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81362U - 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81362U
CN220381362U CN202322141779.6U CN202322141779U CN220381362U CN 220381362 U CN220381362 U CN 220381362U CN 202322141779 U CN202322141779 U CN 202322141779U CN 220381362 U CN220381362 U CN 2203813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lecting mirror
piece
mirror
pressing
adjus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417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志亮
聂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417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813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813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813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包括:反射镜;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反射镜的第一端;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反射镜的第二端,沿反射镜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件与第二固定件位于光路中心的相对两侧;弯曲调整件,靠近第一固定件设置,用于施加作用力于反射镜上,以调整反射镜的弯曲程度;其中:沿反射镜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件较第二固定件更靠近光路中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弯曲调整件来调整反射镜的弯曲程度,且沿反射镜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件较第二固定件更靠近光路中心,使反射镜弯曲调整后的扫描线与理想的扫描线重合或基本重合,提高弯曲校正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背景技术
激光扫描组件(下文简称LSU)广泛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激光打印机。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发射激光照射在激光打印机的感光组件上,在感光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LSU主要包括:发射光束的光束发射装置;偏转装置,用来将从光束发射装置发射的光束偏转进扫描光学系统;扫描光学系统,布置在偏转装置与感光组件之间,每个扫描光学系统使用由偏转装置偏转的光束对感光组件上的扫描表面进行扫描。当LSU的光束扫描到感光组件上,感光组件的扫描表面会形成静电潜像,通过使用载体,例如碳粉,可将静电潜像转化为实际图像。
目前,激光打印机正朝着高品质、高精度的方向发展。LSU作为激光打印机的核心部件,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打印机的画像精度。由于LSU内部零部件的安装误差及光学透镜的弯曲形状设计,LSU在感光组件表面形成的扫描线静电潜像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中间凸起或下凹的弯曲直线,因此画像的品质及精度会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使得调整后的扫描线与理想扫描线更加重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包括:
反射镜;
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第一端;
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第二端,沿所述反射镜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光路中心的相对两侧;
弯曲调整件,相对于所述光路中心设置在有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用于施加作用力于所述反射镜上,以调整所述反射镜的弯曲程度;
其中:
沿所述反射镜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较所述第二固定件更靠近所述光路中心。
如上所述的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沿所述反射镜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光路中心的距离为S1,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光路中心的距离为S2,所述S1与所述S2的位置关系满足:1>S1/S2≥0.6。
如上所述的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S1与所述S2的位置关系满足:0.8≥S1/S2≥0.6。
如上所述的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调整件位于所述光路中心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或,所述弯曲调整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远离所述光路中心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弯曲调整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压片以及第一调节件,其中:
所述第一压片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压片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抵压面,所述第一抵压面抵压于所述反射镜上;
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压片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抵压面对所述反射镜的作用力。
如上所述的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片体以及第一螺钉,所述第一片体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螺钉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压片抵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均包括第二底座以及第二压片,其中:
所述第二底座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反射镜;
所述第二压片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底座上,所述第二压片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抵压面,所述第二抵压面抵压于所述反射镜上,沿所述第二抵压面作用力的方向,所述第二抵压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压片施加于所述反射镜上的最大作用力为F1,所述第二压片施加于所述反射镜上的最大作用力为F2,所述F1与所述F2的大小关系满足:1.5≤F1/F2≤3.5。
如上所述的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抵压面的作用力作用于反射镜宽度方向的中线上,且所述第二抵压面的作用力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沿所述反射镜宽度方向的中线上。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扫描组件,所述激光扫描组件包括前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弯曲调整件来调整反射镜的弯曲程度,且沿反射镜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件较第二固定件更靠近光路中心,使反射镜弯曲调整后的扫描线与理想的扫描线重合或基本重合,提高弯曲校正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激光扫描组件的光路布局示意图(主扫描);
图2是激光扫描组件的光路布局示意图(副扫描);
图3是扫描线弯曲产生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弯曲调整件的剖视图;
图6是第一固定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11-第一固定件,111-第二底座,112-第二压片,113-第一支撑面,114-第二抵压面,115-第三底座,12-第二固定件,13-弯曲调整件,131-第一底座,132-第一压片,133-第一片体,134-第一抵压面,135-第一螺钉,136-第一内螺纹孔;
20-激光扫描组件,21-光束发射装置,22-入射光学系统,221-准直透镜,222-柱状透镜,23-偏转装置,24-扫描光学系统,241-第一扫描透镜,242-第一反射镜,243-第二扫描透镜,244-第二反射镜;
30-感光组件;
40-光束;
50-光路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10,以对激光扫描组件20在感光组件30表面所形成的扫描线进行位置调整。
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参照图1以及图2所示,图1为激光扫描组件20光路布局主扫描方向平面展开图,图2为激光扫描组件20光路布局副扫描方向截面图。定义与感光组件30感光面平行的为主扫描方向,与感光组件30感光面垂直的为副扫描方向,激光扫描组件20包括:
若干光束发射装置21,用于发射光束40。
入射光学系统22,用于聚焦光束发射装置21发射的激光,入射光学系统22包括沿光束40方向依次设置的准直透镜221以及柱状透镜222。
偏转装置23,用来将从光束发射装置21发射的光束40偏转进扫描光学系统24。
扫描光学系统24,布置在偏转装置23与感光组件30之间,用来将偏转装置23偏转的光束40进行聚焦,扫描光学系统24包括沿光束40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扫描透镜241、第一反射镜242、第二扫描透镜243以及第二反射镜244,光束40分别经过第一反射镜242和第二反射镜244偏转到感光组件30进行曝光。
激光扫描组件20由光束发射装置21发射光束40,光束40分别由准直透镜221和柱状透镜222聚焦到偏转装置23的反射面上,由偏转装置23偏转到扫描光学系统24,光束40经偏转装置23偏转后分别由第一扫描透镜241和第二扫描透镜243聚焦,并经过第一反射镜242和第二反射镜244偏转到感光组件30上。其中,定义光束扫描区域的中心为光路中心50。
如附图3所示,光束40经过偏转装置23偏转后倾斜入射到第一扫描透镜241上,由于第一扫描透镜241在主扫描方向的形状为圆弧状设计,在副扫描方向上光束40入射第一扫描透镜241边缘位置与中间位置有差异,导致第一扫描透镜241对光束40的折射能力不一样,最终导致入射到感光组件30上形成的扫描线无法成为一条直线,呈弯曲状,理想扫描线为一条直线。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10,来校正扫描线的弯曲,使调整后的扫描线与理想扫描线较为重合,尽量使反射镜整体变形相对光路中心50两边对称分布,使得反射镜的弯曲最大点靠近或与光路中心50重合。
参照图4所示,本申请所提供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10,用于与第二反射镜244的姿态进行调整,包括第一固定件11、第二固定件12以及弯曲调整件13,第一固定件11与第二固定件12位于第二反射镜244的相对两端,其中:
第一固定件11用于固定第二反射镜244的第一端。
第二固定件12用于固定第二反射镜244的第二端,沿第二反射镜244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件11与第二固定件12位于光路中心50的相对两侧。
弯曲调整件13,相对于光路中心50设置在有第一固定件11的一侧,用于施加作用力于第二反射镜244上,通过增减作用于第二反射镜244上的作用力大小,以调整第二反射镜244的弯曲程度。
其中:
沿第二反射镜244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件11较第二固定件12更靠近光路中心50,通过此设计,使反射镜弯曲调整后的扫描线与理想的扫描线重合或基本重合。
进一步地,沿第二反射镜244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件11与光路中心50的距离为S1,第二固定件12与光路中心50的距离为S2,S1与S2的位置关系满足:1>S1/S2≥0.6,优选的是,0.8≥S1/S2≥0.6,当第二反射镜244进行弯曲调整时,第二反射镜244的弯曲状态的弯曲最大点与理想弯曲状态的最大点距离更近,第二反射镜244的实际变形状态与理想弯曲状态较为重合,即调整后的扫描线与理想扫描线较为重合,弯曲调整的精度较高,兼顾第二反射镜244的安装空间及调整精度。
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弯曲调整件13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其中,弯曲调整件13可位于光路中心50与第一固定件11之间,弯曲调整件13较第一固定件11更靠近光路中心50,或者,弯曲调整件13位于第一固定件11的远离光路中心50的一侧,通过对弯曲调整件13的设置位置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方向的弯曲调节,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参照图5所示,弯曲调整件13包括第一底座131、第一压片132以及第一调节件,其中:
第一压片132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一底座131上,第一压片132的第二端悬置,第一压片132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抵压面134,第一抵压面134抵压于第二反射镜244上,第一压片132为弹性片体,可以提供持续的作用力于第二反射镜244,确保第二反射镜244的弯曲状态更加稳定。
第一调节件与第一压片132连接,以调节第一抵压面134对第二反射镜244的作用力,第一调节件的作用端作用于第一压片132上,当第一调节件驱动第一抵压面134靠近第二反射镜244时,第一抵压面134与第二反射镜244接触,提供给第二反射镜244一作用力,使得第二反射镜244受力部位发生弯曲,此时如果第一调节件继续驱动第一抵压面134靠近第二反射镜244,第一抵压面134所提供给第二反射镜244的作用力将持续增大,第二反射镜244受力部位的弯曲程度更大,当第二反射镜244弯曲调整到位后,第一调节件不再驱动第一压片132移动,并且可以使得第一压片132保持于此姿态,确保第二反射镜244的弯曲状态保持稳定,当第二反射镜244弯曲超过预设程度后,可以通过第一调节件控制第一压片132远离第二反射镜244,从而减少或取消第一压片132施加于第二反射镜244上的作用力,进而减小了第二反射镜244的受力部位弯曲程度。
继续参照图5所示,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片体133以及第一螺钉135,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片132和第一片体133的对应位置上均设有贯穿孔,螺栓件穿过贯穿孔后与第一底座131形成螺纹配合,将第一压片132和第一片体133夹紧于第一底座131上,当需要拆卸第一压片132时候,只需要反向拧开螺栓件即可,方便快捷。
第一片体133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136,第一螺钉135螺纹配合于第一内螺纹孔136内,第一螺钉135的底部与第一压片132抵接,通过控制第一螺钉135于第一内螺纹孔136内的旋进深度,从而可以调节第一压片132对第二反射镜244的作用力。
初始状态下,第一压片132可以不与第二反射镜244接触或自然贴合在第二反射镜244上,控制第一螺钉135于第一内螺纹孔136中转动,使得第一螺钉135朝向第一压片132的方向行进,第一压片132产生变形,积蓄弹性回复力,第一螺钉135的旋进深度越深,第一压片132施加于第二反射镜244上的作用力更大,当第二反射镜244弯曲调整到位后,第一螺钉135不再旋进,第一螺钉135抵靠于第一压片132上,使得第一压片132保持于此姿态,确保第二反射镜244的弯曲状态保持稳定,当第二反射镜244弯曲超过预设程度后,可以反向旋转第一螺钉135,第一压片132的弹性回复力释放,第一压片132减少或取消施加于第二反射镜244上的作用力,进而减小了第二反射镜244的受力部位弯曲程度。
参照图6所示,第一固定件11和第二固定件12均包括第二底座111、第三底座115以及第二压片112,其中:
第二底座111具有第一支撑面113,第一支撑面113用于支撑第二反射镜244,第三底座115和第二底座11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底座,第三底座115和第一底座131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底座,在此不做限定。
第二压片112的第一端固定于第三底座115上,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片112上设有贯穿孔,螺栓件穿过贯穿孔后与第三底座115形成螺纹配合,将第二压片112夹紧于第三底座115上,当需要拆卸第二压片112时候,只需要反向拧开螺栓件即可,方便快捷。
第二压片112为弹性片体,第二压片112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抵压面114,第二抵压面114抵压于第二反射镜244,第一支撑面113以及第二抵压面114将第二反射镜244夹持固定,沿第二抵压面114作用力的方向,第二抵压面114与第一支撑面113相对应,即第二抵压面114对第二反射镜244的作用力和第一支撑面113对第二反射镜244的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以避免第二反射镜244受到其它力矩,影响弯曲调整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定义第一压片132施加于反射镜上的最大作用力为F1,第二压片112施加于反射镜上的最大作用力为F2,F1与F2的大小关系满足:1.5≤F1/F2≤3.5,从而保证第一压片132对第二反射镜244的弯曲调整效果,同时确保第二压片112对第二反射镜244的固定效果,防止第一压片132作用在第二反射镜244上时第二反射镜244存在翘起、松动的情况。
参照图5以及图6所示,第一抵压面134与第二抵压面114均为弧形面,以增大对第二反射镜244的作用力,且避免损伤第二反射镜244的表面。
进一步的,第二抵压面114的作用力作用于第二反射镜244宽度方向的中线上,且第二抵压面114的作用力对应于第一支撑面113沿第二反射镜244宽度方向的中线上,以防止第二反射镜244的翻转。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激光扫描组件20,激光扫描组件20包括前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10。
激光扫描组件20还包括:
若干光束发射装置21,用于发射光束40;
入射光学系统22,用于聚焦光束发射装置21发射的激光,入射光学系统22包括沿光束40方向依次设置的准直透镜221以及柱状透镜222;
偏转装置23,用来将从光束发射装置21发射的光束40偏转进扫描光学系统24;
扫描光学系统24,布置在偏转装置23与感光组件30之间,用来将偏转装置23偏转的光束40进行聚焦,扫描光学系统24包括沿光束40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扫描透镜241、第一反射镜242、第二扫描透镜243以及第二反射镜244,光束40分别经过第一反射镜242和第二反射镜244偏转到感光组件30进行曝光。
本申请所提供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10通过设置弯曲调整件13来调整第二反射镜244的弯曲程度,且沿第二反射镜244的长度方向,第一固定件11较第二固定件12更靠近光路中心50,使第二反射镜244弯曲调整后的扫描线与理想的扫描线重合或基本重合,提高弯曲校正精度。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反射镜;
第一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第一端;
第二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第二端,沿所述反射镜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光路中心的相对两侧;
弯曲调整件,相对于所述光路中心设置在有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侧,用于施加作用力于所述反射镜上,以调整所述反射镜的弯曲程度;
其中:
沿所述反射镜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较所述第二固定件更靠近所述光路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反射镜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光路中心的距离为S1,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光路中心的距离为S2,所述S1与所述S2的位置关系满足:1>S1/S2≥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与所述S2的位置关系满足:0.8≥S1/S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调整件位于所述光路中心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或,所述弯曲调整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远离所述光路中心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调整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压片以及第一调节件,其中:
所述第一压片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压片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一抵压面,所述第一抵压面抵压于所述反射镜上;
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压片连接,以调节所述第一抵压面对所述反射镜的作用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片体以及第一螺钉,所述第一片体上贯穿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孔,所述第一螺钉螺纹配合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螺钉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压片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均包括第二底座、第三底座以及第二压片,其中:
所述第二底座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用于支撑所述反射镜;
所述第二压片的第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底座上,所述第二压片的第二端形成有第二抵压面,所述第二抵压面抵压于所述反射镜上,沿所述第二抵压面作用力的方向,所述第二抵压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片施加于所述反射镜上的最大作用力为F1,所述第二压片施加于所述反射镜上的最大作用力为F2,所述F1与所述F2的大小关系满足:1.5≤F1/F2≤3.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压面的作用力作用于反射镜宽度方向的中线上,且所述第二抵压面的作用力对应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沿所述反射镜宽度方向的中线上。
10.一种激光扫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扫描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
CN202322141779.6U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Active CN2203813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1779.6U CN220381362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41779.6U CN220381362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81362U true CN220381362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23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41779.6U Active CN220381362U (zh) 2023-08-09 2023-08-09 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813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4006592A (ja) 半導体レーザー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構造、並びに光源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20381362U (zh) 一种反射镜弯曲调整装置以及激光扫描组件
US8559087B2 (en) Multi-beam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multi-beam light scanning device
JPH10268221A (ja) 光走査装置
US6909085B2 (en) Securing device
US9195059B2 (en) Optical scanner
JP2002221416A (ja) 墨出し装置
JPH04216514A (ja) レーザー光発生装置
JP2000028939A (ja) 整列取付具を使用する精密組立て方法
JP2010123597A (ja) レーザ光学装置
KR100313361B1 (ko) 광 주사장치의 레이저 다이오드 모듈
KR100316654B1 (ko) 광학계의 렌즈 위치 조정장치_
CN117492200A (zh) 一种激光扫描组件及图像形成设备
JPH1172729A (ja)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装置
JP4998539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16656B1 (ko) 광학계의 광학소자 지지장치
US7692882B2 (en) Laser diode and lens assemblies
KR102399644B1 (ko) 광학계의 미러 조정장치
JPS61252524A (ja) レ−ザ射出装置
JP4534570B2 (ja) 光走査装置
JP4627087B2 (ja) 光源装置と光走査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3582149B2 (ja) 光源装置
JP2000162535A5 (zh)
JP2002169116A (ja) アナモルフィック結像素子及び光走査装置
KR100323042B1 (ko) 광 주사장치의 레이저 다이오드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