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4088U - 移动电源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电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4088U
CN211744088U CN202020533037.1U CN202020533037U CN211744088U CN 211744088 U CN211744088 U CN 211744088U CN 202020533037 U CN202020533037 U CN 202020533037U CN 211744088 U CN211744088 U CN 2117440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charging
mobile power
open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330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相龙
余锦剑
黄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lin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elin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elin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elin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40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40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源组件、充电接头和固定件。所述壳体包括收容所述电源组件的内腔,以及对应所述电源组件的连接部位置贯穿所述内腔的开口。所述充电接头包括充电线以及分列所述充电线两端的连接端和输出端,所述连接端伸入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接部导通,并由外形与所述开口对应的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内腔中。所述充电线穿过所述固定件的缺口以露出所述充电接头的输出端。在所述充电接头损坏时,只需要将所述固定件拆离所述壳体,即可完成所述充电接头的更换工作,无需将整个所述壳体拆开,避免了所述壳体的损坏,且缩短了所述移动电源的维护时间。

Description

移动电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维护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的移动电源,特别是共享移动电源产品而言,其充电线属于易损坏部件。在用户存取移动电源的过程中,或者在用户使用移动电源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充电线卡滞、过度弯曲等现象。因此,当充电线损坏或接触不良之后,需要更换充电线以恢复移动电源正常工作。
现有移动电源中充电线通常直接与电芯或PCB板连接,在更换充电线的过程中,需要完全拆解移动电源的外壳,露出电芯或PCB板后才能进行更换。移动电源的外壳多采用卡扣结构,拆解时比较容损坏。且电芯以及PCB板通常与外壳直接固定,一些移动电源中电芯和PCB板甚至粘接于外壳上。当外壳在拆解过程中被损坏后,还需要进一步拆解电芯和/或PCB板,由此加大了更换充电线的难度,或描述为现有移动电源的结构维修性较低,增加了移动电源的售后维修难度及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的移动电源,能够更方便的拆解和更换充电线,提升移动电源的可维修性。本申请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电源,包括:
壳体,包括内腔以及贯穿所述内腔的开口;
电源组件,收容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输出电能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充电接头,包括充电线以及分列所述充电线两端的连接端和输出端,所述连接端伸入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接部导通;
固定件,外形对应所述开口设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用于密封所述开口,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容许所述充电线穿过的缺口,以使得所述充电接头的所述输出端伸出所述壳体实现充电功能。
其中,所述充电接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电源组件对应所述充电接头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部,且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充电接头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缺口,多个所述连接部均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其中,多个所述充电接头至少包括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包括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充电接头包括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的规格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规格不同。
其中,所述输出端的规格包括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USB接口以及Micro-USB接口中的一者或多者。
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采用焊接导通。
其中,所述连接端基于所述输出端的规格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所述连接部基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数量匹配设置有多个焊点,每个所述连接端子对应一个所述焊点焊接导通以实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焊接导通。
其中,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螺钉,所述固定件设有容许所述螺钉穿过的过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过孔伸入所述壳体对应所述过孔设置的螺纹孔中,以实现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外形也对应所述开口设置,所述盖板用于覆盖所述固定件并密封所述螺钉和所述过孔。
其中,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内腔一侧还设有凸起部,所述连接端对应所述凸起部设有凹槽,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时通过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凹槽以固定所述连接端。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处。
