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1633U - 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1633U
CN220381633U CN202321955330.7U CN202321955330U CN220381633U CN 220381633 U CN220381633 U CN 220381633U CN 202321955330 U CN202321955330 U CN 202321955330U CN 220381633 U CN220381633 U CN 220381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ong
logistics
units
depth direction
logistics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9553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慎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xiang Zhida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xiang Zhida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xiang Zhida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xiang Zhida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9553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1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1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1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派送架,用于容纳物流箱,包括:派送架本体,设有多个容纳单元,每一个容纳单元沿深度方向延伸;每一个容纳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容纳一个物流箱,或者可拆卸地容纳一个物流箱的一部分;沿深度方向,每一个容纳单元的一侧开口,另一侧设有后壁,开口用于供物流箱进入容纳单元内;沿第一方向,每相邻两个容纳单元之间具有容纳通道,每一个容纳通道能够用于可拆卸地容纳物流箱的一部分,第一方向与深度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物流箱任意地放置于派送架上,并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物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派送架和物流箱。

Description

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背景技术
当前物流行业的快递柜通过在架体上设置多个格口,用于放置快递,每个格口设置箱门,快递员将快递包裹放于格口内,收件人通过取件码或二维码扫描打开箱门以取出快递,例如居民小区的丰巢快递柜。
上述快递柜在使用过程中,每一个格口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并且不同格口之间的尺寸有差异,而快递包裹形态各异,导致上述快递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限制,快递员需要选择与快递包裹的尺寸相对应的大小的格口进行放置,不能任意放置。并且容易出现快递柜上有空余的格口,但由于格口尺寸小而无法放置快递的情况,造成空间的浪费,空间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快递柜的格口固定,不能任意放置快递,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能够使得快递任意地放置于派送架上,并有效地提高空间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派送架,用于容纳物流箱,包括:
派送架本体,设有多个容纳单元,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沿深度方向延伸;
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容纳一个物流箱,或者可拆卸地容纳一个所述物流箱的一部分;
沿所述深度方向,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的一侧开口,另一侧设有后壁,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物流箱进入所述容纳单元内;
沿第一方向,每相邻两个所述容纳单元之间具有容纳通道,每一个所述容纳通道能够用于可拆卸地容纳所述物流箱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深度方向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个容纳单元之间设置容纳通道,并搭配使用特制的物流箱,以使物流箱可以同时容纳于多个容纳单元内。物流箱具有多种尺寸,例如,当一个物流箱容纳于一个容纳单元时,称这个物流箱为1U(Unit,即单元);当一个物流箱容纳于两个容纳单元时,称这个物流箱为2U;当一个物流箱容纳于三个容纳单元时,称这个物流箱为3U;当一个物流箱容纳于四个容纳单元时,称这个物流箱为4U。依次类推,还包括NU等。每种尺寸的物流箱均采用统一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实现物流箱的标准化,有效地提高派送过程中的装卸效率,且避免了使用纸质快递盒产生大量垃圾,有利于环保。其中,快递件储存在物流箱内。
相较于传统的快递柜(例如丰巢快递柜),快递员可以将物流箱任意地插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派送架的一个或多个容纳单元内(插入的容纳单元的数量取决于物流箱的尺寸),不需要花费时间寻找空余的、与物流箱尺寸相同的容纳单元,有效地提高了便捷性和装货效率。并且,每一个容纳单元都可以容纳一个物流箱,不会造成空间的浪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容纳单元为一个容纳组;
