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7124U -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77124U
CN220377124U CN202322114005.4U CN202322114005U CN220377124U CN 220377124 U CN220377124 U CN 220377124U CN 202322114005 U CN202322114005 U CN 202322114005U CN 220377124 U CN220377124 U CN 220377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age
main tower
cable
trac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140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喻胜刚
杜洪池
林吉明
艾国清
耿祥云
王坤
张辉
王宏民
苏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SHEC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SHEC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SHEC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SHEC Second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21140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3771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77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77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索股架设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本实用新型由包括牵引卷扬机、第一主塔、第二主塔、第一锚碇单元、放索单元、牵引索、索股、第二锚碇单元、转向轮总成和配重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常规牵引系统架设索股需空载的施工组织问题,提高了悬索桥主缆架设的工效,拓宽了悬索桥主缆索股架设施工方法和思路,总结了一种适用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架设的数据和经验,实用性强,安全性可靠,施工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跨径悬索桥主缆索股架设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背景技术
主缆是悬索桥的“生命线”,其施工方法一般有空中纺线法(AS法)和预制平行索股法(PPWS法)两种,对于AS法架设主缆施工领域,小循环牵引系统应用较多,对于PPWS法架设主缆施工而言,较为常规的是采用往复式牵引系统进行施工组织。小循环牵引系统具有同步性好、稳定性强、节约施工成本等特点,如何实现其在PPWS法索股架设的应用,提高主缆架设效率是需要攻克的施工组织难题。
主缆架设牵引系统根据运行方式可分为:循环式 (大循环、小循环)和往复式(单线往复式、双线往复式)。根据国内外桥梁建设统计情况来看,AS法架设主缆基本采用循环式牵引系统,PPWS法架设主缆以往复式牵引系统为主,也有采用循环式牵引系统的案例,但跨径较小,在大跨径悬索桥利用小循环牵引系统进行PPWS法主缆索股架设施工应用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常规PPWS法主缆索股架设效率不高,设备利用率低,所用人工多等施工组织难题的牵引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包括牵引卷扬机、第一主塔、第二主塔、第一锚碇单元、放索单元、牵引索、索股、第二锚碇单元、转向轮总成和配重机构;所述的第一主塔和第二主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锚碇单元和第二锚碇单元分设在第一主塔和第二主塔的外侧,且第一主塔、第二主塔、第一锚碇单元和第二锚碇单元共线;所述放索单元置于第一锚碇单元外侧;所述牵引卷扬机固定在放索单元所在地的地面上;所述转向轮总成置于牵引卷扬机两侧;所述牵引索为环状,牵引索依次经牵引卷扬机、转向轮总成、第一锚碇单元、第一主塔、第二主塔到达第二锚碇单元,再从第二锚碇单元、第二主塔、第一主塔、第一锚碇单元、牵引卷扬机,返回至转向轮总成;在第一锚碇单元至第二锚碇单元、第二锚碇单元返回至第一锚碇单元的牵引索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拽拉器,两个拽拉器设置的位置将牵引索均分两等分;在第二锚碇单元外侧的牵引索上连接有配重机构;第一锚碇单元和第二锚碇单元之间连接有猫道,猫道内平行的连接有两条用于索股滑动通过的辊道;所述索股依次通过放索单元、第一锚碇单元、第一主塔、第二主塔连接到第二锚碇单元上。
