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9931U - 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9931U
CN220379931U CN202322019566.6U CN202322019566U CN220379931U CN 220379931 U CN220379931 U CN 220379931U CN 202322019566 U CN202322019566 U CN 202322019566U CN 220379931 U CN220379931 U CN 220379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separation
liquid
outlet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0195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东明
郑辉
常豪杰
李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0195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9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9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9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应用于所述制氧装置,所述制氧装置包括制氧主体,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包括:壳体和活动件,所述壳体形成有气液分离腔以及连通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气口连通于所述制氧主体的出口,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底部;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排液口活动,以具有封堵所述排液口的第一位置和离开所述排液口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分离制氧主体出口的气体中混有的液体,避免室内的送风口处发生喷水现象。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空调的多功能要求也逐渐增加。例如,带制氧功能的空调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相关技术中,制氧装置需要经过消音器消音,然后经过管道输送至室内,然而,当环境中湿度较高时,气体经过消音器后其压力骤减,极易在管道中生成冷凝水,导致空调的室内送风口处发生喷水现象,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模块,旨在分离制氧主体出口的气体中混有的液体,避免室内的送风口处发生喷水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液分离模块,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应用于制氧装置,所述制氧装置包括制氧主体,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包括:
壳体,形成有气液分离腔以及连通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气口连通于所述制氧主体的出口,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底部;以及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排液口活动,以具有封堵所述排液口的第一位置和离开所述排液口的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活动件在竖向上相对所述排液口活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活动件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漂浮件,所述气液分离腔积液时,所述漂浮件能在浮力作用下上浮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及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地,所述排液口的下侧还形成有第一密封孔段,所述第一密封孔段的内径在远离所述排液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活动件设有密封凸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密封凸部适配插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孔段。
可选地,所述活动件具有磁性部,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磁性部设有线圈,在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活动件能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线圈断电后,所述活动件能在重力作用下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制氧主体还包括气泵,所述线圈与所述气泵同步通断电。
可选地,所述排液口的下方还连通有活动腔,所述活动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活动腔,所述活动件沿所述活动腔向上滑动,能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地,所述活动腔的上侧设有连接所述排液口的第二密封孔段,所述第二密封孔段的内径在远离所述排液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活动件设有密封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密封头适配插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孔段。
可选地,所述密封头的下侧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磁性部,所述磁性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腔。
可选地,所述活动腔还形成限位孔段,所述限位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孔段的孔径,所述限位孔段和所述第二密封孔段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所述磁性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限位孔段,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磁性部与所述限位台阶面相抵接。