沿第二方向,所述派送架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容纳组,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深度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的尺寸和结构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每一个容纳单元设置为相同的尺寸和结构,能够使物流箱任意地插入一个或相邻的多个容纳单元内,提高快递员的装货效率和便捷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一个所述物流箱可拆卸地容纳于一个所述容纳单元内;或
一个所述物流箱可拆卸地容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容纳单元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第一方向,每相邻两个所述容纳单元之间设有两个导轨;
沿所述容纳单元的宽度方向,所述容纳单元的两侧设有侧壁,每相邻两个所述容纳单元之间的两个所述导轨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单元两侧的所述侧壁,并沿所述深度方向延伸,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深度方向垂直;
沿所述宽度方向,两个所述导轨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容纳通道;
所述导轨用于供所述物流箱沿所述深度方向插入所述容纳单元内,并支撑所述物流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轨以对物流箱提供导向作用,使物流箱沿导轨的延伸方向进入容纳单元内,并且导轨能够对物流箱提供支撑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轨为呈扁平状且沿所述深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板件;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导轨的两侧具有第一扁平面和第二扁平面,所述第一扁平面用于支撑所述物流箱;
所述导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侧壁,另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朝所述第二扁平面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导向部;
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容纳单元的所述开口的一端朝所述第二扁平面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导向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扁平面所在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扁平面对物流箱提供沿深度方向的导向作用和沿第一方向的支撑作用,以使物流箱沿导轨的延伸方向进入并固定于容纳单元内。通过在导轨上设置第一导向部,可以增大导轨与物流箱的接触面积,对物流箱提供沿第二方向的限位作用,使物流箱在进入容纳单元的过程更加平稳,同时第一导向部还能够对物流箱起到进一步的沿深度方向的导向的作用。通过在导轨上设置第二导向部,可以增大导轨与物流箱的接触面积,对物流箱提供沿深度方向的限位作用,同时第二导向部还能够对物流箱起到进一步的沿第一方向的导向的作用,以使物流箱沿深度方向进入容纳单元的过程中不会上下晃动,更加平稳。同时设置支撑板,对导轨进行支撑,进一步提供导轨对物流箱的支撑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深度方向,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用于与所述物流箱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一个容纳单元内设置顶针,用于和物流箱后部的触点相配合,以实现派送架与物流箱的电连接,以控制物流箱与派送架之间的解锁,使快递员能够取出物流箱,并且能够控制物流箱的箱门的开启,使取件人能够取出物流箱内的快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顶针的数量为四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所述深度方向,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设有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用于将所述物流箱弹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每一个容纳单元内设置弹出机构,当控制物流箱和派送架之间解锁时,弹出机构能够将物流箱的一部分弹出容纳单元内,便于快递员快速找到该物流箱并取出该物流箱。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出机构为至少一个弹簧,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用于和所述物流箱后部的配合部抵接;或
所述弹出机构为至少一个推杆,所述推杆沿所述深度方向延伸,所述推杆的一端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所述推杆能够沿所述深度方向移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用于和所述配合部抵接;或
所述弹出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弹簧和至少一个所述推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用于增大所述弹簧与所述配合部的接触面积;
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二配合端用于增大所述推杆与所述配合部的接触面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弹簧的端部设置第一配合端,以增大弹簧与配合部的接触面积,防止长期使用后使配合部的表面形成凹痕。在推杆的端部设置第二配合端,以增大推杆与配合部的接触面积,防止长期使用后,推杆对配合部的表面造成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配合端呈圆形板状;
所述第二配合端呈圆形板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和所述物流箱后部的锁结构配合,以将所述物流箱固定于至少一个所述容纳单元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容纳单元内设置锁紧机构,以使物流箱能够被锁在容纳单元内,防止未授权的人员取走物流箱,保证物流箱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芯和锁紧腔;