所述的放索单元包括放索机构、排线器、支撑滚轮、上锚通道和上锚小车;所述上锚通道的上端与第一锚碇单元连接,下端连接在场地地面上;所述放索机构置于上锚通道的输入端;所述排线器置于放索机构和转向轮总成之间;所述支撑滚轮置于排线器和上锚通道之间;所述上锚小车滑动连接在上锚通道上。
所述的上锚通道由两根平行设置的U型型钢构成;U型型钢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的上锚小车包括挡板、支腿、滑杆和挡板框;所述的挡板框为方形;挡板框的四个角的下表面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支腿;两支腿连线与上锚通道轴线平行的支腿底端之间连接有一个滑杆;两根滑杆分别置于平行设置的U型型钢内;所述挡板竖直的连接在挡板框内,且与上锚通道轴线垂直;所述支撑滚轮包括支杆和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在支杆上,支杆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
所述的转向轮总成包括水平转向轮机构和竖向转向轮机构;所述的水平转向轮机构和竖向转向轮机构分别固定连接在牵引卷扬机的两侧,且水平转向轮机构和竖向转向轮机构的轴心线与第一主塔和第二主塔之间的连线平行。
所述的水平转向轮机构包括两个水平转向轮和第一框架;两个所述的水平转向轮左右设置,且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框架上;所述的第一框架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
所述的竖向转向轮机构包括第二框架和两组竖向转向轮,所述第二框架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两组所述竖向转向轮左右设置;每组竖向转向轮中上下的设置有两个竖向转向轮,每个竖向转向轮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框架上。
所述的第一锚碇单元包括锚体小门架、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和第一锚碇,所述第一锚碇固定设置在第一主塔和放索单元之间的地面上;所述锚体小门架设置两个,两个锚体小门架沿牵引索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锚体小门架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所述第一主塔和第一锚碇之间连接有两根锚跨托辊承重索,两根锚跨托辊承重索之间间隔连接有多个用于传输送索股的锚跨辊筒。
所述第二主塔的构成与第一主塔相同,第二主塔与第一主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主塔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塔门架;第一塔门架上连接有塔顶牵引索导轮组,塔顶牵引索导轮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的设置高度;第一塔门架下方的第一主塔上连接有滑索滚轮支架,滑索滚轮支架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滑索滚轮。
所述的第二锚碇单元包括第二锚碇、锚体导轮组和压重块;所述第二锚碇固定在场地上,所述锚体导轮组设置两组,两组锚体导轮组左右的固定连接在第二锚碇顶部,且每一组沿第一主塔和第二主塔轴线方向前后设置两个锚体导轮组;所述压重块固定在第二锚碇背向第一主塔的底部。
所述的配重机构包括连接滑轮和配重体;所述配重体为钢制的框架结构,其上表面连接有用于与牵引索滑动连接的滑轮。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包括牵引卷扬机、第一主塔、第二主塔、第一锚碇单元、放索单元、牵引索、索股、第二锚碇单元、转向轮总成和配重机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常规牵引系统架设索股需空载的施工组织问题,提高了悬索桥主缆架设的工效。
(2)本实用新型拓宽了悬索桥主缆索股架设施工方法和思路,总结了一种适用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架设的数据和经验,实用性强,安全性可靠,施工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向轮总成的设置,完成了从牵引索的传送、回收的转向,使得牵引索实现了左右两幅传送,大大提高了索股的传送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减少了电费、人工等投入,节约了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总体布置图;
图2是PPWS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俯视图;
图3是PPWS索股智能循环牵引系统第一锚碇单元正视图;
图4是PPWS索股智能循环牵引系统第一锚碇单元俯视图;
图5是PPWS索股智能循环牵引系统第一主塔构成正视图;
