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2010U - 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2010U
CN220382010U CN202321915628.5U CN202321915628U CN220382010U CN 220382010 U CN220382010 U CN 220382010U CN 202321915628 U CN202321915628 U CN 202321915628U CN 220382010 U CN220382010 U CN 2203820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housing
contactor
junction box
contac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1562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宦志平
王远钟
韩旭
李少凡
谢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232191562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20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20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20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壳体;多个静触头支架,固定到所述壳体,每个静触头支架包括容纳在壳体内的支架主体和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并配置为与电线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片状的端子主体和贯穿所述端子主体的厚度的端子孔;以及隔离片,设置在相邻的接线端子之间并将相邻的接线端子隔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至少四种不同的接线方式,从而增加了接触器的应用兼容性,降低设计成本、管理成本。

Description

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的应用广泛。接触器与电线之间存在多种连接方式。在面对不同需求的连接方式时,通常需要设计不同的接触器接口,使得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均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接触器,包括:壳体;多个静触头支架,固定到所述壳体,每个静触头支架包括容纳在壳体内的支架主体和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并配置为与电线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片状的端子主体和贯穿所述端子主体的厚度的端子孔;以及隔离片,设置在相邻的接线端子之间并将相邻的接线端子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至少四种不同的接线方式,从而增加了接触器的应用兼容性,降低设计成本、管理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可以具有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隔离片是绝缘的,并且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壳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包括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壳体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多个接线孔,每个接线孔配置为当所述接线盒装配到所述壳体时容纳相应的接线端子;以及隔离片避位孔,设置在相邻的接线孔之间并配置为当所述接线盒装配到所述壳体时允许所述隔离片穿过。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盒的面向所述壳体的表面包括第一安装特征,所述壳体的面向所述接线盒的表面包括第二安装特征,所述第一安装特征和所述第二安装特征彼此配合以将所述接线盒装配到所述壳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特征是安装凸台,所述第二安装特征是安装槽。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盒还包括:定位在所述接线端子上方的上压接件;定位在所述接线端子下方的下压接件;以及致动件,其被驱动时能够同时带动所述上压接件向下和带动所述下压接件向上朝向所述接线端子运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上压接件和/或所述下压接件是可变形的弹性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盒包括使所述上压接件向下偏压的上弹性元件;和/或所述接线盒包括使所述下压接件向上偏压的下弹性元件。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线盒还包括:螺栓,包括配置为穿过相应的接线端子的端子孔的螺栓柱和直径大于所述螺栓柱的螺栓头;垫圈,设置在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螺栓头之间,所述垫圈的外直径大于所述螺栓头的直径,所述垫圈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螺栓头的直径并允许所述螺栓柱穿过;螺母,在所述接线端子下方固定到所述接线盒的盒体;以及上部通道,从所述接线端子的位置向上延伸,从而允许工具从外部向下延伸通过所述上部通道并将所述螺栓拧紧到所述螺母,使所述垫圈压向所述接线端子。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示接触器包括朝向第一方向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一组接线端子和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组接线端子。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接触器包括三个静触头支架,以及四个隔离片,其中两个隔离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接线端子的相邻接线端子之间,另外两个隔离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组接线端子的相邻接线端子之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装配了第一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装配了第二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装配了第三接线盒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接线盒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壳体