所述锁紧腔具有开口,所述锁芯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锁芯能够使所述锁紧腔开启或关闭;
当所述锁紧腔开启时,所述锁紧腔呈大致C字形的结构;
当所述锁紧腔关闭时,所述锁紧腔呈大致环状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派送架本体设有交互装置,所述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屏;
所述交互装置可拆卸地容纳于至少一个所述容纳单元内,或所述交互装置设于所述派送架本体除所述容纳单元外的位置;
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容纳单元的开口处设于所述派送架本体的同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派送架上设置交互装置,使快递员能够通过交互装置控制物流箱与派送架之间解锁,以取出物流箱;使取件人能够通过交互装置控制物流箱的箱门打开,以取走物流箱中的快递。容纳单元既可以容纳物流箱,也可以容纳交互装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派送架使用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交互装置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使交互装置可拆卸地容纳于容纳单元内,以实现容纳单元作为控制功能区和储存功能区的自由切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沿竖直方向,所述派送架本体的顶部设有雨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派送架顶部设置雨棚,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容纳单元内,以对容纳单元的内部部件造成损坏,同时也可以在快递员或者取件人操作时起到挡雨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派送架本体设有照明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照明灯能够提供灯光,便于快递员或者取件人在夜间进行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派送架本体设有监视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监视器能够对派送架周围的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物流箱和物流箱内快递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物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派送架和物流箱;
所述物流箱可拆卸地容纳于至少一个所述容纳单元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派送架,可以有效地提高派送架、物流箱的标准化,提高快递员的装卸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当所述派送架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派送架本体设有交互装置;
当所述派送架的数量为多个时,至少一个所述派送架设有所述交互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多个派送架共用一个交互装置,可以将派送架的空间使用效率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派送架装有物流箱的立体视图;
图2示出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派送架搭配使用的物流箱的立体视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派送架的立体视图;
图4示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容纳单元和容纳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和锁紧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派送架在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8示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派送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派送架1,包括派送架本体11。派送架本体11上设有多个容纳单元121(如图4和图5中虚线框D所示的区域),每一个容纳单元121沿深度方向X延伸,每一个容纳单元121能够可拆卸地容纳一个物流箱2,或者可拆卸地容纳一个物流箱2的一部分。
示例性地,沿深度方向X,每一个容纳单元121的一侧开口,另一侧设有后壁1210,开口用于供物流箱2进入容纳单元121内。
示例性地,沿第一方向Y(第一方向Y与深度方向X垂直),每相邻两个容纳单元121之间具有容纳通道130(如图4和图5中虚线框C所示的区域),每一个容纳通道130能够用于可拆卸地容纳物流箱2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第一方向Y不作具体限制,例如,当派送架1放置于地面时,第一方向Y可以是水平方向,也可以是竖直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方向Y为竖直方向为例对派送架1进行描述。
下面结合物流箱2对上述实施例展开描述:
具体而言,参考图1并结合图2至图5,图1中示出了四种不同规格的物流箱2。其中包括:第一物流箱21、第二物流箱22、第三物流箱23和第四物流箱24。
示例性地,第一物流箱21容纳于一个容纳单元121内,以物流箱2容纳于容纳单元121的个数划分,还可以将第一物流箱21称为1U(U代表Unit,即“单元”),也即,一个容纳单元121容纳一个第一物流箱21。
