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522262U - 墙开产品 - Google Patents

墙开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522262U
CN217522262U CN202221453488.XU CN202221453488U CN217522262U CN 217522262 U CN217522262 U CN 217522262U CN 202221453488 U CN202221453488 U CN 202221453488U CN 217522262 U CN217522262 U CN 217522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terminal
plug bush
distributed
po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348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冷天霖
陈池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348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522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522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522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墙开产品;墙开产品包括固定架和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均设置于固定架;其中,多个端子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方向设置,其余的端子均朝向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本实用新型的墙开产品方便接线,进而有利于提高装配的效率。

Description

墙开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墙开产品。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提供的墙开产品,为了提高其利用率,通常会设计多个插销孔,以便于多个电器可以通过同一个墙开产品取电,例如:一开八孔的墙开产品。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墙开产品不便于接线,难以提高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开产品,其能够方便接线,进而有利于提高装配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开产品,包括:
固定架;
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均设置于固定架;其中,
多个端子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方向设置,其余的端子均朝向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墙开产品包括六个端子,其中五个端子朝向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墙开产品还包括插套,插套设置于固定架,且插套沿第三方向分布于端子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中包括第一L极端子和N极端子,第一L极端子和N极端子均朝向第二方向设置,且两者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
插套包括L极插套和N极插套,L极插套和N极插套共同形成二级插套组件、第一三级插套组件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第一L极端子和N极端子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沿第三方向分布于二级插套组件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L极插套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L极插套本体、第二L极插套本体和第三L极插套本体,第一连接件设置于固定架,第一L极插套本体和第二L极插套本体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二L极插套本体和第三L极插套本体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N极插套包括第二连接件、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件的第一N极插套本体、第二N极插套本体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第二连接件设置于固定架,第一N极插套本体和第二N极插本体套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第二N极插套本体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
二级插套组件包括第一L极插套本体和第一N极插套本体,第一三级插套组件包括第二L极插套本体和第二N极插套本体,第二三级插套组件包括第三L极插套本体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
第一L极插套本体沿第三方向分布于第一L极端子的一侧,和/或,第一N极插套本体沿第三方向分布于N极端子的一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架连接有抵持筋,第一L极插套本体与抵持筋抵接,且通过抵持筋与第一L极端子间隔分布;和/或,第一N极插套本体与抵持筋抵接,且通过抵持筋与N极端子间隔分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还包括E极端子,沿第一方向E极端子分布于第一L极端子和N极端子之间,且E极端子沿第四方向分布于第一L极端子的一侧,其中,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架连接有两个隔板,E极端子设置于两个隔板之间,且其中一个隔板分布于E极端子和L极插套之间,另一个隔板分布于E极端子与N极插套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墙开产品还包括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包括翘板和支撑片;多个端子还包括朝向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L极端子,支撑片与第二L极端子连接,且翘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支撑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端子还包括L1极端子和L2极端子,L1极端子朝向第二方向设置,L2极端子朝向第一方向设置,L2极端子沿第四方向分布于L1极端子的一侧,且L1极端子和第二L极端子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翘板分布于第二L极端子和L1极端子之间;其中,第四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开关组件还包括两个静触片和两个静触点,两个静触点与两个静触片一一对应地设置,且两个静触片分别与L1极端子和L2极端子连接;翘板设置有两个动触点,两