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72527U - 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 - Google Patents
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372527U CN220372527U CN202321761816.7U CN202321761816U CN220372527U CN 220372527 U CN220372527 U CN 220372527U CN 202321761816 U CN202321761816 U CN 202321761816U CN 220372527 U CN220372527 U CN 2203725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irder
- leg
- vertical sleeve
- diagonal brace
- stiff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351 stiffen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5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包括支撑架体和固定结构,支撑架体竖向设置,固定结构包括竖向套筒和支撑件,竖向套筒设置在支撑架体上,支撑件水平设置并位于竖向套筒外且连接竖向套筒,支撑件的数目为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支撑件相互水平间隔设置并环绕竖向套筒设置,竖向套筒用于在其外套设待焊接加劲箍筋,支撑件用于在其上支撑待焊接加劲箍筋,使用时,将待焊接加劲箍筋套设在竖向套筒外并支承在支撑件上,从而便于施工人员对待焊接加劲箍筋进行焊接。本实用新型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能够便于焊接加劲箍筋,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结构稳定,性能可靠,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加劲箍筋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当桩基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为了增加桩基钢筋笼吊装的刚度,桩基钢筋笼的钢筋骨架除按设计规定设置外,应每隔2m设置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焊接加劲箍筋。另一方面,加劲箍筋又起到了固定钢筋笼主筋位置,保证钢筋笼直径的作用。
现今大中型项目一般会伴有数量非常多的桩基础,或存在桩长较深的情况,需要焊接制作大量的加劲箍筋。同时兼顾其制作效率与制作质量效果,这往往对现场的制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考验。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能够便于焊接加劲箍筋,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能够便于焊接加劲箍筋,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结构稳定,性能可靠,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点是,包括支撑架体和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支撑架体竖向设置,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竖向套筒和支撑件,所述竖向套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支撑件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竖向套筒外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所述支撑件的数目为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所述支撑件相互水平间隔设置并环绕所述竖向套筒设置,所述竖向套筒用于在其外套设待焊接加劲箍筋,所述支撑件用于在其上支撑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
较佳地,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前主梁、后主梁、左主梁、右主梁、左前支腿、左后支腿、右前支腿和右后支腿,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后主梁均水平设置并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主梁和所述右主梁均水平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主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的左端和所述后主梁的左端,所述右主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的右端和所述后主梁的右端,所述左前支腿、所述左后支腿、所述右前支腿和所述右后支腿均竖向设置,所述左前支腿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主梁的前端和所述的前主梁的左端,所述左后支腿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主梁的后端和所述的后主梁的左端,所述右前支腿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主梁的前端和所述的前主梁的右端,所述右后支腿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主梁的后端和所述的后主梁的右端,所述竖向套筒设置在所述前主梁、所述后主梁、所述左主梁和所述右主梁上。
更佳地,所述支撑架体还包括前左斜撑、前右斜撑、左前斜撑、左后斜撑、右前斜撑、右后斜撑、后左斜撑和后右斜撑,所述前左斜撑和所述前右斜撑均沿所述左右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前左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腿和所述前主梁,所述前右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右前支腿,所述左前斜撑和所述左后斜撑均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左前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腿和所述左主梁,所述左后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主梁和所述左后支腿,所述右前斜撑和所述右后斜撑均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右前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右前支腿和所述右主梁,所述右后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右主梁和所述右后支腿,所述后左斜撑和所述后右斜撑均沿所述左右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后左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腿和所述后主梁,所述后右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后主梁和所述右后支腿。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杆。
