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7956U - 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7956U
CN220377956U CN202321737775.8U CN202321737775U CN220377956U CN 220377956 U CN220377956 U CN 220377956U CN 202321737775 U CN202321737775 U CN 202321737775U CN 220377956 U CN220377956 U CN 2203779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ropeller
housing
annular structure
liquid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377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mai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gmai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gmai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gmai Innov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377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79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79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79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eaning By Liquid Or Stea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其中,推进器用于推进清洁机器人行进,推进器包括:壳体组件,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及安装腔,进液口通过安装腔与出液口连通;推进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格栅组件,包括第一格栅结构,第一格栅结构设置在出液口处且靠近推进组件;其中,第一格栅结构与壳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泳池清洁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泳池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泳池清洁机器人在泳池内移动的动力来源是设置在泳池清洁机器人上的推进器,推进器主要由无刷电机和叶轮组成,通过无刷电机带动叶轮转动,以在叶轮的两侧产生压力差并产生水流,进而推动泳池清洁机器人进行移动。
然而,在泳池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作业时,尤其是在水面上进行清洁作业时,推进器叶轮容易被水面漂浮的垃圾缠绕、堵转、甚至损坏,严重影响泳池清洁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泳池清洁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推进器,用于推进清洁机器人行进,推进器包括:壳体组件,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及安装腔,进液口通过安装腔与出液口连通;推进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格栅组件,包括第一格栅结构,第一格栅结构设置在出液口处且靠近推进组件;其中,第一格栅结构与壳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格栅结构具有第一配合部,壳体组件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为第一凹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伸入至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格栅结构包括:第一环状结构,第一配合部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的外周面上;多个第一隔板,多个第一隔板沿第一环状结构的径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的内表面上,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隔板之间和/或第一隔板与至少部分第一环状结构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流孔。
进一步地,第一格栅结构还包括:第二环状结构,位于第一环状结构内;第一隔板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和第二环状结构之间,且沿第一环状结构的径向延伸,第一隔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状结构的内壁和第二环状结构的外周面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格栅结构还包括:环形凸沿,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的外周面上,壳体组件具有出液口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配合凹部;其中,在第一格栅结构装配至壳体组件上时,至少部分环形凸沿伸入至配合凹部内且与配合凹部限位止挡。
进一步地,格栅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进液口处的第二格栅结构,第二格栅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隔板,多个第二隔板沿壳体组件的径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上,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二隔板之间和/或第二隔板与至少部分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流孔。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安装腔及第三配合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嵌套配合且具有第四配合部,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中的一个为第二凸起,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凹部,第二凸起伸入至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凹部卡接配合。