示例性地,第二物流箱22容纳于两个容纳单元121内,第三物流箱23容纳于三个容纳单元121内,第四物流箱24容纳于四个容纳单元121内。相应地,第二物流箱22为2U,第三物流箱23为3U,第四物流箱24为4U。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物流箱22在第一方向Y的高度与两个容纳单元121相适配、第三物流箱23在第一方向Y的高度与三个容纳单元121相适配,第四物流箱24在第一方向Y的高度与四个容纳单元121相适配。每相邻两个容纳单元121之间设置容纳通道130,以容纳第二物流箱22、第三物流箱23和第四物流箱24在第一方向Y的高度上对应于相邻两个容纳单元121之间的部分,以使1U以上规格的物流箱2能够容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容纳单元12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示出1U、2U、3U和4U的物流箱2,但不限于此。示例性地,物流箱2还可以是8U(即一个物流箱2容纳于八个容纳单元121内)、12U(即一个物流箱2容纳于十二个容纳单元121内)、18U(即一个物流箱2容纳于十八个容纳单元121内),乃至NU(其中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等。
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派送架1有利于提高物流行业的便捷性。例如,物流箱2可以任意地插入沿第一方向Y相邻的两个容纳单元121内,示例性地,假设沿第一方向Y依次设有七个容纳单元121,一个快递员任意地将一个2U的物流箱2插入沿第一方向Y上方的两个容纳单元121内,另一个快递员任意地将一个4U的物流箱2插入沿第一方向Y下方的四个容纳单元121内,此时在2U的物流箱2和4U的物流箱2之间还有一个容纳单元121内,该容纳单元121内可以容纳一个1U的物流箱2。也就是说,快递员在将物流箱2插入容纳单元121时,不需要考虑当前派送架1上已经插入的物流箱2,只要空间足够就可以将任意地物流箱2插入容纳单元121内。
此外,相较于传统的快递柜(例如丰巢快递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派送架1不会造成空间的浪费。示例性地,不论沿第一方向Y相邻的两个物流箱2之间还空余多少个容纳单元121,这些容纳单元121都可以容纳至少一个物流箱2(即1U的物流箱2)。
其次,每个容纳单元121的结构和尺寸都相同,有利于实现物流箱2的标准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和图3,沿第一方向Y,十九个容纳单元121为一个容纳组12,沿第二方向Z(第二方向Z分别垂直于第一方向Y和深度方向X),派送架本体11上设有四个容纳组12。
对于每一个容纳组12内的容纳单元121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例如,每一个容纳组12还可以设置十六个、十八个、二十个等多个容纳单元121。对于每一个派送架本体11上的容纳组12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每一个派送架本体11上还可以设置五个、六个或七个等多个容纳组12。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图5、图7和图8,沿第一方向Y,每相邻两个容纳单元121之间设有两个导轨13。
示例性地,沿容纳单元121的宽度方向(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单元121的宽度方向即第二方向Z,为便于描述,后文统称第二方向Z),容纳单元121的两侧设有侧壁1211,每相邻两个容纳单元121之间的两个导轨13沿第二方向Z间隔设置于容纳单元121两侧的侧壁1211,并沿深度方向X延伸。导轨13的作用在于为物流箱2提供沿深度方向X的导向作用,使物流箱2沿着固定的方向(即深度方向X)进入容纳单元121内。并且,导轨13还对物流箱2起支撑作用。
参考图8并结合图1至图5,下面以3U的物流箱2(即图1中的第三物流箱23)为例,对导轨13的作用进行详细描述。
沿第一方向Y,第三物流箱23的底部沿第二方向Z的两侧设有导槽231(图2中仅示出一处)。当第三物流箱23插入容纳单元121时,导槽231沿着深度方向X相对于导轨13移动。此外,第三物流箱23沿第二方向Z的两侧均设有两个避让槽232,两个避让槽232沿第一方向Y间隔设置,避让槽232用于避让沿第一方向Y上方的两个导轨13,以使第三物流箱23容纳于三个容纳单元121和三个容纳通道130内。
具体而言,参考图8并结合图1和图2,每一个导轨13为呈扁平状的、且沿深度方向X延伸的矩形板件。沿第一方向Y,导轨13的两侧具有第一扁平面1311和第二扁平面1312,也就是说,第一扁平面1311和第二扁平面1312分别位于导轨13在第一方向Y的相反两侧。其中,第一扁平面1311用于支撑物流箱2。示例性地,第一扁平面1311能够对导槽231沿第一方向Y的上壁起到支撑作用,并且第一扁平面1311能够对物流箱2起到沿深度方向X的导向作用。
示例性地,沿第一方向Y,导轨13沿第二方向Z的一侧通过螺栓135固定于侧壁1211,另一侧朝第二扁平面1312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导向部132。第一导向部132能够增大导轨13与物流箱2的接触面积,对物流箱2起到沿第二方向Z的限位作用,以使物流箱2在进入容纳单元121的过程更加平稳,不会晃动。同时,第一导向部132还能够为物流箱2进一步提供沿深度方向X的导向作用。示例性地,为了防止变形,第一导向部132设置成分段式,包括第一导向段1321、第二导向段1322和第三导向段1323,能够有效地延长导轨13的使用寿命。示例性地,沿深度方向X,导轨13靠近容纳单元121的开口的一端朝第二扁平面1312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导向部133,第二导向部133用于增大导轨13与物流箱2的导槽231沿深度方向X的侧壁(图未示出)和避让槽232沿深度方向X的侧壁(图未示出)的接触面积,以对物流箱2提供沿深度方向X限位作用,同时第二导向部133还能够为物流箱2进一步提供沿第一方向Y的导向作用,以使物流箱2能够在沿深度方向X进入容纳单元121的过程中不会上下晃动。
示例性地,参考图4、图5和图8,沿第一方向Y,第二扁平面1312所在的一侧设有两个支撑板134,支撑板134沿第一方向Y抵接于第二扁平面1312,支撑板134能够对导轨13提供沿第一方向Y的支撑力,以加强导轨13的结构强度。对于支撑板134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支撑板134的数量可以是三个、四个等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并结合图1和图2,沿深度方向X,每一个容纳单元121的后壁1210设有四个顶针14,顶针14用于与物流箱2电连接。具体而言,每一个物流箱2的后部230设有四个触点233,每一个顶针14分别与一个触点233配合,以实现派送架1与物流箱2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派送架1能够控制物流箱2的箱门打开或关闭,以及控制将物流箱2锁于容纳单元121(详见后文)内,或使物流箱2从容纳单元121内解锁。
对于顶针14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顶针14的数量与物流箱2的后部230的触点233的数量有关,示例性地,若触点233的数量为五个,顶针14的数量也相应地为五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和图4并结合图2,沿深度方向X,每一个容纳单元121的后壁1210设有弹出机构15,弹出机构15能够与物流箱2后部的配合部234相配合,以将物流箱2的一部分弹出容纳单元121外,便于快递员将物流箱2从容纳单元121内取出。