更佳地,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竖向套筒的径向设置。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的数目为4个,4个所述支撑件分别位于所述竖向套筒的前后左右。
较佳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一加固杆和所述第二加固杆均水平设置并相互交叉成十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加固杆和所述第二加固杆均位于所述竖向套筒内并均连接所述竖向套筒。
较佳地,所述竖向套筒的前侧的顶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焊接缺口。
更佳地,所述焊接缺口的数目为2个,2个所述焊接缺口左右相互对称设置。
较佳地,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水平定位杆和竖向定位杆,所述水平定位杆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竖向套筒之前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所述水平定位杆与所述支撑件等高,所述竖向定位杆位于所述竖向套筒之前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所述竖向定位杆位于所述水平定位杆的左边并与所述水平定位杆邻近设置,所述竖向定位杆高于所述水平定位杆且所述竖向定位杆高出所述水平定位杆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包括支撑架体和固定结构,支撑架体竖向设置,固定结构包括竖向套筒和支撑件,竖向套筒设置在支撑架体上,支撑件水平设置并位于竖向套筒外且连接竖向套筒,支撑件的数目为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支撑件相互水平间隔设置并环绕竖向套筒设置,竖向套筒用于在其外套设待焊接加劲箍筋,支撑件用于在其上支撑待焊接加劲箍筋,使用时,将待焊接加劲箍筋套设在竖向套筒外并支承在支撑件上,从而便于施工人员对待焊接加劲箍筋进行焊接,因此,其能够便于焊接加劲箍筋,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
2、本实用新型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包括支撑架体和固定结构,支撑架体竖向设置,固定结构包括竖向套筒和支撑件,竖向套筒设置在支撑架体上,支撑件水平设置并位于竖向套筒外且连接竖向套筒,支撑件的数目为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支撑件相互水平间隔设置并环绕竖向套筒设置,竖向套筒用于在其外套设待焊接加劲箍筋,支撑件用于在其上支撑待焊接加劲箍筋,使用时,将待焊接加劲箍筋套设在竖向套筒外并支承在支撑件上,从而便于施工人员对待焊接加劲箍筋进行焊接,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结构稳定,性能可靠,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实用新型内容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支撑架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固定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支撑架体;2固定结构;3竖向套筒;4支撑件;5前主梁;6后主梁;7左主梁;8右主梁;9左前支腿;10左后支腿;11右前支腿;12右后支腿;13前左斜撑;14前右斜撑;15左前斜撑;16左后斜撑;17右前斜撑;18右后斜撑;19后左斜撑;20后右斜撑;21第一加固杆;22第二加固杆;23焊接缺口;24水平定位杆;25竖向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包括支撑架体1和固定结构2,其中:
所述支撑架体1竖向设置,所述固定结构2包括竖向套筒3和支撑件4,所述竖向套筒3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1上,所述支撑件4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竖向套筒3外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3,所述支撑件4的数目为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所述支撑件4相互水平间隔设置并环绕所述竖向套筒3设置,所述竖向套筒3用于在其外套设待焊接加劲箍筋,所述支撑件4用于在其上支撑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
所述支撑架体1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体1包括前主梁5、后主梁6、左主梁7、右主梁8、左前支腿9、左后支腿10、右前支腿11和右后支腿12,所述前主梁5和所述后主梁6均水平设置并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主梁7和所述右主梁8均水平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主梁7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5的左端和所述后主梁6的左端,所述右主梁8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5的右端和所述后主梁6的右端,所述左前支腿9、所述左后支腿10、所述右前支腿11和所述右后支腿12均竖向设置,所述左前支腿9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主梁7的前端和所述的前主梁5的左端,所述左后支腿10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主梁7的后端和所述的后主梁6的左端,所述右前支腿11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主梁8的前端和所述的前主梁5的右端,所述右后支腿12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主梁8的后端和所述的后主梁6的右端,所述竖向套筒3设置在所述前主梁5、所述后主梁6、所述左主梁7和所述右主梁8上。
所述前主梁5、所述后主梁6、所述左主梁7和所述右主梁8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主梁,所述左前支腿9、所述左后支腿10、所述右前支腿11和所述右后支腿12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支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主梁5、所述后主梁6、所述左主梁7和所述右主梁8均为钢筋主梁,所述左前支腿9、所述左后支腿10、所述右前支腿11和所述右后支腿12均为钢筋支腿。