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还包括:多个导流板,多个导流板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上且位于进液口处,以使相邻的两个导流板之间和/或导流板与至少部分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导流孔;其中,多个导流板与多个第二隔板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导流板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隔板连接且共面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呈环形且用于安装第一格栅结构,第一安装部的内腔为出液口;壳体本体,壳体本体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连接,第三配合部设置在壳体本体上;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为弧形板且与壳体本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安装部用于安装导流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机器人主体和设置在清洁机器人主体上的推进器,推进器为上述的推进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推进器用于推进清洁机器人行进,推进器的壳体组件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及安装腔,进液口通过安装腔与出液口连通,推进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格栅组件的第一格栅结构设置在出液口处且靠近推进组件,以用于防止水中的杂质经由出液口进入至安装腔内。其中,第一格栅结构与壳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这样,通过在壳体组件的出液口处设置第一格栅结构能够避免水中的杂质经由出液口进入至安装腔内,而导致杂质缠绕在推进组件上,进而导致推进组件被堵转、甚至损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泳池清洁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能够对靠近推进组件设置的第一格栅结构进行拆卸,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推进组件进行检修或清洁缠绕在推进组件上的杂质,进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检修、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推进器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推进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推进器的壳体组件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第一壳体的正视图;
图5示出了中1中的推进器的格栅组件的第一格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的第一格栅结构的正视图;
图7示出了图2中的推进器的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2中的推进器的推进组件的驱动装置和叶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推进器的实施例二的壳体组件的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的推进器的格栅组件的第一格栅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组件;11、进液口;12、出液口;13、安装腔;14、第二配合部;15、第一壳体;151、第三配合部;152、第一安装部;153、壳体本体;154、第二安装部;16、第二壳体;161、第四配合部;17、导流板;18、安装结构;19、配合凹部;20、推进组件;21、驱动装置;22、叶轮;30、格栅组件;31、第一格栅结构;311、第一配合部;312、第一环状结构;313、第二环状结构;314、第一隔板;315、环形凸沿;316、第一过流孔;32、第二格栅结构;321、第二隔板;322、第二过流孔;40、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泳池清洁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8所示,推进器用于推进清洁机器人行进,推进器包括壳体组件10、推进组件20及格栅组件30,壳体组件10具有进液口11、出液口12及安装腔13,进液口11通过安装腔13与出液口12连通。推进组件20设置在安装腔13内。格栅组件30包括第一格栅结构31,第一格栅结构31设置在出液口12处且靠近推进组件20。其中,第一格栅结构31与壳体组件10可拆卸地连接。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推进器用于推进清洁机器人行进,推进器的壳体组件10具有进液口11、出液口12及安装腔13,进液口11通过安装腔13与出液口12连通,推进组件20设置在安装腔13内,格栅组件30的第一格栅结构31设置在出液口12处且靠近推进组件20,以用于防止水中的杂质经由出液口12进入至安装腔13内。其中,第一格栅结构31与壳体组件10可拆卸地连接。这样,通过在壳体组件10的和出液口12处设置第一格栅结构31能够避免水中的杂质经由出液口12进入至安装腔13内,而导致杂质缠绕在推进组件20上,进而导致推进组件20被堵转、甚至损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泳池清洁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能够对靠近推进组件20设置的第一格栅结构31进行拆卸,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推进组件20进行检修或清洁缠绕在推进组件20上的杂质,进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检修、清洁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腔13内还设置有安装结构18,推进组件20包括驱动装置21和与驱动装置21驱动连接的叶轮22,驱动装置21设置在安装结构18上,叶轮22靠近出液口12设置,以使第一格栅结构31靠近推进组件20设置,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缠绕在叶轮22上的杂质进行清洁。
可选地,第一格栅结构31具有第一配合部311,壳体组件10具有第二配合部14,第一配合部311和第二配合部14中的一个为第一凹部,第一配合部311和第二配合部14中的另一个为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伸入至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卡接配合。这样,第一凸起和第二凹部之间的卡接配合使得第一格栅结构31可拆卸的设置在壳体组件10上,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格栅结构31进行拆卸。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一凹部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11为第一凸起,第二配合部14为第一凹部,第一凹部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内周面上。
具体地,沿壳体组件10的周向,第一凹部上设置有用于供第一凸起伸入的开口,在工作人员对第一格栅结构31进行装配时,仅需先将第一格栅结构31伸入至壳体组件10的出液口12内,以使第一凸起通过开口伸入至第一凹部内,再旋转第一格栅结构31,即可完成第一格栅结构31的装配。在工作人员对第一格栅结构31进行拆卸时,仅需先将装配好的第一格栅结构31旋转至第一凸起位于第一凹部的开口处,再将第一格栅结构31从壳体组件10退出,即可完成第一格栅结构31的拆卸。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工作人员拆装第一格栅结构31的步骤更加简单,容易操作、实现,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拆装难度。
