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368011U - 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368011U
CN220368011U CN202321131323.5U CN202321131323U CN220368011U CN 220368011 U CN220368011 U CN 220368011U CN 202321131323 U CN202321131323 U CN 202321131323U CN 220368011 U CN220368011 U CN 2203680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face
chamfer
radius
battery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3132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董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lai Battery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lai Battery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lai Battery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lai Battery Technology Anhu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3680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3680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14Methods for interconnecting adjacent batteries o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01M50/529Intercell connections through partitions, e.g. in a battery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容易发生破损且加工性能也较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第一面的面积大于第二面的面积,第二面的面积大于第三面的面积,第二面和第三面上设有凸出部,第一面与第二面和第三面之间设有第一倒角,第二面与第三面之间设有第二倒角,第二面和第三面与凸出部之间设有第三倒角。第一倒角的半径为0mm至3mm之间的任意值;第二倒角的半径为0mm至10mm之间的任意值;第三倒角的半径为0mm至1.5mm之间的任意值。

Description

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能在根本上解决能源及排放的问题,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结构的改进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其中,电池壳体能够为内部电芯提供保护,使车辆在受到外部碰撞、冲击和挤压时,电芯能够不受损坏。但是,现有的电池壳体倒角结构设计不太合理,容易使得电池壳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电池壳体发生破损现象,且其加工性能也较差。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电池容易发生破损且加工性能也较差的问题。
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一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面的面积,所述第二面的面积大于第三面的面积,所述第二面和/或所述第三面上设有凸出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和/或所述第三面之间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面和/或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凸出部之间设有第三倒角,所述第一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mm至3mm;和/或,所述第二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mm至10mm;和/或,所述第三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mm至1.5mm。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至1.5mm;和/或,所述第二倒角的半径范围为3mm至8mm;和/或,所述第三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mm至0.8mm。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倒角的半径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比值范围为0至0.15。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倒角的半径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比值范围为0至0.015。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出部的凸出宽度范围为0mm至10mm。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电池壳体一体设置。
在上述电池壳体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凸出部为环状。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组件,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包括隔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隔板设于两个所述电池壳体之间,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池壳体的凸出部连接。
在上述电池壳体组件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5mm至50mm;并且/或者,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50mm至500mm;并且/或者,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200mm至800mm。
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和上述的电池壳体组件,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与两个所述电池壳体之间的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电芯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二电芯设于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电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面、第二面和第三面,第一面的面积大于第二面的面积,第二面的面积大于第三面的面积,第二面和第三面上设有凸出部,第一面与第二面和第三面之间设有第一倒角,第二面与第三面之间设有第二倒角,第二面和第三面与凸出部之间设有第三倒角。第一倒角的半径为0mm至3mm之间的任意值;第二倒角的半径为0mm至10mm之间的任意值;第三倒角的半径为0mm至1.5mm之间的任意值。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使得电池壳体在冲压成型时,避免应力集中在对应的各个角处,从而能够避免发生电池壳体破损的现象出现,以及能够提高电池壳体的加工性能,提高效率。