所述前主梁5的尺寸、所述后主梁6的尺寸、所述左主梁7的尺寸和所述右主梁8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更佳地,所述前主梁5的长度、所述后主梁6的长度、所述左主梁7的长度和所述右主梁8的长度均为780mm,所述前主梁5的直径、所述后主梁6的直径、所述左主梁7的直径和所述右主梁8的直径均为20mm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主梁5的直径、所述后主梁6的直径、所述左主梁7的直径和所述右主梁8的直径均为20mm,可以形成800mm×800mm的正方形。
所述左前支腿9的尺寸、所述左后支腿10的尺寸、所述右前支腿11的尺寸和所述右后支腿12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确定,更佳地,所述左前支腿9的长度、所述左后支腿10的长度、所述右前支腿11的长度和所述右后支腿12的长度均为1000mm,所述左前支腿9的直径、所述左后支腿10的直径、所述右前支腿11的直径和所述右后支腿12的直径均为20mm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左前支腿9的直径、所述左后支腿10的直径、所述右前支腿11的直径和所述右后支腿12的直径均为20mm。
所述支撑架体1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体1还包括前左斜撑13、前右斜撑14、左前斜撑15、左后斜撑16、右前斜撑17、右后斜撑18、后左斜撑19和后右斜撑20,所述前左斜撑13和所述前右斜撑14均沿所述左右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前左斜撑13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腿9和所述前主梁5,所述前右斜撑1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5和所述右前支腿11,所述左前斜撑15和所述左后斜撑16均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左前斜撑1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腿9和所述左主梁7,所述左后斜撑16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主梁7和所述左后支腿10,所述右前斜撑17和所述右后斜撑18均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右前斜撑17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右前支腿11和所述右主梁8,所述右后斜撑18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右主梁8和所述右后支腿12,所述后左斜撑19和所述后右斜撑20均沿所述左右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后左斜撑19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腿10和所述后主梁6,所述后右斜撑20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后主梁6和所述右后支腿12。
所述前左斜撑13、所述前右斜撑14、所述左前斜撑15、所述左后斜撑16、所述右前斜撑17、所述右后斜撑18、所述后左斜撑19和所述后右斜撑20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斜撑,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左斜撑13、所述前右斜撑14、所述左前斜撑15、所述左后斜撑16、所述右前斜撑17、所述右后斜撑18、所述后左斜撑19和所述后右斜撑20均为钢筋斜撑。
所述前左斜撑13的直径、所述前右斜撑14的直径、所述左前斜撑15的直径、所述左后斜撑16的直径、所述右前斜撑17的直径、所述右后斜撑18的直径、所述后左斜撑19的直径和所述后右斜撑20的直径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前左斜撑13的直径、所述前右斜撑14的直径、所述左前斜撑15的直径、所述左后斜撑16的直径、所述右前斜撑17的直径、所述右后斜撑18的直径、所述后左斜撑19的直径和所述后右斜撑20的直径均为12mm。
所述竖向套筒3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套筒,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套筒3为钢套筒,可以采用竖向钢板水平环绕而成。
所述竖向套筒3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套筒3的壁厚为10mm,所述竖向套筒3的外径为890mm,比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的内径小10mm,即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的内径为900mm,以便于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套设在所述竖向套筒3上后能固定牢靠,并不产生较大移位。
所述支撑件4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4为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建筑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钢筋。
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长度为100mm。
所述支撑杆可以沿任何合适的方向设置,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竖向套筒3的径向设置。
所述支撑件4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请参见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4的数目为4个,4个所述支撑件4分别位于所述竖向套筒3的前后左右。
所述固定结构2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2还包括第一加固杆21和第二加固杆22,所述第一加固杆21和所述第二加固杆22均水平设置并相互交叉成十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加固杆21和所述第二加固杆22均位于所述竖向套筒3内并均连接所述竖向套筒3。采用上述设置,通过所述第一加固杆21和所述第二加固杆22作为加固支撑,以防所述竖向套筒3变形。
所述第一加固杆21和所述第二加固杆22可以是任何合适材质的杆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固杆21和所述第二加固杆22均为钢杆。
