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油箱内的油液液位,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油箱内的油液液位。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油系统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油系统,由于第一油箱的出油口和第二油箱的出油口均与发动机的进油口直接或间接相连,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可以独立向发动机供油,保证了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中的某一个失效时,另外一个依然可以工作保证车辆行驶,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油系统,通过设置与主回油管相连的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且在第二回油管上设置机械阀,可以实现第一油箱回油和第二油箱回油的自动切换,这种回油切换方式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燃油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由于第一油箱的出油口和第二油箱的出油口均与发动机的进油口直接或间接相连,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可以独立向发动机供油,保证了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中的某一个失效时,另外一个依然可以工作保证车辆行驶,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其燃油系统通过设置与主回油管相连的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且在第二回油管上设置机械阀,可以实现第一油箱回油和第二油箱回油的自动切换,这种回油切换方式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油泵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第二油泵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燃油系统的回油油路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燃油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燃油系统的回油油路示意图(液面高度为H2);
图7是图5所示燃油系统的回油油路示意图(液面高度为H3)。
附图标记说明:
燃油系统100、发动机10、主油管11、油液滤清器12、进油口13、发动机回油口14、主回油管15;
第一油箱20、第一油箱的出油口21、第一回油管22、第一油箱的回油口23、第一油泵24、第一阀门241、第一出油管25、第一单向阀26、第一加油管27、第一回气管28、浮子结构29、浮子外壳291、浮子本体292;
第二油箱30、第二油泵31、第二阀门311、第二出油管32、第二单向阀33、第二加油管34、第二回气管35、第二油箱的出油口36、第二回油管37、第二油箱的回油口38、机械阀39;
第一通气阀管41、第二通气阀管42、引出管43;
第一套管51、第二套管5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7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可以包括:发动机10、第一油箱20、第二油箱30、主回油管15、第一回油管22和第二回油管37。
其中,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和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均与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直接或间接相连。可选地,在图中未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与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直接相连,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与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直接相连,不需要通过其他媒介;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和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也可以通过出油管与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间接相连。
相关技术中,如果主油箱为发动机供油,副油箱作用仅为在主油箱无油时将副油箱的燃油通过副油泵(或通过主油泵文丘里效应)导入主油箱,再由主油箱供油到发动机工作。一旦主油箱出现故障,汽车将无法继续行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和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均与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直接或间接相连,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均独立向发动机10供油,其中一个油箱出现故障,仍能保证另一个油箱能有效向发动机10供油,降低了车辆的故障率,有利于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在实际应用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油箱20可作为主油箱使用,第二油箱30可作为副油箱使用。
主回油管15连接发动机10的回油口14,第一回油管22连接第一油箱20的回油口23与主回油管15,第二回油管37连接第二油箱30的回油口38与主回油管15,主回油管15、第一回油管22和第二回油管37形成三通管路。发动机10回流的燃油可以经过主回油管15、第一回油管22流回第一油箱20,也可以经过主回油管15、第二回油管37流回第二油箱30,有助于回收燃油,节约驾驶成本。
第二回油管37上设有机械阀39,机械阀39在第二回油管37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阈值时打开,在第二回油管37内的压力低于预设压力阈值时关闭。发动机10回油时,燃油可经第一回油管22优先流回第一油箱20,此时机械阀39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油箱20油满后,第一油箱20内成密闭空间,主回油管15、第一回油管22和第二回油管37内的压力增加,当第二回油管37内的压力达到机械阀39的预设压力阈值时,机械阀39打开,此时,燃油可经第二回油管37流回第二油箱30。可选地,预设压力阈值可以是2kPa、3kPa、4kPa等。