此外,在电池做绝缘处理时,能够使得圆角处更加均匀、平滑,进一步避免划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的前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的侧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的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列表:1-电池壳体;11-凸出部;12-第一面;13-第二面;14-第三面;2-隔板;21-通孔;3-第一倒角;4-第二倒角;5-第三倒角;6-第一电芯;7-第二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图8所示,为了解决现有的电池容易发生破损且加工性能也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1,该电池壳体1包括在第一方向位于一端的第一面12、在第二方向位于一端的第二面13及在第三方向位于一端的第三面14,第一面12的面积大于第二面13的面积,第二面13的面积大于第三面14的面积,第二面13和第三面14上设有凸出部11,第一面12与第二面13和第三面14之间设有第一倒角3,第二面13与第三面14之间设有第二倒角4,第二面13和第三面14与凸出部11之间设有第三倒角5。第一倒角3的半径范围为0mm至3mm;第二倒角4的半径范围为0mm至10mm;第三倒角5的半径范围为0mm至1.5mm。
通过第一倒角3、第二倒角4、第三倒角5的半径范围的限定,在满足“第一倒角3的半径范围设置为0mm至3mm”、“第二倒角4的半径范围设置为0mm至10mm”、“第三倒角5的半径范围设置为0mm至1.5mm”的至少一个条件时,便可以达到降低电池破损的现象,提高加工性能等作用。若三个条件都满足,则可以使得电池壳体1在冲压成型时,避免应力集中在对应的各个角处,从而能够避免发生电池壳体1破损的现象出现,以及能够提高电池壳体的加工性能,提高效率。此外,在电池做绝缘处理时,能够使得圆角处更加均匀、平滑,进一步避免划伤。
进一步地,第一倒角3的半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5mm至1.5mm;第二倒角4的半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3mm至8mm;第三倒角5的半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mm至0.8mm。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将第一倒角3的半径、第二倒角4的半径、第三倒角5的半径的至少一个限缩至上述规定的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地避免应力集中,提高电池壳体的可加工性,提高电池壳体1的使用寿命,且能够避免划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三倒角5的半径与凸出部11的凸出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至0.15。此种设置方式,能够避免第三倒角5处的应力集中,从而避免凸出部11在第二面13和第三面14上折断。且能够提高电池壳体1的加工性能,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倒角3的半径与凸出部11的凸出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至0.015。从而使得在电池壳体1组装时,凸出部11和第一倒角3处不会形成干涉,避免形成划伤。
进一步地,凸出部11的凸出宽度范围为0mm至10mm。此种设置方式,即在第三倒角5的半径与凸出部11的凸出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至0.15,和/或第一倒角3的半径与凸出部11的凸出宽度之间的比值范围为0至0.015的前提下,将凸出部11的凸出宽度范围为0mm至10mm。
上述设置方式,能够避免凸出部11的宽度过宽而降低电池能量密度,且还能够避免形成干涉,即进一步地避免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划伤,避免电池壳体1发生破损。此外,还能够避免凸出部11的宽度过窄而使得凸出部11与如隔板2等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空间不足,进而降低电池壳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二面13还位于第二方向的另一端,第三面14还位于第三方向的另一端。也就是说,第二方向两端的第二面13与相邻的第三方向两端的第三面14之间均设有第二倒角4,第一面12与第二方向两端的第二面13、以及与第三方向两端的第三面14之间均有第一倒角3。第二方向两端的第二面13上可以均设置凸出部11,第三方向两端的第三面14也可以均设置凸出部11,即第二方向两端的第二面13与其上的凸出部11之间均有第三倒角5,同样第三方向两端的第三面14与其上的凸出部11之间也均有第三倒角5。从而使得电池壳体1在整体上的各角均通过圆弧过渡,进一步提高电池壳体1的可加工性以及结构稳定性。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凸出部11也可以称为法兰边。优选地,凸出部11环绕第二面13和第三面14设置。从而使得凸出部11构成一个环状结构,从而能够便于电池壳体1加工,提高可加工性。此外,此种设置方式,还能够为电池壳体1提供更多的连接空间,提高连接稳定性。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组件,电池壳体组件包括隔板2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1,其中,电池壳体1为在第一方向的另一端敞口的槽状结构,电池壳体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池壳体1的敞口彼此贴合以围设形成空腔,隔板2设于两个电池壳体1之间,且隔板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电池壳体1的凸出部11连接,以将空腔分隔形成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其中,隔板2的两侧与凸出部11的连接方式包括多种,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粘接、铆接等方式连接。其中,本实用新型对隔板2和凸出部1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例如隔板2与凸出部11可以均为无尖角结构,或者隔板2和凸出部11可以为有尖角的方形结构等。其中,隔板2可以凸出于凸出部11设置,也可以不凸出于凸出部11,例如与凸出部11平齐设置等。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组件在采用上述电池壳体1后,能够避免电池壳体组件的角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电池壳体组件的破损现象,提高电池壳体组件的结构稳定性,且能够提高电池壳体组件的可加工性。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5mm至50mm之间的任意值;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为50mm至500mm之间的任意值;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为200mm至800mm之间的任意值。也即电池壳体组件的厚度c为5mm至50mm之间的任意值,电池壳体组件的宽度b为50mm至500mm之间的任意值,电池壳体组件的长度a为200mm至800mm之间的任意值。其中,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优选为20mm至40mm之间的任意值;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优选为80mm至120mm之间的任意值;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为400mm至600mm之间的任意值。
上述电池壳体组件的尺寸范围,可以避免电池壳体组件过小而影响电池能量密度,以及能够避免电池壳体组件尺寸过大而造成工艺生产难度加大、不易于实现量产、抗载荷能力等可靠性风险的问题。从而上述尺寸设置,能够提高电池壳体组件的综合性能。
另一方面,参照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第一电芯6、第二电芯7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第一电芯6设于第一空腔中,第二电芯7设于第二空腔中,第一电芯6与第二电芯7电连接。