可选地,所述进气口朝所述气液分离腔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管口处于所述出气口的下方。
可选地,所述进气管靠近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底部设置,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气液分离腔的顶部设置;和/或,所述进气管的端部设有弯头,以使所述进气管的管口避开所述活动件。
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腔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同一侧,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氧装置,包括制氧主体和前述的气液分离模块,所述制氧主体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前述的制氧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制氧主体的出口和制氧装置的送风口之间设置气液分离模块,当环境中湿度较高时,制氧主体的出口流出的产物是混有液体且含氧量高的气体,此气液混合流体由制氧主体和气液分离模块之间的管道运送到进气口,而后进入气液分离腔,由于气液分离腔的直径远大于管道直径,气液混合流体进入气液分离腔后压强降低且流速减缓,有利于其中的气体和液体相互分离,在此,分离后的气体自出气口朝送风口流动,而分离后的液体则在活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流出气液分离腔,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分离制氧主体出口的气体中混有的液体,避免制氧装置的送风口处发生喷水现象,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模块一实施例在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气液分离模块在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液分离模块另一实施例在第一位置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气液分离模块在第二位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制氧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液分离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7,该气液分离模块应用于制氧装置,制氧装置包括制氧主体,气液分离模块包括:
壳体100,形成有气液分离腔150以及连通于气液分离腔150的进气口110、出气口120和排液口130,进气口110连通于制氧主体的出口,排液口130位于气液分离腔150的底部;以及
活动件200,活动件200可相对排液口130活动,以具有封堵排液口130的第一位置和离开排液口130的第二位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制氧主体的出口和制氧装置的送风口之间设置气液分离模块,当环境中湿度较高时,制氧主体的出口流出的产物是混有液体且含氧量高的气体,此气液混合流体由制氧主体和气液分离模块之间的管道运送到进气口110,而后进入气液分离腔150,由于气液分离腔150的直径远大于管道直径,气液混合流体进入气液分离腔150后压强降低且流速减缓,有利于其中的气体和液体相互分离,在此,分离后的气体自出气口120朝送风口流动,而分离后的液体则在活动件200处于第二位置时流出气液分离腔150,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分离制氧主体出口的气体中混有的液体,避免制氧装置的送风口处发生喷水现象,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件200可以依靠重力、磁场力和浮力等的一种力或几种力的配合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活动件200可以设于气液分离腔150内也可以设于气液分离腔150外,此外,气液分离模块主要分离气体中的水汽,气体进入气液分离腔150的入口和离开气液分离腔150的出口均需要处于排液口130的上方,也即,进气口110和出气口120处于排液口130的上方,亦或者,进气口110插入气液分离腔150的气管的管口和出气口120插入气液分离腔150的气管的管口处于排液口130的上方,以保障气液分离腔150内积累的水能够从排液口130排尽,并避免水从进气口110或出气口120流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5,活动件200在竖向上相对排液口130活动,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可以理解,活动件20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竖向分布,如此,活动件200能够利用重力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降低驱动活动件200切换位置的结构复杂程度,提升活动件200控制排液口130开闭的灵活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件200设置为在排液口130处的控制阀门,当阀门处于第一位置时,排液口130被关闭,当阀门处于第二位置时,排液口130被打开。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活动件200为设于气液分离腔150的漂浮件,漂浮件能在浮力作用下,上浮至第二位置,以及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第一位置。可以理解,漂浮件的密度小于气液分离腔150内积累的液体的密度,第二位置处于第一位置的上方。如此,当气液分离腔150内积累的液体量使得漂浮件受到的浮力大于其重力后,漂浮件在浮力作用下从第一位置上浮至第二位置,排液口130打开,液体自排液口130流出气液分离腔150,当气液分离腔150内的液体量减少以致漂浮件受到的浮力小于其重力后,漂浮件在重力作用下从第二位置下沉至第一位置,排液口130关闭,避免气液分离腔150内的气体自排液口130逃逸。通过利用浮力和重力的相互配合,以简单且成本较低的方案实现气液分离,降低了气液分离模块的制作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排液口130排放液体的速率大于混合气体分离出液体的速率,气体并不能透过漂浮件,并且,在重力作用下,漂浮件可自第二位置准确复位至第一位置,以封堵排液口130。