本申请所述移动电源,通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腔收容所述电源组件,再通过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电源组件的连接部,使得所述充电接头的所述连接端能够与所述连接部导通,达到所述电源组件通过所述充电接头的所述输出端向外输送电能的效果。进一步的,通过与所述开口形状匹配的所述固定件来固定所述连接端,并使得所述充电线能够穿过所述固定件的缺口,实现了对所述充电接头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固定。在需要更换所述充电接头时,只需要取下所述固定件即可实现,避免将所述壳体完全打开而可能造成的所述壳体的损坏,同时还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了本申请移动电源的维修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移动电源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所述移动电源的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移动电源另一视角下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的移动电源100,包括壳体10、电源组件20、充电接头30以及固定件40。壳体10包括内腔11和开口12,其中开口12从壳体10的外部贯穿至内腔11处。电源组件20收容于内腔11内,电源组件20也统称为电芯,用于存储和输出电能。电源组件20包括有焊盘21,焊盘21作为电源组件20输出电能的接口,需要与充电接头30电性导通,进而达到移动电源100向外输出电能的功能。通常的,焊盘21可以设置于电性连通电源组件20的PCB板22上。焊盘21的位置与开口12的位置对应,或描述为开口12对应电源组件20的焊盘21的位置设置。由此收容于壳体10的内腔11中的电源组件20的焊盘21得以露出于壳体10之外。充电接头30包括充电线31,充电线31的相对两端分别为连接端32和输出端33,连接端32用于伸入开口12中与焊盘21导通,输出端33可设置为现有的各种规格电源输出接口,用于与外界需要进行充电的电子设备电性连接并实现电源组件20的电能输出。可以看出,连接端32的截面形状大于充电线31的截面形状。进一步,固定件40的外形对应开口12设置,固定件40与壳体10固定连接,用于密封开口12,并将连接端32密封于壳体10内。因为连接端32连接有充电线31,因此固定件40还设有缺口41,当连接端32密封于壳体10内时,充电线31得以从缺口41处伸出壳体10,以便于将充电接头30的输出端33引出壳体10之外,用于与外界电子设备连接导通。可以理解的,缺口41处还可以配合充电线31的外形设置,使得缺口41与充电线31密封配合,达到密封本申请移动电源100的内腔11的效果。
由此,本申请移动电源100的充电接头30在发生损坏或需要拆卸维护时,可以只卸下固定件40,即能露出开口12的位置。再将开口12内的连接端32与焊盘21的连接断开,换上新的充电接头30后再装回固定件40,即完成了整个维护的工作。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先打开整个壳体10,再完成充电接头30的更换操作。由此避免了在打开整个壳体10的过程中损坏卡扣、壳体10与电源组件20之间难于拆卸等不良影响,在提升本申请移动电源100的维修性同时,延长了移动电源100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接头3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如图示设置为多个。具体的,本移动电源100的充电接头30数量设置为多个时,需要将电源组件20中的焊盘21数量对应充电接头30的数量也设置为多个。如图中所示,移动电源100包括了三个充电接头30,对应的焊盘21的数量也为三个。一个充电接头30对应一个焊盘21连接导通,以使得三个充电接头30都可以将电源组件20中的电源向外界电子设备进行输出。多个充电接头30可以使得本申请移动电源100同时对多个外界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提高使用效率。相对应的,在设置多个充电接头30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固定件40对开口12的密封效果,可以将缺口41的数量也对应充电接头30的数量设置,使得一根充电线31能够与从一个缺口41穿过,便于基于充电线31的外形设置缺口41处的密封结构。另一方面,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焊盘21并排设置,且均露出于开口12的区域,便于焊盘21与充电接头30的装配和导通。
一种实施例,因为当前市面上的充电接头30中输出端33的规格较多,为了扩大本申请移动电源100的适用范围,还可以将多个充电接头30的输出端33规格差异化设置。具体的,定义多个充电接头30至少包括第一充电接头30a和第二充电接头30b,则第一充电接头30a包括了第一输出端33a,第二充电接头30b包括了第二输出端33b,并定义第一输出端33a的规格与第二输出端33b的规格不同。由此,本申请移动电源100同时具备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输出端33的规格,可以适配更多类型的电子设备,扩大了适用范围。
当前市面上的电子设备充电接口规格主要包括了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USB接口以及Micro-USB接口。因此,输出端33的规格也可以设置为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USB接口以及Micro-USB接口中的一者或多者。如图示的移动电源100,其三个输出端33的接口规格分别为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和Micro-USB接口,因此用户在使用本申请移动电源100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自身电子设备的接口规格选择对应的输出端33连接并进行充电,避免了因为移动电源100的输出接口规格不匹配而形成无法充电的现象。
对于焊盘21与连接端32之间在开口12处的连接,一种实施例,可以采用焊接导通的方式来实现。即焊盘21与连接端32之间采用焊接导通,在更换充电接头30的过程中需要先将焊接位置加热拆解,然后分离开焊盘21和连接端32,将充电接头30完整取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焊盘21还可以采用连接器(图中未示)来实现,连接器的实现方式可以使得电源组件20与充电接头30之间通过搭接来实现导通。因此,对于本申请移动电源100,其电源组件20中只要包含有用于导通连接端32的连接部(图中未示),就能够达到快速更换充电接头30的有益效果。且连接部可以设置为图示的焊盘21来实现,也可以设置为连接器的方式实现。
对于不同规格的输出端33,其在充电接头30内部的走线数量也不同。因此在连接端32处也会基于输出端33的规格设置与其规格匹配的多个连接端子(图中未示)。相对应的,焊盘21也需要基于连接端子的数量匹配设置多个焊点,每个连接端子对应一个焊点进行焊接导通,才能实现焊盘21与连接端32之间的焊接导通功能。通常的,连接端32处的连接端子会设置两个或者四个,但基于不同的输出端33的规格,也可能存在其它数量的连接端子以及焊点的设置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0还包括用于固定固定件40的螺钉50。具体的,固定件40设有容许螺钉50穿过的过孔42,壳体10对应过孔42的位置设置有与螺钉50匹配的螺纹孔13。螺钉50在穿过固定件40的过孔42后拧入螺纹孔13内,达到将固定件40固定连接于壳体10上的效果。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螺钉50的数量为两个,对应壳体10上设置了两个螺纹孔13。且两个螺纹孔13间隔设置于三个焊盘21之间,达到分隔焊盘21的作用,也可以使得固定件40在焊盘21的位置对连接端32形成固持,保证充电接头30与焊盘21的连接可靠稳定。
一种实施例,为了进一步加强固定件40对连接端32的固持,保证连接端32与焊盘21的连接可靠性,固定件40在朝向内腔11的一侧还设有凸起部43。连接端32对应凸起部43的位置设有凹槽321。且凹槽321的形状与凸起部43的外形相匹配。由此,当固定件40固定于壳体10上时,凸起部43能够伸入凹槽321中,以达到固定连接端32的功能。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移动电源100还设置了用于遮盖固定件40的盖板60。盖板60的外形也对应开口12的形状设置。当固定件40固定于壳体10上时,可以设置固定件40的高度低于壳体10的外形高度。盖板60覆盖于固定件40上后,可以对固定件40及其内安装的螺钉50和过孔42一并进行密封,防止外部水气或灰尘进入内腔11中对电源组件20形成干扰。因为盖板60的外形对应开口12的形状设置,因此盖板60能够对固定件40形成较好的密封保护效果。进一步的,还可以将盖板60的厚度对应壳体10的高度设置,使得盖板60在贴附于固定件40上后,其高度与壳体10的外形高度平齐,提升本申请移动电源100的外观一致性。