图6是PPWS索股智能循环牵引系统第一主塔构成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索单元中上锚小车的正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索单元中上锚小车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放索单元中上锚小车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轮总成与牵引卷扬机布设的正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轮总成与牵引卷扬机布设的平面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转向轮总成中水平转向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锚碇单元正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锚碇单元侧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锚碇单元俯视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配重机构正视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中配重机构侧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中配重机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放索机构;2、牵引卷扬机;3、水平转向轮;4、竖向转向轮;5、上锚通道;6、锚体小门架;7、锚体导轮组;8、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9、连接滑轮;10、塔顶牵引索导轮组;11、配重机构;12、牵引索;13、拽拉器;14、操作平台;15、排线器;16、支撑滚轮;17、转向轮总成;18、索股 ;19、上锚小车;20、第一锚碇单元;21、龙门吊;22、第一塔门架;23、压重块;24、第一主塔;25、第二主塔;26、放索单元;27、第二锚碇单元;28、横向通道;29、第二框架;30、滑索滚轮支架;31、滑索滚轮;32、第二锚碇;33、第一框架;34、索盘;35、第一锚碇;36、锚跨辊筒;37、猫道;38、配重体;39、锚跨托辊承重索;40、挡板;41、支腿;42、滑杆;43、挡板框;44、存索区;45、水平转向轮机构;46、竖直转向轮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图1-图18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包括牵引卷扬机2、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第一锚碇单元20、放索单元26、牵引索12、索股18、第二锚碇单元27、转向轮总成17和配重机构;所述的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锚碇单元20和第二锚碇单元27分设在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的外侧,且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第一锚碇单元20和第二锚碇单元27共线;所述放索单元26置于第一锚碇单元20外侧;所述牵引卷扬机2固定在放索单元26所在地的地面上;所述转向轮总成17置于牵引卷扬机2两侧;所述牵引索12为环状,牵引索12依次经牵引卷扬机2、转向轮总成17、第一锚碇单元20、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到达第二锚碇单元27,再从第二锚碇单元27、第二主塔25、第一主塔24、第一锚碇单元20、牵引卷扬机2,返回至转向轮总成17;在第一锚碇单元20至第二锚碇单元27、第二锚碇单元27返回至第一锚碇单元20的牵引索12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拽拉器13,两个拽拉器13设置的位置将牵引索12均分两等分;在第二锚碇单元27外侧的牵引索12上连接有配重机构11;第一锚碇单元20和第二锚碇单元27之间连接有猫道37,猫道37内平行的连接有两条用于索股滑动通过的辊道;所述索股18依次通过放索单元26、第一锚碇单元20、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连接到第二锚碇单元27上。
在实际使用时,放索单元26启动,索股18被输送至转向轮总成17,通过操作人员将索股18的前端挂接在置于第一锚碇单元20侧的拽拉器13上,之后启动牵引卷扬机2;牵引卷扬机2的启动使得连接索股18的拽拉器13依次通过第一锚碇单元20、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到达第二锚碇单元27;同时,位于第二锚碇单元27侧的另一个拽拉器13经第二锚碇单元27、第二主塔25、第一主塔24、第一锚碇单元20、到达转向轮总成17;由操作人员将另一根索股18的前端挂接在返回第一锚碇单元20侧的拽拉器13上,在启动牵引卷扬机2的带动下,此根索股18被拽拉器13拉至第二锚碇单元27;同时前一个拽拉器13返回转向轮总成17,依次往复。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常规牵引系统架设索股需空载的施工组织问题,提高了悬索桥主缆架设的工效,拓宽了悬索桥主缆索股架设施工方法和思路,总结了一种适用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架设的数据和经验,实用性强,安全性可靠,施工效率高。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向轮总成的设置,完成了从牵引索的传送、回收使得转向,使得牵引索实现了左右两幅传送,大大提高了索股的传送效率。