所述第一加固杆21和所述第二加固杆2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固杆21和所述第二加固杆22均为方杆,即所述第一加固杆21的横截面以及所述第二加固杆22的横截面均为方形。
所述第一加固杆21的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加固杆22的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固杆21的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以及所述第二加固杆22的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均为20mm。
所述竖向套筒3的前侧的顶部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套筒3的前侧的顶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焊接缺口23。采用上述设置,可以通过所述焊接缺口23处从所述竖向套筒3内侧焊接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从而实现单、双面焊接操作均能满足。
所述焊接缺口23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焊接缺口23的数目为2个,2个所述焊接缺口23左右相互对称设置。
所述固定结构2还可以包括其它任何合适的构成,请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结构2还包括水平定位杆24和竖向定位杆25,所述水平定位杆24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竖向套筒3之前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3,所述水平定位杆24与所述支撑件4等高,所述竖向定位杆25位于所述竖向套筒3之前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3,所述竖向定位杆25位于所述水平定位杆24的左边并与所述水平定位杆24邻近设置,所述竖向定位杆25高于所述水平定位杆24且所述竖向定位杆25高出所述水平定位杆24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的直径。采用上述设置,由于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是采用钢筋水平环绕形成的,钢筋的两端有重叠,上下堆叠在一起,在将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套设在所述竖向套筒3外并支承在所述支撑件4上后,位于下面的钢筋的端部可以支承在所述水平定位杆24上,该位于下面的钢筋的端部的端面位于所述竖向定位杆25的右边并抵靠所述竖向定位杆25,从而防止施工操作过程中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可能出现的转动。
在所述支撑件4的数目为4个以及4个所述支撑件4分别位于所述竖向套筒3的前后左右的情况下,所述水平定位杆24位于在所述竖向套筒3之前的所述支撑件4的左边。在所述焊接缺口23的数目为2个以及2个所述焊接缺口23左右相互对称设置的情况下,所述水平定位杆24位于左侧的所述焊接缺口23下,所述竖向定位杆25位于该左侧的所述焊接缺口23的左边。
所述竖向定位杆25高出所述水平定位杆24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竖向定位杆25高出所述水平定位杆24的高度等于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的直径。
所述水平定位杆24和所述竖向定位杆25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建筑构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水平定位杆24和所述竖向定位杆25均为钢筋。
使用时,将待焊接加劲箍筋套设在竖向套筒3外并支承在支撑件4上,随后工人可以在竖向套筒3外侧对待焊接加劲箍筋进行焊接操作,即将形成待焊接加劲箍筋的钢筋的上下堆叠在一起的两端焊接在一起。
如果存在焊接缺口23,则在焊接之前,将形成待焊接加劲箍筋的钢筋的上下堆叠在一起的两端置于焊接缺口23外,从而可以通过焊接缺口23处从竖向套筒3内侧焊接待焊接加劲箍筋。
如果存在水平定位杆24和竖向定位杆25,则在焊接之前,将形成待焊接加劲箍筋的钢筋的上下堆叠在一起的两端中的位于下面的端部支承在水平定位杆24上,位于下面的端部的端面位于竖向定位杆25的右边并抵靠竖向定位杆2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体可以全部利用现场钢筋加工后的剩余废料钢筋作为制作材料制作而成,能有效实现废物利用,切实符合了绿色环保的施工理念。
2、本实用新型通过竖向套筒外套设待焊接加劲箍筋,通过支撑件支撑待焊接加劲箍筋,使用方便,结构稳定,性能可靠,绿色环保,使用寿命长可周转至其他项目多次使用,能够对放置在其上的待焊接加劲箍筋起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并且焊接过程中待焊接加劲箍筋始终保持在稳定状态,便于工人进行焊接操作,有效提高了焊接效率以及焊接质量效果,进一步提升了钢筋笼制作水准,易于推广更加实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能够便于焊接加劲箍筋,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制造成本低,结构稳定,性能可靠,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体和固定结构,其中:
所述支撑架体竖向设置,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竖向套筒和支撑件,所述竖向套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上,所述支撑件水平设置并位于所述竖向套筒外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所述支撑件的数目为三个以上,三个以上所述支撑件相互水平间隔设置并环绕所述竖向套筒设置,所述竖向套筒用于在其外套设待焊接加劲箍筋,所述支撑件用于在其上支撑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前主梁、后主梁、左主梁、右主梁、左前支腿、左后支腿、右前支腿和右后支腿,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后主梁均水平设置并均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前后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主梁和所述右主梁均水平设置并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左右相互间隔设置,所述左主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的左端和所述后主梁的左端,所述右主梁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的右端和所述后主梁的右端,所述左前支腿、所述左后支腿、所述右前支腿和所述右后支腿均竖向设置,所述左前支腿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主梁的前端和所述的前主梁的左端,所述左后支腿