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8766U -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8766U
CN220378766U CN202321824982.7U CN202321824982U CN220378766U CN 220378766 U CN220378766 U CN 220378766U CN 202321824982 U CN202321824982 U CN 202321824982U CN 220378766 U CN220378766 U CN 220378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s
disc body
rib
auxiliary
flang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249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春龙
赵清华
张海峰
岳中政
王浩鑫
王子鸣
姚登新
许淑芹
寇长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aoxi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8249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8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8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8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涉及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主盘体、副盘体、法兰支座,其中,主盘体与副盘体均为环形结构且同轴设置;法兰支座的一端穿过副盘体与主盘体固定连接,主盘体与副盘体之间周向等距布设有若干连接筋、加强筋、辐射筋;其中,若干连接筋沿主盘体的径向向内延伸与法兰支座固定连接,若干连接筋将副盘体与法兰支座之间的间隔进行分割以形成若干轴向通风孔,法兰支座上开设有与轴向通风孔连通的支座风孔;相邻加强筋与辐射筋交错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限制平面制动盘因冷热不均导致伞状变形现象的出现,提高平面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现代人类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物流高速发展的当下,市场对商用车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制动系统又是汽车的重要组成之一,关系着行车安全和人员的生命安全。平面制动盘作为汽车制动系统的关键件,其质量高低、性能好坏,不仅决定着汽车制动系统的优劣,也决定了汽车的安全和人员的生命保障。制动器在制动系统中用以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平面制动盘是盘式制动器摩擦副中的旋转元件,其形状是以两端面工作的金属圆盘。
商用车平面制动盘大部分都是通风盘式,平面制动盘包括两个盘体和法兰支座,主盘体和副盘体为均设置为环状,两个盘体通过加强筋连接,两个盘体之间的多个加强筋之间形成散热风道。
通常,法兰支座是通过连接筋与两个盘体同时连接,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7002805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制动盘,其采用“连接件连接主盘体与副盘体,连接件沿主盘体和副盘体的径向延伸并向内凸出,连接件与法兰支座一体连接固定”的结构,将法兰支座与主盘体、副盘体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但是,这种法兰支座与主盘体、副盘体的连接结构,在主盘体、副盘体受热后容易导致其发生自由变形且冷却后不易恢复,长时间以后,容易影响平面制动盘的正常使用,因此,如何提高平面制动盘的使用寿命,以及限制平面制动盘因冷热不均导致伞状变形现象的出现,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能够限制平面制动盘因冷热不均导致伞状变形现象的出现,提高平面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包括主盘体、副盘体、法兰支座,其中,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均为环形结构且同轴设置;
所述法兰支座的一端穿过所述副盘体与所述主盘体固定连接,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之间周向等距布设有若干连接筋、加强筋、辐射筋,若干所述连接筋、若干所述加强筋、若干所述辐射筋沿所述主盘体的径向向外依次设置;其中,
若干所述连接筋沿所述主盘体的径向向内延伸与所述法兰支座固定连接,若干所述连接筋将所述副盘体与所述法兰支座之间的间隔进行分割以形成等距布设的若干轴向通风孔,所述法兰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轴向通风孔连通的支座风孔;
相邻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辐射筋交错设置。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菱形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其中一个锐角端部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辐射筋之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筋的外侧端部、所述辐射筋的内侧端部、所述加强筋的锐角端部均设置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之间周向等距布设有若干导向筋,所述导向筋等距布设于相邻两所述连接筋之间。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另一个锐角端部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导向筋与所述连接筋之间。
优选的,定义相邻两所述加强筋上相对的两钝角端部之间的间距为a,定义所述连接筋的最大宽度为b,定义所述辐射筋的最大宽度为c,定义所述导向筋的最大宽度为d;
a小于b且a小于c且a小于d。
优选的,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的相对面均向远离对方的一侧凹陷。