示例性地,弹出机构15为弹簧151,沿深度方向X,弹簧151的一端固定于容纳单元121的后壁1210,弹簧151的另一端用于和物流箱2的后部230的配合部234抵接。弹簧151可沿深度方向X伸缩。物流箱2以使弹簧151处于压缩的状态下容纳于容纳单元121内并锁住物流箱2,当物流箱2与容纳单元121之间解锁后,弹簧151受弹性作用将物流箱2的一部分弹出容纳单元121外,便于快递员取出物流箱2。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容纳单元121内设置两个弹簧151,但不限于此,示例性地,弹簧151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四个等多个。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3和图4并结合图2,弹出机构15为推杆152,推杆152沿深度方向X延伸,推杆152的一端固定于容纳单元121的后壁1210,推杆152能够沿深度方向X移动,推杆152的另一端用于和物流箱2的后部230的配合部234抵接。相较于弹簧151,推杆152不易变形,使用寿命更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容纳单元121内设置一个推杆152,但不限于此,示例性地,推杆152的数量还可以是三个、四个等多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容纳单元121仅设有弹簧151或者推杆152,在另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容纳单元121内同时设有弹簧151和推杆152。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容纳单元121内同时设有弹簧151和推杆152。
示例性地,弹簧151的另一端(即用于和配合部234抵接的一端)固定有第一配合端1511,第一配合端1511用于增大弹簧151与配合部234的接触面积,防止长期使用后使配合部234的表面形成凹痕。
推杆152的另一端(即用于和配合部234抵接的一端)固定有第二配合端1521,第二配合端1521用于增大推杆152与配合部234的接触面积,以增大配合部234的受力面积,防止长期使用后,推杆152对配合部234的表面造成损坏。
具体而言,第一配合端1511呈圆形板状,第二配合端1521也呈圆形板状。但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配合端1511和第二配合端1521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还可以是方形、三角形等形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4并结合图2和图6,容纳单元121的后壁1210设有锁紧机构16,锁紧机构16能够和物流箱2的后部230的锁结构235配合,以将物流箱2固定于容纳单元121内。
具体而言,锁紧机构16包括锁芯161和锁紧腔162。锁结构235为环形锁。锁紧腔162具有开口,锁芯161设于锁紧腔162的开口处,锁芯161能够使锁紧腔162开启或关闭。
当环形的锁结构235沿深度方向X从锁紧腔162的开口处进入锁紧腔162后,锁芯161将锁紧腔162关闭,以将环形的锁结构235锁住,以使物流箱2固定于容纳单元121内。
当锁紧腔162开启时,锁紧腔162呈大致C字形的结构,当锁紧腔162关闭时,锁紧腔呈大致环状的结构。
示例性地,参考图6并结合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锁紧机构16与推杆152集成至一个容纳盒150内。沿第一方向Y,推杆152位于锁紧机构16的上方。沿深度方向X,推杆152和锁紧机构16位于容纳盒150的同一侧,容纳盒150沿深度方向X的另一侧具有固定板1501,容纳盒150能够通过固定板1501固定于容纳单元121的后壁1201。将推杆152和锁紧机构16集成至一个容纳盒150中,能够有效地节省容纳单元121的内部空间,并且便于锁紧机构16和推杆152的安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并结合图3,派送架本体11设有交互装置17,交互装置17包括显示屏170。沿深度方向X,显示屏170与容纳单元121的开口处设于派送架本体11的同一侧。
具体而言,交互装置17用于供快递员操作以开启锁紧机构或者供取件人操作以打开物流箱2的箱门,以取出快递件(图未示出)。示例性地,显示屏170为触控屏,快递员和取件人可在显示屏170上进行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交互装置17固定地设于派送架本体11除容纳单元121外的位置。对于交互装置17的具体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交互装置17设于派送架本体11的左上角,除此之外,交互装置17还可以设于派送架本体11的右上角、左下角或者中间等位置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交互装置17容纳于至少一个容纳单元121内,也就是说,交互装置17可任意地并且可拆卸地安装于容纳单元121内。对于交互装置17具体占据容纳单元121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可根据交互装置17的实际尺寸进行调整,例如,交互装置17可以占据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多个容纳单元121。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交互装置17可拆卸地容纳于容纳单元121内。也就是说,容纳单元121既可以容纳物流箱2,也可以容纳交互装置17,以实现容纳单元121作为控制功能区(即容纳单元121内安装交互装置17)和储存功能区(即容纳单元121内容纳物流箱2)的自由切换。相比于传统的快递柜(如丰巢快递柜)上的交互装置为不可拆卸地设置,只能固定在一个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交互装置17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派送架1使用环境进行灵活调整交互装置17在派送架本体11上的位置,例如,交互装置17设于派送架本体11的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或者中间等任意位置处,并且可以随时更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3、图7和图8,沿第一方向Y,派送架本体11的顶部设有雨棚111。沿深度方向X,雨棚111朝远离于所述派送架本体11的方向延伸,并且雨棚111与容纳单元121的开口位于派送架本体11的同一侧。