在具体应用时,为了施工的方便并加快施工的进度,在施工悬索桥的两侧,均可设置一套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为了保证安全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主缆架设操作主要依靠猫道,悬索桥左右两幅猫道之间可以通过连接横向通道28连接,起到抗风维稳的作用。
PPWS是预制平行钢丝索股的中文缩写。
本实施例中的牵引卷扬机2采用的是现有技术,其型号为JT30M。
实施例二:
根据图1、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放索单元26包括放索机构1、排线器15、支撑滚轮16、上锚通道5和上锚小车19;所述上锚通道5的上端与第一锚碇单元20连接,下端连接在场地地面上;所述放索机构1置于上锚通道5的输入端;所述排线器15置于放索机构1和转向轮总成17之间;所述支撑滚轮16置于排线器15和上锚通道5之间;所述上锚小车19滑动连接在上锚通道5上。
在实际使用时,索股18缠绕在索盘34上,置于放索单元26所在的存索区44的场地上,索盘34的位置调整通过场地上设置的龙门吊21进行调度。准备调用的索股18放置在放索机构1前方,依次通过排线器15、支撑滚轮16到达转向轮总成17处,由操作人员将索股18的前端挂接在第一锚碇单元20侧的拽拉器13上,在启动牵引卷扬机2的带动下,此根索股18被拽拉器13牵拉,经上锚通道5拉至第一锚碇单元20,在上锚通道5上设置上锚小车19,使得索股18的通过比较顺利,不易对索股18造成损伤。
实施例三:
根据图1、图3、图4、图7-图9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上锚通道5由两根平行设置的U型型钢构成;U型型钢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的上锚小车19包括挡板40、支腿41、滑杆42和挡板框43;所述的挡板框43为方形;挡板框43的四个角的下表面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支腿41;两支腿41连线与上锚通道5轴线平行的支腿41底端之间连接有一个滑杆42;两根滑杆42分别置于平行设置的U型型钢内;所述挡板40竖直的连接在挡板框43内,且与上锚通道5轴线垂直;所述支撑滚轮16包括支杆和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在支杆上,支杆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
在实际使用时,索股18通过上锚通道5时,索股18搭接在上锚小车19的挡板40上,上锚小车19沿U型型钢向上推进,带动索股18前行。上锚通道5采用U型型钢,还对上锚小车19起到了限位的作用,确保上锚小车19运行的安全。
为了索股18在上锚小车19上能够稳定放置,且不偏离上锚小车19,在挡板40的上端开有一个V形凹槽,当索股18通过时,置于V形凹槽前行,保证了其前行轨迹的稳定。
实施例四:
根据图3、图10-图12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转向轮总成17包括水平转向轮机构45和竖向转向轮机构46;所述的水平转向轮机构45和竖向转向轮机构46分别固定连接在牵引卷扬机2的两侧,且水平转向轮机构45和竖向转向轮机构46的轴心线与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之间的连线平行。
在实际使用时,转向轮总成17中的水平转向轮机构45所起的作用是将从第二锚碇单元27经竖向转向轮机构46返回的牵引索12水平转向后,顺利的进入牵引卷扬机2;竖向转向轮机构46的作用是将从牵引卷扬机2输出的牵引索12顺利引入第一锚碇单元20,及将从第二锚碇单元27返回的牵引索12输送至水平转向轮机构45,经水平转向后,经牵引卷扬机2进入竖向转向轮机构46的另一组竖向轮,完成牵引索12的往复输送。
平转向轮机构45和竖向转向轮机构46的轴心线与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之间的连线平行的设计,使得牵引索12的输送比较顺畅,减少牵引索12的损伤,延长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五:
根据图3、图10-图12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水平转向轮机构45包括两个水平转向轮3和第一框架33;两个所述的水平转向轮3左右设置,且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框架33上;所述的第一框架33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竖向转向轮机构46包括第二框架29和两组竖向转向轮4,所述第二框架29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两组所述竖向转向轮4左右设置;每组竖向转向轮4中上下的设置有两个竖向转向轮4,每个竖向转向轮4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框架29上。