优选的,所述平面制动盘为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连接筋与所述法兰支座的连接处,以及所述连接筋、所述加强筋、所述辐射筋与所述主盘体、所述副盘体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优选的,所述法兰支座的端面上周向等距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主盘体、副盘体、法兰支座,其中,法兰支座的一端穿过副盘体与主盘体固定连接,法兰支座直接与主盘体固定连接,与原有采用连接件将两盘体与法兰支座进行连接的方式相比,增强了两者的连接强度,且,便于加工,在本实用新型中,主盘体与副盘体之间周向等距布设有若干连接筋、加强筋、辐射筋,若干连接筋沿主盘体的径向向内延伸与法兰支座固定连接,由此,连接筋将副盘体与法兰支座连接在一起,不需要通过主盘体、连接筋过渡以后对副盘体进行固定,由此,增加了副盘体与法兰支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连接筋设置于主盘体与副盘体之间,其横截面相同,这种设计使得主盘体和副盘体的散热效率一致,进而可以避免主盘体和副盘体的散热效率不一致导致的伞状变形,从而大大减缓平面制动盘的开裂时间,最终延长平面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若干连接筋将副盘体与法兰支座之间的间隔进行分割以形成等距布设的若干轴向通风孔,法兰支座上开设有与轴向通风孔连通的支座风孔,散热风道中的风不仅可以沿径向流向支座风孔,而且可以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由轴向通风孔流出,风流速度快,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好;且所有连接筋间隙均匀,没有间隙过大或过小的情况,避免了因局部热量过高导致热应力过大产生热裂纹的情况出现,提高了使用效果。
相邻加强筋与辐射筋交错设置,使得内部形成的风道尽可能的多,延长了冷却风的流动时间,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热量带出平面制动盘的内部,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侧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中:
1、主盘体;2、副盘体;3、法兰支座;31、安装孔;4、连接筋;5、加强筋;6、辐射筋;7、轴向通风孔;8、支座风孔;9、导向筋;
图中实线箭头代表散热风道中的风流动方向;
图4中e代表主盘体的最大外径处厚度、f代表主盘体的凹陷最低处厚度、g代表副盘体的最大外径处厚度、h代表副盘体的凹陷最低处厚度;
图6中a代表相邻两加强筋上相对的两钝角端部之间的间距、b代表连接筋的最大宽度、c代表辐射筋的最大宽度、d代表导向筋的最大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前”、“后”、“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6共同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盘体1、副盘体2、法兰支座3,其中,主盘体1与副盘体2均为环形结构且同轴设置。
法兰支座3的一端穿过副盘体2与主盘体1固定连接,主盘体1与副盘体2之间周向等距布设有若干连接筋4、加强筋5、辐射筋6,若干连接筋4、若干加强筋5、若干辐射筋6沿主盘体1的径向向外依次设置;其中,若干连接筋4沿主盘体1的径向向内延伸与法兰支座3固定连接,与原有采用连接件将两盘体与法兰支座3进行连接的方式相比,增强了两者的连接强度,且,便于加工;由此,连接筋4将副盘体2与法兰支座3直接连接在一起,不需要通过主盘体1、连接筋4过渡以后对副盘体2进行固定,由此,增加了副盘体2与法兰支座3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连接筋4设置于主盘体1与副盘体2之间,其横截面一致,这种设计使得主盘体1和副盘体2的散热效率一致,进而可以避免主盘体1和副盘体2的散热效率不一致导致的伞状变形,从而大大减缓平面制动盘的开裂时间,最终延长平面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若干连接筋4将副盘体2与法兰支座3之间的间隔进行分割以形成等距布设的若干轴向通风孔7,法兰支座3上开设有与轴向通风孔7连通的支座风孔8。
主盘体1与副盘体2之间的空间(连接筋4、加强筋5、辐射筋6之间的间隙)形成了用于进行散热的散热风道,在气流由外部进来时可被加强筋5进行分流,并在连接筋4处汇集形成风阻,进而增加气流与平面制动盘的接触时间,之后由连接筋4的两侧向法兰支座3一侧导出,经轴向通风孔7及支座风孔8排出,带走平面制动盘的热量,起到散热效果。
散热风道中的风不仅可以沿径向流向支座风孔8,而且可以沿平行于轴向的方向由轴向通风孔7流出,风流速度快,冷却面积大,冷却效果好;且所有连接筋4间隙均匀,没有间隙过大或过小的情况,避免了因局部热量过高导致热应力过大产生热裂纹的情况出现,提高了使用效果。
相邻加强筋5与辐射筋6交错设置,使得内部形成的风道尽可能的多,延长了冷却风的流动时间,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热量带出平面制动盘的内部,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加强筋5为菱形加强筋,加强筋5的其中一个锐角端部设置于相邻两辐射筋6之间。气流经两辐射筋6之间进入散热风道时,会首先被加强筋5的锐角端部进行分隔,对气流进行导向两侧,具有导向作用;同时,采用锐角端部设置于两辐射筋6之间,不会对气流造成阻挡,便于气流进入散热风道,满足散热要求。
为了便于气流在散热风道内进行流通及减小风阻,连接筋4的外侧端部、辐射筋6的内侧端部、加强筋5的锐角端部均设置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中,还在主盘体1与副盘体2之间周向等距布设有若干导向筋9,导向筋9等距布设于相邻两连接筋4之间。导向筋9的外侧端部也设置为弧形,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连接筋4的数量小于加强筋5的数量,这就导致无法满足连接筋4与加强筋5进行交错设置,由此,在两连接筋4之间等距布设有导向筋9,连接筋4与导向筋9配合,与加强筋5进行交错设置,将加强筋5分流后的气流,经连接筋4与导向筋9进行收集,连接筋4与导向筋9之间的空间与轴向通风孔7及支座风孔8对应,收集的气流可以经轴向通风孔7及支座风孔8排出,带走热量。
优选的,加强筋5的另一个锐角端部设置于相邻的导向筋9与连接筋4之间,保证了气流能够进入到相邻的导向筋9与连接筋4之间的空间,保证了能够通过轴向通风孔7及支座风孔8排出,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义相邻两加强筋5上相对的两钝角端部之间的间距为a,定义连接筋4的最大宽度为b,定义辐射筋6的最大宽度为c,定义导向筋9的最大宽度为d;a小于b且a小于c且a小于d,将两加强筋5与连接筋4及辐射筋6之间的空间、两加强筋5与导向筋9及辐射筋6之间的空间,均设置成“X”型的交叉空间,在气流经过两辐射筋6进入散热风道以后,保证气流会经加强筋5进行分散后由相邻的两加强筋5进行汇集并相互碰撞在一起形成风阻,降低风速,增加气流与平面制动盘的接触时间,提高散热效果,提高平面制动盘使用寿命,之后由加强筋5的钝角端部过渡后由连接筋4或者导向筋9进行分流排出,带走热量。