相关技术中,通过三通阀对发动机10回油进行控制,保证发动机10回油到工作的第一油箱20或第二油箱30,但三通阀故障率太高,导致频繁维修,严重影响使用体验。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中,使用机械阀39取代三通阀实现回油管路的切换,机械阀39为压力控制阀,结构简单,故障率较低,有利于提升用户满意度,且相比于三通阀来讲,机械阀39的成本较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由于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和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均与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直接或间接相连,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可以独立向发动机10供油,保证了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中的某一个失效时,另外一个依然可以工作保证车辆行驶,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此外,通过设置与主回油管15相连的第一回油管22和第二回油管37,且在第二回油管37上设置机械阀39,可以实现第一油箱20回油和第二油箱30回油的自动切换,这种回油切换方式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图5所示,燃油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油泵24和第二油泵31,第一油泵24用于驱动第一油箱20的油液向发动机10流动,第二油泵31用于驱动第二油箱30的油液向发动机10流动。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可以通过第一油泵24和第二油泵31独立向发动机10供油,保证了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中的某一个失效时,另外一个依然可以工作保证汽车行驶,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第一油泵24设置在第一油箱20的箱壁上,且第一油泵24具有第一阀门241,第一阀门241构造为在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第一阀门241时,第一阀门241关闭,此时机械阀39打开,回油路径如图4中箭头所示;在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低于第一阀门241时,第一阀门241打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所示,第二油泵31设置在第二油箱30的箱壁上,且第二油泵31具有第二阀门311,第二阀门311构造为在第二油箱30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第二阀门311时,第二阀门311关闭,在第二油箱30内的油液液位低于第二阀门311时,第二阀门311打开。
进一步地,参照图1所示,燃油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通气阀管41、第二通气阀管42和引出管43,第一通气阀管41与第一阀门241的阀口连接,第二通气阀管42与第二阀门311的阀口连接,且第二通气阀管42还与第一通气阀管41相连通。在第一阀门241关闭时,第一油箱20成为密闭油箱,第一油箱20内的燃油无法经第一阀门241进入第一通气阀管41;在第一阀门241打开时,第一油箱20内的燃油可以经第一阀门241进入第一通气阀管41。在第二阀门311关闭时,第二油箱30成为密闭油箱,第二油箱30内的燃油无法经第二阀门311进入第二通气阀管42;在第二阀门311打开时,第二油箱30内的燃油可以经第二阀门311进入第二通气阀管42。在保证油箱补气的同时使第二油泵31上的第二阀门311渗出的油通过第一通气阀管41经过第一油泵24上的第一阀门241流入第一油箱20,防止燃油渗出车外。
进一步地,第一通气阀管41与第二通气阀管42还均与引出管43相连通。可选地,引出管43向上延伸,这样,第一通气阀管41和第二通气阀管42在下部连通后通过引出管43引到车身高处。
在具体示例中,第一阀门241可以是翻车阀,也可以是电磁控制阀。第二阀门311可以是翻车阀,也可以是电磁控制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5-图7所示,第一油箱20内设有浮子结构29,浮子结构29包括浮子外壳291和浮子本体292,浮子外壳291内具有安装腔,浮子外壳291可以安装在第一油箱20的箱壁上,也可以安装在第一油泵24上,浮子本体292可浮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当,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上升至与浮子本体292接触时,油液的浮力可以推动浮子本体292向上浮动,第一回油管22的回油口伸入安装腔内,且第一回油管22的回油口位于浮子本体292的上方,浮子结构29构造为在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预设阈值时,浮子本体292封堵第一回油管22的回油口,此时第一回油管22无法再向第一油箱20内回油;在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低于预设阈值时,浮子本体292与第一回油管22分离开,此时第一回油管22仍然可以向第一油箱20内回油。如图7所示,油液液面高度为H3时,浮子本体292封堵第一回油管22的回油口,此时机械阀39打开,回油路径如图7中箭头所示;如图6所示,油液液面高度为H2时,浮子本体292与第一回油管22分离开,回油路径如图6中箭头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所示,燃油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出油管25、第二出油管32和主油管11,第一出油管25与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相连,第二出油管32与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相连,主油管11与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相连接,第一出油管25和第二出油管32均主油管11相连。如图1所示,第一油箱20中的燃油通过第一出油管25流向主油管11,第二油箱30中的燃油通过第二出油管32流向主油管11,由主油管11向发动机10供油,能减少发动机10上的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所示,燃油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单向阀26和第二单向阀33,第一单向阀26设置在第一出油管25上且第一单向阀26允许第一油箱20的油液向主油管11流动;第二单向阀33设置在第二出油管32上且第二单向阀33允许第二油箱30的油液向主油管11流动。