在实际使用时,牵引卷扬机2两端的牵引索12左幅经过竖向转向轮机构46的上下两个竖向转向轮4到达锚体小门架6的导轮组;牵引卷扬机2右幅的牵引索12,经过两个水平转向轮3到达竖向转向轮机构46的另一侧上下两个竖向转向轮4到达另一侧的锚体小门架6的导轮组,通过牵引卷扬机2的正反向运转,实现左右两幅牵引索12在去往第二锚碇单元27的一幅上,都能够携带一根索股8过去,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水平转向轮机构45和竖向转向轮机构4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牵引索12对索股18的交替循环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为了操作人员实施操作方便,在转向轮总成17中的第二框架29上连接有操作平台14,一方面使得操作人员的操作方便,另一方面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实施例六:
根据图1-图3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锚碇单元20包括锚体小门架6、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8和第一锚碇35,所述第一锚碇35固定设置在第一主塔24和放索单元26之间的地面上;所述锚体小门架6设置两个,两个锚体小门架6沿牵引索12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锚体小门架6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8;所述第一主塔24和第一锚碇35之间连接有两根锚跨托辊承重索39,两根锚跨托辊承重索39之间间隔连接有多个用于传输送索股18的锚跨辊筒36。
在实际使用时,由上锚通道5输送来的索股18经过其中一个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8后进入第一主塔24;从第二锚碇单元27返回的牵引索12经另一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8后进入转向轮总成17中的水平转向轮机构45,进行水平转向,保证索股18输送的连续性。
第一主塔24和第一锚碇35之间设置两根锚跨托辊承重索39,且在锚跨托辊承重索39上设置锚跨辊筒36,使得第一主塔24和第一锚碇35之间通过的索股18得到了有力支持。锚跨辊筒36可转动的连接在锚跨托辊承重索39上,在索股18通过时,比较顺畅。
实施例七:
根据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二主塔25的构成与第一主塔24相同,第二主塔25与第一主塔24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主塔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塔门架22;第一塔门架22上连接有塔顶牵引索导轮组10,塔顶牵引索导轮组10设置高度高于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8的设置高度;第一塔门架22下方的第一主塔24上连接有滑索滚轮支架30,滑索滚轮支架30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滑索滚轮31。
在实际使用时,经第一主塔24的牵引索12,从上塔顶牵引索导轮组10上通过,经第一主塔24的索股18,从过滑索滚轮31上通过,保证牵引索12和索股18通过的顺畅。
实施例八:
根据图1、图2、图13-图15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二锚碇单元27包括第二锚碇32、锚体导轮组7和压重块23;所述第二锚碇32固定在场地上,所述锚体导轮组7设置两组,两组锚体导轮组7左右的固定连接在第二锚碇32顶部,且每一组沿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轴线方向前后设置两个锚体导轮组7;所述压重块23固定在第二锚碇32背向第一主塔24的底部。
在实际使用时,从第一主塔24来的牵引索12,经过第二主塔25后进入第二锚碇单元27上的其中一组锚体导轮组7上,之后通过另一组锚体导轮组7,经第二主塔25,走向第一主塔24。在两组锚体导轮组7之间的牵引索12上滑动连接有两组配重机构11;两组配重机构11将牵引索12进行拉伸、转向的作用。
实施例九:
根据图13-图18所示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配重机构包括连接滑轮9和配重体38;所述配重体38为钢制的框架结构,其上表面连接有用于与牵引索12滑动连接的滑轮53。
在实际使用时,配重机构通过连接滑轮9与牵引索12连接,配重体38垂直的连接在连接滑轮9下方,很好的起到将牵引索12拉伸和导向的作用。
实施例十:
参照图1-图18所示,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方法,采用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放索单元26中的放索机构1启动,索股18被输送至转向轮总成17中的竖向转向轮机构46,通过操作人员将索股18的前端挂接在置于第一锚碇单元20侧的拽拉器13上,之后启动牵引卷扬机2;
步骤二:牵引卷扬机2的启动使得连接索股18的拽拉器13依次通过第一锚碇单元20、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到达第二锚碇单元27;同时,位于第二锚碇单元27侧的另一个拽拉器13经第二锚碇单元27、第二主塔25、第一主塔24、第一锚碇单元20、到达转向轮总成17;