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左主梁的后端和所述的后主梁的左端,所述右前支腿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主梁的前端和所述的前主梁的右端,所述右后支腿的顶端分别连接所述的右主梁的后端和所述的后主梁的右端,所述竖向套筒设置在所述前主梁、所述后主梁、所述左主梁和所述右主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还包括前左斜撑、前右斜撑、左前斜撑、左后斜撑、右前斜撑、右后斜撑、后左斜撑和后右斜撑,所述前左斜撑和所述前右斜撑均沿所述左右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前左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腿和所述前主梁,所述前右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前主梁和所述右前支腿,所述左前斜撑和所述左后斜撑均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左前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前支腿和所述左主梁,所述左后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左主梁和所述左后支腿,所述右前斜撑和所述右后斜撑均沿所述前后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前后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右前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右前支腿和所述右主梁,所述右后斜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所述右主梁和所述右后支腿,所述后左斜撑和所述后右斜撑均沿所述左右方向倾斜设置并沿所述左右方向相互成八字形设置,所述后左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左后支腿和所述后主梁,所述后右斜撑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连接所述后主梁和所述右后支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竖向套筒的径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数目为4个,4个所述支撑件分别位于所述竖向套筒的前后左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固杆和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一加固杆和所述第二加固杆均水平设置并相互交叉成十字形设置,所述第一加固杆和所述第二加固杆均位于所述竖向套筒内并均连接所述竖向套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套筒的前侧的顶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焊接缺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缺口的数目为2个,2个所述焊接缺口左右相互对称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水平定位杆和竖向定位杆,所述水平定位杆沿前后方向设置并位于所述竖向套筒之前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所述水平定位杆与所述支撑件等高,所述竖向定位杆位于所述竖向套筒之前且连接所述竖向套筒,所述竖向定位杆位于所述水平定位杆的左边并与所述水平定位杆邻近设置,所述竖向定位杆高于所述水平定位杆且所述竖向定位杆高出所述水平定位杆的高度不超过所述待焊接加劲箍筋的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61816.7U CN220372527U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61816.7U CN220372527U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372527U true CN220372527U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9565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61816.7U Active CN220372527U (zh) | 2023-07-06 | 2023-07-06 | 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372527U (zh) |
-
2023
- 2023-07-06 CN CN202321761816.7U patent/CN2203725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658968U (zh) | 一种框架柱节点核心箍筋笼的辅助固定骨架 | |
CN211775609U (zh) | 一种独立柱梁外框架高层构筑物集成式模脚手架 | |
CN220372527U (zh) | 加劲箍筋高效焊接平台 | |
CN212026228U (zh) | 一种可调节式钢筋笼十字撑 | |
CN212866793U (zh) | 一种装配式施工电梯停层平台 | |
CN112049439A (zh) | 一种受限空间内整体提升安装钢平台的方法 | |
CN114541354B (zh) | 一种导管架侧片体的组装定位方法 | |
CN214995278U (zh) | 一种大体积混凝土组合式筏板支架 | |
CN101545283A (zh) | 型钢混凝土柱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9874434U (zh) | 一种建筑物高空简易外挑脚手架 | |
CN113148396A (zh) | 一种管道运输支架及管道运输方法 | |
CN220280009U (zh) | 一种预制梁预应力管道钢筋定位胎架 | |
CN219412130U (zh) | 一种建筑工地围挡结构 | |
KR100885662B1 (ko) | 중간 지지대의 최소화가 가능한 콘크리트 구조물 | |
CN212561585U (zh) | 一种筏板钢筋马镫支撑装置 | |
CN218252673U (zh) | 一种用于大截面预制柱钢筋笼绑扎的操作架 | |
CN207032575U (zh) | 弱边缘构件配筋的钢骨架全预制剪力墙 | |
CN215669532U (zh) | 钢结构组合对撑 | |
CN221297594U (zh) | 一种兼作主动横撑的横梁支架承重桁架片装置 | |
CN221321744U (zh) | 一种用于中庭盘扣模架的搁置型钢基础施工构造 | |
CN213509670U (zh) | 一种用于受限空间内提升顶层钢平台的提升机构 | |
CN219520355U (zh) | 一种用于大型沉箱预制的钢筋网片绑扎架 | |
CN214462403U (zh) | 一种电梯井工具式钢平台 | |
CN220620187U (zh) | 一种可周转钢结构砂浆罐基础 | |
CN213573166U (zh) | 一种可拼装的预制板支撑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