雨棚111能够防止雨水进入容纳单元121内,以对容纳单元121的内部部件造成损坏,同时也可以在快递员或取件人操作时起到挡雨的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3和图7,派送架本体11设有照明灯112。照明灯112能够提供灯光,便于快递员或者取件人在夜间进行操作。对于照明灯112的具体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照明灯112的形状为长条状,但不限于此,例如,照明灯112还可以是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对于照明灯112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设置两个照明灯112,但不限于此,例如,照明灯112可以是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多个。对于照明灯112的具体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Y,照明灯112位于雨棚111与多个容纳单元121之间,但不限于此,示例性地,照明灯112还可以沿第二方向Z位于相邻的两个容纳组12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3、图7、图8和图9,派送架本体11设有监视器113。监视器113能够用于监控派送架1周边的情况,以保证派送架1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流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派送架1和物流箱2,其中,物流箱2可拆卸地容纳于派送架1的容纳单元121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派送架1的数量为一个时,派送架本体11设有一个交互装置17。当派送架1的数量为多个时,至少一个派送架1设有交互装置17,也就是说多个派送架11共用一个交互装置17。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3、图7和图9,派送架本体11沿第一方向Y的底部还设有六个沿第一方向Y延伸的支撑杆115,每一个支撑杆115沿第一方向Y的底部设有支撑垫116,以将派送架本体11支撑于地面。
对于支撑杆115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支撑杆115的数量还可以是五个、七个或八个等多个。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参考图1、图3和图7,派送架本体11沿第一方向Y的底部还设有四个滚轮114,滚轮114使派送架1能够移动,以便于驿站布置或调整派送架1的位置。
对于滚轮114的数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示例性地,滚轮114的数量还可以是五个或六个等多个。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派送架,用于容纳物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派送架本体,设有多个容纳单元,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沿深度方向延伸;
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用于可拆卸地容纳一个物流箱,或者可拆卸地容纳一个所述物流箱的一部分;
沿所述深度方向,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的一侧开口,另一侧设有后壁,所述开口用于供所述物流箱进入所述容纳单元内;
沿第一方向,每相邻两个所述容纳单元之间具有容纳通道,每一个所述容纳通道能够用于可拆卸地容纳所述物流箱的一部分,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深度方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多个所述容纳单元为一个容纳组;
沿第二方向,所述派送架本体上设有多个所述容纳组,所述第二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深度方向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的尺寸和结构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物流箱可拆卸地容纳于一个所述容纳单元内;或
一个所述物流箱可拆卸地容纳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容纳单元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每相邻两个所述容纳单元之间设有两个导轨;
沿所述容纳单元的宽度方向,所述容纳单元的两侧设有侧壁,每相邻两个所述容纳单元之间的两个所述导轨沿所述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纳单元两侧的所述侧壁,并沿所述深度方向延伸,所述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深度方向垂直;
沿所述宽度方向,两个所述导轨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容纳通道;
所述导轨用于供所述物流箱沿所述深度方向插入所述容纳单元内,并支撑所述物流箱。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为呈扁平状且沿所述深度方向延伸的矩形板件;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导轨的两侧具有第一扁平面和第二扁平面,所述第一扁平面用于支撑所述物流箱;
所述导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一侧固定于所述侧壁,另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朝所述第二扁平面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导向部;