可选地,第一格栅结构31包括第一环状结构312和多个第一隔板314,第一配合部311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外周面上。多个第一隔板314沿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径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内表面上,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一隔板314之间和/或第一隔板314与至少部分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流孔316。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通过多个第一隔板314对经由出液口12进入至安装腔13内的杂质进行阻挡;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与安装腔13连通的第一过流孔316确保推进器内的液体的正常流动,以实现推进器的推进功能。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隔板314的设置个数和排布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栅结构31包括十二个第一隔板314,十二个第一隔板314沿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内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板314的设置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一隔板314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六个、或七个、或多个。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隔板沿第一环状结构的径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的内表面上。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隔板沿第一环状结构的周向和径向间隔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的内表面上。
如图1、图5及图6所示,第一格栅结构31还包括第二环状结构313,第二环状结构313位于第一环状结构312内。第一隔板314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312和第二环状结构313之间,且沿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径向延伸,第一隔板3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内壁和第二环状结构313的外周面连接。这样,第二环状结构313能够增大第一过流孔316的过流面积,进而增大第一过流孔316的过流量,以在第一隔板314的设置个数能够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有效阻挡的前提下,确保第一过流孔316的过流量能够满足清洁机器人的推进需求,进而提升了推进器的推进可靠性。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格栅结构31还包括环形凸沿315,环形凸沿315设置在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外周面上,壳体组件10具有出液口12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配合凹部19。其中,在第一格栅结构31装配至壳体组件10上时,至少部分环形凸沿315伸入至配合凹部19内且与配合凹部19限位止挡。这样,在工作人员对第一格栅结构31进行装配时,能够通过环形凸沿315和配合凹部19之间的限位止挡,以确保第一格栅结构31已经伸入至预设位置,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具体的,预设位置指转动第一格栅结构31即可使第一凸起伸入至第一凹部内的位置。
可选地,格栅组件30还包括设置在进液口11处的第二格栅结构32,第二格栅结构32包括多个第二隔板321,多个第二隔板321沿壳体组件10的径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上,以使相邻的两个第二隔板321之间和/或第二隔板321与至少部分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流孔322。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能够通过多个第二隔板321对经由进液口11进入至安装腔13内的杂质进行阻挡;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与安装腔13连通的第二过流孔322确保推进器内的液体的正常流动,以实现推进器的推进功能。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二隔板321的设置个数和排布方式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格栅结构32包括六个第二隔板321,六个第二隔板321沿壳体组件10的径向间隔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隔板321的设置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第二隔板321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七个、或八个、或多个。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隔板沿壳体组件的径向间隔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上。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隔板沿壳体组件的周向和径向间隔设置在壳体组件的内表面上。
可选地,壳体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5和第二壳体16,第一壳体15具有进液口11、出液口12、安装腔13及第三配合部151。第二壳体16与第一壳体15嵌套配合且具有第四配合部161,第三配合部151和第四配合部161中的一个为第二凸起,第三配合部151和第四配合部161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凹部,第二凸起伸入至第二凹部内且与第二凹部卡接配合。这样,工作人员能够拆卸第二壳体16以在安装腔13内安装推进组件20,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装配难度,提升了工作人员的装配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配合部151为第二凹部,第四配合部161为第二凸起。
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配合部为第二凸起,第四配合部为第二凹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6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连接结构40,连接结构40用于与清洁机器人本体进行连接。
具体地,安装结构18设置在第二壳体16内。