由于第一出油管25和第二出油管32均与主油管11连通,在不安装阀的情况下,第一出油管25中的燃油可以流向第二出油管32或者第二出油管32中的燃油可以流向第一出油管25,第一单向阀26可以防止其第一油箱20工作时燃油进入第二油箱30而造成供油压力不足,第二单向阀33可以防止其第二油箱30工作时燃油进入第一油箱20而造成供油压力不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5所示,主油管11上设有油液滤清器12。设置油液滤清器12,可以将主油管11内的燃油过滤后再输向发动机10,由此能够减少燃油中的杂质对发动机10内零部件的磨损,有利于降低发动机10的故障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3所示,燃油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加油管27、第二加油管34、第一回气管28和第二回气管35,第一加油管27与第一油箱20的加油口相连通,第二加油管34与第二油箱30的加油口相连通,第一回气管28与第一油箱20相连通,向第一油箱20加油时通过第一回气管28回气,第二回气管35与第二油箱30相连通,向第二油箱30加油时通过第二回气管35回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燃油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套管51,第一套管51具有第一汇总腔,第一加油管27和第一回气管28均与第一汇总腔相连通。可选地,第一汇总腔上设有第一开口,燃油可以从第一开口进入第一汇总腔,再从第一汇总腔进入第一加油管27,通过第一加油管27可以向第一油箱20加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燃油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套管52,第二套管52具有第二汇总腔,第二加油管34和第二回气管35均与第二汇总腔相连通。可选地,第二汇总腔上设有第二开口,燃油可以从第二开口进入第二汇总腔,再从第二汇总腔进入第二加油管34,通过第二加油管34可以向第二油箱30加油。
在图1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燃油系统100包括: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第一加油管27和第二加油管34为独立的加油管,第一回气管28和第二回气管35为独立的回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100可以包括主套管,而不设置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主套管具有汇总腔,第一加油管27、第二加油管34、第一回气管28和第二回气管35均与汇总腔相连通。可选地,汇总腔上设有总开口,燃油可以从总开口进入汇总腔,再从汇总腔分别进入第一加油管27和第二加油管34,通过第一加油管27和第二加油管34可以分别向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加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油管27和第二加油管34的头部采用只能补气的燃油箱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燃油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油箱30内的油液液位。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液位传感器,便于及时掌握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内的油液液位,当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第一油箱20内燃油不足时,第二油箱30向发动机10供油,有助于延长车辆的续航里程,当第二液位传感器也检测到第二油箱30燃油不足时,可以提醒驾驶者需要向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补充燃油。
下面结合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
1)第一油箱20供油,回油直接流回第一油箱20,和正常单油箱工作原理相同。(此时,第一油泵24工作,第二油泵31不工作)
2)第二油箱30工作,第一油箱20油比较多时,回油优先流回第一油箱20,当第一油箱20油满时,液面超过第一阀门241,如图4所示此时液面高度为H1,第一阀门241关闭,气体降无法通过第一通气阀管41排到第一油箱20外,此时第一油箱20内形成密闭空间。随着第一油箱20的压力增加(假定为5kpa),超过第二回油管37压力(管路压力假定为2kpa,机械阀39压力假定为3kpa),此时第二回油管37中的机械阀39打开,燃油流回第二油箱30,这样实现了第一油箱20与第二油箱30回油的切换,同时取消了三通阀,有利于节约成本,降低故障率。(此时,第二油泵31工作,第一油泵24不工作)
3)第二油箱30工作,第一油箱20无油或者少量油时,燃油流回第一油箱20(此时,第二油泵31工作,第一油泵24不工作),第二油箱30无油后,软件通过识别第二液位传感器空液位信号切回第一油箱20。(此时,第一油泵24工作,第二油泵31不工作)
4)第一油箱20与第二油箱30均无油时,仪表显示无油需要加油。
通过以上方式,用户可自由切换使用第一油箱20或第二油箱30回油。
下面结合图5-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的工作原理及控制策略。
1)第一油箱20供油,回油直接流回第一油箱20,和正常单油箱工作原理相同。(此时,第一油泵24工作,第二油泵31不工作)
2)第二油箱30工作,第一油箱20油比较多时,回油优先流回第一油箱20,当第一油箱20油满时,液面超过浮子本体292,浮子本体292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如图7所示液面高度为H3时,浮子本体292可以堵住第一回油管22的回油口,使得第二回油管37中的机械阀39打开,燃油流回第二油箱30,这样实现了第一油箱20与第二油箱30回油的切换,同时取消了三通阀,有利于节约成本,降低故障率。(此时,第二油泵31工作,第一油泵24不工作)
3)第二油箱30工作,第一油箱20无油或者少量油时,燃油流回第一油箱20(此时,第二油泵31工作,第一油泵24不工作),第二油箱30无油后,软件通过识别第二液位传感器空液位信号切回第一油箱20。(此时,第一油泵24工作,第二油泵31不工作)
4)第一油箱20与第二油箱30均无油时,仪表显示无油需要加油。
通过以上方式,用户可自由切换使用第一油箱20或第二油箱30回油。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的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可以独立向发动机10供油,在第一油泵24失效后,依然可以通过第二油箱30实现为发动机10供油,让车辆正常行驶一段时间,开回市区或者维修站,避免了汽车无法行驶只能原地等待救援的情况。以第一油箱20容积为80L、第二油箱30容积为53L为例描述车辆的续航能力:
a.如果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都满油,切换至第二油箱30工作,多余的燃油可以通过第二回油管37流回第二油箱30实现内循环,续航可达几百公里。
