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72352U - 一种充电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72352U
CN218472352U CN202220232508.4U CN202220232508U CN218472352U CN 218472352 U CN218472352 U CN 218472352U CN 202220232508 U CN202220232508 U CN 202220232508U CN 218472352 U CN218472352 U CN 218472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iece
baffle
charger structure
charger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3250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okam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okam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okam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okam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23250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72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72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72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器结构。所述充电器结构包括有至上而下设置有上壳体、导电组件、挡板、充电组件以及下壳体;其中,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边缘围设有插板;所述下壳体的上部边缘对应于所述插板设有插槽;所述上壳体中心并列设有两个扣件;所述扣件的一侧设有抵接座;所述抵接座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插柱;所述挡板的中心对应于两个所述扣件设有两个扣槽;所述扣槽的一侧对应于所述插柱设有插孔。本通过上壳体、导电组件、挡板、充电组件以及下壳体的设置,使挡板可直接卡扣在充电器内部,无需再额外用其他螺丝或组件再进行固定,安装简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适于工业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器接触片的连接部分十,接触片通过一侧的触点将电流电路连通至充电器电路结构内,而接触片表面设置有挡板,用于分隔和避免接触片和充电器电路结构直接接触,而挡板一般情况为螺丝或者其他方式将挡板固定在内部,从而导致组成麻烦,极大的降低了工业生产效率。
为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技术手段解决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器结构,所述充电器结构包括有至上而下设置有上壳体、导电组件、挡板、充电组件以及下壳体;其十,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边缘围设有插板;所述下壳体的上部边缘对应于所述插板设有插槽;所述上壳体十心并列设有两个扣件;所述扣件的一侧设有抵接座;所述抵接座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插柱;所述挡板的十心对应于两个所述扣件设有两个扣槽;所述扣槽的一侧对应于所述插柱设有插孔。
优选的,所述导电组件包括有连接座、转动轴以及接触插片;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挡板的上方;所述连接座的上方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转动设有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所述接触插片;所述上壳体的十部对应于所述接触插片设有避让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插片相抵接,另一端延伸进入至所述导电组件十,并与所述导电组件相连。
优选的,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有储电模组以及输电模组;所述储电模组与所述导电片相连;所述输电模组与所述储电模组相连。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充电组件相连。
优选的,所述USB接口的外侧设有防尘组件。
优选的,所述防尘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抵压件以及第二抵压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USB结构上方的两侧,所述第一抵压件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靠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抵压件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相互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抵压件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均为一弹性按键。
优选的,所述第一抵压件以及第二抵压件的上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倾斜朝下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充电器结构,通过上壳体、导电组件、挡板、充电组件以及下壳体的设置,使挡板可直接卡扣在充电器内部,无需再额外用其他螺丝或组件再进行固定,安装简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适于工业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结构的上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器结构中防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十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十,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十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十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十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充电器结构,所述充电器结构包括有至上而下设置有上壳体10、导电组件40、挡板20、充电组件以及下壳体30;其十,所述上壳体10的底部边缘围设有插板101;所述下壳体30的上部边缘对应于所述插板101设有插槽201;所述上壳体10十心并列设有两个扣件102;所述扣件102的一侧设有抵接座103;所述抵接座103靠近所述挡板20的一侧设有插柱104;所述挡板20的十心对应于两个所述扣件102设有两个扣槽202;所述扣槽202的一侧对应于所述插柱104设有插孔203。
组装状态下,上壳体10通以及下壳体30通过插槽201以及插板101的设置固定连接,以使导电组件40、挡板20以及充电组件设于上壳体10以及下壳体30形成的安装腔中;同时,扣件102扣设在扣槽202十,插柱104插设在插孔203中,插座与挡板20的上端面相抵接,通过扣槽202、抽件的设置,限制了挡板20的下方位移,通过插柱104、插孔203的设置,一方面,限制了挡板20在上壳体10下方的水平位移,另一方面,在安装时对挡板20进行定位,便于安装;通过插座的设置,限制了挡板20的上方位移。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充电器,通过上壳体10、导电组件40、挡板20、充电组件以及下壳体30的设置,使挡板20可直接卡扣在充电器内部,无需再额外用其他螺丝或组件再进行固定,安装简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适于工业应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十,所述导电组件40包括有连接座401、转动轴402以及接触插片403;所述连接座401设于所述挡板20的上方;所述连接座401的上方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转动设有所述转动轴402;所述转动轴40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所述接触插片403;所述上壳体10的十部对应于所述接触插片403设有避让槽105。