其中,第一电芯6与第二电芯7可以为串联连接,例如,电池壳体1内侧的隔板2上设有通孔21,串联极柱设于通孔21中,且串联极柱一端与第一电芯6的极耳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电芯7的极耳相连,从而完成串联。当然,第一电芯6与第二电芯7也可以进行并联连接,如第一电芯6的两端分别设有极耳,两端的极耳分别与第一正极极柱和第一负极极柱连接,第一正极极柱和第一负极极柱穿出电池壳体1设置,第二电芯7的两端也分别设有极耳,两端的极耳分别与第二正极极柱和第二负极极柱连接,第二正极极柱和第二负极极柱分别穿出电池壳体1设置。其中,第一正极极柱和第二正极极柱可以设置在电池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第一负极极柱和第二负极极柱可以设置在电池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从而可以便于实现并联连接。当然,第一正极极柱和第二负极极柱可以设置在电池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第一负极极柱和第二正极极柱可以设置在电池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从而便于串联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在拥有上述电池壳体组件后,能够提高电池的可加工性,避免电池发生破损等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仅用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条件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调整,以便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更加具体的应用场景。
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第二面13和第三面14上设有凸出部11,第二面13和第三面14与凸出部11之间设有第三倒角5进行介绍的,但这并不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仅第二面13上设有凸出部11,第二面13与凸出部11之间设有第三倒角5,或者仅第三面14上设有凸出部11,第三面14与凸出部11之间设有第三倒角5,这均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例如,虽然本实用新型是以第一面12与第二面13和第三面14之间设有第一倒角3进行介绍的,但这并不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仅第一面12与第三面14之间设有第一倒角3,或仅第一面12与第二面13之间设有第一倒角3,这均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彼此相邻的第一面、第二面及第三面,所述第一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面的面积,所述第二面的面积大于第三面的面积,所述第二面和/或所述第三面上设有凸出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和/或所述第三面之间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之间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二面和/或所述第三面与所述凸出部之间设有第三倒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mm至3mm;和/或,所述第二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mm至10mm;和/或,所述第三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mm至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5mm至1.5mm;和/或,所述第二倒角的半径范围为3mm至8mm;和/或,所述第三倒角的半径范围为0mm至0.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倒角的半径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比值范围为0至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的半径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比值范围为0至0.015。
5.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的宽度范围为0mm至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电池壳体一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为环状。
8.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包括隔板和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隔板设于两个所述电池壳体之间,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池壳体的凸出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5mm至50mm;并且/或者,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50mm至500mm;并且/或者,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在第三方向上的长度范围为200mm至800mm。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和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壳体组件,所述电池壳体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隔板与两个所述电池壳体之间的第一空腔及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电芯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中,所述第二电芯设于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第一电芯与所述第二电芯电连接。
CN202321131323.5U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Active CN2203680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54784 2022-05-10
CN202221175478 2022-05-10
PCT/CN2022/126414 WO2023216511A1 (zh) 2022-05-10 2022-10-20 电池
CNPCT/CN2022/126414 2022-10-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368011U true CN220368011U (zh) 2024-01-19

Family

ID=88729576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1323.5U Active CN220368011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CN202321131389.4U Active CN220710440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
CN202321131336.2U Active CN220774525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壳体及电池
CN202321126178.1U Active CN220324497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
