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05813U -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05813U
CN217405813U CN202221048297.5U CN202221048297U CN217405813U CN 217405813 U CN217405813 U CN 217405813U CN 202221048297 U CN202221048297 U CN 202221048297U CN 217405813 U CN217405813 U CN 217405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
wire
plate
terminal assembly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482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震
胡光耀
江朝军
余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ngni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ngni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ngni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482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405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05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058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涉及电连接领域,用于将导线连接,能够降低对导线的损伤,提高电连接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该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形成有内腔的壳体和第一压线部件,该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内腔连通,壳体上还开设有接线孔,接线孔与内腔连通;第一压线部件包括:螺钉、设置在内腔内的压板和导电板;其中,螺钉安装在安装孔处,且螺钉的一端伸入内腔中;在螺钉周向转动时,螺钉伸入内腔内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所述压板与螺钉连接,且螺钉能够相对压板周向转动,导电板位于压板远离螺钉方向,接线孔开设在压板与导电板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PDU行业用电领域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用电布线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对于接线端子在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上的要求较高。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有螺纹压紧或松开装置,便于导线的连接或拆除。
目前PDU行业多采用压板式的OT接线端子或用铜柱加工的普通接线端子,这两种类型的接线端子均存在安全隐患和操作困难,OT接线端子中螺钉压板组件在PDU接线过程中特别容易掉落和操作不便,对PDU内部空间要求大。用铜柱加工的普通端子是直接用螺钉压线的方式连接,特别容易对电线芯线造成损伤,在用电过程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用于将导线连接,能够降低对导线的损伤,提高电连接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形成有内腔的壳体和第一压线部件,该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内腔连通,壳体上还开设有接线孔,接线孔与内腔连通;第一压线部件包括:螺钉、设置在内腔内的压板和导电板;其中,螺钉沿安装孔周向转动,且螺钉的一端伸入内腔中;在螺钉周向转动时,螺钉伸入内腔内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所述压板与螺钉连接,且螺钉能够相对压板周向转动,导电板位于压板远离螺钉方向,接线孔开设在压板与导电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形成有内腔的壳体和第一压线部件,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与内腔连通,壳体上还开设有接线孔,接线孔与内腔连通。第一压线部件包括:螺钉、设置在内腔内的压板和导电板;其中,螺钉沿安装孔周向转动,且螺钉的一端伸入内腔中;在螺钉周向转动时,螺钉伸入内腔内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所述压板与螺钉活动连接,螺钉能够相对压板周向转动。
从而,在螺钉周向转动时,螺钉伸入内腔内的长度增加或减少,进而带动压板在内腔内上下移动(上下是指螺钉伸出、伸入内腔的方向),且压板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沿螺钉的周向旋转。而导电板位于压板远离螺钉方向,接线孔开设在压板与导电板之间,如此,压板上下移动过程中会与导电板接触或产生间隙。
这样一来,当导线伸入接线孔,旋转螺钉后,螺钉伸入内腔内的长度增加,从而压板向下移动,压板将导线压至与导线板接触。由于压板与导线的接触面积较大,并且压板在压导线时,压板不会发生转动,从而可以降低接线时对导线的损伤,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线部件;第二压线部件也包括:螺钉、压板和导电板;第一压线部件和第二压线部件均设置在壳体上;第一压线部件的导电板与第二压线部件的导电板电连接,第一压线部件用于与第一导线连接,第二压线部件用于与第二导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线部件还包括:承力板,承力板与壳体连接,且位于安装孔处,承力板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朝向安装孔,螺钉在安装孔内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包括:限位段和移动段,移动段位于承力板与限位段之间;限位段用于限制螺钉伸出内腔的轴向长度;螺钉能够在移动段伸入或伸出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螺钉伸入内腔的一端与压板铆接,且螺钉与压板的铆接处存在间隙,用以使螺钉能够相对压板周向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板靠近导电板的壁面设置有防滑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与导电板连接,导电板上设置有凹槽,壳体上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与凹槽配合,且凸起部弹性支撑导电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端子组件包括: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