个动触点与两个静触点一一对应地接触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开产品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开产品包括固定架和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均设置于固定架;其中,多个端子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方向设置,其余的端子均朝向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这样一来,设置于固定架的全部端子仅朝向两个方向分布,且在端子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时,多数的端子均朝向第二方向,当电工接线时,不需要电工转动多个方向即可完成接线,即使得接线方便,进而有利于提高装配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开产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开产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开产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开产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Ⅷ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开产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图9中Ⅹ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开产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五;
图12为图11中Ⅻ处的放大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墙开产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组件作为双控开关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组件作为单控开关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组件作为单控开关且用于控制其他负载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标:010-墙开产品;100-固定架;101-卡槽;102-抵持筋;103-隔板;104-卡接槽;105-定位柱;200-插套;201-二级插套组件;202-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3-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10-L极插套;211-第一连接件;212-第一L极插套本体;213-第二L极插套本体;214-第三L极插套本体;220-N极插套;221-第二连接件;222-第一N极插套本体;223-第二N极插套本体;224-第三N极插套本体;230-E极插套;231-第三连接件;232-E极插套本体;300-开关组件;310-翘板;311-动触点;320-支撑片;321-支撑片本体;322-连接部;330-静触片;331-静触点;340-按钮;400-保护门组件;600-压板;601-压筋;602-第一孔;700-面盖;701-紧固件;702-卡扣;703-第二孔;800-面板;810-插销孔;820-第三孔;910-第一L极端子;920-N极端子;930-E极端子;940-第二L极端子;950-L1极端子;960-L2极端子;970-负载;a-第一方向;b-第二方向;c-第三方向;d-第四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墙开产品010,其可以是一种墙开插座,也可以是一种带开关的墙开插座;在此将以一种一开八孔的墙开插座为例进行说明。
墙开产品010包括固定架100、插套200、开关组件300、保护门组件400、压板600、面盖700和面板800;固定架100设置有安装空间,插套200和开关组件300均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压板600设置于固定架100,且使插套200和开关组件300稳定地装配于固定架100和压板600之间,且压板600设置有避让孔,用于暴露出插套200和开关组件300的翘板310;保护门组件400设置于压板600,用于遮挡或露出插套200;面盖700与固定架100连接,且使保护门组件400装配于面盖700和压板600之间;面板800装配于固定架100,且用于遮挡面盖700,面板800设置有与插套200相对的插销孔810,以便于使插头的插销穿过插销孔810与插套200插接。
需要说明的是,插套200与相关技术类似,可以包括L极插套、N极插套和E极插套。
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地,面盖700通过卡扣702与固定架100卡接,且面盖700、压板600和固定架100还通过螺栓等紧固件701连接,如此设置,可以确保墙开产品010的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面盖700通过多个卡扣702与固定架100卡接,且多个卡扣702沿面盖700的外周分布,以确保面盖700能够可靠、稳定地装配于固定架100。
面盖700可以通过多个卡扣702与固定架100卡接,且至少部分的卡扣702分布于开关组件300的外周,且连接面盖700和固定架100的部分紧固件701分布于开关组件300的外周,以确保开关组件300的装配稳定性,进而确保开关组件300的性能稳定性。可选地,分布于开关组件300的卡扣702和紧固件701可以大致呈矩形阵列分布、环形分布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面盖700连接有卡扣702,固定架100设置有卡槽101,卡扣702与卡槽101卡接配合;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面盖700设置有卡槽101,固定架100连接有卡扣702,卡扣702与卡槽101卡接配合。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墙开产品010还包括多个端子,多个端子均设置于固定架100;其中,多个端子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方向a设置,其余的端子均朝向第二方向b设置,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呈夹角。这样一来,设置于固定架100的全部端子仅朝向两个方向分布,且在端子的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时,多数的端子均朝向第二方向b,当电工通过螺栓或螺钉接线于端子时,不需要电工转动多个方向即可完成各个端子的接线,即使得接线方便,进而有利于提高装配的效率。
端子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墙开产品010包括6个端子,其中3个端子对应插套200设置,另外3个端子对应开关组件300设置。由于开关组件300对应设置3个端子,可以使开关组件300作为双控开关进行使用,提高了墙开产品010应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地,6个端子中对应插套200的3个、以及2个对应开关组件300的均朝向第二方向b设置,且其中4个端子还沿第一方向a依次间隔分布,另1个对应开关组件300的钞箱第一方向a设置;如此设置,能够使多个端子的排布整齐、紧凑,进而有利于墙开产品010的小型化设计。