CN202321131291.9U Active CN220368010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CN202321126868.7U Active CN220368008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及包括该电池的电池模组、电池包
CN202321131299.5U Active CN220774674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电池包
CN202321131286.8U Active CN220710439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壳体及电池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31389.4U Active CN220710440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
CN202321131336.2U Active CN220774525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壳体及电池
CN202321126178.1U Active CN220324497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
CN202321131291.9U Active CN220368010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CN202321126868.7U Active CN220368008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及包括该电池的电池模组、电池包
CN202321131299.5U Active CN220774674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电池包
CN202321131286.8U Active CN220710439U (zh) 2022-05-10 2023-05-10 电池壳体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8) CN220368011U (zh)
WO (2) WO20232165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72943A (ja) * 2005-12-20 2007-07-05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221804A (ja) * 2011-04-11 2012-11-12 Hitachi Maxell Energy Ltd 組電池
CN202797173U (zh) * 2012-08-28 2013-03-13 淄博贝林特种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低发热高效率2.5v镍氢动力电池
CN203660011U (zh) * 2013-12-24 2014-06-18 淄博洁力特种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侧面极柱多电压镍氢电池模组
CN106207039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厦门日臻动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锂离子软包电池的模块成组结构
CN109686880B (zh) * 2018-11-14 2021-0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电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1530029U (zh) * 2020-03-10 2020-09-18 深圳市华源安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防漏液的锂电池箱
CN211350865U (zh) * 2020-03-31 2020-08-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2625810U (zh) * 2020-06-30 2021-02-26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盖板、电芯及电池包
CN212874703U (zh) * 2020-08-27 2021-04-02 长沙宝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成型的内串软包锂离子电池组
CN113471631B (zh) * 2021-07-05 2024-04-1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及包含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CN216850214U (zh) * 2021-09-22 2022-06-28 江苏中兴派能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矩阵式软包电池及电池包
CN218101466U (zh) * 2022-08-04 2022-12-20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710439U (zh) 2024-04-02
CN220324497U (zh) 2024-01-09
WO2023216511A1 (zh) 2023-11-16
CN220774674U (zh) 2024-04-12
CN220368010U (zh) 2024-01-19
CN220368008U (zh) 2024-01-19
CN220774525U (zh) 2024-04-12
WO2023216512A1 (zh) 2023-11-16
CN220710440U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37443B1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단자 조립체
KR100536253B1 (ko) 이차 전지
KR20050121904A (ko) 이차 전지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전극 조립체
EP3745523B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automobile
KR101275785B1 (ko) 이차 전지
KR20050098318A (ko) 전극 조립체와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CN115117462A (zh) 电芯、电池包以及电子设备
CN220368011U (zh) 电池壳体、电池壳体组件及电池
WO2023231680A1 (zh) 电池
CN218123445U (zh) 一种极片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EP3975301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0926204U (zh) 一种卷绕电芯
KR100589392B1 (ko) 전극 조립체와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CN220066005U (zh) 一种电芯和包含该电芯的电子设备
CN218182429U (zh) 一种电池卷芯结构
CN218004909U (zh) 极芯和电池
CN217405651U (zh) 电极组件、二次电池及车辆
CN218867147U (zh) 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5070329U (zh) 极耳及具有其的电池
CN216671726U (zh) 电芯、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8783202U (zh) 极片及电芯
WO2024103212A1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CN219393529U (zh) 壳体、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7334168U (zh) 卷芯及电池
WO2024007115A1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