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导轨靠近所述容纳单元的所述开口的一端朝所述第二扁平面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导向部;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扁平面所在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深度方向,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设有顶针,所述顶针用于与所述物流箱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的数量为四个。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深度方向,每一个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设有弹出机构,所述弹出机构用于将所述物流箱弹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出机构为至少一个弹簧,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用于和所述物流箱后部的配合部抵接;或
所述弹出机构为至少一个推杆,所述推杆沿所述深度方向延伸,所述推杆的一端可移动地固定于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所述推杆能够沿所述深度方向移动,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用于和所述配合部抵接;或
所述弹出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弹簧和至少一个所述推杆。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配合端,所述第一配合端用于增大所述弹簧与所述配合部的接触面积;
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配合端,所述第二配合端用于增大所述推杆与所述配合部的接触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端呈圆形板状;
所述第二配合端呈圆形板状。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单元的后壁设有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用于和所述物流箱后部的锁结构配合,以将所述物流箱固定于至少一个所述容纳单元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芯和锁紧腔;
所述锁紧腔具有开口,所述锁芯设于所述开口处,所述锁芯能够使所述锁紧腔开启或关闭;
当所述锁紧腔开启时,所述锁紧腔呈大致C字形的结构;
当所述锁紧腔关闭时,所述锁紧腔呈大致环状的结构。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派送架本体设有交互装置,所述交互装置包括显示屏;
所述交互装置可拆卸地容纳于至少一个所述容纳单元内,或所述交互装置设于所述派送架本体除所述容纳单元外的位置;
沿所述深度方向,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容纳单元的开口处设于所述派送架本体的同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沿竖直方向,所述派送架本体的顶部设有雨棚。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派送架本体设有照明灯。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派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派送架本体设有监视器。
19.一种物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派送架和物流箱;
所述物流箱可拆卸地容纳于至少一个所述容纳单元内。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物流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派送架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派送架本体设有交互装置;
当所述派送架的数量为多个时,至少一个所述派送架设有所述交互装置。
CN202321955330.7U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Active CN220381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5330.7U CN220381633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955330.7U CN220381633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1633U true CN220381633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0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955330.7U Active CN220381633U (zh) 2023-07-24 2023-07-24 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1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02185A (en) Low profile flow track storage module
CN104925437B (zh) 一种面向smd的可扩展智能仓储系统
CN114401915B (zh) 使用自动化装载机的自动化存储和取出系统以及更换电源的方法
CN220381633U (zh) 一种派送架及物流组件
KR101661563B1 (ko) 배터리 랙
CN217305923U (zh) 一种快递格口
KR101578710B1 (ko) 태블릿피시 충전보관함
CN217739971U (zh) 一种智能的周转箱出入库货柜
CN113947850A (zh) 一种物品存储柜
CN211605224U (zh) 一种电池柜
CN212556589U (zh) 机械无人车
CN216862123U (zh) 备件库货架
CN210311965U (zh) 仓储装置
CN113086366A (zh) 一种箱体
CN216957094U (zh) 一种物品存储柜
CN209312135U (zh) 一种自动售货机
CN212607342U (zh) 一种仓储系统
CN219807182U (zh) 一种物流箱及物流组件
CN213216027U (zh) 一种储物柜
CN114677815A (zh) 一种快递格口及快递箱
CN212149051U (zh) 一种方舱用储物装置及应急救援车
CN213007887U (zh) 一种多存储位的存储装置和一种车
CN216376050U (zh) 一种具有滑道结构的智能仓储设备
CN212230071U (zh) 储存柜及伺服架构
CN211058509U (zh) 储物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