b.第二油箱30满油53L,第一油箱20无油,第二油泵31可供油20分钟左右,郊区时速60公里则可行驶20公里左右返回市区,在市区时速30公里可开至10公里以内的维修厂。
c.第二油箱30半箱油,第一油箱20无油,第二油泵31可供油10分钟左右,郊区时速60公里则可行驶10公里左右返回市区,在市区时速30公里可开至5公里以内的维修厂。
d.第二油箱30无油或少量油,第一油箱20也无油时,其他的双油箱系统亦无法使车辆启动,所以不考虑此种情况。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既节约了成本,降低了故障率,保证了长续航,同时使第一油泵24失效时车辆依然可以行驶至市区或者维修站进行维修,避免了车辆无法行驶只能等待救援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未下降至第一预设液位值时,如果发动机10的油轨无油压,则检测第一油泵24的电流,在第一油泵24的电流大于第一预设电流值或第一油泵24的电流为零时,提示第一油箱20故障,控制第二油泵31工作。
可选地,第一预设液位值可以是零液位,表示此时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已用完,避免浪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液位值可以是10ml、20ml、30ml等,这样,第一油箱20内的燃油不会用尽,会剩余少量油,可以避免油箱底部燃油杂质较多时随燃油进入发动机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油泵31工作预设时间值后,如果第二油箱30的油液液位无变化,则检测第二油泵31的电流,在第二油泵31的电流大于第二预设电流值或第二油泵31的电流为零时,提示第二油箱30故障。
可选地,第二预设液位值可以是零液位,表示此时第二油箱30内的油液已用完,避免浪费。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液位值可以是10ml、20ml、30ml等,这样,第二油箱30内的燃油不会用尽,会剩余少量油,可以避免油箱底部燃油杂质较多时随燃油进入发动机10。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的燃油系统100的失效检测。
燃油系统的主要失效为油泵失效,其中:
1)第一油泵24失效时的主要表现为:软件识别第一液位传感器非空液位,但发动机10油轨无油压,车辆无法运行,此时需通过软件检测第一油泵24的电流。
a.第一油泵24电流过大一般为第一油泵24卡滞或者短路造成,
b.第一油泵24无电流则一般为第一油泵24断路造成。
通过识别第一油泵24电流,车辆的控制装置在仪表盘上显示第一油箱20系统故障,提示用户切换第二油箱30工作,并尽快将车辆开至附近修理站进行维修。
2)第二油泵31失效时的主要表现为:软件切换第二油箱30后,预设时间(例如3分钟)后识别第一油箱20的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油箱30的第二液位传感器液位无变化,此时需通过软件检测油泵电流。
a.第二油泵31电流过大一般为第二油泵31卡滞或者短路造成,
b.第二油泵31无电流则一般为第二油泵31断路造成。
通过识别第二油泵31电流,车辆的控制装置在仪表盘上显示第二油箱30系统故障,提示用户需尽快将车辆开至附近修理站进行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燃油系统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由于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和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均与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直接或间接相连,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可以独立向发动机10供油,保证了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中的某一个失效时,另外一个依然可以工作保证车辆行驶,降低了故障率,提升了车辆的续航里程。此外,通过设置与主回油管15相连的第一回油管22和第二回油管37,且在第二回油管37上设置机械阀39,可以实现第一油箱20回油和第二油箱30回油的自动切换,这种回油切换方式结构简单,故障率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10);
第一油箱(20)和第二油箱(30),所述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和所述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均与所述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直接或间接相连;
主回油管(15),所述主回油管(15)连接所述发动机(10)的回油口(14);
第一回油管(22),所述第一回油管(22)连接所述第一油箱(20)的回油口(23)与所述主回油管(15);
第二回油管(37),所述第二回油管(37)连接所述第二油箱(30)的回油口(38)与所述主回油管(15),所述第二回油管(37)上设有机械阀(39),所述机械阀(39)在所述第二回油管(37)内的压力达到预设压力阈值时打开,在所述第二回油管(37)内的压力低于所述预设压力阈值时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第一油泵(24),所述第一油泵(24)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油箱(20)的油液向所述发动机(10)流动,所述第一油泵(24)设置在所述第一油箱(20)的箱壁上,且所述第一油泵(24)具有第一阀门(241),所述第一阀门(241)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所述第一阀门(241)时,所述第一阀门(241)关闭,在所述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低于所述第一阀门(241)时,所述第一阀门(241)打开;
第二油泵(31),所述第二油泵(31)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油箱(30)的油液向所述发动机(10)流动,所述第二油泵(31)设置在所述第二油箱(30)的箱壁上,且所述第二油泵(31)具有第二阀门(311),所述第二阀门(311)构造为在所述第二油箱(30)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所述第二阀门(311)时,所述第二阀门(311)关闭,在所述第二油箱(30)内的油液液位低于所述第二阀门(311)时,所述第二阀门(311)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第一通气阀管(41),所述第一通气阀管(41)与所述第一阀门(241)的阀口连接;
第二通气阀管(42),所述第二通气阀管(42)与所述第二阀门(311)的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二通气阀管(42)还与所述第一通气阀管(41)相连通;