并且,由于漂浮件在自然状态下能处于封堵排液口130的第一位置,当气液分离腔150内积累的液体达到一定量时,漂浮件才上浮切换至第二位置并打开排液口130,在漂浮件离开排液口130时,排液口130有液体流动,当液体量下降到一定量时,漂浮件又重新切换回第一位置并封堵排液口130。整个过程中,排液口130要么被漂浮件封堵,要么流动有液体,都不具备很好的通气功能,如此,能对外界环境的气体起到阻隔作用,避免外界气体经排液口130反流进入气液分离腔150,影响制氧装置的送风口的含氧量。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排液口130的下侧还形成有第一密封孔段161,第一密封孔段161的内径在远离排液口130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活动件200设有密封凸部210,在第一位置,密封凸部210适配插设于第一密封孔段161。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凸部210朝下凸设,在其凸设方向上其直径逐渐减少,在活动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时,密封凸部210的外侧壁与第一密封孔段161周壁的紧密抵接。如此,排液口130能够很好的将液体引流排出气液分离腔150,并且,密封凸部210能够紧密封堵排液口130,避免当活动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时,腔内的气体从排液口130逃逸出气液分离腔150或外部气体从排液口130进入气液分离腔15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件200呈T字形,排液口130的下侧管道通长设置,活动件200适配插设于排液口130的下侧管道,其外侧壁与管道侧壁紧密抵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至图5,活动件200具有磁性部230,壳体100对应磁性部230设有线圈170,在线圈170通电后,活动件200能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第一位置;在线圈170断电后,活动件200能在重力作用下复位至第二位置。线圈170通电后,其附近形成有磁场,磁性部230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相对排液口130活动,如此,磁性部230在线圈170磁场的作用下,带动活动件200整体朝排液口130运动至第一位置,以封堵排液口130,而后,当需要从气液分离腔150排出液体时,线圈170断电,磁性部230不再受到磁场力影响,以使活动件200在重力作用下复位至第二位置,排液口130打开,气液分离腔150中的液体自排液口130流出,从而提升活动件200封堵排液口130的可靠性。不失一般性,在本实施例中,线圈170上导通的是直流电,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竖向分布,磁性部230设置为铁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线圈170导通第一方向的直流电时,活动件200活动至第一位置并保持稳定,而后切换成第二方向的直流电,活动件200活动至第二位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至图6,制氧主体还包括气泵500,线圈170与气泵500同步通断电。当气泵500通电时,线圈170同步通电,线圈170形成的磁场作用于磁性部230,以使活动件200处于第一位置,当环境中的湿度较大时,气泵500输出的气液混合流体经过气液分离腔150降压减速后,液体将朝下往排液口130流动,而气体则朝上往出气口120流动,以实现气液分离;在制氧主体完成一次制氧过程后,气泵500断电,线圈170同步断电,线圈170产生的磁场消失,磁性部230失去磁场力的作用,而活动件200由于重力作用则切换至第二位置,排液口130打开,气液分离腔150内的液体通过排液口130外排。如此,可保障对制氧主体输出的气体进行气液分离,避免室内吹气口处产生喷水现象,并且,在其不运行过程中则将积累的液体外排,为下次运行提供积攒液体的空间,保障制氧主体运行的连续性和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线圈170的电源端和气泵500的电源端均电连接于制氧装置的供电电路的输出端,气液分离腔150的空间大小满足制氧装置在一次运行过程中气液分离产生的液体体积。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线圈170的电源端和气泵500的电源端分别独立连接于制氧装置的供电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器调节两者的通断情况,以实现对气液分离腔150内的液体的外排,并保障制氧主体运行的连续性。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制氧主体还包括制氧膜模组600、消音器400,其中,制氧膜模组600、气泵500、消音器400、气液分离模块依次连通,气液分离模块的出气口120通过气管连通室内的送风口。如此,通过消音器400进行消音后,可降低制氧装置的声噪,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对于消音器400导致富氧气体的气压骤降形成气液混合流体,气液分离模块能够分离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液体和气体,并各自外排,避免制氧装置在室内的送风口处发生喷水现象。
此外,在制氧主体运行时,线圈170通电,活动件200在磁场作用下处于封堵排液口130的第一位置,气液混合流体在气液分离腔150内分离液体和气体,气体不断自出气口120排出,液体在气液分离腔150内积累,气体无法通过排液口130,在制氧主体完成一次制氧送气后,线圈170断电,活动件200在重力作用下切换至第二位置,排液口130打开,液体自排液口130流出气液分离腔150,并且出气口120并未排出气体,也即,制氧装置并为朝室内输送气体,在制氧主体在此运行时,线圈170再次通电,活动件200重新封堵排液口130。整个过程中,制氧装置朝室内输送的气体均未掺杂外界气体,并为影响其送风的含氧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至图5,排液口130的下方还连通有活动腔160,活动件200可滑动地设于活动腔160,活动件200沿活动腔160向上滑动,能自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可以理解,线圈170对应绕设于活性腔的侧壁上,可控制活动件200在活动腔160的导向作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如此,可以避免活动件200干扰气液分离腔150内气液混合流体进行气液分离,以使分离后的气体可保持一定的流速自出气口120流出,保障气液分离腔分离气液混合流体的效果。不失一般性,壳体100还设有与活动腔160的下部连通的外排口,气液分离腔150的液体自排液口130流进活动腔160后,可从外排口继续流出活动腔16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件200可直接设于气液分离腔150并处于排液口130的上方,在线圈170的磁场作用下,实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3至图5,活动腔160的上侧设有连接排液口130的第二密封孔段162,第二密封孔段162的内径在远离排液口130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活动件200设有密封头220,在第一位置,密封头220适配插设于第二密封孔段162。