部和第三接线部;第一接线部包括:第一压线部件与第二压线部件;第二接线部和第三接线部均包括:第一压线部件与第二压线部件;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部和第三接线部呈正三角形设置在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部和第三接线部的安装孔均朝向第一方向,且多个安装孔的轴向平行设置,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盖板,盖板位于壳体的第一方向,盖板用于盖合多个安装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位于第三接线部与盖板之间,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第一壳体与盖板连接,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接线部和第二接线部,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接线部;第二壳体位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且与第一壳体、第三壳体均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设有安装孔,盖板与第一壳体可拆卸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电器,该用电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接线端子组件。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插座,该插座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任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接线端子组件。
其中,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有益效果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板的左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左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构件拆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背景技术而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PDU行业用电领域的发展迅速,而对于接线端子在安全性和操作便捷性上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的行业多采用压板式的OT接线端子或用铜柱加工的普通接线端子,这两种类型的接线端子均存在安全隐患和操作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接线端子以满足人们对电连接过程中安全性和便捷性的要求。
对此,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组件,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接线端子组件100能够降低电连接时对导线的损伤,提高电连接的安全性。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壳体10和第一压线部件20。
其中,壳体10内形成有中空的内腔11,壳体10上开设有安装孔12,安装孔12与内腔11连通,壳体10上还开设有接线孔13,接线孔13也与内腔11连通。
可选的,该壳体10的材质为绝缘材料,例如聚碳酸酯(PC,Polycarbonate)、聚丙烯(PP,polypropylene)等,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该第一压线部件20包括:螺钉21、压板22和导电板23,螺钉21设置在安装孔12处,压板22和导电板23均设置在内腔11内。
其中,螺钉21安装在安装孔12处,螺钉21的一端伸入内腔11内,螺钉21的头部位于安装孔12内,在螺钉21周向转动时,螺钉21伸入内腔11内的长度增加或减少。也即当螺钉21沿轴向转动时,螺钉21在内腔11内上下移动(“上”为图2中的Y轴方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壳体10的安装孔12处设置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螺钉21的外螺纹配合,该螺钉21与壳体10的安装孔12螺纹连接,从而在螺钉21沿轴向转动时,螺钉21在内腔11内上下移动。
为了提高螺钉21螺纹连接的强度,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2所示,该第一压线部件20还包括:承力板24,该承力板24与壳体10连接,且位于安装孔12处,承力板24上开设有螺纹孔241,该螺纹孔241朝向安装孔12,螺钉21在安装孔12内与螺纹孔241螺纹连接。如此,在安装孔12处安装承力板24,可以提高螺钉21螺纹连接的强度,增强接线端子组件100的耐久度,提高接线端子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其中,优选的,该承力板24材料的强度大于壳体10材料的强度,本申请对承力板24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
此外,压板22与螺钉21连接、且螺钉21能够相对压板22周向转动。其中,压板22与螺钉21的具体连接本申请在此处不作描述,可参考下文。
可选的,该压板22在Y轴方向的截面可以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又如图2所示,导电板23设置在内腔11内,且位于压板22远离螺钉21方向,接线孔13开设在所述压板22与导电板23之间。
可选的,该接线孔13与安装孔12可以垂直设置,该接线孔13还可以与安装孔12非垂直(即呈锐角或钝角)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接线孔13内的螺钉21能够带动压板22上下移动以作用到导电板23上,因此,优选的,该接线孔13与安装孔12垂直设置,且压板22靠近导电板23的壁面与导电板23靠近压板22的壁面平行设置,这样一来,可以避免压板22的部分棱角作用到导电板23上,使压板22的棱角或导电板23的壁面破损,影响接线端子组件100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组件100,包括:形成有内腔11的壳体10和第一压线部件20,壳体10上开设有安装孔12,该安装孔12与内腔11连通,壳体10上还开设有接线孔13,接线孔13与内腔11连通。第一压线部件20包括:螺钉21、设置在内腔11内的压板22和导电板23;其中,螺钉21沿安装孔12周向转动,且螺钉21的一端伸入内腔11中;在螺钉21周向转动时,螺钉21伸入内腔11内的长度增加或减少;所述压板22与螺钉21活动连接,螺钉21能够相对压板22周向转动。
从而,在螺钉21周向转动时,螺钉21伸入内腔11内的长度增加或减少,进而带动压板22在内腔11内上下移动(上下是指螺钉21伸出、伸入内腔11的方向),且压板22在上下移动过程中不会沿螺钉21的周向旋转。而导电板23位于压板22远离螺钉21方向,接线孔13开设在压板22与导电板23之间,如此,压板22上下移动过程中会与导电板23接触或产生间隙。