因为平面制动盘的外缘与直面风首先接触且冷却效率大,容易造成外缘与内缘之间存在温度差产生热应力,导致热裂纹的出现,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主盘体1与副盘体2的相对面均向远离对方的一侧凹陷,以提高平面制动盘的受用寿命。为了便于理解,定义主盘体1的最大外径处厚度为e,主盘体1的凹陷最低处厚度为f,f小于e;定义副盘体2的最大外径处厚度为g,副盘体2的凹陷最低处厚度为h,h小于g。即,主盘体1、副盘体2的外缘厚度均大于内缘的厚度,由此,外缘的热容量高于内缘,在外缘冷却效率也高于内缘的情况下,外缘与内缘之间的温度差会减小,由此,减小了热应力,也就减缓了热裂纹的出现,提高了平面制动盘的使用寿命。
平面制动盘为一体成型,进一步的,可采用耐高温性和抗裂性的球墨铸铁来一体成型使其提高使用寿命。
连接筋4与法兰支座3的连接处,以及连接筋4、加强筋5、辐射筋6与主盘体1、副盘体2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便于气流在散热风道内进行流通及减小风阻。
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安装,法兰支座3的端面上周向等距开设有若干安装孔3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与传统的平面制动盘相比,能够限制平面制动盘因冷热不均导致伞状变形现象的出现,具有更优的散热效果及更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包括主盘体、副盘体、法兰支座,其中,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均为环形结构且同轴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法兰支座的一端穿过所述副盘体与所述主盘体固定连接,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之间周向等距布设有若干连接筋、加强筋、辐射筋,若干所述连接筋、若干所述加强筋、若干所述辐射筋沿所述主盘体的径向向外依次设置;其中,
若干所述连接筋沿所述主盘体的径向向内延伸与所述法兰支座固定连接,若干所述连接筋将所述副盘体与所述法兰支座之间的间隔进行分割以形成等距布设的若干轴向通风孔,所述法兰支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轴向通风孔连通的支座风孔;
相邻所述加强筋与所述辐射筋交错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菱形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其中一个锐角端部设置于相邻两所述辐射筋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的外侧端部、所述辐射筋的内侧端部、所述加强筋的锐角端部均设置为弧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之间周向等距布设有若干导向筋,所述导向筋等距布设于相邻两所述连接筋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另一个锐角端部设置于相邻的所述导向筋与所述连接筋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定义相邻两所述加强筋上相对的两钝角端部之间的间距为a,定义所述连接筋的最大宽度为b,定义所述辐射筋的最大宽度为c,定义所述导向筋的最大宽度为d;
a小于b且a小于c且a小于d。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盘体与所述副盘体的相对面均向远离对方的一侧凹陷。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制动盘为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与所述法兰支座的连接处,以及所述连接筋、所述加强筋、所述辐射筋与所述主盘体、所述副盘体的连接处均采用圆弧过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支座的端面上周向等距开设有若干安装孔。
CN202321824982.7U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Active CN220378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4982.7U CN220378766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24982.7U CN220378766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8766U true CN220378766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7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24982.7U Active CN220378766U (zh) 2023-07-12 2023-07-12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8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701072B1 (en) Brake rotor
CN105829756A (zh) 通风式制动盘
US20070199778A1 (en) Vented disc brake rotor
US10619689B2 (en) Ventilated brake disc
US9856934B2 (en) Surface ventilated disc brake rotor
US20090057077A1 (en) Ventilated brake disk and method
EP3440373B1 (en) Brake disc with coning-compensating arrangement
CN108431445B (zh) 用于车辆的制动盘
CN220378766U (zh) 一种新型风道结构的平面制动盘
WO1995008727A1 (en) Disc brake rotor
CN109578473B (zh) 通风制动盘和盘式制动器
KR101669824B1 (ko) 브레이크 디스크
EP3899308B1 (en) Braking band of a disc for disc brake of ventilated type
CN211778669U (zh) 一种制动盘
CN211778665U (zh) 一种改善制动盘散热性能的结构
CN208651489U (zh) 一种改善通风盘散热性的长短状通风筋结构
CN211951278U (zh) 一种汽车制动器的高效散热结构
CN220204499U (zh) 一种高效散热制动定钳总成
CN213870847U (zh) 一种吸收热胀应力的制动盘
CN219712139U (zh) 抑制伞状变形的制动盘
CN214367408U (zh) 一种大型车辆用刹车盘
CN114738403B (zh) 制动盘
CN215370698U (zh) 一种汽车通风制动盘
CN219840951U (zh) 一种通风制动盘、盘式制动器及车辆
CN221120732U (zh) 盘式制动盘的风冷却结构及车桥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