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头220朝上凸设,在其凸设方向上其直径逐渐减少,在活动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时,密封头220的外侧壁与第二密封孔段162周壁的紧密抵接。如此,密封头220能够紧密封堵排液口130,避免当活动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时,腔内的气体从排液口130逃逸出气液分离腔150或外部气体从排液口130进入气液分离腔15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排液口130的下侧管道通长设置,其管径大于排液口130的口径,当活动件200处于第一位置时,活动件200适配插设于排液口130并部分显露于气液分离腔150,其外侧壁与排液口130的周壁紧密抵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至图5,密封头220的下侧通过连接杆240连接于磁性部230,磁性部230可滑动地连接于活动腔160。不失一般性,密封头220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连接杆240的材质为硬性材质,线圈170与磁性部230相对,如此,磁性部230在线圈170的磁场作用下朝上运动,并通过连接杆240朝上推动密封头220适配插设于第二密封孔段162,便于密封头220与第二密封孔段162的相互作用,以保障密封头220稳定封堵排液口130,避免外部气体从排液口130进入气液分离腔150,污染腔内的气体。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磁性部230可以设于密封头220的内部,以顺利带动密封头220滑动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至图5,活动腔160还形成限位孔段163,限位孔段163的孔径大于第二密封孔段162的孔径,限位孔段163和第二密封孔段162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164,磁性部230可滑动地设于限位孔段163,于第一位置,磁性部230与限位台阶面164相抵接。可以理解,限位台阶面164在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的方向上朝磁性部230设置,当活动件200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处于第一位置时,限位台阶面164与磁性部230相抵接,避免密封头220在磁性部230的抵推作用下与第二密封孔段162的插接配合过紧,而被第二密封孔段162夹设住,造成线圈170断电后,活动件200依靠重力无法下落,导致排液口130不能外排气液分离腔150内的液体,如此,限位台阶面164与磁性部230的配合,可保障活动件200自第一位置稳定下落至第二位置,提升气液分离模块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进气口110朝气液分离腔150设有进气管140,进气管140的管口处于出气口120的下方。可以理解,混合气体在进气管140内自上朝下流动,当混合气体从进气管140管口进入气液分离腔150后,发生气液分离,而后气体朝上流动自出气口120流出,液体朝下从排液口130流出,在此,混合气体中的气体需要换向后方可排出,相当于延长了混合气体在气液分离腔150内停留的时间,从而提升了气液分离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保障气液分离效果的前提下,进气口110和出气口120可以设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水平线上。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进气管140靠近气液分离腔150的底部设置,出气口120靠近气液分离腔150的顶部设置。如此,自进气管140出来的混合气体发生气液分离后,气体自出气口120流出气液分离腔150的时间和距离都较长,从而保障混合气体的气液分离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出气口120处设置隔膜,以隔绝水汽,则进气管140的管口可与出气口120处于同一水平面,或,仅需保障进气管140的管口和出气口120处于排液口130的上侧即可。
不失一般性,在本实施例中,进气管140的端部设有弯头(图未示出),以使进气管140的管口避开活动件200。如此,避免进气管140出来的混合气体直接作用于活动件200,而对活动件20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造成干扰,保障气液分离模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气液分离腔150设有防水透气膜300,进气口110和排液口130位于防水透气膜300的同一侧,出气口120位于防水透气膜300的另一侧。可以理解,防水透气膜300将气液分离腔150分设成两部分,一部分与出气口120连通,另一部分与进气口110和排液口130连通,如此,在混合气体进入气液分离腔150后,混合气体发生水汽分离,此时,排液后被活动件200封堵,分离后的气体仅能通过防水透气膜300并从出气口120排出,而分离后的液体则被防水透气膜300拦截,并不断积累在排液口130的上方,排液口130打开,液体从排液口130流出,从而保障水汽分离的效果,降低混合气体中的水汽含量,避免在室内侧的送风口出现喷水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膜300设置为ePFTE薄膜,ePFTE薄膜具有透气和不透水的特性,能够滤析空气中的液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制氧装置,请参照图6,该制氧装置包括制氧主体和气液分离模块,该气液分离模块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氧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制氧主体的出口与进气口110连通,以分离制氧主体输出的气体中的水汽,避免制氧主体的送风口处产生喷水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请参照图7,该空调器包括制氧装置,该制氧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制氧装置,所述制氧装置包括制氧主体,所述气液分离模块包括:
壳体,形成有气液分离腔以及连通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气口连通于所述制氧主体的出口,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底部;以及