这样一来,当导线伸入接线孔13,旋转螺钉21后,螺钉21伸入内腔11内的长度增加,从而压板22向下移动,压板22将导线压至与导线板接触。由于压板22与导线的接触面积较大,并且压板22在压导线时,压板22不会发生转动,从而可以降低接线时对导线的损伤,提高用电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可以理解的是,接线端子组件100通常用于将两根导线进行连接,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接线端子组件100还包括:第二压线部件30;该第二压线部件30也包括:上述描述的螺钉21、压板22和导电板23。其中,第一压线部件20和第二压线部件30均设置在壳体10上;第一压线部件20的导电板23与第二压线部件30的导电板23电连接,第一压线部件20用于与第一导线连接,第二压线部件30用于与第二导线连接。
这样一来,通过旋转第一压线部件20的螺钉21以使第一导线与第一压线部件20的导电板23接触,并且通过旋转第二压线部件30的螺钉21以使第二导线与第二压线部件30的导电板23接触,由于第一压线部件20的导电板23与第二压线部件30的导电板23电连接,从而可以使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电连接。
可选的,该第一压线部件20的导电板23与第二压线部件30的导电板23可以为一体结构,这样一来,在生产接线端子组件100时,可以减少第一压线部件20的导电板23与第二压线部件的导电板23的电连接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一压线部件20的接线孔13与第二压线部件30的接线孔13平行,且第一压线部件20的接线孔13朝向第二压线部件30的接线孔13时,一体结构的导电板23一端位于第一压线部件20的内腔11内,导电板23的另一端位于第二压线部件的内腔11内。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而当第一压线部件20的接线孔13与第二压线部件的接线孔13倾斜,一体结构的导电板23需经弯折工艺以使导电板23弯折,从而使弯折后的导电板23一端位于第一压线部件20的内腔11内,另一端位于第二压线部件30的内腔11内。
可以理解的是,为减少接线端子组件100加工工序,降低接线端子组件100体积,本申请优选图3所示的接线端子组件100,即第一压线部件20的接线孔13与第二压线部件的接线孔13平行,且第一压线部件20的接线孔13朝向第二压线部件的接线孔13。
可选的,该第一压线部件20的导电板23与第二压线部件30的导电板23还可以可拆卸连接,例如螺纹连接、销钉连接、卡钩连接等,这样一来,当该第一压线部件20的导电板23或第二压线部件30的导电板23损害时,可以对其损害的导电板23进行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螺钉21伸入内腔11的一端与压板22铆接,且螺钉21与压板22的铆接处存在间隙,用以使螺钉21能够相对压板22周向转动。也即活动铆接,在螺钉21与压板22的铆接处间隙配合,以限制压板22空间平移上的三个自由度和旋转方向上的两个自由度,仅留下压板22沿螺钉21周向方向转动的自由度。从而,以使螺钉21能够相对压板22周向转动,该铆接结构连接强度大,可以提高接线端子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当螺钉21与压板22铆接后,螺钉21上会形成铆接帽,该铆接帽位于压板22和导电板23之间,从而当压板22向下移动时,铆接帽会代替压板22按压导线至导电板23上,由于铆接帽与导电板23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导致接线端子组件100与导线的连接强度较小。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压板22靠近导电板23的壁面上开设有凹槽221,该凹槽221与铆接孔同轴设置,该凹槽221用于容纳该铆接帽,该凹槽221的深度(图3中的Y轴方向)与铆接帽(图3中的Y轴方向)的高度相同。这样一来,可以避免铆接帽阻挡压板22与导电板23接触,增大按压导线的作用面,提高接线端子组件100与导线的连接强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螺钉21伸入内腔11内的一端设置有环状槽,该环状槽沿螺钉21的周向设置,压板22固定连接在该环状槽内,压板22能够沿环状槽的周向转动。示例性的,可以将固定板焊接在环状槽内,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螺钉21沿安装孔12内周向转动时,螺钉21与压板22的连接处存在较小摩擦力,以带动压板22周向转动,从而影响容易时导线磨损。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环绕在压板22的周向,用以限制压板22沿螺钉21周向方向转动的自由度,以使在螺钉21周向转动时,螺钉21进行周向转动并上下移动,带动压板22仅进行上下移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线部件20还设置有限位件,该限位件用于限制压板22沿螺钉21周向方向转动,例如,在壳体10内设置凸出部,凸出部位于压板22的周向旋转轨迹中,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当螺钉21与压板22铆接时,螺钉21伸出内腔11一定位置时,螺钉21受到铆接部的限制,螺钉21无法继续伸出,从而可以避免螺钉21脱落,影响用户体验。而为了进一步防止螺钉21脱落,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安装孔12包括:限位段121和移动段122,移动段122位于承力板24与限位段121之间;限位段121用于限制螺钉21伸出内腔11的轴向长度;螺钉21能够在移动段122伸入或伸出内腔11。这样一来,螺钉21伸出内腔11一定位置时,螺钉21的头部接触限位段121,从而螺钉21无法继续伸出,进一步避免螺钉21脱落,提高电连接的便捷性。
可以理解的是,该限位段121的径向长度小于螺钉21头部的径向尺寸,从而以阻止螺钉21进入限位段121。
为了提高导电板23与导线的连接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板22靠近所述导电板23的壁面设置有防滑面222。这样一来,通过在压板22靠近所述导电板23的壁面设置有防滑面222,可以提高压板22与导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导电板23与导线的连接强度,降低导线脱落的风险,提高电连接的安全性。
可选的,该防滑面222可以如图5和图6所示的为锯齿状,其中,图5为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压板的左视图。可选的,该防滑面222还可以为斜纹状,还可以为点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与导电板23连接,该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连接,例如在内腔11内螺纹连接、卡钩连接等,还可以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胶结、铰接等,本申请对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电板23上设置有凹槽231,壳体10上设置有可弹式的凸起部17,该凸起部17与凹槽231配合,该凸起部17弹性支撑导电板23。从而该凸起部17将导电板23连接在壳体10上,以防止导电板23错位。