再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a间隔分布、且朝向第二方向b设置的4个端子可以靠近固定架100的安装空间的一侧内壁设置,一方面确保电工接线时得便利性,避免端子设置的位置靠近安装空间的中部,导致需要将螺丝刀插入较深才能完成接线,另一方面进一步确保了紧凑、整齐的结构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端子可以选用本体位移端子或鞍型端子,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2和图3,插套200设置于固定架100,且插套200沿第三方向c分布于端子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和第三方向c两两相互垂直;如此设置,能够使插套200和端子沿第三方向c呈两层错位分布,进而有利于使墙开产品010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能够给开关组件300的双控接线提供空间,即有利于开关组件300实现双控的接线装配。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插套200与端子未被配置沿第三方向c分布,第一方向a和第二方向b的夹角角度可以是90°、85°或95°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多个端子中包括与插套200对应的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均朝向第二方向b设置,且两者沿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请参照图4和图5,插套200包括L极插套210和N极插套220,L极插套210和N极插套220共同形成二级插套组件201、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其中,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均沿第三方向c分布于二级插套组件201的一侧。这样一来,使得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两者与二级插套组件201之间形成两层结构排布,有利于使墙开产品010的内部结构紧凑排布,进而有利于缩减墙开产品010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和图5,L极插套210包括第一连接件211、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11的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和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第一连接件211设置于固定架100且与第一L极端子910连接,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和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沿第二方向b间隔分布,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和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沿第一方向a间隔分布;N极插套220包括第二连接件221、以及连接于第二连接件221的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224,第二连接件221设置于固定架100且与N极端子920连接,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与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沿第二方向b间隔分布,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224沿第一方向a间隔分布;其中,二级插套组件201包括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和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包括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和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包括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和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如此设置,L极插套210和N极插套220均大致呈L字型的分布,并使二级插套组件201、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三者大致呈三角分布,有利于确保墙开产品010内部结构的整齐、有序排布;而且,还能使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之间沿第一方向a保留足够大的间距,以使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能够同时用于与两个三插插头插接配合,同理,还可以使二级插套组件201和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沿第二方向b保留足够大的间距,以使二级插套组件201和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能够同时用于与二插插头和三插插头插接。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5,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之间沿第一方向a的间距L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了使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能够同时用于与两个三插插头插接配合,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之间沿第一方向a的间距L大于或等于40mm。
在较优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之间沿第一方向a的间距L为40mm,如此,即可满足同时插接两个三插插头,又能确保墙开产品010的小型化设计。
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之间沿第一方向a的间距L,可以是指: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和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之间的中点、与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224之间的中点之间的间距。