11 安装槽
2 接线端子
21 端子孔
3 隔离片
4 接线盒
41 接线孔
42 隔离片避位孔
43 安装凸台
44 下压接件
45 螺栓
46 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下通过描述示例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对不同连接方式的需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接口设计适用于多种连接方式。具体地,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包括壳体1,壳体1配置为容纳接触器的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还包括多个静触头支架,例如,在图1的实施例中,包括三个静触头支架。静触头支架固定到壳体1,每个静触头支架包括容纳在壳体1内的支架主体和伸出到壳体1外部并配置为与电线连接的接线端子2。如图1所示,接线端子2包括片状的端子主体和贯穿端子主体的厚度的端子孔21。每个静触头支架包括朝向第一方向伸出到壳体1外部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伸出到壳体1外部的第二接线端子,从而在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与外部电线接线后,可以形成能够由接触器分断的闭合回路。在图1的实施例中,三个静触头支架的第一接线端子组成第一组接线端子,三个静触头支架的第二接线端子组成第二组接线端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还包括隔离片3,隔离片3设置在相邻的接线端子2之间并将相邻的接线端子2隔开。在图1的实施例中,接触器包括四个隔离片3,其中两个隔离片3分别设置在第一组接线端子的相邻接线端子2之间,另外两个隔离片3分别设置在第二组接线端子的相邻接线端子2之间。隔离片3是绝缘的。可选地,隔离片3可拆卸地装配到壳体1。由于隔离片3的存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可以与裸露的铜牌或带接线耳(lug)的电线直接连接。得益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的上述结构,接触器还可以使用带接线盒4的连接方式,而且可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接线盒4。不同类型的接线盒4的结构详细描述如下。
第一接线盒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装配了第一接线盒4的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线盒4的透视图。参考图2和图3,第一接线盒4可拆卸地装配到接触器的壳体1。为了实现可拆卸的装配,第一接线盒4和壳体1可以分别包括互补的安装特征。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一接线盒4的面向壳体1的表面可以包括第一安装特征,壳体1的面向第一接线盒4的表面可以包括第二安装特征,第一安装特征和第二安装特征彼此配合以将第一接线盒4装配到壳体1。具体地,如图1和3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面向第一接线盒4的表面包括四个安装槽11,第一接线盒4的面向壳体1的表面包括四个安装凸台43,安装槽11和安装凸台43的位置相对应,使得当需要将第一接线盒4装配到壳体1时,仅需对准相应的安装特征,并例如卡扣配合到位即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接线盒4和壳体1的装配还可以使用其他方式,而且安装特征可以设置在与图上所示不同的其他位置,甚至可以设置在壳体1的其他表面上。
为了实现在第一接线盒4中接线,第一接线盒4包括多个接线孔41,当第一接线盒4装配到壳体1时接线孔41容纳相应的接线端子2。如图3的实施例所示,第一接线盒4包括三个接线孔41,每个接线孔41允许相应的接线端子2伸入其中。电线可以从第一接线盒4的背对壳体1的一侧伸入接线孔41并与接线端子2连接。在图2的实施例中,每个接线孔41在第一接线盒4的背对壳体1的一侧包括两个开口,上开口位于接线端子2之上,下开口位于接线端子2之下,使得电线可以从上开口和/或下开口伸入接线孔41中并与接线端子2连接。第一接线盒4还可以包括定位在接线端子2上方的上压接件;定位在接线端子2下方的下压接件44;以及致动件,其能够被用户驱动,并因此同时带动上压接件向下和带动下压接件44向上朝向接线端子2运动,从而将电线与接线端子2紧密压接。
第一接线盒4还包括隔离片避位孔42,如图3所示,隔离片避位孔42设置在相邻的接线孔41之间并配置为当第一接线盒4装配到壳体1时允许隔离片3穿过。通过对第一接线盒4的这样的设计,避免第一接线盒4与隔离片3干涉,可以在不拆卸隔离片3的情况下直接装配第一接线盒4,从而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连接方式,并且可以在不同接线方式之间方便切换。
第二接线盒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装配了第二接线盒4的透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接线盒4的透视图。参考图4和图5,第二接线盒4与第一接线盒4具有类似的结构,下面仅描述其与第一接线盒4的不同之处。第二接线盒4与第一接线盒4相比,增加了弹性补偿功能,即当连接的电线产生松脱趋势时,可以对这部分松脱间隙进行补偿。具体地,第二接线盒4的上压接件和/或下压接件44可以是可变形的弹性件。在图4和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二接线盒4的下压接件44是弹性件,在接线时,下压接件44被压缩储能,当连接的电线产生松脱趋势时,下压接件44释能回弹,并将电线继续向接线端子2压紧。替代地,在未示出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二接线盒4可以包括使上压接件向下偏压的上弹性元件;和/或接线盒4可以包括使下压接件44向上偏压的下弹性元件,从而实现类似的弹性补偿功能。
第三接线盒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装配了第三接线盒4的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接线盒4的透视图。参考图6和图7,第三接线盒4包括与第一接线盒4类似的安装特征、隔离片避位孔42、和接线孔41,使得第三接线盒4也可以与图1的壳体1适配,从而可以将第三接线盒4装配到壳体1。第三接线盒4与第一接线盒4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替代上压接件和下压接件,第三接线盒4使用螺栓45和螺母拧紧配合来压接电线(或铜牌)与接线端子2。具体地,如图6所示,第三接线盒4可以包括:螺栓45,包括配置为穿过相应的接线端子2的端子孔21的螺栓柱和直径大于螺栓柱的螺栓头;垫圈46,设置在接线端子2和螺栓头之间,垫圈46的外直径大于螺栓头的直径,垫圈46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螺栓头的直径并允许螺栓柱穿过;螺母,在接线端子2下方固定到接线盒4的盒体;以及上部通道,从接线端子2的位置向上延伸,从而允许工具从外部向下延伸通过上部通道并将螺栓45拧紧到螺母,使垫圈46压向接线端子2。
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触器可以适用于至少以下四种连接方式:
1)与裸露的铜牌或带接线耳(lug)的电线直接连接;
2)通过上压接件和下压接件向接线端子靠近而实现压接的接线盒;
3)通过上压接件和下压接件向接线端子靠近而实现压接并具有弹性补偿功能的接线盒;
4)使用螺栓螺母拧紧配合而实现压接的接线盒。
由于一种接触器的设计可以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至少四种不同的接线方式,从而增加了接触器的应用兼容性,降低设计成本、管理成本。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接触器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多个静触头支架,固定到所述壳体,每个静触头支架包括容纳在壳体内的支架主体和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并配置为与电线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片状的端子主体和贯穿所述端子主体的厚度的端子孔;以及
隔离片,设置在相邻的接线端子之间并将相邻的接线端子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片是绝缘的,并且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可拆卸地装配到所述壳体的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
多个接线孔,每个接线孔配置为当所述接线盒装配到所述壳体时容纳相应的接线端子;以及
隔离片避位孔,设置在相邻的接线孔之间并配置为当所述接线盒装配到所述壳体时允许所述隔离片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的面向所述壳体的表面包括第一安装特征,所述壳体的面向所述接线盒的表面包括第二安装特征,所述第一安装特征和所述第二安装特征彼此配合以将所述接线盒装配到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特征是安装凸台,所述第二安装特征是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还包括:
定位在所述接线端子上方的上压接件;
定位在所述接线端子下方的下压接件;以及
致动件,其被驱动时能够同时带动所述上压接件向下和带动所述下压接件向上朝向所述接线端子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压接件和/或所述下压接件是可变形的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盒包括使所述上压接件向下偏压的上弹性元件;
和/或
所述接线盒包括使所述下压接件向上偏压的下弹性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还包括:
螺栓,包括配置为穿过相应的接线端子的端子孔的螺栓柱和直径大于所述螺栓柱的螺栓头;
垫圈,设置在所述接线端子和所述螺栓头之间,所述垫圈的外直径大于所述螺栓头的直径,所述垫圈的中心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螺栓头的直径并允许所述螺栓柱穿过;
螺母,在所述接线端子下方固定到所述接线盒的盒体;以及
上部通道,从所述接线端子的位置向上延伸,从而允许工具从外部向下延伸通过所述上部通道并将所述螺栓拧紧到所述螺母,使所述垫圈压向所述接线端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示接触器包括朝向第一方向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一组接线端子和朝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伸出到所述壳体外部的第二组接线端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括三个静触头支架,以及四个隔离片,其中两个隔离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组接线端子的相邻接线端子之间,另外两个隔离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组接线端子的相邻接线端子之间。
CN202321915628.5U 2023-07-19 2023-07-19 接触器 Active CN2203820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5628.5U CN220382010U (zh) 2023-07-19 2023-07-19 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15628.5U CN220382010U (zh) 2023-07-19 2023-07-19 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2010U true CN220382010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3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15628.5U Active CN220382010U (zh) 2023-07-19 2023-07-19 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20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9152B2 (en) LED holder
US4754184A (en) Brush assembly for a dynamoelectric machine
CN220382010U (zh) 接触器
JPH05258805A (ja) 接地ブロック
CN113783007B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1480144U (zh) 一种电池包组合结构
CN212062722U (zh) 螺丝不掉落接线模组
CN212071801U (zh) 电动工具及其电池包
CN217522262U (zh) 墙开产品
CN220292380U (zh) 压线装置、电控盒及空调器
CN113783030B (zh) 穿墙式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1907377U (zh) 多种组合防尘一体式保险丝座
KR102644878B1 (ko) 조인트 커넥터
CN215183646U (zh) 一种开关结构
CN210074306U (zh) 一种双层多进多出连接器
CN215266937U (zh) 一种连接器屏蔽结构
CN217426588U (zh) 一种智能开关
WO2022185667A1 (ja) 端子台用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端子台
CN214797147U (zh) 一种夹子滑动式接触微动开关
CN211451301U (zh) 一种隔风立板与电控盒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3242850U (zh) 一种接线端子以及电气设备
CN217405813U (zh)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CN211744088U (zh) 移动电源
CN210272940U (zh) 电源转换器
CN2264996Y (zh) 微型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