并且当压板22下压时,若压板22的作用力较大容易导致导电板23也向下方移动,从而使得壳体10破损,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凸起部17弹性支持导电板23,从而可以为导电板23提供弹性余量,以降低壳体10破损的几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凸起部17所在的壳体10壁面上开设有U形凹槽18,该U形凹槽18贯穿壳体10的壁面,以使U形凹槽18内存在一个I形的连接部181,该连接部181的一端与壳体10连接,另一端与凸起部17连接,且该凸起部17的轴向垂直于该连接部181。这样一来,与连接部181连接的凸起部17在受到压力时,能够弹性移动,降低壳体10发生破损的几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种中,该凸起部17与壳体10之间还设置有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凸起部17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连接,该弹簧用于弹性支撑凸起部17。这样一来,当凸起部17受到压力时,弹簧受力压缩,以避免壳体10发生破损。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组件的左视图,其中,为方便理解,图8和图9均为去除壳体的接线端子组件。可以理解的是,接线端子组件100通常需要将地线、零线和火线均连接,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接线端子组件100包括:第一接线部101、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第一接线部101包括:第一压线部件20与第二压线部件30;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均包括:第一压线部件20与第二压线部件30。其中,第一压线部件20和第二压线部件30可参考上述描述,本申请对此不再一一赘述。
这样一来,第一接线部101、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可以分别与电线、火线和零线连接,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接线端子组件100的第一接线部101、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分别连接地线、零线和火线,避免用户使用多个仅包含第一连接部101的接线端子组件100,分别对地线、火线和零线连接,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部101、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呈三角形设置在壳体10上。也即第一接线部101、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呈倒“品”字形设置在壳体10上,该形状的接线端子组件100所占用的壳体10体积较小,可以减小接线端子组件100的体积。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部101、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的安装孔12均朝向第一方向,且多个安装孔12的轴向平行设置,接线端子组件100还包括:盖板40,盖板40位于壳体10的第一方向,盖板用于盖合多个安装孔12。其中,该第一方向为图4中的Y轴方向。
这样一来,由于第一接线部101、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的安装孔12均朝向第一方向,且多个安装孔12的轴向平行设置,用户可以在一个面上旋转第一接线部101、第二接线部102和第三接线部103内的螺钉21,方便用户的操作,提高用户的体验。
可选的,如图10所示,该盖板40可以与壳体10铰接,盖板40能够沿铰接部旋转。从而方便用户打开盖板旋转螺钉21。
可选的,该盖板40还可以与壳体10可拆卸连接。例如,如图10所示的螺纹连接、卡钩连接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该壳体10可以为透明的材料,例如亚克力板等,还可以为非透明的材料,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优选的,为了方便用户观察安装孔12处的螺钉21旋转状况,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为透明的材料。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部101和第二接线部102位于第三接线部103与所述盖板之间,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和第三壳体16。第一壳体14与盖板连接,第二壳体15上设置有第一接线部101和第二接线部102,第三壳体16上设置有第三接线部103;第二壳体15位于第一壳体14和第三壳体15之间,且与第一壳体14、第三壳体15均可拆卸连接。这样一来,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和第三壳体16为分体式三层布局,工人可以由内到外进行组装,提高了用户的生产效率。
其中,该第二壳体15与第一壳体14和第三壳体16的连接可以为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该第二壳体15与第一壳体14和第三壳体16的连接可以为如图10所示的卡钩141与卡扣142连接,这样一来,工人通过按压操作即可将第二壳体15与第一壳体14和第三壳体16连接,工人安装方便,生产效率较高。
可选的,该第二壳体15与第一壳体14和第三壳体16的连接还可以为螺纹连接,这样一来,第二壳体15与第一壳体14和第三壳体6的连接强度较高,提高接线端子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4设置有安装孔12,盖板40与第一壳体14可拆卸连接。
其中,盖板40与第一壳体14的连接可参考上述盖板40与壳体10的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第二壳体142设置有第一接线部101的两个压板22、两个螺钉21和导电板23、第二接线部102的两个压板22、两个螺钉21和导电板23;第三壳体143设置第三接线部103的两个压板22、两个螺钉21和导电板23。如此,第二壳体142和第三壳体143内均包括接线部。这样一来,将接线部设置在不同的壳体10内,在安装时工人可以分层安装,避免将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装错或装反,提高工人的生产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器,该用电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接线端子组件。
其中,该用电器可以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该用电器种的接线端子组件100的结构以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插座,该插座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接线端子组件。
同样的,该插座中接线端子组件100的结构以及有益效果均可参考上述第一方面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形成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内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孔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一压线部件,所述第一压线部件包括:
螺钉,所述螺钉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处,且螺钉的一端伸入所述内腔中;在所述螺钉周向转动时,所述螺钉伸入所述内腔内的长度增加或减少;
压板,其设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压板与所述螺钉连接,且所述螺钉能够相对所述压板周向转动;
导电板,所述导电板设置在所述内腔内,且位于所述压板远离所述螺钉方向,所述接线孔开设在所述压板于所述导电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第二压线部件;所述第二压线部件也包括:所述螺钉、所述压板和所述导电板;所述第一压线部件和所述第二压线部件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所述第一压线部件的所述导电板与所述第二压线部件的导电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压线部件用于与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压线部件用于与第二导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线部件还包括:
承力板,所述承力板与所述壳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承力板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朝向所述安装孔,所述螺钉在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限位段和移动段,所述移动段位于所述承力板与所述限位段之间;
所述限位段用于限制所述螺钉伸出所述内腔的轴向长度;所述螺钉能够在所述移动段伸入或伸出所述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钉伸入所述内腔的一端与所述压板铆接,且所述螺钉与所述压板的铆接处存在间隙,用以使所述螺钉能够相对所述压板周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靠近所述导电板的壁面设置有防滑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电板连接,所述导电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槽配合,且所述凸起部弹性支撑所述导电板。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组件包括: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部和第三接线部;所述第一接线部包括:所述第一压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压线部件;所述第二接线部和所述第三接线部均包括:所述第一压线部件与所述第二压线部件;所述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部和所述第三接线部呈三角形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部、所述第二接线部和所述第三接线部的所述安装孔均朝向第一方向,且多个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接线端子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所述盖板用于盖合多个所述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位于所述第三接线部与所述盖板之间,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盖板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三接线部;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均可拆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
12.一种用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电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
13.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组件。
CN202221048297.5U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Active CN217405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8297.5U CN217405813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48297.5U CN217405813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05813U true CN217405813U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42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48297.5U Active CN217405813U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4058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46290B1 (en) Wiring device for switch socket
CN217405813U (zh)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用电器及插座
CN213093524U (zh) 一种可旋转插头
CN211238722U (zh) 一种插座
KR101711174B1 (ko) 스마트 플러그 소켓 장치
CN213816572U (zh) 一种防尘型插座
CN209805005U (zh) 工业插头插座组件
CN213782426U (zh) 充电接口
CN106785765B (zh) 一种用于电风扇360°旋转的导电组件
CN220341625U (zh) 一种嵌入式固定轨道插座
CN216214382U (zh) 一种利用弹性导电体良好接触的充电插头
CN220774920U (zh) 一种导轨取电系统和用电系统
CN215184564U (zh) 一种改进的接线端子
CN218472352U (zh) 一种充电器结构
CN102761033B (zh) 具有开关功能的电源插座以及电源延长线
CN211578609U (zh) 一种方便自动化装配的微动开关
CN211350988U (zh) 一种接线装置
CN213278647U (zh) 防触电的电连接器
CN214099948U (zh) 插接件、电连接机构和电子产品
CN219832481U (zh) 一种启动开关及摩托车
CN220382010U (zh) 接触器
CN210490032U (zh) 一种电动工具碳刷
CN212342861U (zh) 电源转换器的电连接构造
CN219553753U (zh) 圆柱电池、电池包、用电设备
CN217306417U (zh) 一种静插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