为了进一步确保墙开产品010内部紧凑的结构设计,请参照图3,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沿第三方向c分布于第一L极端子910的一侧,且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沿第三方向c分布于N极端子920的一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两者与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和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两者沿第三方向c呈两层结构排布,进而有效地缩减墙开产品010内部空间。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两者中的一者沿第三方向c分布于二级插套组件201的一侧,即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沿第三方向c分布于第一L极端子910的一侧、或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沿第三方向c分布于N极端子92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L极插套210和N极插套220均大致呈L字型的分布,且避免L极插套210和N极插套220占用的空间过多,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21均可以设置呈大致呈L字型的弯折状连接板。
请参照图3和图6,固定架100连接有至少两个抵持筋102,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与其中一个抵持筋102抵接,且通过抵持筋102与第一L极端子910间隔分布;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与其中另一个抵持筋102抵接,且通过抵持筋102与N极端子920间隔分布。如此设置,能在插头与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以及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插接时,避免插头的推力使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以及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移位,进而确保了插头与墙开产品010可靠地插接取电;而且,通过避免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以及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移位的问题,还确保了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与第一L极端子910之间形成稳定地电气隔离,且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与N极端子920之间形成稳定地电气隔离,进而确保了用电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仅有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与抵持筋102抵接,且通过抵持筋102与第一L极端子910间隔分布,或者仅有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与抵持筋102抵接,且通过抵持筋102与N极端子920间隔分布。
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多个端子还包括E极端子930,沿第一方向a,E极端子930分布于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之间,且E极端子930沿第四方向d分布于第一L极端子910的一侧,其中,第四方向d与第二方向b相反。如此设置,使得E极端子930大致分布于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两者的中下方的位置,即E极端子930、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三者大致呈品字形分布,进而有利于确保三者紧凑的结构设计,并有效地缩减墙开产品010的内部空间占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固定架100连接有两个隔板103,E极端子930设置于两个隔板103之间,且其中一个隔板103分布于E极端子930和L极插套210之间,另一个隔板103分布于E极端子930和N极插套220直径,具体地,其中一个隔板103分布于E极端子930和第一连接件211之间,另一个隔板103分布于E极插套230和第二连接件221之间;如此设置,能够确保E极端子930和L极插套210以及N极插套220之间形成可靠地电气隔离,避免相互干涉。
请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墙开产品010还包括E极插套230包括第三连接件231、以及连接于第三连接件231的两端的两个E极插套本体232,第三连接件231与E极端子930连接;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分别还包括一个E极插套本体232,且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的E极插套230的设置位置高于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和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的E极插套230的设置位置高于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224。如此设置,即可使E极插套本体232的设置位置符合插座的地极装配安全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件211、第二连接件221和第三连接件231设置于固定架100的方式与相关技术提供的墙开插座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插套200本体均可以是R型插套本体,即E极插套本体232、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224均为R型插套本体。
请参照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二级插套组件201、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三者大致呈三角分布,即可使固定架100大致呈矩形的安装空间留出一个空置的区域,开关组件300可以设置于该空置区域中;如此设置,使得二级插套组件201、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以及开关组件300四者大致呈矩形分布,即可充分利用固定架100的安装空间,实现紧凑的设计。
开关组件300的结构与相关技术类似,请参照图7和图8,开关组件300包括翘板310和支撑片320;与开关组件300对应的3个端子中包括第二L极端子940,第二L极端子940朝向第二方向b设置,支撑片320与第二L极端子940连接,且翘板31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撑片320。将支撑片320与第二L极端子940连接,能够使墙开产品010内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有效地缩减墙开产品010内部空间的占用,以满足极限位置空间要求。
可选地,请参照图7,支撑片320包括支撑片本体321和连接部322,支撑片本体321与连接部322呈夹角连接,以使支撑片320大致呈L字型,连接部322与第二L极端子940连接,翘板31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撑片本体321。如此设置,可以将支撑片本体321设置呈直线型,即不需要使其弯折,以进一步缩减支撑片320占用的空间,以实现紧凑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为了确保支撑片320的位置稳定性,并确保可活动地装配于支撑片320的翘板310的位置稳定性;请参照图9-图12,压板600连接有压筋601,压筋601与支撑片320抵持,即当压板600装配于固定架100时,连接于压板600的压筋601抵持于支撑片320,以确保支撑片320的装配稳定性。