步骤三:操作人员将另一根索股18的前端挂接在返回第一锚碇单元20侧的拽拉器13上,在启动牵引卷扬机2的带动下,此根索股18被拽拉器13拉至第二锚碇单元27;同时前一个拽拉器13返回转向轮总成17,依次往复。
在实际使用时,为了运输索股18的便利,在放索单元26的场地上,设置有龙门吊21;龙门吊21设置在第一锚碇单元20外侧的场地上。
为了保证运行过程的安全,在上锚通道5上连接有贝雷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常规牵引系统架设索股需空载的施工组织问题,提高了悬索桥主缆架设的工效,拓宽了悬索桥主缆索股架设施工方法和思路,总结了一种适用大跨度悬索桥主缆架设的数据和经验,实用性强,安全性可靠,施工效率高。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牵引卷扬机(2)、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第一锚碇单元(20)、放索单元(26)、牵引索(12)、索股(18)、第二锚碇单元(27)、转向轮总成(17)和配重机构;所述的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锚碇单元(20)和第二锚碇单元(27)分设在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的外侧,且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第一锚碇单元(20)和第二锚碇单元(27)共线;所述放索单元(26)置于第一锚碇单元(20)外侧;所述牵引卷扬机(2)固定在放索单元(26)所在地的地面上;所述转向轮总成(17)置于牵引卷扬机(2)两侧;所述牵引索(12)为环状,牵引索(12)依次经牵引卷扬机(2)、转向轮总成(17)、第一锚碇单元(20)、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到达第二锚碇单元(27),再从第二锚碇单元(27)、第二主塔(25)、第一主塔(24)、第一锚碇单元(20)、牵引卷扬机(2),返回至转向轮总成(17);在第一锚碇单元(20)至第二锚碇单元(27)、第二锚碇单元(27)返回至第一锚碇单元(20)的牵引索(12)上分别连接有一个拽拉器(13),两个拽拉器(13)设置的位置将牵引索(12)均分两等分;在第二锚碇单元(27)外侧的牵引索(12)上连接有配重机构(11);第一锚碇单元(20)和第二锚碇单元(27)之间连接有猫道(37),猫道(37)内平行的连接有两条用于索股滑动通过的辊道;所述索股(18)依次通过放索单元(26)、第一锚碇单元(20)、第一主塔(24)、第二主塔(25)连接到第二锚碇单元(27)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索单元(26)包括放索机构(1)、排线器(15)、支撑滚轮(16)、上锚通道(5)和上锚小车(19);所述上锚通道(5)的上端与第一锚碇单元(20)连接,下端连接在场地地面上;所述放索机构(1)置于上锚通道(5)的输入端;所述排线器(15)置于放索机构(1)和转向轮总成(17)之间;所述支撑滚轮(16)置于排线器(15)和上锚通道(5)之间;所述上锚小车(19)滑动连接在上锚通道(5)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锚通道(5)由两根平行设置的U型型钢构成;U型型钢的开口朝上设置;所述的上锚小车(19)包括挡板(40)、支腿(41)、滑杆(42)和挡板框(43);所述的挡板框(43)为方形;挡板框(43)的四个角的下表面分别垂直连接有一个支腿(41);两支腿(41)连线与上锚通道(5)轴线平行的支腿(41)底端之间连接有一个滑杆(42);两根滑杆(42)分别置于平行设置的U型型钢内;所述挡板(40)竖直的连接在挡板框(43)内,且与上锚通道(5)轴线垂直;所述支撑滚轮(16)包括支杆和滚轮,所述滚轮连接在支杆上,支杆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轮总成(17)包括水平转向轮机构(45)和竖向转向轮机构(46);所述的水平转向轮机构(45)和竖向转向轮机构(46)分别固定连接在牵引卷扬机(2)的两侧,且水平转向轮机构(45)和竖向转向轮机构(46)的轴心线与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之间的连线平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转向轮机构(45)包括两个水平转向轮(3)和第一框架(33);两个所述的水平转向轮(3)左右设置,且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一框架(33)上;所述的第一框架(33)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竖向转向轮机构(46)包括第二框架(29)和两组竖向转向轮(4),所述第二框架(29)固定连接在场地的地面上,两组所述竖向转向轮(4)左右设置;每组竖向转向轮(4)中上下的设置有两个竖向转向轮(4),每个竖向转向轮(4)可转动的连接在第二框架(29)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锚碇单元(20)包括锚体小门架(6)、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8)和第一锚碇(35),所述第一锚碇(35)固定设置在第一主塔(24)和