引出管(43),所述第一通气阀管(41)与所述第二通气阀管(42)还均与所述引出管(43)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箱(20)内设有浮子结构(29),所述浮子结构(29)包括浮子外壳(291)和浮子本体(292),所述浮子外壳(291)内具有安装腔,所述浮子本体(292)可浮动地设置在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回油管(22)的回油口伸入所述安装腔内且位于所述浮子本体(292)的上方,所述浮子结构(29)构造为在所述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不低于预设阈值时,所述浮子本体(292)封堵所述第一回油管(22)的回油口,在所述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低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所述浮子本体(292)与所述第一回油管(22)分离开。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第一出油管(25),所述第一出油管(25)与所述第一油箱(20)的出油口(21)相连;
第二出油管(32),所述第二出油管(32)与所述第二油箱(30)的出油口(36)相连;
主油管(11),所述主油管(11)与所述发动机(10)的进油口(13)相连接,所述第一出油管(25)和所述第二出油管(32)均所述主油管(11)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第一单向阀(26),所述第一单向阀(26)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油管(25)上且允许所述第一油箱(20)的油液向所述主油管(11)流动;
第二单向阀(33),所述第二单向阀(33)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油管(32)上且允许所述第二油箱(30)的油液向所述主油管(11)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油管(11)上设有油液滤清器(12)。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第一加油管(27),所述第一加油管(27)与所述第一油箱(20)的加油口相连通;
第二加油管(34),所述第二加油管(34)与所述第二油箱(30)的加油口相连通;
第一回气管(28),所述第一回气管(28)与所述第一油箱(20)相连通;
第二回气管(35),所述第二回气管(35)与所述第二油箱(30)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第一套管(51),所述第一套管(51)具有第一汇总腔,所述第一加油管(27)和所述第一回气管(28)均与所述第一汇总腔相连通;和/或,
第二套管(52),所述第二套管(52)具有第二汇总腔,所述第二加油管(34)和所述第二回气管(35)均与所述第二汇总腔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系统还包括:
第一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油箱(20)内的油液液位;
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油箱(30)内的油液液位。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油系统。
CN202322204877.XU 2023-08-16 2023-08-16 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20395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4877.XU CN220395861U (zh) 2023-08-16 2023-08-16 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204877.XU CN220395861U (zh) 2023-08-16 2023-08-16 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95861U true CN220395861U (zh) 2024-01-26

Family

ID=89606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204877.XU Active CN220395861U (zh) 2023-08-16 2023-08-16 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95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92966B2 (en) Fuel transfer pump and control
EP1409283B1 (en) Fuel transfer pump and control
JP5838162B2 (ja) 自動車の燃料タンク
CN103498739A (zh) 用于燃料蒸气控制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00165A (zh) 汽车油箱
CN102165174A (zh) 先导式燃料箱蒸气隔离阀
US6964268B2 (en) Fuel tank having a venting system
CN101289107B (zh) 自动二轮车的燃料供给装置
CN207997761U (zh) 一种双油箱油路自动切换系统
US9061581B2 (en) Liquid container for a motor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fuel container
CN220395861U (zh) 燃油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2514590A (zh) 铁路车辆供水系统
CN102588171B (zh) 电控排气柴油滤清器
CN211202150U (zh) 混合动力汽车燃油蒸汽排放控制系统和车辆
CN209100176U (zh) 一种设有水、油路自动切换功能的发动机供油系统
CN201351552Y (zh) 自动排除空气柴油滤清器
CN101769216B (zh) 自动排除空气柴油滤清器
US6886582B2 (en) Spare fuel tank in a fuel tank of a vehicle
CN2915584Y (zh) 汽车油箱系统
CN107605620B (zh) 用于防止燃料从车辆燃料箱溢出的装置和方法
CN115257363A (zh) 双油箱供油装置、方法和商用车
CN219809081U (zh) 一种集成化的燃油系统总成、汽车
CN108407607B (zh) 一种新式电控燃油系统
CN219220610U (zh) 燃油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6476630B (zh) 一种集成式车用副燃油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