一种实施例,壳体10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二者相互卡合以形成内腔11。其中开口12设置于上壳体102处。可以理解的,电源组件20可以先固定于上壳体101或下壳体102上,然后再将下壳体102和上壳体101进行卡合。而因为电源组件20通常不需要拆解或维修,因此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的卡合结构不需要反复拆解,也因为本申请移动电源100的结构方案而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
另一方面,下壳体102处还可以设置用于收容充电接头30的输出端33以及部分充电线31的收容槽103。因为输出端33和部分充电线31外露于壳体10之外,用户在拾取或收纳移动电源100的过程中可能对外露的输出端33以及充电线31形成碰伤。且当移动电源100为共享移动电源时,其通常放置于充电柜内,采用收容槽103来收容外露于壳体10的输出端33和部分充电线31,可以保证移动电源100能顺利推进充电柜或从充电柜中顺利取出,避免造成卡滞现象。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内腔以及贯穿所述内腔的开口;
电源组件,收容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电源组件包括输出电能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充电接头,包括充电线以及分列所述充电线两端的连接端和输出端,所述连接端伸入所述开口与所述连接部导通;
固定件,外形对应所述开口设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用于密封所述开口,所述固定件还包括容许所述充电线穿过的缺口,以使得所述充电接头的所述输出端伸出所述壳体实现充电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电源组件对应所述充电接头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部,且所述固定件对应所述充电接头的数量设置有多个所述缺口,多个所述连接部均对应所述开口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充电接头至少包括第一充电接头和第二充电接头,所述第一充电接头包括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充电接头包括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的规格与所述第二输出端的规格不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的规格包括Lightning接口、Type-C接口、USB接口以及Micro-USB接口中的一者或多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采用焊接导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基于所述输出端的规格设置有多个连接端子,所述连接部基于所述连接端子的数量匹配设置有多个焊点,每个所述连接端子对应一个所述焊点焊接导通以实现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焊接导通。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螺钉,所述固定件设有容许所述螺钉穿过的过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过孔伸入所述壳体对应所述过孔设置的螺纹孔中,以实现所述固定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外形也对应所述开口设置,所述盖板用于覆盖所述固定件并密封所述螺钉和所述过孔。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内腔一侧还设有凸起部,所述连接端对应所述凸起部设有凹槽,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壳体时通过所述凸起部伸入所述凹槽以固定所述连接端。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卡合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处。
CN202020533037.1U 2020-03-23 2020-04-13 移动电源 Active CN21174408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83929 2020-03-23
CN2020203839298 2020-03-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4088U true CN211744088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4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33037.1U Active CN211744088U (zh) 2020-03-23 2020-04-13 移动电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40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89059B1 (en) All-in-one stereo socket
KR20140137542A (ko) 비돌출 구조의 커넥터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이차전지 팩
CN211744088U (zh) 移动电源
EP3998485A1 (en) Power monitoring device
KR20010092656A (ko) 전지를 내장한 휴대전기기기
CN114156575A (zh) 纽扣电池、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3185857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KR101750485B1 (ko) 커넥터 엣지를 포함하고 있는 pcb
CN210539306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211089195U (zh) 一种便携组装式铅酸电池充电器
CN212588113U (zh) 移动电源
CN221009346U (zh) Vh电源座连接器组件
CN214100931U (zh) 一种紧凑型充电器
CN220291250U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接插件
CN216218298U (zh) 电路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827699U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电源
CN216436076U (zh) 锂离子电池
CN218675705U (zh) 智能手表及手表升级系统
CN219553978U (zh) 一种新型压板式大电流连接器
CN219106392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111463634B (zh) 一种电刷组件
CN219693011U (zh) 一种新型灵活装配的led鞋灯
CN220086483U (zh) 一种绝缘防水密封端子
CN218831009U (zh) 便于组装的电源壳及电源装置
CN216161829U (zh) 一种双电池电池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