放索单元(26)之间的地面上;所述锚体小门架(6)设置两个,两个锚体小门架(6)沿牵引索(12)方向间隔设置,每个锚体小门架(6)上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8);所述第一主塔(24)和第一锚碇(35)之间连接有两根锚跨托辊承重索(39),两根锚跨托辊承重索(39)之间间隔连接有多个用于传输送索股(18)的锚跨辊筒(3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塔(25)的构成与第一主塔(24)相同,第二主塔(25)与第一主塔(24)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主塔(2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塔门架(22);第一塔门架(22)上连接有塔顶牵引索导轮组(10),塔顶牵引索导轮组(10)设置高度高于第一锚碇门架导轮组(8)的设置高度;第一塔门架(22)下方的第一主塔(24)上连接有滑索滚轮支架(30),滑索滚轮支架(30)上可转动的连接有滑索滚轮(3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锚碇单元(27)包括第二锚碇(32)、锚体导轮组(7)和压重块(23);所述第二锚碇(32)固定在场地上,所述锚体导轮组(7)设置两组,两组锚体导轮组(7)左右的固定连接在第二锚碇(32)顶部,且每一组沿第一主塔(24)和第二主塔(25)轴线方向前后设置两个锚体导轮组(7);所述压重块(23)固定在第二锚碇(32)背向第一主塔(24)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机构包括连接滑轮(9)和配重体(38);所述配重体(38)为钢制的框架结构,其上表面连接有用于与牵引索(12)滑动连接的滑轮(53)。
CN202322114005.4U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Active CN2203771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4005.4U CN220377124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2114005.4U CN220377124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77124U true CN220377124U (zh) 2024-01-23

Family

ID=89559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2114005.4U Active CN220377124U (zh) 2023-08-08 2023-08-08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3771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211172A (zh)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及循环牵引方法
CN103362339B (zh) 大容量城市专用塔型停车库
CN213802263U (zh) 电力施工用电缆牵引装置
CN106044665A (zh) 特重型构件小空间移位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20377124U (zh) 一种悬索桥ppws索股循环牵引系统
CN110002343B (zh) 一种自驱式城市地下预制综合管廊铺设吊装机及施工方法
CN110040638B (zh) 一种安装悬索桥劲性梁的缆载吊机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8665098U (zh) 一种缆索吊机支索器装置
CN204185775U (zh) 一种双线往复门架式大循环牵引系统
CN1152458C (zh) 利用架空索道进行跨越施工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95671A (zh) 一种大跨度场馆建筑索膜结构
CN1264476C (zh) 一种悬吊x线球管并纵横移动的装置
CN202848808U (zh) 背包式家用电梯
CN212612602U (zh) 一种海上风电吸力筒导管架安装装置
CN210369651U (zh) 一种乐池升降式栏杆
CN212138632U (zh) 一种用于苗木树干防寒的绕绳装置
CN205346676U (zh) 不停运高铁跨越设备的跨梁变幅旋转机构
CN209778102U (zh) 一种安装悬索桥劲性梁的缆载吊机装置
CN211971543U (zh) 一种起重机小车电缆架扒杆装置
CN212289968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的搬运装置
CN209758860U (zh) 一种小轨距起升卷扬载重小车
CN208934493U (zh) 一种曳引式可偏载汽车轿厢
CN209797206U (zh) 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
CN209567730U (zh) 一种小型格构式拔杆钢结构
CN209193389U (zh) 一种盾构机管片的吊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