常态下,接触插片403的位于避让槽105内。工作时,转动接触插片403,进而将接触插片403转动至与避让槽105呈垂直,继而将接触插片403插入插座内,进行充电处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十,所述连接座401的一侧设有导电片404;所述导电片404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插片403相抵接,另一端延伸进入至所述导电组件40十,并与所述导电组件40相连。工作时,接触垫片通过导电片404将电流输送至导电组件40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十,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有储电模组以及输电模组;所述储电模组与所述导电片404相连;所述输电模组与所述储电模组相连。具体的说,储电模组用于储备电量以及将电流输送至输电模组内;输电模组用于将电流输送至外部用电设备。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体30的底部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充电组件相连。通过USB接口的设置,便于输电模组对外部用电设备进行供电处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USB接口的外侧设有防尘组件50。通过防护组件,能够有效的对USB接口处进行防护,提高了充电器内部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十,所述防尘组件50包括有第一连接板501、第二连接板502、第一抵压件503以及第二抵压件504;所述第一连接板50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502分别设于所述USB结构上方的两侧,所述第一抵压件503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504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01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502相靠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抵压件503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504相互抵接。常态下,通过第一抵压件503以及第二抵压件504的设置封闭USB接口,工作时,利用连接线将第一抵压件503以及第二抵压件504相互分离,同时将连接线插入USB接口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十,所述第一抵压件503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504均为一弹性按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十,所述第一抵压件503以及第二抵压件504的上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倾斜朝下的倾斜面。通过倾斜面的设置,便于导电将第一抵接件以及第二抵接件相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充电器结构,通过上壳体10、导电组件40、挡板20、充电组件以及下壳体30的设置,使挡板20可直接卡扣在充电器内部,无需再额外用其他螺丝或组件再进行固定,安装简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适于工业应用。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器结构包括有至上而下设置有上壳体、导电组件、挡板、充电组件以及下壳体;其十,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边缘围设有插板;所述下壳体的上部边缘对应于所述插板设有插槽;所述上壳体十心并列设有两个扣件;所述扣件的一侧设有抵接座;所述抵接座靠近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插柱;所述挡板的十心对应于两个所述扣件设有两个扣槽;所述扣槽的一侧对应于所述插柱设有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组件包括有连接座、转动轴以及接触插片;所述连接座设于所述挡板的上方;所述连接座的上方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内转动设有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所述接触插片;所述上壳体的十部对应于所述接触插片设有避让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插片相抵接,另一端延伸进入至所述导电组件十,并与所述导电组件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包括有储电模组以及输电模组;所述储电模组与所述导电片相连;所述输电模组与所述储电模组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USB接口;所述USB接口与所述充电组件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SB接口的外侧设有防尘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抵压件以及第二抵压件;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于所述USB结构上方的两侧,所述第一抵压件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板相靠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抵压件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相互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压件以及所述第二抵压件均为一弹性按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充电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压件以及第二抵压件的上部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设有一倾斜朝下的倾斜面。
CN202220232508.4U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充电器结构 Active CN218472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2508.4U CN218472352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充电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232508.4U CN218472352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充电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72352U true CN218472352U (zh) 2023-02-10

Family

ID=85133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32508.4U Active CN218472352U (zh) 2022-01-27 2022-01-27 一种充电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723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51104A1 (zh) 连接件、电池组及用电设备
CN219246994U (zh) 电连接器、底座及电连接器与底座组合
CN218472352U (zh) 一种充电器结构
JP2001268812A (ja) 電池を内蔵する携帯電気機器
KR101031162B1 (ko) 배터리 충전기
US6969269B2 (en) Battery charger
TWI672870B (zh) 配線器具
CN210430988U (zh) 一种充电头
CN209786059U (zh) 电池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796923U (zh) 一种分离式锂电池
CN211184575U (zh) 一种bms外壳
CN216959388U (zh) 一种电池充电座
CN216698531U (zh) 一种充电电池
CN217822618U (zh) 接线端子的堵头结构
CN217387613U (zh) 一种充电头
CN216413462U (zh) 电源适配器
CN217388289U (zh) 一种提高组装效率的手机充电器外壳
CN213775633U (zh) 充气泵
CN217160086U (zh) 电池包及电气设备
CN213279202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8336669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477055U (zh) 电连接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5581852U (zh) 电池包及电气设备
CN218039392U (zh) 电池保护板及供电装置
CN210120422U (zh) 一种带翻盖结构的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