可选地,壳体组件10还包括多个导流板17,多个导流板17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上且位于进液口11处,以使相邻的两个导流板17之间和/或导流板17与至少部分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导流孔。其中,多个导流板17与多个第二隔板32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导流板17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隔板321连接且共面设置。这样,导流板17能够对进入至进液口11内的液体进行导流,以提升推进器的进液速度和进液量,进而提升了推进器的推进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一方面确保导流孔与第二过液孔之间能够形成平缓、连续的流通通道,进而降低了液体流动过程中能量损耗;另一方面使得导流板17的设置个数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包括六个导流板17,六个导流板17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上且位于进液口11处,六个导流板17与六个第二隔板32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导流板17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隔板321连接且共面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板17的设置个数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导流板17为两个、或三个、或四个、或五个、或七个、或八个、或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17和与其对应的第二隔板321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壳体15包括第一安装部152、壳体本体153及第二安装部154,第一安装部152呈环形且用于安装第一格栅结构31,第一安装部152的内腔为出液口12。壳体本体153的一端与第一安装部152连接,第三配合部151设置在壳体本体153上。第二安装部154为弧形板且与壳体本体15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安装部154用于安装导流板17。这样,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安装在第一安装部152、壳体本体153及第二安装部154上的各个结构之间产生干涉,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5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清洁机器人(未示出),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机器人主体和设置在清洁机器人主体上的推进器,推进器为上述的推进器。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中的推进器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一配合部311和第二配合部14的设置位置及结构不同。
可选地,第一格栅结构31具有第一配合部311,壳体组件10具有第二配合部14,第一配合部311和第二配合部14中的一个为第一凹部,第一配合部311和第二配合部14中的另一个为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伸入至第一凹部内且与第一凹部卡接配合。这样,第一凸起和第二凹部之间的卡接配合使得第一格栅结构31可拆卸的设置在壳体组件10上,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格栅结构31进行拆卸。同时,上述设置使得第一凸起和第一凹部的设置位置更加灵活、多样,以适应不同的工况和使用需求,也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加工灵活性。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11为第一凹部,第二配合部14为第一凸起。
具体地,第一凹部由设置在第一格栅结构31外周面上的条状凸起围绕形成且具有供第一凸起伸入的开口,在第一凹部内设置有用于进行卡接的第一卡接结构,第一凸起设置在壳体组件10的内壁上在第一凸起朝向安装腔13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这样,工作人员可操作第一格栅结构31伸入至壳体组件10内,以使第一凸起通过第一凹部的开口伸入至第一凹部内,再操作第一格栅结构31旋转,直至第一凸起上的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一凹部内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配合,即可完成第一格栅结构31的装配。同时,通过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之间的卡接配合一方面能够提升第一格栅结构31的装配稳定性;另一方面能够便于工作人员判断第一格栅结构31已经装配至预设位置,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装配难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推进器用于推进清洁机器人行进,推进器的壳体组件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及安装腔,进液口通过安装腔与出液口连通,推进组件设置在安装腔内,格栅组件的第一格栅结构设置在出液口处且靠近推进组件,以用于防止水中的杂质经由出液口进入至安装腔内。其中,第一格栅结构与壳体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这样,通过在壳体组件的出液口处设置第一格栅结构能够避免水中的杂质经由出液口进入至安装腔内,而导致杂质缠绕在推进组件上,进而导致推进组件被堵转、甚至损坏,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泳池清洁机器人的运行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能够对靠近推进组件设置的第一格栅结构进行拆卸,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推进组件进行检修或清洁缠绕在推进组件上的杂质,进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检修、清洁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推进器,用于推进清洁机器人行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包括:
壳体组件(10),具有进液口(11)、出液口(12)及安装腔(13),所述进液口(11)通过所述安装腔(13)与所述出液口(12)连通;
推进组件(20),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3)内;
格栅组件(30),包括第一格栅结构(31),所述第一格栅结构(31)设置在所述出液口(12)处且靠近所述推进组件(20);
其中,所述第一格栅结构(31)与所述壳体组件(10)可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结构(31)具有第一配合部(311),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第二配合部(14),所述第一配合部(31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4)中的一个为第一凹部,所述第一配合部(31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14)中的另一个为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伸入至所述第一凹部内且与所述第一凹部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结构(31)包括:
第一环状结构(312),所述第一配合部(311)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外周面上;
多个第一隔板(314),多个第一隔板(314)沿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径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内表面上,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隔板(314)之间和/或所述第一隔板(314)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一过流孔(3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结构(31)还包括:
第二环状结构(313),位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312)内;
所述第一隔板(314)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结构(312)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313)之间,且沿所述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径向延伸,所述第一隔板(3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内壁和所述第二环状结构(313)的外周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结构(31)还包括:
环形凸沿(315),设置在所述第一环状结构(312)的外周面上,所述壳体组件(10)具有所述出液口(12)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配合凹部(19);
其中,在所述第一格栅结构(31)装配至所述壳体组件(10)上时,至少部分所述环形凸沿(315)伸入至所述配合凹部(19)内且与所述配合凹部(19)限位止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3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进液口(11)处的第二格栅结构(32),所述第二格栅结构(32)包括:
多个第二隔板(321),多个所述第二隔板(321)沿所述壳体组件(10)的径向和/或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上,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隔板(321)之间和/或所述第二隔板(321)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第二过流孔(3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包括:
第一壳体(15),具有所述进液口(11)、所述出液口(12)、所述安装腔(13)及第三配合部(151);
第二壳体(16),与所述第一壳体(15)嵌套配合且具有第四配合部(161),所述第三配合部(151)和所述第四配合部(161)中的一个为第二凸起,所述第三配合部(151)和所述第四配合部(161)中的另一个为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凸起伸入至所述第二凹部内且与所述第二凹部卡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0)还包括:
多个导流板(17),多个所述导流板(17)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进液口(11)处,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板(17)之间和/或所述导流板(17)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组件(10)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导流孔;
其中,多个所述导流板(17)与多个所述第二隔板(321)一一对应地设置,各所述导流板(17)与其相对应的第二隔板(321)连接且共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推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5)包括:
第一安装部(152),所述第一安装部(152)呈环形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格栅结构(31),所述第一安装部(152)的内腔为所述出液口(12);
壳体本体(153),所述壳体本体(15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52)连接,所述第三配合部(151)设置在所述壳体本体(153)上;
第二安装部(154),所述第二安装部(154)为弧形板且与所述壳体本体(15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154)用于安装所述壳体组件(10)的导流板(17)。
10.一种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清洁机器人主体和设置在所述清洁机器人主体上的推进器,所述推进器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推进器。
CN202321737775.8U 2023-07-04 2023-07-04 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Active CN2203779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7775.8U CN220377956U (zh) 2023-07-04 2023-07-04 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37775.8U CN220377956U (zh) 2023-07-04 2023-07-04 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7956U true CN220377956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6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37775.8U Active CN220377956U (zh) 2023-07-04 2023-07-04 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79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377956U (zh) 推进器及具有其的清洁机器人
CN208957962U (zh) 吸尘器
CN212618925U (zh) 一种移动式冷风机
CN210186680U (zh) 一种水洗装置及其空气净化器
CN209763440U (zh)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和空调器
CN210035701U (zh) 柜式空调器
CN220600023U (zh) 一种防堵循环水泵自动抽气引水装置
CN221043624U (zh) 一种用于机柜的自动除尘装置及机柜
CN112628210A (zh) 一种渣浆泵散热装置
CN215032132U (zh) 一种石膏生产车间除尘装置
CN215027207U (zh) 一种光纤线缆预埋用旋挖装置
CN208493544U (zh) 一种耐高温腐蚀动力除雾装置
CN213645081U (zh) 一种航空航天器配件生产用除尘装置
CN217233898U (zh) 一种水泵及清洁设备
CN211847220U (zh) 一种水处理鼓风除碳器
CN218581275U (zh) 一种吸口附件及泳池清洁机
CN116168868B (zh) 用于清理放射性废液沉积物的可移动设备
CN211078555U (zh) 一种纯水制备系统外排水的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9844704U (zh) 一种微型电机进风滤尘装置
CN217662194U (zh) 高效导风的进风口快装结构
CN220809741U (zh) 一种水上机器人
CN216048193U (zh) 一种化工厂房送风系统合用取新风装置
CN219197720U (zh) 一种高效离心泵壳
CN217401233U (zh) 塔式风扇
CN219381115U (zh) 一种墙壁开槽切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