活动件,所述活动件可相对所述排液口活动,以具有封堵所述排液口的第一位置和离开所述排液口的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在竖向上相对所述排液口活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为设于所述气液分离腔的漂浮件,所述气液分离腔积液时,所述漂浮件能在浮力作用下上浮至所述第二位置,以及在重力作用下,下沉至所述第一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的下侧还形成有第一密封孔段,所述第一密封孔段的内径在远离所述排液口的方向上逐渐减小,所述活动件设有密封凸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密封凸部适配插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孔段。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具有磁性部,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磁性部设有线圈,在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活动件能在磁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线圈断电后,所述活动件能在重力作用下复位至所述第二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主体还包括气泵,所述线圈与所述气泵同步通断电。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口的下方还连通有活动腔,所述活动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活动腔,所述活动件沿所述活动腔向上滑动,能自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的上侧设有连接所述排液口的第二密封孔段,所述第二密封孔段的内径在远离所述排液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活动件设有密封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密封头适配插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孔段。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头的下侧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磁性部,所述磁性部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还形成限位孔段,所述限位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密封孔段的孔径,所述限位孔段和所述第二密封孔段之间形成限位台阶面,所述磁性部可滑动地设于所述限位孔段,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磁性部与所述限位台阶面相抵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朝所述气液分离腔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管口处于所述出气口的下方。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靠近所述气液分离腔的底部设置,所述出气口靠近所述气液分离腔的顶部设置;
和/或,所述进气管的端部设有弯头,以使所述进气管的管口避开所述活动件。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腔设有防水透气膜,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同一侧,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防水透气膜的另一侧。
14.一种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制氧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模块,所述制氧主体的出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
15.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氧装置。
CN202322019566.6U 2023-07-28 2023-07-28 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Active CN220379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9566.6U CN220379931U (zh) 2023-07-28 2023-07-28 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019566.6U CN220379931U (zh) 2023-07-28 2023-07-28 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9931U true CN220379931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6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019566.6U Active CN220379931U (zh) 2023-07-28 2023-07-28 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9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45128A (ja) 自動制御排水装置及びその加湿器
ATE443561T1 (de) Trocknereinheit für druckluft und andere gasförmige medien
CN108928793B (zh) 苏打水机
CN220379931U (zh) 气液分离模块、制氧装置和空调器
US7392820B2 (en) Liquid shut-off valve
CN215161940U (zh) 一种即热式反渗透净水机
CN105747856B (zh) 防尘饮水机
JPS57148081A (en) Automatic operating device for pump
CN201010931Y (zh) 全封闭无负压增压供水设备
CN111255926B (zh) 一种燃气比例阀
CN211259783U (zh) 自流体安全自控阀及使用其的防泄漏和消防用安全自控阀
CN208519231U (zh) 一种浮球式单向阀
CN109519693B (zh) 一种连续稳压排放的疏水器
CN205299808U (zh) 移动式加湿器
CN100485235C (zh) 一种自动排气阀
CN214406326U (zh) 出氧装置以及制氧机
CN217791464U (zh) 一种吸嘴、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102318U (zh) 一种液体流入流出无气泡阻碍的容器
CN213208067U (zh) 一种冷风扇的雾化发生装置
CN212339532U (zh) 一种带加湿功能出氧终端
KR101442910B1 (ko) 기상 유체 동작의 오존 공급 유닛
CN220524456U (zh) 抽屉组件及包含其的冰箱
CN112610541A (zh) 一种虹吸装置
CN201007371Y (zh) 具备防滴水功能的放水电磁阀
CN220891206U (zh) 净水机及其废水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