再进一步地,压板600连接有两个压筋601,其中一个压筋601与支撑片本体321远离连接部322的一端抵持,另一个压筋601与连接部322抵持;如此,能够进一步确保支撑片320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2和图3,与开关组件300对应的3个端子中还包括L1极端子950和L2极端子960,L1极端子950朝向第二方向b设置,L2极端子960朝向第一方向a设置,L2极端子960沿第四方向d分布于L1极端子950的一侧,且L1极端子950和第二L极端子940沿第一方向a间隔分布,翘板310分布于第二L极端子940和L1极端子950之间,且沿第二方向b,翘板310大致与第二L极端子940和L1极端子950平行分布;请参照图8,开关组件300还包括两个静触片330和两个静触点331,两个静触点331与两个静触片330一一对应地设置,且两个静触片330分别与L1极端子950和L2极端子960连接;翘板310设置有两个动触点311,两个动触点311与两个静触点331一一对应地接触或分离,具体地,在翘板310相对于支撑片320摆动时,其中一个动触点311与其中一个静触点331接触,此时另一个动触点311与另一个静触点331分离。
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二L极端子940、L1极端子950和L2极端子960三者大致呈“品”字型分布,能够有效地确保墙开产品010内部结构的紧凑性,并充分节省墙开产品010内部空间的占用,以使开关组件300与二级插套组件201、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三者都能够隔开足够的距离,以便于在插头与任意一个插套200组件插接时,都不会干涉用户对开关组件300的按压操作。
为了进一步确保开关组件300的装配稳定性和良好的开关通断性能;请参照图8,固定架100还设置有两个卡接槽104,两个静触片330与两个卡接槽104一一对应地卡接。
进一步地,固定架100还连接有两个定位柱105,两个静触片330还与两个定位柱105一一对应地插接。如此,即可确保两个静触片330稳定地设置于固定架100,进而确保静触头的位置的稳定性,即可确保动触头与对应地静触头可靠地接触或分离,进而确保开关组件300良好的通断性能。
请参照图13,开关组件300还包括与翘板310配合的按钮340;具体地,压板600开设有第一孔602,按钮340穿过第一孔602与翘板310配合。进一步地,面盖700开设有第二孔703,面板800开设有第三孔820,按钮340能依次从第二孔703和第三孔820中露出,以避免面盖700和面板800遮挡按钮340。
为了使插头插接于墙开产品010时,插头不会干涉用户操作开关组件300的通断;本实施例的按钮340被配置为不会突出于面盖700的表面,即按钮340可以位于面盖700的表面下方,或者与面盖700的表面平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墙开产品010可以通过各个端子接线的不同,使得开关组件300可以作为双控开关或单控开关使用,或者还可以使开关组件300控制墙开产品010自身的通断电、或控制其他负载电器设备通断电,例如:请参照图14,在开关组件300作为双控开关的实施方式中,墙开产品010和另一个双控开关配合使用,第一L极端子910与市电的L电线连接,N极端子920与市电的N电线连接,E极端子930与市电的E电线连接,第二L极端子940与第一L极端子910电连接,L1极端子950与双控开关的L1极端子电连接,L2极端子960与双控开关的L2极端子电连接,双控开关的L极端子通过电连接了负载970的电线与市电的N电线连接,如此,即可使墙开产品010一直带电,且能通过自身的开关组件300或双控开关控制通断;请参照图15,在开关组件300作为单控开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L极端子910与第二L极端子940电连接,第二L极端子940与市电的L电线电连接,N极端子920与市电的N电线连接,E极端子930与市电的E电线连接,如此,即可通过开关组件300作为单控开关控制墙开产品010的通断;请参照图16,在开关组件300作为单控开关且用于控制其他负载970的实施方式中,第一L极端子910与市电的L电线连接,N极端子920与市电的N电线连接,E极端子930与市电的E电线连接,第二L极端子940与第一L极端子910电连接,L1极端子950通过电连接了负载970的电线与市电的N电线连接,如此,墙开产品010的开关组件300则可以作为单控开关控制与其电连接的负载电器设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墙开产品010可以应用于多个场景,且该墙开产品010的全部端子仅朝向两个方向分布,便于电工在各种场景进行接线的工作,进而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架(100);
多个端子,多个所述端子均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00);其中,
多个所述端子中的一个朝向第一方向(a)设置,其余的所述端子均朝向第二方向(b)设置,所述第一方向(a)与所述第二方向(b)呈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开产品包括六个所述端子,其中五个所述端子朝向所述第二方向(b)设置,所述第一方向(a)与所述第二方向(b)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开产品还包括插套(200),所述插套(200)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00),且所述插套(200)沿第三方向(c)分布于所述端子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a)、所述第二方向(b)和所述第三方向(c)两两相互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中包括第一L极端子(910)和N极端子(920),所述第一L极端子(910)和所述N极端子(920)均朝向所述第二方向(b)设置,且两者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排布;
所述插套(200)包括L极插套(210)和N极插套(220),所述L极插套(210)和所述N极插套(220)共同形成二级插套组件(201)、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和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所述第一L极端子(910)和所述N极端子(920)两者中的至少一者沿所述第三方向(c)分布于所述二级插套组件(201)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插套(210)包括第一连接件(21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1)的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和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所述第一连接件(211)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00),所述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和所述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分布,所述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和所述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分布;所述N极插套(220)包括第二连接件(22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221)的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和第三N极插套本体(224),所述第二连接件(221)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00),所述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和所述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沿所述第二方向(b)间隔分布,所述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和所述第三N极插套本体(224)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分布;
所述二级插套组件(201)包括所述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和所述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所述第一三级插套组件(202)包括所述第二L极插套本体(213)和所述第二N极插套本体(223),所述第二三级插套组件(203)包括所述第三L极插套本体(214)和所述第三N极插套本体(224);
所述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沿所述第三方向(c)分布于所述第一L极端子(910)的一侧,和/或,所述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沿所述第三方向(c)分布于所述N极端子(920)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0)连接有抵持筋(102),所述第一L极插套本体(212)与所述抵持筋(102)抵接,且通过所述抵持筋(102)与所述第一L极端子(910)间隔分布;和/或,所述第一N极插套本体(222)与所述抵持筋(102)抵接,且通过所述抵持筋(102)与所述N极端子(920)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还包括E极端子(930),沿所述第一方向(a)所述E极端子(930)分布于所述第一L极端子(910)和所述N极端子(920)之间,且所述E极端子(930)沿第四方向(d)分布于所述第一L极端子(910)的一侧,其中,所述第四方向(d)与所述第二方向(b)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00)连接有两个隔板(103),所述E极端子(930)设置于两个所述隔板(103)之间,且其中一个所述隔板(103)分布于所述E极端子(930)和所述L 极插套(210)之间,另一个所述隔板(103)分布于所述E极端子(930)与所述N极插套(22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墙开产品还包括开关组件(300),所述开关组件(300)包括翘板(310)和支撑片(320);多个所述端子还包括朝向所述第二方向(b)设置的第二L极端子(940),所述支撑片(320)与所述第二L极端子(940)连接,且所述翘板(31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片(32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开产品,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还包括L1极端子(950)和L2极端子(960),所述L1极端子(950)朝向所述第二方向(b)设置,所述L2极端子(960)朝向所述第一方向(a)设置,所述L2极端子(960)沿第四方向(d)分布于所述L1极端子(950)的一侧,且所述L1极端子(950)和所述第二L极端子(940)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分布,所述翘板(310)分布于所述第二L极端子(940)和所述L1极端子(950)之间;其中,所述第四方向(d)与所述第二方向(b)相反;
所述开关组件(300)还包括两个静触片(330)和两个静触点(331),两个所述静触点(331)与两个所述静触片(330)一一对应地设置,且两个所述静触片(330)分别与所述L1极端子(950)和所述L2极端子(960)连接;所述翘板(310)设置有两个动触点(311),两个所述动触点(311)与两个所述静触点(331)一一对应地接触或分离。
CN202221453488.XU 2022-06-09 2022-06-09 墙开产品 Active CN217522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3488.XU CN217522262U (zh) 2022-06-09 2022-06-09 墙开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3488.XU CN217522262U (zh) 2022-06-09 2022-06-09 墙开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522262U true CN217522262U (zh) 2022-09-30

Family

ID=83391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3488.XU Active CN217522262U (zh) 2022-06-09 2022-06-09 墙开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522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166934A (en) Modular electrical switch/outlet assembly
CA2158706C (en) Improved battery holder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5164544A (en) Electrified space dividing panel
US4993971A (en) EMI resistan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7522262U (zh) 墙开产品
US5828024A (en) Switch
GB2318922A (en) A switch for connection to a bus bar
KR100311700B1 (ko) 배터리팩
US5993231A (en) Electric connector
CA1321258C (en) Arrangement for associating an electrical device with a mounting therefor
KR19990076507A (ko) 조인트박스
CN214957510U (zh) 插座
CN213026670U (zh) 具有双usb的插座结构
US4810842A (en) Frame assembly for mounting wiring devices to panel
CN214957437U (zh) 插座的插套模块
US5999620A (en) Device having a base part, and a cover selected for external configuration
CN220382010U (zh) 接触器
CN217740735U (zh) 电子设备
JP2002151216A (ja) 多極コネクタ用レセプタクル
CN2261098Y (zh) 多埠式电连接器组合架
CN218602771U (zh) 一种插座
CN217114908U (zh) 安全型电源插座
JPH0519967Y2 (zh)
JP2544554Y2 (ja) 電気コネクタレセプタクル
CN213602019U (zh) 可节省操作空间的端子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